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功能评定53343PPT课件
合集下载
平衡功能评定医学PPT
骨科康复
对于骨折、关节炎等骨科疾病的患者,平衡功能评定是评估其康复效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应用领域
02
CHAPTER
平衡功能评定的方法与技术
通过观察受试者在静态站立时的姿势和动作,评估其平衡能力。
站立平衡测试
闭目站立测试
体重分布测试
要求受试者闭上眼睛站立,以评估其本体感觉和视觉对平衡的贡献。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04
CHAPTER
平衡功能评定的医学价值与展望
平衡功能评定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平衡障碍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如前庭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平衡功能评定,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病情与预后
平衡功能评定结果可以为康复治疗师提供训练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
普及与推广应用
平衡功能评定将与神经科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体系。
多学科交叉融合
基于平衡功能评定的结果,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个性化与精准化治疗
展望
研究开发更加准确、可靠、便捷的平衡功能评定方法和技术,提高评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肌肉骨骼疾病
如关节炎、脊柱侧弯等,影响关节和肌肉的正常功能,降低平衡能力。
神经系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影响神经信号传递,导致平衡功能障碍。
视觉障碍
如视力减退、眼球震颤等,影响视觉空间感知,使平衡控制能力下降。
内因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平衡失调,如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药物副作用
对于骨折、关节炎等骨科疾病的患者,平衡功能评定是评估其康复效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应用领域
02
CHAPTER
平衡功能评定的方法与技术
通过观察受试者在静态站立时的姿势和动作,评估其平衡能力。
站立平衡测试
闭目站立测试
体重分布测试
要求受试者闭上眼睛站立,以评估其本体感觉和视觉对平衡的贡献。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04
CHAPTER
平衡功能评定的医学价值与展望
平衡功能评定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平衡障碍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如前庭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平衡功能评定,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病情与预后
平衡功能评定结果可以为康复治疗师提供训练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
普及与推广应用
平衡功能评定将与神经科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体系。
多学科交叉融合
基于平衡功能评定的结果,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个性化与精准化治疗
展望
研究开发更加准确、可靠、便捷的平衡功能评定方法和技术,提高评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肌肉骨骼疾病
如关节炎、脊柱侧弯等,影响关节和肌肉的正常功能,降低平衡能力。
神经系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影响神经信号传递,导致平衡功能障碍。
视觉障碍
如视力减退、眼球震颤等,影响视觉空间感知,使平衡控制能力下降。
内因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平衡失调,如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药物副作用
平衡功能评定PPT课件
.
25
19
.
• ②他动动态平衡:指人体对抗来自 外界的外力干扰,例如推、拉等产 生的保护性调整反应,以重新恢复 稳定状态的一种能力。
20
.
• 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 人体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平衡,
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感觉 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参与、相互作用 以及合作
21
.
• ①适当的感觉输入(视觉、本体感 觉、前庭) • ②交互的神经支配和抑制 • ③大脑的整合作用 • ④正常的肌张力 • ⑤骨骼肌系统产生适宜的运动
11
.
稳定极限★
• Limit of stability , LOS • 指人在站立时身体能够倾斜的最
大角度。 • 是判断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 • 大小取决于支撑面的大小和性质。
12
.
.
人体维持平衡的机制★ ★
平衡
人体能够在各种 情况下保持平衡, 有赖于中枢神经 系统控制下的感 觉系统和运动系 统的参与、相互 作用以及合作。
•
9
.
• 支持面的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 衡,即身体的稳定性。
• 支撑面大,稳定性强,不容易移动 • 维持平衡,即是保持人体重心在支
持面范围内
10
重心与支撑面
• 重心必须落在支撑面上,人体才有可能保持平衡。 • 平衡状态的优劣可用重心与支撑基底中心的连线与经过
支撑基底面中心所作的垂线所成的夹角的大小来评定,此 夹角越小,平衡越好,反之越差。 • 平衡就是维持COG于支撑面上的能力。
13
.
14
.
15
.
16
.
17
.
平衡的分类
• 静态平衡:人体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 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状态对 的一种能力。
第六节 平衡功能评定PPT课件
16
3.前庭系统
头部的旋转刺激了前庭系统中两个感受器。 前庭迷路内的椭圆囊、球囊(耳石器)感知的瞬时直线
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 经第四对脑神经进脑干。 半规管内的壶腹嵴(运动位置感受器),能感受头部在 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角加(减)速度的变化引起的刺激。 当躯体感觉和视觉信息输入不存在,被阻断或输入不准 确而发生冲突时,前庭系统感觉输入在维持平衡才起到 重要作用
22
第二部分 平衡功能的评定
一、平衡评定的目的
通过评定了解评定对象是否有平衡障碍, 确定平衡障碍的程度、类型, 分析引起平衡障碍的原因, 依据评定结果协助康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对平衡障碍治疗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帮助研制平衡
9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
他动态平衡 又称三级平衡、反应性平衡,指人体在外
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质心发生改 变时,迅速调整质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
10
三、影响平衡的因素
重心的高低 支撑面的大小 支撑面的稳定性 摩擦力 肌力、肌张力、视觉、本体感觉、维持人体平
衡的生理基础(翻正反应、平衡反应)
11
四、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人体能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平衡,有赖于中枢神 经系统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参与、 相互作用及合作。
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
12
(一)感觉输入
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的 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传入而被感知, 对平衡的维持和调节具有前馈和反馈的作用。
(小于双足面积),受到一个较大的外界干扰 时,稳定性明显降低,身体前后摆动幅度增大。 为了减少身体摆动,使身体重心重新回到双足 范围内,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调整身 体质心和保持平衡。
3.前庭系统
头部的旋转刺激了前庭系统中两个感受器。 前庭迷路内的椭圆囊、球囊(耳石器)感知的瞬时直线
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 经第四对脑神经进脑干。 半规管内的壶腹嵴(运动位置感受器),能感受头部在 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角加(减)速度的变化引起的刺激。 当躯体感觉和视觉信息输入不存在,被阻断或输入不准 确而发生冲突时,前庭系统感觉输入在维持平衡才起到 重要作用
22
第二部分 平衡功能的评定
一、平衡评定的目的
通过评定了解评定对象是否有平衡障碍, 确定平衡障碍的程度、类型, 分析引起平衡障碍的原因, 依据评定结果协助康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对平衡障碍治疗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帮助研制平衡
9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
他动态平衡 又称三级平衡、反应性平衡,指人体在外
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质心发生改 变时,迅速调整质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
10
三、影响平衡的因素
重心的高低 支撑面的大小 支撑面的稳定性 摩擦力 肌力、肌张力、视觉、本体感觉、维持人体平
衡的生理基础(翻正反应、平衡反应)
11
四、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人体能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平衡,有赖于中枢神 经系统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参与、 相互作用及合作。
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
12
(一)感觉输入
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的 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传入而被感知, 对平衡的维持和调节具有前馈和反馈的作用。
(小于双足面积),受到一个较大的外界干扰 时,稳定性明显降低,身体前后摆动幅度增大。 为了减少身体摆动,使身体重心重新回到双足 范围内,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调整身 体质心和保持平衡。
平衡功能评定PPT演示幻灯片
30
协调运动评定禁忌证
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所致的协调功能异常
31
小脑功能不全造成的协调障碍
缺乏精细协调及对距离的判断力,这种距离可影响步 态、姿势和运动方式。其步态常表现为两脚分开较宽、 不规则、不稳定。
1.辨距不良:对距离的判断力不好; 2.意向性震颤:震颤发生于随意运动时; 3.姿势性震颤:站立时身体前后摇摆; 4.轮替运动障碍:又称为快速运动不良,完成快速交替
17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 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 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18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明显偏离支撑点时,最简便 的方法就是向着被推方向快速跨出一步, 改变支撑点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支撑点。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1
平衡的概念
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 直立姿势的能力。
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安全 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2
人体重心
位于S性身高55%
3
Base of support支 撑面:人站立时两 足之间的表面,此 表面大、平整、与 足底接触良好均有 助于平衡,与稳定 极限成正比
正常儿童形成跨步及跳跃反应的时间是1518个月。
19
平衡功能的评定
可根据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以下分级 ①能正确完成活动 ②能完成活动但要较小的帮助以维持平衡 ③能完成活动但要较大的帮助以维持平衡 ④不能完成活动
20
Berg 平衡量表
21
每个动作评分标准为0、1、2、3、4分,最低 为0分,最高分为56分
25
大肌群参与身体姿势保持、平衡等粗大运动 (坐、站、走等)
协调运动评定禁忌证
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所致的协调功能异常
31
小脑功能不全造成的协调障碍
缺乏精细协调及对距离的判断力,这种距离可影响步 态、姿势和运动方式。其步态常表现为两脚分开较宽、 不规则、不稳定。
1.辨距不良:对距离的判断力不好; 2.意向性震颤:震颤发生于随意运动时; 3.姿势性震颤:站立时身体前后摇摆; 4.轮替运动障碍:又称为快速运动不良,完成快速交替
17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 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 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18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明显偏离支撑点时,最简便 的方法就是向着被推方向快速跨出一步, 改变支撑点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支撑点。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1
平衡的概念
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 直立姿势的能力。
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安全 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2
人体重心
位于S性身高55%
3
Base of support支 撑面:人站立时两 足之间的表面,此 表面大、平整、与 足底接触良好均有 助于平衡,与稳定 极限成正比
正常儿童形成跨步及跳跃反应的时间是1518个月。
19
平衡功能的评定
可根据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以下分级 ①能正确完成活动 ②能完成活动但要较小的帮助以维持平衡 ③能完成活动但要较大的帮助以维持平衡 ④不能完成活动
20
Berg 平衡量表
21
每个动作评分标准为0、1、2、3、4分,最低 为0分,最高分为56分
25
大肌群参与身体姿势保持、平衡等粗大运动 (坐、站、走等)
《平衡功能检查》课件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焦虑和抑郁
由于日常活动的困难和跌 倒的恐惧,平衡功能障碍 的患者可能出现焦虑和抑 郁的情绪问题。
自尊心受损
由于行动不便,患者可能 会感到自己无法独立生活 ,导致自尊心受损。
社交孤立
由于行动不便,患者可能 会减少社交活动,导致社 交孤立。
对社会参与的影响
工作能力下降
平衡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无法 胜任原本的工作,或者无法维持
手术治疗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严重或长期的平衡功能障碍,经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手术风险较高,需在充分评估和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术后需进行康 复训练。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的作用
01
包括针灸、按摩、拔罐等中医疗法,以及高压氧治疗、神经调
节等特殊疗法。
其他治疗方法的适用范围
02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平衡功能障碍,特别是对某些特殊病因或复
反射检查
通过测量神经系统的反射反应,评估 神经肌肉功能。包括深反射和浅反射 等。
PART 03
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内耳前庭系统疾病
前庭神经炎
病毒感染导致的单侧前庭功能丧 失,常在几周内恢复。
梅尼埃病
内淋巴积水导致的前庭功能紊乱 ,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和听 力下降。
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
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损伤, 影响平衡和协调。
姿势稳定性测试
通过观察受试者的姿势稳定性 ,评估前庭功能。例如,站立 姿势稳定性测试和行走姿势稳
定性测试等。
姿势和步态分析
姿势分析
通过观察受试者的静态姿势,评估平 衡能力。包括观察受试者的站立姿势 、坐姿和卧姿等。
步态分析
《平衡功能的评定》课件
总结词
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障碍,需要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
详细描述
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障碍。通过平衡功能评定,可 以了解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状况,评估他们的行走能力和跌倒风险,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同时 ,评定结果还可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提供参考。
《平衡功能的评定》ppt课件
目录
• 平衡功能评定的概述 • 平衡功能评定的方法 • 平衡功能评定的实践操作 • 平衡功能评定的案例分析 • 平衡功能评定的未来发展
01
平衡功能评定的概述
平衡功能评定的定义
平衡功能评定:是指通过一系列测试 和评估,对个体的平衡能力进行客观 、量化的评估,以了解其平衡功能的 状态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个性化康复计划
01
根据平衡功能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效
果。
预防跌倒
02
通过定期进行平衡功能评定,及时发现潜在的平衡功能障碍,
预防跌倒事故的发生。
评估治疗效果
03
对康复过程中的平衡功能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提高康复质量。
提高平衡功能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化操作
制定平衡功能评定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指导康复治疗
对于因疾病或损伤导致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平衡功能评 定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指导,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
提高生活质量
平衡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日常活动受限和生活质量下降,通 过平衡功能评定可以了解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平衡 能力,从而采取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
平衡功能评定的应用场景
01
观察患者的步态、姿势和动作 ,初步判断平衡功能状况。
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障碍,需要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
详细描述
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障碍。通过平衡功能评定,可 以了解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状况,评估他们的行走能力和跌倒风险,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同时 ,评定结果还可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提供参考。
《平衡功能的评定》ppt课件
目录
• 平衡功能评定的概述 • 平衡功能评定的方法 • 平衡功能评定的实践操作 • 平衡功能评定的案例分析 • 平衡功能评定的未来发展
01
平衡功能评定的概述
平衡功能评定的定义
平衡功能评定:是指通过一系列测试 和评估,对个体的平衡能力进行客观 、量化的评估,以了解其平衡功能的 状态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个性化康复计划
01
根据平衡功能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效
果。
预防跌倒
02
通过定期进行平衡功能评定,及时发现潜在的平衡功能障碍,
预防跌倒事故的发生。
评估治疗效果
03
对康复过程中的平衡功能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提高康复质量。
提高平衡功能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化操作
制定平衡功能评定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指导康复治疗
对于因疾病或损伤导致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平衡功能评 定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指导,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
提高生活质量
平衡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日常活动受限和生活质量下降,通 过平衡功能评定可以了解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平衡 能力,从而采取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
平衡功能评定的应用场景
01
观察患者的步态、姿势和动作 ,初步判断平衡功能状况。
平衡功能的评定医学PPT课件
协同下肢躯干肌, 较固定,可改变
协调跨关节活动 100ms
多样性
产生有用 行为 150ms左右
24
动态平衡
感觉系统
判断身体位置
运动协调
身体运动的选择
比较、选择﹠结合 感觉
视觉系统 前庭系统 体感系统
选择﹠调整肌肉收缩的模 式
踝部肌 肉 腿部肌 肉 躯体肌 肉
环境作用
产生身体运动
25
评定目的
6
平衡功能正常时,能够:
保持体位
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 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7
问题:身高高的人容易保持平衡还是低的人
容易?
8
平衡功能的分类
静态平衡: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 能力。
动态平衡: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 性的能力,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平。 反应性平衡: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 胁时,人体做出的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 的平衡。
11
问题:为什么大腿截肢患者比小腿截肢患者更难维 持平衡?
皮斯托瑞斯
12
视觉系统:
主要提供头部相对于环境的物体位置的变化及头
部相对于环境的定位的信息。
视觉信息影响站立时身体的稳定性; 当躯体感觉被干扰或破坏时,视觉系统即发挥重
要作用;
视觉系统通过颈部肌肉收缩使头保持向上直立位
和保持水平视线来使身体保持或恢复到直立位, 从而获得新的平衡。
•从坐位站起 •无支持站立 •无支持坐位 •从站立位坐下 •转移 •闭目站立 •双脚并拢站立
•上肢向前伸展并向前移动 •从地面拾起物品 •转身向后看 •转身360° •将一只脚放在凳子上 •两脚一前一后站立 •单腿站立
平衡功能评定PPT演示幻灯片共50页文档
平衡功能评定PPT演示幻灯片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儿童形成跨步及跳跃反应的时间是1518个月。
精品ppt
19
平衡功能的评定
可根据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以下分级 ①能正确完成活动 ②能完成活动但要较小的帮助以维持平衡 ③能完成活动但要较大的帮助以维持平衡 ④不能完成活动
精品ppt
20
Berg 平衡量表
精品ppt
21
每个动作评分标准为0、1、2、3、4分,最低 为0分,最高分为56分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精品ppt
1
平衡的概念
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 直立姿势的能力。
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安全 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精品ppt
2
人体重心
位于S2下缘,S3 上缘前方7cm骨 盆入口处
男性身高56% 女性身高55%
精品ppt
3
Base of support支 撑面:人站立时两 足之间的表面,此 表面大、平整、与 足底接触良好均有 助于平衡,与稳定 极限成正比
精品ppt
13
定性评定
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判断姿势控制障碍是否 与肌肉骨骼系统结构或功能损伤有关(疼痛、 ROM受限、肌力或肌长度的改变等)
姿势控制的运动因素的评定:运动对策的评定 (踝、髋、跨步对策)
预期姿势调整能力的评定
精品ppt
14
平衡反应
正常儿童形成平衡反应的时间是:俯卧,6个 月;仰卧,7-8个月;坐,7-8个月;蹲起,912个月;站立,12-21个月。
精品ppt
15
平衡反应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 当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变化时,出现躯干向外 力作用方向弯曲,同时肢体向外伸展。
第二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位, 由于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倾斜或移动面使重心 移位,出现躯干向倾斜上方弯曲,同侧肢体 向外伸展,对侧保护性伸展。
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原因 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监测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效果 跌倒风险的预测
精品ppt
9
平衡功能评定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 金森氏病、小脑疾患、脑瘫、脊髓损伤等
前庭功能损害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下肢骨折、截肢、
关节置换、运动性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
精品ppt
16
第三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 向后推患者,出现足蚓状肌先收缩,随后 足趾背屈、屈髋、躯干屈曲、上肢向前抬, 最后头、肩向前。
第四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 向前推患者,出现足趾先屈曲,然后足跟 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向后摆,最 后肩后伸、头后仰。
精品ppt
17
保护性伸展反应
精品ppt
7
平衡的三种状态
静态平衡(Ⅰ级):人体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维 持某种姿势的过程。
自动动态平衡(Ⅱ级):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 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
他动动态平衡(Ⅲ级):人体在外力推动作用 下调整姿势的过程。
精品ppt
8
平衡功能评定目的
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等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 碍
精品ppt
25
大肌群参与身体姿势保持、平衡等粗大运动 (坐、站、走等)
小肌群实施精细活动(手指的灵巧性、控制细 小物品的能力等)
精品ppt
26
精细运动的协调性与灵巧性
精细运动的协调性是指在CNS控制下,一组或 几组小肌群共同进行平衡、准确而协调的随意 运动
灵巧性指上肢末端即手的精细运动的协调性, 如操作物品的速度、移动物品的准确性等
检查工具包括秒表、尺子、椅子、小矮凳和台 阶
0-20分:平衡功能差,患者需坐轮椅 21-40分:有一定平衡功能,需在辅助下步行 41-56分:平衡功能较好,独立步行 <40分,提示有跌倒的危险
精品ppt
22
精品ppt
23
协调功能评定
精品ppt
24
协调运动定义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运动或动 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 而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它要求有 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力量进行运 动。
精品ppt
4
平衡的条件:经过人体重心所作的垂线必 须落在支撑基底面之上才有可能保持平衡
平衡状态的优劣可用重心与支撑基底中心 的连线与经过支撑基底面中心所作的垂线 所成的夹角的大小来评定,此夹角越小, 平衡越好,反之越差
精品ppt
5
平衡功能分类
静态平衡:指身体静止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 姿势的能力,如坐、站、单腿站立、站在平衡 木上等
精品ppt
10
平衡功能评定禁忌证
严重的心肺疾病 下肢骨折未愈合 下肢不能负重站立
精品ppt
11
平ppt
12
定量评定
人体动态计算机模型根据已知的身高和体重, 由垂直力运动的测定计算出人体重心的摆动角 度,从而准确地反映平衡功能状况
通过连续测定和记录身体作用于力台表面的垂 直力位置来确定身体摆动的轨迹,使身体自发 摆动状况得以进行定量分析
动态平衡: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 稳定性的能力,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 平
反应性平衡: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失去平衡 时人体作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 平衡的能力,如保护性伸展反应、跨步反应等
精品ppt
6
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躯体感觉系统 视觉系统 前庭系统 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感觉性运动失调 小脑性运动失调 前庭性运动失调 额叶性运动失调 锥体外系运动失调
精品ppt
30
协调运动评定禁忌证
精品ppt
27
精品ppt
28
协调运动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由三个领域控制协调运动的产生, 它们是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脊髓后柱(后索)。
协调运动障碍通常是指以笨拙的、不平衡和不 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
协调运动障碍还包括不随意运动以及由于肌肉 的痉挛、肌肉肌腱的挛缩造成的运动异常
精品ppt
29
协调运动评定适应证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 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 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精品ppt
18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明显偏离支撑点时,最简便 的方法就是向着被推方向快速跨出一步, 改变支撑点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支撑点。
精品ppt
19
平衡功能的评定
可根据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以下分级 ①能正确完成活动 ②能完成活动但要较小的帮助以维持平衡 ③能完成活动但要较大的帮助以维持平衡 ④不能完成活动
精品ppt
20
Berg 平衡量表
精品ppt
21
每个动作评分标准为0、1、2、3、4分,最低 为0分,最高分为56分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精品ppt
1
平衡的概念
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 直立姿势的能力。
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安全 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精品ppt
2
人体重心
位于S2下缘,S3 上缘前方7cm骨 盆入口处
男性身高56% 女性身高55%
精品ppt
3
Base of support支 撑面:人站立时两 足之间的表面,此 表面大、平整、与 足底接触良好均有 助于平衡,与稳定 极限成正比
精品ppt
13
定性评定
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判断姿势控制障碍是否 与肌肉骨骼系统结构或功能损伤有关(疼痛、 ROM受限、肌力或肌长度的改变等)
姿势控制的运动因素的评定:运动对策的评定 (踝、髋、跨步对策)
预期姿势调整能力的评定
精品ppt
14
平衡反应
正常儿童形成平衡反应的时间是:俯卧,6个 月;仰卧,7-8个月;坐,7-8个月;蹲起,912个月;站立,12-21个月。
精品ppt
15
平衡反应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 当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变化时,出现躯干向外 力作用方向弯曲,同时肢体向外伸展。
第二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位, 由于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倾斜或移动面使重心 移位,出现躯干向倾斜上方弯曲,同侧肢体 向外伸展,对侧保护性伸展。
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原因 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监测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效果 跌倒风险的预测
精品ppt
9
平衡功能评定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 金森氏病、小脑疾患、脑瘫、脊髓损伤等
前庭功能损害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下肢骨折、截肢、
关节置换、运动性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
精品ppt
16
第三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 向后推患者,出现足蚓状肌先收缩,随后 足趾背屈、屈髋、躯干屈曲、上肢向前抬, 最后头、肩向前。
第四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 向前推患者,出现足趾先屈曲,然后足跟 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向后摆,最 后肩后伸、头后仰。
精品ppt
17
保护性伸展反应
精品ppt
7
平衡的三种状态
静态平衡(Ⅰ级):人体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维 持某种姿势的过程。
自动动态平衡(Ⅱ级):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 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
他动动态平衡(Ⅲ级):人体在外力推动作用 下调整姿势的过程。
精品ppt
8
平衡功能评定目的
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等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 碍
精品ppt
25
大肌群参与身体姿势保持、平衡等粗大运动 (坐、站、走等)
小肌群实施精细活动(手指的灵巧性、控制细 小物品的能力等)
精品ppt
26
精细运动的协调性与灵巧性
精细运动的协调性是指在CNS控制下,一组或 几组小肌群共同进行平衡、准确而协调的随意 运动
灵巧性指上肢末端即手的精细运动的协调性, 如操作物品的速度、移动物品的准确性等
检查工具包括秒表、尺子、椅子、小矮凳和台 阶
0-20分:平衡功能差,患者需坐轮椅 21-40分:有一定平衡功能,需在辅助下步行 41-56分:平衡功能较好,独立步行 <40分,提示有跌倒的危险
精品ppt
22
精品ppt
23
协调功能评定
精品ppt
24
协调运动定义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运动或动 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 而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它要求有 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力量进行运 动。
精品ppt
4
平衡的条件:经过人体重心所作的垂线必 须落在支撑基底面之上才有可能保持平衡
平衡状态的优劣可用重心与支撑基底中心 的连线与经过支撑基底面中心所作的垂线 所成的夹角的大小来评定,此夹角越小, 平衡越好,反之越差
精品ppt
5
平衡功能分类
静态平衡:指身体静止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 姿势的能力,如坐、站、单腿站立、站在平衡 木上等
精品ppt
10
平衡功能评定禁忌证
严重的心肺疾病 下肢骨折未愈合 下肢不能负重站立
精品ppt
11
平ppt
12
定量评定
人体动态计算机模型根据已知的身高和体重, 由垂直力运动的测定计算出人体重心的摆动角 度,从而准确地反映平衡功能状况
通过连续测定和记录身体作用于力台表面的垂 直力位置来确定身体摆动的轨迹,使身体自发 摆动状况得以进行定量分析
动态平衡: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 稳定性的能力,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 平
反应性平衡: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失去平衡 时人体作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 平衡的能力,如保护性伸展反应、跨步反应等
精品ppt
6
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躯体感觉系统 视觉系统 前庭系统 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感觉性运动失调 小脑性运动失调 前庭性运动失调 额叶性运动失调 锥体外系运动失调
精品ppt
30
协调运动评定禁忌证
精品ppt
27
精品ppt
28
协调运动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由三个领域控制协调运动的产生, 它们是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脊髓后柱(后索)。
协调运动障碍通常是指以笨拙的、不平衡和不 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
协调运动障碍还包括不随意运动以及由于肌肉 的痉挛、肌肉肌腱的挛缩造成的运动异常
精品ppt
29
协调运动评定适应证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 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 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精品ppt
18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明显偏离支撑点时,最简便 的方法就是向着被推方向快速跨出一步, 改变支撑点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