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技术在海军的运用研究

合集下载

光纤激光器军事领域的应用

光纤激光器军事领域的应用

光纤军事领域的应用【摘要】通过大学物理实验光纤专题实验的学习和操作,对光纤有了初步了解。

为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光纤的应用,我就光纤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展开了解。

随着光纤的不断发展,在军事领域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应用前景。

主要介绍了光纤技术原理及优势,重点探讨了光纤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光纤;军事领域;应用【Key words】High—power;fiber laser;military field;pplication 1 引言由于光纤作为一种传输媒质,与传统的铜电缆相比具有一系列明显的优点,因此,自70年代以来,光纤技术不仅在电信等民用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因其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抗核辐射等能力,以及重量轻、尺寸小等优点,使它也得到了各发达国家政府和军方的重视与青睐。

在美国,三军光纤技术开发活动的计划项目分成五大部分:有源和无源光元件、传感器、辐射效应、点对点系统和网络系统。

由三军光纤协调委员会进行组织,每年投资为5千万美元。

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美国国防部已把“光子学、光电子学”和“点对点通信” 列为2010年十大国防技术中的两项。

其中光纤技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预示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光纤技术军事应用的研究将全面展开并加速进行。

而各项先期应用及演示、验证表明。

21世纪的军事通信和武器装备离开了光纤技术将无“现代化”或“先进”可言,在未来战争中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2 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所谓光纤激光器就是利用稀土掺杂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

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由于广泛采用了包层泵浦技术,无论在光束质量、工作效率、结构体积和系统维护等方面,与同等功率水平的传统激光器相比,均占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光转换效率高。

光纤激光器独特的波导式结构设计,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因而有潜力达到最高效率。

目前光纤激光器的效率是60%一80%,而其他激光器报导的最大效率只有50%左右。

二是输出高功率及输出稳定性好。

水下激光测距技术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水下激光测距技术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水下激光测距技术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工程的建设,对海底的高精度测量需求不断增加。

而传统的测量方法,如声纳测距和卫星测距存在着各种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因此,水下激光测距技术成为了一种更先进、更精确的高精度测量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中。

一、水下激光测距技术的基本原理水下激光测距技术是一种基于激光原理的高精度测距方法。

它主要由激光发生器、水下光纤通信系统、接收器等组成。

利用激光作为测量信号,通过水体中的透过率高的光线来进行测量,并传输到接收器进行信号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到了测量结果。

二、1、海洋资源勘探水下激光测距技术在海底资源勘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其高精度、高效率、高清晰度的测量方式,可以对海底沉积物质、岩石结构、生物体等进行精确、全面的测量和记录,为海洋资源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2、海底工程建设在海底工程建设中,水下激光测距技术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例如,在海底油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水下激光测距技术来实现管道的精确定位、修建等工序。

又例如在海洋港口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水下激光测距技术来实现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定位、防护等复杂的工作。

3、海洋科学研究水下激光测距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中。

通过其高精度的测量方式,可以对海洋中的各种活动进行实时观测和记录,例如测定海洋中的水质和水流速,探测海底地形和海底动态等,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三、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水下激光测距技术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水下激光测距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其精度和性能将不断提高,各种特种材料也会不断地被开发和使用,同时更加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设计软件也会逐步成熟。

可以预见,水下激光测距技术在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在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底工程建设方面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语:水下激光测距技术是一种高精度、先进的测量方法,应用于海洋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_激光技术的军事应用

_激光技术的军事应用
1) 脉冲激光测距 脉冲激光测距原理是: 用脉 冲激光器向目标发射一列很窄的 光脉冲 ( 脉 冲 宽 度 小 于 50 ns) , 光达到目标表面后部分被反射, 通过测量光脉冲从发射到返回接 收机的时间,可算出测距机与目 标之间的距离。脉冲激光测距机 能发出很强的激光,测距能力较 强,即使对非合作目标,最大测距 也能达到 30 000 m 以上。其测距 精度 一 般 为 5 m,最 高 的 可 达 0. 15 m。脉冲激光测距机既可在 军事上用于对各种非合作目标的 测距,也可在气象上用于测定能 见度和云层高度,以及应用在对 人造卫星的精密距离测量等领 域。 飞航导弹 2013 年第 3 期
激光制导是用来控制飞行器 飞行方向,或引导兵器击中目标 的一种激光技术[2]。激光制导的 基本原理是: 用激光器发射激光 束照射目标,装于弹体上的激光 接收装置则接收照射的激光信号 或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算出弹 体偏离照射或反射激光束的程 度,不断调整飞行轨迹,使战斗 部沿着照射或反射激光前进,最 终命中目标。
2) 连续波激光测距 连续波激光测距机通常采用 相位法进行测距,其原理是首先 向目标发射一束经过调制的连续 波激光束,光束到达目标表面后 被反射,通过测量发射的调制激 光束与接收机接收的回波之间的 相位差,可算出目标与测距机之 间的距离。连续波激光测距机的 测距 精 度 高,可 达 到 2 mm。因 此,连续波激光测距机大多用来 对合作目标进行较为精确的测 量,如用作自动目标跟踪系统中 的精密距离跟踪( 如对导弹飞行 初始段的测距和跟踪) 、大地测 量等。 2. 1. 2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以发射激光束探 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 的探测系统[2]。向目标发射探测 信号( 激光束) ,然后将接收到的 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 目标回 波) 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做适 当处理后,就可获得目标的有关 信息,如目标距离、方位、高度、 速度、姿 态,甚 至 形 状 等 参 数, 从而对飞机、导弹等目标进行探 测、跟踪和识别。 1) 激光雷达的特点 激光雷达由于使用的是激光 束,工作 频 率 较 微 波 高 了 许 多, 因此,带 来 了 很 多 特 点,主 要 有: 分辨率高: 激光雷达可以获 得极高的角度、距离和速度分辨 率。 通 常 角 分 辨 率 不 低 于 0. 1 mrad; 并 可 同 时 跟 踪 多 个 目 标; 距离分辨率可达 0. 1 m; 速度 分辨率能达到 10 m / s 以内。激光 雷达最适于远距离高分辨率成像。

激光在军事中的应用

激光在军事中的应用

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焦雷05061120一、激光致盲武器激光致盲武器的射击对象是人眼以及光学和光电装置等目标。

它一般由激光器、精密瞄准跟踪系统、光束控制和发射系统组成。

激光器是激光武器的核心,用于产生起致盲作用的激光光束,如二氧化碳激光器,平均输出功率一般在1000~10000W之间;精密瞄准跟踪系统用于跟踪瞄准所要攻击的目标,引导激光束对准目标射击,如采用红外跟踪仪电视跟踪器或激光雷达等光电瞄准跟踪系统;光束控制和发射系统的作用是将激光束快速准确地聚焦到目标上,其主要部件是反射镜。

激光致盲武器与一般常规武器相比,具有高速、准确、灵活和抗干扰等独特优点。

它能以3×105km/s的速度射击目标,瞬发即中,几乎没有后坐力,变换方向迅速,射击频率高,可在短时间内对付多个目标。

它可准确瞄准某个方向,选择杀伤目标集中的位置,甚至射击目标上的某个部分或元器件,而对其他目标或周围环境没有破坏作用,并且抗干扰能力强,现有的电子干扰手段对它不起作用或影响很小。

激光致盲武器射击人眼,可造成暂时失明或永久性致盲,甚至使视网膜爆裂,眼底大面积出血。

激光致盲武器也可对光电系统和光电装置造成损伤,使其失去观测能力,它可使导弹导引头中的光电传感致盲,从而失去跟踪目标能力,使光电引信过早或不能引爆,从而使弹头失去杀伤作用。

在反坦克、反潜艇作战中,激光致盲武器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坐在坦克里的敌人,全身都处在厚厚的铁甲的保护下,潜水艇则有很深的海水掩护,要杀伤他们不大容易,但只要对准潜望镜的入口发射激光,它沿着潜望镜的光路进入,就会把用潜望镜观察外界情况的指挥员的眼睛损伤。

二、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主要由导引头、战斗部和尾翼三大部分组成。

激光导引头又分为激光接收器和控制舱两部分;战斗部主要是采用通用炸弹;也有采用集束炸弹的;尾翼的作用是增加升力,延长射程。

激光制导的基本原理是:导引头上装有光学系统和四象限光探测元件,接收由目标反射的激光能量,经处理输出表征目标视线与制导炸弹速度方向之间的角视差信号,形成制导指令,输送给舵机,转动相应舵面,产生控制力,从而修正飞行弹道。

激光在军事武器中的应用研究

激光在军事武器中的应用研究

文献综述激光在军事武器中的应用研究2016年6月2日目录摘要 (1)1.绪论 (2)1.1引言 (2)1.2激光技术发展历程 (2)1.3激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的研究现状 (3)2.激光的基本特性 (4)2.1激光的概念 (4)2.2激光的特点 (4)2.3激光的产生 (5)3.激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6)3.1激光武器的分类 (6)3.2已装备的激光技术军事运用 (8)3.3激光武器的特点及局限 (12)展望 (13)参考文献 (14)激光在军事武器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被运用,许多技术被运用到军事领域上来,研制了许多的军事武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究更是带动了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激光技术进步。

激光技术是人类20世纪60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之一,激光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及相干性好的特点,尤其在现代军事的观测、监视、通信及武器系统方面的应用发挥了巨大作用。

现代军事侦察技术特别是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地球上空有千余颗各类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对世界各国进行着全方位、全频谱、全时、全维的侦察和探测。

激光技术用于军事,不仅可以提高现有常规武器的命中率,而且可为军队提供新型战术武器,从而大大增强军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战能力,其应用有激光雷达、激光测距、定向能激光武器、激光制导、激光通信、航空航天、电子对抗等方面,受到各大军事强国的重视,成为军事技术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测量,激光通信,激光制导,激光武器1.绪论1.1引言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问世并运用于局部战争,高技术局部战争便应运而生,并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高技术局部战争以其鲜明的特征,标志着战争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社会现象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霸权主义的争夺而导致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连绵不断,在新技术革命大潮的冲击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军事高技术的兴起,使军队的武器装备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件件新式武器装备诞生了,一件件旧式武器装备被淘汰了。

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

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

4)激光侦察
“室内讲话,墙外有耳”
二、激光通信
以激光作为载波传递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1)大气激光通信 构造: 接收机 发射机 Laser
大气传输
发射望远镜 接收望远镜 光电转换器
调制器
放大器
放大器
解调器
发话器
受话器
优点:结构简单,通信轻便。保密性好,抗干 扰能力强。 缺点:在大气中传输,激光衰减严重,天气影响 大,且只能直线传播,通信受到限制。
2)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采用类似于激光测距机的原理与构造研制,是一种工作 在从红外到紫外光谱段的探测系统。 工作原理:激光雷达最基本的工作原理与无线电雷达没有区别,即 由雷达发射系统发送一个信号,经目标反射后被接收系 统收集,通过测量反射光的运行时间而确定目标的距离。 至于目标的径向速度,可以由反射光的多普勒频移来确 定,也可以测量两个或多个距离,并计算其变化率而求 得速度。 特点:光波频率高、波束窄 优点:测量精度高; 测角速精度,理论上CO2激光雷达比微波雷达 高一亿倍以上,现在已做到高1000~10000倍。 分辩率高; CO2激光雷达分辨率可达厘米甚至毫米级,比 微波雷达高近 100 倍; 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能好。 缺点:受天气影响,不能全天候工作。
激光雷达的应用
生化战高手:陆用激光雷达
俄罗斯研制成功的KDKhr―1N远距离 地面激光毒气报警系统。 德国军方也研制出更加先进的 “VTB———1型 ”遥测激光雷达。 飞行防撞高手:空用激光雷达 美国率先研制的直升机超低空飞行“障碍规避雷达” 随之,德国研制成功的“Hellas ”激光雷达更胜一筹 法国和英国合研的吊舱载“CLARA”激光雷达 捕获水下目标高手:海用激光雷达 美国诺斯罗普公司研制的“ALARMS”机 载水雷探测激光雷达

激光通信技术的军事应用与发展分析

激光通信技术的军事应用与发展分析
向与分析。
关键词
激光通 信;动向 ; 分析
TN9 7
中 图分 类 号
Mi l i t a r y A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La s e r
Ab s t r a c t La s e r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t e c hn o l o g y p l a y s mo r e a n d mo r e i mp o r t a nt r o l e s i n t he wa r t o d a y . Th e p r o c e s s o f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La s e r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t e c hn o l o g y a b r o a d a n d e q u i p me n t i n s o me c o u nt r i e s a nd i t s mo d i f i c a t i o n a r e d e s c r i b e d . Th e t e c hn i q u e p e fo r r ma n c e a n d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s e v e r a l l a s e r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t e c hn o l o g y s e e k e r s a r e a na l y z e d .T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t r e n d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l a s e r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t e c h —

美国海军激光武器技术的研究进展

美国海军激光武器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3 9卷 第 5期
20 09年 5月
激 光 与 红 外
LAS ER & I NFRARED
V 13 No 5 0. 9. . Ma 2 09 y, 0
文 章 编 号 :0 1 0 8 20 )50 6 -3 10 - 7 (09 0 -4 1 5 0
美 国海 军激 光 武器技 术 的研 究 进 展
Ke r s ls rw a o s s l tt a e ; b rls r f e ee t n ls r i tg ae o e y tm y wo d : e e p n ; oi s e l s r f e a e ; e lcr a e ;ne r td p w rs s a d a i r o e
Z 0U e H W i
( h eodA tl ySi t fr ao et , e i 00 5 T eScn rlr ce i I om t nC n r B in 10 8 ) ia nf n i i e jg
Ab t a t T i a t l i l e o sr c : h s r c ema ny rc mme d e u d rtn ig o e ls rw a o a a i t sa d as mmay o ed — i n st n esa d n ft e e p n c p bl i n u h h a ie r f h e t v l p n ft e U. .N v a e e p n ,a ay e h in f a c fl S t a e e p n ,e p oe h t ts eo me to S h a y S ls rw a o s n lz s te s i c n e o i o l s rw a o s x l rs t e sau g i P q o a d t n fte U.S N v oi tt a e ,fe lcr n ls rw i h a e u d rd v lp n ,as k sa u n r d o e h . a y Ss l s e l r re ee t a e h c r n e e eo me t lo ma e d a s o

激光在国防军事方面的应用

激光在国防军事方面的应用

激光原理论文**:***学号:2014326690014班级:应用物理(1)班指导教师:楼益民2016年11月制激光在军事国防中的应用摘要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一批批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军事界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军事变革,从近年来爆发的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可以看出:军队逐渐在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的方向发展;由纯粹的兵器对抗向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的方向发展;由单纯的防守型向攻防兼并型方向发展;由临空、近距离作战向防区外远距离作战发展,因此未来的战争对制导武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作战系统,具备在复杂的气象和电磁环境条件下以及在更远的射程上对不同目标精确打击能力[1]。

激光武器作为20世纪重大发明之一,自1960年首次问世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科学家不断地攻关克难,最终激光技术从原理、实验手段到制备工艺系列流程日趋成熟,发展极为迅猛,并且为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

作为一门新颖的科学技术,其发展之快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工艺学、园艺学以及检测技术、通信技术、军事技术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众所周知,重大的科技成果首先是应用于军事,而激光技术也不例外,其军事应用效果显著,在雷达侦查、激光测距、定向能武器、导弹制导、航空航天、电子对抗、激光隐身、激光通信等方面的应用使得军队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同时信息战争也站上了历史的舞台。

回望过去十几年间发生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可见,国防建设中军队信息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战况紧急的战场上能否迅速准确地获取敌人的信息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基于科索沃、越南、海湾等现代战争中美国军队的表现和经济实力,我国逐渐加快了军队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军队智能化,更具机动性和应变性。

结合国内外的激光军用状况作了一些报告,并对激光的军事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制导干扰对抗国防军事发展前景引言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任何高新技术的应用首选舞台都离不开军事领域,激光器等技术均已日趋成熟,激光日益受到各大军事强国的重视,并且有望成为未来军事技术发展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激光武器的发展与应用

激光武器的发展与应用

激光武器的发展与应用激光武器,作为一种高科技武器,近年来在军事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它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改变战争方式、提高战斗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激光武器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激光武器的发展历程激光武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最早的激光器只是用作科学实验和研究,但很快被人们看到了其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武器的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

1960年,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制造出使用能量较高的氧化钴激光器,标志着激光武器技术迈入了新阶段。

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激光武器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激光技术的成熟使得激光武器在军事应用上具备了更强大的杀伤力和精确性。

第二部分:激光武器的应用领域激光武器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

在陆军领域,激光武器常用于激光瞄准器和激光导引制导系统。

激光瞄准器通过发射激光束来辅助士兵瞄准目标,提高射击精确度。

而激光导引制导系统则可以将激光束引导到目标上,实现精确打击。

这些应用使得陆军在战场上具备更强的火力和作战能力。

在海军领域,激光武器主要应用于激光防御系统。

激光防御系统可以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拦截和摧毁敌方导弹、无人机等目标。

相比传统的导弹防御系统,激光防御系统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精确性,可以有效应对现代高速作战武器的威胁。

在空军领域,激光武器主要应用于激光炮和激光干扰器。

激光炮以其高能量激光束可以迅速摧毁敌方飞机、导弹等目标的特点,成为未来空战的重要装备。

而激光干扰器则可以通过发射激光束来干扰和破坏敌方雷达和导航系统,降低敌方武器的精确度和效能。

第三部分:激光武器的未来前景激光武器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有望在战争方式上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首先,激光武器的杀伤效果优势明显。

激光束可以瞬间击穿目标,造成瞬时烧穿或爆炸,实现快速和精确打击。

这种高能杀伤力可以极大地提高作战效能,缩短战斗时间,降低战斗损失。

激光在海洋中的应用

激光在海洋中的应用

激光在海洋中的应用
激光技术在海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海洋探测:激光可以用于海洋水质、浮游生物和海底地形等方面的探测,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优点。

例如,激光散射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水体中散射光强度来判断浮游生物的分布情况,而激光雷达可以通过测量海洋表面反射光的时间和强度来制作海洋地形图。

2. 海洋通信:激光通信技术可以在海洋中进行高速、长距离的通信,尤其适用于海洋探测、海上作业和军事等需要保密性的场合。

激光通信具有窄束、高定向性和抗干扰性强等特点,可以减少信号传输的干扰和丢失。

3. 海洋制导:激光制导技术可以用于制导导弹、无人机和舰艇等武器装备,提高其打击精度和反制能力。

目前,激光制导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海上反舰导弹和反导系统中。

4. 海洋勘探:激光勘探技术可以用于海底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提高勘探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激光勘探技术基于激光干涉和散射原理,可以获取海底油气储层的结构和性质信息,为油气开发提供依据。

总之,激光技术在海洋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应用价值,可以为海洋探测、通信、制导和勘探等领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 1 -。

激光在军事当中的应用

激光在军事当中的应用

激光技术的军事应用武器:激光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从机理原理,实验手段到制造工艺都已逐步成熟,受到各大军事强国的重视,未来有望成为军事技术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高亮度,方向性强,单色性好。

相干性好。

由于激光具有上述特点,激光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应用有:激光武器用于杀伤敌重武器装备时,需要较高的能量,通常称为高能激光武器或称激光炮。

目前美国已研制出机载和车载激光炮。

激光炮的威力强大,命中率极高。

由于强激光束具有很强的烧蚀作用、幅射作用和激光效应,因而对武器装备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激光武器可以破坏制导系统、引爆弹头和毁坏壳体、拦击制导炸弹、炮弹、导弹、卫星、飞机、巡航导弹和破坏雷达、通信系统等。

激光摧毁卫星可由地面、空中和空间进行。

目前一个激光器的能量还无法将高轨卫星摧毁,但能用几个激光器同时对准1颗卫星进行攻击将其摧毁。

空间激光反卫星是将激光器装在卫星或航天飞机上,攻击对方的卫星;空中激光反卫星是将激光器装在飞机上攻击卫星,它可克服地面发射激光攻击卫星的许多缺点,但不如航天器攻击卫星那么理想,因航天器比飞机平稳,没气流和飞行振动的干扰,激光的能量可充分发挥。

激光武器用于杀伤敌方人员和破坏某些仪器设备时,所需发射的能量一般要求不高,称为低能激光武器,它主要使敌方人员致盲和使某些光电测量仪器的光敏元件受到破坏甚至失效,或可用来在城市、森林大面积点火。

据报导,脉冲功率100兆焦的激光,可使500米处人眼的玻璃体溢血,在2公里处可烧坏视网膜。

目前已研制出激光致盲武器,可使500米处的人永久失明,使2公里处的人暂时失明。

在反坦克、反潜艇中,激光致盲武器也有很大发展潜力,坦克和潜艇的活动离不开潜望镜,因此对准潜望镜入口发射激光,就会把在用潜望镜观看外部情况的指挥员、驾驶员的眼睛损伤,坦克和潜艇也就失去作战能力。

侦察卫星靠装在其中的各种光电传感器侦察地面目标,如果用激光束照射其中的光电传感器也会使侦察卫星变为“瞎子”。

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

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

原理
• 脉冲激光测距是利用激光脉冲持续时间极短,能量在时间上相对集中, 瞬时功率很大(一般可达兆瓦)的特点,在有合作目标的情况下,脉冲激 光测距可以达到极远的测程;在进行几公里的近程测距时,如果精度要 求不高,即使不使用合作目标,只是利用被测目标对脉冲激光的漫反射 索取的反射信号,也可以进行测距。一个典型的脉冲飞行时间激光测 距系统通常有以下五个部分组成:激光发射单元,一个或两个接受通道, 时刻鉴别单元,时间间隔测量单元和处理控制单元。激光发射单元在 t0 时刻发射一激光脉冲,其中一小部分功率直接进入接收通道1,经时 刻鉴别单元产生起始(START)信号,开始时间间隔测量;其余功率从发 射天线向目标发射出去,经距离R 到达目标后被反射;接受通道2 的光 电探测器接受到返回脉冲,经放大后到达时刻鉴别单元,产生一终止 (STOP)信号,终止时间间隔测量;时间间隔测量单元把所测得的结果t 输出到处理控制单元,最后得到距离R=ct/2。
• 激光武器具有攻击速度快、转向灵活、可实现精确 打击、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但也存在易受天气和 环境影响等弱点。激光武器主要指高功率强激光武 器,它是一种利用激光束摧毁飞机、导弹、卫星等 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按搭载的载体不同, 激光武器可分为:舰载式、车载式、机载式、地基 式、星载式(天基)激光武器系统。 • 激光武器的缺点是不能全天候作战,受限于大雾、 大雪、大雨,而且激光发射系统属精密光学系统, 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有待考验。
制导武器
•激光制导导弹 依靠激光进行制导的导弹,命中精度高,射程远。代表型号 海尔法激光反坦克导弹。(地狱火)
制导武器
•激光制导炸弹 依靠激光进行制导的炸弹,代表型号美国宝石路炸弹
未来激光制导武器发展方向
• 一是发展激光主动成像制导寻的器。主动寻的是各类制导 武器追求的目标,对激光制导导弹来说也不例外。 • 二是采用复合制导,不断提高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在恶 劣的天气条件和严重的战场烟尘环境中,特别是要对付那 些“激光隐身”的目标,采用单一的激光制导体制往往难 以奏效。采用复合制导,并视气候条件或作战环境的不同 而采用不同的制导体制或更换不同制导体制的导引头,可 以大大提高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和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 • 三是向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多功能方向发展,以便 实现导引头在不同型号导弹上的通用,以及导引头与不同 型号的激光目标指示器的相互匹配。

军事训练中激光模拟射击技术的重要性分析-军事训练论文-军事论文

军事训练中激光模拟射击技术的重要性分析-军事训练论文-军事论文

军事训练中激光模拟射击技术的重要性分析-军事训练论文-军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如今,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各个领域中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激光模拟射击技术, 其开始被应用到军事训练之中, 其不仅可以进行多种武器的模拟射击训练, 而且还能够以多种形式来呈现射击训练结果, 以更好地满足军事训练发展需求。

本文将会对激光模拟射击技术原理、重要性及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给予介绍, 并探究在军事训练中激光模拟射击技术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激光模拟射击技术; 军事训练; 现状; 应用效果;在军事领域中, 激光技术不仅在激光制导武器、激光武器、激光致盲武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且在日常军事训练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就是激光模拟射击技术。

由于传统的实弹射击训练具有非常高的危险系数, 要对整个靶场的设置、枪械弹药配置、射击指挥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组织, 而且对天气依赖较高, 从而增加了具体实施的难度。

与传统的实弹射击训练相比, 激光模拟射击技术既可以满足实弹射击训练的效果, 而且还可以对射击训练的结果给予直观化、多元化的呈现, 更好的提高们的实战水平, 使他们更好的满足军属发展需求。

1. 激光模拟射击技术原理通常情况下, 激光模拟射击技术主要是借助激光束替来实弹进行射击训练, 从而达到预期的射击训练效果。

在激光模拟射击技术刚刚发展的时候, 其只具有瞄准训练的功能, 但是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 借助激光模拟射击技术不仅能够对真实的射击环境和效果进行有效的模仿, 而且还可以推动训练过程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在激光模拟射击技术中, 模拟射击训练系统是激光模拟射击训练器材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模拟射击训练系统又是由激光发射器、电子信号处理器、激光信号检测器和电子显示输出器等部分组成。

士兵在进行射击训练过程中, 可以借助激光束来瞄准目标, 然后扣动扳机触发激光发射器, 这样就可以使激光光束平行地传输到所描述的目标。

高能激光器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

高能激光器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

高能激光器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首先我要先对高能激光器进行一下简单的说明:所发出的激光能量比现有的高能量激光高上千倍甚至上百万倍。

这种具有巨大能量的激光足以在瞬间摧毁任何空中目标,另外也完全有可能使核聚变点火实现质的突破,当然在工农业生产、材料加工与合成、物理化学基础研究等广泛领域更具有巨大的应用。

下面我们看一下目前的高能激光器在军事上都有哪些应用(选自激光之家)高能激光束--未来战场的武器高能激光束的最大特点就是能随时以光一样的速度径直冲向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近在咫尺还是在几千公里开外。

工作原理:高能激光束比太阳亮200亿倍,足以摧毁任何坚固的目标。

以每秒30万千米的光速在空中传播,可以打击数千公里以外的敌方目标。

能在短时间点燃目标的表面、摧毁移动物体、打击敌方兵器以及引爆炸药。

美国空军“空中激光”武器由波音747飞机改装而成,它独特的“大鼻子”可以发射出高能激光束来拦截和摧毁空中的弹道导弹。

2006年秋天,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就承认,美国的一颗间谍卫星所装备的相机被中国高能激光致盲,但引起国会注意的还是中国从地面摧毁其气象卫星的试验。

缺陷:万事俱备,只欠能源。

要让高能激光束产生上述效果,强大的能源供应是前提。

高能激光束不仅需要能源,还需要巨大的空间。

高能激光器可是一个“大块头”。

而且,在空中飞行时,随时可能发生的颠簸将干扰高能激光束的准头。

激光武器在国外的进展情况激光武器如何打卫星这张图是我国将美国间谍卫星致盲发生在2006 可见我国的激光还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的。

上周,美国海军从太平洋北部海域发射了一枚导弹,成功击中一颗失去控制的间谍卫星。

这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部分系统首次投入使用,但打击目标不是其原先设想的远程导弹目标而是一颗失效的卫星。

有关专家称,这种击落卫星的做法是美国对其反弹道导弹系统和反卫星能力的一次测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道魔相争,各有高下。

随着太空武器特别是卫星的发展,反卫星武器也层出不穷。

美国海军舰载高能激光武器

美国海军舰载高能激光武器

每个模块约1m 长,重1~2kg。在1m2的面 积上可以排列大约120个模块。EMHEL 激光 器的设计方案之一就是将84 个模块装入 “标准-3”导弹弹头中,可执行战区弹道导 弹防御任务,还可以安装在小型海军作战 舰艇上,防御敌方舰艇和反舰巡航导弹的 进攻。另一个用途就是装在小型水面战舰 上,用于自卫,对付小艇等。
随着全电舰艇时代的降临,电力驱动舰艇 的研制成为舰载自由电子激光武器和固态 激光武器迅速发展的催化剂。
高能激光武器系统装备舰艇,必然遇到 除技术发展难题外的资金问题。舰载自 由电子激光武器计划从概念定义以来已 经得到了大约5000 万美元的经费,并希 望在2006 财年得到1400 万美元经费支持。
此外,与其他各类激光器相比,自由电子激 光器同时具有波长可调、输出功率强和效率 高这三大特点,这成为美海军选中自由电子 激光器的又一原因。
海石
自由电子激光器
美国海军对自由电子激光器的性能要求是:
1 输出功率1MW
2 波长1耀2mm(标称值1.6mm); 3 有效利用率95豫以上;功率可调等
美国海军考虑了环形和直线 形两种自由电子激光器
于是美国的激光武器
Sea Archer
Sea Archer 长181m,排水量13,500 t,航速可达60 节。可作为一种轻型航空母舰,携带无人驾驶战斗 飞行器、无人驾驶飞行器及直升机。为满足自身防 御需求,在提出的一种分层防御概念中,自由电子 激光武器被用于内层防御(约5km 范围内)。该武器 系统需求功率为1.5MW,输出波长1mm,体积为 12m伊4m伊2m,预期重量为55 t,具有两部光束定 向器,其火力以最优化角度覆盖舰体。该武器系统 从舰艇的能量存储设备获取能量,在对电容器组的 一次充电完成后可同时与10 个目标交战。据估计, 武器系统的能量可在75s 内从舰载能量系统得到补 给。如果自由电子激光可以得到10 MW 的舰载功率 补给,那么它可以连续波模式工作。

美国海军研究导轨炮和自由电子激光器

美国海军研究导轨炮和自由电子激光器
Re e r h, 0 s a c 2 05, 49: 4 —42. 2
戴 仰 山 , 进 威 , 竞 正 , 舶 波 浪 载 荷 [ .北 京 : 沈 宋 船 M] 国
rL
43.
3 ]
4 ]
5 ]
6 ]
7 ]
8 ]
9 ]
防工 业 出版 社 ,0 7 20 .
点放 在 了这 些 新 型 武 器 系统 上 。
美 国海 军 研 究生 学 院物 理 学 院 的 2位 成 员 比 尔 ・ 尔森 教 授 和 比 尔 ・ 尔 高 级 讲 师 , 定 向 能 武 器 研 究方 面取 得 了 科 迈 在 成 果 。 在 学 生 和 研 究 人 员 的 帮 助 下 , 们 正 在 研 制 能 为 未 来 海 战 带来 革 命 的 先进 高 能技 术 。 他 科 尔森 称 : 这 些 新 概 念 武 器如 果 按 照 我 们 的 预 想 发 展 , 为 舰 艇 自防御 能 力 带 来 革 命 性 的 改 变 , 同 冷 兵 器 到 热 兵 “ 将 如
李琪 华 , .整 体 弹 性 船 模 原 始 数 据 总 汇 [ ] 无 锡 : 等 R. 中 国船 舶 科 学 研 究 中心 ,9 4 19 .
Bi , i l H Jn B. Cha a t rsis f h drdy a c oa d t l rc e itc o y o n mi l ds aa
Cl r e J D. M e s e n o l te s s n wo rg t s ak a ur me t f hul r s e i t fi ae s
d r gasvr w a e ta[] rn , I A,92 14: ui eee et r r lJ .Ta sRN 18 ,2 n h i

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

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

摘要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1960年,我国于1961年研制出第一台激光器,它一问世,即获得超乎寻常的飞快发展,不仅使古老的光学及其技术焕发青春,也生发了许多新兴的学科。

40多年来,激光技术与应用发展迅猛,已与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多个应用技术领域,比如光电技术,激光医疗与光子生物学,激光加工技术,激光检测与计量技术,激光全息技术,激光光谱分析技术,非线性光学,超快激光学,激光化学,量子光学,激光雷达,激光制导,激光分离同位素,激光可控核聚变,激光武器等等。

这些交叉技术与新的学科的出现,大大地推动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激光正以特殊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

本文通过对激光特性的认识,展示了激光在军事上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以及其快速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望激光未来发展的趋向与前景关键词:激光军事未来激光武器的分类:不同功率密度,不同输出波形,不同波长的激光,在与不同目标材料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不同的杀伤破坏效应。

激光器的种类繁多,名称各异。

按工作介质区分,目前有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和分子型、离子型、准分子型的气体激光器等。

按其发射位置可分为天基、陆基、舰载、车载和机载等类型,按其用途还可分为战术型和战略型两类,即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任何物体都能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并具有不同的辐射和反射特性。

利用不同的光学遥感器,从空中或远距离探测目标和环境的光学波段电磁波信息,经光学、电子技术处理后,为军事应用、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服务。

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19世纪, 1858年在巴黎上空的气球上拍摄了第一张空中照片。

20世纪初发明飞机后,航空摄影广泛用于军事侦察,黑白、彩色的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照相技术得到实际应用。

6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功红外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提供了新的遥感手段。

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航天遥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照相侦察卫星、预警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和载人飞船等多种航天器上,广泛采用可见光、红外和多光谱遥感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技术在海军的运用研究摘要:激光实为二十世纪一项重大发明,由于其具有集束性、强度强、频宽窄及同调性,使激光成为一项深具发展潜力之技术。

本文针对激光的特性,配合其它国家在激光科技上之发展,以本军现阶段的需求考虑,分成:攻击武器上之运用、惯性导引之应用、船模的流力实验之应用三方面,提供其可行性之参考。

一、前言在本刊第32卷第8期中个人所撰写之「激光及其国防上之用途」一文曾对于激光作一广泛性之介绍,并对于国防用途上曾经使用激光之相关设备与成效作一说明,个人进一步考虑激光的特性及其相关的应用技术,在本军之战备整备上可能之用途,提出下列建议以供参考。

二、攻击武器上之运用就其攻击能力及用途而言依激光功率可分为低能激光武器及高能激光武器。

低能激光武器已应用于杀伤人员、破坏侦察装备及光学器材,虽然它的激光功率不高,但已足以使人员失明、受伤、死亡或衣物起火而丧失战斗能力,同时亦可使夜视仪等光学器材失效。

而应用于人员致盲的用途上,亦有多项实战成果。

英国海军于1981年开始在舰艇上装载激光眩目武器,并于1982年的英阿福克兰群岛战役中发挥功效,使阿国空军的4B、A-4、MB339A飞机于接近英舰执行轰炸时,被激光眩目武器照射后造成飞机墬海,或因闪避而被己方炮火误中。

而前苏联海军舰艇也装载不少类似仪器,1987年于太平洋上曾对跟踪其舰队之美军飞机照射,使飞行员眩目而逃。

就高能激光武器而言,由于其功率较高,杀伤力更大,可用于攻击飞机、飞弹、坦克,甚至于可击落人造卫星。

1976年,美国陆军利用车载激光武器击落一架飞行高度约914米的飞行靶机,同年10月又击落了两架飞行高度约900米之无人架驶的直升机靶机。

又如美国空军于1983年曾利用激光二氧化碳击落响尾蛇飞弹,同年9月于模拟战机低空攻击军舰时,利用激光武器击落三架飞行靶机。

而利用激光武器攻击导弹及人造卫星的实验也达到相当的成效。

1978年美国陆军利用激光武器在1-2公里的距离内,击中飞行中的反坦克飞弹,使其裂成碎片。

美国海军所研发的「海光」激光武器系统,可用于近程防空的用途。

该系统的激光功率为2.2兆瓦,有效距离为4.7公里,光斑的大小为直径1厘米。

而前苏联海军的「基洛夫」核子动力巡洋舰亦装载中红外光化学激光武器试验,其有效距离可达10公里。

而1975年,美国两颗卫星在飞抵前苏联西伯利亚的导弹发射场上空侦察时,被前苏联反卫星激光武器击毁。

激光武器的优点可分述如下:(一)、反应时间短、照射速度快、命中率高一般使用火炮、飞弹来拦截、攻击来袭的飞机或飞弹等高速的空中运动目标时,必须有数分钟到十数分钟的预警时间及数十秒的反应时间,通常由于发现敌目标物出现时,已无充足的反应时间,而无法有效拦截。

然而激光光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约比普通炮弹的初速快数十万倍,约比飞弹快十万倍,就两者的反应时间考虑,优劣立判,且系统作动无需整体随之转向。

且由于激光光本身之集束性,命中率相当高。

(二)、辐射强度高,摧毁威力大一般飞弹的攻击原理,乃是利用直接命中目标物或以高速飞行的弹头破片或高速、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来击毁目标物。

激光武器则不然,它是直接利用激光光强度高,瞬间以高能量将目标物摧毁。

激光光对目标物的主要杀伤因素是高温作用,也有一定的冲击效应。

在强激光光的照射之下,飞机、飞弹的金属外壳会立即烧熔、气化,机体和弹体穿透后造成人员伤亡和电路故障,进而使之失去战斗力。

由于激光武器发射的是光弹,无须备弹和装填,每秒可轻而易举的发射上千发光弹,只要有电源就能连续发射,而且没有后座力,方便装置在任何的载体上。

适合中近程防御,进而可以对抗多目标的攻击。

另外激光武器尚具有无污染,不受电子干扰等特性。

而调整激光功率,即能控制其有效射程,故在未来研发激光武器做为反制来袭之飞弹是相当可行的作法。

惟现阶段仍有一些技术上之瓶颈亟待克服〔注一〕、〔注二〕:由于激光光是以光束形态前进,并非如一般雷达波是以球面波的形态扩散出去,如何有效地锁定目标是一大课题。

由于激光光照射于目标物表面会产生电浆,此电浆将会造成隔离作用,阻碍雷射光的破坏作用,其隔离作用与激光的脉冲宽度及光波长有关,因此必须详加研究。

激光功率的选择亦须考虑,大功率的激光装备体积相对较大,且亦耗损较多的能量。

光学材料上的问题。

激光武器运用于太空及高空中最理想,在大气环境中易受雨雾、尘烟、云层等环境因素影响,特别在海洋环境下。

激光光的破坏、杀伤力与光束的集束性有很大的关连,随着射程的增长,光束的散射角会增大,照射到目标物表面的能量密度也就相对降低,因此杀伤力也相对地减弱。

三、飞航器的惯性导引所谓惯性导引,是一种自给式导引系统,飞弹发射后,可按预先规划的路径飞向目标物。

该系统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硬线(Hard Wired)系统,当飞弹偏离航道时予以修正,目前已很少使用;另一种为以计算器为基础的系统,飞弹的位置、速度、航向等数据输入计算机,随时修正飞弹航向目标。

后者仅需将发射位置及目标数据输入计算机,操作方便,适用于远程攻击。

最早使用惯性导引系统的是二次大战德国的V2飞弹,其采用两个自由陀螺仪、三个加速仪和相关电子及计算装置,可沿固定弹道飞行。

惯性导引系统保密性好、不受外力干扰,过去大都使用在长程飞弹或巡弋飞弹的中途导引系统上。

若全程使用,会造成累积误差甚大,因此必须配合其它导引系统使用。

而惯性导引系统的成本较高,后来由于各种陀螺仪及加速仪不断研发出来,尤其是「激光陀螺仪」的问世,和微处理机的快速发展,使惯性导引系统造价降低,已可大量应用于各式飞弹。

使用惯性导引系统的飞弹很多,美国有义勇兵(Minuteman)、MX、长矛(Lance)、潘兴(Pershing)、三叉戟(Trident)D-5、和平守望者(Peace-keeper)以及侏儒(Midgetman)飞弹等;前苏联有SS-12薄板(Scaleboard)和SS-21蜣螂(Scarab)飞弹,以及法国的火成岩(Pluton)飞弹等。

而激光陀螺仪之特点如下,其体积小,而使多具或复用(Redundant)的传感器得以隔离而又能集装在航具的某些位置,其复装(Redundant Management)和重组软件(Reconfiguration Software)使激光陀螺仪和惯用加速仪(Accelero Meters)结合而将其输出直接传至导航与飞控系统,因此免除了惯性传感器(Inertial Sensors),精密飞轮、轴承、伺服等传动设备,不仅简化了维护的程序,而且免除了以往暖机和飞轮启动的时间,激光陀螺仪仅仅一秒钟的时间,就可进入备用状态。

这种迅速的反应时间,对于飞弹和拦截战斗机而言相当重要。

激光陀螺仪工作原理(如图一),乃是量测两束同时发射的激光光依相反环型光路前进的时间差,在其交汇处有棱镜和平面镜,结合两束光线于同一个数字型输出感应器(Detector)中,而这种传感器其实是一种干涉仪(Interferometer),它能计数频差(Beat Frequency)与分辨交轴之转向,在陀螺仪未动时,激光光束之频率相同,但当它随着弹体同时转动时,光束环绕的方向与弹体转向相同者,其光径(Beam Path)变长而光频率变低,相反的另一束光则光径变短,光频率变高。

当然这里的光径变化是相当小,通常都小于1nm〔注四〕。

而在导航的用途上,光纤陀螺仪也是新一代飞航器惯性导航系统的新秀。

而光纤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基本上也是以量测两束光随转动而造成的相位变化,原理与雷射陀螺仪类似。

由于光纤陀螺仪同样以激光光相位的变化来做为量测的讯号,可免除传统机械陀螺仪的机械装置,故和激光陀螺仪一样,具有寿命长、低功率损耗、启动时间短、重量轻、高可靠度等优点。

且近年来中科院致力于光纤陀螺仪精度的提升,已获致了相当的进展,因应未来高速运动飞航器的精确导航,相信未来飞航器的惯性导航系统将由上述两种陀螺仪取代传统陀螺仪。

四、全像干涉术可应用于船模的流力实验全像干涉术是利用激光光的干涉和绕射原理所形成的,可用来量测三度空间的物理量的一种光学量测技术。

这项技术在温度场、高速气流场,以及振动量测上,已有广泛的应用。

而全像干涉术是全像术的一种应用,要了解全像干涉术的原理,就必须了解全像术的原理。

全像术最早在1948年由英国人Dennis Gabor所提出,1962年由Leith及Upatnieks以激光光实现了Gabor的概念,并证实了任意形状物体的三度空间立体影像,均可被记录。

Gabor于197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全相片的拍摄过程,如图二所示,同一光源的激光光,经分光镜(Beam Spliter)分为主体光(Object Beam)和参考光(Reference Beam),参考光经反射镜和空间滤波器(Spatial Filter)后射至底片上。

主体光经反射镜和空间滤波器,并经过测试区,再射至底片。

两光束相互干涉,在底片上形成绕射光栅(DiffractionGrating)。

底片经显影、停影、定影后即形成全像片。

此种拍摄方式不仅能记录光的强度讯息,还能记录光的相位讯息,因此冲洗好的底片可用来重建被拍摄物体。

重建时(如图三)仅须将拍摄时的参考光投射至全像片,观察者即可从全像片后方看到被拍摄物的虚像。

全像干涉术拍摄过程和全像片完全相同,只是拍摄时曝光次数由一次增为两次,在两次曝光间,被测试物体若有微小变形,便会在重建的物体虚像上产生干涉条纹。

干涉条纹所代表的物理量依被测物产生微小变形的原因而定。

分析计算这些干涉条纹,可定性及定量的得到所要的物理量。

全像干涉术的拍摄技术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为二次曝光法,它的工作原理如前面所描述,在拍摄过程中,被拍摄物体必须严格固定。

第二种为单次曝光法,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拍摄被测物之全像片,在全像片不移动下,将全像相片冲洗完成,此时被测物若有微小变形,即可从全像片后方实时观看到物体的变化情形,所以又称为实时全像干涉术。

全像干涉术(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已成为流体力学实验和热传燃烧实验上的一个重要量测技术。

举凡有微小变形的物体或有折射率(Index of Refraction)变化的流场,均可使用此项技术。

主要的应用范围包含:(一)、在温度场量测方面,由于温度变化会改变密度,进而影响折射率,全像干涉术便能记录此种变化,在计算出温度分布。

典型的例子包括火焰、电子冷却传导和电弧等。

(二)、在高速气流场方面,全像干涉术可应用在速度超过0.5马赫的高速气流场上,可同时得到流场的压力、温度和速度(马赫数)分布。

对于飞行体的外流场或推进系统的内流场,可得到相当完整的数据。

(三)、在振动量测方面,应用全像干涉术可得到振幅(Amplitude)、频率(Frequen-cy)和振动模态(Mo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