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_单元媛

合集下载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外产业融合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

国外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本文对国外产业融合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融合形式和机制方面。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形式和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各种融合形式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跨产业融合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产业链融合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整合,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研究者们还关注融合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如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管理、知识转移和共享等。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还关注融合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发现国外产业融合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以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快的创新速度和更好的社会福利。

产业融合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智力资本的集聚,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研究者们还发现,国外产业融合对区域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还关注融合政策和机制的制定和实施。

研究者们通过对国外产业融合政策和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实施策略。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金融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等。

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一些政策评价和监测的方法和指标,以促进融合政策的效果评估和调整。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化对融合形式和机制的理解,加强对融合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融合政策和机制。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外产业融合的发展和创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国外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行业之间相互借鉴、集成和合作,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达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在国外,产业融合已经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国外产业融合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和特点产业融合是指不同行业之间相互融合、协同合作,共同创新和共同发展的一种产业发展模式。

它是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以政策为支持,以机制为保障,通过跨界整合和创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组合协同、价值链延伸和竞争优势形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产业融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多元融合。

产业融合是在不同产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的融合,涉及的主体多元化,融合程度复杂多样。

2. 产业链延伸。

产业融合是通过整合和创新,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从而形成全新的价值链和供应链,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 技术驱动。

产业融合是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进行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成为产业融合的关键支撑。

4. 产业协同。

产业融合是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产业发展的合作共赢。

二、国外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国外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各国实施了不同的产业融合政策和举措,推动了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

下面分别从欧美、日韩等国家对产业融合的实践进行综述。

1. 欧美国家欧美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国际合作,推动了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

尤其是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各国都进行了大量的产业融合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等政策的实施,大大推动了产业融合的发展。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整合,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产业升级。

在国外,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对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国外产业融合的发展概况产业融合是近年来国外产业发展的热点之一,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产业融合的路径和模式。

美国是全球产业融合的先行者之一,在其国内,通信、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等产业领域的融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欧洲各国也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制造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融合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亚洲国家也在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1. 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国外学者对产业融合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

产业融合的动力学理论研究较为突出,不仅从产业内部要素的融合角度进行了分析,还着重探讨了外部环境变化对产业融合的影响。

产业融合的路径依赖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也为国外产业融合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国外学者还进行了大量的产业融合实证研究,在不同的产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

他们综合运用了产业经济学、管理学、创新学、科技政策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地探索了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和外部影响因素。

通过实证研究,他们不仅发现了产业融合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积极作用,还找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外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创新。

产业融合可以促进技术、产品和管理的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美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国外政府对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国外产业融合研究是指国外学者和智库研究人员对于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进行的研究和探讨。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交互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和创新模式,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

在国外的产业融合研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国外学者对于产业融合的定义和理论框架进行研究。

他们通过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提出了一些关于产业融合的定义和理论框架。

英国学者米德尔顿提出的“价值链融合”理论,强调不同产业之间的价值链通过整合形成新的价值链,从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国外学者对于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了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

美国学者窦乃思通过对欧洲和北美的产业融合案例进行研究发现,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融合的重要因素。

国外学者还对于产业融合的效应和影响进行了研究。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和模型分析,探讨了产业融合的效应和影响,包括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提升等。

德国学者斯香布对德国产业融合案例进行研究发现,产业融合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提升。

国外学者还对于产业融合的政策和实践进行了研究。

他们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融合政策和实践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日本学者山口一郎研究了日本的产业融合政策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产业融合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等。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主要包括对于产业融合的定义和理论框架的研究、对于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产业融合的效应和影响的研究,以及对于产业融合的政策和实践的研究。

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和掌握产业融合的规律和趋势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产业融合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互补、协同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

而国外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于国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对国外产业融合研究进行一综述,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案例,总结国外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产业融合的理论探讨1.1 产业融合的内涵和特点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进行交叉、互补、协同发展的过程。

产业融合可以带来资源的共享、技术的融合、市场的拓展,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产业融合的特点包括多元化、复杂性、动态性和战略性等,这些特点也决定了产业融合需要多方共同参与、跨界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1.2 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模型国外学者对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主要有价值链理论、集群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等。

其中价值链理论强调不同产业价值链之间的衔接和协同,提出了价值链的整合和优化是产业融合的关键;集群理论则将产业融合放在了地域层面,提出了地域产业集群的合作共赢模式;生态系统理论则从生态学的角度阐释了产业融合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提出了产业融合需要建立起良性循环、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

1.3 产业融合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产业融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技术创新、增加就业机会、优化资源配置等。

研究表明,产业融合有助于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二、国外产业融合的实践案例美国硅谷作为全球高科技产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典型的产业融合案例。

硅谷以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不同企业之间密切合作、交流,形成了知识共享、人才流动和资金互动,推动了产业融合的深化。

2.2 德国工业4.0的产业融合实践德国工业4.0倡导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

产业融合的动因、效应和困境

产业融合的动因、效应和困境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1502018年2月 产业融合的动因、效应和困境——以互联网+金融为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田红彬摘 要:本文分析产业融合的原因,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结构的影响机理,据此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困境。

结果显示,产业融合是借助相关的技术渗透来促进产业内的增长,借助产业的重组来实现产业的向外扩张。

此外,产业融合可以引导产业进行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的并行发展,形成更合理的产业结构。

其商业模式创新、需求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与产业制度松懈的共同作用力下来推动相关产业融合的发生。

关键词:产业融合 创新 互联网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a)-150-0220世纪60年代Rosenberg(1963)提出技术融合的相关含义,在70年代Negrouponte(1978)提出了产业融合的相关含义,一直到了90年代,提供着各种功能丰富的产品与服务,各产业之间的界限还是十分清晰明朗,这其中有着不尽相同的分割市场,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纵向一体化的市场规模。

从90年代中以来,不同的产业之间存在企业兼并的事情频频发生,各行各业之间的界限也逐渐开始模糊起来,但相关传统的产业结构与组织理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产业之间的融合问题日益严重,并引起了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这成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难点之一。

单元媛和赵玉林(2012)对近10年来国外有关产业融合的类型、途径、识别与测度等理论研究新发展新情况进行了综述;李美云(2005)从产业融合的概念、产业融合与产业演化的关系、产业融合与政府管制政策、产业融合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的发展研究进行了综述。

1 产业融合的起因产业融合带来了全球产业一个新的突破性增长效应,同时也带来一些新功能与自身价值的提升,所以我们探讨的产业融合的动因成为此次十分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从其他角度来看,从不同的视角来看:管制环境的变化、顾客对全面解决方案和服务提出的需求、建立创新合作的商业机会、全球市场上产品组件的普遍存在等(Hacklin、Raurich和Marxt,2005)。

国内外关于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综述

M丨经济论坛J 国内外关于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综述薛金霞 曹 冲(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云南丽江 674100)【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从产业融合的概念、类型、驱动力、效应、特征、障碍等方面系统阐述产业融合深层次的研究进展,为有效推进产业融合的实践做出理论揭示。

【关键词】 产业;融合;综述产业融合研究最早始于1713年英国学者威廉·德汉在讨论光线的汇聚与发散中首次提出,随后扩展到气象学、生物学等众多领域。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变革,首先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中出现了产业融合的相关概念。

1977年Baran和Farber提出了计算和通讯系统的融合。

1978年麻省理工大学Nicolas Negroponte用计算机业、出版印刷业和广播电影业的圆圈相互重叠交叉进而趋于融合的过程展示了三大板块预见性合并,并预测核心重叠部分将成为发展最快的创新领域。

[1]随后哥伦比亚公司主席威廉·帕雷在广播年会上阐述了新闻信息传播机制融合带来的新变革。

1983年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传播形态聚合电子技术把所有的传播形态融入到一个系统之中。

之后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层出不穷,国际上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内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融合出现了众多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揭示,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出产业融合目前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1985年,英国学者赛哈尔认为“某一种技术范式向不同的产业扩散,促使这些产业出现技术创新,进而产生产业融合。

”[2]20世纪90年代,融合开始日益受到学者重视,从产业间渗透、产业边界融合、产品整合到市场融合,研究内容从原本的电子信息通讯、印刷、计算机等延伸到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文娱业等相关行业,产业融合的研究不断扩展同时不断深入。

美国学者格利斯坦和卡恩(1997)指出,“产业融合即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1. 前言产业融合是指将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形成横向和纵向的产业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力。

产业融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产业结构、产业协同、产业链整合、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产业融合理论进行概述和归纳,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2. 产业融合理论的概述产业融合理论是一种涉及工业、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合作、技术创新、人才共享等问题。

在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2.1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达到优化产业布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产业链合作产业链合作是指在产业链上不同层次的企业之间进行协作与合作,构建集成化的产业链。

产业链合作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促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通过研发和应用新技术,促进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资源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4 人才共享人才共享是指通过人才的流通和合作,实现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产业融合中,人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进展产业融合理论研究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在理论研究方面,产业融合理论主要包括产业融合的内涵和特征、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产业融合的政策环境、创新体系等方面。

在实践应用方面,产业融合已经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和区域得到广泛实践和探索。

3.1 产业融合的内涵和特征产业融合的内涵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融合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包含了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产业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二是产业融合强调产业间的互动和合作,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协同效应;三是产业融合体现了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四是产业融合具有地域和区域特色,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的产业融合存在一定的差异。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_产业融合模式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_产业融合模式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_产业融合模式论文导读::本文从思想源流、内涵、类型、模式、动因、发展方向及其应对战略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产业融合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对产业融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以期为学界更加深入地展开对产业融合的研究做些基础工作。

论文关键词: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内涵,产业融合动因,产业融合模式一、引言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最初发生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业部门,之后伴随着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产业的边界逐渐趋于模糊,全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现今,产业融合这一新型产业革命,正如一股浪潮冲击并变更着传统的产业结构产业融合模式,影响到个人、企业和国家等各个层面。

产业融合是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为基础与核心的产业发展趋势,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下,产业融合可能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广泛态势,并深刻影响着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国内外产业融合研究现状(一)产业融合思想源流的研究产业融合虽然是近三十年才兴起的理论课题,但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以及马歇尔等经济学家就观察到了产业融合的某些端倪并进行了分析。

马克思指出了分工在一定的条件下将趋于收敛,出现分工基础上的结合生产,这实际上就是融合思想的发端。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论述,展示了他对产业融合的朦胧感知和预见。

他说:“…当分工的精细不断增大时,名义不同的各种行业之间的分界线,有许多正在缩小,而且不难越过…”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马克思、马歇尔虽然萌发过产业融合的思想,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产业融合的范畴和理论框架。

(二)产业融合内涵的研究产业融合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Rosenberg对美国机械工具产业技术的演变的研究当中。

1963年,他在《机械工具产业技术进步》一文中指出,在19世纪中期产业融合模式,相似的技术应用于不同的产业时,一个独立的、专业化的机械工具产业就出现了。

他将这一过程称为技术融合,即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逐渐依赖于相同的一套生产技术,因此从技术的角度看,原先分立的产业变得紧密联系。

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现状评述

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现状评述

1、产业区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指产业集聚的萌芽阶段,此时企业之间开 始出现专业化分工,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产业集群阶段: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产业链的完善,产业集聚进入产 业集群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企业之间相互依存,协同 发展。
3、现代产业集聚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指信息技术革命后,产业集聚进入 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新成为产业集聚 的核心驱动力,同时政府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参考内容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领域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现象, 这种现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对我国产业集聚理论的研 究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产业集聚的概念和意义,接着分析我国产业集聚的现状和 发展趋势,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和不足,并指出 未来的研究方向。
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比较其在形 成原因、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异同点;其次,结合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探 讨产业集聚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进一步如何更好地发 挥政府的作用,以促进产业集聚的健康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3、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研究: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未来的产业集聚区需要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这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 智能技术应用、智能制造等方面。
4、政策作用研究:政府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未来的研究 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政府政策如何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
产业集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未来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方向和创新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产教融合发展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关于产教融合发展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关于产教融合的内涵,2013 年《中共中央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 “产教融合”一词,强调“要加快现代化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和培养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秦斌将产教深度 融合的内涵概括为产教一体,校企互动。要实 现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 教学与生产、证书与职业资格、职业教育与终身 学习紧密结合[6]。曹丹认为不能将校企合作等 同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被动的,而产教融合 是主动的[7]。陈友年,等认为产学结合是职业教 育与产业之间的深层关系,也是职业学校与产 业之间提高培训质量的深层关系[8]。孔原指出 产教融合应该在行业协会的支持下进行有效融 合。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是政府指导市 场的有效手段,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和企业 沟通[9]。吴思,等提到生产和教育的融合是重新 建立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在学校、企业和政府 的参与下进行的高级培训。“教学”不仅与特定公 司的“产业”对接,而且还与整个行业的“产业”对 接;“融合”不仅是学校与公司之间的“合作”,而 且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10]。
产教融合的重要作用已被众人所熟知。产 业和教育的融合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 的支持。然而,中国产教融合的发展仍然面临许 多问题,如相关的制度法规还不健全、利益相关 主体参与度不够、产学结合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 在、产业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受到阻碍、社会产业 框架尚未建立等。解决这些问题,发挥产教融合 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义十分重大。
(二)关于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 产教融合的模式多种多样,其中比较有代表 性的是产业集群模式。霍丽娟认为,建立多维协 同的行业——教育整合生态系统需要遵循知识 生产新模型的特征,着重于社区建设和未来的行 业——教育整合,并突出行业教育集成网络集群 的优势[11]。郑彬总结了广东五种产教融合模式, 即与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深圳模式、展示校 协合作的广州模式、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顺德 模式、强调将学校和社区联系起来的珠江三角洲 模式以及以产业园作为产教融合载体的园区模 式 ,依 托 集 群 产 业 基 础 ,推 动 产 学 合 作 创 新 发 展[12]。郑彬通过研究发现应鼓励院校与集群中 的先进企业、行业协会合作,激励集群企业参与 教学过程,从而能更好推动区域产教融合的开展 [13]。戴素江,等基于专业、网络、资源、服务、反馈 等五个方面,探索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集群之间 的开放式互动交流机制[14]。 (三)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目前,产教融合困难重重,主要包括政府参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互动,通过相互融合和协同作用,实现产业共生共赢的一种模式。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融合已成为国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国外的视角,综述产业融合的概念、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探讨其对国外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协同作用,形成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

产业融合可以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不同领域,也可以跨越不同产业之间。

它不仅是生产要素的组合与整合,更是技术、资本、信息和人力资源等要素的交流与融合。

产业融合的核心是实现跨界合作、创新与发展,推动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产业整体效益。

二、国外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1.产业融合的广泛应用在国外,产业融合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产业领域。

在制造业领域,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装备等产业都在进行跨界合作与融合,实现智能制造、定制化生产。

在服务业领域,金融科技、健康医疗、文化创意等产业也在不断融合创新,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2.政府政策的积极支持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支持产业融合的发展。

美国推动“工业 4.0”战略,鼓励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实施“工业4.0”计划,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色列推动“创新国家”战略,加强技术研发与产业融合。

3.跨国企业的跨界合作跨国企业在产业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与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企业开展合作,推动全球产业链升级,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技术交流共享。

三、国外产业融合的未来趋势1.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外产业融合将趋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成为产业融合的重要驱动力,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2.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将成为国外产业融合的重要方向。

各产业将通过融合创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能源节约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

Curran 等( 2010,2011)
专利是不同产业间融合迹象的第一 显示指标。Curran 提出了基于可公 开获取的数据在R&D 密集领域对融 合进行监控的多重指标概念和监控 融合的概念。通过分析 7 455 个科 学专利参考文献,测度科学领域或 产业间的距离。表明在融合过程中, 产业间距离会越来越小,直至替代 性或额外的融合领域形成
结构性融合(周振华,2004 )
在相互功能渗透的基础上,将原先两种不同的产品结合为一体,形 成一种新型的产品
产业融合途径与过程
产业融合途径
单元媛,赵玉林: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J]. 《经济评论》,2012(5)
1.以市场需求为主线形成的 产业融合路径
Stieglitz( 2003) 运用演化经济学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构造出一个产业融合类型与 产业动态演化的理论框架. 无论是技术融合还是产品融合,都包含了三个独特的阶段: 第一阶段,产业间从供给到需求都不相关,融合的过程由外部因素所激发; 第二阶段,产业边界、市场结构和公司行为开始变化,产业间出现融合; 第三阶段,两个产业的技术或产品市场具有相关性,并且市场稳定化。
产业融合定义
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周振华认为“产业融合就是以数字融合为基础,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 收缩或消失”。 厉无畏等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 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其特征在于新的产业或新的增长点等融合的结 果出现。 马健将产业融合的定义概括为: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 合,在经过不同产业或行业之间的业务、组织、管理和市场的资源整合后,改变了原有产业产 品和市场需求的特征,导致产业内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 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 总结起来产业融合是不同的产业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原来互相独立的产业相互 渗透,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或消失的过程,通过产业融合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益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产业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普遍。

产业融合可以促进各行业之间的协作和创新,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将综述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种类、影响因素、实践案例等。

一、定义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在某个领域或领域的相交界面交叉互动,产生了一些新的活动和创新,并最终形成新的产业模式。

它是不同领域之间合作的产物,常见的有工业与服务业、工业与农业、IT与制造业等。

二、种类1. 跨领域融合: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例如汽车工业与互联网;2. 沿产业链融合:同一产业链内的融合,例如电视机制造与互联网媒体;3. 跨地区融合:不同地区之间的融合,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

三、影响因素1. 技术进步:新的技术能够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例如3D打印可以应用于医疗、汽车、航空等多个领域;2. 政策支持:政府对产业融合的支持可以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作,例如一些国家提供专门的资金和税收政策;3. 人才和资源:优秀的人才和资源可以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共享,例如金融专业人才可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挥作用。

四、实践案例1. 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德国的制造业企业在生产中加入了互联网技术,推动工业4.0的发展;2. 农业和科技的融合:美国的农业企业通过引入科技手段实现了智慧农业的发展;3. 金融和互联网的融合: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综上所述,产业融合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和创新可以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产业融合的发展。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升级,国外产业融合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话题。

产业融合是指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互补、技术创新、扁平化管理等手段,实现产业链的一体化,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增加经济效益的过程。

本文将从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的特点、模式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特点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跨领域合作国外产业融合通常是不同产业间的合作,涉及面广、领域多。

如物联网技术,涉及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

这需要不同领域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期形成协同效应。

2.技术创新国外产业融合研究更加关注技术的创新,如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都是国外的产业融合研究重点。

以德国为例,其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并购与整合外国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并购等方式实现产业融合,以弥补自身技术和资源不足之处。

举个例子,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了加拿大 LiDAR 制造商 Blackmore Sensors and Analytics ,以提高自身司机辅助系统(ADAS)的性能。

二、模式产业融合的模式是指在实现产业链一体化、提高组织效能的过程中,特定产业融合的方式和方法。

国外产业融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式:1.产业链拓展产业链拓展主要是指将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一个完整、肥沃且协同的产业链体系,比如近年来火热的大数据产业。

2.集群化发展相比于单一企业,国外企业更倾向于通过集群化发展的方式共同推进产业融合。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协同效应更为明显,不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优化资源分配。

3.创新型合作出于对技术创新的需求,许多企业开始采取更多的合作模式,如技术联盟、技术委员会、技术转移等。

这些模式的目的都是弥补企业研发不足之处,提高技术水平。

三、影响1.提高效率产业融合实现了产业链的一体化,加强了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2.提高竞争力产业融合使不同领域的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关系,优化了资源利用,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济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国外产业融合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合作,共同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家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过程。

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对国外产业融合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发达国家的产业融合研究1. 美国在美国,产业融合是创新经济的基石之一。

美国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各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融合与创新。

在汽车制造业与科技行业的结合上,美国政府注重技术与智能制造的融合,推动汽车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美国政府还通过实施税收优惠和创新基金等政策,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2. 德国德国一直以来都是技术创新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典范。

德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致力于将高科技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德国政府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为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德国各地的产业园区也为产业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日本日本一直以来以其制造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日本的产业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与科技行业的融合上。

日本政府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结合的政策,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变。

日本各大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技术交流也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1. 中国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产业融合研究也备受关注。

中国政府通过“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政策,推动传统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

中国各地也建设了一大批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为不同产业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 印度印度作为全球科技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其产业融合研究也备受瞩目。

印度政府通过实施“数字印度”和“智能城市”等政策,推动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码: 430070 。 “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理论 与 政策研究” ( 项 目 编号: 11AZD081 ) 、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技术产业成长的超循环演化与融合拓展机制研究” ( 项目编号: 71203172 ) 、 青年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 业 务 费 专 项资金项 “基于产业融合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研究” ( 项目编号: 2012 - IB - 093 ) 和 武 汉 市 青 年 科 技 晨 光 计 划 项 目 “武 汉 市 高 技术 产 目 ( 项目编号: 201150431091 ) 的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但文责自负。
三、 产业融合的途径
( 一) 以市场需求为主线形成的产业融合路径 Stieglitz( 2003 ) 运用演化经济学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构造出一个产业融合类型与产业动态演化的理论 153
框架。产业融合除技术替代外, 还存在着技术整合的过程。企业在不断地利用产品融合所创造的创新机会 来获取竞争优势的同时. 也在推动产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技术融合还是产品融合, 都包含了三个独特的阶 段: 第一阶段, 产业间从供给到需求都不相关, 融合的过程由外部因素所激发; 第二阶段, 产业边界、 市场结构 和公司行为开始变化, 产业间出现融合; 第三阶段, 两个产业的技术或产品市场具有相关性, 并且市场稳定 化。 ( 二) 以知识扩散为主线形成的产业融合路径 通过对样本企业间进行比较, 发现融合现象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 而这些不同的融合类型是通过在各自 或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暗含的具体管理挑战来展现的 。 融合 的产业环境中企业创新的成熟度来展现的 , et al. , 2010 ) 。( 1 ) 知识融合: 由于以前不相关的、 分四个阶段( Hacklin, 各自独立的知识库之间偶然出现的 演进溢出, 导致界定和隔离产业具体指示的已有边界消融 。这时技术仍然是分离的, 例如影像串流。这种知 而是通过更长期的产业发展而发生 。 ( 2 ) 技术融合: 知识融合转变为 识边界的消融并不发生在企业水平上 , 潜在的技术创新, 使得产业间的知识溢出加速了新技术联合 。相交叉的技术领域开始出现, 例如手机搜索技 术, 而共同产品和商业模式有待证实 。 ( 3 ) 应用融合: 共同技术基础成为实际标准, 而不同产业间商业模式 相冲突。出现相整合的技术, 例如手机电邮和 PIM 软件。 技术融合转变为新价值创造的机会, 以至于度量 的大部分已经超出了最初各部分的总和 ( 即 1 + 1 > 2 ) 。( 4 ) 产业融合: 应用融合转变为产业边界的转换, 使 得原先各自独立的产业间的企业通过共同应用的出现而突然成为了竞争对手。“融合主导设计 ” 成为现实, 例如电话和互联网服务提供, 产业边界消融。 融合现象可以理解为技术变革的演进过程 。从边界清晰的不同产业的知识库间溢出开始, 接着扩展为 融合应用性越来越强的阶段, 最后导致整个产业间的融合。 这个过程可以由信息与通信技术 ( Information ICT) 企业的案例加以说明。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 三) 以科学技术交叉渗透为主线形成的产业融合路径 可以基于融合发生的理想化时间序列来对融合进行预期 , 当不同学科、 技术和市场融合时, 产业融合会 et al. , 2010 ) 。从不同学科之间开始越来越多地相互使用研究成果开始 , 就出现了跨学科 不断发展( Curran, 引用的科学融合, 最终会发展为更紧密的研究合作 。当基础科学领域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的时候 , 就是应用科 技的发展, 导致技术融合。接下来, 新的产品 - 市场结合会带来市场融合, 一旦企业开始相互介入, 最终会成 这是一个简化的理想过程, 完全产业融合只有在技术和市场融合后才会发生 。 为产业融合。当然,
经济评论 2012 年第 5 期
ECONOMIC
REVIEW
No. 5
2012

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特征和趋势, 受到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 近十年来关于产业融合的分类、 途径、 识别与 测 度、 效应 等 理论问题 已 出 现不 少 有 价 值 的 研究成果。本文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 系统阐 述 了 产 业 融 合 若 干 深 层 次 理论 研究 方 面的 进展。产业融合的分类是将产业融合理论研究引 向 深 入 的 基 础, 目前存在按产品或产业 产业融合的过程、 融合技术的新奇性程度等多视角的分类, 尚未取得统一; 产业融 的性质、 合的途径和驱动力基本取得共识; 产业融合的识别与测度方法尚不完善, 成为产业融合研 究的热点和新趋向; 产业融合的效应随着产业 融 合 实 践 的 拓 展有 待 做 更 深 入 更 广 泛 的理 论揭示。 关键词: 产业融合 融合途径 识别与测度方法 融合效应
二、 产业融合的类型
产业融合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管制放松 , 改变了原有产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 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 2001 ) 。产业融合的分类是将产业融合理论研究引向深入的基础 , 甚至于重划产业界限( 植草益, 学 模糊化, 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分类 。
* 单元 媛 ,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 430070 , 电子信箱: syytdq@ 126. com; 赵玉林, 武汉理 工 大学 经济 学院, 邮政编
一、 引言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特征和趋势 ,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 产业融合问题受到经济 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成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马健( 2002 ) 、 周振华 ( 2002 ) 曾分别对 2000 年以 前有关产业融合概念的提出、 含义和特征, 产业融合的形成动因, 产业融合对经济的影响等理论研究进行了 综述。李美云( 2005 ) 也从产业融合的概念、 产业融合与产业演化的关系、 产业融合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产业融合与政府管制政策等方面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的进展及其焦点问题 。关于产业融 合的思想最早源于 Rosenberg ( 1963 ) 对美国机械设备业演化的研究。1978 年牛津英语词典记录了融合 ( convergence) 一词的最初应用, 1988 年 Stuart Brand 最早提到 Negreouponte 在 1973 年开始使用该词( Brand, 1988 ) , 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讨论, 就开始于 Negreouponte 关于数字技术的出现导致产业之间交叉的开创性 思想。此后, 许多学者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广泛展开对产业融合问题的研究 ,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由于产业 近些年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进展。本文拟对近十年来国外有关 融合现象及其理论研究都在不断发展中 , 产业融合规律的揭示, 包括产业融合的类型、 产业融合的途径、 产业融合的驱动力、 产业融合的识别与测度以 及产业融合的效应等深层次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梳理 , 总结出产业融合理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152
( 一) 按产品或产业的性质进行分类 按产品或产业的性质, 可将产业融合进行两维度分类, 一是替代性融合, 当一项技术能替代另一项技术 时即发生了替代性融合; 二是互补性融合, 当两种技术共同使用比各自单独使用更好时即为互补性融合 ( Greenstein and Khanna, 1997 ) 。在这一分类的基础上, 通过引入一个需求 - 供给的两维度, 构筑一个 2 × 2 阶矩阵, 在这一矩阵框架内又可将产业融合划分为四类 : 需求替代性融合、 需求互补性融合、 供给替代性融合 2001 ) 。 和供给互补性融合( Pennings and Puranam, 类似的分类是把供给性 / 需求性融合改为技术性 / 产品性融合。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生产不同的产品和 服务即为技术融合; 通过使用不同的技术提供替代性或互补性产品即为产品融合 。 这样也将产业融合分为 2003 ) 。 技术互补性融合、 产品替代性融合和产品互补性融合 ( Stieglitz, 四种基本类型: 技术替代性融合、 但技术性 / 产品性融合分类还是有些模棱两可 , 因为技术创新包括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 而技术融合和 产品融合之间的边界仍然不清晰。 Stieglitz ( 2003 ) 也指出“替代型产品融合之后也可能同时会出现技术融 。相对而言, 合” 供给性 / 需求性融合划分清晰, 因为一般来说生产商和顾客的角色很清楚明了 。 如在技术 智能手机可以列为基于技术能力提升的技术融合 , 也可以列为基于产品功能多样化 性 / 产品性融合划分下, 的产品融合。但是在供给性 / 需求性融合划分下, 只能列为供给性融合, 因为企业知道打包 ( package ) 相关技 et al. , 2011 ) 。供给性融合强调的是技术进步对产业融合的影响 , 术但是不知道打包相关的独立产品 ( Wan, 而需求性融合强调的是需求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对于产业融合的影响 。如一家电缆公司提供可供上网的电 缆调制解调器技术, 就属于供给性融合。如果打包电视和网络接入, 就属于需求性融合。 ( 二) 按产业融合的过程进行分类 按产业融合的过程, 可将产业融合区分为功能融合和机构融合 。当顾客认为两个产业的产品具有替代 性或互补性时即发生了功能融合( functional convergence) ; 当企业认为两个产业的产品之间存在联系并生产 或销售这两个产业的产品时, 即发生了机构融合( institutional convergence) 。从功能融合和机构融合出发, 又 2001 ) 。( 1 ) 功能和机构的高度融合。这类融合可看成 “纯粹 ” 可以区分产业融合的三种不同程度 ( Malhotra, 的产业融合, 从需求方来看, 可能包含有替代性、 互补性、 或者是既有替代性又有互补性的融合; 从供给方来 伴随着 看每个产业的企业都生产另一个产业的产品 。如美国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融合就属于这类融合, 两个产业功能融合的发生, 机构融合也出现了。 ( 2 ) 高功能和低机构融合。 这类融合的例子有铁路客运和 航空业之间的替代融合。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使得铁路和航空运输产生了高度的替代性功能融合 , 但是两 个产业间的企业却并未提供彼此的服务产品 , 因而没有产业间的机构融合发生。 这类融合主要是从需求的 角度来识别, 因为两大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的功能相同, 具替代性, 因而可看成是需求驱动的融合。 ( 3 ) 低 功能和高机构融合。这类融合主要是从企业层面上来看 , 企业能利用其拥有的资源或技术进行跨产品的生 产, 如从事化工产品生产的企业为了将化学方面的专利技术运用于药剂生产而进入制药产业, 从而发生了机构 的融合。但是化工产品和医药产品从功能上来看相互间没有替代或互补关系, 因而没有功能上的融合。 ( 三) 按融合技术的新奇性程度进行分类 依据融合技术的新奇性程度可以将产业融合分为三种类型 : 应用融合、 横向融合和潜在融合 ( Hacklin, et al. , 2005 ) 。( 1 ) 应用融合: 当两种以上已知技术融合, 产生的突破可被视为是基于创新者将已有解决方案 整合成新附加值的创造力。这种基于几种累积性技术应用的突破性创新在无线鼠标设备或手机拨号上网的 例子中有所体现。( 2 ) 横向融合: 当一种以上已知技术和一种以上新技术合并 , 产生的新技术可以横向加强 已知技术, 引起已有解决方案的突破, 极大地增加了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这种横向模式的例子有: 手机通 过与数字摄影整合进入一个新时代 ; 汽车导航系统通过引入 DVD 作为存储媒介而功能得到加强。 ( 3 ) 潜在 融合: 假设有两种或以上的新技术, 其本身并没有任何突破性特征, 而它们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技术概念 , 带来 突破性解决方案和这些技术的累积性发展 。这种潜在融合体现在数据包转换智能手机上, 将电话和终端多 媒体应用结合起来, 带来通信的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