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次型理论的若干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T


时 , f( X) 在X 处 有 极 小 值 ; 当 二 次 型(X- X ) H(X )(X- X )负 定

时, H( X0) 为负定矩阵时,f( X) 在X 处有极大值; 当n=2时 , 即 是
微积分中二元函数极值的充分条件。
22 2
例4 求三元函数f( x, y, z) =x +y +2z +2x- 2y+4z的极值。

22
配方, 得 2x1- ( y1+1) - z1=0
!x2=x1 #
作平移变换 "y2=y1+1 # $z2=z1
2 22
得出 2x2- y2- z2=0
这就是原曲面方程的标准方程, 它表示一个顶点在原点、
旋 转 轴 为 x轴 的 圆 锥 面 。
三 、利 用 二 次 型 的 正 定 性 求 多 元 函 数 的 极 值

fi×(xi-

xi )]

1 2!
n i=1

[ fij×(xi
j=1

02
- xi )] +o(‖X- X ‖ ),

其中,
fi=
"f(X) "xi
|0
X=X

fij=
" f(X) "xi"xj
|0
X=X

02

02
o(‖X- X ‖ )表示当X→X 时,比‖X- X ‖ 高阶的无穷小量。

梯度gradf| 0=( X=X
80
总之, 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 式 , 重 视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 倡 导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学 习 、探 究 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课堂教学 中 , 以 “活 动 ”为 主 , 不 “锁 住 ”学 生 ; 以 “发 现 ”为 主 , 不 “代 替 ” 学 生 ; 以 “鼓 励 ”为 主 , 不 “钳 制 ”学 生 , 让 学 生 “先 看 、先 想 、先 说 、先 练 ”。
解: 令 "f =2x+2=0, "f =2y- 2=0, "f =4z+4=0,
"x
"y
"z
所以驻点为( - 1, 1, - 1) , f( x, y, z) 在驻点的各二阶偏导数为


b2


b2
dx+ ∫ψ( x) dx, 则 其 判 别 式 Δ=4 ( ∫φ( x) ψ( x) dx) - 4 ∫φ( x)
ba 2


dx ∫ψ( x) dx。由于f(t)非负, 方程f(t)=0无实根或有两相等实根,

故Δ≤0, 即不等式得证。
若不等式 中 等 号 成 立 , 即Δ=0时 , 则f(t)=0有 相 等 实 根C,此
( 2.1)



令A =A=[ aij] 3×3,u=[ x,y,z] ,b=[ b1,b2,b3] ,则 方 程 ( 2.1) 可 写



u Au+b u+c=0
(2.2)

因 为 A是 实 对 称 阵 , 所 以 存 在 正 交 阵 Q, 使 得 Q AQ=diag
( λ1, λ2, λ3) , 其中λ1、λ2和λ3为实对称阵A的特征值。作正交变换
关键词: 数学语言 思维 辅助练习 学习状态 学习 习惯 循序渐进
高 一 是 数 学 学 习 的 一 个 关 键 时 期 。许 多 小 学 、初 中 数 学 学 科成绩的佼佼者, 进入高中阶段, 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 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 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 数学学习屡受挫折, 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 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 学不得法, 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0 00
0T
设n元 实 函 数f( X) =f( x1, x2, Λ, xn) 在 点X =(x1, x2, Λ, xn) 的
某 个 邻 域 内 有 一 阶 、二 阶 连 续 偏 导 数 , 则f(X)在X0处 的 泰 勒 展 开 式[2] 为
∑ ∑∑ n

f(X)=f(x1, x2, Λ, xn)=f(X )+ i=1
TT

2 22
v Q AQv+b Qv- 1=0, 即2x1- y1- z1- 2y1- 1=0,
适应基 础 差 的 学 生 ; B类 , 课 本A组 题 , 适 应 中 等 的 学 生 ; C类 , 补充练习, 适应于优生。通过分层练习, 使不同层次能学习均 主动达标, 体现了学生的独特生。
(四 )在 学 习 上 培 养 学 生 的 合 作 性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 “动 手 实 践 、自 主 探 索 与 合 作 交 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 动 的 时 间 和 空 间 , 在 自 主 探 索 、亲 身 实 践 、合 作 交 流 的 氛 围 中 解除困惑, 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 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 人 的 想 法 。”作 为 教 师 应 关 注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乐 于 探 究 、交 流 与 合作的学习方式。


时有f(C)= ∫[ Cφ( x) +ψ( x) ] dx=0。 又 由 于φ( x) 与ψ( x) 在 [ a,b]
上连续,

及[
Cφ(
x)
+ψ(
x)


≥0, 则 有 Cφ(
x)
+ψ(
x)
≡0。 故
φ(
x)
ψ( x)
( 或 ψ( x) ) ≡常数。 φ( x)
这里的证明, 首先建立一个半正定二次型, 使它的判别式
所满足的条件恰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
例2 证明


∑ ∑ 2

n Xi ≥( Xi) 。
i=1
i=1


∑ ∑ 2

证明 令f=n Xi - ( Xi)
i=1
i=1
则f为二次型, 其矩阵为
&n- 1 - 1 Λ - 1 )
A=’’-M1
n- 1 M
Λ O
-1 * -1 *
(- 1 - 1 Λ n- 1+n×n

u=Qv,其中v=[ x1,y1,z1] ,则( 2.2) 可变为


v diag( λ1, λ2, λ3) v+b Qv+c=0
(2.3)

令b Q=[ d1,d2,d3] ,则( 2.3) 就变成



λ1x1+λ2y1+λ3z1+d1x1+d2y1++d3z1+c=0
通过配方, 进一步作平移变换可将原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参考文献: [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组织编导.教学课程标准解读. [ 2] 王永, 余文森, 张文质.指导— ——自主学习.
考试周刊 2007年第36期 ○ 数学教学与研究
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陈鸿彬
(安阳市第十二中学, 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 : 高 中 数 学 与 初 中 数 学 相 比 有 三 点 变 化 : 1. 数 学 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3. 知识 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学生不良的学习状态有: 1. 学习习惯因 依赖心理而滞后; 2. 思想松懈 ; 3. 学 不 得 法 ; 4. 不 重 视 基 础 ; 5. 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因此, 应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学习: 1. 培 养 良 好 的 学 习 习 惯 ; 2. 循 序 渐 进 , 防 止 急 躁 ; 3. 注 意 研 究 学科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例3 将二次曲面方程 2xy+2xz+2yz- , 2 x+, 2 y- 1=0
化为标准方程, 并指出它是什么曲面。
- . 0 1 1


解: 令 A= 1 0 1 , b=[ - , 2 , , 2 , 0] , u=[ x,y,z]
110


则原方程可写成 u Au+b u- 1=0
(2.4)
求 出 A的 特 征 值 及 对 应 的 标 准 正 交 特 征 向 量 分 别 为
f1,
f2,
Λ,
fn)


f( X) 在X 点的黑塞矩阵为
(f11 f12 Λ f1n+

H(X )=(
fij)
n×n=)))fM21
f22 M
Λ O
f2n M
来自百度文库
, ,,。
*fn1 fn2 Λ fnn-
由于f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 fij=fji,所以H是一个实对称矩阵。

于 是 有 f( X) - f( X ) =gradf|
○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36期 考试周刊
关于二次型理论的若干应用
吴纯
(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8)
摘 要: 二次型是线性代数的基本内容, 本文介绍了它 在 微 积 分 、空 间 解 析 几 何 方 面 的 几 个 应 用 。
关键词: 二次型理论 二次型的正定性 二次曲面方程 多元函数极值
ΘA的 顺 序 主 子 式 大 于 或 等 于 零
∴A是 半 正 定 的
∴二 次 型 f是 半 正 定 的


∑ ∑ 2

∴f≥0,即n Xi ≥( Xi)
i=1
i=1
这 里 的 证 明 , 首 先 把 不 等 式 变 为≥0的 形 式 , 不 等 式 的 左
边为二次型, 令f等于不等式的 左 边 , 判 断 其 矩 阵 为 半 正 定 的 ,
二次型是线性代数的基本内容, 其用途十分广泛, 下面我
们 介 绍 它 在 证 明 不 等 式 、化 二 次 曲 面 方 程 为 标 准 型 、求 多 元 函
数极值三个方面的应用。
一 、利 用 二 次 型 的 正 定 性 证 明 不 等 式

例 1 设 a<b,φ( x) 与 ψ( x) 在 [ a,b] 上 连 续 , 证 明 ( ∫φ( x) ψ a
即可证明所要证明的不等式。
二 、化 二 次 曲 面 的 方 程 为 标 准 方 程
可利用二次型和正交变换将二次曲面的方程化为标准方
程, 从而判别二次方程是什么曲面。



设 三 元 二 次 方 程 的 一 般 形 式 为 a11x +a22y +a33z +2a12xy+
2a13xz+2a23yz+b1x+b2y+b3z+c=0

0T


( X- X ) H( X ) ( X- X ) 。


由 此 可 以 看 出f( X ) 是 否 是 函 数f( X) 的 极 值 , 取 决 于 二 次
0T

(X- X ) H(X- X )是否为正定或负定。
0T


当 二 次 型(X- X ) H(X )(X- X )正 定 时 即H( X0) 为 正 定 矩 阵

λ1=2, q1=[ 1,1,1] / , 3


λ2=- 1(二重), q2=[ 1,- 1,0] / , 2 , q3=[ 1,1,- 2] / , 6
令Q=[ q1,q2,q3] ,


则有Q AQ=diag(2,- 1,- 1), b Q=[ 0,- 2,0] ,

作正交变换u=Qv,其中v=[ x1,y1,z1] ,则(2.4)式变为
( x) dx) 2≤
b2
∫φ( x) dx·
b2
∫ψ( x) dx等 号 仅 当
φ( x)
(或
ψ( x)
)≡


ψ( x) φ( x)
常数时成立。


证 明 : 取f(t)= ∫[ tφ( x) +ψ( x) ] dx, 则f(t)对 任 意 t都 是 非 负

2b 2

的。即f(t)是半正定二次型。由f(t)=t ∫φ( x) dx+2t ∫φ( x) ψ( x)

0( X- X ) +

0T

( X- X ) H( X )
X- X


02

( X- X ) +o(‖X- X ‖ ),由 此 式 可 知 , 当gradf| 0=0即 X=X 是
X- X


f( X) 的 驻 点 时 , 且 X- X ≠0,‖X- X ‖充 分 小 时 , 上 式 可 化

为f( X) - f( X ) ≈
一 、高 中 数 学 与 初 中 数 学 特 点 的 变 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 少 学 生 反 映 , 集 合 、映 射 等 概 念 难 以 理 解 , 觉 得 离 生 活 很远。确实,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 主 要 是 以 形 象 、通 俗 的 语 言 方 式 进 行 表 达 。而 高 一 数 学 一 下 子 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 函 数 语 言 、空 间 立 体 几 何 等 。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 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 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 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 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 因式分解 先 看 什 么 、再 看 什 么 , 即 使 是 思 维 非 常 灵 活 的 平 面 几 何 问 题 , 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 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 初 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 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正如上节所述, 数学语言 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 能力的发展是渐进 的,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