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四年级上册的课程中,有一节课是关于古诗三首的学习。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熟悉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谈论古诗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古诗一(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一,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用意。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一的内容和感受,展示讨论成果。

3. 学习古诗二(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二,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古诗的背景和意蕴。

•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4. 学习古诗三(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三,让学生跟读,并讨论古诗三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学生自由创作与古诗三相关的小作文或诗歌,展示个人文学素养。

5.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古诗学习的体会和收获,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写、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中的某一首,并写下感悟。

2.自选一首古诗或现代诗歌进行朗读或创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21课《古诗三首凉州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21课《古诗三首凉州词》

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2、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教学难点】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

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

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

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

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 课《古诗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安静战事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学生能够通过沟通、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宠爱之情,培育学生宠爱我们宏大祖国的绚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傲慢骄傲及宠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醒课题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焕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初步感知古人的大方激扬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

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的题目的意思。

板书课题:出塞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1、自由读全诗,留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相互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舞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争辩沟通。

小组之间争辩诗意,提出疑问,师生沟通,确定有争辩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

1、教师表达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地。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

板书:秦汉(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斗给人们带来的悲剧。

板书:人未还(3)课件呈现,师生共同在音乐、景物中想象古时征战的悲壮景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分组讨论
(说说项羽的故事。)
第四板块——总结
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1.知诗人: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指名读,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读,醉了躺着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5.是啊,你抓住“几人回”读出了将士的心声,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6.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导背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理解其中的意境。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讲解三首古诗:《静夜思》、《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2.难点:准确把握古诗中的意蕴。

四、教学准备
1.课文PPT。

2.古诗诵读录音。

3.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习《静夜思》(15分钟)
•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3. 学习《春晓》(15分钟)
•介绍《春晓》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春天景象及节奏感。

4. 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20分钟)
•分析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象。

•感受诗人在荒凉景象中的离别之情。

5. 总结(5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对这三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堂作业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情况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二十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三首古诗:《夜书所见》、《示儿》和《题临安邸》。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内容丰富,意蕴深刻。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领略古诗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古诗的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深入到古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寓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寓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三首古诗的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夜书所见》、《示儿》和《题临安邸》的文本,供学生阅读。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首古诗的原文,让学生独立阅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特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21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三首古诗:《赠汪伦》、《望庐山瀑布》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古诗。

但在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上,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一些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从诗题、诗句、诗情等方面去欣赏和评价一首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一首古诗,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古诗学习的氛围。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异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素材。

2.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板书。

3.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让学生猜测这三首诗的主题。

然后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关注诗题、诗句和诗情,引导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欣赏一首古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古诗三首本课研究三首唐代古诗,包括《出塞》、《夏日绝句》和《将进酒》。

学生将认识8个新字,掌握11个新字的书写,理解“但使”、“飞将”、“欲饮”和“人杰”的含义。

在课前预热环节,教师通过朗读《静夜思》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接着,教师介绍了本课要研究的三首唐代古诗,并让学生了解诗人___的生平简介。

在初读诗文环节,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塞”、“秦”和“征”。

在再读诗文环节,教师检查了学生的预情况,指出容易读错的字和词语的含义。

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朗读古诗。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范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出塞》,体会诗人的思想,并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师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师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3)激情引导: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但现实却只能化为一句“人未还”。

(引导学生进入主题)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引出问题)2)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儿啊,你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我们呢?”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你一定要平安回来啊,我们都在等你。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爸爸,我好想你啊,你什么时候能回来陪我玩呢?”(通过想象,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亲人的思念之情)3)反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

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引导学生进入悲伤的情绪)4)指导读出感情:读出双亲的思念之情、妻子的期盼之情、孩子的渴望之情,以及征人家属的悲伤之情。

三)感悟历史之悲1)引导: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长久)2)历史回顾: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21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其中两首为唐代的边塞诗,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还有一首是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出塞》的大意是: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

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

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

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

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

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

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一种曲调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诗的大意是: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诗一开头就切入了宴会场面。

“夜光杯”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显示宴会的豪华,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饮情景。

“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将士们不惧怕战斗的来临,却不免惋惜这场豪饮的终止。

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画了错综矛盾的情景和心情。

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将士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这正是将士抒发的豪迈感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夏日绝句》是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在南渡之后所写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能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语。

3.能够运用学到的古诗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内容。

2.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古代语言表达。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古诗创作。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2.课件:包含《古诗三首》的文本3.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录音或教师朗读,引入学生对《古诗三首》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学习与理解1.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古诗三首》,并逐句解释古诗的含义。

2.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点,找出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并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阅读古诗,互相探讨古诗的意义,并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朗读。

2.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古诗的素材或题材,让他们进行简单的创作,体会古诗创作的乐趣。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持对古诗的兴趣。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古诗,并在下节课朗读。

2.练习补充古诗创作,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或关键词进行创作。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认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提高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感受古诗之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一、课文背景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的一课,内容为古诗三首。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诗歌的韵味,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优美之处。

2.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和背诵方法。

3.增强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辅助教材:黑板、粉笔、课件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4.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制定详细的教案,包括引言、导入、内容讲解、
课文赏析、让学生感悟等环节。

四、教学步骤
1. 引言
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2. 导入
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内容讲解
分段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理解诗歌意境。

4. 课文赏析
带领学生一起朗诵古诗,感受诗歌的美和韵味,理解诗歌的内涵。

5. 让学生感悟
通过课文赏析,帮助学生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扩展延伸
1.提供更多古诗欣赏,拓展学生对古诗的了解。

2.让学生进行创作,写一首自己的古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提高自己的
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文学价值,又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古诗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从中汲取智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

3.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或展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备课资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备课资料

部编语文四上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备课资料一、21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

理解“飞将、沙场、人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4.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点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意。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教学,会认字有4个,要掌握的多音字1个,会写字10个。

读音方面:其中“项、雄”是三拼音节,特别注意“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识字、写字方面:左右结构的字有“征、词、催、醉、雄、项”。

“催”是易错字,学生容易把单人旁写成双人旁。

记忆生字方面:可以采用两个熟字相加,如“工+页=项”;可以采用换偏旁的方法,如“摧——催”。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2.阅读理解这三首诗前两首是边塞诗。

对于古诗的理解,要从“解诗题”开始,然后到“知作者”,接着是“明诗意”,最后是“悟诗境”。

学生要多了解诗的创作背景,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3.表达运用学以致用,学生学会通过注释,以及关键词了解诗意,快速融入诗中的意境,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1)搜集王昌龄、王翰、李清照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掌握文学常识。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

(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

(4)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初步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情感。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出塞》课时目标1.会认“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词”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2.能够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意义,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含义和意境。

2.掌握古诗中的一些古诗词语。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古诗三首》课文学习1.讲解古诗《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2.导入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古诗内容,理解古诗中的意义和感情。

第二课时:古诗赏析和运用1.分析《临江仙》和《鹿柴》两首古诗。

2.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妙之处。

3.带领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艺术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说互动法:通过听讲解和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2.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古诗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创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馈与评价1.教师课堂点评: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点评,肯定优秀,鼓励进步。

2.学生自评: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和创作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家长反馈: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创作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六、教学延伸1.拓展古诗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学习和赏析。

2.古诗歌会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朗诵会,展示学生的古诗朗诵和创作成果。

3.古诗创作比赛:举办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创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将对《古诗三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古诗内容,把握古诗的意象和主旨,能够运用所学的古诗文知识鉴赏和分析诗歌的美。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爱好,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自然美、人生哲理和古人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

同时培养学生通过诗词体会古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识字与词语理解: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独坐”、“异乡”、“明月”、“客愁”等。

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问题,提高阅读古诗的能力。

诗歌鉴赏能力:学生应能够初步鉴赏古诗的艺术特点,如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诗人的风格差异,进一步了解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诗歌朗诵技巧:学生应掌握正确的朗诵节奏、语调、语速等技巧,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通过模仿示范、分角色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化知识积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思想情感以及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同时学生还应了解古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或简短对话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初步认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讲述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向。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发音准确、语速适当。

可安排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相互评价互相学习。

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重点词汇和难句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整体内容和情感表达。

结合图片或多媒体资源,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诗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

通过讨论和赏析,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古诗的韵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三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包括《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内容,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相关内容。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暮江吟》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创作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题西林壁》和《雪梅》,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注意情感的传递。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大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大单元(教案)

《古诗三首》大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本课包括《寻隐者不遇》、《池上》、《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

2. 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理解诗意,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心得。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朗读体会: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6. 诗意解析:教师讲解古诗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7. 背诵古诗:学生齐声背诵三首古诗,巩固记忆。

8.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学习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三首古诗的题目及作者3. 重点词语解释4. 古诗的意境及情感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三首古诗,家长签字。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诗配画创作。

3. 搜集其他古诗,与同学分享,感受古诗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体会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味。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计还需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古诗三首,了解其内涵和意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古诗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诗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一《登鹳雀楼》(20分钟)1.学生跟读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讲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呈现讨论结果。

3. 学习古诗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0分钟)1.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诗人对友情的描写。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思考诗人的感慨。

3.学生讨论古诗中的寓意和象征,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学习古诗三《江南逢李龟年》(20分钟)1.学生合唱古诗,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2.教师讲解诗句中隐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情感。

3.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展示古诗中的场景和氛围。

5. 小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堂延伸1.给学生布置古诗朗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2.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要求学生写一份课后反思,总结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出塞》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出塞》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出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诗三首《出塞》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以“1+x"阅读理念为指导,组串式整合诗词内容,迁移式积累诗词名句,浸润式渗透诗词文化。

3.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方法】组串式语文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开启单元学习1.情境创设。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回首我们这个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发展繁荣,是因为一代代爱国人士心中坚守着“家国情怀”。

你还记得宁愿牺牲也不出卖秘密的刘胡兰吗?你还记得电影《长津湖》中在冰雪战场的志愿军战士吗?你还记得井冈山上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的朱德吗?你是否还记得八角楼上毛主席在寒冬的深夜里思考着中国革命的道路吗?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咱们班级要举办一场“感动中国百年人物"主题展览,铭记爱国人物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

同学们转过身,往后面看,本次主题展板已经在制作好了,让我们通过第七单元的学习,推荐爱国人物,为他们制作海报,办好这次展览。

2.单元概览。

(1)快速阅读。

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本单元的课文里有边关将士,有女诗人有少年周恩来,还有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他们能不能登上本次展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对单元课文再来一次大扫描。

(2)读后交流。

3.引出单元主题、任务主题。

出示单元篇章页。

是啊,他们的事迹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爱国人物;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世界里,闪耀着无一篇又一篇的爱国诗作,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古诗三首》,一起去“追寻,诗人笔下的爱国情"(齐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讲于历史上英雄的豪迈气节的。

《出塞》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

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作者介绍】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辞•放歌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句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出塞》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格律】本诗格律为: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依然是一首五言绝句。

但是近体诗两句之间平仄相对,叫“对”;两联之间平仄相似,叫“粘”。

这首诗第一联二、四字平仄相同,但上下仍相对,属于近体诗中的“拗救”现象。

同时,第二联平仄依然相对。

但是邻联失粘。

应该属于折腰体的五言绝句。

吟诵时相对比较难一些。

调式应该重新组合,不能用一般的平起五言绝句调式。

另外,对“拗救”现象的处理,吟诵时要注意修改第四字的音高和旋律。

[押韵]本诗押的是“一东韵”,一个很开阔雄浑的韵。

诗歌的主旋律是豪迈雄浑的,然而入声字比较多,显得有些决绝。

[声韵]“生—当——作!人—杰!”,“当——”字拖长,是一种强调,确信、肯定。

“作!人—杰!”,三个字中用了两个仄声字“作”“杰”,改换音韵,并且起强调作用。

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是男子汉就应该活着做人中最杰出的人。

“死-亦!为—鬼-雄————”,“死亦”与“生当”相对,一个去声字和一个入声字“亦”连用,声如破竹,造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和声韵铿锵的发誓的感觉,同时,拉长“鬼雄———”,让人感觉豪气万丈自胸中发出。

即使死了,也要在地狱里做一个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至今——”拉长述说从一千多年前遥远的汉朝到南宋的今天,我依然在想着那位叫项羽的英雄。

“不-肯-过-江——东————”,一个入声字“不”和去声字“肯”“过”,连着一个拉长的平声字“江”,一个押韵的,可以无限延长的字“东”,仿佛再现出那个战败后,不肯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英雄项羽自刎的画面。

让人肃然起敬。

【用典】1.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课后作业一、按要求做题。

1.给下面的字组词。

杰()鬼()雄()项()亦()2. 给下列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并用新字组一个词。

正——()——()崔——()——()二、填空。

()时明月(),万里()人()。

但使()飞将在,()胡马()。

这首诗的题目是《》,诗句中“但”的意思是,这首诗的后两句大意是:()。

三、选择。

1.《出塞》是一首()。

A.山中田园诗B.赠友送别诗C.边塞诗2.王昌龄是()代诗人。

A.宋B.唐C.清3.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

A.《清明》B.《回乡偶书》C.《从军行》4.《凉州词》是一首()。

A.送别诗B.边塞诗C.赠友送别诗5. “度”的意思是()。

A.越过B.度过C.过度四、回答问题:《夏日绝句》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1.《古诗三首》其中《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诗,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2.《凉州词》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对死亡并不畏缩,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3.《夏日绝句》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

全诗仅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六、重点段落品析。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你认为是悲伤语还是豪壮语?请说一说理由。

参考答案:一、1. jiéɡuǐ xiónɡ xiànɡ yì 2.征征用催催促二、秦,汉时关,长征,未还。

龙城,不教,度阴山。

《出塞》,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三、1. C 2. B 3. C 4. B 5. A四、借古讽今。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五、1.王昌龄,边塞,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2.充满热爱;“醉卧沙场”。

3. 一、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三、四;二十。

六、1.A 2. A 3.B4.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

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马上作》七、“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豪壮语。

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谓: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参考答案:一、1. jiéɡuǐ xiónɡ xiànɡ yì 2.征征用催催促二、秦,汉时关,长征,未还。

龙城,不教,度阴山。

《出塞》,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三、1. C 2. B 3. C 4. B 5. A四、借古讽今。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五、1.王昌龄,边塞,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2.充满热爱;“醉卧沙场”。

3. 一、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三、四;二十。

六、1.A 2. A 3.B4.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

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马上作》七、“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豪壮语。

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谓: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