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策略初探-最新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教学策略初探

说明文和其他文体相比,更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说明文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作用将越来越大,它不但让中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信息筛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感受能力等,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态度。但教学实践中,多数中学生感到说明文的教学呆板、枯燥、乏味。这是因为说明文缺乏形象的描述和生动的情节;还有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在一定时期内还占据着较大优势,对科学知识也缺乏一定的理解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落后,教学中多半是“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缺少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尽管说明文是传播知识的文体,但它的教学却不能限于知识的传播,“新课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因此,学习说明文要着眼于学

生科学理念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开启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

好奇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促进听说读

写能力的全面提高,这才是说明文教学的根本。我们应该捕捉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学生学习它的心理特点,在继承传统教学长处的基础上,给说明文阅读的教学内容以扩展和深化。

、紧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我们首先应该遵循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明

确它的特点,就等于给了他们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之门的钥匙。

任何一篇说明文都是紧扣说明对象的要点展开的,往往要解说事物的形状、构造、关系、公用等,特别是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如

《看云识天气》体现的是通过云的不同形状来识别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向沙漠进军》既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又揭示了它的本质等。捕捉到这些,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当然一篇说明文有时有几个要点,要引导学生细心阅读,具体分析。还要让学生明白, 说明文讲求说明顺序,这是说明文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写作角度不同,顺序就自然存在差异。一般说来,

凡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或人们对某一事物认识过程的,多采用时

间顺序,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凡介绍建筑物或涉及到地点变换的,多采用空间顺序,如《故宫博物院》;介绍事理的多采用逻辑顺序,如《向沙漠进军》、《生物入侵者》。在教学中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了解说明对象、把握文章结构的关键

所在。还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也非常重要。一篇文章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单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一般说来,

学生都能分清楚说明方法的定义和特点及应用,不必每篇文章都详细讲述,但要注意启发学生分析的同时使用多种说明方法的主次关系,注重体会某种说明方法的好处。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洁,详细但不繁琐。在准确的前提下,因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文的语言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详尽。每篇课文都可以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

二、运用直观化、形象化的手段辅助教学

说明文常常说明人们不易亲见的事物和现象,不易理解的事理和过程,尤其是事理说明文,内容更抽象。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采取直观化、形象化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因素,发挥其联想力、想像力,化抽象为具体, 变理性为感性,将陌生的东西亲近化,深奥的内容通俗化。如何做呢?首先可以考虑利用实物、模型、图片或者多媒体等展示事物的特征,形象的展现事物的特点。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在教学时辅以有关图片,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其次还可以利用做实验或实际观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比如学习《死海不死》,教师可以结合地图分析,借助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浓盐水比淡盐水的浮力大。在说明文教学中合理的运用直观化教学手段,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三、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探究结合起来

说明文的特点及应用功能决定了它比其他文体教学更具开

放性。在新旧知识迅猛交替的时代, 我们不应该满足于教授课本

中有限的内容,而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联系生活的探究性学习空间。促使他们主动的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拓展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交流讨论等不同形式,激发其进

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这样的说明文教学课不但能上得扎实生

动,而且对于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兴趣、丰富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比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保护环境”的主题,然后

印发从报纸上摘抄的破坏环境的新闻作为参考,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

料,并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写一篇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由于

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所以很合学生的口味,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