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中央电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6
数据结构实验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
2. 学会使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栈、队列、树和图等基本数据结构。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编程水平。
二、实验内容1. 线性表(1)顺序表(2)链表2. 栈(1)顺序栈(2)链栈3. 队列(1)顺序队列(2)链队列4. 树(1)二叉树(2)二叉搜索树5. 图(1)邻接矩阵表示法(2)邻接表表示法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C语言3. 编译器:Visual Studio 20194. 实验软件:C语言开发环境四、实验步骤1. 线性表(1)顺序表1)定义顺序表结构体2)实现顺序表的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顺序表的基本操作(2)链表1)定义链表结构体2)实现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链表的基本操作2. 栈(1)顺序栈1)定义顺序栈结构体2)实现顺序栈的初始化、入栈、出栈、判空等基本操作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顺序栈的基本操作(2)链栈1)定义链栈结构体2)实现链栈的初始化、入栈、出栈、判空等基本操作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链栈的基本操作3. 队列(1)顺序队列1)定义顺序队列结构体2)实现顺序队列的初始化、入队、出队、判空等基本操作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顺序队列的基本操作(2)链队列1)定义链队列结构体2)实现链队列的初始化、入队、出队、判空等基本操作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链队列的基本操作4. 树(1)二叉树1)定义二叉树结构体2)实现二叉树的创建、遍历、查找等基本操作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二叉树的基本操作(2)二叉搜索树1)定义二叉搜索树结构体2)实现二叉搜索树的创建、遍历、查找等基本操作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二叉搜索树的基本操作5. 图(1)邻接矩阵表示法1)定义邻接矩阵结构体2)实现图的创建、添加边、删除边、遍历等基本操作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邻接矩阵表示法的基本操作(2)邻接表表示法1)定义邻接表结构体2)实现图的创建、添加边、删除边、遍历等基本操作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邻接表表示法的基本操作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性表(1)顺序表实验结果表明,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实现正确,测试程序运行稳定。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常见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基本操作和实现方法。
2、学会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算法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提高程序设计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线性表的实现与操作1、顺序表的实现定义一个顺序表结构体,包含数据元素数组和表的长度。
实现顺序表的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2、链表的实现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
实现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遍历等操作。
(二)栈和队列的实现与应用1、栈的实现采用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实现栈。
实现栈的入栈、出栈、栈顶元素获取等操作,并应用于表达式求值。
2、队列的实现用循环队列或链式队列实现队列。
实现队列的入队、出队、队头元素获取等操作,应用于模拟排队系统。
(三)树的基本操作与遍历1、二叉树的实现定义二叉树节点结构体,包含数据域、左子树指针和右子树指针。
实现二叉树的创建、插入、删除节点等操作。
2、二叉树的遍历分别实现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并输出遍历结果。
(四)图的表示与遍历1、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图定义图的结构体,使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方式存储图的信息。
实现图的创建、添加边等操作。
2、图的遍历分别用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遍历图,并输出遍历序列。
四、实验步骤(一)线性表的实现与操作1、顺序表的实现首先,定义了一个结构体`SeqList` 来表示顺序表,其中包含一个整数数组`data` 用于存储数据元素,以及一个整数`length` 表示表的当前长度。
在初始化函数`InitSeqList` 中,将表的长度初始化为 0,并分配一定的存储空间给数组。
数据结构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存储数据,并实现对数据的检索、插入、删除等操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原理,我们进行了一次数据结构实训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据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常见数据结构(如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的定义、特点及操作方法。
2. 熟练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算法设计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线性表(1)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2)实现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2. 栈与队列(1)实现栈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2)实现栈的入栈、出栈、判断栈空等操作。
(3)实现队列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4)实现队列的入队、出队、判断队空等操作。
3. 树与图(1)实现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2)实现二叉树的遍历、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
(3)实现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存储。
(4)实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4. 算法设计与应用(1)实现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基本排序算法。
(2)实现二分查找算法。
(3)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
2. 编写代码实现实验内容,对每个数据结构进行测试。
3.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4.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分析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性表(1)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实现简单,但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较低。
(2)链式存储的线性表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较高,但存储空间占用较大。
2. 栈与队列(1)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实现简单,但顺序存储空间利用率较低。
(2)栈和队列的入栈、出队、判断空等操作实现简单,但需要考虑数据结构的边界条件。
3. 树与图(1)二叉树和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复杂,但能够有效地表示和处理数据。
数据结构的实训报告结果

一、实训目的本次数据结构实训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数据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方法,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训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C语言3. 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94. 实训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创建、操作和应用。
1. 线性表(1)单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2)双向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3)循环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2. 栈(1)栈的创建、入栈、出栈和判断栈空操作(2)应用栈实现括号匹配3. 队列(1)队列的创建、入队、出队和判断队列空操作(2)应用队列实现广度优先搜索4. 树(1)二叉树的创建、插入、删除和遍历操作(2)二叉查找树的创建、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5. 图(1)图的创建、添加边、删除边和遍历操作(2)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四、实训过程1. 线性表首先,我们学习了单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的基本概念和创建方法。
通过编写代码,实现了链表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链表插入操作时指针的移动、删除操作时避免内存泄漏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讨论,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2. 栈接着,我们学习了栈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通过编写代码,实现了栈的创建、入栈、出栈和判断栈空操作。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栈空和栈满的情况,通过设置标志位和循环队列的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应用栈实现括号匹配,加深了对栈的应用理解。
3. 队列然后,我们学习了队列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通过编写代码,实现了队列的创建、入队、出队和判断队列空操作。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队列空和队列满的情况,通过设置标志位和循环队列的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常见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9。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三、实验内容1、链表的实现与操作创建一个单向链表,并实现插入、删除和遍历节点的功能。
对链表进行排序,如冒泡排序或插入排序。
2、栈和队列的应用用栈实现表达式求值,能够处理加、减、乘、除和括号。
利用队列实现银行排队系统的模拟,包括顾客的到达、服务和离开。
3、二叉树的遍历与操作构建一棵二叉树,并实现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进行二叉树的插入、删除节点操作。
4、图的表示与遍历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方式表示图。
实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链表的实现与操作首先,定义了链表节点的结构体:```cppstruct ListNode {int data;ListNode next;ListNode(int x) : data(x), next(NULL) {}};```插入节点的函数:```cppvoid insertNode(ListNode& head, int val) {ListNode newNode = new ListNode(val);head = newNode;} else {ListNode curr = head;while (curr>next!= NULL) {curr = curr>next;}curr>next = newNode;}}```删除节点的函数:```cppvoid deleteNode(ListNode& head, int val) {if (head == NULL) {return;}ListNode temp = head;head = head>next;delete temp;return;}ListNode curr = head;while (curr>next!= NULL && curr>next>data!= val) {curr = curr>next;}if (curr>next!= NULL) {ListNode temp = curr>next;curr>next = curr>next>next;delete temp;}}```遍历链表的函数:```cppvoid traverseList(ListNode head) {ListNode curr = head;while (curr!= NULL) {std::cout << curr>data <<"";curr = curr>next;}std::cout << std::endl;}```对链表进行冒泡排序的函数:```cppvoid bubbleSortList(ListNode& head) {if (head == NULL || head>next == NULL) {return;}bool swapped;ListNode ptr1;ListNode lptr = NULL;do {swapped = false;ptr1 = head;while (ptr1->next!= lptr) {if (ptr1->data > ptr1->next>data) {int temp = ptr1->data;ptr1->data = ptr1->next>data;ptr1->next>data = temp;swapped = true;}ptr1 = ptr1->next;}lptr = ptr1;} while (swapped);}```测试结果:创建了一个包含 5、3、8、1、4 的链表,经过排序后,输出为 1 3 4 5 8 。
数据结构实验6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 6 次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栈是操作受限(插入push, 删除pop)的线性表, 受限的是插入删除的位置。
2.在链式存储结构下实现:StackEmpty, Push,Pop, 几个基本操作。
3.通过调用基本操作实现括号匹配算法。
二、实验内容(问题)写一个算法, 识别依次读入的一个字符序列是否为形如‘序列1&序列2’模式的字符序列。
其中序列1和序列2中都不含字符‘&’, 且序列2是序列1的逆序列。
例如, ‘a+b&b+a’是属该模式的字符序列, 而’1+3&3-1’则不是。
测试数据: ’1+3&3-1’; ’a+b+c&c+b+a’; ’a+b+c&c+b’; ’b+c&c+b+a’;提示:利用栈 , 利用已实现的基本操作三、算法描述(给出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1.向后依次扫描字符序列, 如果考察的字符不等于‘&’则入栈, 遇到‘&’则停止。
2.从‘&’后继续扫描, 考察字符的时候, 栈顶元素出栈, 若二者相等, 继续扫描;不等, 模式不成立。
3.扫描结束后, 栈空则模式成立四、详细设计(画流程图)五、程序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define True 1#define False 0#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typedef int status;typedef char ElemType;typedef struct SNode{ElemType data;struct SNode *next;}SNode, *LinkStack;status InitStack(LinkStack &S);int StackEmpty(LinkStack S);status Push(LinkStack &S, ElemType e);status Pop(LinkStack &S, ElemType &e);status Is_Match(ElemType f[20]);main(){ElemType formula[20];int i;for(i=0;i<=3;i++){printf("\n请输入一个字符序列表达式: ");scanf("%s",formula);if(Is_Match(formula)==1) printf(" \n这个表达式符合‘序列1&序列2’模式!\n"); else printf("\n 这个表达式不符合‘序列1&序列2’模式!\n");}return(1);}status InitStack(LinkStack &S){S=NULL;return(OK);}int StackEmpty(LinkStack S){if(S==NULL) return(True);else return(False);}status Push(LinkStack &S, ElemType e){LinkStack p;p=(LinkStack)malloc(sizeof(SNode));if(!p) return(ERROR);p->data=e;p->next=S;S=p;return(OK);}status Pop(LinkStack &S, ElemType &e){LinkStack p;if(!S) return(ERROR);e=S->data;p=S;S=S->next;free(p);return(OK);}status Is_Match(ElemType f[20]){LinkStack St; ElemType *p,c;InitStack(St);p=f;for(;*p!='&';p++){ Push(St,*p);if(!Push(St, *p)) return(ERROR);}p++;for(;*p!='\0';p++){Pop(St,c);if(!Pop(St,c)) return(ERROR);else if(c!=*p) return(ERROR);}if(StackEmpty(St)) return(OK);else return(ERROR);}七、用户手册(教用户怎么用这个程序)用途: 判断字符串是否是“序列1&序列2’模式”用法:启动此程序, 屏幕会提示你输入数据, 输入数据并按下回车键即可。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中央电大)

实验报告(三)分校名称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实验名称二叉树使用主要设备 PC, VC++6.0实验要求1.掌握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2.掌握链式存储二叉树的访问方式和相关程序设计技术;3.掌握二叉树的不同遍历方式和实现技术;4.进一步熟悉并掌握递归程序设计技术。
实验报告内容:实验3.1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设计程序代码如下:#include<stdio.h>#include<malloc.h>#include<string.h>#include<stdlib.h>#include<memory.h>#define MaxSize 10typedef struct node{char data。
struct node *left,*right。
}NODE。
void Creab(char *tree,int n,int i,NODE *p)。
void Inorder(NODE *p)。
void main(){NODE *p。
char tree[MaxSize]。
int n=1。
int i=1。
printf("请输入完全二叉数的节点值(连续输入字符,以回车结束输入。
):")。
while((tree[n] = getchar( )) != '\n') n++。
tree[n] ='\n'。
p=NULL。
Creab(tree,n,i,p)。
Inorder(p)。
}void Creab(char *tree,int n,int i,NODE *p){if(i>=n) p=NULL。
else{p=(NODE *)malloc(sizeof(NODE))。
p->data=tree[i]。
printf("%c ",p->data )。
Creab(tree,n,2*i,p->left)。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数据结构课程所学知识的应用,加深对数据结构相关算法和数据操作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实现顺序表、链表、栈、队列等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2. 设计并实现数据结构相关算法,如查找、排序等;3. 进行实验数据的输入、输出和结果展示;4.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实验过程。
1. 针对顺序表、链表、栈、队列等数据结构,首先进行了相关操作的实现。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结构的特点和操作规则,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2. 针对数据结构相关算法,如查找、排序等,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算法。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确保算法的效率和稳定性。
3. 进行了实验数据的输入、输出和结果展示。
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对实现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进行了测试,验证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4.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测试结果的分析,总结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实验的收获和体会。
四、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测试,实现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均能正确运行并得到预期的结果。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数据结构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对数据结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实验感想。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感受到了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数据结构方面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应用数据结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参考文献。
1.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2. 《C语言程序设计》。
3.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以上就是本次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数据结构》实训报告

《数据结构》实训报告数据结构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和意义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数据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程序的效率和优化算法的性能。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旨在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的数据结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算法设计,提高我们的编程能力和思维逻辑。
二、实训内容和过程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线性表的应用、栈和队列的实现、树和图的应用。
首先,我们针对线性表的应用,选择了用数组实现一个顺序表和用链表实现一个单链表。
通过实际编程和调试,我们深入了解了数组和链表的特性和功能,并对其进行了性能对比和分析。
顺序表适合查找操作,但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效率较低;而链表则可以实现快速插入和删除操作,但查找效率相对较低。
接着,我们实现了栈和队列这两种常用的数据结构。
我们分别使用数组和链表实现了栈和队列,并进行了相关操作的测试。
通过实际运行和验证,我们了解到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栈适用于递归和表达式求值等场景,而队列则适用于模拟等先进先出的场景。
最后,我们进行了树和图的应用。
我们实现了一个二叉树,并对其进行了遍历的操作。
此外,我们使用邻接矩阵实现了一个有向图,并进行了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的操作。
通过实践,我们加深了对树和图结构的理解,以及相关算法的应用和分析。
三、实践总结和收获通过这次数据结构的实训,我们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巧。
具体来说,我们深入了解了线性表、栈、队列、树和图等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实现方式。
同时,我们掌握了相应的算法设计和优化的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
例如,在实现链表时,我们经常会出现指针指向错误或者内存泄漏的情况。
但通过调试和修改,我们逐渐克服了这些问题,并成功完成了实践任务。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不仅提高了编程实践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
我们了解了不同数据结构之间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线性表1、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问题描述】某项比赛中,评委们给某参赛者的评分信息存储在一个带头结点的单向链表中,编写程序:(1)显示在评分中给出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评委的有关信息(姓名、年龄、所给分数等)。
(2)在链表中删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结点。
(3)计算该参赛者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
【基本要求】(1)建立一个评委打分的单向链表;(2)显示删除相关结点后的链表信息。
(3)显示要求的结果。
【实验步骤】(1)运行PC中的Microsoft V isual C++ 6.0程序,(2)点击“文件”→“新建”→对话窗口中“文件”→“c++ Source File”→在“文件名”中输入“sy1-1.cpp”→在“位置”中选择储存路径为“桌面”→“确定”,(3)输入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如下#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define NUL 0#define PWRS 5struct pw{char name[6];float score;int age;};typedef struct pw PW; struct node{struct pw data;struct node * next;};typedef struct node NODE; NODE *create(int m);int calc(NODE *h);void print(NODE *h);void input(NODE *s);void output(NODE *s); void main(){NODE *head;float ave=0;float sum=0;head=create(PWRS);printf("所有评委打分信息如下:\n");print(head);calc(head);printf("\n去掉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后的有效评委成绩如下:\n");print(head);}void input(NODE *s){printf("请输入评委的姓名: ");scanf("%S",&s->/doc/9851b6a0f524ccbff1218455. html);printf("年龄: ");scanf("%d",&s->data.age);printf("打分: ");scanf("%f",&s->data.score);printf("\n");}void output(NODE *s){printf("评委姓名: %8s ,年龄: %d,打分: %2.2f\n",s->/doc/9851b6a0f524ccbff1218455 .html,s->data.age,s->data.score); }NODE *create(int m){NODE *head,*p,*q;int i;p=(NODE*)malloc(sizeof(NODE)); head=p;q=p;p->next=NUL;for(i=1;i<=m;i++){p=(NODE*)malloc(sizeof(NODE)); input(p);p->next=NUL;q->next=p;q=p;}return (head);}void print(NODE *h){int i;for(i=1;i<=PWRS&&h->next!=NUL;i++) {h=h->next;output(h);}printf("\n");}int calc(NODE *h){NODE *q,*p,*pmin,*pmax;float sum=0;float ave=0;p=h->next;pmin=pmax=p;//设置初始值sum+=p->data.score;p=p->next;for(;p!=NUL;p=p->next){if(p->data.score>pmax->data.score) pmax=p;if(p->data.scoredata.score) pmin=p;sum+=p->data.score;}printf("给出最高分的评委姓名:%s 年龄:%d 分值:%f",pmax->/doc/9851b6a0f524ccbff1218455.h tml,pmax->data.age,pmax->data.score); printf("\n");printf("给出最低分的评委姓名:%s 年龄:%d 分值:%f",pmin->/doc/9851b6a0f524ccbff1218455.h tml,pmin->data.age,pmin->data.score); printf("\n\n");sum-=pmin->data.score;sum-=pmax->data.score;for (q=h,p=h->next;p!=NUL;q=p,p=p->next) {if(p==pmin){q->next=p->next; p=q;}if(p==pmax) {q->next=p->next; p=q;}}ave=sum/(PWRS-2);printf("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f",ave); return 1;}运行结果如下: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问题描述】用顺序表A记录学生的信息,编写程序:(1)将A表分解成两个顺序表B和C,使C表中含原A表中性别为男性的学生,B表中含原表中性别为女性的学生,要求学生的次序与原A表中相同。
2019年最新【电大本科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

实验报告(学科:数据结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2.1 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问题描述】编写一个算法,输出指定栈中的栈底元素,并使得原栈中的元素倒置。
【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栈的先进后出的操作特点,建立初始栈,通过相关操作显示栈底元素。
(2)程序中要体现出建栈过程和取出栈底元素后恢复栈的入栈过程,按堆栈的操作规则打印结果栈中的元素。
【实验步骤】(1)建立顺序栈SeqStack,存放测试数据;建立队列SeqQueue存放出栈数据;(2)建立InitStack、StackEmpty、StackFull、Pop、Push、GetTop函数用作顺序栈的基本操作;(3)建立InitQueue、QEmpty、Qfull、InQueue、OutQueue、ReadFront函数用作队列的基本操作;(4)建立主函数依次按序对子函数进行操作:InitStack初始化栈→Push压入数据→InitQueue初始化队列→Pop弹出数据→InQueue存入队列→OutQueue出队列→Push压入栈→Pop弹出数据→free清空栈与队列。
在数据的输入与数据的输出时提供必要的提示信息。
(5)使用Visual Studio C++ 2005语言环境进行调试,源代码P202-2-1.cpp通过编译生成目标文件P202-2-1.obj,运行可执行文件:实验2-2-1.exe测试通过。
【源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define MaxSize 8typedef int ElemType;/*顺序栈的类型定义*/struct SeqStack{ElemType data[MaxSize];int top;};struct SeqStack * s;/*顺序队列的类型定义*/struct SeqQueue{ElemType data[MaxSize];int front,rear;};struct SeqQueue * sq;/*栈的基本运算*//*初始化栈操作*/void InitStack(struct SeqStack * s){s->top=-1;}/*判断栈空操作*/int StackEmpty(struct SeqStack * s){if(s->top==-1){ return(1);}else{return(0);}}/*判断栈满操作*/int StackFull(struct SeqStack * s){if(s->top==MaxSize-1){ return(1);}else{ return(0);}}/*压栈操作*/void Push(struct SeqStack *s,ElemType x) {if(s->top==MaxSize-1){printf("栈满溢出错误!\n");exit(1);}s->top++;s->data[s->top]=x;}/*弹栈操作*/ElemType Pop(struct SeqStack * s){if(StackEmpty(s)){printf("栈下溢错误!!\n");return(1);}s->top--;return s->data[s->top+1];}/*获取栈顶元素操作*/ElemType GetTop(struct SeqStack * s){if(StackEmpty(s)){printf("栈下溢错误!\n");exit(1);}return s->data[s->top];}/*队列的基本运算*//*初始化队列*/void InitQueue(struct SeqQueue * sq){sq->front=0;sq->rear=0;}/*判队空*/int QEmpty(struct SeqQueue * sq){if(sq->front==sq->rear){printf("队列已空,不能进行出队操作!\n");return(1); /*如果链队为空,则返回*/}else{return(0); /*否则返回*/ };}/*判队满*/int Qfull(struct SeqQueue * sq){if(sq->rear==MaxSize){ /*判队列是否已满*/printf("队列已满!\n");return(1); /*入队失败,退出函数运行*/ }return(0);}/*入队列操作*/void InQueue(struct SeqQueue * sq, int x){if(!Qfull(sq)){sq->data[sq->rear]=x; /*数据送给队尾指针所指单元*/sq->rear++; /*将队尾指针加*/ }}/*出队列操作*/ElemType OutQueue(struct SeqQueue *sq){if(sq->rear==sq->front){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printf("队列已空,不能进行出队操作!!\n");return(1); /*出队失败,退出函数运行*/ }sq->front++;return sq->data[sq->front-1];}/*读队头元素*/void ReadFront(struct SeqQueue * sq,int x){if(!QEmpty(sq)){sq->front++; /*将头指针加,前移*/OutQueue(sq); /*出队列操作*/ }}void main(){int n;struct SeqStack *a=(SeqStack *)malloc(sizeof(struct SeqStack));/*分配栈的内存空间,使结构指针a指向栈地址*/struct SeqQueue *sq=(SeqQueue *)malloc(sizeof(struct SeqQueue));InitStack(a);do{printf("输入栈中的数据:");scanf("%d",&n);Push(a,n);/*把数据压入栈中*/}while(!StackFull(a));InitQueue(sq);do{InQueue(sq,Pop(a)); /*弹出栈数据,把数据放进队列中*/}while(!(StackEmpty(a)&&Qfull(sq)));do{Push(a,OutQueue(sq)); /*从队列输出数据,把数据压入到栈内*/}while(!(QEmpty(sq)&&StackFull(a)));do{printf("输出栈中的数据:%d\n",Pop(a)); /*弹出栈中所有数据*/ }while(!StackEmpty(a));free(a);free(sq);}【实验数据】。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1. 实验目的1.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1.2 学会使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1.3 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实现和应用2. 实验环境2.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2 编程语言:C++2.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3. 实验内容3.1 实验一:线性表的实现和应用3.1.1 设计并实现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函数3.1.2 实现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功能 3.1.3 实现线性表的排序算法3.1.4 应用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3.2 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实现和应用3.2.1 设计并实现栈的基本操作函数3.2.2 设计并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3.2.3 实现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3.2.4 比较栈和队列的优缺点3.3 实验三:树的实现和应用3.3.1 设计并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3.3.2 实现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和查找等功能3.3.3 实现树的遍历算法(前序、中序、后序遍历)3.3.4 应用树解决实际问题4. 数据结构实验结果4.1 实验一的结果4.1.1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1.2 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功能测试结果4.1.3 线性表的排序算法测试结果4.1.4 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效果4.2 实验二的结果4.2.1 栈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2.2 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2.3 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测试结果4.2.4 栈和队列优缺点的比较结果4.3 实验三的结果4.3.1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3.2 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和查找功能测试结果 4.3.3 树的遍历算法测试结果4.3.4 树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效果5. 实验分析与总结5.1 实验问题与解决方案5.2 实验结果分析5.3 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6. 附件附件一:实验源代码附件二:实验数据7. 法律名词及注释7.1 版权:著作权法规定的对原创作品享有的权利7.2 专利:国家授予的在一定时间内对新型发明享有独占权利的证书7.3 商标:作为标识企业商品和服务来源的标志的名称、符号、图案等7.4 许可协议:指允许他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协议。
国开数据结构(本)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国开数据结构(本)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和应用。
通过对实验内容的了解和实际操作,达到对数据结构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实验工具与环境本次实验主要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需要搭建相应的开发环境。
实验所需的工具和环境包括:C++编译器、集成开发环境(IDE)等。
3.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实现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3.2. 实现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3.3. 实现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4. 实现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5. 实现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4. 实验步骤实验进行的具体步骤如下:4.1. 实现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4.2. 实现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4.3. 实现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入栈、出栈、入队、出队操作4.4. 实现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4.5. 实现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5.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以上实验内容的实现和操作,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实现了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5.2. 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实现了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5.3. 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实现了栈和队列的入栈、出栈、入队、出队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5.4.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实现了二叉树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5.5. 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 实现了图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6.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数据结构课程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并掌握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和应用。
最新电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形成性考核册实验名称:实验一线性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问题描述】某项比赛中,评委们给某参赛者的评分信息存储在一个带头结点的单向链表中,编写程序:(1)显示在评分中给出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评委的有关信息(姓名、年龄、所给分数等)。
(2)在链表中删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结点。
(3)计算该参赛者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
【基本要求】(1)建立一个评委打分的单向链表;(2)显示删除相关结点后的链表信息。
(3)显示要求的结果。
【实验步骤】(1)运行PC中的Microsoft Visual C++ 6.0程序,(2)点击“文件”→“新建”→对话窗口中“文件”→“c++ Source File”→在“文件名”中输入“X1.cpp”→在“位置”中选择储存路径为“桌面”→“确定”,(3)输入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如下:#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malloc.h>#include <iostream.h>#include <conio.h>#define NULL 0#define PWRS 5 //定义评委人数struct pw //定义评委信息{ char name[6];float score;int age;};typedef struct pw PW;struct node //定义链表结点{struct pw data;struct node * next;};typedef struct node NODE;NODE *create(int m); //创建单链表int calc(NODE *h); //计算、数据处理void print(NODE *h); //输出所有评委打分数据void input(NODE *s);//输入评委打分数据void output(NODE *s);//输出评委打分数据void main(){NODE *head;float ave=0;float sum=0;head=create(PWRS);printf("所有评委打分信息如下:\n");print(head);//显示当前评委打分calc(head);//计算成绩printf("该选手去掉1 最高分和1 最低分后的有效评委成绩:\n");print(head);//显示去掉极限分后的评委打分}void input(NODE *s){printf("请输入评委的姓名: ");scanf("%S",&s->);printf("年龄: ");scanf("%d",&s->data.age);printf("打分: ");scanf("%f",&s->data.score);printf("\n");}void output(NODE *s){printf("评委姓名: %8s ,年龄: %d,打分: %2.2f\n",s->,s->data.age,s->data.score); }NODE *create(int m){NODE *head,*p,*q;int i;p=(NODE*)malloc(sizeof(NODE));head=p;q=p;p->next=NULL;for(i=1;i<=m;i++){p=(NODE*)malloc(sizeof(NODE));input(p);p->next=NULL;q->next=p;q=p;}return (head);}void print(NODE *h){ for(int i=1;((i<=PWRS)&&(h->next!=NULL));i++){h=h->next;output(h); }printf("\n");}int calc(NODE *h){NODE *q,*p,*pmin,*pmax;float sum=0;float ave=0;p=h->next; //指向首元结点pmin=pmax=p; //设置初始值sum+=p->data.score;p=p->next;for(;p!=NULL;p=p->next){if(p->data.score>pmax->data.score) pmax=p;if(p->data.score<pmin->data.score) pmin=p;sum+=p->data.score;}cout<<"给出最高分的评委姓名:"<<pmax-><<"年龄:"<<pmax->data.age<<"分值:"<<pmax->data.score<<endl;cout<<"给出最低分的评委姓名:"<<pmin-><<"年龄:"<<pmin->data.age<<"分值:"<<pmin->data.score<<endl;printf("\n");sum-=pmin->data.score;sum-=pmax->data.score;for (q=h,p=h->next;p!=NULL;q=p,p=p->next){if(p==pmin){q->next=p->next; p=q;}//删除最低分结点if(p==pmax) {q->next=p->next; p=q;}//删除最高分结点}ave=sum/(PWRS-2);cout<<"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ave<<endl;return 1;}程序运行结果如下: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问题描述】用顺序表A记录学生的信息,编写程序:(1)将A表分解成两个顺序表B和C,使C表中含原A表中性别为男性的学生,B表中含原表中性别为女性的学生,要求学生的次序与原A表中相同。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包括:1、熟悉常见的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树和图等。
2、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插入、删除、遍历等。
3、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合适的数据结构解决具体的问题。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1、链表的实现与操作单向链表的创建、插入和删除节点。
双向链表的实现和基本操作。
循环链表的特点和应用。
2、栈和队列的实现栈的后进先出特性,实现入栈和出栈操作。
队列的先进先出原则,完成入队和出队功能。
3、树的操作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前序、中序、后序)。
二叉搜索树的插入、查找和删除操作。
4、图的表示与遍历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图。
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的实现。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链表的实现与操作单向链表:首先,定义了链表节点的结构体,包含数据域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域。
通过创建链表头节点,并使用循环依次插入新节点,实现了链表的创建。
插入节点时,根据指定位置找到插入点的前一个节点,然后修改指针完成插入操作。
删除节点时,同样找到要删除节点的前一个节点,修改指针完成删除。
实验结果:成功创建、插入和删除了单向链表的节点,并正确输出了链表的内容。
双向链表:双向链表节点结构体增加了指向前一个节点的指针。
创建、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同时维护前后两个方向的指针。
实验结果:双向链表的各项操作均正常,能够双向遍历链表。
循环链表:使链表的尾节点指向头节点,形成循环。
在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循环的边界条件。
实验结果:成功实现了循环链表的创建和遍历。
2、栈和队列的实现栈:使用数组或链表来实现栈。
入栈操作将元素添加到栈顶,出栈操作取出栈顶元素。
实验结果:能够正确进行入栈和出栈操作,验证了栈的后进先出特性。
国家开放大学《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实验6——查找)参考答案

/*按平均成绩进行折半查找并插入新记录,使表仍按平均成绩降序排列*/
int BinSort(Student *a,int n,Student x)
{
int low,high,mid;
int i,j;
/*折半查找*/
low=0;
high=n-1;
while(low<=high)
{
mid=(low+high)/2;
void main()
{
Student a[N]={{"Zhao",95},{"Qian",90},{"Sun",86},{"Li",75}},x;
int n=4; /*学生人数,即表长*/
printf("初始%d位学生的信息表如下:\n",n);
Display(a,n);
printf("\n\n");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6——查找)
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
实
验
概
述
实验目的:
某班学生成绩信息表中,每个学生的记录已按平均成绩由高到低排好序,后来发现某个学生的成绩没有登记到信息表中,使用折半查找法把该同学的记录插入到信息表中,使信息表中的记录仍按平均成绩有序。
实验要求:
(1)建立现有学生信息表,平均成绩已有序。
(2)输入插入学生的记录信息。
(3)用折半查找找到插入位置,并插入记录。
设计思路:
(1)用结构数组存储成绩信息表。
(2)对记录中的平均成绩进行折半查找并插入。
实验内容源自程序代码:/*实验5.1折半查找*/
国开数据结构(本)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一)

国开数据结构(本)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在实验中,我们首先介绍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数据结构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2. 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接着,我们介绍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代码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操作的实现原理和方法。
3. 编程实践在实验的第三部分,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结构的编程实践,要求学生通过实际编写代码来实现各种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三、实验过程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在本部分,我们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形结构等,让学生对数据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在这一部分,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代码演示,向学生介绍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的实现原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操作的具体实现。
3. 编程实践最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结构的编程实践,要求他们通过实际编写代码来实现各种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对数据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编写出高效、稳定的代码,提高了他们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对于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实际的编程实践,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参考文献1.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2. 《数据结构(C语言版)》3. 《数据结构与算法》以上是我对“国开数据结构(本)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的详细报告,希望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常见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算法设计和分析的思维。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1、数组与链表的实现与操作分别实现整数数组和整数链表的数据结构。
实现数组和链表的插入、删除、查找操作,并比较它们在不同操作下的时间复杂度。
2、栈与队列的应用用数组实现栈结构,用链表实现队列结构。
模拟栈的入栈、出栈操作和队列的入队、出队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如表达式求值、任务调度等。
3、二叉树的遍历构建二叉树的数据结构。
实现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三种遍历算法,并输出遍历结果。
4、图的表示与遍历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方式表示图。
实现图的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并分析它们的时间复杂度。
四、实验步骤1、数组与链表数组的实现:定义一个固定大小的整数数组,通过索引访问和操作数组元素。
链表的实现: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插入操作:对于数组,若插入位置在末尾,直接赋值;若不在末尾,需移动后续元素。
对于链表,找到插入位置的前一个节点,修改指针。
删除操作:数组需移动后续元素,链表修改指针即可。
查找操作:数组通过索引直接访问,链表需逐个节点遍历。
2、栈与队列栈的实现:用数组模拟栈,设置栈顶指针。
队列的实现:用链表模拟队列,设置队头和队尾指针。
入栈和出栈操作:入栈时,若栈未满,将元素放入栈顶,栈顶指针加 1。
出栈时,若栈不为空,取出栈顶元素,栈顶指针减 1。
入队和出队操作:入队时,在队尾添加元素。
出队时,取出队头元素,并更新队头指针。
3、二叉树构建二叉树:采用递归方式创建二叉树节点。
先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再递归遍历左子树,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先递归遍历左子树,再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数据结构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学科,在计算机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我于近期参加了数据结构实习。
通过实习,我对数据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
二、实习内容1. 需求分析(1)程序所实现的功能:本实习报告主要实现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及其相关操作。
(2)程序的输入:输入包括整数、字符、字符串等,具体格式如下:- 线性表:输入一系列整数,用空格分隔。
- 栈:输入一系列整数,用空格分隔。
- 队列:输入一系列整数,用空格分隔。
- 树:输入一系列整数,用空格分隔,表示节点间的父子关系。
- 图:输入一系列整数,用空格分隔,表示节点间的边。
(3)程序的输出:输出包括数据结构的状态、操作结果等,具体形式如下:- 线性表:输出线性表中的元素,用空格分隔。
- 栈:输出栈中的元素,用空格分隔。
- 队列:输出队列中的元素,用空格分隔。
- 树:输出树的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结果。
- 图:输出图中的节点及其邻接表。
(4)测试数据:以下为测试数据示例:- 线性表:1 2 3 4 5- 栈:3 4 5- 队列:1 2 3- 树:1 2 3 4 5- 图:1 2 1 3 2 4 3 4 5 4(5)合作人及其分工:实习期间,我与同学小王合作完成实习项目。
小王负责编写线性表、栈、队列的代码,我负责编写树、图的代码。
2. 设计说明(1)主要的数据结构设计说明:- 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使用数组实现。
- 栈: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使用数组实现。
- 队列: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使用数组实现。
- 树:采用链式存储结构,使用链表实现。
- 图:采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存储结构。
(2)程序的主要流程图:- 线性表、栈、队列的流程图:1. 输入数据2. 初始化数据结构3. 执行操作(插入、删除、遍历等)4. 输出结果- 树的流程图:1. 输入数据2. 初始化树3. 执行操作(插入、删除、遍历等)4. 输出结果- 图的流程图:1. 输入数据2. 初始化图3. 执行操作(插入、删除、遍历等)4. 输出结果(3)程序的主要模块:- 线性表模块:包括插入、删除、遍历等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验报告(学科:数据结构)姓名单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实验名称:实验六排序
6.1 泡沫法排序的改进算法
【问题描述】
某班学生成绩信息表中每个学生的记录包括各门功课的成绩和平均成绩,以及按平均成绩的排名等信息,要求从键盘输入每个学生各门功课的成绩,计算出平均成绩,按平均成绩由高到低对信息的记录重新排序,并定出每位同学的名次,打印排序后的信息表。
【基本要求】
(1)建立学生成绩信息表,计算平均成绩。
(2)用泡沫法对平均成绩排序,程序中要求一旦序列被排好序就结束相应排序操作。
【测试数据】
自行设计
【实验提示】
(1)用结构数组存放学生成绩信息表。
(2)在某趟泡沫中没有发生元素间的交换则说明已排好序
6.2 堆排序
【问题描述】
阅读筛选和建堆的程序,针对某一个待排序的序列,通过人工跟踪程序的执行,完成排序的全过程
【基本要求】
(1)掌握建堆、筛选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步骤。
(2)写出主函数,试运行堆排序的程序。
(3)掌握堆排序的算法程序,能针对实例按步骤人工完成建堆和排序的过程。
【测试数据】
自行设计。
【实验提示】
(1)筛选是建堆的基本算法。
(2)把要排序序列看成一棵完全二叉树,用循环方式从最后一个非叶结(设序号为k)开始,逐次对序号为k, k-1, …的结点,直至根结点调用筛选算法,完成建堆。
(3)不断通过堆顶元素与堆中最后一个元素的交换并筛选,完成排序。
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6.1 冒泡法排序的改进
设计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define MAX 3
struct student{
char name[10];
float cs;
float ms;
float es;
float avg;
};
void sort(struct student s[],int n);
void sort(struct student s[],int n)
{
struct student temp;
int i,j;
for(i=1; i<n; i++)
for(j=0; j<n-i; j++)
if(s[j].avg<s[j+1].avg ){
temp = s[j];
s[j] = s[j+1];
s[j+1] = temp;
}
}
void main()
{
struct student stu[MAX];
int i;
printf("请输入%d 位同学的姓名和各科成绩\n",MAX);
for(i=0;i<MAX;i++)
{
printf("请输入第%d 位学生的姓名: ",i+1);
scanf("%s",stu[i].name);
printf("\n");
printf("语文分数: ");
scanf("%f",&stu[i].cs);
printf("\n");
printf("数学分数: ");
scanf("%f",&stu[i].ms);
printf("\n");
printf("英语分数: ");
scanf("%f",&stu[i].es);
printf("\n");
stu[i].avg=(stu[i].cs+stu[i].ms+stu[i].es)/3;
}
sort(stu,MAX);
printf("排名姓名语文数学外语平均分数\n");
for(i=0;i<MAX;i++)
{
printf("%d: %6s %3.2f %3.2f %3.2f %3.2f\n",i+1,stu[i].name,stu[i].cs,stu[i].ms,st u[i].es,stu[i].avg);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实验6.2 堆排序
设计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define N 8
struct NODE
{
int date;
};
void heapshift(struct NODE a[],int i,int n)
{
struct NODE temp;
int j;
temp=a[i];
j=2*i;
while(j<n)
{
if(j+1<n && a[j].date >a[j+1].date )
j++;
if(temp.date >a[j].date )
{
a[i]=a[j];
i=j;
j=2*i;
}
else
break;
}
a[i]=temp;
}
void heapsort(struct NODE a[],int n)
{
int i;
struct NODE temp;
for(i=n/2;i>=1;i--)
heapshift(a,i,n);
for(i=n;i>1;i--)
{
temp=a[1];
a[1]=a[i];
a[i]=temp;
heapshift(a,1,i-1);
}
}
void main()
{
struct NODE b[N]={40,80,65,100,14,30,55,50};
struct NODE a[N];
int i;
printf("初始数据序列:");
for(i=0;i<N;i++){
a[i+1].date =b[i].date ;
}
for(i=1;i<=N;i++){
printf("%d ",a[i].date);
}
printf("\n");
printf("\n");
heapsort(a,N);
printf("堆排序后的数据序列:");
for(i=1;i<=N;i++){
printf("%d ",a[i].date);
}
printf("\n");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