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季【古】第5课:养翩翩风度——《弟子规(下)》

合集下载

《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教导儿童和青少年如何做人的经典著作。

本文将为您带来《弟子规》的完整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学习和了解有所帮助。

上起:夫人之见室宇,必先自修也。

人之所以穷者,其心不诚;所以伤者,其志不专;所以恶者,其心不正;所以乱者,其事不治。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谦以脩其為人,致脩其为家;死则以脩其为国家。

人之道,脩身也。

道之脩也,正其家也;家之脩也,齐其国家也。

国家者,天下之大者也;而家乃国之小者也。

是故脩家而天下治矣。

脩其家者,先脩其身也;脩其身者,先脩其心也;脩其心者,先脩其意也。

第一章:弟子规篇1.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而学文。

2.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3.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4.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5.亲所当,敬尔执。

亲所恶,远而避。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6.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察吾微。

第二章:小子宜师友篇7.执恭以孝,弟子忠。

儿不畏死,于父母面前功;夫不畏诛,于君王之政功。

牝鸡司晨,案牡酒以奠。

听訩而学,诲人不厌。

8.朝学宜,夕则寝。

一义勿舍,犹孝也;忠信所笃,不爽也。

凌云志,玄龟策,择木所欲。

明乎举,昧若掩。

9.诗书志,礼乐节;今之学,不可废。

诗可乐,学益志;好读书,明以趋。

讲说辨,心得其实;或耐以聆。

10.凡讲说,宜详讨,其所疑,畏缩苟;若彼问,则编述;有若德,则要务。

第三章:为人处事篇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身远,虽令不践;其身亲,亦复如然。

12.身有伤,贻亲忧;言不让,亲恶羞;下劳上,贻骂名;颜色憔悴,亲心伤。

13.亲由言,著于行;行小节,义不生。

损友来,益友反;损友去,亦反损。

14.亲于手,身务恭;亲于身,心务恭。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

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

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69页日积月累日五《弟子规》原文、翻译及注释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69页日积月累日五《弟子规》原文、翻译及注释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9页日积月累五《弟子规》原文、翻译及注释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以下整理了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9页日积月累《弟子规》的原文、翻译及注释,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
日积月累五《弟子规》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翻译】
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随处乱丢,以免脏乱。

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

至于穿着、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词语注释】
1.弟子:学生的意思。

2.规:行为准则。

3.冠:帽子。

4.履:鞋子。

5.俱:全,都。

6.污秽:不干净。

7.唯:只有。

8.自砺:自我磨炼。

9.若:至于。

10.戚:悲哀。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为清代李毓秀所作,是依据孔子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阐释了“弟子”(圣贤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我们要学习的是《弟子规》中摘出的两节内容,分布是讲仪容仪表和人生观的。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名称由来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蜕化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基本着手。

***挽犯法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误基本为枝末,认枝末为基本。

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作问题。

正人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

儿童本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

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

故人之善心、信念,须在幼小时造就;凡是身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绝分之道。

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弟子规全文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二年级语文下册弟子规 (2)

二年级语文下册弟子规 (2)

二年级语文下册弟子规〔一〕国学经典再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是小助手弟子:是指做学生的少年.规:即行为规范.训:教诲.悌:尊重兄弟姊妹.谨:小心谨慎.信:诚实守信.我是小翻译二年级语文下册弟子规行为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考考你的智慧1.圣人训一句中的圣人指的是 .2.悌的读音是: .3.你知道的古代启蒙读物都有哪些呢?弘扬传统文化许武教弟汉朝许武.有三个兄弟.父亲很早就过世了.两个弟弟一个叫许宴.一个叫许普.年纪还非常小.在过去传统的家庭里长兄如父.父亲过世了.身为长兄的许武.必须要肩负家庭的重任.不但要负责生计.更要提携照顾两个弟弟.许武知道他的责任非常重大.白天到田里劳作时.就把弟弟安置在树下荫凉的地方.教两个弟弟学习如何耕种;晚上回家时教两个弟弟读书.非常辛劳.如果两个弟弟不肯受教.他就跑到家庙向祖先禀明.今天我教导不利.所以两个弟弟才不受教.他把所有的责任自己承揽下来.在祖先面前告罪.是自己的过失.忏悔自己没有尽心尽力.直到两个弟弟哭泣着来请罪.许武才起立.而且他始终没有严声厉色地对待弟弟.后来许武被推荐为孝廉.为让两个弟弟也能够成名.跟他一样被举孝廉.就故意把家产分为三份.自己取最好的.让弟弟得到的又少又不好.让所有亲朋好友.邻里都骂这个哥哥贪婪.推崇两个弟弟谦让.等到弟弟在品德.学问和产业上有一点点成就.也被推举为孝廉时.哥哥才把亲朋好友聚集在一块.把他成就两个弟弟的苦心表露出来.当场的人都非常惊讶.许武竟然是这样的长兄.疼爱他两个弟弟.提拔他两个弟弟.如此地用心良苦!〔二〕国学经典再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我是小助手呼:呼唤.勿:不要.命:命令.行:行动.教:教育.教导.须:必须.顺承:顺从承受.我是小翻译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考考你的智慧1.“应”在这里的读音是: .2.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要: .3.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传统的礼仪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如果你没有做错事.但是父母在责备你.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呢?弘扬传统文化拾葚异器孝顺.并不是简单的做样子.而是时刻把父母记在心里.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对母亲特别孝顺.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蔡顺拾桑葚时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三〕国学经典再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我是小助手则:就要.凊:〔qìng〕清凉.省:〔xǐng〕看望父母.尊亲.出:出门.我是小翻译冬天要为父母把被子弄温暖.夏天要为父母把被子扇凉.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他们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考考你的智慧1.在这四句中.找出三组反义词:〔〕—〔〕〔〕—〔〕〔〕—〔〕2.找出一个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黄香为父温席被传为二十四孝之一.请你去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说说你应该向黄香学些什么?弘扬传统文化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四〕国学经典再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我是小助手擅:擅自.苟:如果.亏:亏欠.我是小翻译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考考你的智慧1.生活中.我们面对小事情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 .2.生活中.我们面对不是自己的物品的诱惑时.正确的做法是 .3.如果你在文具店里看到了一样很喜欢的玩具.并且你自己有压岁钱.你就把那玩具买了下来.你这样做.对吗?弘扬传统文化封坛退鲊东晋名将陶侃曾经在老家做过管理渔业的小吏.一次.他让同事把一坛腌鱼带到家里.送给母亲.他的母亲湛氏问:这是从哪里来的?同事说:是官府的.陶母就将腌鱼封好并且回信.信中责备陶侃:“你身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忧愁啊!”这件小事深深地印在陶侃的脑海中.后来他做县令时.自己从不贪污.对部下管理也很严格.上面有人下来视察工作.想找他岔子.但找来找去抓不到把柄.只好离去.〔五〕国学经典再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是小助手具:满足.恶:嫌弃.厌恶.去:去除.贻:给…留下.羞:羞愧.我是小翻译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有损道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考考你的智慧1.“亲所恶”中的“恶”的读音是 .2.“身有伤”与“德有伤”中的“伤”有何异同?3.随着独生子女的盛行.“子”所好.力为具.“子”所恶.谨为去.你的父母是不是如此对你呢?这样的做法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危害呢?弘扬传统文化郯子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也是古代的一位大孝子.他的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六〕国学经典再现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我是小助手方:才谏:劝告.更:改过.怡:使……愉快复:重复.号:哭号.挞:打.我是小翻译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考考你的智慧1.选择下列字在本段中的正确读音.更〔gèng gēng〕号〔hào háo〕挞〔tà dà〕2.“怡吾色”中的怡是使动用法.表示使……愉快.文中还有一字的用法和“怡”字一样.是 .3.你的父母有什么值得你劝谏的过失呢.你想怎么劝谏呢?弘扬传统文化唐太宗劝谏唐太宗李世民.当他年纪很轻的时候.他随着父亲李渊到处平定.当时因为天下很乱.所以他就陪着父亲一起打仗.在当时父亲有一个决策.就是连夜拔营要攻打另外一个地方.他的儿子唐太宗.当时还没有当皇帝.儿子李世民就跟父亲说:这样做的话.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成功.因为可能后面有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得到胜利.可能后面又被围剿.反而不利我军.当时唐高祖〔也就是他的父亲〕.他不采纳.三次之后.他不采纳.眼见明天父亲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唐太宗就在这个帐篷外面嚎啕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为什么很伤心?他知道父亲这个举动是错误的.从整个局势来看.唐太宗已经看出他相当的危险.后来他的父亲李渊.在这个帷幕里头.在帐篷里头.突然听到外面有很大的哭声.而且哭得非常的伤心.所以他就走出去看.看了之后.他才晓得他的儿子在那里哭泣.于是他就问他是什么原因.唐太宗这个时候就做最后一次的.就跟父亲劝解.说他为什么哭泣的原因.他希望能阻止父亲的这一项军事行动.但是父亲不能采纳.他非常的伤心.非常的难过.就在那里唉声叹气.他的父亲看到儿子这么伤心.他所分析的道理又这么的中肯.又这么有道理.所以父亲就及时停止这项军事行动.后来唐高祖跟他儿子太宗.就终于平定各地的这些贼寇.所以奠定了唐朝的基业.〔七〕国学经典再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我是小助手疾:病.绝:杜绝.祭:祭祀.事:对待.我是小翻译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熬煮汤药.要先尝冷热.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考考你的智慧1. “亲有疾.药先尝”的意思正确的是:〔〕〔A〕父母生病吃药时.子女的要先尝一尝熬好的药是不是可口.〔B〕父母生病吃药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熬煮汤药.要先尝冷热. 〔C〕父母生病吃药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熬煮汤药.要先尝一尝药是不是对症.2.对“丧尽礼”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B〕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C〕办理父母亲的丧事一定要风风光光.能有多豪华就有多豪华.3.爸爸妈妈生病了.你应该如何去照顾他们呢?弘扬传统文化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母亲薄太后卧病期间.文帝刘恒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长达三年之久.不仅如此.汉文帝在位时期.重德治.兴礼仪.重视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终于开创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八〕国学经典再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我是小助手道:作动词用.按道理.规矩对待.睦:和睦.轻:看轻.轻视.怨:怨气.怨恨.忿:忿恨.愤怒.泯:消除.我是小翻译哥哥姐姐要友爱弟弟妹妹.而弟弟妹妹也要懂得恭敬哥哥姐姐.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产生怨恨的事情自然就消失了.考考你的智慧1.找出一对近义词和反义词.〔〕—〔〕〔〕—〔〕2.把“财物轻”换一个字序.保持意思不变: .3.你有没有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你应该如何和他们相处呢?弘扬传统文化田真叹荆隋朝时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大的名叫田真.第二个名叫田庆.小的名叫田广.弟兄们三个人.要分家了.家里的钱财产业.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长得来非常的茂盛.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也匀均分做三份.哪里晓得这棵紫荆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死了.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一知道将要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照这样看起来.那么我们的人.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因此悲伤得不得了.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大家更加友爱了.那棵紫荆树竟依旧像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九〕国学经典再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我是小助手长:这里表示长辈.即:马上见:即“现”.表现.炫耀.我是小翻译用餐.就座或行走.应该谦虚礼让.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称呼长辈.不可直呼姓名;长辈面前.不可炫耀才能.考考你的智慧1.这里的“长”字的读音为 .2.“或”在这里的意思和下列哪个词语相近呢?A.无论B.如果C.或许3. 《孔融让梨》里的孔融是如何做到谦让?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样做呢?弘扬传统文化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在他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十〕国学经典再现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我是小助手疾:同急.趋:快走.揖:作揖.犹:任然.余:多.我是小翻译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考考你的智慧1.“疾”在这里同“急”.用这个意思可以组词为 .2. “乘下车”中的“车”的读音为 .在一种传统智力玩具中.相同的字读音相同.这种玩具是 .3.你平日里对待师长是怎样的呢?学过这段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弘扬传统文化程门立雪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是已经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十一〕国学经典再现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我是小助手命:命令.宜:适宜.迟:迟缓.起:起立.视:视线.我是小翻译长辈站立时.晚辈不能坐下.长辈坐下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下.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考考你的智慧1.这段话告诉我们.和长辈说话时的声音要 .2.这段话告诉我们.和长辈说话时的视线要 .3.你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交谈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读过这段话.你是不是能明白和人谈话的一些礼貌了呢?弘扬传统文化孔子拜师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十二〕国学经典再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我是小助手朝:早晨.眠:睡觉.至:到达.盥〔guàn〕:洗脸.洗手.兼:同时.辄:立即.我是小翻译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因为时光宝贵.应当好好珍惜.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考考你的智慧1.找到两组反义词:〔〕—〔〕〔〕—〔〕2.“朝”在这里的读音是 .3.这里提到了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你养成了吗?弘扬传统文化闻鸡起舞西晋时的祖逖.从小勤练武术.钻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刘琨也是个有抱负的年轻人.两人很快便成为好朋友.这天晚上.半夜过后.祖逖忽然被一阵鸡鸣声吵醒.他连忙把刘琨唤醒说:“这鸡鸣声把人吵醒.虽然很讨厌.但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早些起床练习武艺.”“好啊!”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两人来到院子里.专心地练起刀剑来.从此.两人每到夜半.一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当时.祖逖看到国家被匈奴军队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着急.立刻上书皇帝.请求率兵北伐.收复失地.皇帝很高兴.封祖逖为“奋威将军”.带领军队北上.由于祖逖和刘琨作战英勇.不久便收复了很多北方的城池.〔十三〕国学经典再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我是小助手冠:帽子.履:鞋子.俱:都.置:放置.顿:放置.致:导致.我是小翻译要注重服装的整齐清洁.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定位放置.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考考你的智慧1.“污秽”的读音是 .意思是 .2.“冠”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的读音为〔guàn guān〕.3.你有没有找不到鞋子的时候呢?读完这段.你觉得自己的衣物应该怎样放置呢?弘扬传统文化宣子守敬在春秋时代.有位赵宣子.他是晋国的一位大臣.当时晋灵公昏庸无道.因为他是大臣.所以时时都去劝导晋灵公.后来晋灵公觉得很不耐烦.就雇了杀手要杀他.雇佣的杀手叫锄麑.到了赵宣子的门口.看到赵宣子还没有上朝.但是已经穿得整整齐齐.在那里稍微休息打盹.因为他非常地恭敬赵宣子.所以锄麑看了以后很感动.心中生起对他的崇敬.心里就想.连这样一点细微之处都很谨慎.很恭谦的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主人.假如把他杀了.我就对不起国家.但是我已经答应国君的命令.假如我没有杀赵宣子.我又失信于国君.所以锄麑当下就撞槐树自杀.赵宣子因为做到“冠必正.纽必结”.做到了衣冠工整.才赢得锄麑对他的尊敬.而躲过一劫.〔十四〕国学经典再现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我是小助手贵:以……为贵.注重.洁:整洁.华:华贵.循:遵循.分:身份.地位.称:相称.适:恰好.过:超越.则:准则.法则.这个准则指人饮食应有节制.应有度.我是小翻译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考考你的智慧1.食适可..其中蕴含一句成语是2..正确对待衣物价值的态度应该是3.你还知道哪些正确的饮食习惯?。

《弟子规》下背诵内容+译文

《弟子规》下背诵内容+译文
第十二周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译文: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
第十三周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译文: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
第五周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译文: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译文: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第十四周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第三周

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国学经典,受益匪浅

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国学经典,受益匪浅

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国学经典,受益匪浅《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一、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译:作为子弟所要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第一就是要我们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其次是敬业而守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德行培养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学习吸收经典的知识。

《弟子规》二、入则孝出则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我承。

译:父母亲有所教导,要恭敬听取;父母有所责备,也要承担接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天冷或天热,要关心父母亲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时的问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出门或返家,都向父母报告一声;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规矩,工作行业则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虽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张;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为子弟的身分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译:虽然是小东西,也不可私自收藏;如果个个藏为己有,就会惹父母亲难过伤心了。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译:父母亲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要尽力准备妥当;父母亲不喜欢的,我们要留意避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弟子规全文拼音解释版之欧阳化创编

弟子规全文拼音解释版之欧阳化创编

dìzǐ guī《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总叙】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释义】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释义】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释义】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弟子规(全文)》(清代蒙学教材)

《弟子规(全文)》(清代蒙学教材)

《弟子规(全文)》(清代蒙学教材)弟子规《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弟子规》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总叙弟子1规,圣人2训。

首孝弟3,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4。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5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6,须敬听,父母责7,须顺承8。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9,昏则定10。

出必告,反11必面,居有常12,业无变13。

事虽小,勿擅为14,苟15擅为,子道16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17所好18,力19为具20,亲所恶,谨21为去22。

身有伤,贻23亲忧,德有伤,贻亲羞24。

亲爱我,孝何难25,亲憎我,孝方26贤。

亲有过27,谏使更,怡28吾色,柔29吾声。

谏不入30,悦复谏,号泣随31,挞32无怨。

亲有疾33,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34三年,常悲咽35,居处变36,酒肉绝37。

丧38尽礼39,祭尽诚,事40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兄道友41,弟道恭42,兄弟睦43,孝在中44。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45自泯46。

或饮食,或坐47走48,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49人,即代叫50,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51,对尊长,勿见52能。

路遇长,疾趋53揖54,长无言,退恭55立。

骑56下马,乘57下车,过58犹59待60,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61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62,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63,如事父,事诸兄64,如事兄。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65,兼漱口,便溺回,辄66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67,致污秽68。

衣贵洁,不贵华69,上循分70,下称71家。

弟子规第五课

弟子规第五课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 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 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 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 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 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恶我,孝方贤。
qīn yǒu guò jiàn shǐ gēng
亲有过, 谏使更,
yí wú sè róu wú shēng
怡吾色,柔吾声。
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谏不入,悦复谏
háo qì suí tà wú yuàn
号泣随,挞无怨。
易解:
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 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 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 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的。
故事12:
苦心劝父
从前,有个叫孙元觉的少年,小时候就十分懂 事,可他的父亲对祖父却非常不孝敬。有一天, 父亲要把病弱的爷爷扔到深山里去。孙元觉哭 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要这样做。可是 父亲却哄骗他:“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会变 成妖怪的。”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 要离开。这时,孙元觉对父亲说:“扔了爷爷 把筐子拿回去吧。”父亲不明白他的意思,孙 元觉说:“等到你老了,我好用它来装你,把 你扔到山里来呀。”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最 终改变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
弟子规第五课
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
亲所好, 力为具;
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
亲所恶, 谨为去。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高思大语文课程表

高思大语文课程表

中国现当代文学汇总
• 中国现代文学之诗歌散文篇
文明古国文学导读
• 古埃及文明与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之戏剧篇
• 希腊文明与希腊神话
• 现代小说汇总
• 印度史诗与印度文明
• 中国现代文学之重点国学家举例 • 圣经故事
• 中国当代美文欣赏之诗歌篇
• 山海经
• 中国当代美文欣赏之散文篇
• 西方寓言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阅】欢乐满人间—《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 》
【阅】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
【作】化解负面情绪—《生气汤》
【作】童年的美食梦想—《阴天有时下肉丸 》
【作】《小阿力的大学校》
【作】《逃家小兔》
【作】《我家是动物园》
【作】做自己,最美丽—《小猪变形记》
【作】英伦绅士—《灰狼家的小饭桶 们》
【作】分享与保密—《米莉的大秘密 》
【阅】分享让快乐加倍——《渔夫和金鱼》
【作】美,在细微中闪现——《如果 【作】想念开满雏菊的田野——《小房子 【作】奇思妙想变世界——《1999年6月29
你乱丢香蕉皮》


日》
【作】动手作文——和我一起玩
【作】《小房子》
【作】《敌人派》
【作】《This is伦敦》
【作】领略异域风情——《环游世界 做苹果派》
【古】战争的智慧—《三十六计》 (上)
【古】战争的智慧—《三十六计》 (下)
【古】王侯不是从天降—《史记》(上) 【古】平凡市井出豪杰—《史记》(下)
【古】《朝代歌(上)》
【古】《朝代歌(下)》
【古】成语故事—动物篇
【古】知典善用—成语故事数字篇
一年级
【古】做谦谦君子—《弟子规(上) 》 【阅】假如梦想成真—《没头脑和不 高兴》

弟子规全文带解释

弟子规全文带解释

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导语:《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

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来源:熙华国学堂公共微信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全文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弟子规全文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弟子规全文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弟子规》全文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而作为一本经典的儿童教材,《弟子规》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教育原则。

本文将通过讲解《弟子规》全文的内容,探讨如何借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章:修身篇《弟子规》强调修身养性,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

首先,我们要教导孩子要懂得分辨是非善恶,明辨事物行为的正确性。

从小事做起,比如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尊敬长辈和师长,不欺负同伴等等。

这样的修身之道,能够使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第二章:家规篇家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在家中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中提到了家规。

家规有助于约束孩子的行为,教导他们要尊重父母长辈,尊重家庭成员。

同时,在家规的过程中,父母也应给予孩子应有的自由度,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学习篇学习是孩子成长的关键环节,《弟子规》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孩子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发扬“好学、勤学、乐学”的精神。

教育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规划时间、专注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第四章:处世篇在社交中,我们应教育孩子学会善待他人、关心他人。

《弟子规》提及了如何与人相处。

我们要教导孩子要有礼貌、友善、谦虚的品质,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分享和帮助别人的好习惯。

同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和解决人际关系,以妥善处理矛盾和冲突。

第五章:言语篇言语是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弟子规》也有涉及。

我们要教导孩子言辞要文明,不说脏话,不随意诋毁他人。

从小培养孩子正确、恰当的言辞表达方式,倡导积极健康的语言环境,使孩子养成自觉控制语言的好习惯。

第六章:耻辱篇耻辱意味着犯错误、失败和受人鄙视,是每个人都想要避免的。

《弟子规》提到了耻辱,教导孩子要廉耻心,不要做有损于自己和他人形象的事情。

我们要引导孩子通过自我约束和自律,培养耻辱感,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尊和尊重他人。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弟子规全文(整理)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弟子规全文(整理)课件
或坐走
zhǎng zhě xiān
长者先
yòu zhě hòu
幼者后
zhǎng hū rén
jí dài jiào
rén bú zài
jǐ jí dào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吃饭时让年长者先动筷子,就坐时让年长 者先入坐,走路时让年长者先行,年幼者随后。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要叫的人不 在,而你能做长辈吩咐的事,就应该前去照应。
易解: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 己,迎头赶上。至于穿的、吃的不如人家,不要产生悲伤。如果听别人说你有缺点就生 气,听别人说你的好话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而好朋友就离你远去了。
易解:如果听到好话就心里不安,听到别人指出缺点就喜悦,那么正直、诚信的朋友 就会越来越亲近你。不经意间做了不好的事就叫“错”,存心做不好的事就叫“恶”。 有错能改,就像没有做过错事一样,如果为自己遮盖掩饰,就等于再添一个过错。
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
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qīn ài wǒ
xiào hé nán
qīn zēng wǒ

rú zhí yíng
执虚器,如执盈。


shì
rú yǒu rén
入虚室,如有人。
shì wù máng
máng duō cuò
事勿忙,忙多错。
wù wèi nán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教育经典,主要用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

以下是《弟子规》的全文解释及译文,这里提供的是一种解释方式,不同版本的解释可能有细微差异。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第一篇:弟子规第一-三节1.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由圣人所教导的,首要学习孝道和悌道,其次要谨慎言行,保持诚信。

2.原文: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释:要广泛地关爱他人,尤其要亲近仁德之人,如果有多余的精力,就要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3.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解释:在贫困的时候,要专注改善自己;在达到富裕的时候,要考虑帮助别人,共同造福天下。

第二篇:弟子规第四-六节4.原文:有德不孤,无德免共。

解释: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独,没有德行的人宜避免共处。

欲养正气,所安在何?解释:要培养正直的品质,关键在于在哪里寻找安定。

6.原文:孝悌顺友,斯可谓良朋友矣。

解释:孝顺父母、悌亲兄弟,遵从长辈,这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朋友。

第三篇:弟子规第七-九节7.原文:所过何事,有善后之。

解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事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

8.原文:人不见亲,久不见兄,亲之恩,或可忘也。

解释:人们常常见不到亲人,长时间不见兄弟,对亲人的恩德有时会被遗忘。

9.原文:不见亲,如思父母,见亲如呼在。

解释:在不见父母的时候,要像想念父母一样;见到父母时,要像呼唤在身边一样。

第四篇:弟子规第十-十二节10.原文:身有伤病,虽全不言。

解释:身体有伤病,即使全好了也不要大肆夸耀。

身有伤病,言可者也。

解释:身体有伤病,可以向医生诉说。

12.原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解释:没有人是完美的,就像黄金无法完全纯净一样。

这里提供的是对《弟子规》部分节选的简要解释及译文,全文较长,如果有需要,可以找到完整的中文文本并逐句进行解读。

不同的解释版本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选择合适的版本。

国学之《弟子规》

国学之《弟子规》

弟子规目录第一课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第二课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第三课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第四课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第五课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第六课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第七课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第八课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第九课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第十课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第十一课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第十二课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第十三课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第十四课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第十五课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第十六课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第十七课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第十八课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第十九课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第二十课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第二十一课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第二十二课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第二十三课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第二十四课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第二十五课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第二十六课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第二十七课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第二十八课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第二十九课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第三十课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第三十一课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第三十二课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第三十三课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第三十四课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第一课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注释(1)规:言行规范。

(2)圣人:指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训:教导,教诲。

(4)孝:孝顺父母。

(5) 弟:同“悌”,敬爱哥哥。

(6)谨:说话谨慎,少说话。

(7)信:诚信,守信用。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生们生活学习的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团结友爱。

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认真谨慎,即说话做事要千思万虑,考虑周全,不可草率任性;要讲信用,做到忠厚做人,诚实做事。

拓展《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规》全文拼音带解释(打印版)之欧阳地创编

《弟子规》全文拼音带解释(打印版)之欧阳地创编

dì zǐguī弟子规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以三字为一句,两句一韵编篡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zǒng xù【总叙】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mìng xíng wù 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惟其是
shi png qi
市井气
wu qing y6n
勿轻言
wii qing nud
勿轻诺
zhdng qid shu
重且舒
zhi wii dl
知未的
gdu qing nud
苟轻诺
wii ji j
勿蠢晚
Ci shuddudn
此说短
i si Q'
即思齐
i ndi xlng
即内省
w6i c6i yi
唯才艺
bu guan ji
不关己
zdnQ qu yudn
纵去远
ydu ze gdi
有则改
Ou ru r6n
不如人
rud yin shi
若饮食
w6n yii Id
闻誉乐
bu ru r6n
不如人
sun ydu Idi
损麦来
xi kd yon
奚可焉
wu ning qido
勿佞巧
q浩谕 zhi 切戒之
I
wen yu kdng
就补之
hudi xin zhi
坏心志
kd xun zh'i
可驯致
王 献 之 练 字
shdng yu xh5n
圣与贤
chdng

r6n
成何人
m6i IT zhen
昧理真
xin jie ydo
信皆要
bl wu ql
彼勿起
zhi sd tong
滞塞通
qiu qud yl
求确义
Di ydn zridnQ
笔砚正
xin xidn bing
心先病
hudnyudn chu
还原处
jiu Ou zhi
人所能
wii ydn gu
勿厌故
ren bu on
人不安
r6n ydu 4
人着私
ren zhi zhi
人知之
j zhi shdn
疾之甚
di tdng zdi
地同载
fei mdo goo
非貌高
fei ydn dd
非言大
wii qing zl
勿轻晉
wu xT xin
勿喜新
wu hud rdo
勿话扰
q 浩 md shud
名自高
wdng zl dd
望自大
wu zl si
勿自私
wii jioo pin
勿骄贫
wu shl jido
勿事搅
qid mb jie
切莫揭
jl shl shdn
即是善
jl sht d
前是恶
tian tdng fu
天同覆
r6n sud zhOng
人所重
ren sud fu
人所服
ren sud neng
但学文
bu xu6 w6n
不学文
ydu san ddo
有三到
wu mu bl
勿慕彼
jin ydnggdng
紧用功 随 sui zhd jl 札记
q>6ng t>i jing
墙壁净
xin bu dudn
心不端
ydu dbg chu
有定处
judn shu qf
卷束齐
ping wu shl
屏勿视
wu zl ql
wu qingchu6n 闻誉恐
勿轻传 wu xin rei
jri tui cud
无心非
进退错
wu m6 hu
勿模糊
gud ndng gdi
过能改
md xidnQudn
莫闲管
yT jidn ji
以渐跻
wu jid jTng
无加警
r
dang z) G
当自砺
wu sheng qi
勿生戚
yi ydu que
fu mu hu
父母呼
fu mu jido
父母教
dong zd wen
冬则温
chu bi gu
出必告
Shi sui xido
事虽小
rii z6 xido
入则孝
ying wu hudn
应勿缓
xu jing ting
须敬听
x»d z6 jlng
夏则清
fdn bl midn
反必面
wu shdn w6i
下称家
wii gud z6
勿过则
zui w6i chdu
最为丑
t>di gong jlng
拜恭敬
wu y6o b)
勿摇髀
格 wu chu ng 勿触棱
ru ydu r6n
如有人
昭 wu qing 勿轻略
ju6 wu wdn
绝勿问
jiangshdngt6na
将上堂
wu yu wd
吾与我
tdng bu wdn
须明求
ji sh( hu6n
及时还
shdng xun idn
上循分
sh( shi kA
食适可
yTn jiO zui
长酒醉
yi shen yu6n
揖深圆
wu ji ju
勿箕踞
kuanzhudnwan
宽转弯
rii xu shi
入虚室
wu wdi n6n
勿畏难
xi6 pl shi
邪僻事
x从容
wu jidn yu
勿践阈
hudn jie Ii6n
缓揭帘
zhi xu qi
执虚器
shi wu m6ng
事勿忙
ddu ndochfing
斗闹场
jidng ru m6n
将入门
rdn wdn sh<i
人问谁
ydng r6n wu
用人物
浩 j
r6n wii
借人物
bu gui hud
报恩长
d 6r kudn
慈而宽
fang wu ydn
方无言
魏国以德报怨
t6ng shi rdn
同是人
gud r6n znd
果仁者
neng qin 苗n
能亲仁
bu qin
不亲仁
qin ren
亲仁
idi bu qi
类不齐
r6n dud wdi
人多畏
wu xidn hdo
无限好
wu xidn hdi
无限害
凡道字
bl shubchdrg
彼说长
jidn r6n shdn
见人善
jidn r6n d
见人恶
w6i d6 xud
唯德学
ru6 yi fu
若衣服
w6n gud nu
闻过怒

】 x n w6i xion 信为先 成i ru shdo 不如少
hul wu cf
秽污词
zhd yu wdnq
诈与妄
wei ql shi
n) shl xiong
如事兄
应遵行的道德原则
兄遂友 恭

百 犬
爰. 对兄长要恭
zhdo q( zdo
朝起早
ch6n bi Qudn
晨必盥
guon bi zhdng
冠必正
zhi gudn fu
置冠服
jTn

y6 midn chf
夜眠迟
|ian shu kdu
兼漱口
niu bi ji4
纽必结
ydu ding wdi
hu su zhdnQ
流俗众
y6n txj hui
言不讳
dd rl jin
德日进
xido r6n jin
小人进
r6n zh§xi
仁者希
sd bu mdi
色不媚
gud r) sndo
过日少
bdi shi hudi
百事坏
烽 火 戏 诸 候
bu li xfng
不力行
ddn ll xfng
但力行
du shu ffl
亲心伤
jTn wdi qu
谨为去
yi qin xiu
贻亲羞
xido fang x)6n
孝方贤
r6u wu Sheng
柔吾声
tb wu yudn
挞无怨
bu If
不离床
jiu rdu ju6
酒肉绝
ru shi sheng
如事生
II父母呼
父母命 父母教 父母责
应勿缓 行勿懒
须顺承

啮 指 痛 心
xiong ddo ydu
倘不问
hdu ydu ji
后有急
sheng bl y6ng
声必扬
bu fen mfng
不分明
j w6i tdu
即为偷 祜 Oil ndn 借不难

f6n chu y6n
凡出言
hud shud dud
话说多
jian qido yu
奸巧语
jidn wdi zhen
见未真
sh) fei yf
事非宜
fdn ddo zi
兄書麦
c6i wu qing
财物轻
hud yTn shf
或饮食
chu z6 tl
出则弟
dl ddoQdng
弟道恭
yudn h6 sheng
怨何生
hud zud zdu
或坐走
xiong di mu
兄弟睦
y6n yO r6n
言语忍 、zhdng zh6 xidn
长者先
.
xido zdi zho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