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系统1.地球表层系统是指接近地球固体表层的沉积岩和对流层大气构成的物质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层(不受内力影响),下至沉积岩底层(不受外力影响)。

3.地球表层的特点:①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体系②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③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④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4.地球表层的构造分为五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5.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6.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

7.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

8.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又称生物膜)9.智慧圈指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总和,又称技术圈、人类圈、社会圈,主要强调人的作用。

10.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的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11.地球表层的能量来源:①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②来自天体的引力能。

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12.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①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

(大气环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热量)②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

(在有机界太阳辐射能的转换时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的)13.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先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每级转化都耗散大部分能量,基本上按形式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者14.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地下热能是由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它是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的能量来源。

15.地球内部热能造成的地壳运动有突变和渐变。

火山、地震是突变的形式。

大部分情况下是渐变形式——沧海桑田。

16.引力能包括两个方面:地球对地球表层物质的吸引和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表物质的吸引。

前者以潜在的势能存在,它总是力图使地球上的物质处于稳定状态。

后者引起地球的周期性弹性形变,其中以海洋的潮汐最为明显,又是一种将引力能转化为动能的形式。

中国地理和地理科学导论

中国地理和地理科学导论

(一)《中国地理》重点题目笔记目录第一篇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对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影响。

(2010年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简述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及其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简述我国山脉的基本类型及主要山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概述我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简述我国简述中国线性构造带的主要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自然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理学导论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导论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导论的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地貌等,而人文地理则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空间上的现象和过程。

地理学导论作为地理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下面将对地理学导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地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球表面相互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地理学起源于古代的地图制作和地理探险,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现代科学,涵盖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典地理学、现代地理学和当代地理学三个时期,其中现代地理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为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性质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地球科学的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交叉的内容。

地理学与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图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构成了地球科学的整体。

地理学主要关注地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常常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例如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等。

3. 地球系统理论地球系统理论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强调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包括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

地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系统,它由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通过各种过程和作用相互联结和相互影响。

地球系统理论对于研究地球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 区域差异理论区域差异理论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

理工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地理科学导论历年真题

理工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地理科学导论历年真题

一、简答题1.物质文化与环境的关系.P240答:(一)物质文化对环境有强烈的依赖性,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和制约。

(1)环境向人类提供资源,提供物质生产条件,从而决定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如蒙古族的畜牧文化,爱斯基摩人的冰猎文化等。

(2)环境资源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人工制品的材料、样式的地域风格。

如山区的石木结构,黄土地区的窑洞等。

(3)环境影响产业的分布格局地势。

如第一产业受气候条件和水体分布的影响,资源型产业受资源分布的制约等。

(4)地理环境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

如气候适宜、地形平坦的地区生产力发展快,反之,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物质文明总是比较落后。

(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程度的提高,文化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

(1)在农耕文明阶段,主要表现为人类对气候、土壤、水文等农作物生产条件的依赖。

(2)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社会文明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为一对资源、能源产地的依赖,文明发展程度与资源的占有程度密切相关。

(3)20世纪60年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后工业文明,信息产业发达。

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对文明发展的意义加大。

(4)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文明对环境的依赖的空间范围发生了改变,变地区、国家对所在局部环境的依赖为全体人类对全球环境的依赖。

2.地球系统演化的过程.P47答: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分4个阶段,即天文时代、地质时代、生物时代和人类时代。

(1)天文时代。

所谓天文时代就是地球作为天体的形成阶段。

关于太阳系和地球的起源,受到肯定和认同比较多的是星云说。

认为太阳和太阳系的行星都是太阳星云形成的。

太阳星云中心部分收缩增温,达到热核反应条件后,太阳形成一颗恒星。

氢元素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在辐射压力和太阳风的驱赶下逃离,剩下的主要是硅、氧、镁、铁等较重元素。

地球就在较重物质形成的星云中的尘粒互相碰撞、吸引、合并形成。

(2)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就是地球内部构造形成的阶段。

地球形成之初,热能使地球内部增温,密度高而熔点低的铁、镍等物质熔融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地心,密度低而熔点高的硅酸盐类物质熔融后上浮,地球逐渐分层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笔记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笔记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笔记地理复习笔记第一章地球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宇宙的构成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一、太阳的地理效应第三节地球的整体性质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质量(一)地球的形状(二)地球的大小与质量二、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内部圈层(1)地核(2)地幔(3)地壳(二)大气圈层(1)对流层(2)平流层(3)中间层(4)热成层(又称暖层)(5)电离层(6)外逸层(散逸层)三、地球的物理性质(一)地球的重力(二)地磁(三)地热四、地球的化学成分(一)地球的自转1. 地球自转的性质2. 地球自转的速度3. 地球自转的周期4. 地球自转的地理效应(二)地球的公转1. 地球公转的性质2. 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五、地球的运动六、地理坐标与时间七、地球的演化(一)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二)地球系统演化特征(三)地球系统过程的时空尺度第四节地球表层系统一、地球表层的构造(一)岩石圈(二)水圈(三)大气圈(四)生物圈(五)智慧圈二、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一)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二)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三、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二)人类对大气圈的影响(三)人类对水圈的影响(四)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二章地理空间第一节地域分异规律一、纬度地带性(一)纬度地带性的形成机制由于地球球状形状加之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运动位置关系所共同决定,太阳高度角从低纬向高纬渐次降低,低纬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强烈,高纬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很微弱(二)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气候过程的能量基础,直接影响地表的温度降水及其大气运动的纬度地带性差异。

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基本上是延纬线延伸的。

温度的年变幅,即同一地的冬夏温度差异也具有纬度地带性,低纬变幅小,随纬度增高变幅增大,两极变幅最大。

温度的纬度地带性与科里奥利力相结合,形成气压带、行星风带和洋流沿纬度更替的分布大势。

受温度带、气压带等纬度地带性影响,造成降水沿纬度的差异分布。

地球科学导论复习资料整理

地球科学导论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1.地球系统:由固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了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2.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的地球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1cm2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能量。

3.潮汐变形: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周期性变形现象称为潮汐变形。

4.自然环境: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5. 土壤:指位于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而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其厚度一般为1-2m以内。

6.磁偏角: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7.震级: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划分8.矿物: 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晶质物体,少数非晶质或胶体9. 河流: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10. 地貌营力:规模不同、形态各异的地貌是在不同的地球内、外营力下形成的,这些营力也可称为地貌营力。

11.地质灾害:由于岩石圈的变形、变位、岩浆及水的活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等地质营力的因素,引起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12.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生物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物理环境)之间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3. 岩石: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矿物或岩屑组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14. 逆温: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出现近地气层降温快于上层,近地气层内下层温度低于上层温度的现象。

15. 地质作用: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16.生物群落: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彼此在发展中有密切联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成的生物群体。

17. 种群:占据着一定环境空间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集群。

18. 生境: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态因素的总体。

地球科学导论(重点)

地球科学导论(重点)

地球科学导论(重点记忆)第一章:⒈研究对象:整体地球,包括:固体地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容:各个圈层间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系统间相互作用。

特点:全球性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差异大⒉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行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⒊彗星:质量很小绕太阳运动. 彗核:近球形由冰、甲烷、氨、尘埃组成.彗发:球形云雾状由气体、尘埃组成。

彗云:包围彗发由氢原子组成。

彗尾:彗核背太阳侧尾巴-气体尘埃组成⒋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离心力椭球体。

周期:1日恒星日太阳日。

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464m/s,两极为零地理坐标:纬线:与地轴垂直平行赤道;纬度:由赤道向两极增大0°90°;经线:与纬线垂直连接两极子午线子午面;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增大0°180°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的地球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1cm2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能量。

天文单位:日地之间光速传递需约8分钟,这个庞大的距离定义为1个天文单位。

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确定极点和地理坐标昼夜更替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科里奥利力同一时刻不同经线有不同地方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 时区月球太阳引力引发潮汐, 自转产生反潮汐力,与潮汐平衡⒍潮汐: 月球和太阳引力导致海面周期升降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月球引力>太阳引力地心受二者平均力地表受力与平均力有差别引力差引起海面升降引潮力: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的差值地球轨道参数:方向轨道周期近日点远日点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四季第二章:⒈地球的年龄:46亿年38亿年原始生命单细胞原核生物-球藻⒉生物圈的形成与发展:(1)厌氧异养原核生物阶段厌氧异养原核生物---无核膜分异异养(2)厌氧自养生物出现生物圈初步形成:厌氧自养原核生物---蓝细菌藻类光合作用(3)真核生物出现动物界爆发演化: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多细胞动植物分异元古宙中期燕山山脉宏观藻类元古宙末期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动物群显生宙初期云南昆明澄江动物群寒武纪生物爆发寒武纪三叶虫时代(4)生物登陆全球生物圈建立:泥盆纪:原始陆生植物(裸蕨)淡水鱼类石炭二叠纪:蕨类(成煤)两栖类地史上第一次成煤(5)生物征服天空陆生动物重返海洋: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苏铁银杏松柏) 爬行动物时代(恐龙始(6)人类起源: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真马真牛真象);人类出现,第四纪重大事件: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古猿:人类祖先:腊玛古猿,直立行走是猿到人的关键早期智人(古人)直立人(猿人):“北京人” 开始用火陕西蓝田人云南元谋晚期智人(新人) 周口店山顶洞人⒊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宇……宙界….. 代系….. 纪统….. 世第三章:⒈地表的起伏和内部物质密度不均导致理论重力值与实测不符重力异常,应用:探矿⒉地壳地面向下33km(莫霍面);结构:上层:花岗岩层硅铝层不连续;下层:玄武岩层硅镁层类型:陆壳: 双层;洋壳: 单层地幔莫霍面到2900km(古登堡面),以1000km分上下地幔上地幔:橄榄岩层(榴辉岩层) 铁镁增加;岩石圈;软流圈地核铁镍为主⒊磁场:磁偏角: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地理科学导论,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物理构造、自然环境及其演变、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以及其中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地理空间分析和研究方法,揭示地球表面的特征、过程和模式。

地理学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的地图制作和地理探索,经历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不同阶段的演变。

2.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略呈椭球体的星球,其形状由地球自转和重力所引起的地球净离心 shape 所决定。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其中地壳又可细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3.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地球的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围层,包括对人类和动植物生存至关重要的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成分。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受到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4.地球的水圈和水资源地球的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不同形式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和管理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

5.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是地理学的核心工具,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这些方法能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并进行空间分析,为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6.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

它与人文地理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地理学体系。

7.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注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的聚居与迁徙、城市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8.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可持续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等问题,为建立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911地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笔记

911地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笔记

911地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一章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系统科学●(狭义)为了解释地球动力,地球演变和全球变化,对组成地球系统各部分,各圈层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科学。

●(广义)是一门重点研究地球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以解释地球的动力学,地球的演化和全球变化,其目标是为了了解整个地球系统过去,现今及未来。

2.地理系统●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即一个动态的多等级开放系统。

地理系统具有显著的自组织特征,在其动态发展过程中划分为若干圈层状结构的子系统,包括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和人类等诸子系统,生物,土壤和以人类活动为特征的人类圈是地理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3.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相互作用的多因素复合体。

●特点:①整体性②多元性:多样化的统一,差异性的统一。

4.第一节宇宙的构成●宇宙的构成●总星系●恒星系●类星体●恒星●行星●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的利益相互吸引。

引力大小与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是太阳和地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也是使地球和其他天体按照他们自身轨道,围绕太阳运转的原因。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运动轨道都是椭圆 e=c/a●面积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与行星中心的连线)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周期定律●行星绕地球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卫星●其他天体●星云及星际物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宇宙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地球●巨行星:土星,木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的优越性●距太阳远近适中●质量适中密度大,引力足以吸引较多的大气和水。

提供生命活动的基地,动植物生长,保护地面不受流星的撞击●行成氧气和水,保护其不受紫外线伤害。

●第二节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1.太阳的地理效应●质量与体积●太阳的构造●内部:稠密的,高温高压下的气体●中心核反应区●辐射输能区●对流层●外层气体●光球●色球●日冕●太阳的能量●太阳活动:太阳大气一切活动的总称,平均周期一般为11年●黑子●光斑●耀斑●日珥●太阳对地球地理过程的影响●太阳能—地球表层的基本能源●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过程,生物过程产生强烈影响●气候●电离层●磁场●生物●极光2.月球的地理效应●月球●月地距离、月球的质量和大小●月球的自然状况●月球的地貌特征●月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对地球地理过程的影响●潮汐(引力影响)●加剧海岸侵蚀,顶托河口径流,对沿岸生物产生影响3.其他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撞击地球:地球环境异常,气候变化,灾难性后果●宇宙射线:大气电场和电流,对天气过程产生影响●第三节地球的整体性质1.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内部的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层●对流层●平流层●地球表层系统●第二章地理空间●第一节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规律:●含义:是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大小,形状,规律)和地球表面性质(海陆分布,地壳运动)所决定地球表层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地理科学导论1

地理科学导论1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1、对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个问题,国内外众多的地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国外部分学者的观点(1)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洪堡和李特尔,在他们的地理学研究中,逐渐认识并阐明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自然地理学见长的洪堡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的描述,研究位于地球上某一区域或片段上的各种联系的现象的多样性。

以人文地理学见长的李特尔认为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的家园即布满人的空间的地表空间的科学,不以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而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重点是研究和理解在地区上结合在一起的各个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

——国内部分学者的主要观点(1)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认为地理科学是研究地面环境的科学,应着重研究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人类的相互作用,其任务是研究地球外壳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发生、发展和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

(2)钱学深院士认为地理科学是进行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理想科学,地理科学就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表层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的认识我认为地理科学研究的是人和地域的关系,地理环境的产生、发展和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理科学的发展应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人地关系”(1)不加区域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泛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不加区际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

——这个区域内的人的群体的活动与这个区域内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3)不加过程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

——这个区域内的人的群体的活动与这个区域内得到资源及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和与这个区域有关的区域之间关系的总和。

(4)不加时空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

——这个区域内的人的群体活动与这个区域内的资源及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和与这个区域有关的区域之间关系以及历史继承(乃至未来规划)关系的总和。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1 宇宙及宇宙的构成2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地理过程的影响3 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圈层和大气圈层)。

4 地球自转性质、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周期。

5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效应6 地球演化4个过程或阶段7 温室效应8 地球表层系统概念9 地球表层五大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10 生态系统的1/10定律11大陆漂移学说1地域分异规律 2 纬度地带性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3 海陆梯度地带性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4 垂直地带性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5 林线、树线、雪线的定义6 三维地带性共同特征7 非地带性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8 区位、区位论的概念9 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的主要内容10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11 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的定义12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梯度推移理论、点轴发展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3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区域发展波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4 经济全球化、边缘带、破碎带定义15 课后习题1 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非决定论的基本观点2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3 环境容量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5 文化、文明、文化景观、文化生态的概念6 文明起源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7 生态文化概念、中国各生态文化区的特点8 文化整合的因素与过程9 文化整合与同化的区别10 中国主要生态文化区的特点(新疆荒漠-绿洲文化、青藏高原文化、云贵高原文化区等)11 课后习题1 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发展特点、突出的贡献2 地理科学的思想流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环境生态学派、空间学派、社会学派的主要思想3 地理科学的性质和科学体系4 地理科学的基本特征5 地理科学的方法论:例外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6 现代地理科学方法论的新思维:整体思想、反馈思想、等级层次思想、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理论。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习题

一、地理科学研究的对象定义:1. 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2. 地球表层系统:指地球系统的诸多子系统之间——大气圈子系统、岩石圈子系统、水圈子系统、土壤圈子系统、生物圈子系统和智能圈子系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可以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子系统的、以智能圈子系统的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大的地球系统的子系统。

习题:1. 确定地理科学研究对象有什么重要意义答:a 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功能等都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

b 学科研究对象是否明确,直接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决定着学科科学性的含量。

2. 外国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答:a:洪堡的观点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与其关系、地域等级关系、地理事物发展历史即时间顺序和人地关系等方面的观念和思想。

b:李特尔的观点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强调地理科学研究的不是整个地球,而是地表空间部分,研究地球表层上的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及其联系、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c:德国部分学者的观点李希霍芬: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探索人类与物质的地球以及自然现象的相关关系。

拉采尔:人地关系赫特纳:地理科学是研究区域差异的科学d:法国部分学者的观点白兰士:或然论e:部分苏俄学者的观点卡列斯尼科:伊萨钦科:索恰瓦:f:部分美国学者的观点托马斯:哈特向:苏尔:景观3. 国内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竺可桢、钱学森、黄秉维、吴传钧、陆大道、郑度、林超和杨吾扬、李春芬、李旭旦、陈传康、李振泉4.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地理系统的哪些子系统有密切的关系?答:a:整体性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又称智能圈)六部分,组成地球表层综合体。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

一、地理科学研究的对象定义:1. 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假设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2. 地球表层系统:指地球系统的诸多子系统之间——大气圈子系统、岩石圈子系统、水圈子系统、土壤圈子系统、生物圈子系统和智能圈子系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可以逐级划分成假设干地域子系统的、以智能圈子系统的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大的地球系统的子系统。

习题:1. 确定地理科学研究对象有什么重要意义答:a 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功能等都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

b 学科研究对象是否明确,直接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决定着学科科学性的含量。

2. 外国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答:a:洪堡的观点表达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与其关系、地域等级关系、地理事物发展历史即时间顺序和人地关系等方面的观念和思想。

b:李特尔的观点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强调地理科学研究的不是整个地球,而是地表空间部分,研究地球表层上的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及其联系、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c:德国部分学者的观点李希霍芬: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探索人类与物质的地球以及自然现象的相关关系。

拉采尔:人地关系赫特纳:地理科学是研究区域差异的科学d:法国部分学者的观点白兰士:或然论e:部分苏俄学者的观点卡列斯尼科:伊萨钦科:索恰瓦:f:部分美国学者的观点托马斯:哈特向:苏尔:景观3. 国内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竺可桢、钱学森、黄秉维、吴传钧、陆大道、郑度、林超和杨吾扬、李春芬、李旭旦、陈传康、李振泉4.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地理系统的哪些子系统有密切的关系?答:a:整体性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又称智能圈〕六部分,组成地球表层综合体。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要点(大一上册)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要点(大一上册)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第一章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1.解释概念:地理:地球表面或某一地区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地理学(高校教指委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地域分异规律及优化调控的科学.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接近地球海陆表面附近,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理位置:地球表面上某一事物与外在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地理环境: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

地理系统: 地理系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类及其生存环境有机结合的动态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也就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构2.简述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的分类体系及特征。

(1)地理位置,a)分类:天文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b) 特征:地理位置的唯一性地理位置的层次性地理位置的历史性地理位置的价值性(2)地理环境, a)分类:⑴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自然环境。

天然环境,是指那些未受人类影响和只受轻微影响、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如极地、高山、荒漠、冻原、原始森林等。

人为环境,是指受人类直接影响,自然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环境,如人工草场、人工林地、农田、绿地、人工湖、运河等等。

⑵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构成和创建的环境,又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经济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劳动力状况、技术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等等。

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环境,诸如政治、社会、文化、语言等社会文化现象的环境。

B)特征:⑴组成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⑵分布特征:地域性或地域差异性⑶发展特征:历史性(不可逆性)、阶段性(周期性、层次性)3.全球地理系统边界包围的实体应满足5个条件。

地理学导论复习精华

地理学导论复习精华

地理学导论复习精华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地理学中的体系地位: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学中最为发达的⼀门分⽀学科。

⼜是⼀门边缘性质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农业地理学—⼯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

任务:区域竞争⼒提升问题,持续提⾼区域竞争⼒,是壮⼤民族提⾼国民意识,解决区域社会问题,优化⽣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2.⼀⼆三次产业:根据社会⽣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划分。

第⼀(次)产业:指其产品直接取⾃于⾃然界的产业部门,主要指⼴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和采掘业;第⼆(次)产业:指对⾃然物质资料(农产品和矿产品)及⼯业品原料等初级产品进⾏再加⼯的产业部门,主要指⼴义的⼯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三(次)产业:指为⽣产、社会发展和⼈们⽣活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产业部门,主要指⼴义的服务业。

3.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从就业⼈⼝在⼀⼆三次产业间的⽐重变化看,存在着由第⼀产业向第⼆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从国民收⼊⽐重变化看,存在着第⼀产业实现的国民收⼊相对⽐重下降,⽽第⼆、三产业实现的国民收⼊所占⽐重呈上升趋势4..产业布局演变规律: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分布形态),不同的产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基本模式:1、增长极模式含义:指不断扩⼤的⼯业综合体配置在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进⼀步发展。

适⽤条件:常⽤于技术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开发。

2、点轴(线)开发模式含义:“点”——⼀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级结点;“轴”——指联结各增长点的各种线状基础设施(其中以交通线为主),其实质是产业和经济发展轴。

适⽤条件:适⽤于中等发达地区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开发。

3、⽹络开发模式含义:⽹络是结点与轴线的结合体,其中结点是⽹络的中⼼,轴线则是⽹络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域⾯、域⾯与域⾯之间联系的纽带和通道,其中对产业布局影响最⼤的是交通轴线适⽤条件:⼀般应⽤于经济发达地区.⾃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有限性 2.区域性 3.整体性和动态性5.⾃然条件与⾃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作者:————————————————————————————————日期:ﻩ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地理学概述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地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

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部分的内容: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部分,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

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厚度约20公里左右。

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行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部分。

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

对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往外的空间范围。

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 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占78%,O2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以及微粒物质。

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米范围以内。

地球上有动物100多万种,植物有34万种,微生物4万种,植物占生物有机质量的90%。

5.人类圈人类圈又称为智慧圈、技术圈、文化圈等,指人类及人类所创造的人工物质环境。

"智慧圈"的概念是前苏联学者维尔纳茨基在1945年提出的。

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

他能够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比较是根本的改造" 。

人类虽然也是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它具有新的,自己所独有的特性,因而,使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圈层与生物圈分开,但是却渗透于自然演化形成的生物圈,二者相互共存。

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

(二)各圈层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

各圈层间不是绝对的、彼此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

但除了固体岩石圈和大气圈以外,其他圈层也不都是处处连续的。

因此对各个圈层的划分应从宏观上、整体上相对的去理解。

1.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2.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与循环(1)物理循环:大气、海洋的环流及其相关联的热量输送、水分循环;地壳升降、平移运动及其带来的物质、能量循环等过程。

(2)化学循环:岩石、矿物溶解成分以及其在土壤中的循环;大洋中的碳酸盐等的沉积过程;大气中氧气的生成与消耗过程。

(3)生物循环: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与生命活动相联系的过程。

(4)所有这些的循环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作用影响到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转化与循环。

(三)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与基本特征1.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指各要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的分布与配置关系。

分层结构:各自然地理要素按照环境条件而发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各自集中于地球表层的一定空间部位形成的空间结构。

上下圈层结构、表面的垂直地带性。

地域结构:地球表层的地域分异,及其形成的地域子系统的次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

包括了自然地域系统、人类社会的政区系统。

自然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特征;自然地理区划2.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1.是由自然演化形成得不同圈层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整体。

2.各圈层层面特别是岩石圈表面是不均一的,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太阳能辐射分布、控制表面变化的内能分布、人类的体质、习性、文化与经济活动的不同等。

3.地球的表层是在不断变化的。

如:海陆变迁、地壳活动;气候变迁、演化与交替;人类活动的发展等(四)地理环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或者称为地理环境。

地理学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从不同学科视角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地理环境这一概念是法国地理学家E.雷克吕(Reclus)于1876年提出的,他把地理环境理解为"围绕人类生存的自然现象的总称"。

通常地理学中所谓的地理环境与其看法不完全一致,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

我国相当多的地理学家(特别是人文地理学家),将地理环境作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环境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从不同的视角对地理环境的相对划分。

人文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内涵和范围不断扩大。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是一个综合各自然要素的整体,相当于地球表层的范围。

但二者不是截然分开彼此孤立的,它们在空间和结构上又是互相重叠、相互联系的,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

随系统论的出现,一些地理学家开始将之用于研究理论地理学。

1963年,前苏联地理学家索恰瓦提出用地理系统的概念替代自然地理学中"地理壳"、"景观壳"等概念,70年代发表了《地理系统学说导论》,从系统论角度建立自然地理的研究体系。

80年代以后我国地理学家也十分重视用系统论思想研究地理学,提出了"自然地理系统"(牛文元,198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吴传钧,1979)等概念。

地理系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类及其生存环境有机结合的动态系统。

地理系统就其组织水平来看,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它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由众多子系统构成,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全球地理系统、区域地理系统、局地地理系统等。

将地理系统作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反映了现代地理学对自身研究对象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等方面的深刻认识。

(五)地理系统系统思想是现代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整体性的一次飞跃。

随系统论的出现,地理学家们提出以地理系统的概念替代以前的"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等概念,先后提出"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等。

地理系统应当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的系统;有机结合的动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

地理系统的特征: 1.整体观点。

一切部分、要素都是一个系统,是由地球表层各部分有机结合的整体,各个孤立部分性质和活动方式的集合,简单相加不能形成高一级组织水平,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动态观点。

地理系统中一切有机体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生命不等于机器。

3.等级观点。

各种有机体都是按严格的等级组织起来的,具有层次性。

●三、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的研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地球的表层系统,始终都紧密围绕着人类与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相互关系问题而形成发展的,逐渐形成了为人类服务的、人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关系研究的核心。

1. 地理学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变化过程; 2. 二十世纪以来不同时期地理学的中心任务有所变化,可是虽然这些中心任务名称和具体内容有较大差别,但始终未脱离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 3.地理学的研究地球表层空间系统,是从空间的视角、是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视角来进行研究的,这就形成了地理学研究的"空间视角"与"环境视角"(或生态视角)●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简述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2、试述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内容。

3、地理环境、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三个概念的基本联系是什么?如何用系统论的观点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地理学的性质与科学体系●地理学的性质长期以来,科学被习惯地分成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类,一般科学面对这种分类都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每种科学,要么是自然科学,要么是社会科学,相互不可逾越。

这种划分的根源在于二元论的科学观,即自然现象有自然现象的规律,社会现象有社会现象的规律,两者之间没有综合的整体的规律。

这种科学观给地理学的发展带来严重障碍。

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苏联地理学曾普遍认为地理学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自然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经济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甚至于有的学者干脆认为经济地理学不属于地理学,而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

这种认识破坏了地理学的整体性,阻碍了地理科学的发展。

60年代以后,科学在继续分化的同时,综合的趋势日趋明显。

地理系统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人文内容也包括自然内容,地理学所要研究的不是这两个方面的机械组合,而是作为系统的整体联系与规律。

因此它既不单纯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社会科学,而具有综合性,是两种科学相结合的独立科学系统,●地理学的科学体系地理学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

(一)传统地理学科学体系传统地理学是单一层次的,平面的。

一般地说,仅从学科研究的性质特征分为区域地理学、系统地理学、数理地理学三大类。

(二)现代地理学科学体系从发展趋势上看,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重视地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二是重视应用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三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地理技术迅速发展。

按照对地理科学大科学性质的理解,现代地理科学分三个层次。

1.基础理论层次,又分三个亚层次:(1)理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学的方法论、认识论。

是关于研究地理学思想的。

地理哲学、地理学思想史、地理科学学等。

(2)地球表层学:是以地球表层物质体系的整体规律为对象,关于地球表面规律的更高层次的综合和概括。

(3)区域地理学、系统地理学和类型(部门)地理学。

2.技术理论层次(应用理论层次) 这个层次和以下的应用技术层次是地理学发展较快的领域。

技术理论层次包括:建设地理学、区域开发学、国土整治学、自然环境保护学、自然资源学以及与部门地理相对应的应用理论学科,如应用地貌学、应用气候学、水资源开发学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