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项链》教案4 沪教版第二册
课文《项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项链》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1. 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现实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项链》全文及作者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项链》的封面及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及作者。
2. 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简要介绍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生平和创作特点,简介课文《项链》的创作背景。
3. 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链》,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氛围。
4. 讨论分析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问题示例:a. 课文《项链》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b. 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有哪些?c. 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有哪些?6. 布置作业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项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项链》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能力提升情况: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观察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社会现象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杜拉斯的作品,如《情人》、《飞鸟集》等,以拓展阅读视野。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教案优秀7篇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情感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教学重点1、本文巧妙的构思和结局的空白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讨本文多元化的主题。
教学方法质疑、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课时:两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天将要学习的《项链》这篇课文里,它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子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际,丢失了向朋友借的项链,她也为此付出了10年的代价。
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小说,具体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与作者,小说以项链作为标题,是小说常用的“物线法”。
)二、作者介绍莫泊桑(1850—1893)的代表作《羊脂球》,重要作品另有短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一生》、《漂亮朋友》。
870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人称他为“短篇小说大师”、“短篇之王”。
他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
1、以普法战争时的若干侧面为背景,歌颂普通人民的优秀品质,塑造了各类爱国主义人物,主要作品有《羊脂球》(1883)、《蜚蜚小姐》(1882)、《两个朋友》(1883)、《米隆老爹》(1883)、《决斗》(1883)、《蛮子大妈》(1884)等,以《羊脂球》《蛮子大妈》和《米隆老爹》最佳。
项链教案(优秀5篇)
项链教案(优秀5篇)《项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大海图片、视频。
说说你的感受这节刘枫们就去海边看一看,领略一下大海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主识字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小组内解决字音。
2、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主识字的效果。
3、把生字还原到课文中,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1、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2、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句子,师生共同解读。
(1)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A、指导书写“白”,“又”两个字。
B、注意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蓝蓝的黄黄的雪白雪白的(2)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
A、指导书写:的、和。
B、找出表示小娃娃动作的词:笑、迎、捡、穿、挂C、模仿一下这些动作D、体会一下,小娃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3)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大海的项链是用什么做成的?美吗?好好读一读这一句话吧!3、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仿佛也来到了海边。
感受到了小娃娃们的快乐!四、课下任务课下,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注意,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项链白的又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1、读词语。
2、读课文。
3、小娃娃的项链是用什么做和,大海的项链又是用什么做的?二、指导朗读1、听录音,一边听一边纠正自己的读音,同时注意模仿体会。
《项链》教案范文五篇
《项链》教案范文五篇《项链》教案范文五篇《项链》教案篇1 教学目的: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11个生字,标准、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大海》的课件。
看了片子,你想说什么?2.激趣导入:大海真美呀!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玩玩?3.出示课题。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1.自由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组词。
3.检查学习效果。
4.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抢认生字。
5.组织学生开火车认字。
6.自由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组内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考虑:课文写了些什么?用铅笔做上记号。
2.老师板书:大海、沙滩、浪花、海螺、贝壳、小娃娃。
3.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白、的、又、和,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请学生分析^p 字形构造及笔顺。
师范写。
五、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一、复习识字,朗读课文1.复习认字。
2.做游戏,识字。
3.比赛组词。
4.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由课文,课文描写的大海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样子?2.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3.朗读指导:课文的语句非常优美,读出轻松、活泼、愉快的语气来。
4.小组展示读。
5.边听边欣赏。
三、再读课文,加强训练1.组织女生赛读第一段。
2.自由练习:大海、蓝蓝的,沙滩、黄黄的……3.自由练读第二段。
4.谁来品评最后一段。
5.评读。
四、积累短语,拓展练习1.出示课后,“说一说”,请学生先自己说,再全班交流。
2.拓展练习:填一填。
( )的大海 ( )的沙滩小小的( ) 彩色的(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2.布置作业。
《项链》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概鉴1、知识目的:〔1〕理解作家、作品。
〔2〕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认识人物形象。
《项链》教案-4
《项链》教案《项链》教案7篇《项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3.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玛蒂尔德的悲剧中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3.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法国宫廷舞会的影片片段引入。
二、粗读课文,整体领悟1.复述故事情节。
2.理清故事结构,以“项链”为中心词给小说各部分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3.在这几个情节中,哪些情节对人物命运影响最大?丢项链--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识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和打击。
4.请你用几个词分别形容一下十年前后的玛蒂尔德的形象。
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个?年轻漂亮、高雅迷人、爱幻想苍老、粗壮耐劳、不爱梳妆打扮、高声大气说话三、研读课文,仔细品味(一)品读人物形象作者说:“要是那时侯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1.“极细小的一件事”指什么事?明确:丢项链2.丢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人生有什么不同?仔细阅读小说,完成下表。
玛蒂尔德的人生丢项链前丢项链后外貌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美丽、丰韵、娇媚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
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生活状况住宅寒伧、墙壁黯淡、家具破旧、衣料粗陋。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2课项链教案
项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目标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情意目标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体把握课文,梳理情节脉络。
研读人物描写,概括玛蒂尔徳的形象。
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书写作者“莫泊桑”,问:我们曾学过他的什么作品?或你曾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写得什么内容?(《我的叔叔于勒》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
)莫泊桑很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莫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投影鲁迅之语)鲁迅曾赞《项链》“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
”关于莫泊桑更详细的资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有关莫泊桑的“花絮”。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小说(教师板书课题)《项链》。
二、整体把握,理情节。
快速读课文,梳理情节脉络。
看作者以项链为线,写了哪些情节?(借——丢——赔——识)你最欣赏的情节是哪个?简述理由。
要求:一句话作答。
丢项链——玛蒂尔徳命运的最高点和转折点。
识项链——玛蒂尔徳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
三、重点3.找出在不同情节中作者对玛蒂尔徳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的过程。
方式:自度和小组讨论结合。
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要点:借项链前——想得人欢欣、被人羡慕、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得到请柬——懊恼、发愁舞会上——陶醉舞会后——赶快逃走丢项链后——毅然决然打定主意,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如何还债——辞退女仆,迁移住所。
《项链》教案(5篇范文)
《项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项链》教案《项链》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对马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赏析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描写技术,提高自己的鉴赏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
【教学难点】悲剧产生的根源。
【教学主流程】1、检查预习,概括小说内容。
2、拟设标题,把握情节。
分析情节特点。
3、提要求,作指导,师生共同开展交流,分析各种矛盾,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4、作假设,设计情节,理解悲剧的根源。
5、归纳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交流。
一、导入新课。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
如果物质消费越大欲望不变,那么快乐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反之会怎么样呢,今天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一下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二、检查预习,概括小说内容。
主要是生字词等一些基本知识。
三、作者和背景介绍。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等发表于1884,原题为“首饰”,文题即是本文线索。
莫泊桑创作的年代,正是法国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第三共和国时代,也即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帝国主义发展的时代。
2024年项链语文课件教案
2024年项链语文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项链》的基本情节,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品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和批判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和批判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 理解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主题思想。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项链》。
2.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法国自然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及其作品《项链》。
2. 学习作品情节:让学生自主阅读《项链》,了解基本情节,分组讨论作品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关系。
3. 分析人物形象:请学生展示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包括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命运。
4. 探讨作品主题:引导学生从作品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和批判精神出发,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理解。
6. 作业布置: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将《项链》与其它现实主义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反映。
2. 影视作品欣赏:推荐学生观看根据《项链》改编的影视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读后感,互相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作品的深层含义,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八、小组合作1. 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份关于《项链》的手抄报,内容包括作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 展示各小组的手抄报,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1. 收集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十、课程总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和批判精神。
《项链》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
《项链》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项链》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了解课文故事情节,体会小明的善良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小明的善良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朗读录音机、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完成课后“读一读,想一想”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10分钟)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字词和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小明的善良品质。
5. 朗读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项链》小明捡到项链寻找失主归还项链善良品质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身边的关爱他人的事迹。
作业答案:1. 课文熟读,生字词已掌握。
2. 举例:我邻居的张阿姨生病了,我和妈妈一起去探望她,给她送去了水果和问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讲述家庭中的关爱他人事迹,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的补充和说明1. 理解和感悟小明的善良品质本课通过讲述小明捡到项链后的所作所为,展现了他的善良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小明寻找失主的过程,以及他为了归还项链所付出的努力。
通过分析小明的言行举止,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到他的善良品质。
项链的教案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的教案《项链》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作者分享了7篇《项链》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项链的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项链》教案篇一内容预览:一单元生活况味1、《项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情节结构的巧妙及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认识虚荣心是导致其悲剧的原因,而社会制度才是根本原因。
就项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美、享受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
教学时数:2课时。
一课时要点:构思和结构过程:一、自读课文;二、把握线索:全文围绕项链,依次展开借、丢、赔的环节;三、结构: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假项链四、构思精巧(结合练习完成)项链是赝品到文末才道破,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文中作了铺垫和暗示,共三处:(1)借时,女友很大方,毫不迟疑说当然可以;(2)还时,女友竟未打开,说明并非贵重首饰;(3)买时,老板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并非原配卖出,这更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作业:找出文中作者议论的话,看看其含义如何。
第二课时要点:人物分析,写法特点,主题讨论过程:一、人物形象探讨1、关于本文,有人认为是悲剧,有人认为是喜剧,你认为呢?2、关于玛蒂尔德的梦想你如何看待?3、玛蒂尔德是小职员之妻,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爱慕虚荣,向往荣华富贵,又因不能实现而倍感痛苦;但也有其诚实、善良的一面,坚强而有毅力,却仍念念不忘一夜虚荣,(假项链的结局是对她的虚荣心的沉重打击。
)4、写法特点:心理描写细腻、深刻、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的开头部分二、主题: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①小说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②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③小说对女主人公的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表示同情,对其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肯定,对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评。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范例(精选10篇)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项链》课文教案设计范例(精选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项链》课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③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能力目标①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② 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罗瓦赛尔太太,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罗瓦赛尔太太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讨论,如:怎样评价罗瓦赛尔太太;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
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你开一个可怕的玩笑。
让我们读一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
二、解题背景介绍(出示投影):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靡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在小资阶级当中同样盛行。
《项链》教案(6)(沪教版第二册)
---------------------------------------------------------------最新资料推荐------------------------------------------------------ 《项链》教案(6)(沪教版第二册)《项链》教学设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1.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2.通过小说精巧的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3.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尤其是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
(二)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研讨、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人物形象。
(三) 德育渗透点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 美育渗透点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执迷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及虚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与扭曲,人的命运的悲剧性与喜剧性。
从玛蒂尔德身上汲取、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二.学法引导 1.整体把握,梳理情节结构。
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人逆境的曲折经历,在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中,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作品的主题因而更加突出,以便把握。
2.细部研读,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找出各段的重点、关键词句、片段,找1 / 11出小说运用呼应、悬念、抑扬等技巧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例如借项链这一细节的描写中,有关玛蒂尔德的神态、行动描写都是可以诠释其人物性格的。
又如小说结尾佛来思节夫人道出了项链是假的这一真相,其实在前文曾有多处暗示这挂项链是假的,如玛蒂尔德借项链时,对于这种贵重的首饰,主人却十分大方,毫无叮嘱之言,为什么?还项链时,主人已知道项链的搭钩弄坏过,却并不检查。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精选10篇)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精选10篇〕高中语文《项链》教案〔精选10篇〕高中语文《项链》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社会。
2、通过赏析小说主题思想、构造艺术、人物形象描写技巧,进步自己的鉴赏才能。
3、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
教学设想:较长课文的讲读,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为根底,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读多思,深化领会作品要义。
教学重难点: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2、赏析构造艺术。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在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墙壁上,一只虫子在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突然跌落了下来。
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
但是,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
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著、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我遭到了一点点挫折,我能气馁、退缩、自暴自弃吗?难道我还不如这只虫子?”第二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禁不住叹气说:“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略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不肯好好看一看。
唉——可悲的虫子!”然后这个人想:“反省我自己吧,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闷着头蛮干一气了——我是个有头脑的人,可不是虫子。
”大家想一想,这两个人观察同一只虫子,但见解却截然相反,为什么呢?生答。
对,他们考虑的角度不同。
为什么考虑的角度会不同呢?这其实与个人的经历和性格特点有关。
你看,第一个人的经历特点是遭到了一点点挫折,就气馁、退缩;第二个人并不是遭到一点挫折就退缩,而是做事一再失利,却仍然闷着头蛮干一气。
所以他们观察同一只虫子,获得的启示却迥然不同。
鉴赏文学作品,道理其实也一样。
由于读者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知识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对作品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当然其中也有共性的东西,但更多的是差异性。
《项链》教案
《项链》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习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2. 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项链图片或讲述一些关于项链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项链》这篇小说。
(二)阅读和理解(20 分钟)
1. 让学生自行阅读《项链》,然后回答一些关于故事的基本问题,如: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细节和描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三)分析和讨论(20 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如:项链代表什么?故事中人物的欲望和虚荣是如何体现的?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四)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以及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分析。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故事中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项链》教案(1)(沪教版第二册)
---------------------------------------------------------------最新资料推荐------------------------------------------------------ 《项链》教案(1)(沪教版第二册)《项链》教案一、教学目的: 1. 了解本文曲折的情节,精巧的布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2. 通过路瓦栽夫人这个形象,充分认识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人崐的毒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小说精心的结构与巧妙的布局及路瓦栽夫人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2. 难点: 细腻的心理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词语补释: *丰韵:优美的姿态。
*奢华:花费大量钱财摆门面。
*粗陋:粗糙简陋。
*仰慕:敬仰思慕。
*惊骇:惊慌害怕。
骇 hi *郁闷:烦闷,不舒畅。
*羡妒:羡慕忌妒。
*自惭形秽: 看到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形秽: 形态丑陋,引申为感到自身崐的缺点或不足。
P241 注② *惆怅:伤感、失意。
怅 chng *契约:证明出卖、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租赁:租用。
艳羡: 十分羡慕。
1 / 10诱惑: 吸引。
面面相觑: 互相望着(现出惊惧不知所措的样子) 。
觑: 偷看。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问: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法国作家莫泊桑什么作品? 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答: 初中所学的敁《我的叔叔于勒》敋,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无情地崐揭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我的叔叔于勒》写了一个悲剧人物,今天要学的《项链》也写的是一个悲剧崐人物,它们都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不幸。
这正是莫泊桑创作的中心题材,崐也是那些比较成功的作品的基调。
三、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 ,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家。
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崐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
他 13 岁开始练习写诗,进步很快。
项链沪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项链沪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项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探究悲剧发生的思想根源,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2、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续写课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悲剧发生的思想根源,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知道,项链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首饰。
可是有时候,项链也会成为一条锁链,紧紧地勒住命运的咽喉。
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在小说《项链》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二、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要是那时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项链》语段) 问题1:作者的这番“感慨”,针对的是课文中的什么人什么事?明确:针对的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的人生悲剧。
问题2:为什么会丢失?明确:因为她觉得“临走时候加穿的衣服”“寒碜味儿跟舞会上的衣服的豪华气派很不相称”,“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
问题3:这是什么思想在作怪?《项链》说课稿一、说教材一、确定本课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第四册以文学作品的鉴赏为主,小说的鉴赏占全书的50%。
该册虽只选入了三篇外国小说,但这三篇各有千秋,且在文学史占有显著的地位,《装在套子里的人》以其典型的形象,幽默的语言见长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以其传神的细节,描写,典型的吝啬鬼闻名;而莫泊桑的这篇《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出色的心理描写、意味十足的结尾被广泛传诵。
学习本文,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体味作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作品的魅力;学习本文,可以为学习《陈奂生上城》打下基础;学习本文,可以形成完整的小说鉴赏体系;学习本文,还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外国小说的无穷魅力。
二、确定教学目标1、确定依据1)鉴赏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等方面着手。
项链沪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项链》沪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培养欣赏短篇小说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体味人生百态,增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居伊·德·莫泊桑,法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背景:19世纪末的法国社会风貌。
二、阅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
三、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特点:美丽、善良、诚实、守信。
2.分析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引导学生思考其根源。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思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情节结构。
二、分析小说情节结构1.分析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对主题思想的体现。
三、探讨小说主题1.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是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四、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1.引导学生关注项链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项链与玛蒂尔德命运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审美价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审美价值。
二、欣赏小说的语言艺术1.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魅力。
三、写作训练1.以“项链”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教师点评学生作文,指导学生修改。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审美价值。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社会价值。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2.客观公正的评价主人公玛蒂尔德。
3.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4.多层次性的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2.难点: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漠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在生活的追求中付出什么代价呢?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情节1.玛蒂尔德命运怎样?指定学生概述玛蒂尔德命运。
2.她的命运波折因什么造成的?明确:项链3.课文围绕“项链”写了那些情节?(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板书:玛蒂尔德命运曲线图(师生互动)二.透视人物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1.她为何要借“项链”,现实的玛又怎样呢?有那些“梦想”?指定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玛的“梦想”(板书)2.他的这些需要你们怎么看?是不是正当的。
3..得到请柬前,玛蒂尔德有那些想法?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4.得到请柬后,情绪怎样变化?懊恼地丢——恼怒地瞧——不耐烦地哭——迟疑地提出要求——似郁闷、不安、忧愁——迟疑而焦急地借——跳、搂、亲、跑。
5.舞会上她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四个陶醉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这四个“陶醉”与前面的七个“梦想”相呼应,前者是她追求和享乐的思想核心;后者是她得到满足时的真实体验。
6.舞会结束后,他想到的是什么?赶快逃走7.丢项链后,她打算怎样处理这件事?毅然打定主义,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8.怎么还债的?辞退女仆,迁移住所,自己做家务,讨价还价,受人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4 沪教版第二册
以课堂阅读诱导课外阅读兴趣——《项链》教学案例教学目的1. 感悟莫泊桑小说在特定的社会大潮中、跌宕起伏的情节下人性的演绎2. 提高口头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3.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中小说的三要素。
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设想课文《项链》与莫泊桑的另外一部作品《珠宝》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最为突出的是布局十分曲折精巧,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人物性格的转变。
因而将两部小说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更感性地感受在珠宝真假的照耀下人性的善恶,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本质。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阅读《项链》与《珠宝》,通过查字典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导入:〔教师出示一串项链〕让学生描述这挂项链,引导学生注意这挂项链的真假,从而导入课文。
有时一挂项链的真假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项链〞与“珠宝〞的真假到底对我们的主人玛蒂尔德和公郎丹先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文学常识介绍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被成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二.理清两部作品的情节〔学生复述故事为主〕《项链》的线索是:项链顾影自怜→借项链→带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珠宝》的线索是:珠宝收藏“假珠宝〞→变卖“假珠宝〞→假珠宝不假三.学生品味情节并把握各个情节中的人物性格〔一〕《项链》1.顾影自怜:〔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感受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点拨:这部分作者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没有〞“梦想〞〕刻画出一个出身在“小〞职员家庭无奈地嫁给“小〞书记,内心充满伤心、悔恨、失望、困苦的妩媚动人的姑娘形象,此时的玛蒂尔德性格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饱受虚荣心的折磨,内心虚弱苍白的。
2.借项链:〔这部分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玛蒂尔德神态变化的一些词语〕点拨:解决了舞会的衣服并未能让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获得满足,她还是一次“闷闷不乐、心烦意乱〞因为没有像样的首饰啊,于是她想到去借,看了很多可都相不中,当看到一串非常美丽的钻石项链时她“焦急〞“迟疑〞,她渴望能带上这项链去参加舞会,当获得肯定答案时,她“搂住〞朋友脖子“亲亲热热地吻了她一下〞“很快地跑了〞可见她的兴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课堂阅读诱导课外阅读兴趣——《项链》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1. 感悟莫泊桑小说在特定的社会大潮中、跌宕起伏的情节下人性的演绎
2. 提高口头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中小说的三要素。
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法
教学设想
课文《项链》与莫泊桑的另外一部作品《珠宝》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最为突出的是布局十分曲折精巧,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人物性格的转变。
因而将两部小说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更感性地感受在珠宝真假的照耀下人性的善恶,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本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项链》与《珠宝》,通过查字典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导入:
(教师出示一串项链)让学生描述这挂项链,引导学生注意这挂项链的真假,从而导入课文。
有时一挂项链的真假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项链”与“珠宝”的真假到底对我们的主人玛蒂尔德和公郎丹先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文学常识介绍
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被成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二.理清两部作品的情节(学生复述故事为主)
《项链》的线索是:项链
顾影自怜→借项链→带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珠宝》的线索是:珠宝
收藏“假珠宝”→变卖“假珠宝”→假珠宝不假
三.学生品味情节并把握各个情节中的人物性格
(一)《项链》
1.顾影自怜:(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感受玛蒂尔德的虚荣心)
点拨:这部分作者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没有”“梦想”)刻画出一个出身在“小”职员家庭无奈地嫁给“小”书记,内心充满伤心、悔恨、失望、困苦的妩媚动人的姑娘形象,此时的玛蒂尔德性格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饱受虚荣心的折磨,内心虚弱苍白的。
2.借项链:(这部分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玛蒂尔德神态变化的一些词语)
点拨:解决了舞会的衣服并未能让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获得满足,她还是一次“闷闷不乐、心烦意乱”因为没有像样的首饰啊,于是她想到去借,看了很多可都相不中,当看到一串非常美丽的钻石项链时她“焦急”“迟疑”,她渴望能带上这项链去参加舞会,当获得肯定答案时,她“搂住”朋友脖子“亲亲热热地吻了她一下”“很快地跑了”可见她的兴奋。
此时
的玛蒂尔德性格最大的特点是沉浸于偏执的虚荣心,内心狂热。
3.带项链(这部分重点抓住玛蒂尔德舞会上的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点拨:这部分用了四个“陶醉”来写出玛蒂尔德那种近乎疯狂的精神状态。
当带着借来的项链的钻石项链在舞会上光芒四射,赢得一片叫好时,那令她深深陶醉的光辉是空虚的,她把自己装扮起来作为供上流社会欣赏的花瓶,以博取贵族们的欢心。
此时玛蒂尔德是一个珠宝捆绑着的奴隶。
4.丢项链(学生自主找出丢项链后玛蒂尔德的变化)
点拨:丢项链是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丢掉项链玛蒂尔德并未想过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这一虚荣所带来的后果。
5.赔项链
当她胳膊挎着篮子到电子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时,她成为了一个真实的人。
当她依靠自己的艰辛劳动还清债务时,她坦然地面对福雷斯地蒂埃太太,此时玛蒂尔德是一个真诚可爱的妇女。
(二)《珠宝》
1.收藏“假珠宝”
点拨:尽管妻子喜欢收藏假的珠宝,但郎丹先生还是非常爱他的妻子,因而他妻子的离去才使他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此时他内心世界充满了真善美。
2.变卖“假珠宝”
点拨:生活的拮据让郎丹先生不得不变卖这些假的珠宝,可是珠宝商告诉他这些珠宝是价值不菲的真珠宝时,他不相信,与其说是他不相信珠宝是假的不如说他不相信他挚爱着的妻子会欺骗他,此时他的内心世界开始动摇了,他陷入了一片迷惘之中。
3.假珠宝不假
点拨:变卖了珠宝使郎丹先生获得了一笔巨款,他摇身一变成了上流社会的一员,于是他把工作给辞了,把钱花在吃香喝辣上面,甚至流连于烟花之地,而当初对妻子那份纯真的感情已经荡然无存了,此时他把自己的灵活出卖了给珠宝,他的灵活堕落了。
小结:
1.《项链》中玛蒂尔德借的项链是假的,但却还了一条真的。
而《珠宝》中满以为假的珠宝却都是真的。
情节一波三折,那光闪闪的珠宝就像一面宝镜,在它的照射下人的真假一览无遗,人性的堕落升华与珠宝的真假变化挂上钩了,人性的善恶始终受金钱这支指挥棒操纵着。
莫泊桑所要反映的正是19世纪法国这个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尖锐地讽剌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的思想,诅咒和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
2.情节的展开是由人物性格推动的,而人物性格的发展又受情节发展的影响,无论是情节展开还是人物性格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一部成功的小说应当是这三要素和谐的统一体。
进一步探究学习:
1.如何看待路瓦栽夫人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
点拨:这个情节的必然性是由人物性格所决定的。
丢项链看似偶然性的事件,但蕴含着必然因素,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尔蒂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
另外在夜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以及后来的“赶快逃走”,在这种陶醉、慌乱之中,是很容易丢失东西的。
那些身边总是跟着女佣或随从的太太、老爷们,大小事情不用自己动手,也不用自己操心,一切行动自然是从从容容,怎么会丢失戴在脖子上的项链呢?这些情节的出现,都是由人物性格的力量推动的,人物的行动及行动
方式是由人物的独特性格决定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情节都在为她丢失项链这个情节作铺垫。
丢失项链这个情节的合理性、必然性,也以路瓦栽夫人的性格作基础,是她那爱虚荣的性格造成的。
2.按照情节的发展,当玛尔蒂德知道所借的项链是假的,她的心理会是怎样的?对人物性格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点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答案不须统一,只求合情合理。
3.你如何看待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的这些变化?
附板书:
《项链》
顾影自怜→借项链→带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虚弱苍白)(偏执狂热)(疯狂痴迷)(诚实)(坚强)(?)
假→真→假
《珠宝》
收藏“假珠宝”→变卖“假珠宝”→假珠宝不假
(真诚纯洁)(迷惘困惑)(堕落)
假→真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中对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然而大部分的广东学生并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除了因为广东话与普通话在语法和语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而学生身边充斥着一些更为直观的文化样式(如电视、电影、漫画)则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关键。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情节进行发掘、延伸,注重学生的评点,将学生带入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融入到阅读实践之中,“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
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根据新课标的上述要求我在设计这节阅读课主要目的是以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使学生掌握比较阅读这一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整节课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自我思考,在情节的梳理上以学生复述为主以提高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设计有关主人公性格特征的问题时不设置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投入到文本当中去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因而学生对项链的女主人公有的批判有的同情,对珠宝的男主人公有的厌恶有的理解,这正是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个性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