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上)
“文”的意义:甲骨文中的“文”(人胸前之花纹)
第一编先秦文学
公元前5000年——前21世纪:传说时代
前21世纪——前17世纪:夏朝
前16世纪——前11世纪:商朝
前11世纪——前256年:周朝
其中:前11世纪——前770年:西周
前770年——前256年:东周
其中:前770年——前476年:春秋
前475年——前220年:战国
时代特征
商朝:鬼神崇拜的时代
周朝:理性时代。敬礼重德。“郁郁乎文哉”,中和之美。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春秋:和谐典雅,温柔敦厚
战国:纵横捭阖,富于激情,尖锐深刻
第一章神话
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神话自然神话
神话的意义:凝聚先民,共同的图腾,共同的信仰和祖先崇拜,曲折地反映历史
文艺的起源意义:诗乐舞合一,巫术祭祀仪式(屈原作品)
在文学史上的影响:《红楼梦》,孙悟空,铜头铁臂,聊斋中的鬼狐,《封神演义》,《镜花缘》
第二章《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收集了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今文三家诗:鲁、齐、韩;古文:毛诗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
“雅”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乐歌;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意义:反映婚姻爱情表现战争徭役咏叹农业生产表现日常生活(燕飨)抨击现实政治叙述部族历史祭祀时祈福禳灾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赋比兴
二、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节奏鲜明短促
三、用字精妙,词汇丰富,修辞手法多样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与《春秋》:
《尚书》: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比较可靠的作品从《商书·盘庚》开始。
《尚书》的文学意义:
一、虽主以“记言”,却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样表达方式。
二、文字古奥艰深。
三、文风质直古朴,不事藻饰。
四、是“记言”之祖,且结构完整、独立成篇,在文体上对后世散文有一定的影响。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它记载了自鲁哀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
《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一、是我国记事文之祖,并开创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
二、叙事简要洁净、平实含蓄。
三、其经学的地位和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及简练严谨的笔法,对后世文、史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相传作者是左丘明。《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基本与《春秋》重合。
进步之处: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文学史上的意义:语言上“文典而美”,“语博而奥”。
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国语》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因此逻辑缜密。另外又收录了大量当时口语,又有生动活泼之趣。
《战国策》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文学特色:并不局限于真实与否,重视波澜起伏的情节,雄辩有力的语言,精彩传神的细节,将战国时期“士”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第四章先秦哲学散文
《论语》和《老子》
这两部著作出现于春秋时期,此时说理散文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论语》和《老子》都体现出当时文章含蓄隽永,深刻典雅,言简意赅的风格特征。
但这两部作品由于哲学理念不同,又体现出各自的文学特征。《论语》平实亲切,《老子》玄妙缥缈
。
《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生活在战国时期,此时的说理散文进一步走向成熟,士人纵横论辩之风也横行天下。战国时期的哲学散文普遍呈现出逻辑缜密,气势充沛的特点。
《孟子》的文学风格:
一、情感激越,气势浩然
二、逻辑严密,长于论辩
三、善用比喻,戏剧性强
四、语言晓畅,平易浅近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文学价值一:丰富浪漫的想象
文学价值二: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文学价值三:自由高妙的境界
《荀子》和《韩非子》
荀子,名况,字卿。儒家思想传承者,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现存32篇,包括政治、哲学、经济、文学等各方面。
《荀子》的文学风格:
一、逻辑严密,说理清晰,论辩精辟
二、绵密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
《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他师承荀子,继承了荀子的哲学和政治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为刑名法术之学。他推崇老子,借鉴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舍弃了老子的柔弱无为,对“道”赋予法术的内涵,主张刚强有为。
文学风格:
一、思想极为深刻,说理鞭辟入里,缜密透彻,入木三分
二、文气波澜壮阔,淋漓尽致
三、辞旨简洁爽利,风格冷峻犀利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屈原与《离骚》
屈原,名平。(前339?-前288 ?)。悲愤痛苦之情发于楚辞。
《离骚》的文学特色:
一、首次以美人香草比喻君子,以男女之情喻君臣
香草作为献祭或巫神取悦对方的饰物,在表层意义上是一种追求爱情的象征,而它的内核又暗示着宗教的诸种情境。
二、自由活泼的骚体和对楚方言的借鉴
《九歌》
《九歌》与巫风
一、歌、乐、舞三者合一。
二、其次,《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和合如《湘君》、《湘夫人》,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十分明显。
三、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很可能是对当时祭祀环境无意识的反映。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西汉散文
汉初政论文
贾谊(前200-前168),《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58篇,收录于《新书》。
千古名篇《过秦论》
一、排山倒海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