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以和原因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水产动植物的产量,满足人们对鱼类、虾类等水产品的需求。
水产养殖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废水排放等,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
如何有效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来源及影响1. 水体富营养化水产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养殖场通常会添加大量的饲料和化学品,这些物质一部分会被食物吸收,另一部分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中的藻类和植物生长异常旺盛,形成水华。
水华不仅使水质变浑浊、水质恶化,还会消耗水中氧气,使水中生物缺氧。
而且水华还会产生毒素,对水中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2. 废水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塘和水产加工厂会排放大量的废水。
这些废水中含有饲料残渣、动植物粪便、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引起水体污染,不仅使水体变得浑浊、富营养化,还会威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土壤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场通常会使用大量的饲料,并且会大量排放废水,这些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在地表流动时,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长期以来,这些有害物质会积累在土壤中,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
以上种种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都对水体生态环境、水产资源及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
1. 合理规划养殖场址在水产养殖场址的选址上要合理规划,远离城市及主要水源地,避免废水排放造成的治理难题,也可以减少与农业、工业、生活废水的混合,避免废水污染过快积累。
养殖场址最好选在有条件控制废水排放和种养物体积浓度的污染物浓度达标的地方。
2. 合理使用饲料和药物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饲料的使用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在使用药物时要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严禁滥用药物,以免药物残留造成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3. 精准投喂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应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实现精准投喂。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水产养殖是指在水体中培育、繁殖和生长各类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
随着人们对水产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也迅速发展,但与此水产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急需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污染: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物和化学品等会直接释放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2. 沉积物污染:养殖废水中的有机废弃物和残余饲料会在水体中沉积下来,导致底泥污染和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3. 生物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和兽药等化学品会残留在水产品中,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4. 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一些养殖场为了追求高产量,滥用化肥、农药致使土地生态恢复困难。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给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因此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控制方法1.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补给量,对于残余饲料、排泄物等生产性废物的处理,建议采用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加强水质监测:对养殖场的出水口和周边水质进行监测,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污染源,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3.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引入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养殖水体的循环系统,将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减少对周边水体的直接排放,降低水体污染的风险。
4. 推广无污染生产技术:尝试使用无化学物质养殖技术,减少对水体的化学污染,例如利用植物和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5. 政策引导和监管:加强对养殖业的政策引导和监管,鼓励养殖户使用环保设施,对违反环保要求的养殖场进行处罚,使养殖行业朝着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通过以上控制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减缓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保护水体生态系统,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业是如何造成污染的
水产养殖业是如何造成污染的?
水产养殖业是饲养海洋生物以供人们食用的产业,相当于在海洋上进行的农业活动。
养鱼场,特别是用于开放式养殖鲑鱼,已被发现是当地水域的污染源。
数千条鱼集中在开放式网箱中,产生大量的粪便。
这些粪便与没有被鱼吃掉的饲料下沉到海底会影响环境、污染水体并导致海底的动植物过度增长。
举个例子来说,没有被鱼吃掉的饲料和鱼粪中的营养物质会使当地的藻类过度繁殖,从而导致水体中的氧含量下降,随之产生的氨、甲烷和硫化氢,对很多水生生物都会产生危害。
水体中的氧含量过低对海洋生物来说同样是致命的。
为了确保产量,很多类型的水产养殖业都使用化学处理方法,如使用抗生素和抗寄生虫化学品等。
这些化学品释放到环境中,一旦超过一定的剂量便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影响。
目前水产养殖业中使用的化学品种类繁多,主要还是抗生素和抗寄生虫化学品等药品,以及喷在饲养箱上的像铜这样的防污涂料。
在某些地区,如东南亚和南美洲,抗生素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大大增加,进而导致这些细菌对饲养的生物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的危害增大。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因养殖生产导致的环境变化对养殖生产本身的副作用及对其他养殖品种或自然资源的影响。
其造成的环境污染虽不能工业“三废”相提并论,但对养殖业本身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原因1.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引起的自身污染。
许多单位和个人为了提高产量,片面的追求高密度、高产量。
这势必要在养殖方式上提高投饲量和换水量,而残饵、粪便的增加使池塘负荷量加大,提高了日换水量,池塘中富营养化水的排放,明显污染了水质环境。
2.水库、湖泊网箱养殖布局不合理,放养密度远远超过环境承受能力从而导致自身污染。
这种情况使得国家一些大型水库、湖泊的水环境恶化、水质超标,不仅出现了死鱼现象,且威胁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水环境。
3.不能因地制宜,而是片面追求新品种养殖,从而失去生态效益和社会敢益。
近两年在各地兴起了养殖鲟鱼热、大菱鲆热、河豚鱼热等。
无论有无条件都在建工厂化养鱼池,拼命开采有限的地下水资源。
这些养鱼池基本—亡都依赖抽取地下水进行流水养殖,耗水量大,又缺少地下水修复措施,严重浪费了水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社会效益。
4.在养殖技术上还没有全面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未能有效地运用微生物技术控制池塘生态系统,使池塘少排水或不排水。
养殖过程中大部分仍然使用抗菌素或消毒剂、池塘进排水不易分开,疾病交叉感染机率高。
5.管理缺陷。
缺乏对水产养殖发展的政府行为,使个体分散养殖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
养殖户特别是新的或改行从事水产养殖的养殖户素质较低,有关知识欠缺或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对水产养殖的基本常识和鱼病及其检疫认识不足,没有掌握多发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不重视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制约了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6.盲目选育苗种。
苗种问题表现为苗种短缺,数量和质量不稳定,部分种类种质退化严重。
有不少苗种场只顾眼前利益,不注意亲鱼品种的更新和选育,造成品种退化,抗病力下降,容易产生疾病,成活率降低。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管控措施
l/t!龠#殖%组稿 \Email:(mgxmy2008@环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管控措施马晓林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农业局 054700摘要:目前,水产养殖界普遍存在盲目追求养殖 效益最大化的现象,使水域环境受到污染。
水产养殖 污染主要有养殖自身污染及外源性污染。
本文中笔者 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提出了防 控对策。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域环境;污染;管控1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对水域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自身污染指的是水产养殖活动的自身 因素造成养殖水体环境污染物的含量超标,以致使水 体生态功能受到影响。
水产养殖自身污染主要由养殖 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环境改良剂、饲料和肥料等投人 品,以及水生动物排泄物、残饵和底泥等固液态废弃 物引起。
$1%水产养殖中投入品的污染。
水产饲料和肥料。
水产饲料和肥料作为水产养殖的必需品,包括磷肥、氮肥等无机化肥,植物废弃物、动物排泄物等有机肥,以及高效复合肥$有机肥、无机化肥和微生物菌剂%。
水产肥料的用水体中氮、磷含量及 ;生物量,造成水体 养化,引起养殖水体 ,成“’$海水)或“水华’$淡水%。
同时,外性饲料 化水产养殖中的量使用,使量饵含的、磷等植物性营养素、有机物等成为养殖 水体 养化的主要污染 。
药物与环境改良剂。
高 化水产养殖中,由于养殖 ,养殖水 程 受到污染,高生 ,为 使用药物和环境改良剂以改养殖水体环境。
水产药物环境改良剂是化学品,为微生物剂,养殖 因用甚至使用 水产药物,导致养殖水体受到。
(2 %水产养殖中固液态废弃物的污染。
产物。
水产养殖过程中投的饵料水生动物人,过 排人水中,使水中的、磷含量 ,加剧了水体有机污染和 养化,对水生态产生影响,水质、底和水生生物。
底 物。
水体 物中、、磷的含量和 量 ,水产养殖环境的 中含量 要高,底 中有残饵 ,残饵、成的有机污染底泥 。
量残饵、排泄物等的、,致水体中 性生,高了水体中的 素含量,影响水生动物的健康。
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差的原因
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差的原因
水产养殖是一项很重要的产业,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贡献。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的问题往往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下面,我们将详细了解一下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差的原因。
一、养殖规模过大
水产养殖中,养殖规模过大是导致水质变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养殖密度过大时,会导致饲料残渣、粪便等废物过多,这些废物不能及时处理掉,就会污染水质,从而使水质变差,对养殖的效果造成影响。
二、使用劣质饲料
在水产养殖中,饲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
使用劣质的饲料会造成养殖过程中鱼类的消化道不适,粪便增多,废物排放较大,都会导致水质变差,从而影响养殖效果。
三、不合理投料和换水时间
在水产养殖中,投料和换水时间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
过于频繁的投料,会使废物产生的速度增快,而不及时换水会导致水质质量下降,这些都会影响养殖效果。
四、环境污染
水产养殖的取水区、排污区受到环境污染,也会威胁到用水的质量和数量,进而影响水产养殖的发展。
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制性,也是引起水质变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在养殖水产时,必须切实掌握好水质变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保证水产养殖的高效有效,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摘要】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本文首先介绍了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废水排放、饲料残渣等。
其次讨论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如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然后介绍了控制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方法,包括加强监管和利用生物方法净化水体。
最后探讨了水产养殖环境治理技术,如人工湿地和生态堆肥等。
结论部分分析了当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应对策略,如推行清洁生产和加强科学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影响、治理技术、挑战、应对策略1. 引言1.1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概述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可以提供人们丰富的水产品资源。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养殖废水、养殖废料和养殖药物残留等因素。
这些污染物对周围水域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和海洋生态系统失衡。
为了解决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措施。
要加强养殖废水处理,建立高效的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要规范养殖废料的处理方式,促使养殖者进行科学的废料处理和回收利用。
还应加强监管,加大对养殖者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其改善养殖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制定环保政策和标准,才能有效地保护水产养殖环境,保障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水产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大量饲料残留物和排泄物会堆积在水中,使水质变得浑浊,有机物含量增加,从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产养殖也会带来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大规模放养的鱼类会竞争食物资源,压倒本地种群,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H u a n j i n g q i x i a n g中国的水产养殖户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进行了不规范的水产养殖活动,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未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规模控制,对于水产养殖环境带来了污染。
为了保护中国的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珍惜所拥有的淡水资源,需要中国水产养殖户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增加水产养殖人员的法律素质,提升保护环境意识,对水产养殖进行严格把控,减少水体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水环境污染原因1、养殖废水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中大量有机物难以被代谢掉,久而久之,这些有机物表面会附着大量的微生物。
有机物经过长时间发酵会变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从而污染水圈环境。
这些水中有机物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过剩的饲料。
养殖过程中需要投喂大量饲料,但是并不是所有饲料都会被鱼类消化,部分饲料直接成为附着在微生物表面的有机物。
同时鱼类吃掉饲料后所产出的粪便又会造成新的污染。
有机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方法不科学,没有进行科学地投喂,污染后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周围的水圈环境和生态环境。
大量饲料沉在池塘底,经过长时间发酵会影响水中的化学平衡,造成水体环境富营养化,改变鱼类的生活环境,影响水产品的质量。
2、肥料药剂的使用现代水产养殖业已经颇具规模,但是还没有具体的养殖标准,肥料药剂的使用不科学,造成严重污染。
肥料药剂的使用量严重超标,会影响水圈的水质,改变水圈环境,影响水圈环境平衡。
长期大量使用肥料药剂,会严重影响环境。
大量使用肥料药剂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肥料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标准进行规范。
要想减少环境污染,就要科学使用肥料药剂。
3、养殖物代谢在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中,养殖物的代谢污染是十分常见的。
例如养殖密度控制不合理等现象都会增加污染的程度。
氮磷、尿碱、粪便等代谢物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对水上物的生长起到一定的影响。
4、生物遗体等底部淤泥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生物的死亡,对于残余物会在水环境中进行分解,这就会导致在溶解和释放的过程中发生第二次的污染。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其防治措施。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残渣、粪便等有机废物以及养殖过程中的化学药物残留等会直接排放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
这些有机废物和化学物质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引发蓝藻等水华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 水域生态系统破坏水产养殖的大量废水排放会直接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水生动植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水域生态平衡。
3. 沉积物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堆积和沉积会导致沉积物污染,使得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进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4. 声响污染水产养殖区域常常伴有机器设备和船只的运行,产生噪声会对水下生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和繁衍。
1. 合理规划水产养殖区域合理规划水产养殖区域,避免在敏感生态环境或者水域自然保护区进行水产养殖。
优化养殖场地选择,尽量将养殖区远离河口和岸边,减少养殖废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
2. 加强水质监测加强水产养殖区域的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
通过监测数据对水体进行科学评价,建立水质评价标准,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和改善措施。
3. 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周边水体的冲击,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通过循环利用水体中养殖废水的养分,可以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4. 加强养殖废水处理加强养殖废水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植物净化等技术,将排放的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可以采用人工湿地和生态立体养殖等技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
5. 合理投喂饲料合理控制投喂饲料的数量和频率,避免过量投喂饲料,减少有机废物的排放。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
然而,由于养殖过程中的大量废水和饲料残渣的排放,水产养殖也成为了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方法。
1. 废水排放污染:由于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水源,同时大量饲料、粪便和死亡生物体也会排放出废水,这些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中,会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种群造成严重影响。
2. 饲料残渣造成的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残渣会随着排放出的废水一起进入水体,而饲料残渣内富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导致湖泊和河流中的营养盐浓度过高,从而促进藻类繁殖,引发水华。
3. 养殖造成的土地污染:某些水产养殖场在存储饲料或处理废水时,会在陆地上建造水池或水塘,这些水池或水塘内经常积累了大量的废水和饲料残渣,导致土地污染严重。
4. 养殖产生的空气污染: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场会不断的进行通风换气,随着废气的排放,也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周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 预处理:通过预处理,将养殖池塘内的废水、饲料残渣等有害物质去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可以采用生物法、物化法等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排放标准。
2. 污染物回收:将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并加以利用。
例如,利用养殖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进行植物培育或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等用途。
3. 养殖场规范管理:通过规范养殖场运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养殖场巡查和监管,提高养殖场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4. 综合治理:采用综合治理方法,结合农业、工业、环保等多方面资源,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引导水产养殖企业加强环保措施,为水产养殖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
针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方法,各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监管机制和标准。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1. 引言1.1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但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大量饲料和化学药品,导致养殖水体中残留有大量的氨氮、硫化物、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污染物排放量大。
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直接排放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赤潮等问题。
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
养殖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养分,如果不合理处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比较严重,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之一。
需要加强监管,推行绿色养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1.2 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水产养殖所需的饲料和养殖密度增加,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度富集,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质平衡,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等残留物会进入水体,对水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和水产养殖船只对水域的噪音和振动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人类直接接触或间接摄入受污染水产品后,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如食物中毒、过敏反应等。
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不容忽视。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通过加强监管、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控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产养殖污染的主要原因1. 养殖池塘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废水和废渣的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养殖池塘中的废水富含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残渣、粪便和化学添加剂,这些物质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水产养殖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以及原因
水产养殖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以及原因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水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以及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污染来源1. 养殖废水水产养殖的饲养过程中,鱼虾等生物在水中代谢,产生大量有机物、氨氮等废物,这些废物通过养殖底泥和水体直接排放到界面水体中,造成养殖废水的污染。
2. 养殖饲料水产养殖所需的饲料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油脂,其中部分未被消化吸收的饲料会变成有机物质,排放到水体中,使水质变差。
3. 化学物质农药、兽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通过灌溉、喷洒等途径或者鱼虾体内摄入,进入水体中,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4. 养殖场建设养殖场建设中,未经合理设计和施工的养殖设施,如养殖池、处理池、污水处理设施等,都可能造成水体污染。
5. 不良养殖管理由于水产养殖业亏损较大、管理水平较低、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有些养殖户不遵守规章制度,未能正确处理养殖废水等问题,导致水体污染加剧。
二、污染原因1. 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由于水产养殖产出的利润相对较低,许多养殖户为了增加收益和效益,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养殖周期,这种介入的方式加重了废物排放问题、养殖底泥和废胁殖品对水质的污染负担。
2. 养殖种类和养殖密度不同养殖种类的废物组成以及排放量各不相同,养殖密度的大小也是影响水体污染的关键因素。
若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场的排放量就会超过接纳力,产生污染。
3. 不恰当的养殖技术若养殖技术不够专业和科学,将会在饲料质量、用药等方面存在不适当的处理方式,直接造成养殖废水的大量排放和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废水处理的不当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中;另一方面,在处理过程中,由于技术参数不合理或设备维护不及时等原因,使得排放物中的有机物、氨氮等物质含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减少,导致水体环境质量下降。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不仅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还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如何有效地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保护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来源及特点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殖废水排放;二是养殖废料排放;三是饲料投喂过程的污染;四是养殖用药物的残留;五是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污染。
养殖废水排放是造成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养分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水华等问题。
饲料投喂过程中的污染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也越来越多,而饲料中所含的磷、氮等养分物质会进一步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养殖用药物的残留也是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证养殖水体中的鱼虾健康,养殖户会使用大量的兽药和抗生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在使用后会残留在水体中,造成水体的污染。
养殖过程中生产的废弃物也是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这些废弃物不仅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还会影响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水华等问题,严重影响水质。
过量的氮、磷等养分物质会刺激藻类的生长,导致藻类水华现象的发生,进而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还会影响水中的鱼虾养殖。
养殖水体中存在过量的氮、磷等养分物质会导致鱼虾产生营养过剩,造成疾病的传播和鱼虾死亡率的增加,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品质。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也会造成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生植物的生长异常,影响水中生物的生态平衡,损害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对人类健康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与防控探微
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与防控探微
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但其发展也带来了水环境污染问题。
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殖废水排放
养殖废水是水产养殖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饲料、畜禽粪便、死亡动物等原因,养殖产生大量废水。
废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盐等,如果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2. 养殖场垃圾处理不当
养殖场垃圾主要包括过期饲料、畜禽粪便等。
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周边环境的卫生和水质,严重时还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3. 养殖场对水体的围垦
在部分养殖区,由于需占用水域,养殖户会对附近的湖泊等水体进行围垦,导致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水体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为了防止水环境污染,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废水处理是防止水环境污染的首要措施,应尽量采用完全密闭式处理设备或透水性好的土壤渗滤系统来处理养殖废水。
废水处理的方法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高效沉淀池、生物反应器等处理设备。
2. 养殖废弃物及时处理
养殖废弃物应当及时收集并进行分类处理,部分可用作有机肥料等,避免对水体造成不良影响。
加强养殖区规划管理,避免过度围垦等对水体生态环境的直接破坏。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但同时也对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只有加强管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水环境污染。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养殖方式,通过对水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可以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水产养殖也会对水环境产生污染,如废水排放、养殖废弃物的处理等。
如何有效地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废水排放:水产养殖场通常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鱼类或虾类的生长,而这些水受到了养殖废水的污染,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恶化,为水生生物带来危害。
2.养殖废弃物: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饲料残渣、粪便等会大量富集在水体中,造成水质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质变差。
3.药物残留: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杀菌剂等药物,如果使用不当或者不合理会导致药物残留在水体中,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弃物,要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首先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和控制。
1.改进养殖方式:通过改进原有的养殖方式,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和半封闭养殖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降低水体污染的程度。
2.科学施用饲料:合理施用饲料,减少过剩饲料的投放,减少养殖废弃物的产生,从源头上减少水体的污染。
3.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将养殖废弃物进行收集、分类和处理,充分利用废弃物资源,减少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
4.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杀菌剂等药物,严格控制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避免药物残留对水环境造成危害。
除了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来改善水体的污染状况。
1.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方式,降低排放的废水对水体的污染程度。
2.加强水体监测:建立水体监测体系,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养殖业者和养殖户注重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污染对水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危害,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渔业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渔业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养殖渔业在满足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对养殖渔业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因此,生态修复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养殖渔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
一、养殖渔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养殖渔业环境污染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污染养殖渔业中常常需要使用饲料来喂养水生生物,而过量的饲料会导致养殖废水中富营养物质含量过高,进而引发水质污染。
此外,养殖废水中还会存在多种有机物和重金属,进一步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2. 底泥积累饲料残渣和养殖废水中的沉积物会逐渐沉淀在水底,并逐渐形成厚厚的底泥层。
底泥中富集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底泥的积累也会影响水体的通透性,阻碍水中氧气的供应。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养殖渔业中的大规模养殖往往需要占用大片水域,而这将导致自然栖息地的减少。
同时,逃逸的养殖生物和释放的育种种类也会对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产生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被打破。
二、养殖渔业环境污染的影响养殖渔业环境污染给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生生物受损养殖渔业环境污染会造成水体中氧气含量下降,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引发水华,使水生生物失去生存条件;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的积累会导致水生生物遭受损害,甚至无法繁殖和生长。
2. 损害生态系统平衡水生生物组成和数量的改变会导致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生态链的连锁反应会加剧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的弱化也使得人类社会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动力和资源。
三、养殖渔业环境污染的生态修复措施为了解决养殖渔业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生态修复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修复方法:1. 养鱼与种植相结合将养殖与种植结合,建设生态循环系统,通过种植水生植被来吸收废物中的养分,净化水体。
鱼类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植物肥料,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2. 水体通气改善通过增加水体通气设施,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改善水质。
水产养殖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以及原因
水产养殖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以及原因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原因分析指导老师: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原因分析(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荣昌 402460)摘要: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水产行业也不端提升,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经济利益和高品质的生活。
但是要想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水产养殖而言,面临着发展低碳养殖、循环养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水产养殖问题也伴随而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水产养殖废水。
就此,目前的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原因进行调查以及查阅分析,归纳如下。
希望能提供给养殖人员参考,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创建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养殖水环境,水体污染,来源,原因引言水产养殖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重要。
2013年我国池塘养殖面积达300多万公顷,从业人员近500万人,养殖产量5000多万吨,产值5000多亿,居世界首位。
池塘养殖在我国的渔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养殖者多采用高密度放养、大量施肥投饵的养殖模式。
随着如此集约型水产养殖行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质恶化,污染日趋严重。
水环境的恶化,给蓬勃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成为国际社会及食品安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成为影响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水污染引起水环境污染,环境恶化造成的水产动物疾病,或由此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大量剧增,水体有机负荷大大增加,远远超出其自净能力,不但造成水环境污染,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且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成为国际社会及食品安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因此养殖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找到水体污染的确切来源于污染原因分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养殖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养殖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鱼类养殖已经成为全球食品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技术的进步,鱼类养殖水体中出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本文将研究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养殖水体重金属污染,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来减轻这一问题的影响。
一、鱼类养殖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原因鱼类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养殖底泥:养殖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如镉、铬、铅等。
当底泥搅动或被鱼类搜食时,这些重金属会溶解到水中,造成水体污染。
2. 饲料和添加剂:饲料和添加剂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如汞、铅等。
在鱼类消化过程中,这些重金属会被吸收并积累在鱼体内,最终进入养殖水体。
3. 水源污染:一些水源中存在着重金属污染物,如工业废水、农药残留等。
当这些污染物被引入到鱼类养殖水体中,鱼类会通过鳃呼吸等途径吸收重金属,导致水体污染。
二、鱼类养殖水体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鱼类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以下是影响的主要方面:1. 水质污染:重金属污染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颜色变浑浊等问题,降低水质,影响水产养殖的生长和品质。
2. 生物富集:鱼类通过鳃呼吸吸收水中的重金属,导致鱼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升高。
当人们食用这些含重金属的鱼类时,就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三、解决鱼类养殖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方案为了减轻鱼类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以下措施可以提供一些参考:1. 加强管理控制:建立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对养殖底泥和饲料的管理,控制重金属的输入量。
2. 优选养殖区域:选择养殖区域时,应考虑到水源的质量和周边环境污染的情况。
避免养殖水体受到外部污染物的影响。
3 水体修复:采取一定的水质调控措施,如增氧、增加水的流通等方式,促进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重金属的含量。
4. 合理利用废弃物:充分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养殖底泥、剩余饲料等,进行资源化处理,减少重金属的释放。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海鲜食品,还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然而,水产养殖也面临着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水体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会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很多,比如养殖密度过高、饲料残渣堆积等。
解决水质污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安排养殖密度可以减少废物产生,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
2. 积极清理饲料残渣:定期清理饲养区域的饲料残渣,避免其堆积。
3. 利用生物过滤器:利用一些水生植物或微生物来过滤和净化水质,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二、疾病防控水产养殖中常常会发生疾病爆发,这会导致养殖损失和经济损失。
常见的养殖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等。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1. 严格的入养检疫:引进新种苗或鱼类之前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其没有携带病原体。
2. 合理的饲养管理: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保持水质清洁和良好的通风,提供合理的饲料,增强养殖生物的免疫力。
3. 采取药物防治: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合适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但要遵循药物使用的指导和规定。
三、水产品质安全水产品质安全是消费者对水产品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使用农药和抗生素、添加禁用物质等。
为保证水产品质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格的饲料和种苗:选择合格的饲料和种苗供应商,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 严格的生产管理:加强水产养殖过程的监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使用禁用物质,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和可追溯。
3. 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检测体系,对水产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四、环境保护水产养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废水排放、废弃物处理等。
为保护环境,水产养殖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循环利用废水:通过建设循环水系统和利用废水进行灌溉等方式,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原因分析指导老师: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原因分析(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荣昌402460)摘要: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水产行业也不端提升,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经济利益和高品质的生活。
但是要想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水产养殖而言,面临着发展低碳养殖、循环养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水产养殖问题也伴随而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水产养殖废水。
就此,目前的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原因进行调查以及查阅分析,归纳如下。
希望能提供给养殖人员参考,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创建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养殖水环境,水体污染,来源,原因引言水产养殖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重要。
2013年我国池塘养殖面积达300多万公顷,从业人员近500万人,养殖产量5000多万吨,产值5000多亿,居世界首位。
池塘养殖在我国的渔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养殖者多采用高密度放养、大量施肥投饵的养殖模式。
随着如此集约型水产养殖行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质恶化,污染日趋严重。
水环境的恶化,给蓬勃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成为国际社会及食品安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成为影响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水污染引起水环境污染,环境恶化造成的水产动物疾病,或由此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大量剧增,水体有机负荷大大增加,远远超出其自净能力,不但造成水环境污染,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且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成为国际社会及食品安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因此养殖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找到水体污染的确切来源于污染原因分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关于此科学问题的研究,我们采取追本溯源的方法,所以首先分析水体污染来源;其次分析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对水产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然后分析主要指标有哪些,是哪些指标超标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综述,为水产养殖工作者关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提供一个参考和有益的借鉴。
1养殖废水的来源废水的来源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排放、工业污水的排放、养殖水体自身的恶化(分物理化学两种:包括饵料过剩、残饵致使的淤泥累积,水体富营养化、化学药剂滥用以及天气变化导致的水体上下层混乱、溶氧不足致使的理化性质变化等)。
1.1生活污水的排放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是养殖水体污染的一大因素之一。
生活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生活污水也少不了,在养殖场附近一半没有专业的污水处理厂。
有的养殖户将自己的生活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养殖水体。
1.2工业污水的排放工业发达的今天,到处都是工业浓烟和废。
大部分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只顾眼前利益,抓经济效益,抓政绩,不顾长远利益;工业企业的工艺技术落后,装备陈旧,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管理力量薄弱;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是目前城区环境质量保障设施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和造成污染形式严峻的主要来源,也是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1.3养殖过程产生的污染1.3.1物理因素导致水体恶化集约型养殖饵料集中投放,容易造成投饵过多、投饵方法不当或饵料质量较差造成残饵过多而引起污染。
1.3.2化学因素导致水体恶化药剂的滥用以及剂量用药、不规范用药和使用违禁药等是药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产养殖中化学药品的使用会造成病原体产生抗药性,药品的残留物,污染水环境,同时还会杀害水中的有益微生物,造成水生生态的失调。
经常使用杀菌剂、杀寄生虫剂等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使用杀藻剂、除草剂控制水生植物,使用杀虫剂、杀螺剂等消除敌害生物,此外还使用麻醉剂、激素、疫苗和消毒剂等药物,有时甚至人药鱼(虾)也用,用药剂量越来越大,药物的毒性越来越强。
水生动物在养殖和加工过程中,为防病、治病和其他目的使用药物,2.养殖废水对养殖的影响水产养殖废水的成分不同于工业废水,主要由易降解有机物和营养盐组成,在含量上低于生活污水,属于微污染水。
养殖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低、废水排放量大的特点,其最敏感的两个指标是:氨氮和总悬浮固体( TSS) 。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导致水体酸碱度(pH)、溶解氧(DO)等理化因子改变、恶化底泥的环境、破坏水体原有的生态,不容小觑。
2.1导致水体酸碱度(pH)、溶解氧(DO)等理化因子改变养殖生物对生活的水体理化因子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1pH和透明度水体的透明度是指水体的澄清程度,反映了浮游生物、泥沙和其他悬浮物质的数量,继而可以反映光沿水体深度分布的情况。
因此,透明度是用来评价水体的重要指标。
大规模的网箱投饵养殖,由于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导致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C02),导致水体pH值下降,从而改变了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酸碱度,致使部分生物不适或者产生疾病。
2.1.2溶解氧溶解氧(DO),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解于水中分子状态氧的含量,它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
水产养殖动物的呼吸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水体中的残饵和养殖动物的排泄物等分解也需要消耗溶解氧,因此,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通常低于非养殖区。
但是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应该维持在5~10mg/L,如果溶解氧量降至4mg /L时,鱼类的生长将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若DO耗尽,有机物就会进行厌氧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严重破坏水环境。
有研究表明,大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使得水深4 m以下的溶解氧被消耗殆尽,在无氧情况下,厌氧细菌会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并发生脱氧过程,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几乎还原为分析零值,同时产生H2S等有害气体,恶化水生生态环境。
2.1.3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水中的原性物质包括: 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以有机物为主,所以COD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生化需氧量(BOD),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有关环保的指标。
一般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于污染状态。
常我们采用20℃温度下,培养5天后测得的BOD作为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
一般认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5mg/L的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BOD5>10mg /L的水体水质恶化。
产养殖过程中的大量残饵、养殖动物排泄物和生物残骸等都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此外,为了肥水,以增加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量,我国每年向湖泊和水库中施入大量的人畜粪肥和有机肥,也会极大的增加水体的有机负荷。
2.1.4营养盐氮(N)、磷(P)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导因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浓度密切相关。
当TN和TP浓度的升高,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
TN在0.5~1.5mg/L之间为富营养型,TP>0.01mg/L时就可能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过剩的N、P固体废物颗粒可对养殖生物及水质产生潜在影响,主要包括①直接损害鱼鳃;②堵塞废水处理滤器的机械,使水循环率增加而限制系统的承载力;③矿化作用产生氨和其他有害产物;④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
更为严重的是,某些海湾地区高密度水产养殖产生的残饵和粪便等废物很可能成为刺激近海赤潮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2.2对养殖底质影响残饵和排泄物在底部堆积,促使了微生物活动的加强,也加速了营养盐的再生。
而缺氧条件下,水底沉淀中有机质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氨及有机酸等,从而导致底质化学特性的改变。
从而改变PH、DO、COD、BOD等理化因子,甚至产生一些更为伤害性的物质,对网箱养殖区的水环境造成污染。
2.3对水体生态结构的影响水体环境的恶化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繁殖生长,促成疾病,导致灾害。
相反,富营养化,则会导致水体生物的快速繁殖生长,以至于远远超出控制,构成水华的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能改变水体的生态环境,甚至引起生物群落的改变,而饲料特定比例的营养素成为改变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投加饲料后营养物质不断增加,浮游植物开始大量繁殖,随着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不断增加,遮挡阳光,。
导致水质恶化,浮游植物衰退。
这便是富营养化的结果,最终浮游植物死亡,水体养殖生物死亡,水质无法改善,后果极其严重。
3养殖废水带来负面影响的原因3.1生活污水排放带来危害的原因生活污水中的食物残渣会致使底泥堆积,甚至可能后直接毒害水体生物。
水则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一是改变水体的酸碱度,二是改变水体的COD。
酸碱度和COD的影响如上所述。
3.2工业污水排放带来危害的原因工业废水经常携带重金属,Hg、Cd、Pd、Cr、Cu、As、Zn等. 水产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会对养殖鱼有直接的影响,含量过高轻者会影响鱼体内部分酶的活性,阻碍鱼的正常生长,重者会引起中毒现象,导致鱼体畸形,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3.3养殖方法不当带来危害的原因3.3.1物理因素带来危害的原因有研究表明,在池塘养殖投喂的湿饲料中,有5%~10%未被鱼类食用,而被鱼类食用消化的饲料中25%~30%以粪便的形式排出。
大量残饵、渔用肥料、养殖动物粪便排泄物和生物残骸等累积,导致底泥厚度增加和水体悬浮物增加,以至于水生动物的气息环境更加狭窄,部分悬浮物的混杂,致使鳃呼吸更加困难。
另外不当的较大型较硬的物质会影响鱼类的活动,在快速游动时,可能导致受伤。
3.3.2化学因素带来危害的原因3.3.2.1溶氧和pH改变带来危害的原因如上,饲料过多,剩余而发酵或者发生其他化学变化。
溶氧会因此受到影响,且养殖池塘底泥含有大量氮、磷沉积物质,有机质过度堆积,使有害物质大量积累,易产生氨、有机酸、胺类、硫化氢、低级脂肪酸、醇类、甲烷等中间产物,使养殖水生动物中毒,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给养殖对象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和威胁,致使养殖水环境恶劣,并日益加剧,疾病频繁发生。
3.3.2.2氨氮变化带来危害的原因营养物质氮、磷以及悬浮物和耗氧有机物等是主要污染物。
这些营养物成为了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使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严重下降。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I 1607—89)中规定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浓度小于0.02 mg/L,养殖水体中氨氮实际浓度不应高于0.2 mg/L。
当浓度高于此值时,氨氮对养殖的水生动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