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合集下载

人类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人类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人类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一、概念题1、观察与参与观察2、文化的定义3、文化变异二、简答题1、什么是社区?2、文化结构说的观点?三、论述题1、如何看待中国少数民族的不平衡性特点?答案一、概念题1、观察:是搜集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方法。

参与观察:人类学研究中搜集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方法。

被视为传统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特征之一,由英国人类学家马凌诺夫斯基创立。

它要求观察者在较长时间内置身于被观察者的社区中,通过参加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的成为其中一员。

通过参与观察,调查者可以了解到被调查社会的结构以及社会文化中各因素间的功能联系。

2、文化是人类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泰勒在《原始文化》-.书中指出:“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

”一般意义上,人们认为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3、文化变异即文化的变迁,指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不同民族间接触而引起--个民族文化系统从内容到结构、模式、风格的变化。

二、简答题1、社区研究方法是从人类学对近现代部落社会调查研究中产生的,是田野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社区包括三要素:人群、人群所居住的地域、人群的生活方式或文化,社区调查是为了揭示民族社会某--层面文化的全貌;个案法虽然以个体为调查对象,以个人或家庭为调查单位,但其目的在于通过个体去发现整体,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探求一个社区群体文化的构成。

2、二元结构说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源于苏联学术界,50年代以来为中国学术界接受。

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及其创造方式,包括劳动工具和人类为满足衣食住行等各种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

精神文化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一-切成果,包括思维、语言、知识,以及属于.上层建筑中的哲学、科学、伦理、道德、教育、法律、制度、风俗习惯、宗教、文学艺术等。

文化人类学概论题库

文化人类学概论题库

二、名词解释(因为分值比较高,所以最好对名词作一些解释。

)1、继嗣:是指两代以上的亲属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为社会所认可。

有:“世系”“血统”的含义,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术语它常常是与亲属关系联系在一起。

在许多社会中,继嗣制度是一个群体赖以延续的基础,通过继嗣,一个人的亲属关系由父母兄弟的狭小范围扩展开来。

P932、族群: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认同而自觉为我的一种社会实体。

这个概念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的认同,二是要对他“自觉为我”,三是一个社会实体。

族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与其他族群的互动关系中。

P983、仪式:是指手段与目的并非直接相关的一套标准化的行为,它表达的是象征的而非实用的意义。

仪式不仅是强化群体纽带和缓解紧张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庆祝许多重要事件的方式,此外,仪式还可以减少许多危机对社会的分裂作业,使这对个人来说更易于接受。

P1134、濡化: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适应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也有学者强调其中的个体了解、内化和呈现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过程。

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中,借此种经验以获得在该文化中生存的能力。

P1255、涵化:又称文化潜移或文化移入,它是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持续的接触一段时间后,因相互传播、采借、适应和影响,而使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体系发生大规模的变异。

P1306、范式理论:是指一个重大理论,有时也称为一个理论框架或者看世界的主要途径。

是围绕人类学诸多问题或一个问题形成的不同理论或理论观点。

P140三、简答题1、简述对文化人类学认识的观点。

P9答:(1)、普同论或普同性。

是指人类文化拥有的共同性特征。

它包含两个基本的构想,一是指世界上现存的人类都属于同一种属,任何一个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先进。

二是指人类文化在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

(2)、整体论。

是指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物的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既关注现实问题,也关照历史的因素。

《文化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文化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文化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1、文化系统中的四个主要子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美国科学家摩尔的观察,人类文化中遗留的动物本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3、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描写的三种文化模式分别命名为日神型、 _________ 型和_________________型。

4、世界三大人种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代希腊著名的两大史诗是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美国学者亨廷顿在《_____________》中将世界文明分为中华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文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7、文化的四大特征是_____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人类起源神话有两大类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9、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将日本文化归纳为 ________ 感文化,将基督教文化归纳为________ 感文化。

10、中国传统社会的血缘宗法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嫡长子继承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中国文化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先秦,中国文化的_________期;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奠基期;_________,中国文化的成熟期;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转向期。

文化人类学基础知识

文化人类学基础知识

文化人类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何为文化人类学1、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它研究人本身生物性问题及创造的文化,通常从整体上对人本身及其文化进行研究。

2、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一门从物质生产、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整体研究人类文化及文化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跨文化比较指超越我们这一文化,同其他文化相比较的方法。

4、田野调查指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的地区,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获取资料进行文化研究的方法,是文化人类学家最为重视的一种研究方法。

5、整体观是人类学理解事物的核心态度之一,它把任何一种文化或亚文化都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文化中各部分之间存在一种相对稳固、密切相关的结构关系。

6、文化相对论是一种理论,它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它们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人们不能用自己文化中的价值标准作为普遍、共同、绝对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另一种文化的价值。

7、林惠祥《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包括:①人类学总论②文化人类学略史③原始宗教④原始艺术⑤原始社会组织⑥原始物质文化⑦原始语言文字等8、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现实意义①为人类积累了许多关于人类自身及其生物的、技术的、文化的发展史的知识。

②可以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相互交往中避免误会③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其他文化习俗的知识④客观评价人类成就以及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⑤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中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可以改变的。

⑥人类学家把自身的专长应用到一些具体领域,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

9、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特色①以田野调查为基根的实证主义②泛文化比较③将人类文化现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④以文化相对论的观念看待人类不同的文化⑤“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⑥包容、宽容、理解的人文精神10、专业名词、人类学家的英文写法(题型为英译汉)第二章何为文化、社会、民族、族群1、文化(culture)文化是人们创造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第十一章课后题答案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第十一章课后题答案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第十一章课后题答案第十一章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1、谈谈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区别与联系。

性别(sex),称之为“自然性别”或“生理性别”,是指与生殖直接有关的解剖、生理、行为特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又不同生理结构的“男人”(male)和“女人”(female)。

从民族志材料上看,任何社会对生理上的男人和女人都有不同的社会期待,因此“性别”过程是社会文化过程。

为此,相应的英文术语gender以译作社会性别为宜。

这是指不同文化赋予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行为准则、表现形式及象征意义等。

所有的社会男和女的角色划分有着显著的文化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称为性别角色(sexual role)。

男女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是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也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

生理的性别并不是性别的社会分工的主要依据,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更是社会的产物。

通过文化传统、习俗、教育、法律、宗教、政策等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并且被规范化、制度化和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

2、什么是自然与文化,家庭与公共,生产与在生产二元论?什么是唯本论和构成论?解释男女两性不平等这一社会普遍现象,主要有三种二元论的解释方法:其一,自然与文化二元论。

即女性的生育特征属于生物上的“自然”,而男性作为生产劳动、发明和制度的主要角色地位是超越自然的“文化”。

因此,男性获得了优于女性的价值、思维和权力地位。

其二,作为内外对立的家庭与公共二元论。

即人类男女生物性的一般特征造成女人被限制在家内,而家庭附属于男人所在的社会和公共领域,于是造成女性对男性的顺从和被支配地位。

其三,生产和与再生产二元论。

即女人繁衍后代的再生产无法和男性生产建造文明的意义相比拟,强调男性对女性的普遍性支配的关系。

后现代女性主义研究社会性别的两大观察视角,即唯本论者和构成论者。

唯本论者继承和修正了传统女性主义的理论,以结构主义和实用方法重新探讨女性解放的可能性,以社会性别分工、阶级、男性中心、男权理念、女性受压迫地位、父权属性等为研究的中心题目,着重探讨两性不平等的根源。

马工程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马工程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观念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观念属丁其“剩余价值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办即从属丁“经济学—哲学—主观形式”的三联结构式,因而其艺术观念也随之表现为“经济学—哲学—艺术”三联式。

前后两者之三联式是一种理论框架,而人的“主观形式”则是其艺术观念的聚焦点和理论前提,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产生人的“审美/艺术意识”,即“审美/艺术之主观形式”。

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扬了欧洲思想文明的基础,结合了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实际的创作状态,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体现了其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与政治经济学思想,为当下更好地理解艺术木质及价值、艺术的生产与发展等基木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和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

总的来说,马克思关于艺术的基本观念有:(1)应从人的本质问题出发来思考艺术与美的问题。

马克思明确提出,人的本质是在现实性基础上的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而非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这一理论判断将人的审美艺术活动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2)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和法律制度与社会意识形态)。

而艺术与文学、哲学、宗教等是社会意识形态中具有特定阶级属性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艺术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

(3)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理解艺术作品构成问题的重要范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艺术作品由内容与形式纽成,内容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事物、故事及其传达的思想感情,形式则是内容得以实现的方式、于法与语言符号构造系统。

②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

总的来说,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反映了社会生活,形式为内容服务,由内容派生而来,只有符合内容需要、有助于内容表达的形式才是合格的、有意义的。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代码: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8课程主要内容: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适用专业: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推荐教材:《文化人类学》,童恩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人类学概论》,庄孔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社会人类学》朱炳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文化人类学》,林惠祥,商务印书馆,1991参考书:《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人类的视野》,李亦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义序的宗族研究》,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金翼》,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近500年以来福建家族社会研究》,陈支平,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王铭铭,三联出版社,1997年。

《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民族学概论》,杨堃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笔记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笔记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一、文化人类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文化人类学,又称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通过比较不同社会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旨在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研究内容:- 物质文化:研究人类生产和使用的物品,如工具、建筑、工艺品等,以及这些物品在文化中的意义。

- 精神文化:探讨信仰、价值观、世界观、艺术、文学、语言等非物质文化元素。

- 社会文化:分析家庭结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法律规范、教育体系等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

- 经济文化:研究生产方式、交换模式、消费习惯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文化现象。

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早期的人类学研究多集中在欧洲殖民时期对“异文化”的描述和比较。

- 代表人物如爱德华·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和刘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等,他们提出了文化进化论的观点。

2. 现代阶段(20世纪初至中期):- 功能主义: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ław Malinowski)和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Alfred Radcliffe-Brown)等人发展,强调文化功能和社会结构。

- 结构主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提出,关注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和文化符号系统。

3. 当代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不应以某一文化标准评价其他文化。

- 后现代主义:批判传统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多元化和差异性。

- 全球化研究:关注全球化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和跨文化交流。

三、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1. 进化论:- 泰勒和摩尔根等人的文化进化论,认为文化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1. 什么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经济活动、语言、宗教、艺术、习俗等。

文化人类学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本质。

2.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文化人类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获取关于不同文化的信息和理解。

其中包括:- 田野调查:研究者深入到具体的社会群体中,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参与他们的日常活动,观察和记录他们的行为、言语和思维方式。

- 口述历史:通过采访长者和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经历、传统和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看法。

- 文化物品研究:通过研究物品、艺术品、建筑等文化产品,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社会关系。

- 文献研究: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民间故事、宗教经典等,了解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 参与观察:研究者参与社会活动,观察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实践,从内部了解文化。

3. 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有哪些?- 文化:指人类社会共同创造和传承的观念、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物质产品。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社会关系。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组织和关系。

社会结构包括家庭、亲属关系、社会等级、性别角色等,它们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地位。

- 社会化:指人们在社会中学习和内化文化的过程。

社会化通过家庭、学校、媒体等途径,使个体逐渐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成员。

-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相对的,不同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应该被尊重和理解。

- 文化冲突:指不同文化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文化冲突可能因为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

4.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人类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文化维度,包括生产方式、交换制度、消费习惯等。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 课后思考题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 课后思考题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庄孔韶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在庄孔韶人类学概论的课堂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思想,也让我们对人类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我特别选择了一些思考题来让我们对庄孔韶人类学概论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1. 什么是人类学?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起源、发展、生活方式、文化、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的学科。

通过对人类各种各样的行为、信仰、价值观念等进行观察和研究,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演变的规律。

2. 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有哪些?人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分为生物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大流派。

生物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的生物学特征和进化,而文化人类学则研究人类的文化、社会、语言等方面的内容。

在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学者和学派通过对不同领域的研究和方法论的探索,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学术理论。

3. 人类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人类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人类学也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对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4.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人类学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地实地调查、田野调查、访谈、观察、分析等。

这些方法都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揭示其内在的规律。

5. 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怎样的?人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很多交叉点,与社会学、心理学、考古学、人类遗传学等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

不同的学科在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上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上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类和人类社会。

通过以上的思考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庄孔韶人类学概论所涉及的内容,也对人类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课后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反思自己对于人类学的理解,也能够探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希望通过深入思考和讨论,能够对人类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4.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文学人类学概说课后答案

文学人类学概说课后答案

文学是人学”是谁最早提出的?C、高尔基下列关于文学人类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跨越了两个学科人类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B、《原始文化》有“人类学之父”之称的是?A、爱德华·泰勒“文学是人学”是哪位文学大师所说的名言?D、高尔基跨学科研究至少需要几门以上的学科的背景知识?D、4.0下列描述不符合文学人类学的学科特点的是?C、悠远传统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学人类学产生于什么时候?C、19世纪后期19世纪70年代关于原始文化的研究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

√10文化人类学的诞生比文学批评早了很多。

×11《金枝》从宗教、信仰、风俗和神话角度解释人类文化现象,对文学影响也很大。

√1218世纪末产生的比较文学是知识全球化的一种需要×13文学人类学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研究。

√下列对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B、它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艾略特的《荒原》受到以下哪部作品的影响?D、《金枝》以下哪项不是学习文学人类学的理由?D、挖掘丰富的经济价值关于人类学想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人类学的想象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被喻为“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是T·S·艾略特的哪部作品?D、《荒原》艾略特在写出“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的作品时,专门指出他受到哪本文学人类学作品影响很大?D、《金枝》文化相对主义对我族中心主义者最大的启示是什么?C、文化体之间应是平等、互相尊重的在文学人类学的视野中,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C、文学在文化之中人类学是一门整合性的学科。

√10文学人类学中的“文学”与一般的“文学”含义是一样的。

×1120世纪的文学创作、甚至是艺术创作,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很多人类学的内容。

√12文学人类学很多时候是一个整合的学科。

√13文学人类学是在整合的背景下研究宏观影响问题的好方法。

×1关于《旧约民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它是部宣传基督教神学思想的著作下列关于剑桥学派说法正确的是?A、从宗教仪式中寻找文学表现的源头和模式。

文化人类学——精选推荐

文化人类学——精选推荐

文化人类学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学科范畴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是由两个希腊文字组成,即anthropos(人)和lo gos(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有部分学者称其为“人的科学”。

1501年德国学者洪德首次使用“人类学”一词,但当时只是用来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

直到1863年,英国创立伦敦人类学学会,其研究范围才与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一致。

此时,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才逐步形成起来。

二、人类学的含义20世纪初,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

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类学专指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包括灵长类学在内。

广义: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内,叫做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包括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

由于人自身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研究人的人类学显然要研究人的生物方面和社会方面。

这样,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所有人类,研究他们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三、人类学的学科范畴1、四分法(1)体质人类学(2)考古学(3)民族学(文化人类学)(4)语言人类学2、二分法二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把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归入为文化人类学。

(1)体质人类学,这一名称创始于1871年,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学科;(2)文化人类学:一般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四、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人类学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围宽广,在学科的属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上,人类学横跨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种不同的学科领域。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学科一、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2.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1)文化比文明产生要远古的多。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一、引言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通过探究人类行为、价值观和信仰,以及他们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互动,来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课程讲义旨在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和相似性的认识,并开启一扇了解人类文化的窗口。

二、概念解析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物质产品以及符号系统和象征意义。

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反过来被人类所塑造。

2. 人类学的定义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科学,它关注人类在不同文化中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经济活动、艺术表现等各个方面。

通过比较研究,人类学试图找到共同的人类经验和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

三、基本原理本课程将介绍以下几个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1.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合理性,不能用其他文化的标准来评判或比较。

每个文化都应该以其独特的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2.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长期深入地生活在被研究的社区中,观察记录人们的行为、交流和文化实践,以获得对该社区文化的全面理解。

3. 社会构造主义社会构造主义认为社会现实和文化意义是由人们共同创造和建构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个体的行为和经验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理解和经验都是独特的。

四、课程大纲本课程将按照以下内容安排进行教学:1. 文化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文化的构成要素和特征3. 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与实践4. 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实施5. 社会构造主义在文化人类学中的应用6. 文化变迁与适应的研究7. 文化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8. 当代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前景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1. 授课与讲解:老师将对每个课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文概课后答案 课后思考题

文概课后答案  课后思考题

文概课后答案课后思考题第一章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三章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

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

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文化概论思考题

文化概论思考题

文化概论思考题文化概论问答题绪论一、文化的三个层次及文化本质特征是怎样的?1.三个层次:(1)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化成果的大文化观;(2)主张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3)将文化理解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2. 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核心是人,一切文化都是属人的,是人类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形式,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也是人工产品同自然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文化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化具有无限展开的丰富性;文化即历史,文化是文化共同体所享有的。

二、文化力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巨大力量,可以称之为“文化力”或“文化生产力”,它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在文化领域内塑造历史的一种力量。

三、对文化从其基本结构的角度来分类是怎样的?1. 物质生产文化;2.制度行为文化;3. 精神心理文化三类四、文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记录、认知、传播、教化、凝聚、调控功能。

五、中国当代文化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今天的中国当代文化主要是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与西方文化三元汇一,浑然一体的交融会通型文化。

传统文化在文化整体中保持了一种漫漶而又深邃的基础性;马列主义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十分深厚的当代传统,已上升为主导性意识形态文化;而西方文化却在迅速渗透、冲击并改变着中国当代文化的性质。

六、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生境界论有何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对人生的热爱。

热爱生活、自然、生命,泛爱众生。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佛家无不如此。

最突出的特征是: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

古代哲人无不追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善、真、美的和谐统一。

并希望道德主体在一种切入和生命的发挥中把握自己的本心,认识自我,并通过此以体验到自然生命之道与宇宙精神,达到与宇宙自然相通相感,相参相配,领悟到“气陶化而播流,物受气而含气”的生命创造的乐境。

第一章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为什么能长期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统治地位?1.首先是由历代王朝所奉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所致;2.其次是由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统治者残酷的经济剥削所致;3.再次与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向人们灌输的与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相一致的重农抑商意识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第一章人文研究一、填表题请填写以下人类学体系表格空白部分二、填空题1.人类学者在田野工作后,最终调整知识和思路,进而完成的文化撰写的文本形式就是。

2.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和。

它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加深人文学者对于文化的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3.1958年,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

从而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

进化论代表人物泰勒著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了泛灵论,也叫做。

4.1870年,在经典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的基础上,出版了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后来,他又在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全面的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大致分了、、三个时代,并将作为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志。

三、选择题1.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这是理论的观点。

A.文化相对论B.文化中心论C.种族主义D.文化普同论2.恩格斯曾经指出: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梁”。

A.人类学B.社会学C.民族学D.考古学3.体质人类学包括(多选)A.人体形态学社会生物学B.生物进化论古人类学C.考古人类学四、名词解释1.文化2.进化学派3.传播论4.文化圈、文化层、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5.社会决定论6.历史特殊论7.濡化8.文化模式、国民性9.功能论& 新功能论10.社会冲突论11.普同论、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跨文化比较五、简答与问答1.人类学学科在广义和狭义上有哪些分支。

2.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3.简述摩尔根将原始社会划分的几大阶段。

4.新功能论“新”在何处?5.文化功能论与结构功能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叙述文化人类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7.费孝通、林耀华等人类学前辈如何借鉴西方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8.试从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说明中国人类学的本土特点。

9.是论述人类学与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0.思考学习人类学有什么作用或者意义。

11.说明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及其前提条件12.如何认识整体性的文化研究13.如何认识文化相对主义14.阐述你所知道的人类学的认识论主题第二章田野民族志与人类学研究(3课时)一、填空题1.在其他社会科学家看来,人类学中的质性研究主要在于探讨文化现象、形成民族志、和研究的学术传统。

2.在一书中已经提出了田野工作的具体方法,并认为通过这些方法和一定程序有望获得可靠而有效的民族志资料。

3.从事田野民族志研究的人类学家的选题一般有两种选择,即:和。

二、选择题有目的的对当地的日常活动、生活礼仪、人际交往等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是哪种方法?A.参与式观察B集中访谈法C.整体观方法D类型学方法三、判断题1.田野工作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2.在田野调查的课题选择时,要有长远的眼光,理论意义应当优于现实意义。

3.在运用参与式观察法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但可以不进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四、名词解释1.田野工作2.主位、客位3.局内人、局外人4.大传统与小传统5.假说6.参与观察7.非结构性访谈、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8.回访、重访研究9.抽样、主观抽样10.谱系法11.田野笔记、访谈记录、观察记录、拍摄记录12.调查问卷13.反复性定点和多点研究14.资料整理原则15.文化震撼五、简答和问答1.什么是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其研究取向有哪些?2.谈谈你对主位和客位、局内人和局外人的理解。

3.如何理解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理论预设?4.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伦理责任有哪些?5.人类学田野工作与社会学的实地调查有何异同?6.人类学家如何看待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相互关系?7.谈谈你对进入田野点的方式的理解,进入田野工作的调查者需要预料哪些可能的困难?8.田野资料整理应注意哪些原则问题?9.生活是访谈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何在?进行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0.访谈的原则和技巧有哪些?第三章语言与传播(2课时)一、填空题1.文化变迁的主要机制是创新和。

2.根据文化传播的形式的不同可以把传播分成三类:、和刺激传播。

3.文化传播是包括传递、转移及采借、吸收或拒绝等方面内容在内的。

传播过程可分解为传出、、三个方面。

二、选择题语言决定思维、决定认识,说不同语言的人对宇宙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世界观,这个假说被称为()。

A.语言决定论B.历史特殊论C.结构功能论D.古典进化论三、判断题1.文化借用是指某种文化因素或文化结构从一个社会向另一个社会或多个社会的转移和互动。

文化成长、变化、发展的主要过程都与文化的转借相关联,然而传播论者也并不否认所有重要的发明都是在每个文化中独立完成的。

2.德国的传播论原理认为,较高的文明可以通过转借、移民、征服等等将其文化特质传播到世界各地。

3.在传播论者眼中,传播的过程(文化转借)有赖于“历史的偶然性”,但也是不可逆转的进步法则所决定的。

四、名词解释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2.语言、言语3.语境4.认知5.话语分析五、简答与问答1.如何看待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你怎样评价萨丕尔—沃尔夫假说?2.结构人类学从语言学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如何理解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认知的关系?4.什么是话语分析,怎样进行话语分析?5.举例说明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第四章人类的适应和延续(3课时)一、填空题1.20世纪20年代,马林诺斯基开始注意到了原始的交换形式。

2.作为实质论重要代表的波拉尼提出了人类社会中、和市场三种不同的交换模式。

3.指各个人类群体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所采取的整套的谋生手段。

二、判断题1.工具是人的智慧的产物,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正如现代工具制约着资本主义社会一样,蒙昧人的工具也制约着他们的社会。

”2.社会形态的分析与绝对历史年代的断定切不可混为一谈。

3.作为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发展水平的指示器和测量器的生产工具,在一定的生态环境的制约下也会失灵。

三、名词解释1.前经济状态2.经济文化类型3.生计方式4.历史民族区5.夸富宴6.库拉交易7.形式论、实质论8.互惠交换四、简答与问答1.举例说明农牧地区交界处的社会文化变迁情况2.举例说明环境与生计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3.简单陈述人类社会中物资分配的三种基本的交换模式4.如何评价经济人类学中的形式论与实质论之争。

第五章人格发展与人类的成长(3课时)一、填空题1.是由于生物性别差异而获得的社会地位和身分,是与性别有关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

2.就是指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

3.二战及战后一段时期的研究活动中,国民性研究形成了以下三种研究取向:、、跨国比较研究。

二、选择题1.首先提出了人格的文化决定论思想的学者是()。

A.博厄斯B.库利C.马克思D.弗洛伊德2.存在于一切传统社会中,其特点是晚辈主要通过长辈获得社会规范及生存技术是()。

A.前喻文化B.并喻文化C.后喻文化D.比喻文化三、名词解释1.人格、人性2.集体意识3.基本人格4.反社会人格5.世界观、价值观6.濡化、涵化、社会化7.代沟8.后喻文化、并喻文化、前喻文化9.国民性10.全球化、本土化11.文化输入、文化输出12.自我13.文化适应、文化中断四、简答与问答1.试述文化人类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学术贡献2.试评玛格丽特·米德的人类学研究3.谈谈你对人性与人格的研究的理解4.描述一个“文化适应”的例子,同时加以个人的分析5.谈谈你对《菊与刀》及日本国民性的认识。

6.如何面对强势文化输出?可以获得积极的回应。

7.谈谈对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理解。

第六章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3课时)一、填空题1.是社会中保障家庭和亲属群体代代延续的主要基础。

2.就是禁止亲属之间发生性关系的文化准则。

3.是一个群体赖以延续的基础,它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是排除了杂乱的性交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制度。

5.所谓,实际上是一群根据某种继嗣规则限定的、具有共同祖先的血亲。

6.中国汉族传统的大家族和宗族都属继嗣群。

7.婚后居住方式包括、、、、、。

二、判断题大多数社会的婚姻都是联系夫妻双方亲属群体的重要纽带,因而是群体而不是个体对婚姻表现出的兴趣超过任何兴趣。

(判断正误)三、选择题1.由一个男性、一个女性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形式,家庭中以夫妻关系为组织核心。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丁克家庭D.联合家庭2.人类学家是第一个注意到亲属称谓的社会学意义的人。

A.摩尔根B.恩格斯C.马林诺夫斯基D.泰勒四、名词解释1.乱伦禁忌2.婚姻3.交表婚、平表婚4.家庭5.核心家庭、主干家庭、丁克家庭、扩大家庭、组合家庭6.家户7.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8.多偶婚9.亲属称谓10.氏族、世系群、宗族、继嗣11.普那鲁亚婚12.类分式、叙述式亲属称谓制五、简答与问答1.什么是家庭,如何理解常见的家庭类型及其变体?2.试述中国汉族传统家族的演变过程。

3.如何从主位、客位的角度看待人类学的亲属称谓研究?4.如何认识人类的亲属称谓制?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人类家庭居处模式的认识。

6.以图解的方式表述你所调查的某个家族的现状及其历史谱系。

第七章性与性别(3课时)一、填空题1.西方女性主义学术和理论深受(一名人类学家)的影响,学习其在不同文化情境利用文化变量来界定男性和女性。

2.解释男女两性不平等理论这一社会普遍现象,主要有三种二元论的解释方法,分别是:、、。

3.后现代女性主义研究社会性别分为两大视角,即:、。

二、名词解释1.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2.性别角色3.乱伦禁忌三、简答与问答1.谈谈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区别和联系。

2.反思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文化建构。

3.唯本论和构成论两大视角有什么异同。

第八章政治与社会秩序(3课时)一、填空题1.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要素之一,尤其是在有阶级分化的社会阶段更是如此。

它还通过设立奖惩制度来规范社会行为。

其中,与就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设。

2.和等内在化控制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持同样不容忽视。

在初民社会,也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控制力量。

3.儒家经典对知识精英有相当高的要求和期许,知识阶层以为己任,“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文章”。

4.在早期人类社会,一般产生于群体成员对某一个成员在能力、品格方面的敬服。

不管是在现代国家还是在远古社会,权力与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5.人类学家比较关注权力传承中的三种方式,它们是、世袭继承以及。

6.国家起源的理论被简单概括为两大类:冲突论和。

可以作为冲突论的代表。

7.文明的产生有两种基本方式:和。

其中玛雅文明和中国文明是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