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元杂剧窦娥冤(关汉卿)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教案)
【教学目标】
一、大致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
二、感受并赏析窦娥人物形象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三、初步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并理解窦娥反抗精神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重点】
一、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二、主题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看课本彩图插页《窦娥冤》,引入元杂剧。
一、关于元杂剧
杂剧之名,最早见于晚唐。元杂剧是指元代盛行的北曲杂剧,由于元杂剧在历史上取得辉煌的成就,所以一般讲到“杂剧”就是指元杂剧。
1、结构:元杂剧剧本结构有统一的体制,通常是一个楔子(少数剧本无楔子)加四折(也有更长的,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为一本五折,王实甫的《西厢记》<课本有选段>为五本共二十折加五个楔子)。楔子独立成戏,一般在开头,也有在折与折之间,用来安静剧场,介绍剧情、角色或衔接剧情。四折戏一般形成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每一折用一套曲子,曲数可多可少,每一套曲子都用同一宫调。
2、内容:元杂剧内容由曲词、宾白和科(介)组成。曲词是元杂剧的主体,都用北曲,主要作用是抒情,也起喧染场景和贯穿情节的作用。宾白含对白(对话)、独白、旁白、带白等。宾白主要起叙事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并塑造人物形象,有时还起逗笑的作用,可调节气氛,也可用来讽刺。曲词与主抒情的曲词两相配合,相得益彰。科(介)主要是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提示语。
3、角色:①末类:男角,有正、副、外、小、大、二末等。
②旦类:女角,有正、副、外、贴、大、小、老、花旦等。
③净类:男女皆扮,为刚烈、凶恶或滑稽之角。
④杂类:指以上三类之外角色不明的其他杂角,如驾为帝王,孤为官员,细酸为书生或秀才,禾为农人,勃为老汉,卜儿为老妇,徕或徕儿这小孩,祇侯这仆人,邦老为贼盗凶徒,曳剌为兵勇等,但“驾”、“孤”、“细酸”等乃金元市井语,非角色名称。
元杂剧全剧一般由一个角色(正末或正旦为最常见)一唱到底,正末主唱者为末本戏,正旦主唱者为旦本戏。
(京剧中的角色有:生、旦、净、丑等,元杂剧中基本无丑角,丑角由净扮)
4、题目与正名:通常是一联或两联对子,为剧情提要,也确定剧本之名。如,
①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②题目:安禄山反叛兵戈举,陈玄礼拆散鸾凤侣
正名:杨贵妃晓日荔树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附:元四大悲剧: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马致远的《汉宫秋》、③白朴的《墙头马上》和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二、关于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一生创作杂剧60多部,但大多散佚,今存18部。其创作题材广泛,多干预社会,倡导人道,诅咒战争,向往和平,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着意表现人民特别是层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精神。《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与达·芬奇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全剧情节
参见注①。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四、课文情节
朗读全文,梳理课文情节。
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高潮。这一折描述的是窦娥被绑赴刑场问斩冤死的经过。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写窦娥被绑赴刑场,以【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为核心,痛陈了窦娥心中的怨愤之气。
第二部分包括【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四支曲词,写婆媳诀别,窦娥诉冤,通过窦娥对婆婆的牵记表现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通过窦娥的长篇独白,陈述了主人公的满腹冤屈。善而蒙冤,悲剧愈悲。
第三部分由【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四曲构成,写窦娥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一桩桩将窦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变化推向顶峰。
三个部分由一个“冤”字贯穿始终,由冤生怨——由冤生悲——由冤生誓。五、形象赏析
在课文节选的这一折戏中,前两个部分显示了窦娥性格中坚贞刚烈和善良孝顺的不同侧面,第三个部分则进一步表现了窦娥对含冤而死的不屈与叛逆。三个部分层相递进,逐步揭示了人物的刚烈性格,从而突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问题思考:剧本在写窦娥受刑前为什么要写婆媳诀别这一情节?
要点提示:根据前两折的剧情,官府已判窦娥有谋杀之罪,加上窦娥性情刚烈,容易误导观众,婆媳诀别的情节着重表现了窦娥孝顺善良这一侧面,从而在丰满人物形象的同时,更加突出了窦娥的含冤负屈,增强了悲剧性。
(大堂之上,酷刑之下,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愿牺牲自己,屈招了药杀公公的死罪;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因此,
这一情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六、重点曲词品味
1、【端正好】与【滚绣球】
品味:【端正好】由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着说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窦娥含冤受刑,对命运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满了愤恨。由于内心悲愤到了极点,所以不由得对天地表示怨恨。这就自然引出了下面在【滚绣球】这支曲词中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受封建神权思想的严重影响,窦娥一直认为天地鬼神能为她主持公道;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只是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终于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本来面目。在《滚绣球》一曲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清浊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横遭杀戮,恶人得以横行。她对神权的大胆怀疑与谴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现实社会的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顿斥大地,对之进行愤怒斥责。从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激烈言辞中,我们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窦娥的反抗性格中正闪烁着关汉卿思想的光辉。
但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对于这样不平的命运、不公的天地又能奈何呢?她的一腔悲愤只能以“两泪涟涟”作结,抒发一下自己的痛苦和悲伤而已。
在这一折中,人物一出场,就把一个冤屈至深、怨愤至极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2、【耍孩儿】【二煞】【一煞】
这三支曲词写窦娥的三桩誓愿,请思考: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