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
小学数学_《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用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2.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教学过程]:开场: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我们一块来背诵一下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同样是庐山,会出现横、侧、远近高低这么多景象呢?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来的景象就各有不同。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一下《观察物体》。
板书2、下面请同桌两人拿出正方体摆出屏幕上的样子,然后观察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预设:生:我看到了两个面,分别是前面和上面师:嗯,很好。
同学们还有和他不同的答案吗生:我看到三个面(一个面)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生:老师我发现我的位置不同,我看到的面的数量也不同,我在前面看时只能看到一个面,我斜着看时能看到三个面。
师:你真棒,都知道变换位置来观察物体了,请坐。
(2)、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见所有的面吗?预设:生:不能师:为什么生:因为如果我看到它的前面就看不到他的后面,看到它的左面就看不到右面,看到上面就看不到下面。
所以找不到一个位置看见所有的面。
同学们同意我的观点吗?同意师:你说的真完整,好,请坐。
(3)、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生:三个师:是的,我们最多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三个面。
3、现在我们规定,在观察物体时,摆出来的物体正对着你们自己(观察者)的面叫做前面,从你们(观察者)的左手边看到的面叫左面,你们(观察者)从上往下看到的面叫上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二)》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观察物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关注到物体的某一部分,缺乏全面观察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不同角度的物体图片。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玩具、书籍等,用于实物观察。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观察物体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角度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什么不同的形状?2.呈现(10分钟)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不同形状。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所看到的形状。
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观察成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二)》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物体,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提高他们的几何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多面体,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帮助他们建立空间想象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提高他们的几何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多面体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记录和展示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我们会发现哪些不同的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何体图片,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出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说课稿(6)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物体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在本章节中,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观察物体一的知识,对物体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3.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观察物体》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了解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关于“视图”,第一学段要求“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第二学段要求“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第三学段要求“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这种要求的层次性,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课标中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要关注基于图形的想象和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除了对常见图形的认识外,《标准》还有另一种对图形观察与认识的要求: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第一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第二学段)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第二学段)空间观念作为《标准》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
为了促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与把握、发展空间观念,《标准》安排了视图与投影、展开与折叠等内容,为学生提供进行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转换的素材。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视图,视图是平行投影下的正投影,即平行光线将物体投射到与光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影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及前后知识联系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第二学段安排了两次观察物体的教学,分别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使得本套修订教材观察物体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安排的内容是: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安排如下:单元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 ◆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
四年级下册 ◆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不同。
◆从3个位置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体的内容,让学生发现在某一个位置可能看到3个物体的形状会一样,为以后学习逆向思考作铺垫。
五年级下册 ◆根据给定的观察到的一个面的形状,摆出4个、5个小正方体的立体拼搭形状,使学生感受到:从一个角度观察到的形状,不能唯一确定立体图形形状;随着所用小正方体块数的增多,拼搭出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数量也增多。
◆给出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让学生摆出所观察的图形。
使学生感受到从三面观察才能确定立体的形状。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1、在实际观察中,从观察到的物体能抽象出平面图形。
2、在实际观察中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的形状,能辨别异同并表示出来。
具体教材内容分析:一、填空改连线,直逼教学目标例1是从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移来。
(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用正方体搭成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新旧教材例题中都提及“下面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然而新教材呈现的方式是“连一连”,而旧教材呈现的方式是“填一填”。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正面、右面、上面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通过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并能用语言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搭一搭”的活动,让学生根据一些指令,想象所搭立体图形的形状,以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从而反战他们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型的特点。
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好正方体学具或由学生自备正方体的积木。
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想象、交流,根据自己的时间体验,感悟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活动。
教学活动可以用多种形式的游戏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和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4.在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难点:
1.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正确辨认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单元课时安排:
共2个课时。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说课稿(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二是几何体的展开图。
这一章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为后续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在教材中,每个部分都配有丰富的实物图片和几何体模型,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学习。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三维空间的概念较为模糊,因此在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可能对展开图的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方法;学生能识别和绘制简单几何体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掌握观察的方法;学生能识别和绘制简单几何体的展开图。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三维空间的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展开图的绘制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和几何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你发现了什么?2.新课导入:介绍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技巧。
3.实例讲解:通过展示几何体的展开图,讲解展开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4.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几何体,尝试绘制其展开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观察物体二(例1)》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观察物体二(例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二(例1)》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通过例1和相关的练习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来判断物体的形状。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学生可能还难以准确地描述其形状和空间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空间关系,提高空间想象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操作、讨论和讲解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3.观察与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5.讲解与示范: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操作结果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2)》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物体和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观察物体时,仍然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物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形状。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独立、全面地观察物体。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
3.准备一个计时器,用于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书本、文具盒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角度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所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记录下它的形状。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2)》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在前三册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空间概念。
但是,对于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特点,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眼睛一闭,尾巴一翘,里面藏着许多宝”,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实例观察:展示一些实际的物体图片,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语言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特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由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进一步拓展学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的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下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左右等等关系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
学生已经掌握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并知道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为今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法建议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新知。
3.现场观察,活动贯穿全程。
4.多元评价,调控学生情绪。
学法建议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看一看(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3——14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知道哪是物体的下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下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的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法学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探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下面对着学生,让学生先仔细观察,互相说说看到了老师的什么?2.师侧面对着学生,再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与刚才比有什么不同。
3.背对学生,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小结: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
二、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让学生初步体会不同位置看到的面数是不一样。
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1)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1)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1)》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以及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物体的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语言描述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使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描述。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图片。
3.准备记录纸,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一样吗?”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例如,展示一个长方体从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和前面观察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长方体的形状。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案教材内容观察物体1总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3、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自主学习质疑释疑1.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
)(3)汇报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学习例1。
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主要让学生在四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仰视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三视图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动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观察物体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对一些物体的观察角度和方式还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的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等,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
2.准备一些图片,用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房屋、汽车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物的模型,让学生实际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尝试画出其三视图。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材解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以及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探索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以及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此外,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以及能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基于图形的想象和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除了对常见图形的认识外,还需要注意学生对图形观察与认识的要求,包括能够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以及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空间观念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视图,视图是平行投影下的正投影。
在第一、二学段只要求学生辨认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不要求画出来。
在教学中,需要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从整体到局部,帮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并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动手拼搭几何组合体,生成观察资源,并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通过比较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体的形状,丰富学生的认识。
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组织比较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得到的形状表象。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保障数学好活动的物质条件。
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形状,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最新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教材分析: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观察小兔储钱罐、玩具老虎、玩具车等物体的活动,以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者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一课时看一看(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课时看一看(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观察小兔储钱罐、玩具老虎、玩具车等物体的活动,以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者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一课时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课时
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