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三阶段核心内容之中美比较 卫生部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背景和概念在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中,医疗卫生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医疗卫生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绕过医疗卫生领域,它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也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医疗卫生信息化是指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医疗信息化改革与发展。
二、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1.阶段一(60年代-80年代初)这一时期医院使用的是纸质病历,基本没有计算机的使用。
医生要通过人工方式收集病人数据、资料,并处理复杂的医疗数据。
2.阶段二(80年代末-90年代)8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得医疗卫生信息化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信息化表现在医疗机构普遍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挂号、药房调货、医疗器械管理以及病历管理等。
3.阶段三(90年代后期-新世纪初)90年代后期,数字化影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CT、MR 等医学影像技术。
数字化激光技术的应用,使得医学图像的传输、存储变得简单高效。
同时电子病历的应用使得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病人病历。
4.阶段四(2000年-至今)当前并处于这一时期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中,医院行政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流程成本、规范了医疗服务,其主要表现为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决策支持系统及医疗数据仓库、移动医疗等。
三、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应用1.电子病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病历记录,与传统的纸质病历相比,电子病历记录更加详细、准确。
2.移动医疗移动医疗是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构建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并通过移动网络技术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
移动医疗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医生随时随地远程进行医疗服务、病人可以进行家庭医疗服务的便捷性。
3.老年人远程医疗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群体的医疗需求也逐渐增加,这就需要特殊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与实践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与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信息化也随之蓬勃发展。
医疗信息化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医疗事业中实现临床信息、管理信息、医疗决策信息的科学化、标准化、电子化、网络化,带动医疗质量的提升、医疗服务的升级、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从发展、优势和实践三个方面来探讨医疗信息化的现状及未来。
一、发展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时代,主要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如计算机系统与网络设备的构建等;第二阶段是网络技术的应用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临床、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第三阶段是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时代,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医疗信息化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二、优势医疗信息化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通过临床数据共享和管理,可以形成在线诊断、远程会诊等一系列创新服务模式。
第二,加强医疗管理和监管。
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医疗信息的透明化和实时监控,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推进医疗创新。
医疗信息化可以为医疗科技创新打下基础,加速医疗技术研究和新药研发的过程。
三、实践在实践方面,医疗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首先是智能诊疗。
目前,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智能诊疗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肾病、综合病等方面,不仅可降低诊疗成本,还能提高诊疗效果。
其次是数字化管理。
例如,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医院、医疗设备、医疗行为等全方位管理,从而实现医疗行为的规范化和有效监管。
最后是在线医疗。
通过在线医疗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和在线咨询,方便患者及时咨询医生,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病人看病难等问题。
总结医疗信息化是当前医疗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信息化将继续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的方向。
面对医疗大数据、智能设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医疗信息化也将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
电子病历等级评审之中美比较
95%
85-95%
8%
2-5%
Netherlands
98%
85-90%
10-20%
10-20%
Australia
79%
65-98%
<5%
<5%
New Zealand
92%
78-97%
<5%
<5%
201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演讲资料,请勿转载
• Where is China……
12
Adoption of Functions, 2010
All Units At Least 1 Unit
Clinical Documentation
201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演讲资料,请勿转载
Not yet installed
Percent of hospitals
美国医院协会 美国疾控中心CDC 美国医学信息和管理协会(HIMSS) 美国加特纳IT研究与咨询公司
效 果 评 价
电子病历 有效使用
美国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中心(CMS)
结果
医疗信息 技术计划
美国医疗质量管理局(AHRQ)
HIMSS EMRAM
201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演讲资料,请勿转载
At Least 1 Unit
Not yet installed
Medications
1817Βιβλιοθήκη 64*Data not yet published
Meaningful Use有效使用
201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演讲资料,请勿转载
• The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Economic and Clinical Health Act (HITECH) 授权并资助CMS,鼓励70万临床医生和5000 家医院积极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提高医疗质 量和效率 • 10年间经费总投入近300亿美金 • 每个符合meaningful use 的Medicare的医生 在完成所有三个阶段的要求后可获得4.4万美 金,Medicaid医生可获得6.375万美金,每家 医院可获得200-1000万美金 • 效果:短短几年内让使用率翻倍增长
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中国未来的医疗及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将处于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期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未来将从医院管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技服务转变。
最初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以财务、药品等管理为中心,开始慢慢的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业务和电子病历应用,从医院内部向区域医疗信息化应用转变。
第二阶段:从大中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未来的二、三线城市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主流市场。
因历史原因,经济发达地区及大型医院的资金雄厚,对于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投入大,所以造成了现在这种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格局,随着医疗改革不断的深入,这种格局将会被打破。
第三阶段: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侧重。
中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起步较晚,初期都是侧重于硬件建设,各地对于硬件的建设投入较大。
而软件和服务/维护的建设较小,未来潜在的市场就是加大软件和服务/维护的建设。
第四阶段:随着3G时代的到来,物联、移动、远程医疗将借着这股势头快速发展。
上海、北京等地已经率先进行了家庭责任医生、健康小屋、远程医疗等探索建设。
随着3G网络的全面覆盖,可让居民无时无刻都能够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
1。
医疗信息化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医疗信息化对医疗行业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医疗信息化已成为当今医疗行业的重要趋势,其对医疗行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
本文将从医疗信息化的概念及发展情况、医疗信息化的实际应用、医疗信息化的优缺点三个方面,探讨医疗信息化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一、医疗信息化的概念及发展情况医疗信息化是依靠计算机、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医疗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传输,实现医疗管理和服务的高效、精确、快捷和安全的一种应用形式。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机计算机医疗信息化,主要解决数据的数字化和管理;第二阶段是网络化医疗信息化,以客户端/服务器(C/S)为主的网络管理系统,form表单传统的医院管理系统,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共享和沟通的效率;第三阶段是云计算医疗信息化,以基于云的医院管理系统为主,通过各种智能化的技术辅助医生进行实时数据的监测和管理。
在目前的医疗信息化的应用中,电子病历、医疗影像管理系统、健康档案等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工具。
二、医疗信息化的实际应用随着医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医疗信息化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病历电子病历将传统的纸质病历转化为数字化的病历,使得医生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计算机或移动设备查询和更新病历信息。
电子病历不仅可以提高病历管理的效率,还可以减少病历信息管理中的错误率,为医疗人员提供更加可靠和全面的病历信息。
2.医疗影像管理系统医疗影像管理系统集成了所有的医疗影像数据和信息,并将它们在标准化和电子式的环境中呈现,从而实现医生和病人的快捷查询和诊断。
该系统的普及可以带来更高的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
3.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了个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及疾病诊断等信息。
将健康档案数字化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方便医疗机构查询和使用,为个人和医疗机构之间的顺畅沟通提供支持。
三、医疗信息化的优缺点医疗信息化虽然在医疗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带来的优缺点也不能忽视。
中美医疗卫生体系浅谈.docx
中美医疗卫生体系浅谈美国医疗卫生体系经过多年发展,结合美国的医疗系统和中国的实际国情,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关于美国医疗系统的启示:1、建立多元化就医模式,明确公立与私人医院、非营利性与盈利性医院的功能定位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提出了公立与私人医院、非营利性与盈利性医院分类管理,但事实上对这两类医院的政策区分并不规范,很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以及民营非营利性医院的相关政策,有利于更好地为弱势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同时,作为有益补偿,盈利性医院可以在整个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更好的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因此为其提供一个公平的经营环境非常重要。
2、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体系美国大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并非由医院提供,个体医生制度等有助于提供病人看病的方便程度。
因此,积极探索新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模式,因地、因人制宜建立与完善个体诊所制度,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看病难”问题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3、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为确保医疗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医院的监管力度。
政府监管部门首先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资质审核,严把准入关,从源头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层次。
其次,推行群众监督,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感受与满意度评价应成为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此外,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应当在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运营绩效等方面发挥更加专业的评价监督作用。
4、政府加强社会医疗保证体系的公平性美国大多数医院必要时对部分穷人和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服务,政府负责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偿。
在我国,部分没有支付能力的病人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政府应当建立相关补偿机制,鼓励医院积极开展针对弱势人群的公益服务,实现社会医疗公平化举措。
5、推进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服务模式美国的共同医疗保险与私人医疗保险各司其职,政府对于弱势群体(老人、儿童、穷人)有特殊的政策,为其提供医疗保险。
尽管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不提供基本医疗的做法并不可取,但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并聚焦弱势群体。
2014年中美医疗信息化行业比较分析报告
2014年中美医疗信息化行业比较分析报告2014年10月目录一、美国医疗信息化发展路径 (5)1、医院信息化 (5)(1)历史发展和现状 (5)(2)医院信息化市场格局 (8)2、区域医疗平台信息化 (11)(1)自上而下推动 (11)(2)私有HIE的崛起 (15)3、专业的医疗信息化厂商在区域医疗建设中将更有优势 (16)二、中国的国医疗信息化 (18)1、医疗信息化整体架构 (18)2、医院信息化:双维度提升空间依然广阔 (21)(1)信息化应用广度 (21)(2)信息化应用深度 (21)①内生需求: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 (23)②政策规定 (23)③政府补助 (25)3、区域医疗信息化方兴未艾,建设高峰仍未到来 (26)(1)政策推进力度加大,医改第二批试点确立 (29)(2)专项资金投入支持平台建设 (30)(3)技术标准确立 (30)三、总结与对比 (32)四、医保控费 (34)1、我国医保控费业务的动力及发展方向 (34)2、美国PBM商业模式 (37)3、中美医保控费业务模式的异同 (39)(1)服务对象性质不同导致收费模式区别 (40)(2)医药体系不同带来的区别 (40)①盈利模式与空间区别 (40)②产业链中信息化服务商地位与参与度的区别 (41)五、相关公司 (42)1、卫宁软件 (42)2、万达信息 (43)3、海虹控股 (44)4、东华软件 (45)5、东软集团 (45)六、风险因素 (46)经过比较中美两国在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轨迹,我们认为两国的行业发展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医院信息化市场存在一定的共性,而在区域医疗及医保控费领域,由于医疗卫生体系的差异,将出现分化:医院信息化市场由于客户地域性较强和分散化的市场特性,以及信息化产品与服务的专业属性,医院信息化市场分散化程度较高,且大供应商的份额相对稳定,单一供应商较难在短期内实现市场份额的大幅突破,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将多依赖于并购整合。
医院信息化建设历程(上)
医院信息化建设历程(上)导读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第30周年。
30年弹指一挥间。
总体来看,依托信息化建设跨时空的优势,医院内部管理优化与外部便民利好双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医疗资源利用水平提高。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在这30年间,经历了哪些历程阶段,本文详细的讲述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及阶段。
一、概述关于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历程划分,比较公认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从应用范用进行划分,即医院信息化经历了单机版应用、部门级应用、全院级应用和区域级应用四个阶段;第二种是从应用领域进行划分,即医院信息化经历管理信息化、临床信息化和医疗智慧化三个阶段,这两种划分方法从宏观上讲都是可以的。
无论哪种划分方法,在核心技术上经历了平面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云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多元化技术发展,最终会形成医院信息化发展方向在行业覆盖面上最终会走向整体化,在技术使用上最终走向多元化,在业务应用上走向专业化。
我们可以用下面一张图简单描述我国医院信息化不同发展历程及技术应用。
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的错综复杂性,各种技术及应用层面相互穿插,导致医院信息化发展历程的划分不是这么简单就能总结到位的。
我们目前的划分方法基本都是从各个阶段所表现的外在特征进行归纳,缺乏对各个阶段的内在特征进行总结,具体到某一阶段,应用深度的差异也是巨大的。
例如,同样是全院级的应用,基于收费管理与基于临床应用显然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不同子系统之间是简单的数据交换还是全面的数据融合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上,就是最常见的收费系统,简单的收费管理与以医嘱为核心实现费用全流程管控显然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如果说现在已经进入到临床信息化阶段,但是却有不少医院投入巨资去建设医院资源计划管理系统(HospitalResource Planning,HRP),而这些系统又显然属于管理信息系统范畴,这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远远没有完成。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疗信息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医疗信息化,指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展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之间信息交流、信息共享和协作处理的活动。
医疗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阶段一:数据采集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此阶段主要是以手工填写病历表、化验申请单等纸质文档为主,数据化程度较低,大量数据需要手工汇总和分析。
2. 阶段二:计算机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此阶段主要是计算机系统在医院内部延伸应用,医院信息化系统逐步形成。
此时的医院信息化系统还处于闭合内部网络状态,只实现了科室之间的数据共享和电子化管理。
3. 阶段三:互联网阶段(1990年代后期-2000年代)此阶段主要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医疗信息化开始向外部扩张,医院间实现了更广泛的数据共享。
此时,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已经得到大大的改善,大大方便了患者看病就医。
4. 阶段四:移动互联网阶段(2010年代-至今)此阶段主要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医疗信息化不仅在医院内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医生、患者、医院之间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移动互联网,医生可以及时获取患者病历、诊疗资料,患者也可以方便地查询医院、医生资料、预约、申请服务等。
二、医疗信息化的应用医疗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电子病历记录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将病历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并与医院内部其他系统信息进行整合,方便统一管理和快速查询。
电子病历记录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
2. 互联网医学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医院、医生的资料、预约诊疗、支付费用等,方便快捷。
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策略2011-2-12 7:57:05 文章来源:卫生部网作者:饶克勤一、我国医院信息化的进程发展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20多个年头,三个阶段:最初是单机单用户,即单PC机阶段;接着是多机、多部门独立系统的应用,即PC机+FOXBASE+局域网+部门级信息系统的应用阶段;目前是局域网络化全院级应用阶段,采用的是 C/S、B/S结构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
而医院信息系统则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及区域医疗信息网络。
(见图1)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医院信息系统主要由临床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每个大系统又各自包括若干个小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医疗信息化体系。
(见图2)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已经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条件较好的医院正在向全院信息化管理过度。
然而大部分小型医院在这方面还有待发展,相信未来几年内这个领域将是一块活跃的市场。
二、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国际趋势1.现在国际上医疗技术较发达的国家正在进行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我国也有一些医院正在进行这一过程。
(1)实现全面集成化的数字化医院一方面,在医院内部表现为医院所有信息点组成一个共享的网络,不存在信息孤岛,临床业务和管理工作流覆盖全院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完善外部接口,如保险、其它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家庭等。
(2)医院信息系统软件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开放、稳定的集临床和医院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核心技术为HL7、DICOM、CCOW;应用软件逐步小型化、个性化,更专业地处理业务,如心电图智能诊断工作站将取代一般的Observation Reporting工作站;医疗保健信息系统同时快速发展的还有医疗保健信息系统,它的组成是这样的:(见图3)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2. 国外临床信息系统(CIS)的基本构成:(1)病人管理 ADT & Patient Administration(2)医嘱输入 Physician Order Entry(3)电子病历系统 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4)药物物资系统 Pharmacy/supply management(5)资源与预约 Resource & Scheduling(6)放射信息系统 RIS(7)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8)账单结算系统 Billing System(9)危重监护系统 Critical /Intensive Care Unit(10)图像存档与通讯管理系统 PACS(11)病人转诊 Patient ReferralCIS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强大,比如:在信息存储上,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是最先进的POMR 结构,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编码,采用树形结构更适用于对医学信息的描绘;对于电子病历(CPR)的交换则遵循HL7标准,采用HL7 Version 3 Standard: 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 Framework 1.0 这是未来医院之间电子病历交换的前提(可以记录在磁盘、磁卡、IC卡或通过网络等传输)。
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
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
医疗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电子化手段管理和记录医疗信息,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行业的进步,医疗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电子计算机时代。
当时的医疗信息系统主要是由单机软件组成,用于管理医疗记录和信息。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出现的网络时代。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系统开始向网络化、信息共享化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是在21世纪初出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始向移动化、云计算化方向发展。
目前,医疗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为医疗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
因此,未来的医疗信息系统需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同时注重法律、伦理等方面的规范建设,以保障医疗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1 -。
中国卫生信息化概述
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1.4 中国卫生信息化现状
陈竺说,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 支撑我国医学科研与卫生政策研究的基础。近期,卫生部
已完成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编制工作,
初步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简称“ 3521 工 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 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 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
院统计和综合管理等各类业务活动。我们医院信息系统划分 为三条主线:病人线、费用线、物资线。
2.2.2 电子病历记录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是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
指导干预的、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是居民个人在 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 床信息资源。其中既有结构化信息,也有非结构化的自由 文本,还有图形图象信息。电子病历不等同于“医院信息
2004年8月,法国通过一项针对国家医疗计划重组的
新法律。这项法律确定要建立个人医疗档案。
1.2 中国卫生信息化阶段
近十几年,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医疗
卫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到全局,从医疗
向预防等各个业务领域不断渗透的过程,卫生信息化逐渐 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卫生信息化 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医疗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如医院财务
2.2.3 检验信息系统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为LIS, 是一个能实现临床检验信息化、检验信息管理自动化的 网络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检验的实验仪器传出的检验 数据经分析后,自动生成打印报告,通过网络存储在数
美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特点及其经验启示
卫生经济研究2019年12月第36卷第12期总第392期随着计算机和移动通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医疗信息化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美国在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较多经验,能为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启示与参考。
1美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历程及特点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为主体,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的独立应用阶段;二是以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为重点,通过制定卫生信息标准和法规,将信息集中、分散到不同的医疗机构,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的社会自治阶段;三是政府引导阶段,通过经济激励重点推进电子病历建立和“有意义使用”,实现医疗服务体系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整体提升[1]。
当前,美国医疗服务信息化战略正在稳步铺开,新的医疗信息化技术层出不穷。
近年来,谷歌与美国医疗中心合作,为数百万社区患者创建电子病历,医生可以远程监控;微软推出了一个新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帮助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实时了解患者情况;英特尔推出了数字化医疗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医生与患者建立互动等[2]。
当前,美国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特点。
1.1政府重视,奖惩明确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建设,从克林顿总统时代开始,政府就要求医疗机构尽快进入数字时代[3]。
布什总统在2004年众议会的年度国情咨文中,专门强调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在10年内确保大多数美国人拥有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4];同年6月,美国健康与人口服务部(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 )根据布什总统的要求,提出了电子健康档案的完整概念和十年规划白皮书,把世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推向新高潮。
奥巴马总统积极推行新的医疗改革计划,将全民拥有电子病历作为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
基于政府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医院也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投资方面,信息技术在美国医院的研发投资占医院年收入的2%~4%。
美国大型医院全年收入在几亿到十几亿美元之间,这意味着大型医院每年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健康领域社会风险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400016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重点项目“重庆市医疗供给现状、问题及改进研究”(cstc2016jccxBX0022)。
国内外医院信息化发展
医院信息化建设历史与现状一我国医院信息化历史发展回顾1993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实施我国第一个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并成功研发“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且在全国推广应用,至今已有15年,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15年。
按照医疗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划分,医院信息化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HMIS)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HCIS)阶段、局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我国医院信息化目前大多数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大部分地区的医院在信息化、网络化方面还只是刚刚起步,既使有,也只有门诊、急诊系统、住院系统等,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在IT技术支持下,开发一个完整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已势在必行。
从时间维度上看,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单机应用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主要用于门诊收费、住院病人费用管理、药库管理等。
(2)部门级局域网八十年代中期,代表性的应用系统主要有住院病人管理系统、门诊计价及收费发药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等。
(3)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九十年代初开始,一些大医院相继在100M快速以太网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
(4)远程医疗随着互联网络的兴起,在一些大医院开始了对远程医疗的研究和实施,通过Internet 传输射线、MRI、CT等影像。
总体说来,自90年代起,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在全国500多家(三级甲)大型综合医院及1000多家县市以上二级医院中,有近九百家大中小医院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医院信息系统。
从信息技术发展维度上看,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亦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阶段;(2)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发展阶段;(3)整体的医院信息系统整合阶段(即建成全面支持医疗、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的整体HIS);(4)医院间联网,实现医疗电子商务阶段(建设基于广域网,实现医疗数据网上交换共享的医疗保健信息网络系统)。
第三代医疗信息系统发展特点探讨
第三代医疗信息系统发展特点探讨李东林;翟玉兰;黄伟贞【摘要】The futur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the focus will be from the internal view of medical staff to the patients’ user experience.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need to cooperate with financial industry, communications enterprises and other social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Providing personalized service for the patients is a development trend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s also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文章论述未来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关注焦点将从医院内部医务人员的角度向患者用户的使用体验延伸。
医疗信息系统与金融、通信企业等社会资源合作,为患方提供人性化个人化的服务,将是医疗信息系统功能的发展趋势,也是第三代医疗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第三代医疗信息系统;社会资源;服务【作者】李东林;翟玉兰;黄伟贞【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一般来说,基本的医疗关系只发生在患者和医院之间,就类似在二维世界中发生的平面联系,实际上人类不是生活在二维空间的蚂蚁,在人们生活的三维世界中,人们与医疗机构的联系还可能涉及其他社会资源。
医院“三化”是指什么?
医院“三化”是指什么?
黄光喜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管理》
【年(卷),期】1982(000)007
【摘要】<正> 现在“医院三化”一词,已成为医院管理科学中的术语。
贵刊一九八二年第三期23、25页两处提到:“我们又进行了三化建设,基本上做到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格化”;“加强医院三化建设,工作制度化、管理规格化、操作正常规化”,提法均有不妥之处。
其正确的提法应当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第二十二条中的规定:“医院必须……逐步做到管理工作制度化,技术操作常规化,基本设施规格化”。
也就是说,医院三化是指医院的管理工作制度化、技术操作常规化,基本设施规格化。
【总页数】1页(P1-1)
【作者】黄光喜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州市东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试论建筑工业“三型创新”和“三产协同”绿色新型城镇化模式的顶层设计与示范指弓 [J], 徐振强;
2.1990-2010年某三甲医院初产妇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 [J], 曾娜;刘桂
兰;周玉博;杨晓彦;李宏田;冀小平;刘建蒙
3.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服务变革——2006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第三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综述 [J], 张宝库;马丽平
4.基层医院三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J], 张旭梅;李芹;李海倩;陆党芝
5.湘雅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指征介绍(三)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21世纪改进医疗卫生系统的六大目标:
美国医疗卫生保健质量委员会和美国医学会共同提出了21世 纪改进医疗卫生系统的六大目标:
安全、 有效、 以病人为中心、 及时、 经济、 公平
总结
Harvard商学院《医疗保健业》: 目标:省钱+救命 工具:计算机
感谢: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信息标准化研究部主任:俞汝龙 中域海量医疗标准化数据库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丁云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朱微微 联系方式:舒婷 nctingting@
如果能够打破空间上的围墙和管理上的围墙,院内整合就无需存在,but… 忽略院内业务整合:One RHIO becomes one Silo 3.院际及院内业务整合需要也可以同时进行。(interoperability +integration) 4.中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比美国实现的可能性要大。 资金、标准的困难要好于政体、法律上的困难
保证医疗质量=节省成本(时间+物质+人力资源) 贫穷不能成为玩忽职守的借口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第二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
2. 电子病历(EHR)是工具。
HIMSS2006 HIT字典 EHR相似概念的定义共有27个
《Aspects of EHR Systems 》
电子病历:是患者健康和医疗信息的大型存储仓库;(工具)
中国第一阶段的核心:由财务管理转向成本管理
中国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病人自己支付的医疗费用,只有很少一部 分来源于政府投资或各类保险。根据WHO的2005年统计资料,中国病人自己支 付的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86.7%,国家的总卫生投资占GDP的4.7%。
我国医院主要为公立医院,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坚持社会福利性原则, 基本上是一切靠国家计划和政府指令,投入不计成本,产出不计效益,医院 处于一种被动的运营状态,面临着医疗卫生补贴费用的忽高忽低和资源浪费 严重的问题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政府对医院补偿逐年减少,迫使医 院必须要采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管理办法,广开筹资渠道,实行成本核 算等来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效益。
场景的描述 is not 对象的定义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第二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
3. 标准的本地化。 医生的工作方法千奇百怪,但是为了实现interoperability, 不得不去将能够 标准化的部分标准化: 一样的房子?Or 标准的沙子、钢筋、水泥、预制件?
兼容性:学习国外 is not 照抄照搬,自创标准 is not 闭关锁国。 基础性: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切忌只搭架子,不添砖加瓦。 现实性:不要梦想着让医生去改变他们的习惯。Mapping存在的必要。 先行性:比较成熟、稳定的标准,先拿出来使用,逐渐扩展。E.g.,IHE. 维护性:后期的维护工作。
构),这两个artifacts(架构)应分别叫做“医疗卫生领域的参考本体论”和“医疗卫生领 域的信息模型”。前者应包括事件、程序、解剖学结构、疾病、传染病、程序等等,需 要提供一个简洁而连贯的高层框架,并与诸如SNOMED CT这种词汇表中的各底层类 型保持一致[6]。后者应包括消息、文档、记录、观察等等,需要明确上述类型的实体 信息如何与有含义的单元联系起来并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美国医院的成本管理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医疗保险(Medicare)时 才开始引入,当时主要用于报告;至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行医院内部核 算;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医院在经济管理中大规模地应用现代管理会计 中的成本核算方式来降低成本。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第一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
1.成本管理 2.医疗质量 3.临床业务整合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第一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
美国第一阶段核心:财务系统。特点如下: 美国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各类保险美国病人自己支付的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23.4%,国家的总卫 生投资占GDP的15.6%。
美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60年代开始,从财务系统着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人力资源的成 本。
70年代开始,信息系统逐渐进入了某些临床科室,如RIS、LIS、PACS 等。 这些信息系统的实现一方面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也 实现了数据电子化存贮。这几个科室的业务流程相对简单,信息技术在这几 个科室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后来,开始逐步建设CPOE和临床知识 库。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和患者满意度。
电子病历系统:是一种工具和应用程序,能够更好地对HER 中各种数据信息加以 利用。(工具的上层工具)
IOM 2003 电子病历的八大功能:
健康信息与数据存储与使用
医患间电子交流与互动
检查结果管理
慢性病患者日常保健支持
医嘱管理
日程管理安排
临床决策支持
公共卫生上报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第二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第二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
美国第二阶段的发展有着以下几个侧重点: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 在所有的安全因素中,最最重要的也是患者最最关心的因素永远都是医疗质 量因素。每一次因为人为差错而造成的医疗诉讼,都可能意味着金钱与信誉 的双重损失。
三、总结
1.成本管理 2.医疗质量 3.临床业务整合
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三个阶段的思考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 第二阶段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 第三阶段 以信息交换为核心,实现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化。
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三个阶段的思考
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3. 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性的实现
Agenda
一、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三个阶段的思考
二、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1.第一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美国VS中国) 2.第二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美国VS中国) 3.第三阶段: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化(美国VS中国)
三、总结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第三阶段: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化
中国现状:
1. 中国的医疗框架以大型综合医院为主体,门诊、社区不甚发达。
国家 医院数量 综合性大医院 比重
美国 5756 中国 18703
820 12982
14.2% 64.9%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2. 中国医院内部信息系统的整合还远没有完成,信息孤岛大量存在,因此, 这一阶段的核心目标不应该是作为技术手段的信息交换,而应该是业务整 合。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第二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
美国第二阶段的发展有着以下几个侧重点: 标准的开发与互操作性的实现。 美国对于医学信息学相关标准的研究是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其卫生信息化总 协调官办公室也设有专门研究标准和认证的工作组。对于标准的划分也有着 林林总总的说法,例如按照内容、功能或服务对象等等规定出了各种标准 族。但开发标准并不是目的,实现互操作性才是目的,因此,无论是要实现 语义上的互操作,还是语法上的互操作,标准都是不可逾越又耗资巨大的障 碍。
第一阶段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信息化建设与医院管 理工作仍然不能紧密结合,应该确立新的更高的核心工作目标。医院成本管 理就是这样一个目标。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第二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
美国第二阶段的发展有着以下几个侧重点: 电子病历的研究及应用。自1966年,维斯康星大学的教授提出要利用计算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第二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
美国第二阶段的发展有着以下几个侧重点: 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将电子病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
一代是以临床数据集成库(Clinical Data Repository)为代表的收集者 (Collector),第二代是以电子病案为代表的记录者(Documentor),第三 代是基本的临床决策支持加CPOE为代表的帮助者(Helper),第四代是成 熟的临床决策支持加临床管理协议(Protocol)为代表的合作者 (Partner),第五代是高级临床决策支持加循证医学支持为代表的辅导者 (Mentor)。
3. 标准的本地化。
“RIM并没有将“信息模型”和“参考本体论”这两个任务区分开来、分别阐述,而是通 过玩文字游戏来囫囵吞枣一锅烩。其中有医疗卫生行业的词汇(为了保证RIM中出现 的活动与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性),也有生搬硬套的技术词汇(为了解释数据类型的 相关内容)。
…… RIM文档存在着系统上的模糊性。需要的是两个独立且相关的artifacts(架
2004年,卫生信息化总协调官办公室提出了RHIO(区域卫生信息化)和 NHIN(国家卫生信息网络)项目,目的是为了实现互操作性,并逐步建设全 国统一性的卫生信息化网络系统。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第一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
美国三个阶段各自的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 1. 财务系统 2. 各个科室独立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电子病历的应用,后期重点是提
“省钱+救命”
——医院信息化建设三阶段核心目标之中美比较
舒婷 丁云 俞汝龙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Agenda
一、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三个阶段的思考
二、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1.第一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美国VS中国) 2.第二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美国VS中国) 3.第三阶段: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化(美国VS中国)
中美三个阶段核心目标及工作重点之比较
第三阶段: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化
美国现状:
1. 小型诊所数量多,计算机普及程度高,医院内部各系统的整合已基本完 成,这是美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全国性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2. RHIO和NIHN的建设和运行,目前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