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第6课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水的三态变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水的三态变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水的三态变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证据;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小组准备::烧杯、冰块、凉开水、温度计、橡皮塞、温度计、试管。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水是万物之源。

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形态?你能举例说明吗?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回答。

老师进行引导并总结。

看来同学们平时对生活观察都很细致,下面就来让我们总结一下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吧!(二)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及变化给大家展示几幅图片,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

(1)我们冬天看见的冰是水的固态。

(2)早晨看见的露水是水的液态。

(3)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水的气态。

总结:水在自然界有三种不同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它们之间是怎么转化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板书课题:《水的三态变化》视频播放:《冰融化成水》、《冰雪融化(二)》你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冰、水、水蒸气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学生回答。

(通过蒸发、沸腾、凝结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初步了解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凝结成水;水能结成冰,冰会化为水等。

)水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结冰呢?学生猜想。

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吧。

实验:探究水的冰点实验器材:烧杯、冰块、凉开水、温度计、橡皮塞、温度计、试管。

实验过程:先往试管中装少量凉开水,盖上插有温度计的橡皮塞(温度计的下端不触及试管底部和试管壁),把装有凉开水并插着温度计的试管固定放在装着冰块的烧杯中。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理解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水循环的原理,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基本概念。

2.难点:水循环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研究水循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原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3.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亲身体验水循环的原理。

4.知识拓展:介绍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节约用水。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循环的原理和意义。

6.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一步了解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水循环的原理和关键概念。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水循环部分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水循环部分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水循环部分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案例:小学科学第三单元水循环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及水的循环过程。

2. 技能目标:能够观察、描述和解释水的存在形态及水的循环过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和节约意识。

二、教学内容:小学科学第三单元水循环部分三、教学重点:1. 水的存在形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2.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渗透和河流水的回流。

四、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验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水的存在形态和水的循环过程。

3. 操作法:设计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水的存在形态和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水,提出问题:“水有不同的形态吗?你能说出水的三种存在形态是什么吗?”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2. 实验观察(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将一盆水放在教室窗户旁边,观察几天后水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变化,并在班级讨论中归纳总结。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蒸发和凝结的过程。

3. 观察与描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雨水、云、河流等,让学生描述它们的形态和特点。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初步了解降水和河流水的回流等现象。

4. 实践活动(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渗透实验,让学生体验和观察水渗透的过程。

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个湿润的海绵和一些砂土、土壤等物质。

让学生观察海绵和物质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记录,了解水渗透的过程。

5. 整合与展示(10分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展示水的循环过程。

可以让学生用透明塑料袋装一些水,将其悬挂在窗户旁边,在一段时间后观察水的变化。

鼓励学生思考并将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 归纳与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和归纳,让学生总结水的存在形态及水的循环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环境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地理意义和环境作用。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和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水循环的相关图像、数据和案例。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主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2. 讲授新课:(1)介绍水循环的概念:水在地球上的不断运动过程。

(2)讲解水循环的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3)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调节气候、塑造地形、提供水资源等。

(4)阐述水循环的环境作用:生态平衡、地表净化、地质灾害预防等。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讨论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 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关于水循环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水循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水循环过程和地理意义的掌握。

3. 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水资源管理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实际工作者的角度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水库、水处理厂等,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教案

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教案

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意义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水循环的定义和基本过程。

2. 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意义和作用。

3.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界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意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水循环的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意义和作用。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循环的奥秘,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水资源保护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水循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考察学生对水资源保护意识和行动的认同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水循环的图像、数据和实例。

2. 教材或教辅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水循环知识。

3. 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保护的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第3-4课时:讲解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意义和作用。

3. 第5-6课时:分析水资源保护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2. 思考和分析现实生活中水资源保护的实例,提出自己的见解。

科学认识自然界水循环的教案

科学认识自然界水循环的教案

科学认识自然界水循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运用水循环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2. 水循环的过程:太阳辐射能促使水分蒸发,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云,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表水流动形成径流,径流汇入海洋,海洋水蒸发形成水循环。

3. 水循环的意义:调节地球表面温度、分配水资源、塑造地形地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意义。

2. 难点: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图像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水循环的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

2. 准备与水循环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3. 设计好针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水循环的兴趣。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定义、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3. 分析水循环的意义:举例说明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和水循环在其中的作用。

5.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蒸发实验、降水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七、课堂练习:蒸发——> 云凝结——> 降水降水——> 地表水地表水——> 径流径流——> 海洋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1)水循环过程都是自然现象,无法人为干预。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其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投影显示]资料一:“世界水日”的来历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继而,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二: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

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教师引导]从以上出示的有关“水”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

六年级科学教案

六年级科学教案

六年级科学教案教案主题:水的循环教学内容:水的循环原理与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循环原理与过程;2.了解水的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3.能够简单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重点:水的循环原理与过程教学难点:能够简单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准备:1.地球模型或图片;2.讲解PPT;3.水循环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模型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激发学生思考,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Step 2:呈现概念(10分钟)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水的循环原理与过程,包括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等环节。

同时,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生动展示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Step 3:讨论与实践(15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发放水循环卡片,每组根据卡片上的提示,依次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2.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组的描述,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完整的水的循环过程。

Step 4:巩固与拓展(15分钟)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找出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的迹象,并作简要记录。

2.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关心水的循环?Step 5:展示成果(10分钟)请学生上台汇报自己在第四步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对水的循环重要性的思考。

并与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Step 6:小结归纳(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和口头表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归纳,并强调水的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给予学生一份与水的循环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填写相关问题。

Step 8:课堂反思(5分钟)用反思时间,让学生思考本节课中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向教师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安排实地考察,带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或湖泊进行观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2.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水循环装置,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ppt课件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ppt课件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下 午2时23分20秒 下午2时23分14:23:2021.5.6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雾、云、雨、露、霜、雪、雹
液态
固态
云和雾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雨和雪?
云和雾是如何形成的
• 雾的成因:夜里,由于没有太阳照射,大 地散热很快。到了早晨,靠近地面的气温 比较低,这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 受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珠,聚集在一起, 飘浮在低空,这就是雾。
固定好 4.薄膜中央开个小洞 5.等待取水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5.621.5.6Thur sday, May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4:23:2014:23:2014:235/6/2021 2:23:20 PM
• 讨论:根据水的三态变化规律以及云雾雨 雪的成因等知识,想一想,水在自然界中 是怎样循环的?
• 请用简笔画、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出自 然界中的水是怎样循环运动的。
海洋小循环
陆地小循环
海陆大循环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模拟试验:
雨的成因: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大,大到云托不住的时候,就降落下来,在降落过程中,低空气温在0℃以上时,落下的就是雨。雪的成因: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大,大到云托不住的时候,就降落下来,在降落过程中,低空气温在0℃以下时,落下的就是雪。
建立云、雨、雪形成过程的模型
小水滴小冰晶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思考:年年下雨下雪,天空中的水为什么降不完呢?讨论:根据水的三态变化规律以及云雾雨雪的成因等知识,想一想,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请用简笔画、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出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循环运动的。
海洋小循环
陆地小循环
海陆大循环
拓展延伸:
一.霜、露、雹的成因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霜: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和植物上。冷冻灾害。露: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植物上液化成小水滴。缺水地区为植物提供水雹:冰雹是由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遇冷聚集而形成的。常造成机械破坏,为灾害。
熔化
凝固
沸腾
液化
升华
凝华
冰水水蒸气思 Nhomakorabea题:实际生活中哪些天气现象与水的三态变化有关?
思考题:
它们分别属于水的什么状态? 雾、云、雨、露、霜、雪、雹
液态
固态
云和雾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雨和雪?
云和雾是如何形成的
雾的成因:夜里,由于没有太阳照射,大地散热很快。到了早晨,靠近地面的气温比较低,这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受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珠,聚集在一起,飘浮在低空,这就是雾。云的成因:水蒸汽从地球表面进入大气,逐步上升到高空,由于高空的大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小水滴小冰晶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精选5篇)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精选5篇)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4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4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分析自然界里水的三种状态互相转化以及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界里循环运动。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自然变化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教学准备挂图——水在自然界里循环的示意图。

(图中的箭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添加。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提问: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雨和雪的成因。

那么,降到地面上的雨水和雪融化后变成的水会有什么变化?它们会跑到哪里去?(学生讨论并回答。

尽量让学生充分说出看法。

)2、讲述: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看来要完整回答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

(出示挂图——自然界海、陆、空的景物示意图,无表示水的运动方向的箭头。

)(1)观察:这幅图展示了自然界中的许多景物,请先说一说这图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教师指示相应的景物。

)(2)讨论:根据这幅图讲一讲下雨下雪后降到地面上的水最终可能跑到哪儿去?用箭头来表示水跑的方向?(3)讲解:下雨下雪后降到地面上的水有受热蒸发了,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有的流入江、河、湖,再流入大海;有的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形成泉水,泉水流入小溪小河,再汇集到大江、大河、湖泊,最后流入大海。

总之,下雨下雪后降到地面上的水有三个去向:有的“升天”了,有的“入地”了,有的“下海”了。

(4)讨论: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新的问题:年年下雨下雪,天空中的水为什么降不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水?(引导学生根据图示中箭头所示水循环的过程进行讨论并交流。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 下雨前天气有什么特征?猜想:这说明雨的形成与 什么有关系?
• 生活中什么现象与下雨类似呢? 蒸锅上的流水、浴室里瓷砖或镜子上的流水
• 怎样设计试验来验证你的猜想?你能利用下面的材 料制造出“降雨”的现象吗?
• 雨的成因: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 大,大到云托不住的时候,就降落下来,在降落 过程中,低空气温在0℃以上时,落下的就是雨。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自然界里 的水循环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升华
熔化
沸腾


水蒸气
凝固
液化
凝华
思考题:
• 它们分别属于水的什么状态? 雾、云、雨、露、霜、雪、雹
液态
固态
云和雾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雨和雪?
云和雾是如何形成的
• 雪对植物有杀虫、保温的作用,但影响交通。
• 人工降雨的科学原理:根据云层的特点以及雨和 雪是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原理,用飞机、火箭 等在天空中向云里喷洒制冷剂,让天空中的水蒸 气迅速凝结成水滴,使云层中的小水滴增多、变 大,从而形成雨或雪。
• 思考:年年下雨下雪,天空中的水为什么降不完 呢?
• 讨论:根据水的三态变化规律以及云雾雨雪的成 因等知识,想一想,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形成的。常造成机械破坏,为灾害。
二.如何在沙漠中生存?没有水时怎么办?
1.挖一个10cm深,直径为30cm的洞 2.在洞中央放一个干净的塑料杯 3.用一块干净的塑料薄膜将洞盖住,用石头
好 4.薄膜中央开个小洞 5.等待取水
固定
• 雪的成因: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 大,大到云托不住的时候,就降落下来,在降落 过程中,低空气温在0℃以下时,落下的就是雪。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现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对自然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水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水循环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对自然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教学难点:水循环的意义和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如雨、雪、雾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3.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的蒸发、凝结、降水等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水循环的原理。

4.知识讲解:讲解水循环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对自然界的影响。

5.应用拓展:讨论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展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同时在板书中标注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影响。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知识,明白水是可再生的资源,要好好保护。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水循环的详细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难点: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解决问题。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水循环实验器材。

3.教材、练习册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如雨、雪、河流等,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在自然界中循环的。

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从地面蒸发、形成云、降落为雨或雪、流入河流和湖泊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水循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蒸发、降水等过程。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与学生一起归纳水循环的过程。

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水循环知识,强调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人教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循环的细节和原理可能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现象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2.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机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2.教学难点:水循环机制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和实例。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展示水循环的现象。

3.教学道具:准备相关的道具,如水杯、水壶等,用于演示水循环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过程。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和教学视频,呈现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PPT和视频中的实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教学道具演示水循环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灌溉、供水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应用。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在自然界里,水通过循环的方式不断地流动,完成了各种功能和作用。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过程,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探究1. 什么是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过程。

2. 水的循环过程有哪些?(1)蒸发:太阳能使水面温度升高,水分子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2)凝结:水蒸气在大气层中遇冷凝结成云。

(3)降水:云中的水滴聚集成雨滴,形成降水现象,包括雨、雪、雾、露等。

(4)地表径流:降水后的水流经地表,形成河流、湖泊等水体,最终流入海洋。

3. 为什么要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预防水资源污染和枯竭。

三、实践1. 观察实验:用一个盆装满水,放在阳光下,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2. 实地考察:到附近的河流或湖泊,观察水的流动和径流情况,了解地表水资源的现状。

3.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过程,明白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水资源,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拓展1. 了解更多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知识,关注环保活动,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 研究水资源管理政策,了解政府部门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工作和措施。

3. 探讨新型水资源利用技术,如海水淡化技术、雨水收集利用等,为未来水资源保护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六、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小短文,表达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2. 制作一份关于节约用水的宣传海报,传播节约用水的理念和方法。

3. 收集家庭中的用水情况,统计每天家庭用水量,思考如何节约用水,提出改进方案。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2. 掌握水的循环过程中的各种形式和作用;3. 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2. 掌握水的循环包括哪些环节和作用;3. 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爱水资源的必要性。

二、导学内容:1. 观点诠释: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息循环流动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2. 水的循环过程:a. 蒸发:太阳能使水面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形成云层;b. 降水: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形成雨水、雪或露珠等形式降落到地面;c. 地表径流:降水流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形成地表径流;d. 地下径流: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供给植物发展或成为地下水资源。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激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和珍爱认识。

2. 进修: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及其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爱水资源的必要性。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降水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强化对水资源珍爱的认识。

四、导学反馈: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2. 请学生讨论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爱水资源的方法;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珍爱水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水资源的利用和珍爱方法;2. 组织学生开展水资源珍爱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行动能力;3. 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有关水资源珍爱的宣传作品,传播环保正能量。

六、导学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爱水资源的必要性。

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珍爱水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建设美丽的故里。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三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6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三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6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够说明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2.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掌握地球各种水体类型及各种水体之间的转化规律;3. 培养学生利用图示说明地理现象的特征或原理的地理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图示等方法表达陆地水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教材共有三个知识模块:一是相互联系的水体,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水圈的构成和水在地球上的分布角度来说明水圈的两个特性—连续、不规则;利用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河流水与其他水体的补给关系。

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演示水循环的过程,利用台风登陆实例让学生主动探究来验证水循环的原理。

重点难点本节重点一是水圈的特点,二是水循环的原理。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设疑导入,激发求知欲望展示图片“宇宙中的地球”][教师引入]在宇宙中看地球,为什么是一颗蓝色的星球?生: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

师:地球上71% 的表面积被水覆盖,水的总量有亿km 2 ,因此地球又被人们称为是“水的行星。

”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你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吗?[学生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2【讲授】二、阅读图表,明确概念内涵师:地球上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与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循环运动特点有密切关系。

今天我们就一直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在宇宙中看地球,为什么是一颗蓝色的星球?
师:地球上 71% 的表面积被水覆盖,水的总量有 13.6 亿 km 2 ,因此地球又被人们称为是“水的行星。

”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你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吗?
[学生讨论]
(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阅读图表,明确概念内涵
师:地球上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与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循环运动特点有密切关系。

今天我们就一直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师:说一说,我们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有水存在?
学生讨论:地球上的水广泛分布于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地下、土壤和生物体中。

师: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孤立存在还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是联系的,你能说说它们是如何发生联系的?
学生讨论:地球上的各个水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并组成地球水圈。

水圈各种水体的转化方式是通过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其联系过程就是水的循环。

生: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展示“水圈的构成图”]读图明确水圈的构成特点,并要求学生用“结构图描述水圈的主要构成。


教师帮助学生完善水圈的构成图。

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水圈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 通过讨论、读图思考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同时要求学生用图表加以归纳,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
[阅读材料]南极的冰山。

师: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水圈中,陆地水体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水量仅为全球的 3.5% ,但它自然界中的作用十分巨大,而这些陆地上的水体尤其是淡水,主要集中于冰川,占主体的冰川及永冻土底冰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利用的,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供人类利用。

据科学家计算,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0.3 %,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 利用阅读材料,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
三、读图探究,建立知识联系
[ 承转 ] 水圈具有连续性和不规则性的特点 , 因此各种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给的。

[展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观察思考:
(1) 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学生观察并讨论]
师生归纳: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展示“地下水和河流水的关系”]
[思考]:河流水与地下水有着怎样的补给关系?
[学生观察分析]
[归纳小结] ] 由图可以看出河流水和地下水补给是相互的,当河流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潜水面,潜水补给河流
地下水补给是可靠而稳定的。

[进一步思考]
(2) 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生: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湖泊起了泄洪的作用。

可见湖泊对河流有着调蓄作用。

( 利用示意图,让学生自主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

)
[承转]就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冰川水这几种不同类型的水体,谈谈它们的转化和意义,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如何发生的?水体的相互转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又有什么意义?接下来我们学习下一个内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情境创设]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话是否正确呢?
[教师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学生活动]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四个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

2. 在示意图上,画出海陆间水循环四个主要环节的循环运动方向,并在图上注明含义。

师:谁能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吗?
生: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师: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

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

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

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水循环的相关比较
[学生活动]要求画出三种水循环的简易模式,并在图上标出各个环节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