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样本
多层砌体抗震构造要求措施要求规范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7.1 一般规定7.1.1 本章适用于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注:1 采用非黏土的烧结砖、蒸压砖、混凝土砖的砌体房屋,块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本章未作具体规定时,可按本章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2 本章中“小砌块”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3 非空旷的单层砌体房屋,可按本章规定的原则进行抗震设计。
7.1.2 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规定。
表7.1.2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房屋类型最小抗震墙厚度(mm)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 7 8 90.05g 0.10g 0.15g 0.20g 0.30g 0.40g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多层砌体房屋普通砖240 21 7 21 7 21 7 18 6 15 5 12 4 多孔砖24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 多孔砖190 21 7 18 6 15 5 15 5 12 4 ——小砌块19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普通砖、多孔砖240 22 7 22 7 19 6 16 5 ————多孔砖190 22 7 19 6 16 5 13 4 ————小砌块190 22 7 22 7 19 6 16 5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I/Z高度处;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3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4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
但是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
震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层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
因此,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件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框架结构构造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
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
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
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
措施。
(3)设置必要的防震缝
不论什么结构形成,防震缝可以将不规则的建筑物分割成几个规则的结构单元,每个单元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确、合理,避免产生扭转或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于抗震。
简述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简述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是结构工程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它是建筑物受地震动能影响时,通过强度、刚度、耗能能力和规范等多种方法来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的技术手段和措施统称。
多层砌体结构是一种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类型,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应充分考虑以保证地震情况下的安全性。
一、多层砌体结构设计应遵循工程设计等级及要求多层砌体结构设计应按照工程等级要求进行,房屋结构及其附属结构中砌体墙体的等级要求应符合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允许的等级要求。
二、多层砌体结构地基处理多层砌体结构的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
地基处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比如:采用厚度增加、地基振动抑制、地基改造和地下基础支撑等措施。
三、多层砌体结构设计上的要求(1)砌体砖砌筑时采用小砖砌筑;(2)墙体中心线要求横断面上宽度应大于或等于高度的1.5倍;(3)墙体的应力应在1.5MPa以内,偏心弯矩限值不大于许用弯矩的2/3;(4)墙体厚度必须大于或等于许用厚度的1.5倍;(5)采用细骨料混凝土板和抗震木椎的改性复合壁;(6)砌体中椎控制窗口应小于500mm,回转拱门的宽度应小于250mm。
四、多层砌体结构受力分析多层砌体结构在实施抗震设计时,不仅要求满足强度、刚度等性能要求,而且要求能够在抗震设计过程中,有效的控制屋宇结构及其组件的受力,并能有效消除屋宇结构的受力不均匀性,克服受力在抗震设计过程中的影响,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需要进行多层砌体结构受力分析,分析多层砌体结构中砌体墙体在抗震作用下的拉力、抗剪力、偏心力及承载力等组件受力情况,从而进行构件受力的有效控制。
五、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辅助措施多层砌体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抗震辅助构造措施,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如:地脚手架、抗震支撑、剪力墙、阻尼器和砖柱等,可以消除屋宇结构在受震作用下的受力不均匀性,改善结构抗震性能,以及结构受力分析过程中的受力不均匀性,从而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模块3-3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3.5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3.5.1 概述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主要指结构底层或底部两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
的多层砌体房屋。 为了防止底部因变形集中而发生严重的震害,在抗震设计中必须在结构底 部加设抗震墙,不得采用纯框架布置。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墙的数量,应依据第二层与底层的纵横向侧移刚 度比值要求来确定。
外墙转角,灌实7个孔;内 外墙交接处,灌实5个孔;内墙 交接处,灌实4~5个孔;洞口两 侧各灌实1个孔
(二)钢筋混凝土芯柱
对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可按下表要求设置芯柱。
1.设置位置与要求 2.截面尺寸、配筋和连接的要求 (1)截面与配筋
混凝土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少于120×120mm2,芯柱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插筋不应小于1φ12;对7度时超过五层、8 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少于1φ14。
底部抗震横墙的间距应符合表3-16的要求。
表3-16底部抗震墙最大间距(m)
6 度 21 7 度 18 8 度 15 9 度 —
底部框架砖房的总高度和层数,不宜超过表4-17的限制。 表3-17总高度(m)和层数限值
6 高度
22
度 层数7Biblioteka 7 高度22度 层数
7
8 高度
19
度 层数
6
9 高度
度 层数
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 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 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 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 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 于100mm。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φ14,间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的一般构造要求
(3) 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 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 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6
多层砖房墙体间、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 7 度时长度大于7.2m 的大房间,以及8度和9度时,房 层的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外,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配 置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4
构造柱的构造要求(续) (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 2φ6 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 1.0m, 但当墙上门窗洞边到构造柱边(即墙马牙槎外齿边)的长度小于 1.0m时,则伸至洞边上。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 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的一般构造要求
为了加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除 进行抗震验算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外,《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还规定了墙体的一系列构 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指先砌筑墙体,而后在墙体两端或 纵横墙交接处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柱。唐山地震震害分析和近年 来的试验表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明显提高房屋的变形能 力,增加建筑物的延性,提高建筑物的抗侧力能力,防止或延 缓建筑物在地震影响下发生突然倒塌,或减轻建筑物的损坏程 度。因此应根据房屋的用途,结构部位的重要性,设防烈度等 条件、将构造柱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比较薄弱、易产生应力 集中的部位。
8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 重方案。静力计算方案应尽可能采用刚性方案。所以墙体的布置除了要满足 刚性方案对横墙的构造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一般构造条件。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首先,加强墙体的抗震性能。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墙体是承受地震力的主要构件,因此要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可以采用加固墙脚、加粗墙体、增加墙体纵、横向抗震钢筋等措施,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其次,改善墙与结构的连接方式。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墙体与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对于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可以采用延伸锚筋、分段配筋、梁柱骨架等措施,增加墙体与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连接强度,提高抗震性能。
第三,设置抗震墙和剪力墙。
在多层砖砌体房屋中设置抗震墙和剪力墙可以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抗震墙是指在建筑的纵向和横向方向设置的由墙体组成的结构单元,主要起到分散地震力和抵抗变形的作用。
剪力墙则是指在结构的特定位置设置的墙体,能够有效地承受水平地震力,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第四,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
多层砖砌体房屋可以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或框剪结构等形式来提高抗震能力。
框架结构通过设置预制混凝土柱和梁,使整个房屋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增加抗震能力。
剪力墙结构则通过设置剪力墙来分散地震力,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框剪结构是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相结合,既有较好的刚性,又有分散地震力的能力。
第五,加强地基处理和基础设施工程。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地基条件对于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可以采用加固地基、增加基础面积等措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此外,还要合理设计和施工地基设施工程,如引水系统、雨水排放系统等,确保房屋在地震发生后能够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加强墙体抗震性能、改善墙与结构连接方式、设置抗震墙和剪力墙、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以及加强地基处理和基础设施工程等。
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多层砖砌体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第37讲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构造
§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三、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1.构造柱的设置
(1)定义——在砌体房屋墙 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 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 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 混凝土柱,称为混凝土构 造柱,简称构造柱。
(2)构造柱的作用 ①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 (约10%~30%) ②约束砌体,提高变形能力, 增加延性和整体性; ③提高墙体的稳定性;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
(6)材料的强度等级要求: ①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②过渡层墙体的砌筑砂浆等级不应低于M7.5。
结束! 谢谢大家!
§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3)设置部位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4)构造要求
④ ①最小截面为240mm×180mm,纵筋宜采用4Ф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 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6、7度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纵筋宜采用4Ф14,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②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水平钢筋和Ф4分布短 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6、7度时底部1/3楼层, 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③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
底框结构——是指底部为钢筋砼框架-抗震墙 结构,上部为多层砖砌体结构的房屋。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
1.震害特点 底部框架砖房的破坏相当严 重,破坏部位都发生在底部 框架部分。 底部框架砖房震害加重的原因: 上部纵横墙较密,不仅重量大而 且侧向刚度比下部框架大得多, 形成上刚下柔的结构体系。
多层砌体房屋设计中的抗震构造措施
体 刚度 和整 『稳定性 。 本
另 外 , 层 砌 体 房 屋 的 横 向地 震 作 用 主 多
7 加 强楼 梯 间 的抗 震措 施
楼梯 间作为 地震 时 的疏 散通 道 , 高 抗 提 震 能力尤为 重要 。地 震时楼梯 间受力 比较复 杂, 容易造成 破坏 , 抗震 规范局部修 订条文作
3 控 制 建 筑 物层 数 和 高 度
多层砌 体房屋 的抗震 能力 与房屋 的总高 度和层 数 有关 。房 屋越高 , 层数越 多 , 害越 震 大, 控制 房屋 的 总高 度 和层 数 对 减小 震 害 有
很 大 作 用 , 行 抗 震 规 范 对 此 作 了强 制 性 的 现
规定 。特别是 针 对 学校 、 院局 部修 订 的 条 医 文强制 性规定 : 横墙较 少 的多层砌 体房屋 , 总
置 、 屋 盖 形 式 、 梯 间 的加 强 措 施 、 浆 强 度 等 抗 震构 造 措 施 , 增 强 多层 砌 体 房 屋 的 抗 震性 能 。 楼 楼 砂 以
( 键 词 ] 多层建筑; 关 多层砌体房屋; 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 砌体 结构 是 我 国 中、 城 市 使 用 最 小
广泛 的一 种建 筑 形 式 。它具 有 选 材 方便 、 施 工简单 、 造价低 、 期 短 等优 点 , 其 变 形 能 工 但 力小, 抗震 能力 差 , 别是 汶 川 地 震后 , 如 特 I 对
是抗震 设 防的前提 。
何 改善砌 体结构 延性 、 提高房屋 的抗 震性 能 ,
提 出了更 高要求 , 值得 进一 步思索 和探讨 。
1 科 学 选择 建 筑 场 地
建 筑选 址 对 房 屋 抗 震 至 关 重 要 。选 址 时, 要对 场地地 质情况 作 出评 价 , 明是 否有 查 影 响建筑 场地 稳定性 的不 良地 质 条件及 其危 害程度 。汶川 地震 的教训 告 诉 我 们 , 筑 选 建 址 应选择 有利地 段 , 开危 险地段 , 避 避开 主断 裂带 , 开 因地震 引起 的次 生 灾 害 地 段 。抗 避
多层砌体抗震构造要求措施要求规范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7.1 一般规定7.1.1 本章适用于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注:1 采用非黏土的烧结砖、蒸压砖、混凝土砖的砌体房屋,块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本章未作具体规定时,可按本章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2 本章中“小砌块”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3 非空旷的单层砌体房屋,可按本章规定的原则进行抗震设计。
7.1.2 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规定。
表7.1.2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I/Z高度处;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3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4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2 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7.1.2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
注: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卉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开间不大于4.2m的房问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且开间大于4.8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50%以上为横墙很少。
3 6、7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房屋,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表7.1.2的规定采用。
4 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的砌体的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房屋的层数应比普通砖房减少一层,总高度应减少3m;当砌体的抗剪强度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取值时,房屋层数和总高度的要求同普通砖房屋。
b类砌体抗震措施表格
学校名称主管部门工程名称用途工程地址设防烈度建造年代(设计日期和竣工日期)后续使用年限(30、40、50年)工程概况名称原设计地点原施工用途原监理竣工日期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建筑建筑面积檐口标高平面形式女儿墙标高地上层数底层标高层高地下层数基本柱距/开间尺寸总长×宽屋面防水地基基础地基土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基础深度冻胀类别地下水上部结构主体结构屋盖附属结构墙体构件梁板连接梁-柱、屋架-柱桁架梁-墙、屋架-墙柱墙其他连接结构整体性构造抗侧力系统抗震设防情况圈梁图纸资料建筑图地质勘探结构图施工记录水暖电图设计变更标准、规范、指南设计计算书已有调查资料环境振动设施屋顶水箱腐蚀性介质电梯其他其他历史用途变更改扩建修缮使用条件改变灾害(二)抗震措施鉴定根据《标准》第5.1、5.3节,对×××××××××××进行抗震措施鉴定,结果汇总如下:一般规定5.1.3 多层砌体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墙体不空鼓、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
2.支承大梁、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其交接处无明显裂缝。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结构体系5.3.1现有B类多层砌体房屋实际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5.3.1规定的限值。
5.3.2现有普通砖和240mm厚多孔砖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4m,190mm厚多孔砖和砌块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3.6m。
5.3.3 现有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 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的间距,不应超过表5.3.3-1的要求。
2. 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高宽比),宜符合表5.3.3-2的要求。
3. 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4. 8、9度时,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或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或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宜有防震缝,缝两侧均应有墙体,缝宽宜为50~100mm。
第五章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5-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烈度 6 最大高宽比 2.5
7 2.5
8 2.0
9 1.5
这主要 从实际震害观察中总结得到的,为了保证房屋的稳定 性,给出的限制。
§5-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三、抗震横墙间距限制
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来 承受。对于横墙,除了要求满足抗震承载力外,还 要使横墙间距能保证楼盖对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 的刚度要求。承载力要求可以通过验算来确定,而 横墙间距必须依靠楼盖水平刚度来确定。
§5-4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
第j层各横墙所分配到的地震剪力之和应等于该层的总地震剪力,则
(4.8)
V
m 1
n
jm
Vj
(5-4a)
Vjm为第m道横墙的侧移刚度Kjm与楼j层层间侧移Δ j的乘积
Vjm K jm j (5-4b)
(5-4c)
jm
(5-4b)代入(5-4a)给出
§5-4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
一、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多层砌体房屋可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由于砌体 房屋刚度大,周期短,一般在0.2-0.3s,故地震影响系数 取最大影响系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质量与刚度沿高度 分布一般比较均匀,且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以按底部剪 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可取结构底部地震剪力为:
层 数
7 7 6 7
高 度
18 18 18 18
层 数
6 6 6 6
高 度
12 12
层 数
4 4
混凝土 小砌块
§5-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檐口或主要屋面板板顶 的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算起,全地下室 和嵌固好的半地下室可从室外地面算起。带阁楼的 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
【土木建筑】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盖、屋 盖,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 或圈梁拉结。
5.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 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 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
2、上部倒塌 房屋上层自重大,刚度差; 上层砌体强度过弱,整体性差时;
3、局部倒塌 个别部位的整体性特别差,纵墙与横墙间联系不好, 平面或立面有显著的局部突出,抗震缝处理不当等;
而 坍外 塌纵 是墙 较全 常部 见脱 的开 震横 害墙 。
二、裂缝
抗剪承载力不足,产生裂缝,主要有“X”形、水平和竖向三种类型。 1、 “X”形裂缝
(五)墙体之间的连接
1.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及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 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 6 拉结钢筋,并每边深入墙内 不宜小于1m。
2.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 6 拉结钢筋 与承重墙或柱拉结,并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 度大于5m的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最小直 径
14
14 12
加密区范围 (mm) 全高 上端700 下端500
箍筋
加密区间距 (mm)
最小直 径
100
6
6.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在同一标高处。
7.房屋的底层和顶层,在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 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宽度不小于240mm, 纵向钢筋不少于3 6 。
烈度
8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是目前主要结构类型之一,但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抗震能力差。
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1、多层砖房设置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纵向钢筋宜采用4Ф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
2、设防烈度为6、7度且多层超过六层、设防烈度为8度且多层超过五层、设防烈度为9度时,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宜采用4Ф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3、房屋四角的构造柱截面和钢筋应适当增大。
4、为了便于混凝土浇灌质量的检查,应沿构造柱全高留有一定的混凝土外露面,若柱身外露有困难时,可利用马牙槎作为混凝土外露面。
5、构造柱必须与圈梁连接。
在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450或1/6层高,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6、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且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水平钢筋和Ф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Ф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7、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或与埋深小于500的基础圈梁相连。
8、对于纵墙承重的多层砖房,当需要在无横墙处的纵墙中设置构造柱时,应在楼板处预留相应构造柱宽度的板缝,并与构造柱混凝土同时浇灌,做成现浇混凝土带。
现浇混凝土带的纵向钢筋不少于4Ф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9、构造柱的竖向钢筋末端应作成弯钩,接头可以采用绑扎,其搭接长度宜为35倍钢筋直径。
在搭接接头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10、斜交抗震墙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有效截面面积不小于240*180.在斜交抗震墙段内设置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抗震墙层间高度11、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设2Ф6通长钢筋和Ф4分布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Ф4点焊网片;7~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梯半高处设置60后、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Ф10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配筋砖带不少于3皮,每皮的配筋不少于2Ф6,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7.5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
提高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设计以及措施分析
提高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设计以及措施分析摘要:近几年发生的汶川、玉树地震给我们多层砌体房屋的设计与施工敲响了警钟,本文对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要求、加强房屋抗震能力的措施作出了进一步思索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形式、荷载形式、薄弱、目标、性能、效果、约束作用、可靠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多层砌体结构是我国中、小城市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具有选材方便、施工简单、造价低、工期短等优点。
目前我国砌体房屋普遍用于住宅、办公楼、医院、教学楼等民用建筑和公用建筑。
其所用材料的脆性、抗拉、抗剪和抗弯的能力很低,抗震能力差,特别是未经抗震设计的房屋破坏尤为严重。
多层砌体房屋在震害方面有着如下的规律:由于连接方式的原因,多层砌体房屋整体性能差,抗连续倒塌的能力也低。
2、多层砌体房屋由纵墙和横墙构成,由于承受荷载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纵墙承重以及横墙承重。
不同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不同, 房屋复杂体形比简单体型破坏重;关于房屋震害情况,横墙承重房屋最轻,纵横墙承房屋重次之,纵墙承重房屋最重。
3、不同烈度地区震害差异较大,特别是在高烈度区以严重破坏或倒塌为主。
4、由于老旧多层砌体房屋在结构设计时,抗震设计方面考虑不佳,故在地震危害中损害较为严重。
5、由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所构成的混合体系房屋,砖砌体结构破坏最为严重。
一、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防目标和内容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由于地震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使得不同的设计者有不同的设计理念,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构成了抗震设防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中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进行结构和建筑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良好的概念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好坏的决定因素。
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根据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形式,我们在抗震设计时应注意高度和层数、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整体性、建筑形体规则等方面。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2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 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 1m。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②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每隔500mm 设2根拉结筋,每边伸入墙体内不小于600mm,(实际做 法有抗震要求的为1000mm)。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知识拓展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转角处
a的取值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 2)圈梁构造要求 ━① 圈梁宜连续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封闭; ━②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 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③ 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 度不宜小于2/3h,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 符合表4-6的要求。 ━④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 行增配。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 (3)楼、屋盖构造要求 楼、屋盖是房屋的重要横隔,能传递水平作用力、保
证房屋的整体性。对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楼、屋盖, 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
小于120mm;装配式楼板或屋面板,板端伸进外墙的 长度不应小于120mm ,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 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2)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 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砖砌体结构抗震构造详图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本规范表7.1.2的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 距适当减小; 2)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 不结构抗震构造详图
2.钢筋混凝土圈梁
Page
12
砖砌体结构抗震构造详图 (3)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
墙或圈梁拉结。
内墙
外 墙
拉结筋(f6)
内墙
(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6度时房屋的屋盖和7~9度时房屋的楼、 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 、墙或圈梁拉结。
Page
21
谢 谢
2015.11
隔12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 处; 楼梯间对应的另一侧内横墙与 外纵墙交接处
注:较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 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侧墙体应加强
Page 4
砖砌体结构抗震构造详图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 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构造措施及方法研究
3 抗 震构 造措 施
31 增 强 砌体 房 屋 的刚 度 及 整体 性 .
生产上应合理轮作 , 洁 田园 、 清 实行深耕 , 以减 少病虫来 源 。同 时, 通过精耕 细作 , 培育壮苗 、 加强 田间管理 以增 强幼苗 的抗病 和抗虫性。防治荞麦褐斑病可采用 5 g 0k 种子加 0 g 4 %的五 .k 、0 5 氯硝基苯粉拌种 , 或在苗期 喷洒 1: 20波尔多液或 5 0 60 1: 0 0 ~ 0 倍 6 %可湿性代森锌溶液 。 5 可用 4 %乐果乳剂 30 0 0 0 倍液 喷雾 防 治 3龄 以前的粘虫幼虫 , 采用 9 %敌百虫 8 0 ,. 0 0 倍 25 %的溴氰菊 酯 40 0 0倍液喷雾 防治 3龄 以前的草地螟幼虫 。
h me a d a r a , n r e t e d v lp n fb c w e tp a t g ao g t ef t r aB c w e t a it sgo n i hs a e s man y“ l c o b o d a d d i h e eo me t u k h a l ni ln a e . u k h a r i r w n t i r a i n v o n h l a v ee il B a k Ab n a c mb rOn ”, d c l v t n meh d r s y o e od ta i o a n n ce t cT eeo e i i n c sa y t ie t e s e il u d n e Nu e e a u t a i t o sa e mo t f h l r dt n la d u s in i . r fr , s e e s r gv p ca n i o l t i i f h t o h i t d c ino e a ei s d g il ut ain tc n q e . n r u t fh r t hye dc l v t h iu s o o t vi e a n i o e Ke r s b c wh a ;u t ain tc n q e y wo d : u k e t c l v t h iu s i o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1.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2.楼盖及屋盖构件应有足够的支度和可连接3.墙体有可靠的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1.框架柱中纵筋、箍筋及弯钩等构造措施2.框架梁顶筋、底筋、箍筋的构造措施3.框架节点的构造措施
荷载的分类
1.按随时间的变异分类: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
2.按结构的反映分类: 静力作用、动力作用
3.按荷载的作用面大小分: 均布面荷载、线荷载、集中荷载
4.按荷载的作用方向分: 垂直荷载、水平荷载
荷载对结构的影响1.永久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预应力)
2.可变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 考虑最不利组合)
3.偶然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考虑地震荷载与台风荷载)
4.地面的大面积超载对结构的影响 ( 引起下沉)
5.装修对结构的影响 ( 设计、超载、开洞、变形缝等)
混凝土基础施工
技术
主要类型
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
高层建筑筏形
基础和箱形基础超过40米时, 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 后浇
带) , 后浇带宽不宜小于80厘米, 在后浇施工缝处, 钢筋必须贯
通
钢筋工程
1.钢筋工程绑扎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质量技术负
责人进行验收
2.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符合相关要求
3.钢筋的连接要符合相关要求
模板工程后支先拆、先支后拆, 具体应按施工方案执行
混凝土工程
大致积混凝土工程的浇筑方案、振捣、养护、防裂技术要符合
相关的要求
砌体基础施工技
术
1.砌砖采用”三一”砌筑法
2.砌体基础采用水泥砂浆
3.构造柱、防潮层、灰缝要符合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