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报告解读

合集下载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解读医院里的化验单总是很让人头疼,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在平常人眼里就像天书一般。

小编整理了血常规化验单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血常规化验单解读1、怎么看血常规检验报告单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等。

在报告单的右侧会有正常参考值,当检查出来的结果超过参考值时,除了能从数字上看出来,还会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在看血常规报告单时,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据是最关键的。

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就是携带氧分子,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

血红蛋白的正常浓度范围在110~150g/L,如准妈妈血红蛋白的浓度大于150g/L时,可能会出现血液中含氧量不足的情况。

如果血红蛋白与血红细胞同时减少的话,则有可能出现急性或慢性失血,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贫血等。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正常对我们的身体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孕妇都需要做血常规检查,国内外对于准妈妈是否贫血的判断标准也有所不同。

在国内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00g/L,低于100g/L为轻度贫血,低于80g/L为中度贫血,低于60g/L为重度贫血。

而在国外血色素正常值为110g/L,低于110g/L为轻度贫血。

低于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70g/L为重度贫血。

3、白细胞白细胞主要有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孕期白细胞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从孕7周开始增加,孕30周达到最高峰。

它的正常值范围为(5~12)×10^9/L,最高可达到(14~16)×10^9/L,如果高于孕期范围,则表示准妈妈可能有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等。

4、血小板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围为PLT(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低于100×109/L,会影响准妈妈的凝血功能。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每个人都应该有医院就诊经历,大部分人就诊时医生应该都有叮嘱说先做一个血常规等,但是让人困惑的难题是,拿到手的血常规报告单却看不懂,不明白报告单上的各项指标代表啥?下面将详细给大家解读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其实不管你去医院健康体检还是因为生病去医院,最常做的检查是血常规,此检查被列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临床中也习惯称之为“血象”,具体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主要通过其血液细胞中的数量和形态分布来判断受检者的健康状态,因为称为常规血液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介绍拿到手的血常规报告单看似复杂,其实只要掌握基本指标及含义,就能很简单的判断疾病和血液状态,一般血常规报告单上包括20多个医学指标,最主要的是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指标箭头上下显示,让人感觉很懵,不知道要看什么,下面进行详细分析和指标解读。

(一)红细胞检查血常规报告中有20多项,但是最关键的只有三项,其中之一是红细胞指标,而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在全身输送氧气,循环排出二氧化碳,而氧气均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完成,故又被称为人体组织器官的“输氧员”。

红细胞指标(正常值(3.8-5.1)×1012/L)范围中通过三项指标来反映,分别是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如果三项指标均低于正常范围,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贫血症状,而贫血一般是由于缺少造血原料、创伤出血造成失血过多以及骨髓造血障碍等所致;如果三项指标均明显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能为红细胞增多症,此病症是由心脏病、肺疾病及吸烟等因素引发。

红细胞在人体中的多少能反映人们的精气神。

(二)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检查主要是计算其包细胞数量,其水平变化能反映人体免疫系统,故被称之为人体防御护士,也是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主要发挥免疫作用。

检查白细胞主要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感染情况而引发的炎症病变,观察白细胞(正常值(3.5-9.5)×109/L)主要通过三个血象指标判断,分别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若显示体内白细胞增加超过正常范围,则表示存在炎症感染,但是白细胞数受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影响,如果发生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升高会迅速上升,发生病毒感染会导致淋巴细胞增加,进而才会导致白细胞发生变动,若显示白细胞计数出现十倍甚至百倍的变动,则可能为白血病征兆。

血常规报告解读

血常规报告解读

血常规报告解读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血常规报告怎么看(1)红细胞(RBC)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

5-4。

5) *1012/L检查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2)血红蛋白(Hb)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3)白细胞(WBC)正常情况:(4-10)*109升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

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表示: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4)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50-70)%增高表示:细菌感染,炎症;降低表示:病毒性感染(5)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情况:(0-00。

75)%增高表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6)淋巴细胞正常情况:(20-30)%增高表示: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表示:免疫缺陷(7)单核细胞正常情况:(3-8)%增高表示: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8)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升高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这三大系统。

1. 白细胞计数:正常人在4000-10000/UL,低于4000/UL常见于病毒感染,高于10000/UL通常考虑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当白细胞计数超过50000/UL时,通常考虑有血液系统疾病。

2.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这三个指标通常联合起来,主要看患者是否有贫血,当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时,通常考虑有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一般需要输血治疗。

3. 血小板计数正常人在100000-300000/UL,低100000/UL被认为血小板减少,低于20000/UL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多器官的出血,需要紧急输注血小板治疗,临床上超过450000/UL时,通常认为血小板增多,需要进一步明确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可进行血小板功能测定以及骨髓穿刺等检查。

2岁宝宝血常规检查报告单解读

2岁宝宝血常规检查报告单解读

2岁宝宝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首先,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正常范围是4-10×10^9/L。

如果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细菌感染,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判断;如果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免疫力低下。

其次,红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正常范围是4×10^12/L。

如果红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贫血或失血;如果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缺氧或肺部疾病。

第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正常范围是110-160g/L。

如果血红蛋白降低,可能是贫血;如果血红蛋白增高,可能是缺氧或肺部疾病。

最后,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参与凝血过程。

如果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是血小板生成障碍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感染、炎症或肿瘤等。

除了以上指标,血常规报告单还包括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总之,解读2岁宝宝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需要结合宝宝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有异常指标,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是检查血液成分和性质的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1.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2.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和贫血程度。

3. 血红蛋白浓度(Hb):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和贫血程度。

4. 红细胞压积(HCT):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反映红细胞大小和形态。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反映单个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单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

8.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机体止血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9.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10. 淋巴细胞计数(LYMPH):反映机体免疫功能。

11. 单核细胞计数(MONO):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12.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反映机体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情况。

13.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反映机体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情况。

以上指标的异常情况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或病理状态,如贫血、感染、炎症、肿瘤等。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血常规检查,怎么能看懂,治疗方法

血常规检查,怎么能看懂,治疗方法

血常规检查,怎么能看懂,治疗方法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

血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通过对这些成分的检查,可以掌握很多重要的信息。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繁杂的检查报告,很难理解其含义,下面我们将针对血常规检查进行解说。

一、检查项目解读1. 血红蛋白(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运输到人体各器官中。

正常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20-160g/L,如果低于120g/L,则表示体内缺少氧气,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反映了人体的红细胞数量,其正常范围为4.0-5.5×1012/L。

如果高于此范围,可能表示身体缺氧,或者有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存在;如果低于此范围,则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反映了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其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则可能会导致出血;如果过高,则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反映了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其正常范围为 4.0-10.0×109/L。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高,则说明身体正在发生炎症反应,如果过低,则可能是免疫功能出现问题的表现。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反映了红细胞的平均大小,其正常范围为80-100fL。

如果MCV过小,则可能是由于铁缺乏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如果过大,则可能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

二、治疗方法1、贫血贫血的治疗主要是补充缺失的铁、叶酸或维生素B12。

在补充过程中,应该控制好剂量,以避免负面反应的发生。

2、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使用药物、输注血小板等。

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白细胞异常白细胞异常可能是由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血常规化验单最全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最全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最全解读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男性 (4.0~5.5)×10^12/L;女性 (3.5~5.0)×10^12/L;新生儿 (6.0~7.0)×10^12/L上面这个正常值数据,咋还男女有别呢?其实男女两性的红细胞计数在15-40岁期间差别明显,主要是在此期间男性雄性激素水平较高,而睾酮有促进骨髓造血作用。

生理性增高:1、高山地区的居民:高海拔地区缺氧刺激红细胞代偿性增多2、饮水过少,排汗过多:暂时性的血液浓缩。

3、新生儿:在宫内生理性缺氧状态,代偿性增多,但在出生2周后就逐渐下降。

4、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增多,导致红细胞暂时增多。

生理性减低:1、三个月到十五岁的人群: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原料相对不足。

2、孕妇妊娠中后期:血浆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

3、老年人:骨髓造血机能减低。

(工厂产能不足)病理性增多病理性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汗,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尿崩症等。

组织缺氧,代偿性增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

某些肿瘤:如肾癌,肾上腺肿瘤,肝细胞癌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

药物因素: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病理性降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贫血。

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等。

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

2、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5项血常规化验单各项解读

25项血常规化验单各项解读

25项血常规化验单各项解读血红蛋白浓度(Hb)介绍: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正常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1.血红蛋白增多(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2.血红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2)病理性减少: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②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③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红细胞计数(RBC)简介: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临床意义1.红细胞计数值增多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③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④慢性一氧化碳中毒;⑤肾癌,肾上腺肿瘤;⑥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⑦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血常规检查单报告是医生用来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炎症等情况,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血常规检查单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

正常参考范围在4-10 × 10^9/L之间。

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机体正在遭受感染或炎症的影响;而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免疫功能减退或由于其他病理因素导致的低白细胞症。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

正常参考范围在3.5-5.5 × 10^12/L之间。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需要进一步检查贫血的类型及原因;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脾功能亢进、慢性心肺疾病等情况。

三、血红蛋白(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负责携氧运输。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在120-160 g/L之间。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需要进一步检查贫血的原因;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脱水、肺部疾病等情况。

四、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患者的出血和凝血功能。

正常参考范围在100-300 × 10^9/L之间。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出血风险增加,需要进一步检查出血和凝血功能;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

五、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通常用来评估贫血类型。

正常参考范围在80-100 fL之间。

如果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患有小细胞性贫血;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巨细胞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情况。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血常规检查单是用来评估一个人的血液健康状况的一项常规检查。

以下是一份血常规检查单的报告解读:1. 红细胞计数(RBC):该项指标衡量了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范围为男性 4.5-5.5×10^12/L,女性 4.0-5.0×10^12/L。

如果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血液浓缩或脱水。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贫血。

2. 血红蛋白浓度(Hb):该项指标衡量了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范围为男性130-175 g/L,女性120-155 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贫血。

3. 红细胞压积(Hct):该项指标衡量了血液中的红细胞体积百分比。

正常范围为男性0.4-0.5,女性0.37-0.47。

如果红细胞压积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血液浓缩或脱水。

如果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贫血。

4. 白细胞计数(WBC):该项指标衡量了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

5. 血小板计数(PLT):该项指标衡量了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

正常范围为150-450×10^9/L。

如果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有可能发生血液凝结。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易出血的风险增加。

以上是一份血常规检查单的基本解读,医生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所以,如果报告中有任何异常指标,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详细解读和建议。

血常规报告单详细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详细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详细解读咱老百姓去医院看病,经常会碰到要做血常规检查。

那拿到这张血常规报告单,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是不是就像看天书一样?别担心,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好好唠唠这血常规报告单到底该咋看。

咱先来说说白细胞。

这白细胞啊,就像是咱身体里的“小战士”,专门对付那些入侵的“坏蛋”。

要是白细胞的数值高了,那你就得想想,是不是身体里有啥炎症啦,或者是不是最近太劳累了抵抗力下降,让病菌有机可乘了。

这就好比你家里进了老鼠,那肯定得派猫去抓呀,白细胞就相当于那只抓老鼠的猫,数量多了,说明“战斗”激烈呀!再看看红细胞。

红细胞那可是负责给咱身体运送氧气的“快递员”呀!要是红细胞少了,那你可能就会觉得没力气、头晕啥的,就像快递员不够,氧气送不到位,身体能有劲儿吗?这时候你就得注意了,是不是贫血啦?得赶紧补补啦!还有那个血小板。

血小板就像是身体的“修补匠”,要是不小心受伤出血了,血小板就会赶紧去帮忙止血。

要是血小板少了,那可不得了,稍微碰一下可能就会青一块紫一块的,还容易出血不止呢。

这就好像家里的维修工少了,东西坏了都没法及时修好。

那怎么看这些数值是高了还是低了呢?一般报告单上都有个参考范围,你就看你的数值在不在这个范围内呗。

但也别太死板,有时候稍微高一点或者低一点也不一定就有大问题,就像你今天多吃了一碗饭或者少吃了一碗饭,也不能就说你不正常了呀,还得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判断。

比如说,你最近感冒发烧了,那白细胞高一点很正常呀,说明身体在努力和病菌战斗呢!要是你刚献完血,那红细胞和血小板可能就会稍微低一点,这也是正常的嘛。

但如果数值偏差得比较大,或者你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那可就得找医生好好问问啦。

医生就像那个经验丰富的大掌柜,能根据这些数值和你的情况,给你最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哎呀,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对血常规报告单有点感觉了呢?其实这玩意儿也没那么难,只要咱多了解一点,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咱自己的身体,咱得自己上心呀!别拿到报告单就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懂。

小孩血常规化验单报告解读

小孩血常规化验单报告解读

小孩血常规化验单报告解读
嘿,宝妈宝爸们!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小孩血常规化验单报告解读这事儿。

就说有一次啊,我家小宝贝有点不舒服,去医院做了个血常规。

拿到那化验单的时候,我真是两眼一抹黑,上面那些数字和符号就像天书一样!我当时就想:哎呀,这都是啥呀!这怎么能看懂呢!
咱先说说白细胞计数这项。

白细胞就像是身体里的小战士,要是高了,那可能就是有外敌入侵啦,比如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呢!这就好像家里进了小偷,白细胞得赶紧行动起来去抓小偷呀!要是低了呢,可别不当回事,得找医生好好看看,是不是身体的免疫力出问题啦。

再看看红细胞呀!那可重要了,如果红细胞低了,那不就可能贫血嘛。

就好比汽车没油了,跑不动啦!血红蛋白也是同样重要呢。

还有血小板,这小家伙关乎着凝血功能呀!要是血小板不正常,那出血了可就麻烦喽!像不小心摔了一跤,要是血小板有问题,可能止血就困难咯。

哎呀,这每一项都这么重要,你说咱能不重视嘛!所以拿到这个单子,咱可一定要仔细看,看不懂的就赶紧问医生。

医生就像那个能解读天书的大师,能给咱解释得明明白白的!总之,咱当家长的,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健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就是第一步呀!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发育呢!可别马虎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小孩血常规化验单非常重要,家长一定要重视,不懂就问,这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孩子的健康。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血常规检查是评估血液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态。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红细胞减少常见于贫血,如急性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增多则可能提示身体缺氧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HGB):反映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参考值为男性130~175 g/L,女性115~150 g/L。

血红蛋白减少或增多与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相似,同样可以反映贫血或脱水等情况。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4~10)×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应激等情况,而减少则可能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其他疾病。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可能提示出血倾向,而增多则可能提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反映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MCV增大通常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反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

MCH增大通常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单位体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MCHC增大通常提示高色素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反映红细胞体积分布的离散程度。

RDW-SD增大通常提示混合性贫血。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phil percentage, BASOP):反映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P):反映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某些皮肤病和过敏性疾病。

血常规主要指标及解读

血常规主要指标及解读

淋巴细胞
病理性变化 增多: ①某些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 ②淋巴细胞白血 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 ③组织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④再生障 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 相对增多。 减少: 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长期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陷症等。
中性粒细胞
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约有 一半随血液循环, 称为循 环池, 通常白细胞计数即 反映这部分数量;另一半 则滚动在小血管的内皮细 胞上, 称为边缘池。这两 部分细胞可以相互交换, 保持动态平衡。
中性粒细胞
2.病理性增高(大于7*109个/L)
急性感染或炎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 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常见疾病有中耳炎、脓肿、疖 痈、阑尾炎、肺炎、扁桃体炎等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80
﹤27 ﹤320
慢性失血性贫血、缺 铁性贫血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正细胞均一性贫血 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A MCV减小, RDW正常, 如轻型地中海性贫血 B MCV减小, RDW增大, 如缺铁性贫血 C MCV正常、RDW正常,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 D MCV正常、RDW增大, 如早期缺铁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 E MCV增大、RDW正常, 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F MCV增大、RDW增大, 如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
发热: 口腔温度单次测定 ≥38.3℃(腋温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含有过氧化物酶和主要碱性蛋白、嗜酸性粒细 胞阳离子蛋白等带大量正电荷的蛋白质而呈嗜酸性。其主要存在于组织中, 约为血液中的100倍。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具有明显昼夜周期波动 性, 清晨时减少, 午夜时增多, 两者相差可大于40%, 这种波动可能和血液中 糖皮质激素含量的昼夜波动有关。

孩子的血常规报告,你能看懂多少

孩子的血常规报告,你能看懂多少

孩子的血常规报告 ,你能看懂多少1.血常规检查包括什么?(1)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检查:早期时患者的检查结果可在正常范围内,病程较长的患者检查结果会低于正常范围,严重者血红蛋白可能低于60g/L。

网织红细胞可能稍增加,但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及血红蛋白量可能降低。

(2)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检查: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会增加,尤其孩子的检查报告更为显著。

而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也会增加,发生明显的核左移。

应用激素治疗过程中,可导致白细胞数量会增加[1]。

针对重症、晚期或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尤其伴有贫血症状的患者,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减少。

(3)血常规检查中的嗜酸粒细胞检查:嗜酸粒细胞的增加多与类风湿类疾病活动一致,也可以作为激素用量指标,在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时,使用皮质激素后,可导致嗜酸粒细胞减少。

(4)血常规检查中的血小板检查:类风湿早期时,血小板计数会增加,病情发展到晚期时,血小板计数会减少。

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血小板计数也会降低。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血小板计数也会增加。

2.血常规检查可以排除哪些疾病?(1)血常规检查时,可以排除感染性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或者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等病症。

(2)血常规检查时,可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病症。

血常规报告中,各项结果处于正常值对于人体健康十分重要,比正常值高或者比正常值低都可能发生不同的血液病。

如果血常规报告中,上述几项都处在健康范围中,也不能说明人体没有问题,血常规检查是最基础的血液检查,不包括消化道、泌尿系及生殖系统检查,且有些疾病不出现血常规表现。

3.如何读懂孩子血常规报告?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监测血液成分的基本方法。

当孩子生病时,医生常建议做血常规检查,可以确定病因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血常规对于判断孩子感染类别十分重要,可以辅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血常规五分类报告解读

血常规五分类报告解读

血常规五分类报告解读血常规五分类报告通常是指全血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计数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等五个指标项。

在临床上,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监控治疗进展情况。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血常规五分类报告。

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通常表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10^9/L。

白细胞计数高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疾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通常表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0-5.5×10^12/L。

红细胞计数高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缺氧、肺炎、心血管疾病或其他问题。

3.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通常表示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含量。

正常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5 g/L(女性)和140-185 g/L(男性)。

低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贫血、肾病、肝炎或营养不良。

4. 血红蛋白计数血红蛋白计数通常表示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数量。

正常血红蛋白计数范围为115-150 g/L(女性)和130-175 g/L(男性)。

低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贫血、急性出血、骨髓疾病或其他问题。

5. 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通常表示红细胞的大小。

正常平均红细胞体积范围为80-100 fL。

高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巨红细胞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其他问题。

低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小红细胞贫血、营养不良、肝炎或其他问题。

总结:血常规五分类报告是诊断和治疗各种健康问题的重要指标。

通过了解每个指标项的意义和正常范围,您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或他人的身体状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

如果您对血常规五分类报告存在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咨询您的医生。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

血常规报告解读1.白细胞计数1.1偏高: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早晨为高。

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后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增高;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性感染(细菌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建议结合体检时的身体状况复查血常规,内科随诊。

1.2偏低: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白细胞减少可见于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如果体检结果稍偏低,建议结合体检时身体状况复查血常规,如果明显偏低,建议至内科进一步诊治。

2.红细胞计数2.1偏高:多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时、多汗、多尿等;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大面积烧伤和血管畸形。

建议戒烟,多参加户外运动,复查血常规。

2.2偏低:常见于不良饮食习惯或偏食产生营养不良,缺乏必要的造血原料,导致贫血;也可见于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如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胃切除术后等均可影响铁、维生素B12及其他一些造血物质的吸收而产生贫血。

急性大量失血、长期慢性出血、溶血等均可引起贫血;还可见于其他慢性肝病、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的疾病。

建议结合既往病史,积极查找贫血原因,必要时专科进一步诊治。

3.血红蛋白3.1偏高:见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如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等脱水时,此外还与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运动等;心肺疾患导致的慢性缺氧可代偿性增高,建议积极查找原因,多参加户外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

动态观察,内科随诊。

3.2偏低:常见于不良饮食习惯或偏食产生营养不良,缺乏必要的造血原料,导致贫血;也可见于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如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胃切除术后等均可影响铁、维生素B12及其他一些造血物质的吸收而产生贫血。

血常规报告单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解读
主讲人:XXX
.
血常规报告三分类19项
白 细 胞 项
%
% 7
%
白 细 胞 总 数
淋 巴
中 间






.

中 性 粒 细 胞 (
红 细 胞

7
红 细 胞 总 数
红 细 胞 压 积

体 积
均 红 细

血 红 蛋 白 含 量
平 均 红 细 胞
.
血小板4项
血小板数目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淋巴细胞




急性传 染病 (如风 疹,腮 腺炎等 病毒感 染初 期)。 慢性感 染(如 结核病)
射线、 药物应 用激素 或严重 的化脓 性感染, 流感,
HIV
中间细胞(单核细胞)




亚急性感染 (如心内膜 炎,疟疾, 活动性肺结 核,真菌, 寄生虫感染 等),过敏, 急性感染恢 复期,胃肠 道疾病(胃 炎,结肠炎,
腹泻)
少见
.

红细胞
HGB、数目、压积 , 体积 ,峰右移
见于
溶血性贫血,再障, 巨细胞贫血,叶酸、 B12缺乏,慢性营养不 良(吸收,饱食因素)
类型: 正常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贫血,峰右移 小细胞贫血,峰左移
.
原因: 急性失血,急性溶血 ,再障,白血病, 叶酸,B12缺乏, 吸收障碍,缺铁性, 缺B6, 慢性失血性贫血
.
白细胞生理功能
红细胞生理功能
血小板生理功能
各项指标常见异常病理意义 (结合直方图)三个互间双峰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1)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

5-4。

5) *1012/L检查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2)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3)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
升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

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表示: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4)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表示: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表示:病毒性感染
(5)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

75)%
增高表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6)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表示: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表示:免疫缺陷
(7)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表示: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8)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9)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增快表示: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05l26,结核病。

减慢表示: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10)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

5-1。

5)%
增高表示: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以上就是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分析知识,您了解之后,就不会茫然了,当然,您还需要把检验结果拿给医生,请医生给予您准确的解读和建议。

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传染病,通常是由EB (Epstein-Barr)病毒引起的。

它会产生像感冒一样的症状和长期持续性的疲劳。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故名。

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圆形、直径180nm,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

核样物为直径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双股线性dna,其长度随不同毒株而异平均为17.5×104 bp分子量108。

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微粒组成。

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及与细胞融合等功能。

此外在囊膜与衣壳之间还有一层蛋白被膜。

EB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确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壳抗原(vca),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ydma)。

除lydma外,鼻咽癌患者EBna、ma、vca、ea均产生相应的lgg和lga抗体,研究这些抗原及其抗体,对阐明EBv与鼻咽癌关系及早期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EB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天染色体。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增殖,然后感染b 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

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

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 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

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

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

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

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

临床表现多样,但有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

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结。

肝脾脏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偶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脑炎)。

此外,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儿中可呈现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

非洲儿童淋巴瘤
多见于5~12岁儿童,发生于中非新几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

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

所有病人血清含hbv抗体,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

在肿瘤组织中发现EBv基因组,故认为EBv与此病关系密切。

鼻咽癌
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hbv与鼻咽癌关系密切,表现(1)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2)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主要hcv和ea)的lgg和 lga 抗体。

(3)一病例中仅有单一病毒株,提示病毒在肿瘤起始阶段已进入癌细胞。

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荧光技术检出血清中EBvlgg抗体,可诊断为EBv近期感染。

在鼻咽癌血清中可测出vca-lgg抗体达90%左右,病情好转;抗体效价不降,因此对鼻咽癌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价值。

尤其我国学者大规模人群调查,发现抗ea-lga效价上升,极增加了得鼻咽癌的危险性,为该癌肿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

嗜异性抗体凝集试验
主要用于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患者于发病早期血清可出现lgm型抗体,能凝集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超过1:100有诊断意义,但只有60~80%病例呈阳性,且少数正常人和血清病病
人也含有此抗体,不过正常人和血清病人的抗体经豚鼠肾组织细胞吸收试验,可变为阴性。

以下为句子列表:
英文: EBNAl, a unique viral protein found in the four forms of latent infection by Epstein-Barr virus (EBV), provides a distinct episome maintenance function by binding to oriP, the latent origin of DNA repliction.
中文: EBNA是唯一一种在EB病毒四种隐性感染状态均存在的病毒
产物,EBNA通过与隐性感染复制起始区oriP结合,维持EB病毒以染色体外附加体的形式存在。

英文: AN ANTIGEN SPOT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TO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
中文: 用抗原斑点试验法测定EB病毒核抗原的抗体
英文: AN EPSTEIN-BARR VIRUS - TRANSFORMED HUMAN B LYMPHOCYTE CELL LINE SECRETING ANTIBODY AGAINST THE VIRUS OF HEMORRHAGE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中文: 用Epstein-Barr病毒转化法获得分泌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
英文: Effects of Epstein-Barr Virus Protein on the Production of Immunoglubulin by Cultured B Lymphocytes as well as Cloning and Expressing of It's gp350~derived
中文: EB病毒蛋白对培养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及gp350相关肽段的克隆和表达
英文: Inhibiting Target Gene Expression and Controlling Growth of Epstein-Barr Virus Transformed Cells by Antisense RNA Transcripts
中文: 反义核酸抑制靶基因表达对EB病毒转化细胞的生长控制研
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