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动态识别及分类
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识别与形成分析
2 l 年 9月 O1
文 章 编 号 :0 7 9 5 2 1 ) 5—0 0 —0 1 0 —2 8 (0 1 0 17 5
湘 鄂 渝 黔 边 区旅 游 产 业 集 群 识 别 与 形 成 分 析
王 兆峰 , 卫 书 杨
( 首大学商 学院, 南 吉首 吉 湖
摘
460) 1 00
要 : 鄂 渝 黔 边 区旅 游 业 已呈 现地 理 空 间 高度 集 聚 现 象 , 用 整 体 区 位 熵 等 方 法 判 断 和 识 别 湘 鄂 渝 黔 边 区旅 游 产 湘 采
注
由 于统 计 口径 不 同 , 此结 果 差 异 很 大 因
第 5 期
王 兆 峰 , : 鄂 渝 黔 边 区旅 游 产业 集 群 识 别 与 形 成 分 析 等 湘
表 5 张 家界 市旅 游 收 入 区 位 熵 变 化 趋 势
19 O
( )计 算 边 区旅 游 区位 熵 . 计 算 得 到 的旅 游 资 源 区 位 熵 L 1 0 8与 旅 游 收 入 区 位 熵 L 30 3 进 行 平 均 , 3 将 Q 一 .7 Q 一 .1 , 得
18 O
吉首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3 卷 2
2 湘 鄂 渝 黔 边 区 旅 游 产 业 整 体 区 位 熵 的 计 算
依 据 边 区 集 群识 别标 准 , 边 区 旅 游 产 业 区位 熵 整 体 情 况 作 初 步 的 计 算 , 此 来 判 断 边 区旅 游 产 业 集 聚 程 度 , 计 算 对 以 在 边 区 旅 游 产 业 区 位 熵 的 整 体水 平 时 , 取 边 区 A 级 以上 国家 旅 游 区作 为 计 算 边 区 旅 游 景 点 资 源 区 位 熵 L 的依 据 , 因在 选 Q 原 于 A 级 以上 国 家旅 游 区 的数 量 代 表 了旅 游 资 源 的丰 度 , 代表 了 旅 游 资 源 的 质 量 , 旅 游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的 基 础 ; 算 边 区 也 是 计 旅 游 收入 区位 熵 L 考 虑 旅游 数据 的 可 得性 问题 , 取 边 区 湖 南 张 家 界 、 西 自治 州 、 化 市 , 州 铜 仁 地 区 , 东 南 的黔 Q , 选 湘 怀 贵 渝
区域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研究——以河北燕郊产业集群发展为例
( )产 业 集 群 的 辨 识 二
值 占该经济体 总产值的情况。其公式为 :
G ∑ (
r
业 还 没 有形 成 产 业 集 群 。 关 键 词 :产 业集 群 识 别 集 中度
聚 度
集
)
其 中, G为基尼 系数 ,S是 i 区某产 地 业产值 占全 国该产业 总产值的比重 , 是 该 X 地区全部产 业产值 占全国总产 值的 比重。 该方法的价值在于简便直观 , 系数越高( 最
一
的前提。 一般地, 采用产业集群度指标辨认 产业集群 的存在与否及其发育程度。 集群 中
在 一 定 区域 内企 业 ( 或者 产 业 ) 的数 量和 市
济 发展 方式 ;有利 于集 约使 用 土地等 资
源 ,集 中进行环境治理 ;有利于带动中小
定 区域 内 )n 个相关企 业进 行分析 。 考
企业 ( 或产业 ) 的集 中度情况 , 如果集中度
很低就不再进行聚合度 的分析 , 如果集中度 比较高就再分析这一特定区域内企业之间的 联 系状况——{ 合度。 轻
2集 中度 的测量 。笔者借鉴国 内外有 . 关专 家用基尼 系数法来研究燕郊产业集 中
度的现状 与发展 。洛伦茨在研究居 民收入 分配 时 ,创造 了洛伦茨 曲线 。意大利经济 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 曲线 ,提 出了计算收 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基尼 系数。 K e lec( 9 6) e be t 1 8 将洛伦茨 曲线和基尼 系数 用于测量行业在地 区问分布 的均衡程
050 ) 62 1
▲
产业集中率 (C R)法等。集群 中成员之间 相互的依赖程度 ( 蔡宁 、 杨旭的深度 , 即集群的 “ ( 质”集群的聚合度 ) 0 聚合度是指产业链的 发育程度及相关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 , 是产 业集群形成的内在特征。 中度与聚合度相 集 结合 , 才能判别某产业集群存在与否。 因此 , 笔者的研究思路是先分析在某一特定区域 中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小铁[摘要]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但由于在理论上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关于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致使不少地方在具体实践中产生了一些盲目行为,制约着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该文根据产业集群发展和演进的一般规律,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并从集群规模、集群结构、集群效应和集群网络四个方面构建了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关键词]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小铁(1966——),男,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企业管理。
(330013)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2BJY045)的阶段性成果。
大量的实践表明,构建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模式。
近年来,我国是政府、产业和学术界都越来越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主要表现为:在实践中,各级各地政府及产业界,通过产业园区开发及产业链的构建,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产业集聚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理论上,许多专家学者从产业集群的基本涵、发展机理、发展条件、发展模式、演进规律及支持政策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出版了大量的专著、论文或研究报告。
然而,从现有的成果来看,关于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鲜有涉及。
本文试图通过对此课题的探讨,力争使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同时,为具体实践提供一个可操作性较强的分析框架,以避免或减少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
一、相关研究综述目前,国外关于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已有一些成果问世,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于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判定根据现有文献,关于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判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从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划分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
我国产业集聚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
加值增 长率 为 巧 . 7 % , 中部 地 区 为 14 . 5 % , 西 部 地 区只 有 13 . 3 % 。 这 种 不 平 衡 的增 长 格 局 导 致 工 业
生产力 进一 步 向沿 海 地 区 集 中。 从 1卯 8 年 到 2X( 犯
年 , 东 部地 区 工业 增加 值 占全 国 的 比 重从 59 . 1% 提
虽 然产 业 集群 是 特定 的产 业集 聚 现象 , 但 这种 集聚 的地域规模 是有 差异 的 , 小到一个 专业村镇 , 大 的可能波 及 多个城 市 、 整 个 国家 甚 至跨越 国界 。 然
而 , 从 总体上讲 , 各 国 的产业 集群 大多 局限在 一个城 市及其周 围地 区 或 者 一 个 国 内区 域 的大 部 分 地 域
系渠道 , 相 对集中在特定 的地 理空 间 , 形成 一个有 机 的群体。 集群 内的企 业 既有 竞 争 又有 合 作 , 既 有分
工又有 协作 , 彼此 间形成 一种 互动性 的关联 , 由这种 互动形成 的竞 争 压力 、 潜 在 压 力有 利 于 构成 集 群 内
企业持续 的创 新 动力 , 并 由此带 来 一 系 列 的产 品创
~ h 刃w an d w h时 we 兹盯日d h 刃w , 仆 e U in
N vo e 浏比 r ZX() 1 .
c lus t e 招 : W l坦 t we yt of Hb r 笔 肠飞 ,
显 然 , 特 定产 业 的 空 间集 聚是 产业 集 群形 成 和
发展 的基础 , 但 并 非 任何 产 业 集 聚都 一 定 能发 展 成 为一个 产业集 群 。 可 以 说 , 产 业集 群 是 一个 类 似 于
高到 61
.
中国产业集群的识别、结构与功能研究
5 ・ 7
・
维普资讯
型和产业集群 的产业构成符合 实际 情 况 , 点 和汇 源
点的选 择不影响产业集群的识别 。因此 , 文 中, 本 利 用三角形化方法识别中国的产业 集群 。
( ) 业集 群 识 别 的三 角 形化 方 法 二 产
有 行业 ( K、 、 除 L G外 ) 投 入 系 数 或 产 出 系数 的 最 的
( ) 一 产业 集 群识 别 方 法 比较
利 用 投 人 产 出 表 数 据 , 业 集 群 的 识 别 方 法 有 产 图 论 方法 , 网络 流理 论 方 法和 三 角 形 化 方 法 。
1 图论 方 法 .
C a pe 论方 法 识 别 产 业 集 群 的 基 本 步 hm bl 图 lJ L 2 骤包 括 :1 邻 接 矩 阵 的 建 立 。 ( ) 向 图 的构 建 。 () 2有
段 七 零
25 0 ) 20 9
( 州 教 育学 院 , 苏 扬 州 扬 I 江
摘
要: 根据三角形化方法及相 关 原则 , 识别 中国 4大类 1 1个产业集群。利用结构模型 法, 绘制 中国产
业集 群 递 阶 层 次 结构 图, 述 中 国产 业 集 群 的 推 动 行 业 部 门和 带动 行 业 部 门。在 分 析 中 国产 业 集 群 功 能基 础 阐
流 矩 阵 可 以绘 制 成 有 向网络 图 。图 中货 物 和 服 务 流
展着经济联系 , 共同构成一个相对 完整 的产 业“ 集合 体” 即是产业 集群 l 。产业 集群结 构 是 指产 业 之 , 】 j
间 的相 互 关 联 和 相互 依赖 关 系 。尽 管 我 国 学 术 界 已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目录一、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2)1. 产业结构定义及重要性 (3)2. 产业结构演变历程 (4)3. 产业结构分类与特点 (5)二、产业结构形成因素 (6)1. 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 (7)2. 市场需求变化对产业结构影响 (9)3. 技术进步在产业结构中的作用 (10)4. 资源供给与产业分布 (11)5. 政策因素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影响 (12)三、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13)1. 定量分析方法 (14)1.1 产值结构分析法 (16)1.2 就业结构分析法 (17)1.3 关联分析法 (18)1.4 其他数学模型分析方法 (19)2. 定性分析方法 (21)2.1 SWOT分析法在产业结构中的应用 (22)2.2 对比分析法的运用实例 (23)2.3 案例研究法剖析产业结构特点 (24)2.4 专家评估法讨论产业未来趋势 (25)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策略 (27)1.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目标 (28)2. 产业优化升级路径选择 (30)3. 创新驱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31)4.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32)5. 产业政策与法规在调整中的支持作用 (34)五、案例分析 (35)1. 某地区产业现状分析 (36)2. 存在问题及挑战识别 (37)3. 发展机遇与优势分析 (38)4. 优化策略提出与实施路径设计 (40)5. 政策建议与法规完善方向探讨 (41)5.1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优化投资环境 (42)5.2 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提升创新能力 (43)5.3 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强化环保监管力度 (44)一、产业结构理论概述定义与背景: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理论,就是研究这种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理论,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研究
tep r r n eo d sr lse.T ep p ra pisrlt n lcnrc h oy,dvs n te r fwoka dip t h ef ma c fi ut a cu tr h a e p l eai a o t tte r o n i l e o a iii h oy o r n n u — o
比较、 交流与跨 区域合作。从整体上讲, 产业集群 的辨认是识别产业集群 的重要 内容之一 , 产业集
群的识别还应包括集群 的产业分类 和产业集群边
界 的确定 。
业和支撑服务 机构的众多企业 , 通过分工 合作于
特定区域结网形成 的学习型组织才是真正 的产业
集群 , 才能发挥其地理 临近 、 特别进入 、 较好信息、 强有力激励等生产力增长的优势… 。
作者简 介: 张建华 (95 , , 16 一)男 湖北汉川人 , 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华 博士生导师 。 ① 本文产业集群识别标准的内容与刘恒江和陈继祥 (05 认为产业集群的判定标准包括产业集群的辨识标准 、 20 ) 分类标准 和边界确定 标 准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 只是表达“dnf”的中文用词 不同。 i ty ei
一
、
引 言
于辨认其存在与否 、 内部产业联 系等方法 的探讨 ; 计 I径和产业分类标 准不尽相 同。至今 , = 1 识别产
江西赣州有色金属产业集群识别及演进研究--以2006-2009年数据为例
边疆经 济与 文化 2 0 1 3 年第 1 2 期
T h e B o r d e r E c o n o m y A n d C u l t u r e N o . 1 2 。 2 0 1 3
业 o
表 1 赣州 市 2 0 0 6 年 工 业总产 值前 + 位行 业 及其产 值 比重
产业集群 的内涵
产业集 群 ( i n d u s t r y c l u s t e r ) ,有 时简称企 业群 、产业群或 集群 ,首先 出现 在美 国哈弗 大学 商学 院 的迈 克尔 ・ 波特教授 ( M・ E ・ P o r t e r )1 9 9 0 年出版的 《 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它被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 ( 通常 以一个 主导产业 为核心) ,大 量产业联系密切 的企业 以及相关 支撑机构在空 间上集 聚 ,并形成 强劲 、持续 竞 争优 势 的现象 ( P o t r e r ,1 9 9 8 ) 。 目前对 与产业集 群 的含 义 ,学界 并没有 形成一 个统一 的概 念 ,但 诸多集 群 概念 中都 归纳 出一 个现象 :众多企业 围绕着—个 核心产业 在某一 空间 区域 的集 中。这 其 中包 含 了四个基 本 要 素 :核 心产业 、经济集 聚、地理集 聚和数量规 模 。核心产业 又称 主导产业 ,集群一 般存 在于一 个 区域 最 具 比较优 势 的行业 中 ,即某个产业集 群是 当地核心产业在 动态演 化过程 中形 成 的。经 济集 聚是指 一个 空 间 范围内企业、机构之间横向和纵向的网络联系,体现该产业组织内部合作性和竞争性关系共存 ;地理集聚 是指 地理 上 的邻 近和相对 集 中 ;数量 规模针对 区域 内该产 业生产体 系企业必 须具有一 定数 量 ,避 免少数 几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识别——资源与知识二维视角
一
、
引 言
与网络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产业集群具备 独特 的创新 优势 。社会 网络 理 沦} ,社 人为
会 结 构 是 一群 人 或 组 织 间关 系 的 网 络 联 结 ,个人 或组织 可通 过彼此 间 的联结形 成
研 究 更是 很 少 。
笔者试 图采用知识与资源的二维视 角对产 业集 群 的网络 结 构重 新加 以 审 视 。一 个 社 会 网络 至 少包 含 3 构 成 要 种 素 ( i hl 9 9 :行 为者 、行 为者 Mt e,16 ) c 之 间的关系 、行为者间连接 的途径 。首 先对于产业集群网络构 成的行为主体及
一
网络 ,维持某种社会认 同并建立社会接 触 ,进而取得相关资源。产业集群的网络 特l 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试图运 用社会网络理论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化加 以探讨 ( 孙伟 、赵盎 ,20 ;顾惠君 、王 06 文平 ,20 ;蔡宁 、吴结兵,2o ) 05 o 6 。如 Efn 20 )研究 了集群 网络内部强联 l g(0 3 6 系和弱联系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创造
Ne wo kSt cu e o d s r I u t r t r r t r fI u ti se s u n a Cl
—
Frm h rp cie f s u c n o e g o t e Pe s e t so v Re o re a d Kn wld e
Ya oYu h z ou
(co l fh a hSi cs n eo re, hn iesyo Gesi csB in 0 0 3 S ho te C ce e d sucsC ia v r t f oce e, e i 10 8) o E n a R Un i n jg A src:T ebhvo u jc fh nuta cut e r n er eao si l rt nlzd o i b s , e b t t h ea ir bet o ei s i ls rnt kadt irl inh a fs aaye ; nt s ai anw a s s t d rl e wo h t p ei h s
产业集群中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识别方法研究
第21卷第3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1,No.3 2019年6月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J u n.2019收稿日期:2018-11-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771045); 东北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资助项目(02050021940101) 作者简介:郭伏(1964-),女,辽宁开源人,教授,博士。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DOI :10.15916/j.issn1674-327x.2019.03.009产业集群中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识别方法研究郭 伏,李明明,任增根,姜钧译(东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摘 要:产业集群中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该产业链的核心竞争能力,关键环节对产业链中其余环节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其发展潜力直接影响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因此,准确和有效地识别出产业集群中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尝试给出一般产业集群中产业链关键环节识别指标体系,对产业集群中产业链关键环节识别方法进行探索,通过AHM 属性赋权法计算产业链中各环节指标权重,基于TOPSIS 对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识别,最后以东北某机床产业集群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并给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链;关键环节;评价指标;识别方法中图分类号:F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19)03-0034-05产业集群是分布在特定区域内,由具有产业分工协作关系的所构成的某一产业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和组织等构成的集聚体。
产业集群是介于市场和等级之间的新型经济体集结形式[1-2]。
产业集群由若干产业企业集聚而成,而集群内企业因竞争关系,形成了特定的产业战略联盟,这种由产业集群内联盟所构成的产业关系,称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链[3]。
城市产业集群:概念、识别与规划
创新等优势 , 从而成为具有高端竞争优势的产业发 展模式 ,进而促进 区域或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te s a eg t e s e r ei e t i ai n a d t ec e t ed ge f c e c e t ia in T eg n r t n a d d v l p n f h p c ah r g e n i c t n r a i e re i e f i n y i n i c t . h e e ai n e e o me t d d f o h v n i d f o o o
Vn. 2 N . 1 .o4 2 D c2 o e .o 6
● 城 市 发 展 研 究
城 市产业集群: 概念、识别与规 划
O 苗丽静
( 东北 财经 大学 公 共 管理 学 院 ,辽 宁 大 连 162 ) 0 5 1
[ 要】 城 市产 业集群是依托特 定城 市功能和发展 环境 ,由城市基础 产业 、配套产业和服务 产业相互联 系地 摘 发展 而形成 的跨 产业 集合 。 市产业集群的成长 分为萌 芽、发展 和成熟三个 阶段 ,在 明确城 市基础产业的前提 下 , 城 构建城 市产 业集群的识别指标 体 系,具体方法 包括规模识别法 、联 系识别 法、空间集聚度识别 法和 效率创 新程度 识别法等。 市产业集群的生成 与发展 需要 市场机 制与政 府机制的相辅相成 , 城 而产业集群规划是其健康发展的保证。 [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城 市产业集群 ;识别 ;规划 【 中图分 类号】 2 31 F 9. l 文献标 识码】 A l 编号】 卜8 7 (0 60 — 0 1 0 文章 17 3 22 0)4 0 0 — 4 6
Ab ta t T eu b nid sra l se sa r s id sr lse.trl so h at u a r a u cina dte sr c : h r a n u t l u tr co s— n u t cu tr I ei nt ep ri lrub nf n to n h i c i y e c
集聚经济的识别与测度
印度班加罗尔
班加罗尔是印度著名的 软件外包城市,集聚了 大量IT和软件开发企业 ,如Infosys、Wipro等 。
日本东京
东京是日本的经济和文 化中心,集聚了大量的 金融机构、制造业和服 务业企业,如丰田、日 立、索尼等。
06
CATALOGUE
集聚经济的未来研究展望
研究不足与局限
集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以揭示产业集聚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3
结果呈现
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呈现,以便决策 者了解产业集聚状况,制定相应政策。
集聚经济的模型构建
01
经济模型
02
模型参数
基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构建反映产 业集聚现象的经济模型。常见的模型 包括新古典贸易模型、新经济地理模 型等。
企业集聚经济是指以企业为中心的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 上的集聚,例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
集聚经济的影响
集聚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可 以促进区域内的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
集聚经济还可以带来人口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 变化,例如人口向城市或某些地区集中,以及 由此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劳动力市场变化。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集聚现象具有 重要影响。
技术因素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集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集聚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推动集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因素
区域政策
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集聚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雏形期”产业集群的识别指标体系及判定方法
征 并建 立可行 的测 度及 识别 方法 。
收稿 日期 :2 1-20 0 1 -6 0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9 J 0 2 ;内蒙古 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重点课题 ( 00 ) 0BY 5 ) Z 0 6 作者简介 :李兴旺 ( 93一) 16 ,男 ,内蒙古乌兰察布人 ,博 士,教授 ,主要从 事战略管理等方面研究。E ma :1w 6 @16 em — i x 5 3 2. o l 李会军 ( 94一),男 ,山西大同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等方面研究 。Ema :h—l 2 . o 17 -i l j i 6 cm @1
产业集群识别的 “ 四能力维度 ”框 架;基 于此框架 ,结合 “ 雏形 期” 产业 集群 所具有 的特征构
建了 “ 雏形期” 产业 集群 的识 别指标 体 系及 判 定模 型,从 而提 出了一种 新的 比较科 学 的识别
方 法。
关 键 词 :产 业 集 群 ;雏 形 期 ;测度 ;识 别 中 图分 类 号 :F 6 . 029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7 X(0 10 -080 0016 2 1 )40 3 -7
Api,2 1 rl 0 1
我 国
¨雏 形 期 " 产 业 集 群 的
识 别 指 标 体 系 及 判 定 方 法
李 兴 旺 ,李会 军
( 内蒙古财经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 5 ) 10 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 国内外关 于产 业集群识 别的官方规 定、研 究成果 及文 献的梳理 ,总结 出了
平均 水 平 。 ( )制 造 业 的工业 化 程 度 ( 造业 2 制
员工 在全 体 员 工 中所 占 比例 ) >国 家 和 大 区级
产业集群内涵、构成要素及识别研究
产业集群内涵、构成要素及识别研究
张淑静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产业集群作为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已成为理论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并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文献.但综观国内外已有研究,尚未对产业集群内涵、构成要素作出完整意义上的、一般性的回答.本文在综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追溯产业集群的本质渊源,对其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分析其构成要素,并对案例进行识别分析,从而期望在区域集群战略政策实施中给予政府决策者和企业实践者以理论指导.【总页数】3页(P134-136)
【作者】张淑静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7;F127
【相关文献】
1.循环型产业集群——内涵、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 [J], 郗永勤;张弟
2.区域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研究——以河北燕郊产业集群发展为例 [J], 尹晶;史晓娟
3.基于生命周期和Logistic模型的产业集群发展阶段识别——一个物流产业集群案例研究 [J], 黄由衡;段丽丽
4.产业集群竞争力构成要素模型研究--以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为例 [J], 王秉安
5.关于党的政治建设内涵范畴的界定方法研究\r——兼论党的政治建设内涵、外延、基本构成要素及其逻辑关系 [J], 张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及实证分析
童 苎 孽至皇 至 . 竺 兰
纪3 0年代 研究且
创立 的数 量 分析 方 法 。 态 的里 昂惕 静
数据来源:2 0 ~2 W 年 《重庚统计年鉴 》和 《中国统计年鉴 》 06 0 ,通过计算得 出
为 ,产业 集群 的识别应包括产业集群的辨
认、集群 的产业分类和产业集群的边界确 认。孙铁 山 ( 0 8) 2 0 以北 京市 为例 ,首次
同时也应注意到 :各地争先恐后建立工业 园区 ,产业集群数量众 多,但质量参差不 齐 ,致使许 多产业集群在短短的几年间走 向没落, 因此 , 别产业集群 、 识 制定统一的 识别标准成 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集群识别 是政策制定 的基本前提 ,然而 ,整个学术 界依 然没 有得 出一个广 为接受的产业集群
5图论分 析法。该方法将每一个产业 .
看成一个点 ,点之间的连线 被看成是各产
业间产品流 ,这样构成 一个 图 ,当各产业 之 间的联 系被表 示为有 向图或无 向图时 ,
图 论 法 就 为 分 析产 业 间 的 内部 关 系提 供 了
一
业 集群 是指一组在地理上 靠近的
’
取且计算 方便 ,并能够反映地 区主要产业
身优势发展产业集群 ,这对于其经济乃至
西部经济的崛起具 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
产 业 集 群 识 别 方 法 评 述
目前 ,很 多学者对产业集群识别的方
法进 行 了详 细 的 介 绍 。张 建 华 ( 0 6) 2 0 认
经 学 沃 里. 。 . 济 家西
里昂惕 夫于 2 0世
特征 ,因 此得 到 了 广泛 的应 用 。但 对 于 区
相 互联 系 的公司或 关联 的机 构 ,
简述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系; 由国家发改委 、 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出面 , 组织有关行业协会、 地方政府 、 研究机构等 , 开展一次对我国产 业集 聚 和产业集 群发展 状况 的全 面普查 , 清全 国产业 集群 的发 展状 况及 其存 在 问题 , 制 出主要 产业集 群分 摸 绘 布 的 图谱 : 此基 础上 , 别 和挑选 那些 已处 于 萌芽 状态 但 很有 发 展潜 力 的产业 集 群 , 进一 步确 定今 后 国家 在 鉴 并 重点 支 持 的产业 集群 领域 和重 点 区域 , 在技 术 创新 、 融信 贷 、 地 、 并 金 土 信息 服 务等 方面 给 予相 应 支持 ; 建全 构 同性 的产 业集群 发 展规划 组织体 系 , 即在 国家发 改委 中增设 产业 集群 规划 管理 部 门 , 在各 级地 方政 府增设 相 并 应机构 , 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综合管理。 目前情况看 , 国有五类区域适合产业集群战略。 从 我 一是一些沿 海 外 向型 出 口加工 区 ; 是 国内一些 中小 型高新 区 、 二 经济开 发 区 ; 是我 国乡镇 企业 集 聚 的 区域 ; 三 四是一些 智力 密集 区如 中关 村等 ; 五是 我 国的一些 国有 大 中型企业 集 聚区 , 如东北 老工业 基地 。 ( ) 造产 业集群 发展 的 良好 环境 。 除各种 阻碍集 群创 新能 力和竞 争 力提 升 的因素 二 营 消 是加强交通 、 、 电力 信息通讯 、 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 , 完善集群发展的硬环境。二是协助集群 内企业进行 宏观 市场需 求分 析 , 提供 必要 的信 息和数 据 资料 。 三是健 全相关 的支 撑机 构和 中介 服务体 系 , 如行业协 会 、 育 教 培训 、 市场 调查 、 息 咨询及 金 融 、 律 、 信 法 专利 、 计 、 估 、 品检 验认 证 机构 等 , 区 内集群 的成长 提供 组织 、 会 评 产 为 协 调 和保障作 用 。四是在鼓 励企 业建 立 自有 技术 研发 机构 同时 , 加大 对产业 集群 技术 创新 活动 的支持 。推 动企
产业集群的识别研究
文 章 编 号 :0 6 4 l(0 80 - 0 5 0 10 - 3 120 )4 0 4 - 3
0 引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完 整 意 义 上 的 产 业 集 群 ( d syc s r 的 识 别 i ut l t ) n r ue 标 准 . 该 是 E w r ・ - i(0 o 提 出 的 包 括 产 业 应 d a W Hl 2 o ) d l 集 群 的辨 认 、集 群 的产 业 分 类 和 产 业 集 群 边 界 的 确 定 这 三个 子标 准 。
1 研 究 的 思 路 及 方 法
11研 究 思路 .
已 有 研 究认 为 .识 别 产 业 集 群 有 自上 而 下 的 产 业 法 和 自下 而 上 的 区 位 法 两 种 途 径 ( o rn 2 0 ) R nMat .0 3 。 i 前 者 是 运 用 所 选 择 的 数 据 类 型 来 辨 认 一 个 有 基 础 的产 业 . 调 专 业 化 或 联 系 活 动 的 地 方 化 ; 者 是 与 某 个 区 强 后 域 或 地 方 识 别 集 群 有 关 的一 种 高 度 定 性 的方 法 。 自上 而下的研究有不同形式 . 而两者有多种结合方式 ; 因 同 时 . 据 研 究 目的 不 同 。 可 以从 宏 观 、 观 和 微 观 三 根 又 中 个 层 面 来 识 别 产 业 集 群 .且 不 同 层 面 所 关 注 的重 点 不 同 宏 观 层 面 指 在 整 体 经 济 里 产 业 群 体 关 系 的 基 础 上 主要 分 析 国家 ( 区域 ) 济 的专 业 化 模 式 ; 观 层 面 ( 经 中 分 支 或 产 业 )指 在 相 似 终 端 产 品 的生 产 链 的不 同 阶 段 中 主 要关 注 产 业 内部 和产 业 间联 系 和标 准 分 析 .并 探 寻 创 新 需 求 : 观 ( 业 ) 面 是 指 一 个 或 更 多 核 心 企 业 微 企 层 与 周 围 的专 业 化 供 应 商 ( 商 ) 间 的联 系 . 厂 之 主要 分 析 企 业 发 展 策 略 、产 业 链 分 析 和 产业 链 管 理 以 及 合 作 创
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
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些现象不仅改变了产业的空间布局,更对区域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测量与辨识方法,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学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文章首先对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综述现有的测量与辨识方法,包括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EG指数等,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接着,文章将探讨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动力,揭示它们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
通过案例分析,文章将展示这些现象在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具体表现,以及它们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旨在促进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文章还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产业地理集中的测量与辨识产业地理集中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描述了同一产业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测量和辨识产业地理集中有助于我们理解产业的空间布局,预测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策略。
产业地理集中的测量主要通过空间基尼系数和E-G指数等指标来实现。
空间基尼系数是基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发展而来的,它用于衡量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均匀程度。
当空间基尼系数接近1时,表示产业高度集中在某一地区;而接近0时,则表示产业分布相对均匀。
E-G指数则结合了空间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进一步考虑了企业规模和地区差异,使得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在辨识产业地理集中时,除了运用上述指标外,还需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产业集群识别与分类实例研究
.
定 的局
值
17 18
19
行业 金融保险业
值
限 性 不 能 用 于 新 型或 小 型 产 业 集群 识 别; 假 设 在 全 国 和 区
农业
23 44 77878 1
、
0 9 7 3 8 14 5 2 6
2 3 4 5 6
7
交通运输
仓储及 邮政 业
9 17 2 3 4 7 8 8 2 6 7 7 4 3 14 0 9 7 6 6 09 2 8 60 18 3 8 25 743 6 75 2 6 8 5 1 2 14 9 9
:
—
聚类 分析 法
,
—
I
∑
}
s
-
e
群 的 区 域 创 新 特 点 才促 使 集群 内提 高技 术
、
、
统
产
一
业集群理 论概述
目前
。
,
开 发 新项 目
。
其次是
一
E
,
/
∑E
I
,
投 入 品 价格
由 于 产 业 集群 可 以 统
,
订购
其 中 L Q 表 示 i 产 业 的 区 位 商值
示 某 地 区 i 产 业 的就 业 数
。
20
21
教 育事 业
公 共 管理 和 社 会 组 织
0 77∞ 77 7 30 0 725 9846 0 3 0 70 7 34 9 2 5 1
.
法 数据 获 取 方 便
,
、
简 单 易操
22 23
24 25
纺织业
2 6 2 8 6 16 4 8 5
房地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亮点,然而,如何识别和选择产业集群仍然是困扰决策者和研究者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
鉴于此,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为例,尝试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主成份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了集群的动态识别和分类研究。
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
产业集群识别问题研究概述
识别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的基础,目前,国内外有关产业集群识别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层面,即微观层面的产业集聚状态分析,中观层面的区域行业空间集聚和经济联系分析,宏观层面的国家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相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波特案例分析法、区位商法,望闻问切法以及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主成份分析法、多元聚类法、图论法和网络流法等。
其中波特案例法比较适用宏观层面的分析;区位商法可用于微观层面的分析,将区位商法和基于投入产出表主成份分析法、多元聚类分析法和图论分析法结合可以用于中观层面的分析。
考虑到目前有关产业集群识别和分类的国内研究中定性分析多,定量研究较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较少的研究现状。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把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尝试采用动态识别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区域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状态和产业间的关联进行研究。
产业集群动态识别
目前,区位商法是识别产业集群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但是由于该方法假设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上同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是一种静态的研究方法,因此不能用于新型或小型产业集群的识别。
同时又由于产业集群具有动态关联的特征,因而用一种动态的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将更加合适,鉴于此本文选用了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主成份分析法进行研究。
投入产出分析又称产业关联分析,是美国著名学者列昂惕夫首先提出来的一种数理分析方法。
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识别产业集群主要抓住了“产业集群内的各个企业存在紧密的产业联系”这一特征。
1971年czamanski在“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区域产业集聚状态进行了分析。
该分析方法较好的显示了产业间的关联性,突出了产业间的互补性,比较适合区域范围内产业集群的识别和选择。
其中,主成份分析的基本目的是简化数据和解释生产的因子。
用此方法可以识别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中不明显的产业关联,因此是识别产业集群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基于此,本文根据河南省2005年投入产出表构造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由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废品废料行业与绝大多数行业相关系数为0,所以将其剔除,保留了40个部门,然后本文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份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kmo值(0.7205)检验证明国民经济中其他行业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第二步,按照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0%(本文为84.07%)的原则提取了12个主成份。
第三步,对确定的主成份进行因子正交旋转使每个因子负载最大化,便于各产业在集群间的分配。
第四步,通过旋转后提取了12个主成份,每一个主成份都可以看做一个大的产业集群,然后根据相关系数矩阵中系数的大小把每一个特定的产业分配到不同的产业集群中。
如表1所示:河南40个产业部门中有12个部门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分类研究
产业集群分类运用的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是依据样品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分层聚类法,这是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一种研究方法。
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先将n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然后规定样本之间的距离和类与类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最小的两类并成一新类,计算新类和其他类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直至所有的样本都成一类为止。
本文在上述主成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层聚类,即把提取出来的12个主成份当做样本进行聚类,分层聚类后12个主成份可以分成四类大的集群。
即:轻工业集群,包括主成份1、2和7;商业服务业集群,包括主成份4和5;重工业集群,包括主成份8、9、10、11和12;社会服务业集群,包括主成份3和6。
如图1所示。
结论
结合主成份分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河南目前存在四类大的产业集群,即:轻工业集群、重工业集群、商业服务业集群和社会服务业集群。
其中,轻工业集群包括了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集群、机械工业集群和邮政业集群。
相关联的产业有农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
重工业集群包括建筑业集群、非金属矿采选业集群、煤气生产和供应业集群、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集群和煤炭采选业集群。
相关联的产业有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化学工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等。
商业服务业集群包括住宿和餐饮业集群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集群。
相关联的产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旅游业、其他社会服务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等。
社会服务业集群包括综合技术服务业集群以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集群。
相关联的产业有科学研究事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教育事业等。
综上所述,河南省尽管在四大部类、12个部门、36个产业中存在产业集群,但是很多产业集群都是依托于农村或小城镇发展而成,尚处于集群形成的初级阶段,规模较小,且多集中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皮革、纺织、服装、社会服务业、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进入壁垒非常低,在人才、资金、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间关联等方面均存在极大不足,从而导致集群整体竞争力不强。
因此,河南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其整体竞争力。
一是要依托核心城市进行产业集聚区的统筹规划,增强集群的区位优势和辐射能力。
二是要建立健全为产业集群发展服务的基础设施和中介服务机构,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要强化产业集群间的分工协作,完善产业链,促使产业集群专业化。
五是要依托龙头企业,加强企业间联合,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河南产业集群的全国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