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胶体和溶液(学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十二讲 分散系 胶体 溶解度学案+课时作业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十二讲 分散系 胶体 溶解度学案+课时作业一、考试说明:1、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要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2、理解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二、教学设计: (一)分散系 胶体 1.分散系:(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 。
(2)组成: 分散质—— 分散剂——(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分为: , , ①淀粉溶液 ②食盐水 ③烟水晶 ④云 ⑤牛奶 ⑥碘酒 A 、 ①② B 、 ②⑥ C 、①③④⑤ D 、⑤⑥ 2.胶体(1)概念: 。
(2)胶体的分类气溶胶——举例: 按分散剂状态分 液溶胶——如: 胶体 固溶胶——如:按分散质分粒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很多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如Fe(OH)3胶体分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高分子,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3)胶体的制备常用的方法有:A.如氢氧化铁胶体、碘化银胶体、硅酸胶体的制备。
B.溶解法如C.研磨法如碳素墨水等;Fe(OH)3胶体的制备:,发生主要反,胶体的提纯基本方法:。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B、胶体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C、通电后溶液中溶质微粒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D、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解质微粒带有电荷(4)胶体的性质布朗运动③电泳现象④胶体聚沉例题3: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则该溶液是()A、2mol/L的H2SO4溶液B、2mol/L的NaOH溶液C、2mol/L的MgSO4溶液D、硅酸溶胶(二)溶解度1、饱和溶液:一定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的溶液。
溶液是否饱和是相对的,改变、、等因素,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变。
2、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 里形成时所溶解溶质的。
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单位为。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溶液与胶体学案
溶液与胶体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胶体由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 ~100 nm 之间,表面积大,有强的吸附能力,因而表现出下列特性:①能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用于悬浊液、胶体、溶液的分离。
②对光的散射作用——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通路——丁达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
③受水分子从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撞击作用——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胶体能均一、较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④胶粒在胶体溶液内对溶液中的离子发生选择吸附使胶体粒子带电〔例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体的粒子带负电〕——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电泳——除尘——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2)胶粒带电规律:一般来讲金属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及水化物、金属硫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3)胶体的聚沉方法及应用①加热——加速胶体粒子运动,使之易于结合成大颗粒。
②加入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结成大颗粒。
③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
④应用:如制豆腐、工业制肥皂,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三角洲。
2.关于溶解度计算的方法(1)温度不变时,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溶剂变化的质量x =100溶解度。
(2)若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x两溶解度之差。
(3)溶剂和温度改变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先求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求形成的新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并与新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构成比例关系计算。
(4)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既要考虑溶质质量的变化,又要考虑溶剂质量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先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剂,再求构成新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与溶剂。
基础过关第1课时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塑料、橡胶、纤维(学案) Word版含答案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必修2》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4节塑料橡胶纤维1.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 塑料3. 橡胶4. 纤维二. 教学目的1. 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了解其在生产、生活、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2. 认识有塑料废弃物所在城市的污染和防治,消除污染的途径和方法。
3. 了解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及其与石油化工、煤化工的联系。
三. 重点和难点重要高聚物的加聚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四. 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内容是1.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 白色污染及其防治。
3. 高聚物的加聚反应。
五. 知识要点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基本性质,及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性能变化等性质是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科学研究及生产加工密切相关的。
本节内容就是以塑料、橡胶、纤维为代表介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 概念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化合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为聚合物或高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甚至更高。
2. 分类(1)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等。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等。
3. 结构特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但结构并不复杂,通常由简单的结构单元___________连接而成。
由于连接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两种结构——_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结构。
4. 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链节和聚合度 (1)单体:能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物质 (2)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结构单元 (3)聚合度:链节重复的次数n例如:的链节为:_____________;单体为:_____________。
5. 基本性质 (1)溶解性: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可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但溶解速率较慢,最后形成均匀的高分子溶液;体型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任何溶剂,长期浸泡在溶剂中只能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溶胀。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8章 碳硅 第五节 胶 体习题详解(含解析)(实验班)
第五节胶体一、选择题1.将饱和FeCl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3A.冷水B.沸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解析:本题考查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1~2mL饱和FeCl溶液,3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本题答案为选项B。
2.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过滤B.电泳C.渗析D.加入AgNO溶液,过滤3解析:渗析是利用膜对溶质的选择性透过的原理设计的一种物质分离的方法,实现不同性质溶质的分离,生物大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氯离子和钠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本题答案为选项C。
3.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B.能透过半透膜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呈红褐色解析:溶液中分散质颗粒直径1~100nm,胶体分散质颗粒直径100nm,所以选项A错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是可以的,所以选项B错误。
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所以选项D错误。
本题答案为选项C。
4.已知由AgNO稀溶液与稍过量的KI稀溶液可制得AgI溶胶Ⅰ,由KI的稀溶液与稍过量的3AgNO溶液可制得AgI溶胶Ⅱ,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A.Ⅰ和Ⅱ混合后,仍然是AgI溶胶B.Ⅰ中胶粒带正电荷,Ⅱ中胶粒带负电荷C.Ⅰ与Ⅱ混合后,将得到AgI沉淀D.Ⅰ与Ⅱ混合后既有溶胶又有沉淀解析:对于AgI胶体的带电性有两种情况:由AgNO稀溶液与稍过量的KI稀溶液可制得AgI3溶胶Ⅰ(这里的胶粒带负电荷),由KI的稀溶液与稍过量的AgNO溶液可制得AgI溶胶Ⅱ(这3里的胶粒带正电荷)。
混合后,胶粒带电荷相反,可以得到沉淀。
AgI胶体带电性是由反应物中用量大的决定的。
本题答案为选项C。
5.用200mL0.01mol/LKI溶液与150mL0.01mol/LAgNO溶液相互作用制得AgI溶胶,经渗3析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三一轮复习_物质的分类和胶体学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高考说明】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含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根据物质组成对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4.能正确使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5.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比较。
6.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要应用。
(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不做要求)课本重难考点梳理一、物质的组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1.元素、物质及粒子间的关系【练习1】由同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
(1)纯净物(2)混合物(3)单质2.同素异形体(1) 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C60。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化属于变化。
二、物质的分类1.简单分类法概述(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进行,“”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法和法。
2.常用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练习2】将Na2CO3、Na2SO4、K2SO4、K2CO3按交叉分类法分类:(2)树状分类法[特别提醒] (1)由一种元素组成或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如O 2和O 3,红磷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C 60等分别是同素异形体。
(2)高分子化合物不是纯净物,如聚乙烯,n 值不确定,是混合物。
(3)结晶水合物不是混合物,如CuSO 4·5H 2O 、KAl(SO 4)2·12H 2O 、Na 2CO 3·10H 2O 等只由一种成分组成,属纯净物。
【高考复习】化学高考复习分散系及其分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复习】化学高考复习分散系及其分类专项练习(含答案)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以下是分散系及其分类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1.以下关于胶体和溶液的陈述是正确的()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不产生沉淀b、溶液和胶体都是纯的,混浊的液体是混合物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d、只有胶体物质,如胶水和果冻,才能被称为胶体解析:大多数胶体是均一、稳定的,a错误。
溶液、胶体、浊液都是混合物,b错误。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较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
烟、云、雾等都是胶体,并不是只有胶状物才称为胶体,d错误。
回答:C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之间的磁流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得分散液属于悬浮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分散体系中的水被分散d.将所得分散系过滤,在滤纸上能得到分散质分析:分散颗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体系属于胶体,磁性流体的分散颗粒直径在5.5~36nm之间。
因此,磁流体属于胶体,这是一个错误。
胶体能产生着色效果,B正确。
在得到的分散体系中,水是分散剂,C是错误的。
胶体可以通过滤纸,这是错误的。
答案:b3.胶体不同于其他分散体系的基本特征是()a.胶体粒子带电b、丁达尔现象c.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d、胶体颗粒的直径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解析:由胶体与其他几种分散系的性质可知,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故d正确。
回答:D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雾中打开灯,你会看到一条明亮的道路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平行光束进入蛋白质溶液,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路径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分析:雾是胶体,会产生微小的现象;蛋白质溶液为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铁胶体中,首先沉淀胶体,然后氢氧化铁与酸反应溶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并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液,而不是胶体。
2022年北京高三化学总复习一轮复习分散系胶体(学案和强化训
2022年北京高三化学总复习一轮复习分散系胶体(学案和强化训训练)知识梳理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
2.三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分散质微粒成分外观特征稳定性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分类实例3.胶体及其性质(1)常见的胶体:烟、云、雾、AgI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2)胶体的性质①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②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4.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溶液<1_nm离子或小分子均匀、透明稳定,静置无沉淀能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食盐水、蔗糖溶液胶体1~100_nm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均匀、透明或半透明较稳定能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Fe(OH)3胶体浊液>100_nm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不能悬浊液、乳浊液泥水错误!课堂检测1.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1)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2)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3)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4)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5)“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某109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6)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效应()(7)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8)用激光笔照射鸡蛋清溶液,侧面可观察到明显的光路()答案(1)√(2)√(3)某(4)√(5)√(6)某(7)某(8)√2.胶体的应用及纳米材料(1)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2)水泥厂、冶金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是利用了电泳原理()(3)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4)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5)胶体微粒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6)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答案(1)√(2)√(3)某(4)某(5)√(6)某3、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答案A 4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氯化铁稀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自来水中,继续加热煮沸B.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C.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中D.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入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答案D5、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某109m)恢复了磁性。
2..高三一轮复习学案2-分散系—胶体和溶液
2、分散系—胶体和溶液一、各类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悬(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1nm性质能否透过滤纸能否透过半透膜外观稳定性分离方法1、本质特征:。
2、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现象,用于区分:和。
【训练一】1、下列溶液不具有丁达尔现象的是()A. C17H35COONa(肥皂)溶液B.淀粉溶液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D.蛋白质溶液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nm一100nm之间B.能透过半透膜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呈红褐色3.(2020·沈阳二中模拟)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外观上无法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0-9~10-7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C.K2FeO4代替氯气处理饮用水,既可杀菌消毒,又可沉降水中悬浮物D.将碳酸钙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4.分别设计化学实验证明明矾溶于水时发生的下列变化。
(1)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
(2)证明明矾溶于水时形成了胶体溶液。
三、溶液:1、定义:分散到里所形成的______的、_________的混合物。
2、溶解度:(1)概念:固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2)固体的溶解性:(3) 溶解度表示方法:1)列表法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g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试在下列坐标中示意画出三条典型的溶解度曲线:NaCl 、KNO 3、Ca(OH)2【训练二】1.请填写下列物质的结晶方法(1)氯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硝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第一轮复习——胶体和溶液(学案含答案)
一. 教学内容:胶体和溶液二、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依据,制备、重要性质、分离和应用。
2、了解溶液的涵义、组成,理解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结晶和结晶水合物等概念。
理解温度等条件对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3、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及其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互换算。
掌握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步骤。
三、教学重点、难点1、胶体的制备与性质2、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一、胶体: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说明:(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2)胶体可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证明滤纸上的小孔大于半透膜上的小孔,因此,可用过滤法分离胶体和浊液,用渗析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3)丁达尔效应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是由于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胶粒之间不能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下来。
但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不显电性。
(5)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带部分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胶粒吸附阴离子带部分负电荷,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同种电荷。
(6)胶体聚沉的原因是由于破坏了胶粒所带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从而使胶粒之间可以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加入电解质和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都可以破坏胶体内部的电荷平衡,使胶体聚沉,同时加热、加入酸碱等也可以使胶体聚沉。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周第2天分散系胶体天天练(含解析)鲁科版
第2天分散系胶体(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概念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光线通过时,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4)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5)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开。
(×)(6)渗析实验可以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直径大。
(√)(7)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8)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最小的是(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KNO3溶液答案: D2.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鸡蛋白溶液②水③淀粉溶液④硫酸钠溶液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⑥肥皂水A.②④ B.①③C.⑤⑥ D.④答案: D3.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大家普遍赞成将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下列有关PM2.5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B.PM2.5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PM2.5污染答案: B4.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在含有1 mol Fe(OH)3的胶体中,含有N A个Fe(OH)3胶粒C.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D.“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答案: B5.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在冶金厂和水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大量的烟尘,以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振荡形成油水混合物C.清晨,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光柱D.在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答案: B6.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答案: C7.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 B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学案(鲁科版)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4讲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金属置换非金属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置换非金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
(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金属单质 碱性氧化物 碱 盐
如:Na Na2O NaOH Na2SO4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如:S SO2 H2SO3 Na2SO3
高考化学一轮训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3)
人教化学高考一轮训练学题(3)一、选择题1、Fe(OH)3胶体虽然是由FeCl3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
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参考答案】C2、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解析:在Cu-Zn原电池中,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Zn作负极,Cu作正极,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A错误;粗铜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极连接不正确,B错误;在Fe片上镀锌时,Fe作阴极,Zn作阳极,电极连接不正确,C错误;电解饱和NaCl溶液时,阳极发生反应:2Cl--2e-===Cl2↑,Cl2有强氧化性,与KI发生反应:Cl2+2KI===2KCl+I2,I2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阴极发生反应:2H++2e-===H2↑,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收集,D正确。
答案:D3、下列装置的线路接通后,经过一段时间,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的是( )电解解析:A项,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H+放电生成氢气,溶液的pH增大,错误;B项,该装置是电解池,Cu+2H2O===== Cu(OH)2+H2↑,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错误;C项,电解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使溶液的pH增大,错误;D项,电解硫酸铜实质是电解水和硫酸铜,水中的氢氧根离子放电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 减小,正确。
答案:D4、常温下,将pH =3的盐酸a L 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均呈中性: ①1×10-3mol·L -1的氨水b L ②c(OH -)=1×10-3mol·L -1的氨水c L ③c(OH -)=1×10-3mol·L -1的Ba(OH)2溶液d L 其中a 、b 、c 、d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a =d>c B .a =b>c>d C .a =b>d>c D .c>a =d>b解析:pH =3的盐酸中c(H +)=1×10-3mol·L -1,与c(OH -)=1×10-3mol·L -1的Ba(OH)2溶液混合,混合溶液呈中性时二者的体积相等,即d =a ;NH 3·H 2O 为弱电解质,1×10-3mol·L -1的氨水中c(OH -)<1×10-3mol·L-1,因此1×10-3 mol·L -1的氨水和c(OH -)=1×10-3 mol·L -1的氨水分别与盐酸混合,混合溶液呈中性时,b>a,c<a 。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溶液和胶体》专题训练(含解析)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溶液和胶体》专题训练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B.溶液、胶体C.分散系、溶液D.酸性氧化物、化合物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3.下列现象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A.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云、烟、雾B.蒸发饱和食盐水析出氯化钠晶体C.向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D.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4.关于NaOH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A.NaOH和Fe(OH)3都属于碱B.两者均为有色不透明的分散系C.两者分散质的直径都介于10-9~10-7m之间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时,两者都会出现明显的光带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后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净化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C.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都带电D.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6.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氮,两者都含有极性键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1 L 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0 mL,其浓度为0.1 mol/LB.配制0.5 L 10 mol/L的盐酸,需要氯化氢气体112 LC.0.5 L 2 mol/L BaCl2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3×6.02×1023D.10 g 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cm3)与10 mL 18.4 mol/L硫酸的浓度是不同的9.25℃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S g,将S g无水硫酸铜粉末加入到(100+S) g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得到一定量的蓝色晶体,若将此晶体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应加入的水的质量是( )A.100 g B.(100+S) g C.9(100)g25-D.16(100)g25-10.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考纲点击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或______构成的。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同素异形体(1)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石墨及C60。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______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示: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纯净物,如CO和CO2、H2O与H2O2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
即时训练1判断正误(用“√”或“×”填写)。
A.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B.Al、Fe、Cu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Al、Fe、Cu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2018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胶体和溶液习题 苏教版
胶体和溶液【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1、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胶体微粒的直径小于1nmB、胶体微粒的直径界于1nm~100nm之间C、胶体微粒不可以通过滤纸B、在t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结晶法提纯aD、a、b都属于易溶物质9、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现分别在50克A和80克B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后并都蒸发水50克,冷却到t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溶液中A、B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B、t1℃时溶液中A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C、t1℃时两者均无固体析出D、t1℃时析出固体B18的白色硫酸铜粉末a g,维持温度不变,10、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含示踪原子0一段时间以后,再检验该溶液及溶液内取出的晶体,以下的结果正确的是18的硫酸根离子,取出的固体仍然为agA、溶液内能找到含018的硫酸根离子,取出的固体显蓝色,其质量为25a/16 gB、溶液内不含有018的硫酸根离子,取出的固体显蓝色,其质量为25a/16 gC、溶液内能找到含018的硫酸根离子,取出的固体显蓝色,其质量必大于25a/16 gD、溶液内能找到含011、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溶液的质量(m液),②溶剂的质量(m剂),③溶液的体积(V液),④溶质摩尔质量(M质),⑤溶质溶解度(S质),⑥溶质的密度(ρ液)。
以上条件的组合中,不能用来计算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③、④12、某硫酸盐RSO4在t℃时溶解度为31.75g。
在t℃时取足量的RSO4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8.00g RSO4后,析出24.6g RSO4·7H2O晶体,则R为A、ZnB、CuC、FeD、Mg13、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A、2ω1 = ω2B、2ω2 = ω1C、ω2 > 2ω1D、ω1 < ω2 < 2ω114、X、Y两种简单化合物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教学内容:胶体和溶液二、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依据,制备、重要性质、分离和应用。
2、了解溶液的涵义、组成,理解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结晶和结晶水合物等概念。
理解温度等条件对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3、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及其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互换算。
掌握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步骤。
三、教学重点、难点1、胶体的制备与性质2、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一、胶体: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说明:(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2)胶体可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证明滤纸上的小孔大于半透膜上的小孔,因此,可用过滤法分离胶体和浊液,用渗析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3)丁达尔效应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是由于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胶粒之间不能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下来。
但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不显电性。
(5)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带部分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胶粒吸附阴离子带部分负电荷,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同种电荷。
(6)胶体聚沉的原因是由于破坏了胶粒所带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从而使胶粒之间可以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加入电解质和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都可以破坏胶体内部的电荷平衡,使胶体聚沉,同时加热、加入酸碱等也可以使胶体聚沉。
(7)胶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水解法(如:Fe(OH)3、Al(OH)3胶体的制备),复分解法(如:H2SiO3、AgI胶体的制备)和溶解法(如淀粉、蛋白质胶体的制备)等方法。
(8)胶体按照分散剂种类不同可分为:气溶胶(如:烟、雾等)、液溶胶(如:Fe(OH)、Al(OH)3胶体等)和固溶胶(如:玻璃、烟水晶等)3二、溶液及有关溶液的计算:(一)基本概念: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种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溶液是否饱和是相对的,改变温度、溶剂的量等因素,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变。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的浓度。
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形成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溶质的克数。
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单位为克。
一般用固体物质在25℃时的溶解度大小来衡量其溶解性。
溶解度曲线:将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表示出来的曲线。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过饱和溶液,即该溶质有剩余;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如:上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由图可知:①当温度25℃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②当温度<2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③图中P点表示KNO3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④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克。
晶体在溶液中形成的过程称为结晶。
结晶的方法一般有2种:一种是蒸发溶剂法,它适用于温度对溶解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沿海地区“晒盐”就是利用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此法适用于温度升高,溶解度也增加的物质。
如北方地区的盐湖,夏天温度高,湖面上无晶体出现;每到冬季,气温降低,纯碱(Na2CO3·10H2O)、芒硝(Na2SO4·10H2O)等物质就从盐湖里析出来。
可以用重结晶法分离和提纯上述固体形成的混合物。
(二)有关计算:关于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 基本公式:100)()(S m m =溶剂溶质,S S m m +=100)()(溶液溶质,%100100⨯+=SS ω (1)温度不变时,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析出或溶解的溶质的质量x :(2)若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3)溶剂和温度改变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其方法是:先求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求形成新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并与新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构成比例关系,计算。
(4)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既要考虑溶质质量的变化,又要考虑溶剂质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先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再求构成的新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与溶剂。
说明: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 ),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 (OH )2]。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3、由不饱和溶液通过一系列步骤可转变为饱和溶液:如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加入浓溶液以及降低温度等措施可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也可以通过增大溶剂的质量以及升高温度等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
4、有关溶解度的计算的关键是: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找准饱和溶液的组成,在溶液、溶质和溶剂三个量中根据方便选取任意两个量列比例。
如:5、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的含义: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表示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过饱和溶液,即该溶质有剩余;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来B 、光线透过胶体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C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D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因此由于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从而使胶粒带部分正电荷或负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泳现象;胶粒可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利用这一点分离胶体和溶液;同时,由于胶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使得光线垂直穿过胶体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而穿过其他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利用这一性质可鉴别胶体的存在;布朗运动是微观粒子共有的性质,不能用它来区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因此本题答案为:A答案:A例2、在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5.60克CaO 后充分搅拌,静置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发现石灰水下部有白色不溶物形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白色不溶物为CaO ,其质量为5.60克B 、白色不溶物为Ca (OH )2,其质量为7.40克C 、石灰水的浓度和质量都不会发生变化D 、石灰水的质量将会减少,石灰水的pH 不会发生变化解析:A 错,因为加入CaO 后,CaO 和水作用生成Ca (OH )2并且析出Ca (OH )2,因为在生成Ca (OH )2时要消耗水,进而使原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Ca (OH )2也析出一部分,因此,不溶物Ca (OH )2的质量应大于7.40克,所以B 、C 选项都是错误的;D 对,虽然石灰水的质量要减少,但最后的溶液还是原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都不会发生变化,溶液的pH 值也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D例3、20℃时有a 克硫酸铜溶液VmL 。
将溶液蒸发掉b 克水后恢复到20℃,恰好全部生成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 ),则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A 、原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ρ=a/V (g/cm 3)B 、生成硫酸铜晶体的物质的量为:)O H 5CuSO (24n ⋅=(a -b )/250(mol )C 、原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uSO (4c =8(a -b )/V (mol/L )D 、原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CuSO (4ω=64(a -b )/a%解析:因为:CuSO 4+5H 2O =CuSO 4·5H 2O溶液的密度等于ρ=m/V =a/V (g/cm 3);原溶液中的CuSO 4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CuSO 4·5H 2O 的物质的量:(a -b )/250(mol ),而溶液的体积为V ×10-3L ,则原CuSO 4溶液的质量分数为:)CuSO (4ω=m 溶质/m 溶液=160(a -b )/250/a ×100%=64(a -b )/a%;原CuS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uSO (4n / V ×10-3=(a -b )/250/ V ×10-3=4(a -b )/V(mol/L )。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答案:C例4、下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M 点对应溶液是t 2℃时的不饱和溶液B 、在保持溶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使M 点达到饱和需降温(t 2-t 1)℃C 、130gM 点溶液最少要蒸发50g 水后,才能成为t 1℃的饱和溶液D 、若保持温度不变,325gM 点溶液需加入溶质60g 才能达到饱和解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
所以M 点属于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要使该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等方法,因此A 和B 答案正确,由于C 、D 中130克以及325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无法确定,因此要通过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溶液时,蒸发溶剂的质量(C )或增加溶质的质量(D )无法确定,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D 。
答案:CD例5、将某温度下的KNO 3溶液200g 蒸发掉10g 水,恢复到原温度,或向其中加入10g 水,恢复到原温度,或向其中加入10gKNO 3固体,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
试计算:(1)该温度下KNO 3的溶解度。
(2)原未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1)由题意知当10gKNO 3固体加入10g 水中即可形成饱和溶液,所以该温度下KNO 3的溶解度为10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