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的腹腔镜TEP和TAPP的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

合集下载

手把手教你:腹腔镜腹股沟疝和股疝修补术

手把手教你:腹腔镜腹股沟疝和股疝修补术

手把手教你:腹腔镜腹股沟疝和股疝修补术带你学习腹股沟疝和股疝的腹腔镜修补术。

微创手术方法可以减少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日常活动,因此日益盛行。

腹股沟疝和股疝的腹腔镜修补术也不例外,本文将讨论腹股沟疝和股疝的腹腔镜修补术。

修补术式施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或股疝修补术时,需从其后方到达疝缺损区,在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

腹膜前间隙的解剖入路取决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术式。

经腹腔镜修补腹股沟疝和股疝的2种常用术式是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TAPP)和完全经腹膜外疝修补术(TEP)。

TEP修补术—TEP在腹膜前间隙内操作,可避免进入腹膜腔所带来的风险。

外科医生在腹膜和前腹壁之间创建出一个间隙,使腹膜不被侵犯。

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手术时,这种方法可以消除腹内粘连形成的风险。

TAPP修补术—TAPP修补术是将补片放置在腹膜前间隙,腹膜覆盖补片使补片与肠管分隔开。

由于TAPP为经腹手术,故操作空间比TEP大,双侧腹股沟区均易到达,且先前接受过下腹部手术的患者也可尝试。

但TAPP可能损伤邻近的腹内器官,引起粘连从而导致肠梗阻,或造成肠疝。

术式选择两种术式都是可接受的,在具体临床情况下某种方法可能会优于另一种。

TAPP是最初的方法,为了解决TAPP的一些相关问题研发出了TEP。

但由于操作空间有限,TEP技术难度更大,这可能是其中转率更高的原因。

对于同时掌握这两种术式的外科医生,建议对大多数男性患者采用TEP术式。

对于不适合应用TEP术式的患者,或由于无法建立腹膜前间隙而TEP失败的患者,可以转而采用TAPP术式。

有时可能需要转为开放手术。

较大的疝,尤其是巨大阴囊疝,可能最好行开放手术修补。

对女性腹股沟斜疝患者,TAPP修补术可能更容易施行。

相较于男性斜疝疝囊与精索结构的附着程度,女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疝囊与圆韧带的附着程度常常紧密得多。

一项针对女性患者疝修补术的大型病例系列研究发现,TAPP修补术的结局最好且复发率低。

优选TEP:1、腹腔内粘连-TEP避开了腹腔;但如果在分离过程中损伤了腹膜,则必须关闭腹膜缺损以减少粘连形成。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单侧初发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单侧初发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单侧初发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成人单侧初发腹股沟疝的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与传统的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相比,TE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系统比较,以期为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TEP和TAPP两种手术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TEP是通过腹腔镜在腹壁内形成工作空间,然后在腹腔腹股沟区域进行腹膜外疝囊解剖、切除和修补,最后关闭疝孔。

相比之下,TAPP是通过在腹膜前腔内使用腹腔镜完成腹膜外疝囊解剖、切除和修补,然后关闭疝孔。

TEP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观察视野清晰等优点。

它不需要穿刺腹腔膜,避免了腹腔内器官的损伤风险;操作在腹壁内进行,减少了腹腔内粘连的产生;采用腹腔镜视野清晰,能够准确解剖疝囊,避免了股神经、精索和隐窝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而TAPP手术相对复杂,需要技术较高的医生进行操作。

它需要穿刺腹腔膜,操作对腹腔器官有一定的损伤风险;腹腔内操作,易造成腹腔粘连;视野相对较差,难以清晰解剖疝囊,有可能造成股神经、精索和隐窝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接下来,我们来比较这两种手术的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TEP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疼痛等方面优于TAPP手术。

TEP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伤口痛苦较小,术后恢复更快。

研究还发现,TEP手术的复发率与TAPP手术相比更低,且TEP患者术后疼痛感觉更轻。

此外,由于TEP手术不需要穿刺腹腔膜,不易发生并发症,例如膀胱损伤、肠道穿孔等。

而TAPP手术由于腹腔内操作,发生这些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相对于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治疗成人单侧初发腹股沟疝中具有许多优势。

它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且疗效显著。

TAPP、TEP的操作步骤和规范要求有哪些?(二)

TAPP、TEP的操作步骤和规范要求有哪些?(二)

TAPP、TEP的操作步骤和规范要求有哪些?经腹腹膜前修补术怎么做?TAPP、TEP的操作步骤和规范要求有哪些?TAPP、TEP的操作步骤和规范要求有哪些?接下来,就带你来了解一下吧!一、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术前准备与开放式手术相同麻醉和体位建议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头低脚高10~15度平卧位。

术者位于患侧的对侧进行操作,助手位于患侧或头侧持镜。

监视器置于手术台下方正中。

手术步骤1、套管穿刺脐孔穿刺,建立CO2气腹至15mmHg。

常规置入三个套管:脐孔置10-12mm套管放置30度腹腔镜头,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分别置入5mm套管作为操作孔。

双侧疝时两侧的套管应置于对称的位置。

2、腹腔探查进入腹腔后,首先要辨认5条皱襞和2个陷窝:位于中央的是脐中皱襞,这是中线的标志。

脐中皱襞的两侧是脐内侧皱襞,脐内侧皱襞的外侧是脐外侧皱襞,其后方是腹壁下动静脉。

这5条皱襞将该部位的腹膜前区域分成三个陷窝:①膀胱上窝:位于两条脐内侧皱襞之间,里面有膀胱,前方有腹直肌保护;②内侧陷窝:位于脐内侧皱襞与脐外侧皱襞之间,是腹股沟直疝突出的部位;③外侧陷窝:位于脐外侧皱襞的外侧,是腹股沟斜疝突出的部位。

其次观察疝的部位、大小、内容物等以及有无对侧的“隐匿疝”,并记录疝的类型和分型。

3、腹膜切开在疝缺损上缘自脐内侧皱襞至髂前上嵴切开腹膜,游离上、下缘的腹膜瓣,进入腹膜前间隙。

有两点需注意:①内侧不能超过脐内侧皱襞,以免损伤膀胱;②切开中间的腹膜时应避免损伤腹壁下动静脉。

所有的操作均在腹横筋膜后方进行,无需打开腹横筋膜。

4、疝囊的处理(1)斜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由内环口进入腹股沟管,其后方有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疝囊外如有“脂肪瘤”应该切除,否则“脂肪瘤”会滑入腹股沟管,引起类似“腹膜外滑疝”的复发。

将斜疝疝囊从腹股沟管内拉出并向腹腔内高位回纳,回纳后的疝囊无需高位结扎。

将疝囊自内环口水平与其后方的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分离约5-6cm左右,这种“超高位”游离疝囊的方法称为“精索的腹壁化”(Perietalization of spermatic cord),“腹壁化”的目的是保证足够大的补片能够平铺在精索成份上而不会蜷曲。

腹股沟疝腹腔镜解剖要点及手术步骤

腹股沟疝腹腔镜解剖要点及手术步骤

2.腹膜前间隙的建立
• 镜推法由于操作简单, • 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 镜头是沿着腹直肌后鞘 向前推进的,所进入的层次 是在腹横筋膜深层的前方, 需要在此间隙继续分离剪开 腹横筋膜深层,才能到达真 正的腹膜前间隙操作空间。
斜疝疝囊的处理
疝囊后方有输精管和精 索血管,疝囊周围有一些 蔓状静脉丛、腹横筋膜衍 生的精索内筋膜、以及来 源于腹内斜肌和精索外筋 膜的提睾肌纤维等各种成 份,在分离回纳时要注意 保护这些结构 疝囊外如有脂肪瘤应切除
27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8
TAPP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9
TEP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 1991年由Spaw提出,又称Doom三角。 — 位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 — 髂外动静、脉通过。
— 腹横筋膜增厚的部分
— 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耻骨上支
— 全程伴行于腹股沟韧带的深面
— 开放式手术中较难看到
— 后进路修补术或腔镜修补术中可以看到,直疝更为明显
16
髂耻束( Ilopubic tract)
17
(Cooper’s
耻骨梳韧带
Ligment)
— 覆盖于耻骨上支有光泽的纤维结构 — 由骨膜、髂耻束反折的纤维和腹股沟韧带组成,并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韧带。
30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输精管,精索血管
31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生殖股神经: — 来自腰丛(L1-3神经) — 进入腹股沟管内环前分出股支和生殖支 — 股支:进入股鞘,支配大腿近端前方皮肤的感觉,损伤会引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TEP、TAPP)的解剖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TEP、TAPP)的解剖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TEP、TAPP)的解剖•俗称的“小肠串气”是怎么回事?(解剖篇)•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斜疝比左侧多!?原因竟然是它!•大腿根突然出来个包是怎么回事?有可能是股疝,谈谈股疝的外科解剖随着腹腔镜的普及,借助腹腔镜的腹股沟疝手术的开展日益普及,由于观察角度和手术操作的方式与传统的前方入路手术差异很大,有必要重新以新的角度认识该区域。

对于TEP和TAPP,无论是何种术式,目的都是在腹膜前间隙游离出一定范围,放置补片,以强化腹横筋膜,即覆盖肌耻骨孔。

补片应与周围的骨性和肌性组织重合。

补片的上方要覆盖联合肌腱3cm,外侧达髂前上棘,内侧覆盖腹直肌和耻骨结节并越过中线,下方的内侧要置入Retzius间隙。

精索需“腹壁化”。

因此,精准掌握该区域解剖非常重要。

目录⊙腹股沟区层次⊙腹横筋膜家及其衍生结构⊙髂耻束⊙腹膜皱襞和凹陷⊙Retzius间隙⊙Bogros间隙⊙死亡冠⊙疼痛三角⊙危险三角1腹股沟区层次腹股沟区是腹前外侧壁的特殊区域,它连接腹部、盆部和下肢,其解剖层次与腹前壁基本相同,由深至浅可分为:①腹膜壁层、②腹膜外筋膜(腹膜外脂肪)、③腹横筋膜(浅、深层)、④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⑤浅筋膜深层(Scarpa筋膜)、⑥浅筋膜浅层(Camper's筋膜)、⑦皮肤。

盆腔上面观(男性)2腹膜形成的皱襞和凹陷脐正中襞:1条,位于中央正中线,脐正中襞是胚胎时期脐管闭锁形成的脐正中韧带。

脐内侧襞:2条,位于脐正中襞两侧,内含有闭锁的脐动脉的远侧段。

脐外侧襞:2条,位于脐内侧襞两侧,内含腹壁下动脉,故又名腹壁下动脉襞。

这5条皱襞将该部位的腹膜前区域分成三个陷窝:1、膀胱上窝:2个,位于脐正中襞和脐内侧襞之间,深面有膀胱,前方有腹直肌保护;2、腹股沟内侧窝:2个,位于脐内侧襞与脐外侧襞之间,和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位置相当,与腹股沟管浅环(外环、皮下环)相对,是腹股沟直疝突出的部位;3、腹股沟外侧窝:2个,与腹股沟管深环(内环、腹环)相对,位于脐外侧襞的外侧,是腹股沟斜疝突出的部位。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 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 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穿过腹壁解剖薄弱处的一种常见疾病,特点是在活动时疼痛明显,有时伴有肿块,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TEP)。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方面的效果进行对比,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TAP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其理念是将腹腔镜插入腹腔内,经腹膜前隙进入腹股沟区域进行修补。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优点,已成为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之一。

而TEP则是一种无张力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其特点是在不张开腹壁肌肉的情况下,通过腹腔镜镜下进行腹股沟疝修补。

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方式,TEP术式减少了对腹肌组织的拉伤和切割,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和康复时间。

在TAPP和TEP两种手术中,哪种手术效果更好呢?这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从手术的安全性来看,TAPP与TEP相比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因为TAPP手术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腹股沟区域,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修补,而TEP手术在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张开腹壁肌肉,容易出现操作视野不佳,导致手术风险增加。

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TAPP手术更胜一筹。

在手术的创伤和术后康复方面,TEP手术相对于TAPP手术有着更大的优势。

因为TEP 手术不需要张开腹壁肌肉,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恢复也较快。

而TAPP手术需要穿刺腹腔,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拉伤,因此术后疼痛和康复时间相对较长。

从术后康复的角度来看,TEP手术更具优势。

在手术效果方面,TAPP与TEP两者并无明显差别。

两种手术方式都可以有效地修复腹股沟疝,术后效果良好。

从手术效果的角度来看,TAPP和TEP并无明显区别。

TAPP与TEP两者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中,各有优势。

TAPP手术在安全性方面更占优势,而TEP手术在创伤和术后康复方面更具优势。

外科----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外科----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邵毅山东大学医学院硕士智绪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使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方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技术。

限制腹腔镜疝修补术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尚不能确定该手术方式安全性和有效性、认为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的费用高等。

本文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解剖、术式及术后并发症等做一综述,以期增加临床医生对此手术技术及发展状况的了解。

一、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应用解剖熟悉腹膜前间隙内腹股沟区解剖结构是新近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医师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经前腹膜腹股沟区解剖的重要标志包括:①脐侧韧带:这是腹腔镜下最显著的解剖标志。

此韧带是一条纵向走行的腹膜皱襞,紧靠正中线,邻近膀胱,起于髂内动脉,一直延伸到脐部。

②腹壁下动脉:始于髂外动脉,形成斜疝内环口的内界,镜下可见其搏动,有助于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诊断。

③输精管:白色条索状物,向中下走行,跨过Cooper韧带于镜下右侧8点钟,左侧4点钟位置进入内环。

④髂耻束:由腹横筋膜至腹股沟韧带向后的游离缘处加厚所形成,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中需特别重视腹横肌腱膜弓和髂耻束。

髂耻束被腹股沟韧带覆盖,有时不易辨认而与腹股沟韧带混淆,手术中需仔细辨认此结构。

⑤内环口:系腹壁下动脉、输精管、精索血管的交汇点。

如无斜疝,内环口扁平。

小的斜疝内环口呈浅陷窝状,如斜疝较大则呈宽而浅的盆状或洞穴状。

⑥Cooper韧带:白色,较坚韧,向正中起行,止于耻骨结节。

该韧带与髂耻束、联合腱、腹直肌外侧缘等构成一个坚强肌-腱膜-骨性结构支架,是镜下固定网状结构的主要承受体。

⑦毁灭三角:腹壁下动脉构成斜疝内环口的内侧边界,可见输精管从内下进入内环,而生殖血管从外中下进入内环,两者之间的间隙称为毁灭三角。

此区有髂外动静脉及股神经从其下方通过,在缝合或钉合网状结构时应避开该三角,以免损伤血管神经。

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ortep演示文稿

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ortep演示文稿

概述
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术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 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 TEP)。
概述
耻骨孔概念的引入,可以将腹股沟斜疝、 直疝和鼓疝看做是腹膜在耻骨肌孔的不 同腹壁薄弱区突出的结果,完整地以补 片覆盖整个耻骨肌孔并牢固固定是预防 疝复发和再发的预防重要措施。
⑥腹膜的关闭: 可用钉合或缝合的方法来关闭腹膜。腹 膜应充分关闭,避免补片与腹腔内容物 接触,否则可能引起术后肠梗阻,甚至 肠漏。
பைடு நூலகம்
TEP手术步骤
①戳孔位置: 有多种选择,可以向前述的TAPP的戳孔 一样,也可以在脐下的下腹正中线上等 分三个孔。这几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②进入并建立腹膜前间隙: 在脐下1cm左右的第一个戳孔很重要。先做一个 12mm的皮肤横切口,要稍偏一些。分开皮下脂肪, 显露腹直肌前鞘。提起腹直肌前鞘,做一个横向切 口,在切开的前鞘上预留一根0号薇乔线。纵向分开 腹直肌,显露腹直肌后鞘。沿着后鞘置入去掉内芯 的10mm戳卡。用30度镜直视镜推,直至显示正确 的腹膜前间隙层面。继续向前分离至耻骨结节和显 示出Cooper韧带。然后在直视下分别置入第二、三 个戳卡。
腹股沟管后壁解剖
TAPP手术步骤
①戳孔位置: 一般选用脐孔(10mm)做为观察孔, 在脐平面的稍下的两层腹直肌外缘各打 一个5mm的操作孔。如果是单侧疝,也 可以将健侧的操作孔移至脐下5cm处。
②腹膜的切开: 进人腹腔后,首先要辨认5条韧带:①脐中韧 带:位于中线,是脐尿管闭塞后的残留痕迹;② 脐内侧韧带:是覆盖在闭塞的脐动脉表面的腹 膜皱褶,位于脐中韧带的两侧,膀胧位于两 条脐内侧韧带之间;③脐外侧韧带:是覆盖在腹 壁下动脉表面的腹膜皱褶,位于脐内侧韧带 的外侧。通常在疝缺损上缘3cm弧形切开腹 膜,内侧不能超过脐内侧韧带,以免损伤膀 胧,切开中间的腹膜时应避免损伤腹壁下动 脉。

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ortep

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ortep
2020/3/4
• TEP技术采取腹膜外入路进行操作,在 腹横筋膜与腹膜之间的间隙建立操作空 间,这个间隙中没有大的血管,如果操 作轻柔,几乎不引起出血。TAPP在腹 腔内将补片固定于疝缺损处,易致腹腔 粘连甚至肠梗阻。但是对于复发疝等情 况TEP分离疝囊存在一定难度。
2020/3/4
谢 谢!
2020/3/4
2020/3/4
• ④腹膜前间隙的分离: 腹膜前间隙的分离范围为内至耻骨联合, 外至腰大肌和骼前上棘,上至联合肌健上 至少3cm,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3cm, 外下方至精索“盆壁化”6~8cm,以保 证能植入10cm×15cm的补片。
2020/3/4
• ⑤补片的平铺和固定: 通常选用10cm×15cm的补片,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 修剪。补片过小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补片的固 定可采用疝固定器或缝合的方法。补片应与腹直肌、耻 骨梳韧带和联合肌健固定,其中与耻骨结节的覆盖和固 定尤为重要,因为绝大部分的复发都发生在耻骨结节旁 的直疝三角内。双侧疝应充分解剖耻骨膀胱间隙,使两 侧的腹膜前间隙相通,补片的内侧在耻骨联合处交叉重 叠。钉合补片上方时应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钉合下方 时应避开死亡冠、危险三角和疼痛三角区域。通常补片 平铺于精索上,尽可能展平,卷曲的补片会引起术后复 发。也可将补片剪一小口,包绕精索后再行固定,相当 于在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同时进行了内环口的整形。由 于钉合器钉合补片可能会引起术后疼痛,目前国外有采 用纤维蛋白胶水的方法来粘合补片。
2020/3/4
腹股沟管后壁解剖
2020/3/4
2020/3/4
2020/3/4
2020/3/4
2020/3/4
TAPP手术步骤

①戳孔位置: 一般选用脐孔(10mm)做为观察孔, 在脐平面的稍下的两层腹直肌外缘各打 一个5mm的操作孔。如果是单侧疝,也 可以将健侧的操作孔移至脐下5cm处。

腹股沟疝的腹腔镜TEP和TAPP的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

腹股沟疝的腹腔镜TEP和TAPP的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

腹股沟疝的腹腔镜TEP和TAPP的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1.简史腹腔镜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在1982年就有了报道,不过当时Ger医生是直接钳闭疝囊,没有用补片加强腹膜前。

目前我们所用的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的。

1991年,Arregui首次报道了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

公元1992年,Fitzgibbongs首次实施了腹腔内网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IPOM)。

公元1993年,Phillips、Mckernan及Law各自实施了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 TEP)。

2. 腹腔镜疝修补术出现的意义腹腔镜疝修补术到目前还是有争议的,但争议的声音好像越来越小。

越来越多的RCT显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疝修补术相比,有更快的术后恢复,更低的复发率,更低的疼痛不适率,同时兼有切口小、美观和探查对侧疝、隐匿疝和股疝的优点。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开展也使得腹膜前修补得到了迅猛的推广。

因为在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前,“外科医生对于腹股沟管后壁几乎一无所知,它隐藏在医生的视野之外”(W. J. LYTLE,1945)。

大部分医生很难相像PHS补片或者Kugel补片放在腹膜前是个什么情形,所以就觉得腹膜前技术很难。

但自从有了腹腔镜技术,大家何以很清楚的看到腹膜前的结构,进而对其解剖有了一个直观的正确的认识。

即使大部分医生不做腹腔镜疝修补术,这种对腹膜前解剖的认识,对于他们做开放式后入路腹膜前修补术也有莫大的帮助。

目前,国内外也出现了机器人做TAPP的报道,除了费用昂贵外,机器人手术彰显了很多优势,如三维立体画面、操作杆可以关节样弯曲而灵活异常等。

腹腔镜腹股沟区解剖及TAPP技术要点

腹腔镜腹股沟区解剖及TAPP技术要点
Inferior border: inguinal ligament
上界:弓状下缘 下界:耻骨梳 外界:髂腰肌 内界:腹直肌外缘
Fruchaud (肌耻孔)
重 要 的 骨 性 标 志
腹股沟管 层次结构
腹股沟管 层次结构
腹股沟管 层次结构
腹股沟管 层次结构
腹股沟管 层次结构
腹股沟管 层次结构
intermediate and medial cutaneous femoral n.
saphenous n.
股神经 (FN)
GB FB
GN
FN LC
IL
小测试?
生殖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
生殖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
生殖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
死亡三角 (A) 疼痛三角 (B)
VD 输精管
IP 髂耻束
IP VD
IP VD GB
FB
FN
GN
LC
IS
IL
以前的认识
In Surgical Textbook „Min.-Inv. Chir.“
Edt.K. Kremer et al Thieme 1995
IP VD GB
FB
FN
GN
LC
IS
IL
以前的认识--错误
In Surgical Textbook „Min.-Inv. Chir.“
重 要 的 血 管
髂外动静脉
IV IA
acc. to Annibali
腹壁下血管(IE)
IE
IV
IA
acc. to Annibali
耻骨下吻合血管支
anastomotic ramus pubicus (PB)
IE ES

腹股沟疝腹腔镜解剖要点及手术步骤

腹股沟疝腹腔镜解剖要点及手术步骤

27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8
TAPP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9
TEP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 1991年由Spaw提出,又称Doom三角。 — 位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 — 髂外动静、脉通过。
的神经支配。损伤会引起射精障碍、射精疼痛感。
32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 来自腰丛
— 在髂耻束的下方通过髂肌的前面
— 提供大腿外侧皮肤感觉的神经支配
— 位置较表浅,较其他神经相比最容易损伤。
33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股神经: — 腰丛最大的分支 — 主要支配大腿前方皮肤和伸肌。 — 位于比较深的平面,通常不易损伤。
36
疼痛三角 (Triangle of pain)
37
打开腹膜
• 在疝缺损上缘自脐内侧韧 带至髂前上棘切开腹膜,游 离上、下缘的腹膜瓣,进入 腹膜前间隙、。切开腹膜时 有两点需注意:①内侧不能 超过脐内侧韧带,以免损伤 膀胱;②切开中间的腹膜时 应避免损伤腹壁下动静脉
套管植入(TEP)
• 第一套管的置入部位与方法:开放式方法:于脐孔下约0.5~1.0cm 处行 1.0cm 左右的小切口,直至白线。将皮肤和皮下组织用皮肤拉钩向 两侧牵拉,显露腹直肌前鞘。切开白线,暴露两侧腹直肌,用皮肤拉钩 将腹直肌向两侧牵开,进入到腹直肌背侧与腹直肌后鞘之间的间隙,伸 入剪刀或弯钳,扩大此间隙,将 10-12mm 第一套管置入腹膜前间隙 (图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建立操作孔

腹腔镜腹股沟疝解剖要点

腹腔镜腹股沟疝解剖要点

腹腔镜腹股沟疝解剖要点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来修补腹股沟疝的手
术方法。

以下是腹腔镜腹股沟疝解剖要点:
1. 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腹腔镜手术需要对腹股沟区域的解
剖结构有清晰的了解。

腹股沟区域包括腹部肌肉、腹膜、血管、神经
等结构,需要找到疝孔的位置。

2. 腹股沟疝的解剖特点: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
沟区域的薄弱点突出。

腹腔镜手术需要准确找到疝孔的位置,通过修
补疝孔来解决腹股沟疝。

3. 腹腔镜手术入路选择:腹腔镜手术可以选择腹腔镜直视入路,通过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或者选择TAPP(经腹腔镜股沟开窗术)入路,通过在腹腔镜下进行股沟区域的手术。

4. 脏器解剖: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需要解剖腹腔内的脏器,
使其暴露出来,以便进行修补疝孔。

这包括膀胱、肠管等脏器的解剖。

5. 疝孔修补:在找到疝孔的位置后,需要采用适当的修补材料
来修补疝孔,防止再次膨出。

常用的修补材料包括网片、缝合线等。

6. 避免并发症: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需小心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腹腔积液、血肿、神经损伤等。

术中需注意对各个解剖结构的
辨认和保护,避免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解剖要点,具体操作还需根据
具体情况进行。

术前需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
术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术后需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和随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手术结束。
5.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几个手术技巧:
①一定要进入正确的手术层面。
如果腹横筋膜分三层的话,腹腔镜疝修补的正确层次应在腹横筋膜第二层和腹膜之间,也就是腹膜前脂肪和腹膜之间(如果你习惯腹横筋膜分两层,正确的层次应为“腹横筋膜浅层和腹膜之间”)。因为腹膜前的毛细血管网和腹壁下动静脉基本上都分别在腹膜前脂肪层。
3.TAPP的手术步骤:
①戳孔位置:
一般选用脐孔(10mm)做为观察孔,在脐平面的稍下的两层腹直肌外缘各打一个5mm的操作孔。如果是单侧疝,也可以将健侧的操作孔移至脐下5cm处。
②腹膜的切开:ﻫ进人腹腔后,首先要辨认5条韧带:①脐中韧带:位于中线,是脐尿管闭塞后的残留痕迹;②脐内侧韧带:是覆盖在闭塞的脐动脉表面的腹膜皱褶,位于脐中韧带的两侧,膀胧位于两条脐内侧韧带之间;③脐外侧韧带:是覆盖在腹壁下动脉表面的腹膜皱褶,位于脐内侧韧带的外侧。通常在疝缺损上缘3cm弧形切开腹膜,内侧不能超过脐内侧韧带,以免损伤膀胧,切开中间的腹膜时应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ﻫ③疝囊的分离:ﻫ斜疝疝囊突入内环口,疝囊外往往会有一些脂肪组织或“脂肪瘤”,较大的“脂肪瘤”应予切除,否则“脂肪瘤”会滑入腹股沟管,引起类似滑疝的复发。斜疝疝囊应尽可能剥离,残留的疝囊会增加血清肿的概率,但与精索粘连致密的大疝囊宜横断,强行剥离会引起术后阴囊血肿。腹腔镜手术中,精索须充分“盆壁化”(perietalization),即将疝囊与后方的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充分游离6~8cm,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否则补片会覆盖在疝囊上,引起斜疝的复发。同时要注意的是,男性患者疝囊的内下侧是输精管,外下侧是睾丸动静脉,剥离疝囊时勿粗暴分离而导致损伤。
腹膜前间隙的分离范围为内至耻骨联合,外至腰大肌和骼前上棘,上至联合肌健上至少3cm,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3cm,外下方至精索“盆壁化”6~8cm,以保证能植入10cm×15cm的补片。ﻫ⑤补片的平铺和固定:ﻫ通常选用10cm×15cm的补片,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修剪。补片过小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补片的固定可采用疝固定器或缝合的方法。补片应与腹直肌、耻骨梳韧带和联合肌健固定,其中与耻骨结节的覆盖和固定尤为重要,因为绝大部分的复发都发生在耻骨结节旁的直疝三角内。双侧疝应充分解剖耻骨膀胱间隙,使两侧的腹膜前间隙相通,补片的内侧在耻骨联合处交叉重叠。钉合补片上方时应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钉合下方时应避开死亡冠、危险三角和疼痛三角区域。通常补片平铺于精索上,尽可能展平,卷曲的补片会引起术后复发。也可将补片剪一小口,包绕精索后再行固定,相当于在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同时进行了内环口的整形。由于钉合器钉合补片可能会引起术后疼痛,目前国外有采用纤维蛋白胶水的方法来粘合补片。ﻫ⑥腹膜的关闭:
可用钉合或缝合的方法来关闭腹膜。腹膜应充分关闭,避免补片与腹腔内容物接触,否则可能引起术后肠梗阻,甚至肠漏。
4.TEP的手术步骤:
①戳孔位置:
有多种选择,可以向前述的TAPP的戳孔一样,也可以在脐下的下腹正中线上等分三个孔。这几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②进入并建立腹膜前间隙:ﻫ在脐下1cm左右的第一个戳孔很重要。先做一个12mm的皮肤横切口,要稍偏一些。分开皮下脂肪,显露腹直肌前鞘。提起腹直肌前鞘,做一个横向切口,在切开的前鞘上预留一根0号薇乔线。纵向分开腹直肌,显露腹直肌后鞘。沿着后鞘置入去掉内芯的10mm戳卡。用30度镜直视镜推,直至显示正确的腹膜前间隙层面。继续向前分离至耻骨结节和显示出Cooper韧带。然后在直视下分别置入第二、三个戳卡。ﻫ③疝囊的分离:同TAPP。ﻫ④腹膜前间隙的分离:同TAPP。
直疝疝囊位于直疝三角内,须将疝囊和腹膜前脂肪组织完全从直疝三角中分离出来,并显露其后方的耻骨结节和耻骨梳韧带。直疝处的腹横筋膜第一层明显增厚,称为“假性疝囊”,不要误认为是疝囊而强行剥离。
股疝疝囊位于股环内,前方是骼耻束,后方是耻骨梳韧带,内侧是陷窝韧带,必须充分解剖暴露这3个结构,以免术中遗漏股疝。ﻫ④腹膜前间隙的分离:
腹股沟疝的腹腔镜TEP和TAPP的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
———————————————————————————————— 作者:
———————————————————————————————— 日期:

腹股沟疝的腹腔镜TEP和TAPP的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
1.简史ﻫ腹腔镜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hernia repair,LIHR)在1982年就有了报道,不过当时Ger医生是直接钳闭疝囊,没有用补片加强腹膜前。目前我们所用的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的。1991年,Arregui首次报道了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术(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prosthetic,TAPP)。公元1992年,Fitzgibbongs首次实施了腹腔内网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mesh, IPOM)。公元1993年,Phillips、Mckernan及Law各自实施了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otallyextraperitonealprosthetic,TEP)。
2.腹腔镜疝修补术出现的意义
腹腔镜疝修补术到目前还是有争议的,但争议的声音好像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RCT显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疝修补术相比,有更快的术后恢复,更低的复发率,更低的疼痛不适率,同时兼有切口小、美观和探查对侧疝、隐匿疝和股疝的优点。ﻫ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开展也使得腹膜前修补得到了迅猛的推广。 因为在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前,“外科医生对于腹股沟管后壁几乎一无所知,它隐藏在医生的视野之外”(W.J.LYTLE,1945)。大部分医生很难相像PHS补片或者Kugel补片放在腹膜前是个什么情形,所以就觉得腹膜前技术很难。但自从有了腹腔镜技术,大家何以很清楚的看到腹膜前的结构,进而对其解剖有了一个直观的正确的认识。即使大部分医生不做腹腔镜疝修补术,这种对腹膜前解剖的认识,对于他们做开放式后入路腹膜前修补术也有莫大的帮助。ﻫ目前,国内外也出现了机器人做TAPP的报道,除了费用昂贵外,机器人手术彰显了很多优势,如三维立体画面、操作杆可以关节样弯曲而灵活异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