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1

绿色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作者)XXX摘要:21世纪以来,城市建设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建设生态城成为世界范围内解决城市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

生态、绿色、低碳概念的演进,赋予了生态城市设计更加深刻的内涵,设计结合自然、顺应自然,依然是为生态城市设计的核心理念。

当前,生态城市设计在宏观区域、城市层面已经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始向中观街区层级和实效性研究转化,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和方法的提出正是这一趋势的必然产物。

本文概括了绿色城市设计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绿色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生态街区;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一、前言生态城市的目标是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发展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经济、制度、人口、道德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生态城市目标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终极蓝图。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生态城建设实践,作为世界生态城市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生态城”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从全局性和实效性角度来看,生态城因其适宜的规模和特定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实现生态城市从规划到实施的各项发展目标。

然而,在生态城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从上海东滩生态城的搁浅到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方兴未艾,我国生态城的建设道路并不是一片坦途。

经济发展、土地权属、规划方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都成为生态城建设的重要障碍,影响了生态城的建设进度和实际效果,甚至决定生态城建设的成败。

如何运用规划手段缓解、进而解决当前生态城普遍面临的问题,为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方法是学界应该关注的重要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研究(一)绿色城市设计的研究背景1960 年代意大利学者保罗·索勒瑞提出的“生态建筑学”以及1969 年英国学者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对绿色、生态建筑的讨论。

生态环境规划综述

生态环境规划综述

区域生态规划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生态规划的涉及领域进行一次文献综述,分别介绍城市生态、生态乡镇、景观设计、以及校园、住区、建筑等微观层面中生态规划的应用,最后进行总结分析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以及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规划应用1 前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其绝对永恒的自然基础。

城市人也不例外。

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使其能永续提供城市人世代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当代城市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只有将环境、生态保护意识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保证,付诸实施,才能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环境保护和发展始终是人类发展必须面对的两个课题,如何在对环境的保护中还能健康有序的发展;怎样的环境保护才能促进发展的步伐;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的前景如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

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论文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也试图解释这3个问题。

2 文献综述2.1 城市中生态规划的应用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城市建设发展中环境、生态圈的破坏,城市建设以生态资源消耗为代价,这种发展方式已经受到了极大力度和范围的批判,因此提出了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城市,保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进一步调整提高城市建设节约水、能源、土地等资源和治污、防灾减灾的技术标准,纳入到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中,以法制手段保障和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贾传兴在他的论文《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提出,要做好城市规划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3)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4)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5)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强科技创新;这五点是贾传兴在根据目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的建议,从这几点中我们就明显的看出作者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视和渴望。

城市绿地对人体舒适性影响研究综述

城市绿地对人体舒适性影响研究综述

城市绿地对人体舒适性影响研究综述袁梦,陈家硕,高玉福*,钱东霞,马艾冰,黄昭翰,杜雨萱,赵鑫鑫,张曦文,范思瑶(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2)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城市绿地的人体舒适性研究,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城市绿地;人体舒适性;研究综述不同的下垫面对周围空气热环境的影响有差异,对城市绿地降温增湿效果也不同,进而会对人体的舒适度产生影响[6-8]。

研究发现,水体、林地、草地、裸地及水泥地等5种因素均可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其中林地调节气候、改善人体舒适度的能力最佳;在12:00时,乔灌木较少且铺装率较高的城市绿地降温增湿的能力并不强,甚至温度指数大于周围的环境温度;绿地夏季的降温增湿效果最明显,其次为春、秋季,冬季的温湿效益最小;在夏季水体下垫面的降温作用比较明显,仅次于乔灌草下垫面,其降温值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下垫面。

2.3城市绿地空间类型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正确科学地调整规划城市绿地空间,能够良好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居民生态系统[9-11]。

研究发现,广场、喷泉、草坪、廊道、林地5种空间,除了广场外,其他空间均可起到一定的降温增湿效果,但林地和廊道等有绿地植被的空间类型能更好地发挥调节气候与调节人体舒适度的功能;通过对公园中林下广场、无林广场和草坪研究发现,与其他2种空间相比,林下广场调节城市小气候的功能最佳,人体舒适度最好。

2.4城市绿地郁闭度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绿地郁闭度是指乔木、灌木、草坪或花丛等对地表的覆盖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

城市公园规划时,良好地利用郁闭度可以改善城市气候,并改善人体舒适度[12-16]。

研究发现,植物调节小气候与舒适度的能力与树冠的结构密切相关,冠层结构越紧密植物降温增湿效果越强;改善城市绿地郁闭度与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能促进城市降温,其中郁闭度效果更为明显;叶面积指数和冠层盖度均能良好地促进城市降温并提高人体舒适度。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Abs t r a c t : Th i s p a p e r e v lu a a t e d t h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o f e c o—c i t y t h e o r y a n d d e mo n s t r a t e d t h e c o n c e p t ,c o n n o t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t y . h e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 o y r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e c o— c i t y f r o m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we r e s u mma r i z e d i n t e ms r o f b a s i c t h e o y ,p r in r c i p l e s ,p l a n n i n g me t h o d s a n d he t o ie r s .T h r o u g h c o mp a is r o n o f d i f e r e n c e s o f d o me s t i c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l a r e s e a r c h e s ,s o me s u g g e s t i o n s w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f o r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o f e c o—c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C h i n a,s u c h a s 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 r e li a t y

研究综述范例

研究综述范例

研究综述范例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科研人员们对生态系统的治理和恢复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

本综述旨在对近五年来生态系统恢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未来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背景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而生态系统的恢复,尤其是因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系统损伤的恢复,已经成为近年来全球研究的焦点之一。

生态系统恢复旨在通过修复或改善已经遭到破坏或干扰的生态系统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以实现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研究成果1. 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的研究生态系统恢复的核心是如何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是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的重要内容。

近来,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实践、实验和模拟研究,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土壤改良、微生物修复、水生态修复等各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例如:(1)植被修复植物修复是一种经济、环保、有效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近年来,各种植物修复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如亚洲地区的枯山治理利用山杏和黑松等木本植物的技术、澳洲的盛行草(Paspalum dilatatum)和马尾草(Cynodon spp.)修复技术等。

(2)土壤改良在生态系统恢复中,传统的土地改良方法包括施肥、石膏、石灰等,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土壤退化的问题。

近年来,土壤微生物的修复技术成为了一种热门的修复方式,将适宜的微生物或其代谢物引入到土壤中,以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土壤的水分和肥力。

(3)水生态修复水生态系统也是受损最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生态修复同样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

例如,植物人工湿地技术、生物滤池技术等,对于水体污染的修复和治理起到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构建方法旨在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系统或复杂的生态功能网络,以实现传统农业、城市化等人类活动的规划和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近年来,生态系统构建方法的研究涉及不同领域,如城市绿地建设、荒漠化地区治理、生态农业等,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2-1329(2001)01-0059-08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黄肇义杨东援=摘要>首先回顾了生态城市思想的发展过程,然后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进行了深层次的综述,并结合最新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更加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极限THE THE O RE TICAL A PP RO ACH OF THE E COL OG ICAL CITY HUANG Zha oyi,YANG Dongyua n AB STRACT:T his pa per e valuate 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 pt of ecological city base d on the latest studies and puts forw 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 search in this respect in t he future.KE YWORD:ecological city;eco-logical threshold=中图分类号>TU912181=文献标识码>A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

城市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最彻底的一种人居环境,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造自然的价值观和意志的真实体现。

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加丰富的规律的认识。

生态城市(英文说法有e-c ocity、ecological city、e copolis、ecoville、ec ovillage等),又称生态社区(eco-c ommunity)。

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生态极限[1]。

其理论从最初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学原理[2],已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2]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弊病的一系列对策(例如王如松[3])。

城镇化与生态经济市建设研究进展综述

城镇化与生态经济市建设研究进展综述

城市化的加速 , 国20年颁布的 《 我 06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明确提 出 “ 坚持大 中小城市 和小城镇
协调 发展 ,提高 城镇 综合承 载能 力 ,按照循 序 渐进 、节 约土 地 、集约发展 、合理布局的原则 ,积 极稳妥地推进城镇 化 ,逐
步改变城 乡二元结构 , ”从 而为 中国的城镇化奠定 了政策基调。
中国城镇 化在人类 历史进程里 意义非凡 。2 0 年诺 贝尔经 00
稳 步上升 。但也 有学者指 出 , 目前 中 国的城 镇化率 是虚假 的 , 中国科学院 院士陆大道认 为 ,超过一亿 的农 民工 虽然在城市里 工作 ,但 由于户 籍仍在农村 ,无法享 受城市 的各种公 共服务 , 但也被计人城镇人 口,从而导致 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的高估 。 对于中 国城镇化 的发展路 径 ,国内学者也未 能达 成统一意
城镇化水平 ,才能加快第二 、三产业 的发展 ,促进农 村的现代
在于改 革农 村社 区土地 和乡 镇企业 产权关 系 ,优 先发展 中心
镇 , 同时改革地方治理结构 ,理顺建制镇 与村 自治的关 系 ,以
避免其 它人 口过亿 的大型发展 中国家大城市盲 目扩张导致 的大 量贫 民窟 、黑社会犯罪 等造成现代化进程 中的不稳定 问题 。还 有一种较 为折衷 的观点 ,认为推进我 国农村 应该坚持城市化与
见 。综合来看 ,主要包括 三种 观点 。一种是通过 大中城市扩容 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这一 观点 主要是从规模经济 的角度出
济学 奖获得者 斯蒂格利茨曾表示 ,影 响2 世纪人类进程 的有两 1
件大事 ,一是 以美 国为 首的新 技术 的革命 ,二是 中国的城 市 化。 国内的学 者普遍 将农 村城镇 化 看作 为 中国实 现农 业现代

基于城市生态景观的土地价值变化规律研究综述

基于城市生态景观的土地价值变化规律研究综述
基于城市生态景观的土地价值变化规律研究综述
恽如伟, 张绍良, 阮并晶, 占军 徐
( 国矿 业 大 学 环 境 与 测绘 学 院 , 苏 徐 州 21o ) 中 江 2o8
摘 要: 在阐述基 于城市生态景观研究土地价值变化规律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 , 总结 回顾 了国内外 相关研究成果 , 出其 指
Ab ta t Ont eb s f e it g tet e rt a n r c c l inf a c s a c e b u e c a g w o d p ieb sd o e ub n sr c : a i o pci oei l dp a t a g ic n e o r e rh sa o t a i s i f e t a f a n c h
l d p c p c h g a ee rh w r u r ad t r e rv ee it g rs ac . n a r e s a c a e lw r sa c , ee p t o w r f t ri o et xs n ee rh i e n f o u h mp h i Ke o d :a d p c ; b n e oo a n s a ;e iw y w r s ln r e u a c l c ll d c p rve i r a e
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 , 并就这些问题和不足从 3 方面进行完善 : 个 基础理 论研究 ; 市生态景 观指标体 系构 建 ; 于城市生 态景观 的 城 基
土地价值变化规律研究。 关键词 : 土地价值 ; 城市生态景观 ; 综述 中图分 类号 :232 F9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5 1 120 )6 54 o 10 —84 (09 0 —02 一 4
Re iw fRee r h s o a d P ie C a g a Ba e 1 Ur a c lg c l n s a e v e o s a c e n L n rc h n e L w s d 01 b n E oo ia La d c p

生态位、城市生态场势等城市生态学概念研究综述

生态位、城市生态场势等城市生态学概念研究综述

生态位、城市生态场势等城市生态学概念研究综述
朱润钰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36
【摘要】如今,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下,城市生态学在城市发展与规划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世纪不断发展的生态位概念,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城市问题研究与发展决策中.对生态位、城市生态场势等相关概念进行研究综述.【总页数】3页(P11998-11999,12003)
【作者】朱润钰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0
【相关文献】
1.两种城市研究范式比较--城市人类生态学与城市生态学 [J], 王光荣
2.城市生态学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浅析 [J], 张文静
3.在城市生态学新发展理论指引下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思考 [J], 杨甜
4.在城市生态学新发展理论指引下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思考 [J], 杨甜
5.高中物理电动势概念教学中非静电力引入维度的研究综述 [J], 张永刚;朱巧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化对于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综述

城市化对于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综述

城市化对于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综述摘要学者在研究城市化对于生态效率的影响时,已经从不同角度对于城市化水平进行了衡量,并且建立了生态效率的测算指标,研究城市化对于生态效率的影响。

文章先围绕上述主线进行了综述,而后从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以人为本出发,提出了未来值得深入了解和详细研究的方向:(1)可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将全国进行详细区域划分,将不同区域的影响情况对比分析;(2)在衡量城市化水平时建立更加完善的衡量指标,综合衡量其水平;(3)可以引入规模经济理论,分析生产扩张时期经济产出状况以及城市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效率区域差异综述一、引言经历了经济发展的粗放期,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创伤。

现阶段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生态问题逐渐被重视起来,既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又需要考量环境的负荷能力,并且使得生态文明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社会的经济、文化、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适度合理的城市化会使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具体表现在: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从全国范围以及地区层面来看,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在消费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保低碳的消费模式成为风尚,人类活动对于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也会有所减轻;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口逐渐从乡村向城镇转移,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就业人数开始增加;城市面貌的革新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于土地的修整、修建水利水电设施、开展城市绿化都会对环境带来有利的影响。

但是,城市化的合理程度与范围难以界定,城市化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

城市化的消极影响表现在:城市的扩张使得建筑用地面积增加而耕地面积减少,土壤会受到污染;绿色植被减少,对于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造成了威胁;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的空气污染加剧了热岛效应以及温室效应;人口增多,公共资源配置不足;为了政绩而拉动生产总值的增长造成了粗放城市化的情况。

生态城市基本问题研究

生态城市基本问题研究
低碳世界 Low Carbon World
的农民要就业就要有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就是 空谈的城镇化。前几年的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的城镇化快于 人口的城镇化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第二,一些地方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当中,过分地依 赖房地产业,而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工业、服 务业的发展,而有些地方片面认为,盖房并卖出就是城镇 化。举例来说,温州原来都是低端的一些加工业,没有考 虑到新四化的问题,现在温州的房价降得很快,就是由于 城镇化和房地产的协调发展以及房地产和相关产业的协调 发展问题。当然,城镇化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 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要做好,而且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制 度的保障。 第三,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心往一处想,也就是 说地方政府要跟中央政府的想法一致,这个很重要。为什 么出现了部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当然有它的 客观原因,就是地方的财政问题。那么地方要发展新兴产 业,还有为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带来的技术问题等,这 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不管怎么样,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 在理念上应该是一致的,如果没有这些,要稳步地推进城 镇化是相当艰难的。
020
Low Carb建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广义方面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建设向更 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梳理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定位方面,以及在推进新四 化、现代化方面,也有一些好的典型和试点,比如中新天津 的生态城,长株潭的两型实验区,这些地方已经取得了一些 经验,下一步肯定会进行推广。海南下一步将重点发展旅游 与文化产业,健康与医疗产业,生态与环保产业,这些产业 的发展和生态的建设也是相协调的。 每个地方是不一样的,就房地产业在城镇化当中的定 位而言,房地产业为老百姓提供住房,同时为相关产业提供 生产场所和工作场所,它是一个先导性的技术产业,如果 滞后,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房产业超前了会造成资 源、能源的浪费,会造成泡沫过大房价过高的城镇化。这是 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就是改善生态环境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 要内容,要按照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政 府批准的规划来进行开发建设,努力建设生态城市,城市现 在的情况是城市占用了全球2%的地表面积,容纳了约全球 50%的人口,创造了全球80%的GDP。当然,在创造80% 的GDP的同时,城市资源能源消耗也占了全球消耗总量的 85%,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85%左右,同等规模 的温室气体排放给全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要建设生态城市,需要做到该保护的要保护,该开发 的要开发,该投入的要投入,比如说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 厂、管网建设等,才能从宏观上达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的。 另外,建设生态城市还要处理好兴趣开发和旧城改造,城中 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的关系,积极稳妥的推进城市的有机更 新,这一块也是涉及房地产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三个观点是改善生活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要优化住区的合理布局,建设宜居住区,让人民生活 得更加美好。现在社区问题具体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房地 产开发项目,一定要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商业设施要配 套,尤其是跟居民密切相关的供排水、供电、供气等最基本 的市政关系,一定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政府职责和企业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摘要: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评价指标设计原理1、引言短短 300 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地球的资源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在城市地区表现更为集中和明显。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为特征,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1]。

摒弃工业文明理念下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潮流与趋势[2]。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重构城市交通、建筑与土地利用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

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理念完全一致,是根治“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建筑、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产业发展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然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支柱,是生态城市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实践情况,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2、生态城市的内涵2.1生态城市的起源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4]。

关于生态城市规划之对策综述[论文]

关于生态城市规划之对策综述[论文]

关于生态城市规划之对策综述摘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科学与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通过分析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针对生态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而对生态城市规划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对策1.、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 生态城市营造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2)高效性: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

(3)持续性: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公平的涉及今世后代再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4)整体性:生态城市不仅追求环境优化或自身的繁荣,而且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5)全球性:生态城市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取向,就广义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合作,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是“地球村”的主人,为保护人类生活的环境及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全球人必须加强合作,共享技术与资源。

2.、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为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城市,应从规划开始。

生态城市规划内容众多,主要可分为城市区域规划和城市人居规划。

2.1 城市区域规划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与资源情况,给城市以准确的定位,实现区域和区域间各类资源互补、协调发展。

①土地规划,应全面考虑土地使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健全土地规划利用体系;②水资源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内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城市亲水空间,开发节水技术,保护饮用水源,建立高效的城市排污系统,保护水生物种多样性;③能源规划,节约减排,提倡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能、风能、水能,开发绿色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④交通规划,发展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控制燃油汽车在城市中的通行,提高交通规划运行效率;⑤绿地规划,扩大城市绿地系统范围,提高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实践研究综述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实践研究综述

89
No.5 2013
林业经济
FORESTRY ECONOMICS
· 研究报告 ·
基于熵理论和尖点突变模型的生态城市建设 机理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从生态经济学视角出发, 基于熵理论, 应用尖点突变模型, 力图从新的视角揭示生态城市建设的作用 机理。研究表明: 生态城市建设是稳定的, 单纯线性增长机制在改善城市的生态状况方面, 效果并不会太明 显, 并容易引起生态城市建设的逆向选择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的突变依赖于特定的条件, 即存在着微小但却是 导致有序的涨落机制; 生态城市建设允许多样性, 即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的非线性机制。 关键词: 生态城市建设; 熵理论; 尖点突变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338X (2013) 05-0086-05
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直接起源于霍华德 (Edward Howard) 追求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田园城市理论, 在 他的设计理念指导下, 1903 年 英 格 兰 莱 奇 沃 思 (Letchworth)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田园城市。一个 多世纪以来, 由于城市的发展存在生态极限得到普 遍认同, 城市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 甚至生态危机 的频繁爆发, 环境与发展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时代 主题, 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与平衡协调、 可持续发 展的生态城市成为时代的潮流和理创造一种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的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的理念出发, 运用生态经
曹玉昆 杨 蕾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Mechanisms Basing on the Entropy Theory and Cusp Catastrophe Model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生态文明这一范畴进入人们的视野。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

对于这一范畴的内涵、价值、特征、与科学技术及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的思想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生态、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综述引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存境遇,人类享受到丰饶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致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前所未有的割裂、疏远和冲突,生态危机的警钟频频敲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类进入一个严峻的时代。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继而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最后展望了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传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进行反思,人们意识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并非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这种反思的结果导致了生态文明的产生。

一、生态文明的发展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棘手的难题。

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

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尤为突出。

森林减少、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

环境恶化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又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冲击。

90年代,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实践,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真正拉开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序幕。

本世纪初,人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构建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

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体承 担着 城市化 所带 来 的生态 风险 , 同时改 善环 境和 降低生 态风 险. 生态 效益是 利用 生态 系统 的 自我 调节 能力 和生态 系统 之间 的补偿作 用 , 提高 物种 的再生 能力 , 维持 和 改善 人类 赖 以生存 、 活 和 生 产 的 自然 环 境 以及 生 态 系 统 的稳 定 性 , 人 们 从 中 得 到 环 境 整 体 性 的效 生 使 益l . 多学 者都将 生态 补偿 的概念 等 同于 国际上通 用 的环境 服务 收费 和生物 多样性 补偿 . 5许 ] 环境 服务 收 费 主要 强调对 生态 服务 的经济 补偿 , 物多样性 补偿 更强 调对 生物 多样性 和生 态环境 破坏后 的恢 复性 补偿 . 生 国 际上 对生 态补偿 的界定 比较严 格. 目前 比较 有影 响 的定 义 , 一个 是 由国 际农 业 发展 基 金会 (F I AD) 与 参
通信作者 : 陈
波 ( 6一 )男 , 教 授 , 要 从 事植 物 生态 学 和 城 市 生 态 学 研究 . — i ce 9 2 1 3 cm 1 6 , 副 9 主 E mal h n 2 @ 6 .o :b
第 4期
张岳恒 , : 市绿 地生 态 效益 评价 研究 综述 等 城
29 6 Leabharlann 的“ 生态 环境 服务 付 费与 奖励 山地贫 困 的行 动 ” 究 项 目 RUP S界 定 的 , 一个 是 由 国际林 业研 究 中心 研 E 另 ( F_ 界定 的 . 者概 念都 是 由若 干 条件 组 成 , GI (R) ) ]两 只有 达 到 条 件 要 求 , 是 生 态 环 境 付 费 , 称 生 态补 才 或 偿 l. _ 生态 效益 分 析可 确切 地估 价植 被 对环 境 改善 的作 用 和程度 , 7 ] 同时 为政 府 制定合 理 的生 态补 偿制 度 和 补偿 额 提供 参考 依据 , 有 利于 发展 和保 护 生态 系统 . 内外对 生 态 效 益方 面 的研 究 非 常 重视 , 中研究 并 国 其 较早较 深 入 的 国家有 美 国 、 日本 、 苏 联等 . O世 纪 5 前 2 0年 代末 期 , 苏联 先 后 提 出一 系 列 的生 态效 益 评价 前

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研究进展综述

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研究进展综述

文 章 编 号 :0 1 8 1 (0 0 — 0 3 0 10 — 6 2 1 究进展 综述
黄 慧琼 李巧 云 关 欣 廖 莎
长沙
刘 乙玄
长沙 402 ) 1 18
( . 南农 业大 学资 源环 境学 院 1 湖
H agHu i g i i yn u nX n i h LuYx a ‘ u n i o L a u G a i La Sa i i n qn Q o o u
( . suc n n io me tC l g , n nAgiutrlUnv ri ,C a gh ,4 01 8 2. itc n lg olg , 1 Reo rea d E vrn n ol e Hu a r l a ies y h n s a 1 2 ; B oe h ooy C l e e c u t e
4 02 ;. 1 1 8 2湖南农 业大 学 生物科 学技 术学 院

要: 随着 经济的 发展 , 国城 镇化 建设 不 断加快 , 我 小城 镇建设 进入 了快 速发展 阶段 , 同 时也 导致 了生态环境 的严 重破坏 。因 但
此 , 强 小城镇 生 态环境 规划 是  ̄J 加 -E小城 镇 可持 续发展 的 必 由之路 。文章概 述 了 国外 相 关研 究进 展 , . 并从 小城 镇 污染 治理 、 价 评
着 经 济 的发 展 , 国城 镇 化 建 设 不 断 加 快 , 城 镇 建 我 小
中图分 类号 :3 1 X 2
文献标 识码 : A
小 城 镇 被 称 为 “ 之 尾 , 之 首 ” 是 城 乡 结 合 部 城 乡 ,
态 环 境 影 响评 价 的研 究 。 在 世 界 各 国 的城 市 化 进 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研究综述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研究综述

城市化 与生态环境响应研 究综述
张 理 茜 L,蔡建 明 ,王 妍
I .中国科学 院地 理科 学与资 源研 究所 ,北京 10 0 ;2 0 11 .中国科学 院研 究生 院 ,北 京 100 011
摘要 : 城市化是学者们一直比较关注 的重点问题 , 他们从不 同视角对城市化及其过程进行 了大量而富有创新的研究 , 并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 。伴随着城 市化进程 的加快 , 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 人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响应 关系是城 市地理新 的关注 点。 文章分别就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 、 城市生态环境 、 城市化 与生态环境响应的研究进行 了综述 , 认为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 、 城市生态环境 的研究起步早 ,成果多 ,近年来研究范 围 日益拓展 ,研究程度 日益加深 ,并加强了新技 术新方法 的应用 。国内
化 ,出现 了大规模 的城 市化 。学者们 开始 探讨 在城
市化 的发 展历 程 中 ,最佳 的城 市形 态应该是什 么样
的。关 于城 市形 态 的理 论 ,可 以概 括为 分散 主义 和 集 中 主义两大 派 系 ,这 两大派 系 的争论 对 以后的城 市 化进程 产生 了巨大的影 响 。
城 市化是 学者们 一直 比较关 注 的重点 问题 ,伴 随着城 市 的发 展 ,城 市的规 模不 断扩大 ,城市 人 口 不断增 加 ,国 内外 学者 从不 同视 角对城市 化进 行 了 大量 的研究 ,取 得 了丰硕 成果 。随着城 市化水 平 的 不断 提高 ,城市 化对生 态环 境 的影响程 度也 在大大 地增 强 ,学者们 对生态 环境 问题 的研究 也进 一步 深
生 态 环境 学 报 2 1, 9 1:4 —5 0 0 l()2 42 2
E o o ' n n io me tl ce c s c l k a d E v r n n a in e v S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

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应⽤于理论研究及案例借鉴1国内⽣态城市基本理论的研究1.1王如松“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理论国内著名⽣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1984)提出了“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的理论,明确指出城市是典型的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

在此基础上,王如松对城市问题和⽣态城市进⾏了深⼊的研究。

王如松等(1994)认为,城市问题的⽣态学实质如表1所⽰。

王如松等(1994)提出了建设天城合⼀的中国⽣态城思想。

认为⽣态城市的建设要满⾜以下标准:●⼈类⽣态学的满意原则:包括满⾜⼈的⽣理需求和⼼理需求、满⾜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满⾜⼈类⾃⾝进化的需要。

●经济⽣态学的⾼效原则:包括资源的有效利⽤;最⼩⼈⼯维护原则:城市在很⼤程度上是⾃我维持的,外部投⼊能量最⼩;时空⽣态位的重迭作⽤:发挥城市物质环境的多重利⽤价值;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优化。

●⾃然⽣态学的和谐原则:包括“风⽔”原则;共⽣原则:⼈与其它⽣物、⼈与⾃然的共⽣,邻⾥之间的共⽣;⾃净原则;持续原则:⽣态系统持续运⾏。

王如松等还提出了⽣态城市建设所应依据的⽣态控制论原理:胜汰原理、拓适原理、⽣克原理、反馈原理、乘补原理、扩颈原理、循环原理、多样性及主导原理、⽣态设计原理和机巧原理等。

认为城市⽣态调控的具体内容是调节城市⽣态关系的时、空、量、序四种表现形式。

⽣态城市的衡量指标包括测度城市物质能量流畅程度的⽣态滞竭系数、测度城市合理组织程度的⽣态协调系数和测度城市⾃我调节能⼒的⽣态成熟度。

此外,还提出了⽣态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法。

王如松等不仅进⾏了⼤量的理论研究,也进⾏了⼤量的实践,⽐较突出的有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和安徽省马鞍⼭市的⽣态城市规划等。

在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中,提出了详尽的⽣态县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环保局发起了⽣态⽰范区的建设,但这类建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导读:论生态旅游业与生态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之探讨,生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目录一、理论篇美丽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公民责任 1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构想 4浅谈生态城市规划及城市环境保护 9浅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 10浅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 11浅析中国生态城市建设 12浅议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14山东省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16生态城市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21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 25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肖潇 27生态城市环境补偿的法律思考 29生态城市基本问题研究 33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38二、发展篇生态城市建设系统结构协调作用机理探析 44生态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方式的生态化 48生态城市实践重于理念本刊 53生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57生态城市四元主体模型的构建 63生态城市体现绿色文明 67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的改善 71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生态城市与生态美学的融合 72试论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76谈生态城市理念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的运用 77通往生态文明之路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发展 79我国低碳生态城市政策的国际借鉴与政策建议 84营造多彩花境建设美丽生态城市韩雅瑄 87园林绿化管理在构建生态城市进程中的作用及对策分析 89 原生态城市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90圆梦生态城市全方位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92612013/3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构想□ 向爱兵 汤晓炜 张桂春本文所涉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指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区域,涵盖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新余、宜春、萍乡8市全部辖区和抚州市市区、东乡县、金溪县、崇仁县以及吉安市新干县、峡江县、安福县,共65个县(市、区),国土面积9.3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市研究综述(826-840)①摘要:本文整合部分生态城市研究者其相关文献中的观点及其理论,进行以下综述:一、研究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从生态城市的内涵、基本特征、本质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二、生态城市中的人文生态:从人文生态的内涵、本质特征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中国城市建设案例:简单举例临沂、惠州和海口三座城市的城市建设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四、提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措施:以人为本,综合政府监管,区域合作等。

关键字:生态城市人文生态城市建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城市是人类的主要集聚地和集聚形式之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作为一个独特的经济系统,城市具有高度集聚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功能,并依靠这些生产要素以及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组合产生相应的经济能量,创造国民财富。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快。

“据联合国人居中心预测,世界城市化水平到2050年将达到61%。

可以说,21世纪是真正“城市化”的世纪。

”③而另一方面,城市化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导致生态失衡,由此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从而人类社会在建设城市时,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建设一个高效、健康、平衡的城市社会,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正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学术界日益重视的课题。

生态学的观点、原理也就进入了城市规划与建设之中。

一、生态城市概述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这一概念,与“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等概念虽有联系,但又有一定差别。

当前,针对目前的生态城市建设问题,说法不一。

理查德·雷吉斯特强调生态城市是指生态方面健康的城市,它所寻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并充满活力与持续力。

同期,亚尼茨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是按生态学原理建造起来的人类聚居地,它可以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其所有的生态要素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唐顿则把生态城市的作用提高到决定人类命运的高度,他认为生态城市能够拯救当今世界,生态城市是治愈地球疾病的良药,它包括了道德伦理和人们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计划。

④王全喜认为:“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人类社会生活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即为一定地域空间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是人类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

”⑤因此,生态城市是一个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系统,各子系统既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

⑥2、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与本质依据上述各种生态城市的涵义理解,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显而易见。

苏廷良认为,在环境方面,生态城市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还要有完善的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体系;在经济方面,要求有合理的产业结构,要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生产方式;在社会方面,要求居民有①2010年10月16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结果.②杨彤.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经济管理,2006,(14):90~96③薛华培.对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与重点内容的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4~7④苏廷良.试论生态城市的构建途径[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75~77⑤王全喜.浅议生态城市建设[J].林业科技情报,2006,(4):70~75⑥王全喜.浅议生态城市建设[J].林业科技情报,2006,(4):70~75良好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的责任感、有文明勤俭的绿色消费方式;在管理方面,要有健全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不仅要有环保和环卫方面的法规,还要有节约资源、能源以及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

①宋言奇认为:“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城市是一个缺陷很大的生态系统。

”②首先,就结构而言,自然生态系统呈金字塔型结构,生产者大于消费者。

而城市生态系统呈倒金字塔结构,生产者少而消费者多,分解者又处于相对缺失状态;从功能角度而言,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农村生态系统自身能实现物质循环,而城市生态系统自身难以实现物质循环;从景观角度而言,城市是人工化的环境,这造成许多生态问题,如热岛效应、干岛效应等等。

基于以上,城市必须依赖其他生态系统才能得以维系:城市从农业生态系统中获取粮食,从矿山生态系统中获取能源与资源,从森林生态系统中获取木材,从江河生态系统获取淡水与水产品,同时城市必须把它自身产生的污染物排向其他生态系统。

其中,生态城市首先是区域城市,生态城市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减轻区域的生态负担。

③显而易见,对生态城市的分析,不应只局限于城市自身,而是从城市的生态支持系统的角度切入,在区域甚至全球的更大框架下进行的。

脆弱的城市要得以维系,必须依赖它的生态支持系统:区域乃至全球。

城市生态系统与其生态支持系统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脱离区域研究城市生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没有公平的生态城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因为它是以更大的地域、更多的人难以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代价的。

二、生态城市的人文生态“生态城市”的本意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即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迭加并协调发展,也就是经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缺一不可,即城市自然生态的建设和保护,关键又在人。

④近几十年以来,生态学迅速从以生物为主转向以人类和人类社会为主开展研究。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必然有一门人类生态学,这门本来应该属于自然科学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又由于必然涉及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王保畬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生态城市问题研究应不限于人类生态学特性与环境关系的研究,甚至更侧重于以社会为主体,即人类生态学便同时称为社会生态学。

1、人文生态内涵王保畬认为,人文生态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起着互相影响、补充、制约和渗透的作用。

物质形态的人文生态,既是精神形态人文生态发挥作用的结晶,又是精神形态人文生态不断物化和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精神形态的人文生态好像是无形的,其实是无所不在的,在城市人文生态环境中居于突出的地位,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的改良有着巨大的、深层次的作用。

但是,精神形态的人文资源作用的发挥,又必须受到制度法规的制约,制度法规可以引导、保障精神形态的人文资源发挥正面、积极、促进的作用,防止、约束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消极、阻碍的作用。

在构建生态城市的宏伟工程中,应该从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制度形态三个层面通盘规划建设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使其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并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荣。

良好人文生态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

⑤2、人文生态本质特征人文生态对生态城市建设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人文生态有两个本质特征:(1)以人①苏廷良.试论生态城市的构建途径[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75~77②宋言奇.生态城市首先是区域城市———解读生态巨匠威廉•里斯的生态城市思想[J].中国发展,2006,(4):45~47③宋言奇.生态城市首先是区域城市———解读生态巨匠威廉•里斯的生态城市思想[J].中国发展,2006,(4):45~47④王保畬.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J].学习与实践,2006,(12):150~156⑤王保畬.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J].学习与实践,2006,(12):150~156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是因为人是城市的主体。

建设生态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是为城市居民建设美好的家园和优良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城市又必须依靠人,调动全市人民建设美好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以文为魂。

所谓“以文为魂”,是因为一座城市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城市,都有各自的一条文脉。

以文为魂建设生态城市,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价值导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延续和发展城市优良传统和文脉。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是其两大子系统,必须统筹考虑,精心策划。

其中的人文生态环境建设也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

因此,既要有总体的规划、分阶段的要求,又要明确重点,实行在充分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有重点的开发建设,以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王保畬认为,一座城市从诞生到延续、发展、变迁,必然会产生许多历史事件,形成一批名胜古迹,涌现若干历史人物,可以通过市民推荐、讨论、遴选,经专家评审确定若干个重大历史事件、重点名胜古迹和重要历史人物,作为一个城市的“文脉”和“名片”内容。

3、构建重点人文景观保护区域,凝炼城市人文精神,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利用城市历史文化是人文生态的宝贵资源。

在旧城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好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防止盲目追求以旧换新、推倒重来的思想,避免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物被湮没,就必须提高人文意识,确立保存城市记忆的思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重点人文景观保护区域,以延续城市文脉。

王保畬认为,人文精神是城市人文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

城市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居民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品牌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城市传承历史、珍惜现在、战胜困难、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精神财富。

非物质文化是人文生态的重要内容。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个性,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个性往往体现在非物质文化之中,并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某民族或区域的民众千百年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文精神和民间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和地域之间区别与差异的真正意义上的有力证据。

因此,构建重点人文景观保护区域,凝炼城市人文精神,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利用,是我们每个民族或区域人民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

①三、生态城市建设举例生态化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过程中必然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环境绝对面积的减少,并使之在一定的区域内产生质变或消失。

这种变化是长期的、潜在的,其后果是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现代城市中最显著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和生活垃圾问题。

薛华培认为,如今生态城市理论在国外已经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城市正按照生态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例如美国的克里夫兰和伯克里市、德国的弗莱堡、印度的班加罗尔、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丹麦的哥本哈根、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和阿德莱德市、日本的千叶新城等城市都已启动了生态城市建设计划,取得了许多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成功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