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概要

合集下载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辽宁省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辽环函〔2020〕150号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辽宁省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辽环函〔2020〕150号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辽宁省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辽宁省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辽宁省河库管理服务中心(辽宁省水文局):你单位报送的《辽宁省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

经我厅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2019年第8次会议讨论,现就该报告书批复如下:一、本项目(项目代码:2019-210000-76-01-065890)拟建地址线路自铁岭昌图县福德店至盘锦市大洼区海滨,干流穿越铁岭市、沈阳市、鞍山市、盘锦市,全长 538千米,涉及辽宁省境内辽河干流左右岸及小河子河、亮子河、王河、付家窝堡排干、亮沟河和凡河回水堤左右岸(支流河口段19.06千米)。

全部工程分为五大类别,分别为堤防加固及新建工程,堤防加培601.821千米、砂堤砂基治理159.491千米、穿堤建筑物治理166 座(拆除复堤14座、改造72座和拆除重建39 座,新建41 座,其中新建水闸11座、箱涵24座、交通路涵洞3座、排水站3座)、新建堤防41.189千米(包含浆砌石堤防11.573千米)、防汛路贯通(含支流口桥梁7座)及堤顶路563.348千米(堤顶宽8米,重新铺设沥青或保护区内部分铺设砂石硬化路面7米宽)、堤坡硬性防护41.828千米、防浪林补植265.131千米等 7 个分项;险工险段治理(治理险工 57 处)44.776千米;清障及滩区治理工程,河道清障工程(外迁居民地清理 132.11 万平方米,清理套堤520.265千米,清理大棚基础等农业设施295.17 万平方米)、防洪工程生态改造(建设双台子河闸鱼道 1 处)、生态治理工程 24 处11519.80 万平方米等 3 个分项;防洪提升信息化建设,从辽河全流域层面出发,建设全面智能的信息化系统平台。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
划 中涉及 省区间及相关 行业 间的重大 问题 。 同时聘 请 国内 知名 专家 组成 了专家咨 询组 ,以保证规 划成 果 的科 学性和
合理性 。
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
加, 同时 由于水 资源时空 分布 不均 , 且缺 乏调 蓄 工程 , 用水
效 率 偏低 , 因此 水 资源 供 需矛盾 日益突 出 ; 2 ) 松 花 江流 域 防 洪工程 基础 设施仍 然薄 弱 , 干支流 主要 防洪 保护 区防洪 能 力偏低 , 胖 头泡 、 月亮泡 蓄滞洪 区 尚未 全面 建成 , 防洪 非
省区水利厅等有关各方的意见 ,并进行了修改完善。2 0 1 0 年 3月召开了第四次规划协调会议 , 审议通过了< 松花江
流域 综合规划》 , 形 成了会议 纪要 。 2 0 1 0 年 6月和 1 2月 , 水

1 3 ・
规划设计
东北水利水 电
4 . 2 规 划 原 则
2 0 1 3 年第 7 期
2 0 0 7 年 3月, 松辽水利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第一次规划 协调会议 , 审议通过了规划协调会议制度 、 规划协调会议
组成 方案 。 2 0 0 7 年1 0 月召开 了第二次 规划协调 会议 , 审议 通 过了规划 工作原 则与标 准 。在规 划 编制过程 中 , 对 重大 技术 问题进行 了专家 咨询 , 规 划 成果 正式征 求 了流域 内四
和安排 , 以水 资源 的可持 续利 用 支撑 经济社会 的 可持 续发 展 , 为全 面建设 小康 社会 和 振兴 东 北老工 业基 地奠定 了基础 。
[ 关键词 ] 松 花江流域 ; 规划; 防 洪减 灾; 水资 源 ; 可持 续利 用; 保护 ; 流域 管理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详细]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详细]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 4.2万平方千米).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河道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桃花峪以下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干流河道长786千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千米.与其他江河比较,黄河流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534.8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人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水资源相对贫乏,且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62%的水量来自兰州断面以上.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多年平均天然输沙量达16亿吨,多年平均天然含沙量35千克每立方米.黄河泥沙来源具有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的特点,90%的泥沙来自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7~10月份来沙量约占全年来沙量的90%.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平方千米,仅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17.4%,输沙量占黄河总沙量的62.8%,其中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输沙量占全河粗泥沙量的72.5%.近20年来,由于降雨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黄河来水来沙量、汛期来水比例、汛期有利于输沙的大流量历时和水量明显减少,黄河水沙情势发生明显变化.(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黄河巨量泥沙来源于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广、侵蚀强度最大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7.6%).侵蚀模数大于每年每平方千米8000吨的极强度水蚀面积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同类面积的64%;侵蚀模数大于每年每平方千米15000吨的剧烈水蚀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黄河流域具有较丰富的生境类型,沿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群落.黄河作为联结河源、上中下游及河口等湿地生态单元的“廊道”,是维持河流水生生物和洄游鱼类栖息、繁殖的重要基础.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黄河流域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之一.(3)下游河道形态独特,历史上洪水灾害突出“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自然特性,造成黄河下游持续淤积抬高,使河道高悬于两岸黄海淮平原之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现状黄河下游河床高出背河地面4~6米,比两岸平原高出更多,成为淮河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下游“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决溢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千米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势游荡多变.两岸大堤之间滩区面积约3154平方千米,有耕地340万亩,居住人口189.5万人.由于主槽淤积和生产堤的修建,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逐步形成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严重威胁防洪安全.黄河宁海以下的河口河段,具有“淤积—延伸—摆动”的特性,入海流路摆动范围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扇形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河道条件,上游宁蒙河段和下游的山东河段凌汛灾害也比较严重.(4)流域土地、矿产资源丰富黄河流域总土地面积11.9亿亩(含内流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3%.流域内共有耕地2.44亿亩,农村人均耕地3.5亩,约为全国农村人均耕地的1.4倍.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黄河流域的矿产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煤、稀土、石膏、玻璃用石英岩、铌、铝土矿、钼、耐火黏土等资源具有全国性优势.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中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流域已探明煤产地(或井田)685处,保有储量约5500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50%左右,预测煤炭资源总储量2.0万亿吨左右,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流域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34941.3兆瓦.1.2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及要求黄河流域涉及9省(区)66个地(市、州、盟),340个县(市、旗),2010年流域内总人口约113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6%,全流域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高于全国平均值每平方千米134人;其中城镇人口4543万人,城镇化率40.0%,比全国平均值44.1%略低.流域各地区人口分布不均,7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龙门以下地区,而该区域面积仅占全流域的32%左右.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流域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1980年以来流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0%,人均GDP增长了10多倍.但由于流域大部分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现状年黄河流域GDP仅占全国的8%,人均GDP约为全国人均的90%.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的资源禀赋,未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将形成以下战略格局:在流域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推动呼包鄂榆、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重化工基地,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形成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满足国家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在流域中部和东部地区,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和沿京九经济带,巩固提升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随着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为:一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形成以黄淮海平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为主的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合理有序开发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建设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的能源化工基地,加快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结合上中游水电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形成以内蒙古、陕西、甘肃为重点的稀土生产基地,以山西、河南为重点的铝土资源开发基地.三是充分重视流域加工工业的发展,加强资源的深加工,强化流域的综合经济功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流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黄河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发展进程将明显加快,经济社会仍将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持续发展.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从国家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分析,必须进一步加强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全国的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 治理开发现状及主要认识2.1 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次流域综合规划的指导下,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流域及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1)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成,防洪能力显著提高.经过60余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基本形成了以中游干支流骨干水库、河防工程、蓄滞洪区工程为主体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保障了黄淮海平原12万平方千米防洪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发展.上游建成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对保障兰州市的防洪安全和减轻宁蒙平原河道的凌汛威胁发挥了重要作用;宁蒙河段、中游禹门口至三门峡大坝河段、沁河下游、渭河下游及其他支流修建了大量的堤防、护岸工程,在保障两岸地区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的基本思路.通过水土保持减沙、骨干水库拦沙、小北干流放淤、挖河固堤等,减少了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2002年以来,连续进行了以小浪底水库为核心的调水调沙,通过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下游河道累计冲刷18.15亿吨(截至2010年4月底),逐步恢复了河道主槽排洪输沙功能,下游河道最小平滩流量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010年的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2)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建成大量的蓄水、引水、提水、机电井、引黄涵闸等工程,以及引黄济青、引黄济津等工程,发展灌溉面积1.1亿亩.作为我国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黄河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承担着占全国12%的人口、13%的粮食产量、14%的GDP及50多座大中城市、420个县(旗)城镇的供水任务,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供水,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和饮水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流域已建、在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1400兆瓦,占技术可开发量的61%.(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现状年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6万平方千米,建成淤地坝9万多座,以及大量的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年平均减少入黄泥沙4亿吨左右,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4)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工作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流域内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污水处理率有所提高,水质有所改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能力增强;水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5)流域综合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有所增强.基本建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水行政管理职能得到了扩充和加强,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涉水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流域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水沙监测与预测预报体系初步建立,建设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支撑能力.2.2 存在的主要问题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能源基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战略工程的建设,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保障要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将面临如下主要问题.(1)黄河防洪防凌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下游洪水泥沙威胁依然存在.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若无后续控制性骨干工程,黄河下游河道复将严重淤积抬高,已形成的中水河槽将难以维持,河防工程的防洪能力将随之降低;目前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尚未全部完成,河道整治工程尚不完善,“二级悬河”态势十分严峻;东平湖滞洪区安全建设等遗留问题较多;下游滩区滞洪沉沙与群众生活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已成为黄河下游治理的瓶颈.二是宁蒙河段防凌问题突出.1986年以来,由于水沙关系恶化导致河道主槽严重淤积,再加上河防工程不完善,宁蒙河段防凌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已先后发生了6次凌汛堤防决口.三是中游干流河道治理及主要支流防洪工程仍不完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尚未完成,城市防洪设施薄弱,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亟待加强.(2)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1995~2007年河川径流年平均消耗量约300亿立方米,消耗率超过70%,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生产用水大量挤占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严重威胁河流健康.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及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约22亿立方米,太原、西安等地区形成降落漏斗,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全流域实际总缺水量约95亿立方米,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尤其是能源基地的快速发展,2020年、2030年流域内国民经济总缺水量分别为106.5亿立方米、138.4亿立方米.(3)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目前,黄河流域还有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没有治理,且未治理部分水土流失强度大、自然条件恶劣,治理难度更大,尤其是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进展缓慢,生态环境改善和减沙效果不明显;已初步治理的水土流失区侵蚀模数仍普遍高于轻度侵蚀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和提高.同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尖锐,预防保护监督的任务十分繁重.(4)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黄河流域废污水入河量33.76亿立方米,黄河以其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纳了全国约6%的废污水和7%的COD排放量,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有48.6%,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用水需求不断增长,水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流域水功能区监管薄弱,水质监测能力不足,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河流生态用水不足、水污染、河流阻隔等消极因素造成湿地萎缩、水生物生境破坏,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下降.(5)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目前,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汛期大量蓄水,造成宁蒙河道淤积加重、主槽严重萎缩,对中下游水沙关系也造成不利影响;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水流的输沙功能,影响水库拦沙库容的使用寿命,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高含沙小洪水出现的概率将大幅度增加,下游河道主槽仍会严重淤积,水库拦沙期塑造的中水河槽将难以长期维持.(6)流域综合管理相对薄弱.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执法能力、监督监测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2.3 主要认识在长期治黄的过程中,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探索,逐步加深了对黄河特殊性、规律性、重要性以及治黄理念的认识.一是要充分估计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二是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不仅关系到流域及相关地区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三是黄河治理开发既要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约束;四是“增水、减沙,调控水沙”是解决黄河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五是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要加强流域综合管理,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六是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3. 总体规划3.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针对黄河水沙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增水、减沙、调控水沙为核心,以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为重点,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流域综合管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流域与区域相结合;三是坚持人水和谐,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四是坚持水沙兼治,治水治沙并重;五是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六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七是坚持改革创新.3.2 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和规划目标(1)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根据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特点、战略地位、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今后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防洪能力,确保黄河防洪防凌安全;加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特别是多沙粗沙区的综合治理,多途径处理和利用泥沙,协调水沙关系,减轻河道淤积;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实施跨流域向黄河调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力、水运资源;完善非工程措施,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支持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规划目标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远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谋求黄河长治久安,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初步建成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体系,基本控制洪水,塑造并维持下游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中水河槽,“二级悬河”得到遏制,搞好滩区安全建设,有计划地安排入海流路.宁蒙河段及干流其他重点防洪河段和主要支流重点防洪河段及重要城市防洪基本达到设防标准.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体系,优化工程调度运用方式,增强水沙调控能力,基本完成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建设,遏制潼关高程抬高并有所降低.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全面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基本保障城镇、重要工业的供水安全,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9提高到0.56,流域节水工程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比现状年降低50%左右.基本建成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体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黄河干流等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重要支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各功能区地下水水质基本达到目标要求,干流重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证,流域水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25万平方千米,多沙粗沙区、十大孔兑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达到5.0亿~5.5亿吨.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及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成科技支撑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黄河下游防洪减淤体系和水沙调控体系,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洪水,保障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节水型社会建设大见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接近全国先进水平,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1,流域工程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达到90%.完善流域抗旱减灾体系,适时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初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流域水功能区全部达到水质目标要求,黄河重要水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环境用水基本保证.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达到6.0亿~6.5亿吨.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及运行机制,基本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3.3 主要控制性指标为了规范流域的开发利用活动、控制开发强度,为实施全流域综合管理提供依据,《规划》重点确定了防洪(防凌)标准、设防流量、防凌库容、平滩流量、地表水用水量、地表水耗水量、地下水开采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水质目标、COD入河量、氨氮入河量、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和断面下泄水量等14项控制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不可逾越的。

辽河

辽河
辽河流域气温的分布,平原较高,山地较低,年平均约在4~9℃间,自南向北递减,每一纬度约差0.8℃, 全年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在-9~-18℃间,绝对最低温度,各地都在-30℃以下,7月份温度最高,平均在21~ 28℃之间,绝对最高温度在37~43℃之间。
辽河流域的暴雨主要由于西方或北方移来的冷空气和东南方来的太平洋湿暖空气交替作用产生,暴雨占全年 降水量比重很大,暴雨在流域内分布与年降雨量一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一次暴雨延续时间以3~4天较多,但 较强集中降水历时大多在6~12小时内,有时则集中在12~18小时或18~24小时内。
在辽河流域规划中根据不同水平年工农业发展情况预测,进行全流域水量供需平衡的结果,1980、1990和 2000年全流域分别缺水9.544亿、10.31亿立方米和36.4亿立方米。东北诸河的缺水主要集中在辽河流域,尤其 是辽河中下游地区。解决的基本对策是:在各缺水区进一步采用开源和节流措施的同时,应实现"北水南调工程", 即从嫩江和第二松花江调水到辽河,如果"北水南调工程"在满足沿途用水要求后,能供给辽河中下游地区34亿立 方米水量,东北诸河2000年水资源供需关系可以达到基本平衡。
由于大量人为因素,辽河已成为中国江河中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辽河水无法存活生物,无法用于灌溉,更 无法供人畜饮用。这种情况已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普遍重视,自1993年起开始了整治辽河工程,依法严厉打击未 达标准的排污单位,取得了一定成效。
开发利用
防洪蓄水工程 水电工程
区域调水 水土保持
辽河上游老哈河赤峰市段的红山水库
辽河流域的降雨多集中在7~8月,往往又集中在几次暴雨中降落,故辽河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产生。
据2000年统计,辽河全流域有地、市、盟20个,总人口3404万人,耕地面积476万公顷,国内生产总值3063 亿元。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机械、建材、化工基地,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基地。辽河中、下游地区是东北乃至 全国工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辽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辽政发[2020]5号出台)

辽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辽政发[2020]5号出台)

作者: 无[1]
作者机构: [1]民心传媒
出版物刊名: 民心
页码: 10-1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辽河流域;辽宁省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治理;生态修复
摘要: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作出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做好河流治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突破水"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把辽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统一思想、系统治理,坚决打好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27•【字号】辽政发[2012]48号•【施行日期】2012.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辽政发〔2012〕48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辽宁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辽宁省人民政府2012年12月27日辽宁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辽宁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以辽河治理和污染减排两大攻坚战为着力点,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显著进展和历史性突(二)当前及未来环境形势分析。

“十一五”期间,虽然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环境形势总体依然严峻,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结构型、压缩型污染仍面临较大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省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资源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十二五”时期,我省环境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污染介质从大气和水为主向大气、水、土壤三种污染介质共存转变;污染源由原来的工业点源、城市生活面源向工业点源、城市和农村面源污染并存转变;污染类型从常规污染向常规污染和新型污染的复合型转变;污染防治范围从以城市和局部地区为主向涵盖全省城乡范围转变,在常规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环境问题的复杂化将使改善环境质量的难度持续增加。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31•【字号】辽政办发[2012]53号•【施行日期】2012.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辽政办发〔2012〕53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涉及我省的各项任务,省政府决定按照职责将《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落实到各市、各部门。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一)“十二五”时期主要规划指标。

1.约束性指标。

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⑵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120万亩。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森林蓄积量达到3.2亿立方米。

责任单位:省林业厅。

⑷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系国家分解指标)。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统计局、省电力公司等。

⑸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系国家分解指标)。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直相关部门。

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9.2%、10.7%、11%、13.7%(系国家分解指标)。

责任单位:省环保厅。

⑺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4.8%(系国家分解指标)。

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水利厅。

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1708万人。

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⑼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

牵头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等。

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系国家分解指标)。

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

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2011年12月,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2012年12月《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论水利规划的综合开放型

论水利规划的综合开放型

论水利规划的综合开放型
孟大学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年(卷),期】1996()9
【摘要】通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性分析,提出了水利规划必须从单目标封闭型转向多学科综合开放型。

规划必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发展战略的多目标要求,并提出了规划的基本方法。

【总页数】2页(P46-47)
【关键词】水利规划;水资源;综合开发
【作者】孟大学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地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2
【相关文献】
1.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精诚团结搞好三江平原水利综合规划——在三江平原水利综合规划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J], 马庆国
2.把握流域综合规划方略积极推进水利保障体系建设——《海河流域综合规划》解读 [J], 户作亮
3.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绘就流域水利发展新蓝图——《辽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解读 [J], 党连文
4.云南省开放型综合交通网规划研究 [J], 蒋文
5.经济管理类开放型综合性实训教学设计创新--基于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平台 [J], 佘镜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流域综合规划》概要

《辽河流域综合规划》概要

办公室 、东北 电网有 限公 司等 有关各方参加 的规
划协调会议制度 ,较好地 解决 了规 划 中涉及省 区 间及相关行业 问的重大 问题。
综合规 划> 修编工作 。规 划修 编过程 中, 松辽委组
织规划编制单位 , 开展 了大量的现状评价 、 专业规
划、 专题研 究 , 经过 两年 多的努 力 , 完成 了< 规 划>
了较为 完善的防洪 工程体 系和水 资源综合利 用体 系, 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了支撑和保障。
进入 2 1 世纪, 经 济社会 发展 对辽 河流域 治理 开
2 组 织方式及 编制过程
2 0 0 7年 1 月 ,国务院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
编工作会议 , 并以国办发 [ 2 0 0 7 3 4 4 号文转 发 了水

人均 占有水资源量 6 5 6 m3 , 耕地每公顷 占有水
资源量 4 0 0 5 m : 3 , 属水 资源贫乏地 区。新中国成立 以来 , 党 中央 、 国务 院对制定辽河流域综合规 划高 度重视 , 分别于 2 O 世纪 5 O 年代 、 8 0 年代先后组织 开展 了两轮辽河流域 综合规 划编 制 ,有效指导 了 辽河流域治理开发 与保 护工作 。在两次流域规划 的指导下 , 辽河流域进行大规模 的开发治理 , 形成

】 8 ・
2 0 1 3 年第 7 期
东北水利水电
规划设计
运规 划办公 室 、东北 电网有限公司等有关各方参 加的规 划协 调会议 制度 ,同时聘 请国内知名专 家 组成 了专 家咨询组 , 全 面开展 了新一轮< 辽河流域
6 ) 建 立了 由四省 区人 民政府及发展和 改革委 员会 、 水利厅 , 交通部 黑龙江和 松辽水系航运规 划

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收 稿 日 期 :2011-10-21 作者简介:党连文,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01 水
分区规划概要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1.23
2 596.74 万亩(173.12 万 hm2)。 现状年 粮食总产量为 2 769.04 万 t,人均粮食 产量为 0.80 t。
辽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 量 为 137.2 亿 m3, 地 下 水 资 源 量 为 139.57 亿 m3, 水资源总量为 221.9 亿 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0.78%。 辽河流 域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15.04 亿 m3, 水资源可利用率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与水资源总量的比值)为 51.8%。 其中,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 63.28 亿m3,占 可利用总量的 55.0%。
根据 《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 划 》整 体 进 度 安 排 ,2002 年 5 月 开 始 编写辽河流域水资源各项调查评价 的 技 术 细 则 ,2002 年 12 月 水 资 源 调 查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调查工作主 要由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四省 (自治区)水利设计院、水文局、水科
院等单位具体开展, 松辽委和水利 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对有 关问题进行协调、 汇总以及阶段性 资 料 成 果 的 修 改 整 理 , 于 2004 年 6 月完成全国汇总,并通过审查验收, 最后完成 《辽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开 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报告的编制。 随后开展并完成了水资源配置阶段 工 作 。 2008 年 2 月 组 织 流 域 内 四 省 (自治区) 在长春召开辽河流域水资 源 综 合 规 划 行 政协 调 会 议 。2008 年 6 月征 求 省(自 治 区)水 利 厅 对 《辽 河 流 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的意见,四 省(自治区)均表示基本同意规划报 告 。 2008 年 8 月 , 水 利 部 水 利 水 电 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对 《辽河流域 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进行了审查。 2008 年 12 月 水 利 部 和 国 家 发 改 委 联合发文,征求各省(自治区)人民 政府意见,并根据各省(自治区)的 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了《辽河流域 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辽河——精选推荐

辽河——精选推荐
辽河流域的降雨多集中在7~8月,往往又集中在几次暴雨中降落,故辽河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 产生。冬季虽冷,但一般降雪不多,融雪洪水很小,且在融雪季节降水甚少。根据多年记载, 尚没有因为融雪造成较大洪水灾害的事例。流域的洪水来源,在福德店以上,在西辽河干流、 新开河、教来河下游及乌尔吉木伦河一带的平原地区内,绝大部分为风蚀砂土区,渗漏性大, 降雨量也较少,因此西辽河的洪水主要来源是老哈河及西拉木伦河。同时由于两河的洪水流经 沙性大的平原地区后,至郑家屯洪峰已减小很多,故对福德店以下地区影响已不显著。郑家屯 以下地区,辽河中游东侧的面积占本地区面积的65.5%,其中大部为山区,坡度大,而且雨量 多。西侧地区大部为丘陵地带,雨量较少,因此东侧山区为本地区洪水的主要来源地区,其中 清河洪水对辽河干流的中游影响最大。辽河下游的洪水,绝大部分来自浑河及太子河。辽河流 域内洪水频繁,平均每隔7~8年发生一次较大的洪水,一般的洪水,平均2~3年即发生一次。 近100年来辽河流域曾发生大洪涝灾害50余次,其中1888、1918、1929、1930、1935年以及 建国以来的1949、1951、1953、1975等年洪水较大。西辽河地区几乎每年都有旱灾,特别是 春旱很严重。辽河干流右侧干流的上中游地区,大面积旱灾平均3~4年一次。
辽河
辽河
辽河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北平泉县,是中华民族 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干流上游老哈河源自河北省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辽河流经河 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区,注入渤海。全长1394公里,流域面积为20.16万平方公里。
辽河图册
辽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被称为辽宁人民的“母亲河”。其干流上游老 哈河源自河北省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辽河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区,注入渤 海。全长1394公里,流域面积为20.16万平方公里,属树状水系,东西宽南北窄,流域内山地占 48.2%,丘陵占21.5%,平原占24.3%,沙丘占6%。

永城:规划先行绘蓝图

永城:规划先行绘蓝图

永城:规划先行绘蓝图
徐少修
【期刊名称】《资源导刊》
【年(卷),期】2022()3
【摘要】漫步于永城市城区的大街小巷,宽敞的道路两旁树木成行,公园广场布局均衡、景致优美,幸福社区功能完善、花团锦簇……而这得益于该市坚持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

近年来,永城市不断强化城乡规划编制,围绕建设大城市、发展大产业、构建大交通、实施大生态,不断提升城市内涵品质,确保规划各项工作顺利高效推进,加快打造省级中等城市、建设商丘副中心城市。

【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徐少修
【作者单位】永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绘就流域水利发展新蓝图——《辽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解读
2.规划先行绘蓝图——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探索区域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3.开发蓝图绘就气象服务先行——访自治区气象局局长赵国卫
4.绘就乡村振兴规划蓝图——河南"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工作综述
5.上海绘就金融先行蓝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

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2011年12月,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2012年12月《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千米)。

浅谈辽河源头昌图段城市防洪规划

浅谈辽河源头昌图段城市防洪规划

浅谈辽河源头昌图段城市防洪规划
倪会东
【期刊名称】《陕西水利》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根据辽河的防洪建设现状以及辽河的实际情况,全面衡量辽河流域和城市发展的要求,研究辽河的防洪建设情况.依据辽河河道的变化规律,指出了辽河流域各个堤段的防洪建设标准、各个支流的防洪建设标准以及如何建造防洪建筑物的办法,在满足防洪安全的条件下,再次对一些河段的滩地功能进行了规划,重新规划了雨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倪会东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水利局辽宁昌图 112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5
【相关文献】
1.浅谈城市防洪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吴琼
2.辽河保护区昌图段精细化管理分析 [J], 李琦
3.辽河干流昌图段综合治理效果浅析 [J], 李琦;段洪军
4.浅谈城市发展与防洪规划 [J], 孙煜
5.辽河源头区梨树段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探析 [J], 高健;李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流域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概要

松辽流域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概要

松辽流域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概要丁元芳;崔新颖【摘要】松辽流域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成果,利用与保护规划的方案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投资匡算及实施效果等.本文主要论述了该项规划编制的背景,目标任务等情况,详细阐述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地下水功能区、深层承压水和超采区等重点和难点问题,简要介绍了地下水保护措施等内容.本规划将作为今后松辽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基本依据.【期刊名称】《东北水利水电》【年(卷),期】2013(031)007【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松辽流域;地下水;利用;保护;超采区【作者】丁元芳;崔新颖【作者单位】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吉林长春130021;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4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供水安全和维系良好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严重影响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为科学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高地下水涵养、应急和战略储备、安全供水保障以及监控管理能力,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对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是必要的。

1 编制背景2002年,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

2005年,水利部下发《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定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05]386号),布置开展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工作。

2007年,水利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办规计函[2007]409号),开展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整个规划编制工作由水利部规计司和水资源司直接领导,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为规划编制的负责单位,会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项目承担单位共同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概要1.流域概况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境内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全长1345km。

辽河流域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东邻第二松花江、鸭绿江流域,西邻内蒙古高原,南邻滦河、大凌河流域及渤海,北邻松花江流域,流域总面积22.11万km2,其中平原区面积9.45万km2,山丘区面积12.66万km2。

辽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西辽河、东辽河、辽河干流和浑太河。

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37.21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39.57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21.92亿m3。

辽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行政区划涉及内蒙古、吉林、辽宁和河北四省区的20个市(盟)。

2007年全流域总人口338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9172亿元,工业增加值3168亿元;耕地面积832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19万亩,粮食总产量2747万吨。

2.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2.1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供需矛盾加剧辽河流域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

目前,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77%,其中浑太河已达89%,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或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及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将提出更高要求,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2.2 水污染防治任务重,生态环境脆弱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废污水排放量大,是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治理区。

目前,城市废污水处理率较低,水污染问题突出。

经济社会用水挤占了生态、环境用水,部分河流出现断流,河流下泄水量减少,湖泊、湿地及河口萎缩。

部分城市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依然十分严重。

2.3 局部地区用水效率偏低,节水工作亟待加强现有灌区渠道多数没有衬砌,输水损失严重,水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3,水浇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0,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节水意识不强,部分灌区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用水定额偏高;城镇供水管网综合漏失率高达16%,个别城镇甚至超过30%。

2.4 防洪工程达标率低,防洪形势依然严峻流域内部分堤防建设标准偏低,未达到规划防洪标准;部分建筑物阻洪严重,对地区防洪构成严重威胁;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滞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受洪水威胁地区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人民财产都将有较大提高,防洪风险越来越大,对防洪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2.5 水管理改革滞后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新思路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够,高效节水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流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水土保持有效管理机制仍未形成,河道管理范围内无序开发、违规建设、挤占河道等现象依然存在。

3.总体规划3.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遵循人水和谐的理念,按照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以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问题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协调好流域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奠定基础。

3.2 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完善灌排体系。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用水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81.64 亿m3以内,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1。

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5%,省界缓冲区及饮用水源区水质全部达标,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

流域主要河湖、湿地生态水量得到初步保证,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在重点水域得到基本遏制。

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到2030年,建成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各重点防洪保护区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一步降低。

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86.67亿m3以内,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4。

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功能区全部实现水质目标,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

流域河湖、湿地水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需求整体得到保障,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

水土流失得到进一步治理,耕地和黑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3.3 主要控制指标本次规划确定水资源可利用量、用水总量、控制节点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用水效率指标和重要断面水质控制要求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等为主要控制指标,其中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限制排污总量指标作为流域管理的红线指标。

规划提出,辽河流域2020年用水总量指标为181.64亿m3,2030年用水总量指标为186.67亿m3;2020年农田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1,农田综合灌溉毛定额不高于395m3/亩,2030年农田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4,农田综合灌溉毛定额不高于373m3/亩;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7m3,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3m3;2020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5%,2030年水功能区水质基本达标。

4.防洪减灾规划遵循“蓄泄兼筹,防用结合,综合治理”的防洪方针,按照左右岸兼顾、上下游协调的原则,妥善安排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既重视重点河段、重点城市防洪,也重视一般河段防洪及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明确了由防洪、治涝组成的辽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总体布局。

以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为目标,加强重点河段和一般河段堤防的达标建设;新建一些具有防洪任务的水库,新建、改扩建重要分洪枢纽,改扩建跨河阻水建筑物、治理河道险工并开展河道疏浚清障;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堤防为基础,以控制性水利枢纽为骨干的防洪减灾体系。

以提高治涝标准为目标,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原则,通过对现有涝区进行整修加固、挖潜配套,完善排水系统,使涝区达到5 年一遇治理标准。

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治涝标准。

5.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按照总量控制、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和综合利用的原则,突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加快河湖湿地连通工程建设,在协调各部门和上下游、左右岸用水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了供水、灌溉、跨流域调水、水力发电和航运等组成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总体布局。

5.1 供水以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为目标,通过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合理确定流域管理的控制性“红线”,加大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力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切实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加强水源地保护,不断改善水质。

近期共解决73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到2020年,以提高城乡供水保障水平为重点,在退还现状地下水超采和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等不合理用水基础上,通过现有水源挖潜配套、当地水源合理开发和大伙房输水、绰尔河引水、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引松供水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等措施,辽河流域用水总量控制在181.64亿m3以内;到2030年,通过强化节水,用水总量控制在186.67亿m3以内。

5.2 灌溉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在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效率的同时,加快现有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具体包括加固改造现有灌区渠系建筑物、完善灌排体系、对渗漏严重的渠道进行衬砌等。

规划在农业生产用水不增加的原则下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减少水田种植面积,合理发展牧业、旱作农业。

到2030年,流域内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3620万亩,其中现代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的面积约1200万亩。

灌溉率达44.9%以上。

预测2030年农业需水量为121.99亿m3,较基准年减少12.71亿m3。

5.3 水力发电辽河流域水力资源相对贫乏,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开发浑河、太子河等水能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河流。

规划1万千瓦及以上水电站10座,新增水电装机约14 万千瓦,年新增发电量3.4亿度。

5.4 跨流域调水以解决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到2020年,完成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大凌河引水工程建设,加快绰尔河等引水工程前期论证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到2030年全流域调入水量约30.31亿立方米。

5.5 航运辽河流域水资源匮乏,在规划中航运需水不作为水资源配置目标和任务,航运采取“借水行舟”。

规划对大辽河三岔河至营口航道长86km进行升级建设,使其可通航3000吨级内河船舶,兼顾通航3000吨级海船。

其余471km航道进行河道疏浚整治,保证航道稳定。

6.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出发,把握开发利用的红线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明确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水土保持组成的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总体布局。

6.1 地表水资源保护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强化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明确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控制量,通过实施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综合防治措施,实现辽河流域水环境良性循环。

水资源保护的重点地区包括东辽河、西辽河、辽河干流、浑太河及其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集中的水功能区,流域重要城市,流域重要饮用水源地,供水调节水源地及输水干线。

6.2 地下水资源保护以维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加强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划定二级五类地下水功能区198个,并确定各个地下水功能区的水量、水位和水质保护目标及方案。

按照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原则,制定地下水超采区规划方案,到2020年,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超采量压减至0.91 立方米,深层承压水原则不开采,将现状开采量0.78亿立方米全部压减;到2030年,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深层承压水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资源储备。

采取地下水监测、地下水保护、地下水修复等工程措施和加强地下水管理设施及能力建设等的非工程措施,落实地下水利用与保护方案,力求合理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利用。

6.3 水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以流域水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需求整体得到保障,受损的水生态系统得到基本修复为目标,严格控制水生态敏感河段的开发活动;科学实施重点水库生态调度,保障下游河道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强化水污染控制,实现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