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城市的水文化品质的塑造与提升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生态、美观和休闲功能。
而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关于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研究成果,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休闲功能等多个角度分析滨水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滨水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地位和作用1.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其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身心健康。
而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可以提升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
河流、湖泊等水域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带来清凉舒适的气候环境;水体周边的滨水植被能够增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水体对于城市的防洪排涝也具有重要作用,减少城市的自然灾害风险。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滨水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还能够改善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
2. 提高城市品质滨水景观的优美和水体的清澈,不仅可以增加城市景观的立体感,更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
优美的滨水景观和清澈的水体是城市的一大亮点,可以增加城市的宜居感和美感。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滨水景观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公园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游玩、休闲,从而提高城市品质。
3. 改善市民休闲需求城市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滨水景观也能够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优美的滨水景观和清澈的水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进行散步、晨练、垂钓、游泳等各种休闲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
滨水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生态优先在城市公园的滨水景观设计中,生态优先原则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水体生态,增加物种多样性,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滨水建设方案
滨水建设方案1. 引言滨水建设是指以河流、湖泊、海岸线等水域为基础,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进行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的规划与设计。
滨水建设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景观特色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等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本文将针对滨水建设方案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2. 规划目标滨水建设的规划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在滨水建设中注重保护和恢复水体和沿岸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营造具有独特魅力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滨水景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3.创造宜居环境:以滨水区域为核心,构建宜居的城市空间,提供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3. 规划原则在滨水建设方案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和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公众参与原则:充分听取市民、专家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建立沟通与合作机制,确保规划符合公众需求。
3.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和管理滨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科学规划原则:依据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规划设计,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4. 规划内容滨水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域治理在滨水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对水域的治理工作。
包括河流、湖泊、海岸线等水域的水质监测与评估,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提高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
(2) 滨水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是滨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营造独特的滨水景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可以通过绿化、灯光、雕塑等手段,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的滨水景观。
(3) 市政设施建设在滨水建设中,应合理规划市政设施的建设。
包括道路、桥梁、公园、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供水、供电、排水等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滨水公园作为城市更新的推动力
滨水公园作为城市更新的推动力滨水公园作为城市更新的推动力城市的更新和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而滨水公园作为城市更新的推动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的压缩和自然资源的减少,滨水公园的建设成为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滨水公园作为城市更新的推动力的原因和作用。
一、滨水公园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方面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而滨水公园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滨水公园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其次,滨水公园可以保护城市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因此,滨水公园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更新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滨水公园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滨水公园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首先,滨水公园可以成为城市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增加城市旅游收入。
其次,滨水公园可以成为城市文化活动场所,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因此,滨水公园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滨水公园的建设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滨水公园的建设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首先,滨水公园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交场所,增加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社会和谐。
其次,滨水公园可以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缓解居民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因此,滨水公园的建设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城市更新提供了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滨水公园作为城市更新的推动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在未来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滨水公园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
滨水城市的水文化品质的塑造与提升
四川建筑 第卷6期 滨水城市的水文化品质的塑造与提升张贵贤,刘福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东青岛266033) 【摘 要】 阐述了水文化的概念及其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分析了滨水城市水文化的埋没与退化甚至破坏,提出塑造滨水城市水文化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塑造和提升水文化的具体措施,现代城市千篇一律的现状应提起人们的注意,将营造滨水文化作为滨水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水文化; 城市; 文化品质; 塑造; 提升【中图分类号】 T U984118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08-12-25[作者简介]张贵贤(1981~),女,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
1 水文化的概念水文化的实质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水文化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水文化就是与水有关的文化,或者说是人们在水务活动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水文化是人们在水务活动中形成的精神生产能力和产品,是人们对水务活动及其与社会活动各方面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的社会意识。
本文所讲的水文化主要是狭义的水文化。
2 中国城市的水文化历史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类告别蒙昧时代走向文明时代城市就出现了。
纵观中国城市的发展史均可以发现除了个别军事重镇外,几乎所有城市都是临江滨河而建,这主要是为了城市生产生活取水方便。
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又是河流养育的骄子。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出现了城市建设的高峰,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都城。
据考证,这些都城无不依江河而建。
齐都临淄,建在淄水之滨,又在淄水和济水之间开凿了淄济运河以便交通;鲁国国都曲阜建于洙泗二水之间;燕国下都易,其城北临易水,南靠中易水等等。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杭州也都位于江河之滨。
古代的都城均依水而建,现代的城市莫不如此。
滨水区域景观营造中的水文化探析——以秦岭北麓西安旅游环线为例
“ 水 文化 ” 简 单 的 讲 就 是 一 切 与 水有 关 的生 活
方式 , 其 中包 括 物 质 实 体 ( 水 及 与水 有关 的 物 质 载
体) 和水 对 人 们 生 活 与 精 神 的 影 响 。具 体 来 说 ,
水 文化 就是 人们 在 与水接 触 的过程 中所 形成 的对水 以及 及水 与人 和 社 会关 系 的理 解 , 并 由此 产 生 的与
作者简介 : 黄向向( 1 9 8 5一) , 女, 硕士 , 助教 , 研究方向 : 水 文 水 资 源 。E・ ma i l : h u a n g x i a n g x i a n s o l @1 6 3 . C O B
南 阳理 工 学 院 学 报
第 5卷
为 了表达 丰收 的喜 悦 之情 而 举 行 的 活动 , 长 期 以来 演变 成为 民俗 。如 西 双 版纳 傣 族 的 泼水 节 , 洞 庭 湖 区的赛龙 舟等 。
详细分析 , 提 出 了 相应 的 水 文 化 建 设 理 念 。 关键词 : 水文化 ; 水景观 ; 景 观 营 造
人 类相关 的各种 活 动产 生 深 远 的 影 响 、 发挥 重要 的
一
日 J吾 l
作 用 。积 极 推进水 文化 建 设 , 对 普 及 和 提 升人 们 对
待水 的科 学 观念 、 创新 治水 用水 的思路 、 规 范并 约束
第 5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 月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J OU RNAL OF N ANYANG I N S T I T UT E O F T E C HN S e p. 2 01 3
信仰类 : 由于 人们 对 水 灾 的恐 惧 和对 治 水 人 物 的崇拜 , 逐 渐形 成 有 宗 教 色彩 的信 仰 。如 随 处 可 见 的龙王 庙 、 禹王庙 。 民俗类 : 长期 在 水畔 生活 的人群 或 民族 , 为表 达
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设施分析及优化——以郑州市东风渠为例
城市滨水景观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滨水景观不仅可以为动植物提供天然的“住所”,河岸两旁的绿化带也可以净化水质,降噪隔音,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热岛效应,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舒适度。
此外,东风渠还是郑州主要的泄洪河道,承担着城市防洪、防涝的功能。
根据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结合生态城市以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依据郑州河流滨河景观实际情况,进行提升改造。
一、研究对象概况(一)研究区概况郑州处于华北平原以南方向,北临黄河,西依嵩山;年平均气温12℃~15℃,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植被种类多样,以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与华北地区相似。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郑州就是重要的内陆商埠;如今的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型都会和主要经济中心之一、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以北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
(二)研究河段概述东风渠是郑州市区由南向北最主要的河流,同时也是黄河和郑东新区水域的连接线,如图1所示。
东风渠-金水东路段河流滨水景观带是郑州重要的滨水景观带,植被群落构成较为丰富,景观配置方式以草-灌-乔为主,由于植物较多,所以夏季较为舒适,遮阴效果好。
本文在东风渠河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河段,进行生态调查和分析,具体采用现场调研结合GIS 地图来获取数据和实地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滨水空间氛围营造、景观功能、滨水设施质量、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等。
二、东风渠河流景观空间及设施分析(一)滨水空间植物群落是构成滨水空间的重要元素,通过不同地形、植物的季相变化以及植物群落的围合,可以布置出不同的植物空间序列。
东风渠植物围合空间的现状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1.植物搭配层次感缺失在进行绿化带设计时,树种搭配要考虑速生和慢生相结合、常绿和阔叶相结合,以使在不同时节的更替变换中不会产生绿化空白期,空间围合效果不会减弱,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观赏作用。
文化·空间·生态·载体—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四大要素
市 产生 于 黄河 流域 ,尼 罗河 流域 以及 两 河流 域 。我国拥 有七大江 河及众 多的河流 水系 【 ”,
河 流 沿 岸分 布 着 许 多 重 要 的城 市 , 如 上 海 ,
广 州 ,重 庆 、武汉 ,南京 、杭 州 ,苏 州 ,绍
陈 德雄 ( g O ) 男,1 9 17一, 9 5年 毕业于 浙江大 学建筑
设 计 中, “ 与 文化 共享 ” 是三 大 主题 之一 , 人
是 南太 湖旅 游 形 象 的真实 写 照 。然 而, 湖州
太 湖旅 游度 假 区梅 东 片 ( 以下简 称 湖州梅 东
人 类 生 存 环 境 的 形 成 、 发 展 和 分 布 与 水 息 息相 关 。水域 是 人 类文 明 的摇 篮, 水文 化 是 人类 最 原始 的文 化 之一 。 世界 上最 早 的城
综合起 来考虑 。
[ 关键词 ] 滨水地 区;城 市设 计;文化要 素 ;载体要 素
早 在 公元 前 1世纪 , 维特 鲁 威在 《 建筑 十 书》 中就 已 指 出 : “ 切 建筑 物 都 应 恰 如 一 其分 地考 虑 到坚 固 耐久 ,便 利 实 用 、美丽 悦 目” 后 人 一直 把 “ 固 , 实 用 、美 观 ” 作 。 坚 为建 筑设 计 的三 大 要素 ,从 而 指导建 筑 创 作
学 系 , 现 任 海 口 城 市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雅 克 设 计 机 构 )总 经 理 助 理 、 副 总 规 划 师 。
电 话 : 0 9 6 5 61 8 8 8 4 81
兴 等 。在 近 代 , 随 着 大 量沿 海 城 市 的 兴起 , 水域 在城 市 发展 中得 到空 前 的重视 [ 。从古 2 ] 至 今 , 滨 水 区 最 首 要 的 要 素 就 是 文 化 要 素
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
摘要:成功的滨水景观建设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心中的地域感,而且可以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问题;对策1.概况外秦淮河指的是过九龙桥沿城墙之外向南逶迤,经长干桥,赛虹桥,过草场门、定淮门,循石头城北流至三汊河入长江的这一支。
近年完成的外秦淮河改造范围东起武定门公园,西到三汊河入江口,全长12.5公里。
改造后的外秦淮河风光带拥有三大特色:一是拥有独具的“秦淮河+古城墙+绿色长廊”;二是河流横贯南京主城段,是老城与河西新城的分界线;三是反映南京融古都特色与现代化文明于一体的文化景观长廊。
本文所论及的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带指的即为完成改造的这一段外秦淮河。
2.滨水环境改造存在的问题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总体比较成功,两岸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带动了周边地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
但是,通过对改造后的滨水环境考察,笔者发现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空间的组织安排问题(1)空间局促,衔接生硬,缺乏对城市的景观渗透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不足,大部分滨水绿地空间显得很局促。
目前,多处河段采取“一层皮”的处理模式:沿河一层绿化、外围建筑一字排开,阻挡了其景观效应对腹地的影响,尤其河西紧邻河岸而建的高层像屏风一样遮挡了后部空间。
例如汉中门桥至三山桥一段,城西交通快速干道(虎踞南路)与河岸平行,其间30m 不到的地块内各类建筑风格参差不齐,排列无序,汉中门以北至龙蟠里段的河东岸更是被密密麻麻的住宅楼完全隔绝。
(2)功能单一,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组织滨水区的开发应是多目标的开发模式,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空间多样化的必然。
外秦淮河两岸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除定淮门至草场门桥段的“水木秦淮”以外,沿河少有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的商业开发和与各类城市功能用地相适应的绿地景观,并且不少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的组织。
宁波水文化特点和弘扬水文化的思考
所谓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水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水的存在使城市充满了灵性与活力。
宁波是一个临水而建的城市,甬江、姚江、奉化江贯穿市中心,形成“三江六岸”空间布局,具有丰富的水文化资源。
弘扬水文化,充分挖掘水文化内涵,对于加快宁波“三江六岸”开发、提升城市品质、助力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弘扬水文化是提升城市品质、加快“三江六岸”开发的重要举措首先,弘扬水文化是更好地繁荣地方文化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新时期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1年12月水利部专门出台《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就水文化建设做出全面谋划与部署。
宁波是港口城市,也是水乡城市,水文化资源极其丰富。
只有进一步加快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水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繁荣地方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其次,弘扬水文化是宁波实施“五水共治”、推进“三江六岸”开发的内在需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我市实施“治水强基”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以砸锅卖铁的决心,迅速行动,争取以三年见效、六年达标为目标,从根本上扭转我市防洪减灾基础设施明显滞后的局面,增强水利设施对发展与民生的保障功能,真正把水患转化成水利。
为此,我市三年计划总投资将达到220亿元。
宁波市城镇化将“两心一轴、三江六岸”作为加快构筑现代都市的“头号工程”,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开发建设的集约度,更好地体现城镇建设的品位特色与魅力。
文化是做好治水工作的精神支柱与动力,只有将水文化贯穿于上述工作之中,挖掘水文化内涵,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做好“五水共治”工作,凸显宁波江南水乡的城市特色,促进“三江六岸”开发。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1. 引言1.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与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城市的水体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通过设计合理的绿化带和水体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
滨水景观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净化城市的空气,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
水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代表着育人的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合理设计城市的水体景观,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城市的文化传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保障。
1.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包括与自然融合、注重生态环保、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等。
与自然融合是指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强化水体自然景观特色,使人们能够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
注重生态环保则是指设计中应考虑生态系统平衡和水体健康,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意味着设计要符合当代审美观念,融入现代科技和材料,展现创新的设计理念。
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则是指设计要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同时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综合这些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保护自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是指在设计城市沿岸水域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水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滨水公园更新———以合肥市翡翠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为例
2023年第20期现代园艺水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滨水公园更新———以合肥市翡翠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为例顾金金,冯艳(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阐述了水生态文明发展的背景及内涵,并以合肥市翡翠湖为例,分析了翡翠湖水环境现状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旨在为实现合肥市水环境空间优化提供新思路,实现人与水、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水环境综合整治;滨水公园2013年1月4日,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意见》(水资源(2013-1)),第一次将水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确定下来。
这一概念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引起了对水生态文明理念及其应用的大量探讨,包括河流与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市与乡村水环境治理等。
随着合肥市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镇化的快速建设,一系列水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水生态系统被破坏、水生态系统空间的分散性和异质性、水质污染等。
因此,基于水生态文明理念,结合“海绵城市”“城市双修”建设,开展合肥市翡翠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有助于提高合肥市水生态安全格局的稳定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对维护合肥市生态安全和推动水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水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1.1树立水文化思想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的摇篮,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对水有着独特而深厚的情感,并产生了源远流长的水文化。
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以水辅德”和“以水为师”的思想,并孕育了古代水利科学,其不仅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且影响着对水的认识与应用。
水文化的良好与否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具有直接影响,确保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既有利于人类生存,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影响水环境的因素除了自然因素,如气候、自然灾害等,还包括人为因素,如人类对水的认知和利用方式等,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水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文化体系,形成了与水有关的思想意识形态,即水文化思想。
关于水文化建设工作方案
关于水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水文化建设工作方案1.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缺乏生态与环境考虑的严峻现实。
水文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城市水环境与水文化的品质和形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2.目的本文旨在提出一份水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旨在通过强化城市水文化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水平,以积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3.项目背景与范围本计划对现有水文化建设进行调查,并对所述问题进行细致分析。
我们将把合理社区环境与历史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建议优秀的设计培养市民的环境意识和地域文化观念。
本计划将覆盖城市主要公共区域、公园与河流。
长期而言,本计划将为城市内的其他区域提供处方方案。
4.目标与措施4.1目标1)提高城市水环境的品质、氛围和形象,形成良好的城市水文化氛围;2)加强水文化建设,培育城市公民的保护水资源、倡导低碳、环保的节水概念;3)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建造生态景观,突出水文化主题,同步打造城市绿地、公共文化场所;4)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向国际上示范城市水文化建设的成功样板。
4.2 措施1)改善城市水环境和水文化气氛,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2)制定涉及城市用水、废水处理和再利用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城市在环保方面的可持续发展;3)完善市容市貌的建设,加强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整合,规划公共空间列入其考虑范围;4)通过在城市中心区域内建造公园和绿地等生态景观,打造城市水文化的警示标志;5)通过全民参与、公开透明、政府牵头,实施水文化教育以及环保相关信息宣传;6)建立水文化建设联席会议,谋划水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及时化解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和困难。
5.预期效果通过上述措施,本计划期望达到以下效果:1)城市水环境和水文化气氛得以明显改善;2)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低碳、环保的节水概念;3)打造具有北国风情以及特色的城市水文化形象,提高城市在国内外的存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4)通过全般市民的参与,共同打造自己的家园,切实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
解析滨水城市水文化形象的构造与营销——以江苏扬州为例
四、 亮化社 会整体 形 象
1 扬 州 城 只 有 通 过 生 物进 化 及 先 进 的污 水处 理 系统 双 重 .
手段才能从本质上治理污染 水域 ,从而 营造出 良好 的城 区水网
生态 环 境 。
3 .水上游线项 目:水上 私庆项 目” 包括生 日宴 请等私人 “ ,
庆祝活动 ;水上节 庆项 目” 包括“ 州的夏 日” “ , 扬 修学旅游 、沐浴 “ 美食” 主题活 动;水上 商务 项 目” 针对有关公 司及部 门等非 等 “ ,
严肃 主题 的会议来安排 ;水上游船项 目”使游览线路 多样化。 “ , 4 .河 岸“ 广场文化 ” 喷泉配塑像 , : 戏台连长廊 ; 配套健身设 施与娱乐项 目, 调制广场夜间灯彩与音响; 开展露天的广场音乐
市的活力与动感。 4 ,综合治理河岸 、 道路 , 立面改造保留1 房 , 日 并加设市公共
二 、 善历史 文化形 象 完
1 .水上休 闲项 目: 利用包括 琴船 、 船等特 色水路交通工 戏 具, 开展水上民俗 旅游 活动 ; 兴办 水上 四时会节 , 开展参与性表 演项 目, 如木版画、 玉雕 、 漆器等 ; 举行夜 间“ 扬声 ” 艺术活 动 , 安 排专业人员指导游客模仿扬州评话 、 扬剧 、 扬州木偶戏等 ; 定期 举办以水为主题的节庆活动 , 如水文化艺术调演 、 沐浴技艺表演
维普资讯
20 07年第 2 2期 ( 总第 7 期 ) 4
职 业 圈 Z I EQ A H Y U N
NO.2. 0 7 2 20
( u ua vtN . ) C m l ie O7 t y 4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品质与活力协调度研究——以成都市二环内府南河滨水公共空间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3-0087-04 收稿日期 2023-07-17摘 要 作为代表城市形象活力和空间品质的典型区域,滨水公共空间可能存在活力与空间品质不匹配的问题,与城市的发展不协调。
该文以成都市二环内府南河为例,从游憩服务品质和空间环境品质两方面,构建滨水公共空间品质评价体系,进一步分析活力与空间品质的协调程度。
初步研究结果验证了研究区内空间品质与活力存在局部失衡,揭示了这种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品质营造对人群活力的供容和承载能力不足。
最后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为提升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品质和活力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滨水公共空间 品质 活力 耦合协调度Abstract Waterfront public spaces, as representative areas reflecting a city's vitality and spatial quality, often exhibit a mismatch between their vitality and spatial quality, which is not aligned with the overall city developmen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Funan River area in Chengdu's Second Ring Road as a case study and develops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waterfront public space quality, focusing on recreational service quality and spatial environment quality. The analysis reveals a local imbalance between spatial quality and vitality in the study area,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inadequate supply and capacity for quality enhancement to support the population's vitality.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argeted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vitality of urban waterfront public spaces, and to serve as a foundation for improvement efforts.Keywords Waterfront public space, Quality, Vitality,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品质与活力协调度研究——以成都市二环内府南河滨水公共空间为例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and Vitality of Urban Waterfront Public Space:The Case of Funan River Within the Second Ring Road of Chengdu秦轲垚 | Qin Keyao 严 祥 | Yan Xiang 熊杰熙 | Xiong Jiexi 罗 隽 | Luo Jun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公共空间建设关注的重点也转向品质提升。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滨水景观是指水体边缘的景观,包括河流、湖泊、海岸等水域及其周围的环境,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环境优美程度的体现。
滨水景观的营造不仅涉及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还关系到城市规划和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和打造滨水景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滨水景观的意义、营造原则和案例展示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滨水景观的意义1. 生态保护滨水景观的营造可以有效地维护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水质和气候。
把滨水景观纳入城市规划中,可以有效减少水体污染,改善水质。
在城市建设中,对于一些滨水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滨水景观在生态环境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城市绿化滨水景观的营造能够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滨水景观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宽敞、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选择,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城市景观滨水景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还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提高城市的美观程度。
优美的滨水景观可以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二、滨水景观的营造原则1. 生态优先在滨水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应该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出发,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尽量保留和维护自然河流、湖泊和其他水体,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手段,对滨水景观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
2. 人文关怀在滨水景观的营造中,要充分考虑人文因素,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美丽、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可以设计一些公园、广场、步行道等配套设施,创造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加强滨水景观与周边城市空间的联系和融合。
3. 融合创新在滨水景观的营造中,要注重融合和创新,将自然资源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开展生态绿化、文化景观、水体治理等工作,不断提升滨水景观的品质和功能。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策略分析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策略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升城市的滨水景观,海绵城市理念被引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
本文旨在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避免过度水泥化,创造自然水域和湿地等海绵型环境。
采用生态修复手段,如绿化植被、构建雨水花园等,提高城市对洪水的抵御能力。
建立科学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与利用、地下蓄水和慢性排水等,最大程度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确保海绵城市理念的顺利实施。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工程和管理等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海绵城市;应用策略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洪水排涝问题并提升城市的滨水景观质量,海绵城市理念逐渐被引入城市设计领域。
本文旨在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首先,探讨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创造自然水域和湿地等海绵型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研究生态修复手段如绿化植被和雨水花园的应用。
然后,强调科学的排水系统对城市内涝预防的意义。
最后,强调加强公众参与和提高环保意识,促进海绵城市理念的顺利实施。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策略,我们可以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海绵城市应用提供指导和启示。
1.介绍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愈发突出。
城市化带来的大规模土地开发、水泥化道路和建筑物的迅速增加,导致了城市雨水的排水系统不足以应对降雨的冲击。
减少自然地表的渗透性和水流的堵塞,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排泄,造成城市内部积水和洪水。
城市内涝给市民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甚至影响到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城市内涝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地震等。
城市内涝不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而且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也带来不利影响。
现代滨水城市水文化研究——浅析城市“水文化”的历史意蕴
3 水 文 化 的哲 学 含 义
在 城 市 和 居 住 环境 的 空 间众 形 态 中 ,水 是 一 个 最 为 活 跃 的元 素 ,有 其 极 为 丰 富 的姿 态 和 语 义 ,水 的韵 律 、 水 的 空 灵 、水 的 舒展 、水 的豪 放 … … ,会 为 城 市 形 象 平 添 许 多 的意 蕴 与 品味 。可 以说 ,滨 水 城 市 之 水 是 城 市 的
作者简介 : 刘虹 弦(96) ,讲师 ,研究方 向:环境艺术设计 17 ,男
维普资讯
武
汉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2 0 正 07
无论 是最 终 栖 息 陆 地 的 民族 ,还 是 走 向海 洋 的 民 族 ,他们 最 初 以渔 业 为 目的航 海 活 动 都 是 作 为农 业 的补 充 而存
证 了 文 化对城 市 形象 的浸 润和提 升 ,为美化 环境 ,提 升 环境 品质 和滨 水城 市 文化 品位 ,深 化城 市审 水 美主体 与 自 景观 互动 关 系提供 现 实指 导意义 。 然
关键词 :滨水城市;水文化;文化
中图分 类号 : K 3 9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 10 -56 ( 0) 02 -0 09 10 0 7- 03 2 2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之路 。
1 水 文 化 的 分 布
水 ,作 为 自然 的元素 、生命 的依 托和最早为人类所利用的交通运输载体 ,以其 天然的联系性 ,似乎从一开 始便 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 成了一 种不解 之缘 。 纵观世 界文化 源流 ,无论是 东方还是 ug.2 007
营造滨河景观 提升城市品质
营造滨河景观提升城市品质营造滨河景观提升城市品质摘要: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滨水地区再次成为城市的重要区域,承担着城市的重要功能。
经过精心设计的滨水景观,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可带来生态、环境、经济等效益。
本文以新疆伊宁市区伊犁河两岸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方案为例,探讨了城市滨河景观营造对于一个城市的景观价值的提升所具有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景观规划;生态设计;伊犁河;城市河流;滨河绿地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eturn of people-oriented value, also with the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waterfront area once again become the important areas of the city,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ity. After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not only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ppearance of the city, also can br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other benefits. In this paper, taking Xinjiang city of Yining Yili River ripari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role of for a city landscape to enhance the value of the city waterfro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Key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ecological design; Yili River; city river; riparian green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基于水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
规 划设计
基于水文化背景下 的城 市滨水 区景观设计
摘要: 我 国城市 滨水 区景观 建设 目前 正 呈现 快速 发展 的趋势 , 在景 观建 设 中主 要 围绕更 新城 市 形 象 、 改善城 市 环境 、 提 高居 民 生 活质 量和 审美 这 一 中心而 开展 , 并在 建设 中不 断取得 骄人 的成 绩 。本 文基 于水 文 化来 对城 市 滨水 区景 观设 计进 行探 讨 。 关 键 词: 水 文化 ; 城 市滨水 ; 景观 设 计
0 引言
九 州 都受 益 , 形 成 了 以治 水为 目的的景 观 规 划 和改 造 活 动 ; 从 道 家关 于 自然
与生命 的理解上来看 , 道家提倡“ 上善若水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中国传统的 所谓城市滨水区就是指与河流、 湖泊、 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 , 或者说是 风水 观念 中 , 人们 往 往注 重对 山水 形态 、 地 质 水文 、 气 候 特点 等 方 面 的考 察 , 城市临近水体的部分 , 一般来说 , 城市滨水区的水域空间范围在2 0 0 米至3 0 0 从 而 建立 理想 的人 居 环境 。从 传统 的朴 素 生态 观念 的角度 来 看 , 在 城 市滨 水 米以内, 属于相邻城市陆域的空间u 】 。 城市滨水区的城市化建设作为我国城市 区 的景 观营 造 中引 入 水文 化 , 使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相处 , 形 成 一个 具 有 极强 生 态 化建 设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加 强城 市滨 水 区 的景 观 营造 建设 显得 尤 为 必要 。从 理念 的城 市环 境 。 相关 的研 究 中 , 我们 不难 发现 , 发 达 国家城市 滨水 区景 观 营造建 设发 展程 度较 2 . 3有利 于滨 水 区景 观 文脉 的传 承 高, 经历了繁荣、 衰退、 再开发的过程 , 而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 目前正呈现 快速 发 展 的趋势 , 在景 观建 设 中主要 围绕更 新城 市 形象 、 改 善城 市 环境 、 提 高 居 民生 活质量 和 审美这 一 中心而 开展 , 并 在建设 中不断取 得骄 人 的成绩 。
滨水景观——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运用
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运用摘要滨水景观区是城市开放空间中最具有活力的区域之一,其设计结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设计的特点而形成。
该文主要概述滨水景观和地域文化的内涵,着重分析滨水景观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和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作用,以东北地区鲅鱼圈的山海广场为例来阐述地域文化如何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滨水景观;城市规划随着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对于城市景观的追求也随之提高。
居民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同时,对精神上的享受消费越来越重视,滨水景观作为人为与自然景观兼备的特有的设计方案也成了当代的一个设计热点。
作为城市景观设计载体的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滨水景观中承载的一系列元素均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融合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既能提升城市魅力形象,为城市加分,又可以加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
1 滨水景观与地域文化1.1 滨水景观的概念滨水景观一般情况下是指城市沿湖海、江河等水域的而建设的一些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有一定使用功能的景观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所涉及的陆域和水域,以及一些交接地带和湿地等场地类型相辅相成,由自然景物、人工元素形成的以水域为主充分考虑建筑、绿化、水面、道路等因素形成各种空间序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景观类型[1]。
1.2 地域文化的概念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城市区域的环境中独具特色,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然还有一定影响力的传统文化,是特定区域风俗习惯、生态文明的表现,也是各个地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的差异。
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概况和人文习俗,形成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的综合体。
1.3 滨水景观现如今的社会需求与发展从古至今,人的生存都与水密不可分,无数城市都是在水滨地区发展起来。
早期的城市中,水是用来作为古代城区的防护工具,例如护城河,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周边成了人口集中且繁华的区域。
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有利于改善现如今的城市环境质量,可以彰显承载着的地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建筑 第29卷6期 2009.12滨水城市的水文化品质的塑造与提升张贵贤,刘福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东青岛266033) 【摘 要】 阐述了水文化的概念及其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分析了滨水城市水文化的埋没与退化甚至破坏,提出塑造滨水城市水文化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塑造和提升水文化的具体措施,现代城市千篇一律的现状应提起人们的注意,将营造滨水文化作为滨水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水文化; 城市; 文化品质; 塑造; 提升【中图分类号】 T U984118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08-12-25[作者简介]张贵贤(1981~),女,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
1 水文化的概念水文化的实质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水文化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水文化就是与水有关的文化,或者说是人们在水务活动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水文化是人们在水务活动中形成的精神生产能力和产品,是人们对水务活动及其与社会活动各方面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的社会意识。
本文所讲的水文化主要是狭义的水文化。
2 中国城市的水文化历史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类告别蒙昧时代走向文明时代城市就出现了。
纵观中国城市的发展史均可以发现除了个别军事重镇外,几乎所有城市都是临江滨河而建,这主要是为了城市生产生活取水方便。
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又是河流养育的骄子。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出现了城市建设的高峰,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都城。
据考证,这些都城无不依江河而建。
齐都临淄,建在淄水之滨,又在淄水和济水之间开凿了淄济运河以便交通;鲁国国都曲阜建于洙泗二水之间;燕国下都易,其城北临易水,南靠中易水等等。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杭州也都位于江河之滨。
古代的都城均依水而建,现代的城市莫不如此。
万里长江干流两岸有大小几十座城市,上游临江的城市有宜宾、重庆、秭归、宜昌等;下游临江的城市有安庆、芜湖、南京、扬州、上海等。
其中上海通江海之利居水利要津,经历了一个从黄浦江畔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都会的历史过程。
古今城市不仅滨临水系而且城市内也往往水系纵横,故古人有“水系是城市的血液”的说法。
城市因水而活。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水息息相关,水是哺育人类的母亲,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认识水、顺应水和治理开发水资源从而推进文明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水文化发展的历史。
纵观世界历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无不与水息息相关,其中非洲的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的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华夏民族则视黄河为母亲河,它与长江等大江大河一起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抒发胸臆。
因而传统文化也与水有着不解之缘,赋予水以不同于其它要素以独特的文化。
在留存至今的优美诗文中就有很多赏水抒情的佳作,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杜甫《登高》中“无端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还有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这些诗句无不成为借水抒情的千古绝唱。
古文献中还有大量的警句、格言、成语等,借水表达深刻的哲理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溃,伤人必多”的警句,将民众心声的表达比喻为河中水流的自然流动,不得随意阻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格言,将连绵不断的历史比喻为滚滚不息的长江水,形象而富于理性。
而与水有关的成语就更为常见,无一不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的与水有关的文字,都是我国古代水文化的具体展现。
3 水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农耕经济,决定了其与水的不解之缘。
水首先为人们生活饮用,给农耕灌溉提供保障。
据史籍记载,最早的城墙是用作防洪作用的堤坝,后来进一步发展,由防水转而“防人”,防御外敌入侵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墙。
可见传统文化中的防御思想也是因水而来。
水也曾一度成为都城设的一道重要防线。
这种防御思想进而延伸了中国人封闭保守,安天知命的生活态度。
这种态度进而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奠定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
1・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4 滨水城市文化品质塑造的重要性我国地广物博,具有各种各样独特的地表景观形态。
其中,水体形体更为丰富:有缓缓溪流,也有奔腾的大江长河;有静谧如镜的湖面风光,也有波涛汹涌的大海。
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极大丰富了大地景观。
然而,处于滨海、滨湖、滨江的诸多滨水城市如何利用水体塑造不同于山地、平原、草原城市的的文化特质,成为这些城市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城市水景区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藏,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理想的生态走廊,也是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
尤其对于滨水城市而言如何在滨水城市建设中对水体景观作合理的规划,以挖掘其潜在的文化价值,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质,体现滨水城市特有的地域特色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工作。
5 滨水城市文化品质塑造与提升的具体措施511 现状分析我国滨水景观设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以往对水域护岸的生态保护极端忽视,水域空间的治理与规划仍停留在片断化的层面上,一些发达城市河道系统水质严重被污染,大大降低了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的发挥,很多南方水网丰富的城市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
更为严重的是水文化与水景观一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近年来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又往往忽视了水文化的延续,而且常以单项工程为重点,缺乏整体性,造成城市水文化与水景观在时空上的断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理念与实际发展能力不相符合,造成滨水景观设计相互模仿、缺乏新意、没有特色。
城市景观文化特色丧失已成为滨水城市面临的重大危机。
512 改善措施在这场危机面前,人们应该认真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先民们能创造出可与西方著名水城威尼斯相媲美的具有独特东方魅力的江南水乡苏州、扬州、杭州,现如今在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指导下我们却迷失了方向,反而追随他人盲目效仿,出现很多不中不洋的败笔。
51211 重拾山水文化,构建城市开敞公共空间钱学森1990年提出继承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建设“山水城市”。
这并非是指有山有水的城市,而是一种在传统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基础上,把中国山水诗词,山水画卷和园林建筑三者的意境融合在一起而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
其核心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居环境。
这种理想城市建设原则应作为滨水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指导原则。
我们要冷静的审视滨水城市理念中的哲学与文化内涵,从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出发,全景式关照具有代表性的水体景观营造。
51212 水系景观要素的选用水系景观元素大致分为:人文素材、绿化树种、场地铺装、街道家具、灯光照明。
根据具体的要求,滨水景观要素的选用要能够以形象的的视觉语言,向人们传达滨水城市的文化内涵。
(1)人文素材:人文素材用于滨水景观可采取碑文、展示设施、雕塑、典故纪念等多种手法,景观设计中融入丰富的人文内容是城市景观的一大主题,包括:历史名人系列(文化名人、政治名人、传奇人物等);诗词美文系列;碑文字画系列;现代文化系列(滨水诗会、书画、摄影展等)。
另外还可设置滨水露天剧场,定期组织民间或专业表演,都是传扬滨水文化的有利手段,以及现代滨水艺术展等等营造良好的传统与现代文化氛围。
(2)绿化树种:植物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故对地域文化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绿化的选用要注意地方性,既考虑美观又要适应地方的土壤与气候,同时又要结合水系景观的不同形态特征。
如生活游憩型滨水环境就不适宜成组栽种松柏类树种。
对于自然原生水系景观,保持原生的芦苇河滩,适度沿岸线种植蕨类植物,如蛇足石杉、石松、灯笼草;种子植物如柳杉等。
对于生态防护型水系景观,主要形式是生态林,选用速生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如水杉与松柏类的结合林带。
在适当密植的同时,注意留出少量的人行步道,特别是临水一侧。
对于水环境观赏型水系景观,选用分枝高、树冠形态美观的树种间植,如银杏、香樟、枫杨、水柳。
总之,不同的滨水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适宜该地区自然环境,有助于营造地方特色的树种配合水景设计。
(3)铺装设计:铺装应有结合的使用传统园林材料与现代材料,如各类石材,广场砖、窑瓦、草坪砖等。
材料选用上多选用自然特质的材料,如木材,天然石材等共同营造自然景致。
自古铺装内容,题材丰富,也可以通过铺装技术、艺术设计各种历史素材的景观铺地,在体现自然野趣的同时隐喻文化内涵。
(4)建筑要素:水文化城市的构建,除了需要有上述必备的自然要素以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城建基础,且有较多的高文化含量的临水建筑来共同营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文化氛围。
中国的滨海城市众多,例如大连,上海、广州、天津、福建、青岛等,却因发展时间长短不同,速度不同地域环境不同而各具特色,其中临水建筑对这种特色营造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青岛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不同于西安、洛阳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而是以其在近现代历史文化上的地位而著称。
它沿海一线建于这一时期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成为了青岛一部石铸的史书,反映了当时殖民文化遗存。
建筑是技术,也是艺术,更是历史的载体。
这一有形载体比口头与文字上的记载更具现实感,这也使得青岛的建筑有其特殊的意义。
中国有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风格,欧洲大陆也有欧洲传统建筑风格。
注入了许多异质的色彩,无疑使青岛海洋文化形成不同其他滨水城市的文化特质。
城市的灵气在水,得水而活,因水而秀。
一座文明现代的城市,需要水去灵动和美化,需要水去扬韵和铸魂。
故而才会有许多城市因得“名水”或与水“融合”而显得魅力无穷。
6 结束语水文化是对传统水功能的一种(下转第14页)11・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四川建筑 第29卷6期 2009.12四川建筑 第29卷6期 2009.12味的延续、流动变化,应考虑不同香型观赏性芳香植物的合理搭配,考虑不同植物气味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不同气味的类型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在应用时,主要选择地上部分具有芳香气味、姿态优美的植物,例如,芳香花卉、木兰科、蔷薇科、蜡梅科、木犀科等科属中的大部分植物取其花香;木瓜、枇杷、柑桔、佛手等取其果香[8];香樟、松柏类、茶属等取其枝叶清香,服务于大众游客进行游览观赏和科普教育。
而且可以将同一科或属的不同种,或同一种的不同品种集中栽植观赏。
此类绿地适合配置于植物园、综合性公园等公共绿地。
31319 植物保健绿地在这类绿地中应用松柏类、桂花、茉莉、丁香等具有治疗作用的芳香植物,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人体免疫能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