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定势思维-边塞诗 教案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定势思维-羁旅诗 教案 Word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羁旅之愁。
今天我们走近他们的身边,去听听他们的心声。
二、复习预习请鉴赏下面的羁旅诗。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鉴赏提示: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
“次”:驻扎,停泊。
“客”为诗人。
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
“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知识讲解考点1羁旅诗概述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考点2羁旅诗的常见意象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边塞诗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边塞诗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国的一朵奇葩。
当然,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要理解、鉴赏这类诗歌,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①。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_羁旅诗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羁旅之愁。
今天我们走近他们的身边,去听听他们的心声。
二、复习预习请鉴赏下面的羁旅诗。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鉴赏提示: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
“次”:驻扎,停泊。
“客”为诗人。
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
“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知识讲解考点1羁旅诗概述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考点2羁旅诗的常见意象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边塞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之边塞诗(教案)一.概念边塞诗是指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以反映边塞风光、边界战争、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卢伦等。
盛唐边塞诗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广阔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即把握边塞诗的时代特征:1.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例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其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2.中晚唐: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却夹杂着几许悲壮,几许婉伤。
【例句】碛(qì,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3.宋代:仍洋溢着爱国热情,却多些凄凉,多些惆怅。
【例句】报国无门的愤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归家无望的哀痛: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二.思想内容(背一背)①表现戍边将士忠君报国,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精神。
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②表达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家中妻子的离恨。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③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人民的同情。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定势思维-边塞诗 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王国去欣赏边塞诗这朵奇葩。
二、复习预习请鉴赏下面的怀古诗。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鉴赏提示: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
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
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
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知识讲解考点1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考点2思想情感: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
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同情边关将士。
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
专业术语: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同情、厌战、离恨……考点3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虚实结合、用典。
四、例题精析定势思维法所谓定势思维,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
某类题材的诗歌,使用的意象和艺术手法、抒发的情感往往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些特点和规律,便可以运用定势思维快速解决问题。
2019-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策略优秀教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策略优秀教案(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高中语文《边塞诗鉴赏》教学设计
边塞诗鉴赏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边塞诗鉴赏设计者:杜倩一、教学内容分析边塞诗作为高考考点之一,要求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正是为了适应高考的需要,探究边塞诗的意象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2、总结归纳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态度。
【过程和方法】1. 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讨论归纳总结边塞诗常见的意象和情感倾向。
【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1、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体会沧桑之美。
2、总结归纳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态度,感悟侠骨柔情。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这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学生。
阅读诗歌不成问题,鉴赏诗歌的能力依然存在不足,对诗歌的把握,尤其是对诗歌情感的品悟还不到位。
不能在简短的诗歌中体会凝练的思想。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步骤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导入展示两张与边塞诗有关的图片,用诗句概括画面--------------秦时明月汉时关【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图片导入法初步建构边塞诗的文学地位和兴盛原因:边塞诗象一朵凄美绝艳的异域奇葩。
开在远古的楼兰,开在僻远的大漠;它以它似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的青春,它以它馥郁的芬芳诱惑着鲜活的生命。
绝艳背后,是旷古的孤独,是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索。
边塞诗作为中国古代经典诗歌之一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
其兴起的原因,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迥异风光----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在特殊的时间段,边塞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大量的涌现。
唐宋主要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范仲淹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教师点拨法PPT展示初次探究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为例了解边塞诗运用意象的特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边塞诗》教学案
1 4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 5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 、见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 六、学案练习: 《阁夜》 杜甫 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 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 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 听 1.这首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 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 阁夜 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 到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 所见所闻和所想? 夷歌。 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 渔人、樵夫的歌声,为乱世的音响。 作者:杜甫 (唐 ) 业的人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 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 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 。 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 彭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 岁暮阴阳催短景, 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 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 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写 要素? 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诗人在知交 天涯霜雪霁寒宵。 得异常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 3、“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 零落(好朋友李白、高适、严武等相 忧民之情怀溢于表。 2“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继去世)、存者音讯不通(亲朋无一 五更鼓角声悲壮, 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 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 字)的情况下,唯有以公孙述、诸葛 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三峡星河影动摇。 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 亮终归“黄土”自我安慰,更显出内 4、“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 野哭千家闻战伐, 心的凄苦万状,表达诗人老病孤独、 在地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之 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 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 夷歌数处起渔樵。 么? 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 3听觉、视觉。上句借听觉写出了兵 5、“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 卧龙跃马终黄土, 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革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 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 人事依依漫寂寥。 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 样的悲慨? 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 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 头。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定势思维-羁旅诗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羁旅之愁。
今天我们走近他们的身边,去听听他们的心声。
二、复习预习请鉴赏下面的羁旅诗。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鉴赏提示: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
“次”:驻扎,停泊。
“客”为诗人。
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
“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知识讲解考点1羁旅诗概述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考点2羁旅诗的常见意象。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山水田园诗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古代,有一群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歌,犹如画卷,美不胜收,意蕴十足,感情真挚。
今天我们就来鉴赏这些美丽的诗歌。
二、复习预习阅读理解: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三、知识讲解考点1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对大自然的喜爱(2)对官场的厌倦(3)对归隐生活喜爱、向往(4)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5)写禅意、禅趣,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考点2表现手法:(1)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3)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易错点1山水田园是的情感把握,一律冠以“闲适”之情,往往忽视了“归隐”之情等。
如: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问: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易错点:学生答案往往是“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易错点2分析艺术手法盯住一处,不会串联思考。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问: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定势思维-山水田园诗 教案 Word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古代,有一群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歌,犹如画卷,美不胜收,意蕴十足,感情真挚。
今天我们就来鉴赏这些美丽的诗歌。
二、复习预习阅读理解: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三、知识讲解考点1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对大自然的喜爱(2)对官场的厌倦(3)对归隐生活喜爱、向往(4)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5)写禅意、禅趣,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考点2表现手法:(1)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3)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易错点1山水田园是的情感把握,一律冠以“闲适”之情,往往忽视了“归隐”之情等。
如: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问: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易错点:学生答案往往是“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易错点2分析艺术手法盯住一处,不会串联思考。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问: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篇1:边塞诗歌教案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出塞曲》导入二、《从军行(其一)》鉴赏(一)回顾所学边塞诗(二)王昌龄简介“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三)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学生朗读(四)找感情基调“愁”(五)如何写“愁”“黄昏”、“独”、“秋”、“羌笛”、“关山月”(六)曲笔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
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七)主旨表现征人思乡怀人三、总结边塞诗1、意象: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常见意象还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3、边塞诗歌意境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怀古诗教案新人教版
古诗鉴赏定势思想 - 怀古诗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适用地域全国通用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知识点怀古诗、古诗鉴赏知识点全覆盖。
授课目的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授课重点学会运用定势思想解析古诗,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授课难点提高咏史怀古的综合鉴赏能力。
授课过程一、课堂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动人的形象,动人的讨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地,耐人回味的真谛意绪” ,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能或缺的内容,近来几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商议这一类诗歌该怎样解读。
二、复习预习请鉴赏下面的怀古诗。
蜀相(杜甫)蜀相祠堂哪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sss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鉴赏提示:这首诗先写景,后写人。
诗人幽幽思古,感想万千,遥念诸葛亮可歌可泣的一世,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动人;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体与深思熟虑以及君臣相契、如虎生翼的情况。
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拥有一致中国的壮心大计,痛惜操劳过分,死于军中。
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
因此,这不但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
他写诸葛亮的雄才大体,就是希望当朝出现近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他写刘备的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他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未酬、一世潦倒的悲愤。
三、知识讲解考点 1主要内容:1.咏古迹。
2.怀祖先。
3.忆古事。
考点 2思想感情:1.感想盛衰无常。
2.感想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3.感想国运衰微。
4.抒发爱国情怀。
5.揭示统治者的昏庸腐败、豪侈淫逸。
6.反思历史。
考点 3表现手法:比较、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况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高中语文_《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边塞诗》教学设计明月古今伴烽烟醉卧沙场看征云——唐代边塞诗鉴赏边塞诗简介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1、每人搜集至少五首边塞诗,摘录下来。
2、解决《燕歌行》及所发诗歌的读音,把你认为重点的字音写在下面空白处。
3、高适《燕歌行》写作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作者简介: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
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天宝八载(749),经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
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
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边塞诗鉴赏教案【最新】
边塞诗鉴赏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什么是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2.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侄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4.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王国去欣赏边塞诗这朵奇葩。
二、复习预习请鉴赏下面的怀古诗。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鉴赏提示: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
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
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
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知识讲解考点1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考点2思想情感: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
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同情边关将士。
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
专业术语: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同情、厌战、离恨……考点3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虚实结合、用典。
四、例题精析定势思维法所谓定势思维,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
某类题材的诗歌,使用的意象和艺术手法、抒发的情感往往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些特点和规律,便可以运用定势思维快速解决问题。
信息三看法1.看标题。
2.看注释。
3.看题干。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题干】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本诗中,诗人应该是在前往边塞的途中,所写并非亲眼所见,诗人出于想象,并将想象之景诉诸笔端。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解析】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曾不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题干】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案】尾联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
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
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
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
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家乡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例题2】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题干】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答案】B3分、D2分、E1分。
【解析】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说法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
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E“化虚为实”应为“虚实结合”。
【题干】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案】首联中的“惊”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解析】回家的船停泊在舒州城外,听说今天是冬至,心头一紧:离春节又不远了!不禁回忆起了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
北风呼啸,城门早早的关闭,江面也冻结了,真担心船无法航行,回家的行程会因此被延迟。
回忆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的情景。
想到自己一年到头都是客居他乡,一直到现在才写下这首诗真是感慨万千!【例题3】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选二)岑参【其五】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题干】1.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
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
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
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的激烈,含蓄、内敛。
【题干】2.简要分析“万箭千刀一夜杀”一句诗中数字体现的意义。
【答案】“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
万箭千刀”互文见义,写杀戮的激烈状态,“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
【解析】这组诗由六首七言绝句组成,是岑参在封常清幕府供职时为封所作的颂歌之一。
封大夫即封常清,他瘦瘠跛足,入伍后凭借谋略战功,迅速升迁,曾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兼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瀚海军使,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冬,他率军大破播仙,此诗所记就是破播仙之战。
《破播仙凯歌》前四首写凯旋,后两首则追叙战斗情形。
蕃军遥见汉家营一首最具个性特色,是边塞诗中少有的慓悍之作。
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及组诗其二的营幕傍临月窟寒,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
从组诗末首的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
满谷连山遍哭声则是夜袭时的实况:蕃兵从睡梦中惊起,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
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对垒句后,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
而夺志比夺帅,更是兵家之大忌。
唐军决胜,已唾手可得了。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二句采用放笔直干的写法,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
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
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但就整个战役而言又可谓速决,最后,是一个令人发怵的诗句:平明流血浸空城。
表现战血和雨水相渗和,红成一片。
但在一夜杀三字后,推出流血浸空城的镜头,就产生了一种怵目惊心的感觉。
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在写法上,较接近盛唐人普遍的时代风貌。
它采取了正面不写写旁面的办法,通过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主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战斗的激烈,显得含蓄蕴藉。
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五、课堂运用【基础】浣溪沙·荆州①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南宋]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荆州,在宋、金对峙时期,是南宋的国防要塞。
本词作于张孝祥知荆州时。
②鞘”指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
词人观望边塞,感慨万千,请结合下阙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案】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
“万里中原烽火北”被敌人占领的万里中原远在火线的北面。
词人眼前遍地烽火,往日的大好河山,万里中原就在遥远的北方,而如今还受金人的侵占和践踏。
爱国之情和无尽的悲痛之感。
“一尊浊酒戍楼东”,借酒浇愁。
“酒阑挥泪向悲风””挥泪“即洒泪,表现内心悲戚之深。
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
【解析】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此词上阕描写望中要塞景色,明丽壮阔,其中景物也隐约隐呈作者的感情色彩,眼前一片清丽,而人的心情却深藏阴黯。
下阕抒发感慨,从人的活动中表现。
在读者眼前俨然呈现一位北望中原悲愤填膺的志士形象。
整首词色彩鲜丽,而意绪悲凉,词气雄健,而蕴蓄深厚,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感情的小词。
【巩固】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