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文言文40篇
小学生经典必背文言文大全

【篇一】小学生经典必背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先秦:佚名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一作:辩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篇二】小学生经典必背文言文学弈先秦: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篇三】小学生经典必背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宋代:佚名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1. 小学生必背50篇古文江南敕勒歌咏鹅咏柳风凉州词登鹳雀楼春晓凉州词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古朗月行(节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别董大绝句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游子吟江雪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渔歌子塞下曲望洞庭浪淘沙池上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悯农(一)悯农(二)山行清明江南春登乐游原蜂小儿垂钓江上渔者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日题临安邸游园不值乡村四月墨梅石灰吟竹石所见己亥杂诗村居长歌行七步诗回乡偶书宿建德江从军行竹里馆独坐敬亭山秋浦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食滁州西涧竹枝词乌衣巷秋夕商山早行梅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朝天子·咏喇叭一共九十多篇,其实都是该背的,想要五十个,从里面挑就行了2.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有哪些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2《田忌赛马》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3《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小学儿童学习经典古文

1.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3.师说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î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最值得背诵的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

最值得背诵的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翻译之老阳三干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注释】:①智意:聪明才干②致:送给③群下:手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欢快,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干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欢快,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充裕,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军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寓意】比方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抚自己.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着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④坠:落,掉下. ⑤稍下:稍微低一点.⑥复:又. ⑦益:加倍. 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下巢:把窝做低⑨遂:于是. ⑩之:指小鸟.【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加倍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寓意】:现在比方不要过分溺爱孩子.4、适得其反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①,芒(máng)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yǐ)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qū)而往视之⑤,苗则槁(gǎo)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guǎ)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ún)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①闵——同“悯”,担心,忧虑.长——生长,成长,揠——拔.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草木干涸.【译文】:古时候宋国有团体,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忙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保持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忙它生长的,就像适得其反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寓意】:比方违反事物成长的客不雅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5、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苍生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成负;以椎(chuí)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jù)掩其耳⑥.——《吕氏春秋》【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②钟——现代的打击乐器.③负——用背驮东西.④椎——槌子或棒子.⑤况然——形容钟声.⑥遽——急速.【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苍生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苍生怕他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他人也就听不见了.【寓意】:比方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方自欺欺人的意思.6、画蛇添足楚有祠①(cí)者,赐其舍人②卮③(zhī)酒.舍人相谓(weì)曰:“数人饮之缺乏,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④无足,子安⑤能为之足?”遂(suì)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⑥其酒.【注释】:①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②舍人——手下,在自己手下处事的人.③卮——音之,现代饮酒用的器皿.④固——当然,原本的意思.⑤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⑥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敷,一团体喝它才差未几.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团体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团体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原本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寓意】:比方做了多余的事,不但无益,反而不合适.7、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成.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团体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寓意】比方不懂事物已成长变更而仍静止地看问题.8、狐假①虎威虎求②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④(zhǎng)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不雅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⑤,故遂⑥与之行.兽见之皆走⑦.虎不知兽畏⑧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①假:假借,凭借.②求:寻求,寻找.③子:你.无:没有人.④长:同“掌”,掌管.⑤然:对的,正确的.⑥遂:于是.⑦走:逃跑.⑧畏:害怕.【译文】:老虎寻找各类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类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从在我后面,不雅看各类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寓意】:比方依仗他人的势力欺压人.9、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成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韩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跑,逃跑.③耒(lěi)——现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冀——希望.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耘,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寓意】:原比方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方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10、愚人食盐昔①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②,更③为益④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⑤美者,缘⑥有盐故⑦.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⑧食盐.食已口爽⑨,反为其患.【注释】:①昔:从前②闻已:听罢③更:改动④益:增加⑤所以:表原因⑥缘:因为⑦故:原因⑧空:空口⑨口爽:口味废弛【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朋友家里.主人给他食物,这人嫌弃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到后,就加了些盐.味道就很是鲜美,这个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个愚笨的人没有智慧,只是空口吃盐,吃得以后口味废弛,反而被盐所祸害.【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背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酿成了谬误.11、凿壁偷光匡衡①,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⑥,家富多书,衡乃与⑦其佣作⑧而不求偿⑨.主人怪⑩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⑾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书,遂⑿成大学⒀.【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④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⑥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⑦与:给. ⑧佣作:被雇佣劳作. ⑨偿:值,指酬报(回报). ⑩怪:感应奇怪. ⑾遍:尽⑿遂:最终、于是⒀大学:大学问家.【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明,让光明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酬报.主人感应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慨,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道理】: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12、买椟还珠(mǎi dúhuán zhū)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1]为(Wéi):制做.木兰:一种初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2]桂椒:香料. [3]缀(zhuì):点缀.[4]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5]缉:装饰边沿.翡翠(fěicuì):一种绿色的美玉.[6]椟(dú):小盒.还:退回.[7]鬻(yù):卖.【译文】:有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出售珍珠.他用木兰名贵木料做小盒子,用香料把盒子熏香,还用珠宝、美玉、翡翠来加以装饰.一个郑国人买走了这个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他.这真是善于卖盒子,不克不及说是卖珍珠啊.【寓意】:比方没有眼力,取舍不当.13、郑人买履郑①人有欲买履②(lǚ)者,先自度③(duó)其足,而置之④其坐⑤(zuò).至之市,而忘操⑥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乃反,市罢⑦,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曰:“宁信度(dù),无⑧自信也.”【注释】:①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②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③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丈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④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⑤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⑥操——筹划,带上、拿着的意思.⑦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⑧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克不及、不成的意思.【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前往家中取尺码.再前往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必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它告知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14、弓杯蛇影乐(yuè)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cì)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wù)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fǒu)?”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chén)疴(kē)顿愈.【注释】:⑴选自《晋书》.⑵尝:曾.⑶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⑷久阔:久别不见.⑸广:即乐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省阳市邻近)人.⑹蒙:承受.承人厚意,暗示感激时经常使用的谦词.⑺意甚恶之:心里很是厌恶它.意,心里.之,指杯中所见之物.⑻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得病. ⑼于时:在当时. ⑽河南: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乐广当时任河南尹. ⑾听事:官府筹划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⑿角:即装饰有犀角之类的弓.⒀漆画作蛇: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⒁意:意料,想. ⒂不:同“否”.⒃所以:因由,原因. ⒄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承担. ⒅沈疴: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疴,重病【译文】: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辨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有人告知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恍如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寓意】:比方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15、精卫填海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xián)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zhāng)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注释】:1、曰:叫作2、发鸠之山:现代传说中的山名,位今山西长子县西3、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4、状:形状5、乌:乌鸦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7、其鸣自詨:指它收回「精卫」之鸣叫声而得名.詨,呼叫8、是:这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10、故:所以11、湮:填塞古今异义词: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2.现代汉语中指赤脚.【译文】: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起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寓意】:旧时比方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方意志坚决,不畏艰难.16、爱屋及乌纣①死,武王皇皇②,若天下之未定③.召④太公而问曰:“入般奈何?”太公日:“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⑤.何如?”【注释】:①纣:商纣王②皇:通“惶”,害怕.③定:安定④召:召见⑤胥余:奴隶或刑徒,指下人【译文】: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其实不安定,感应天下还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姜太公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团体,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团体,就连带厌恶他家的下人.大王你看怎么样?”【寓意】:比方爱一团体而连带地关怀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17、画龙点睛张僧繇(yáo)于金陵①安乐寺,画四龙于②壁,不点③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dàn)④,因⑤点其一.须臾⑥,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jiē)⑦在.【注释】:①金陵:江苏南京龙②于:在③点:画④诞:荒唐的;不合情理的⑤因:于是⑥须臾:片刻⑦皆:都【译文】:张僧繇在南京安乐寺,在墙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眼睛,经常说,点上眼睛就飞了,人认为他说狂诞的话,于是他就点了其中的一条,一会儿,?雷电打破墙,一条龙乘云飞走了,没有点睛的都还在.【寓意】:后多比方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头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18、朝秦暮楚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sǔn)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kuì)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xùn)于己也,先诳(kuáng)之曰:“与若芧(xù),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注释】:1. 狙公:养猕猴的人.2. 解:了解,理解,懂得.3. 狙:猕猴.4. 意:心意.5.得:懂得. 6.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7. 损:减少.8. 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9.充:满足.10.欲:欲望,要求.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敷.13.限:减少.14.恐:恐怕.15.驯: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帖服帖16.诳:欺骗. 17.与:给.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19.芧: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25.皆伏而喜:都很欢快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应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帖服帖.26.朝:早上.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译文】: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团体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欢快对那老人服帖服帖的了.【寓意】: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方经常变卦,频频无常.19、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成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成同世而立.——《韩非子难一》【注释】:⑴鬻(yù)——卖. ⑵誉——夸耀. ⑶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 ⑷或曰——有的人说. ⑸莫不——没有不⑹应——回答⑺或——有人⑻“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⑼“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⑽“吾盾之坚”的之:同上⑾坚——坚固⑿以——用⒀俄而——片刻、一会儿⒁莫能——没有什么. ⒂矛现代刀兵,用于刺杀.【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成能同时存在的.【寓意】:比方一团体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20、滥(làn)竽(yú)充数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③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yuè)⑥之,廪食(bǐngsì)以数百人⑦.宣王死,湣(mǐn)王立⑧,好(hào)⑨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注释】:①宣王:齐国国君.②竽:现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③必:一定,必须.④处士:现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⑤请:请求.⑥说:同“悦”.⑦廪食以数百人: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赡养、给……吃.以,同“与”.⑧立:继承了王位.⑨好:喜欢.【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欢快.官仓赡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寓意】比方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21、叶公⑴好(hào)龙叶令郎高⑵好龙,钩以写⑶龙,凿(záo)以写龙,屋室雕(diāo)文⑽以写龙.于是天龙闻⑷而下之,窥⑸(kuī)头于牖⑹(yǒu),施⑺(shī)尾于堂⑻.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húnpò),五色无主.是⑼叶公非⑾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注释】:⑴叶公:公,古时的尊称.⑵子高:人名.⑶写:这里是用刀、笔刻画的意思.⑷闻:听说⑸窥: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⑹牖:窗户.⑺施:伸出、延伸的意思.⑻堂:厅堂.⑼是:这.⑽文:同“纹”,花纹.⑾非:不是.【译文】:叶公喜欢龙,衣服的带钩上画龙,喝酒的杯上画龙,衡宇上的雕刻花纹是龙.于是天上的龙听说了就下来,从窗子探进头,把尾巴放进厅堂.叶公看见了,掉头逃跑,(吓得)魂不附体,(吓得)脸色茫然无主.这个叶公不是喜欢龙,是喜欢象龙又不是龙的东西.【寓意】:比方口头上说快乐喜爱某事物,实际上其实不真快乐喜爱. 22、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向. 3.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4.暮:原本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 5.何:为什么 6.炳烛:把烛灯点燃.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燃. 7.安:怎么8.戏:戏弄. 9.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10.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11.闻:听说.12.好:快乐喜爱13.阳:阳光.14.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15.日中之光:正午的太阳光. 16.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黑暗走路,究竟哪个好呢?17.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18.昧行:在黑黑暗行走.昧,黑暗. 19.善哉:说得好啊!.【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认为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在初升太阳的阳光下行走一样;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在正午太阳的阳光下行走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行走一样.点上蜡烛再走路和黑暗走路,究竟哪个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道理】: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23、邯郸①(haándān)学步②昔③(xī)有学步于邯郸者,曾④(céng)未得其恍如⑤,又复失其故步⑥,遂⑦(suì)匍匐⑧(púfú)而归⑨耳.——《汉书·叙传上》【注释】:①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②学步:学习走路.步:行走,走路.③昔:从前,过去. ④曾:这里相当于“乃”,意思同“却”.⑤恍如:大略、大概.⑥故步:原来走路的步法.⑦遂:于是⑧匍匐——爬行.⑨归:回来【译文】:从前有个向邯郸(人)学习走路的人,却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能,并且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于是只好爬着回家了.【寓意】:比方模仿他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24、东施效⑴颦⑵(pín)西施病心⑶而颦其里⑷,其里之⑸丑人见而美⑹之⑺,归亦⑻(yì)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穷人见之,坚⑼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⑽(qiè)妻子⑾而去⑿之走⒀.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注释】:⑴效:模仿⑵颦:皱眉头⑶病心:心口痛.病,生病. ⑷里:乡里⑸之:的⑹美:意动用法,认为她美. ⑺之:代词,代指“她”⑻亦:也⑼坚:坚决⑽挈:带领⑾妻子:妻子儿子⑿去:离开⒀走:跑,逃离.【译文】:西施经常心口疼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的样子,觉得很美,便仿效着,皱眉蹙额,走到街上.村里穷人看见她的这副怪样,都紧闭大门不肯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这个丑妇看到西拖捧心皱眉的样子很美,但却不知道为什么美啊.【寓意】:。
最新最值得背诵的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

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60篇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60篇一、任务背景小学生需要学习文言文,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字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必背的文言文60篇,以供学生参考和背诵。
二、演义1.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人之生也直,义也竞与礼,礼也尽礼,而听于诗,乐也,君子安而不忘,知而不忘,仁者不忘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2. 《庄子》•庄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庄子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庄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庄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庄子曰:“鳞爪之政,不足以为民也。
”•庄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哀以友,小人甘以欺。
”•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庄子曰:“人之所以能,不由人之所不能。
”•庄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三、论述以上是小学生必背的文言文60篇,涵盖了《论语》和《庄子》的经典语句。
通过背诵这些文言文,小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智慧的理解。
同时,通过分析这些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小学生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些文言文包含了孔子的言行和庄子的哲思,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人格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他们的智慧和真知灼见,小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学习这些文言文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借助一些学习方法和辅助工具。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100篇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100篇1. 小学生必背50篇古文江南敕勒歌咏鹅咏柳风凉州词登鹳雀楼春晓凉州词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古朗月行(节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别董大绝句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游子吟江雪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渔歌子塞下曲望洞庭浪淘沙池上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悯农(一)悯农(二)山行清明江南春登乐游原蜂小儿垂钓江上渔者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日题临安邸游园不值乡村四月墨梅石灰吟竹石所见己亥杂诗村居长歌行七步诗回乡偶书宿建德江从军行竹里馆独坐敬亭山秋浦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食滁州西涧竹枝词乌衣巷秋夕商山早行梅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朝天子·咏喇叭一共九十多篇,其实都是该背的,想要五十个,从里面挑就行了2.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有哪些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2《田忌赛马》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3《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1. 小学生必背50篇古文江南敕勒歌咏鹅咏柳风凉州词登鹳雀楼春晓凉州词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古朗月行(节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别董大绝句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游子吟江雪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渔歌子塞下曲望洞庭浪淘沙池上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悯农(一)悯农(二)山行清明江南春登乐游原蜂小儿垂钓江上渔者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日题临安邸游园不值乡村四月墨梅石灰吟竹石所见己亥杂诗村居长歌行七步诗回乡偶书宿建德江从军行竹里馆独坐敬亭山秋浦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食滁州西涧竹枝词乌衣巷秋夕商山早行梅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朝天子·咏喇叭一共九十多篇,其实都是该背的,想要五十个,从里面挑就行了。
2. 小学生必背50篇古文江南敕勒歌咏鹅咏柳风凉州词登鹳雀楼春晓凉州词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古朗月行(节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别董大绝句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游子吟江雪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渔歌子塞下曲望洞庭浪淘沙池上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悯农(一)悯农(二)山行清明登乐游原蜂小儿垂钓江上渔者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日题临安邸游园不值乡村四月墨梅石灰吟竹石所见己亥杂诗村居长歌行回乡偶书宿建德江从军行竹里馆独坐敬亭山秋浦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食滁州西涧竹枝词乌衣巷秋夕商山早行梅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朝天子·咏喇叭一共九十多篇,其实都是该背的,想要五十个,从里面挑就行了。
小学生古文100篇

小学生古文100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 8月2日
1-5篇 |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鹬蚌相争、狐假虎威6-10篇 | 莲、杨柳、菊、雪、岁寒三友
11-15篇 | 猫捕鱼、猫斗、得过且过、枭逢鸠、二犬情
16-20篇| 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共工触山、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
21-25篇| 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孔融让梨
26-30篇 | 两小儿辩日、曹冲称象、杨氏之子、破瓮救友、读书31-35篇| 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疑、教学相长、铁杵磨针、怀素写字
36-40篇| 车胤囊萤夜读、宋濂嗜学、欧阳苦读、王冕好学、鹿乳奉亲
41-45篇 | 卖身葬父、哭竹生笋、怀橘遗亲、闵子骞、陶母责子46-50篇| 孟母断织、曾参教子、芒山盗临刑、赵某误子、班门弄斧
51-55篇| 名落孙山、画龙点睛、朝三暮四、一举两得、郑人买履
56-60篇| 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叶公好龙、画蛇添足、自相矛盾
61-65篇| 华佗巧治病、王安石戏作谜语、王荆公改诗、王羲之爱鹅、王羲之书六角扇
66-70篇| 望梅止渴、李广射虎、卧薪尝胆、关羽刮骨疗毒、赵广誓死不屈
71-75篇 | 王蓝田性急、父子性刚、性缓、歧路亡羊、姜从树生
76-80篇 | 学习、道与德、君子与小人、意志和品质、修身做人81-85篇| 上善若水、仁者爱人、国之器用、北冥有鱼、得道者多助
86-90篇| 晏子使楚、拷打羊皮定案、欧阳晔破案、塞翁失马、田忌赛马
91-95篇 | 鸟与人、雏燕、笼中鹦鹉、鸡感恩、犬救幼女
96-100篇 | 施而不奢,俭而不吝、人在年少、古之学者、人生小幼、名之与实。
儿童必读小古文86篇

第1篇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芦花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 hě、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雪人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x ié来,堆雪作人形。
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
有顷,日出雪融。
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8篇雨雪霜露天热则下雨。
天寒则下雪。
热天夜有露。
寒天夜有霜。
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
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9篇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0篇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1篇幼学琼林五岳五湖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sōng山,此之谓五岳;饶ráo之鄱pó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2篇不倒翁不倒翁,状似老人。
头大。
身短。
须长。
发秃。
耳、目、口、鼻皆全。
上轻下重。
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3篇湖四面陆地,水潴z hū其中。
小者曰池,大者曰湖。
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
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
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第14篇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5篇王戎七岁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第16篇称象曹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小学必背文言文60篇-小学可背古文

小学必背文言文60篇1.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拔苗助长是一个比喻,意思是过于急躁,想要速成,却适得其反。
这个比喻来源于古代农民拔秧苗的经验,他们发现拔得太快,苗会死亡,所以需要耐心等待苗长大。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做事情需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急功近利,否则会得不偿失。
①祠——古代祭祀祖先或神灵的场所。
②舍人——官名,官员的随从。
③卮——一种古代酒器。
④固——表示肯定。
⑤子安——名字。
⑥终亡——最终失去。
译文】:楚国有个祠堂,赐给了一名官员一壶酒。
官员们相互说:“几个人喝还不够,一个人喝就太多了。
我们画个蛇,先画好的可以喝酒。
”有人先画好了一条蛇,拿起酒喝了一口,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给蛇加上脚!”但还没画完,另一个人的蛇已经画好了,抢走了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能给它加上吗?”然后喝了酒。
那个想给蛇加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寓意】: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___有一位亲密的客人,很久没有来拜访了。
广问原因,客人回答说:“上次在这里,你给我倒了酒,正要喝,发现杯子里有一条蛇,非常讨厌,喝完后就生病了。
” 当时,河南听事壁上有一支弓,上面画着一条蛇,广想杯中的蛇可能是弓的影子。
于是,他再次端来酒,问客人:“这次酒里还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吗?”客人回答:“跟上次一样。
”广就告诉他真相。
客人恍然大悟,病也立刻好了。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疑虑和困惑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仔细观察和思考,只要用心去想,就能解决问题。
___死后,___并不安心,认为天下还没有安定。
他召见___,询问如何处理旧王朝的士众。
___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要连带关心他的家人和财物;如果你不喜欢一个人,就要连带厌恶他的家人和财物。
大王觉得怎么样呢?”这句话的寓意是比喻爱一个人要连带关心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在南京安乐寺,___画了四条龙在墙上,但没有点上眼睛。
他经常说:“只要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人们认为他说的话很荒唐,于是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
小孩必备的文言文

小孩必备的文言文
1. 《守株待兔》-韩非子(先秦)- 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 《杨氏之子》-刘义庆(南北朝)-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3. 《铁杵成针》-祝穆(宋代)
- 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
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 《智子疑邻》-韩非(春秋战国)-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5. 《愚人食盐》-僧伽斯那(南北朝)
- 原文: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6. 《司马光》
- 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文言文小学生必背40篇

文言文小学生必背40篇
1、《山谷》(楚辞)
2、《望洞庭》(宋)
3、《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4、《锦瑟》(李商隐)
5、《春晓》(孟浩然)
6、《竹枝词》(王之涣)
7、《望庐山瀑布》(李白)
8、《渔家傲》(苏轼)
9、《江雪》(柳宗元) 10、《赤壁赋》(杜甫) 11、《江南春》(李商隐) 12、《忆江南》(苏轼)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4、《静夜思》(李白) 15、《出塞》(李白) 16、《关山月》(李白) 17、《登鹳雀楼》(王之涣) 18、《早发白帝城》(李白) 19、《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0、《终南别业》(苏轼) 21、《青玉案·元夕》(元稹) 22、《行路难》(元稹)23、《蝶恋花》(晏殊) 24、《少年游》(李白) 25、《鹿柴》(王维) 26、《菩萨蛮·蓦山溪》(李白)27、《锦瑟》(李商隐) 28、《定风波》(苏轼) 29、《望天门山》(辛弃疾) 3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王安石) 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高阳台》(白居易) 33、《石灰吟》(秦观)34、《渔家傲·雪梅》(苏轼) 35、《子夜四时歌》(辛弃疾) 36、《乌衣巷》(黄庭坚) 37、《清平乐·杨柳青青》(辛弃疾) 3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9、《水龙吟》(白居易) 40、《卜算子·秋思》(苏轼)。
适合小学生的小古文140篇

第1组草木的性情1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2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3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4松松,大树也。
叶状如针。
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
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
5桂庭中种桂,其叶常绿。
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
每遇微风,浓香扑鼻,人咸爱之。
花落,取以和糖,贮于瓶中,虽历久而香甚烈。
6莲莲花,亦曰荷花。
种于暮春,开于盛夏。
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莲子。
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7杨柳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
春初发叶,旋开黄花。
及春末,叶渐多。
花中结实,细而黑。
蕊落,有絮绽出,质轻如棉,色白如雪,随风飞舞,散于各处。
8岁寒三友儿侍父,立庭前。
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
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9荔枝图序(白居易)荔枝生巴峡间。
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第2组天的魔术10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11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2晓日天初晓,鸟啼树间,披衣下床,推窗一望,东方已白,红日上升,流霞成彩,未几霞散,日光射入室中,鸟声渐少。
13春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
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
百鸟和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
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文
生
言
必
文
读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zhì)
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
曹 冲 称
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 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太祖悦,即施(shī) 行焉(yān)。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 “ 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 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 役:打仗 ②失:丧失,失掉,没 ③ 汲:水源 ④ 军:喻指全军 ⑤ 乃:就 ⑥饶:富足,多 ⑦ 饶子: 果实结得多 ⑧闻: 听说 ⑨ 乘:利用 ⑩及:到了 ⑾ 源: 水源 【译文】:
①假:假借,凭借。②求 :寻求,寻找。 ③子:你。 无:没有人。 ④长:同“掌”,掌管。⑤ 然:对的,正确的。 ⑥遂:于是。 ⑦走: 逃跑。⑧畏:害怕。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 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 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 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 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 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 们)是害怕狐狸。 【寓意明才智 ②致:送给 ③ 群下:部下,下属 ④ 咸:
都、全部 ⑤ 校:考察,衡量 ⑥太祖悦,即施行焉 :太祖(曹操)
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
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 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 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 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 做了。
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
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
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
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 人也就听不见了。
【寓意】: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cí)者,赐其舍人②卮③(zhī)酒。舍人相谓(weì) 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注释】: ①闵——同“悯”,担心,忧虑。长—— 生长,成长,揠——拔。 ②芒芒然——疲 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 走。往——去,到..去。 ⑥槁——草木干枯。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
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 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 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 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 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 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 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 它。
郑人买履
郑①人有欲买履②(lǚ)者,先自度③(duó)其足,而置之④其坐⑤(zuò)。至之 市,而忘操⑥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乃反,市罢⑦,遂不得 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曰:“宁信度(dù),无⑧自信也。” 【注释】:
①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②履——音吕,革履, 就是鞋子。③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 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④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⑤坐——同座, 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⑥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⑦罢— —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⑧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 的意思。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 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 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寓意】: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 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 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 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 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 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 (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 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 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 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 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 “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 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道理】: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 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 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寓意】:现在比喻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 而揠(yà)之者①,芒(máng)芒然归②,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yǐ)③!予助苗 长矣④!”其子趋(qū)而往视之⑤,苗则 槁(gǎo)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 (guǎ)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ún) 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
其耒而守株③,郎冀复得兔英④雄。兔不可毫复得,而身风为动宋国笑
⑤【①(身。注株l为ěi)—释—宋———】国《露—:笑古韩出—代非地—才 现 中 国的子面而一》 的他种树自农根己出具年和却少,树被形茎宋状。国象②人木泼墨展英走耻叉笑——。。跑④,冀淋逃—致跑—漓希。望③。耒⑤而
【译文】: 风
姿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
【注释】: 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 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④坠:落,掉下。 ⑤稍 下:稍微低一点。 ⑥复:又。 ⑦益:更加。 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下巢:把窝做低 ⑨遂:于是。 ⑩之:指小鸟。
【译文】: 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
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
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寓意】: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
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狐假①虎威
虎求②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 ④(zhǎng)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 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⑤,故 遂⑥与之行。兽见之皆走⑦。虎不知兽畏⑧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
【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
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 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
饮酒,却左手拿着酒60壶%,右手画蛇,39说% :“我能够为8它8%画脚。”他
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 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朋友家里。主人给他食物,这 人嫌弃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到后,就加了些盐。 味道就非常鲜美,这个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鲜 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 岂不更好吃吗?”这个愚笨的人没有智慧,只是空口 吃盐,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 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
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④无足,子安⑤能 为之足?”遂(suì)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⑥其酒。 【注释】:
①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 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②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③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④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⑤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⑥亡——不存在,这里是 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 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 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 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 稍下⑤作巢。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 遂⑨得而取之⑩矣。——冯梦龙《古今谭概》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 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dú)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 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1]为(Wéi):制做。木兰: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 [2]桂椒:香料。 [3]缀(zhuì):点缀。[4]玫瑰(méigui):一 种美丽的玉石。[5]缉:装饰边沿。翡翠(fěicuì):一种绿色的美 玉。[6]椟(dú):小盒。还:退回。[7]鬻(yù):卖。 【译文】: 有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出售珍珠。他用木兰名贵木料做小盒子,用 香料把盒子熏香,还用珠宝、美玉、翡翠来加以装饰。一个郑国 人买走了这个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他。这真是善于卖盒子,不 能说是卖珍珠啊。 【寓意】: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