烛之武退秦师1(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ppt课件1

人教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ppt课件1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第 一 课 时
三 一 寸 人 之 毛遂 颜率 之 舌 辩 强 烛之武 重 于 于 百 九 诸葛孔明 万 苏秦张仪 鼎 雄 之 兵 宝
《左传》及其背景
作者: 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但文献不足, 说法不一
体例: 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通史。
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但文献不足,说法不一。
氾南
新郑
公元前630年

形势 如何
晋 秦
军函陵 兵临城下 驻军 国危矣 军氾南
派遣
怎 佚之狐 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么 办 写出对烛之武的信任 侧面烘托烛之武才能
烛之武 态度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尚且 通“矣” 今老 结果
是寡人之过也
这,这是
动之以情
B、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 统地记载了整个春秋时代各国所发生的事 件,及一些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 的社会面貌。 地位: 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代表 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
烛之武
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 至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
糟老头一个
全班朗诵全文,注意 读音、停顿、人物语 气
郑亡子亦有不利
许之
晓之以理
深明大义 不计个人恩怨
课堂小结
为何围郑
形势如何 解决之道 烛之武婉拒 郑文公劝说 无礼于晋 贰于楚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烛之武 老矣 是寡人之过 郑亡子亦不利 许之
烛之武答应


《左传》、《公羊传》、《谷梁 “春秋三传”: 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 内容: A、以《春秋》记事为纲,以时间先 后为序,详细记述春秋时期各国内政 外交等大小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 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PPT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PPT

• 背景介绍(二)
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 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 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 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 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 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字词注音
秦军氾( fán)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共( gōng)其乏困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若不阙( quē)秦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zhuì)而出 使杞( qǐ)子、逢(páng)孙戍之
一段
开端 秦晋围郑
秦 发展



高潮
结局
佚之狐言
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 若:如果。使:派遣
使烛之武见秦 师:军队。 君,师必退。”
公从之。
之:代词,他。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 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 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 已。”公曰:“吾 不能早用子,今急 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许 之。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C.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D.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解析】 “陪”同“倍 Nhomakorabea,增加。
本课验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
项是(3分) ( D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第一课时)【优质版】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第一课时)【优质版】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事实上都是为自己称霸诸侯国而西
扩大势力春。秋时期形势简图
读对字音
秦军氾( fán )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共( gōng )其乏困
若不阙( quē )秦
夜缒( zhuì )而出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使杞( qǐ)子、逢(páng)孙戍之
而:表修饰
亡:使…灭 亡。 使动 用法。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 烦执事。
而:表顺承
执事:办事的官吏,对对 方的敬称
课文翻译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 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 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 (亡郑这件事)烦劳您。
背景介绍
此战影响 烛之武说退秦师后,动摇秦晋联盟。两年后秦攻打郑国, 郑早做准备,秦无功而返。在回师的路上,晋国对其进行 了伏击,秦军大败,秦将被俘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崤之战”。
首通 郑 当周 国 其王 地 。, 处
东中 邻原 群: 雄北 。临 齐晋 楚国 秦, 晋南 争接 霸楚 ,地 郑,
介绍背景——晋秦围郑。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 下伏笔。
课文翻译
“言于郑伯”相当于“于郑伯言”
状语后置句
若:如果。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使:派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师:军队。
之:代词, 他。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 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 答应这件事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鲁人版必修一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鲁人版必修一

郑国是被这两个国家攻击的国家。(3)这场
战争的结局是秦国先行撤军,秦晋联盟瓦解,
初 郑国得以保存。
步 (4)这种结局的出现主要归功于郑国的烛之

武,他运用巧妙的谈话技巧瓦解了秦晋联盟, 说服了秦穆公先行退兵。



《左传》长于叙事,本文也可以看做一 篇微型小说,请按照小说的构思来分析本文

的行文思路,画出本文的思路结构图。
些相关的文学常识,梳理了结构,了解

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放弃个人恩怨
,不辱使命,成功的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以“三寸舌胜百万师”的故事。至于

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人 格魅力?这是我们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 堂 实 践 检 验 效 果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 ”后置) b. 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 何 ”前置)
② 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省略介词 ) 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宾语 )

本文记叙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秦、

晋、郑三国的一次战争,请仔细阅读文本回答

以下问题:

(1)这场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①今老已,无能为也已

( 已,通“矣”,语气词,”了”) ②共其乏困 ( 共,通“供”,提供)

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
④秦伯说 ( 说,通“悦”,高兴 )
⑤失其所与,不知 ( 知,通“智”,明智)
(2) 古今异义
课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 :请客的主人。)

02 教学课件_烛之武退秦师1(第1课时)

02 教学课件_烛之武退秦师1(第1课时)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 知其仁也。”(《公冶长篇》)
这里证明冉有、公西华所谈的理想和孔子对他们两人的评价基本上 是一致的。孔子认为冉有二人尽管态度谦逊,不是“率尔而对”,但所 谈内容无非是为邦为国一套,这在当时的孔子看来似乎不那么感兴趣了。
晋惠公食言背约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赴 秦国,以“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为托词,食言 毁约。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朝济而夕设版”是夸张说法。
烛之武退秦师
第一课时
素养目标
1. 了解《左传》相关知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 式等文言知识。 2. 分析烛之武说秦伯的思路和技巧,赏析烛之武的形象。 3. 学习文章善用伏笔、曲折有致、详略得当的叙事技巧。 4. 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左丘明
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中原霸权,均 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 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亦成必然。
资料链接
秦穆公拥立晋公子夷吾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 (指担任县长或总管)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长篇》)
作品简介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 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 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 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左传》与 《公羊传》《穀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 而作,因此它们也被合称为“《 春秋》三 传”。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 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原创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原创

郑,郑既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
既:已经 亡:使…灭亡。使动用法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
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 其:这件事 焉:怎么 用:因为…… 以:来 陪:增加 厚:雄厚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东:名作状语,在东面 封:名作动 把---作为疆界
古今异义词
行李 若舍郑以为主 夫人 亦去之 共其乏困 敢以烦执事 东道主
古义
出使的人 把……作为 那个人 离开 缺乏的物资 对秦穆公的敬称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
出门所带的包裹 认为 妻子 到,往 疲惫 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主人
乃:于是
之:代指秦军
微:没有 夫人:那人
及:达到 因:依靠
而:却
蔽:损害
所与:所结交的人,同盟国
知:通“智”
乱:混乱相争
易:取代
武:勇武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之:指代郑国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 子,是寡人之过也。
词类活用:
且贰于楚也
贰:数作动,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fàn yì zhuì gōng zhāo jué páng
课文串讲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 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公从之。辞
以:因为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 名→动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若:如果 使:派 师:军队 辞:推辞
薄:削弱 以为:作为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使者 共:通“供” 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 所害:所+动 尝:曾经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晋 楚 “ 城 濮 大 战 ”
退避三舍
一鼓作气
史书体例
代表作
《春秋》
评价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
先秦(散文)史书体例
《左传》 《国语》
第一部叙事详备的 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叙事详备的 国别体史书
国别体
《战国策》 纪传体 《史记》 《资治通鉴》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解题(师生合作)
为什么 烛之武 退 怎么做
晋侯和秦伯(率军)围攻 郑国, 因为郑国对晋无礼 并且对楚国有二心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 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南
晋侯、秦伯围郑,

一、实词:围(围攻)
二、虚词:
以:连词,因为 其:代词,郑国 且:连词,并且 三、词类活用:
以其 无礼于晋 ,
○ ○
且 贰于楚 也。


晋军(于)函陵,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①:“臣 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 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 公子,姬出也②,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③, 而天不靖晋国④,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 上人⑤,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⑥,其过子 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①叔詹,郑国大夫。 ②姬出,姬姓父母所生,因重耳父母 都姓姬。 ③离,同“罹”(lí),遭受。 ④靖,安定。 ⑤ 三士,指狐偃、赵衰、贾佗三人。秦晋围郑图


晋 军

秦 军
晋围郑: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 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 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 果却是楚国大败。 秦晋围郑: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 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 晋联合也就成为必然了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高中语文必修一PPT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高中语文必修一PPT课件

课文翻译
“言于郑伯”相当于“于郑伯言”
状语后置句
若: 如果。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
使: 派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
退。 ”公从之。
师: 军队。
之: 代词, 他。
佚之狐对郑伯说: “郑国处于危险之中, 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 一定能说服他们 撤军。 ”郑伯同意了。
课文翻译
之: 助词, 主谓之间,



第退

课秦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 积累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 疏通文意。 3.把握文章的叙事脉络
导入新课
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 伐兵, 其次攻城。
《孙子兵法·谋攻篇》
题目解说
• 烛之武, 郑国大夫。 • 退秦师, 使秦军撤退。 • 本文主要记叙了公元前年、在秦、晋围郑的危机形势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 史记 》《汉书》《后汉书》等。
背景介绍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 导 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 其一是郑国曾得罪过晋国, 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 时, 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其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 郑国出兵助楚 国,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
课文翻译
以: 来, 表目的。
鄙: 把…当作(边邑)。
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 这件

越: 越过。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
薄: 削弱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
厚: 增强
焉: 哪里, 怎么。 以: 来, 连词,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四中学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法、合作学习法、启发教学法、朗读法等教学方式。

因为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要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式,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又由于本文的字词并不难,在教师示范之后,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进行积累与归纳。

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

文言文由于离我们的年代比力久远,多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且本文要求背诵,故采用朗读的教学方式。

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想:简介作者,朗读课文,按照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内容,归纳课文字词,理清写作思路。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知课文内容,分析劝谏艺术,把握人物形象,鉴赏本文跌宕多姿的叙事艺术,体会构思的巧妙。

三维方针知识与技能1.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掌握概括要点的基本方式并初步掌握其基本技能,学习跌宕多姿的叙事方式和详略得当的叙事结构,多角度审视人物形象。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式1.合作学习,了解《左传》的相关内容及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归纳、整理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探究学习,学习概括要点的方式和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艺术,挖掘人物深层次的精神品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以及体会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崩溃敌人的外交才能。

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学习概括要点的技能方式。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古代战争的本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时放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是我们在初中时学过的文章,叫——生(齐声):《曹刿论战》。

师:对。

出处是——生(齐声):《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大意。

2、翻译1-2段,初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互助合作,完成1-2段文言文的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知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知识链接(3分钟)1、简介《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参考。

★ 《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秦晋围郑背景:见《全优设计》“走近文本”预习检测:(10分钟)(一)朗读展示:1、学生自渎: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教师或学生范读:边听边思考各自然段的大意。

3、学生集体朗读。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概述本文的故事。

2、归纳各段段落大意。

(用简洁的短语概括)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学法指导:(2分钟)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力求直译,字字落实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①人名、地名、国名、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②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③补出省略的成分,④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文本探究:(20分钟)1、课题《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是什么意思?2、翻译第一段(1)重点掌握以下词句:①且贰于楚也②晋军函陵③以其无礼于晋(2)口译第一段:(3)请解决你的疑难点:3、翻译第二段(1)重点掌握以下词句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无能为也已③是寡人之过也(2)口译第二段:(3)请解决你的疑难点:布置作业:把一、二段译文写在作业本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翻译3-4段,巩固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春 秋 时 期 形 势 图
秦晋围郑图
秦晋围郑示意图
• 汜(fàn)南 夜缒(zhuì)而出 阙(jué)秦
• 秦伯说(yuè)
佚(yì)之狐 共(gōng)其乏困 函(hán)陵 逢(páng)孙
讲解第一段
①且贰于楚也——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 与楚国结盟。
②晋军函陵——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驻扎。(省略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言小结
①词类活用 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古今异义 贰
②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③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 (烛之武)辞曰 (烛之武)许之
④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⑤虚词 以、之、也、矣、
• 作业 • 1.复习本课所讲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句
式。
• 2.逐字翻译1、2段,写在课本空白处。 • 3.背诵1、2段,预习3、4段。
②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无能:不 能。已:同“矣”。
③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 (判断句)
内容解析:
• 用简单的话概括本段内容。
• 文中写了个能洞明事理的佚之狐:对 烛之武有足够的了解,但写他是为写烛之 武服务的,烛之武未出场已引起了读者的 强烈关注。烛之武可以说是壮士不遇,英 雄末路。他满腹牢骚,满心委屈,但能以 国事为重,深明大义。文中还着力写了郑 伯,他勇于自责,更能以情动人,以诚动 人。
③以其无礼于晋—— (倒装句)
内容解析:
• 用简单的话概括本段内容。 • 秦晋围郑,来势凶猛,郑形势危急,
渲染了气氛。同时,晋国要报复其无礼, 与秦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敌我双方力量 对比悬殊,但郑是有机可乘的,这就为下 文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验收
1、本文选自《 左传 》。它是我 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 体史
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合称为“春秋三传”。
本课验收
2、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A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犹:尚且 为:做(什么) 用:重用
而:才 是:这
过:过错 然:可是 (烛之武)许之
翻译
1、用四个字概括第一段的内容?晋、秦两国
为什么围攻郑国?
晋秦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用四个字概括第二段的内容?郑伯是怎样 说服烛之武的?
临危受命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 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 利焉。
《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 秋》,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 整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 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 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 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它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如民重于天、民重于君、民 为邦本的思想,主要艺术成就:长于叙事,尤其出色的 是描写战争及此
若不阙(quē)秦
使杞(qǐ )子、逢(páng)孙戍之
通假字
❖ 如:今老矣,无能为 也已
❖ 如:秦伯说 ❖ 如: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
❖ 如:失其所与,不知
❖ 1.“已”通“矣”, 了
❖ 2.”说”通”悦”,高 兴
❖ 3.”共”通”供”,供 应
课文串讲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 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公从之。辞
以:因为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 名→动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若:如果 使:派 师:军队 辞:推辞
翻译
曰:“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许之。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
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
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
战争。
链接
春秋形势图
检测练习 秦军氾( fán )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共( gōng)其乏困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
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
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
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
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
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
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左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左传》的相关知识、文学常识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吟咏体会,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 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 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 大意是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这 就是俗称的“离间计”,其实,在“三十六计”中称作 “借刀杀人”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 盾,说退秦军,迫使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 国的危机。那么,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 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 国的呢?我们学习的新课《烛之武退秦师》,将会解决 这一系列问题。
本课验收
3、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C)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作业:1、预习3、4段 2、做发的篇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