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培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a23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d.png)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培养教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3. 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5.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我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2. 自我认知能力培养;3. 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培养;4. 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5.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结合儿童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你是谁”“你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激发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思考。
步骤二:自我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15分钟)1. 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讨论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例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等。
步骤三:自我认知能力培养(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点,如眼睛、头发、衣服颜色等,让他们能够准确描述自己。
2.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认知,如画自画像、制作“我是谁”的卡片等。
步骤四: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培养(25分钟)1. 带领学生认识常见的情绪,如开心、生气、难过等,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感受和表达不同情绪。
2.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鼓励他们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步骤五: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20分钟)1. 运用积极的言语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组织学生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就感。
步骤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2.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玩具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绘画、手工制作作品,评估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表达能力;3. 记录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导幼儿发展自我意识的优秀教案_关于幼儿自我意识教案
![教导幼儿发展自我意识的优秀教案_关于幼儿自我意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83922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e.png)
教导幼儿发展自我意识的优秀教案_关于幼儿自我意识教案小朋友因为年纪尚小,对社会、生活缺乏自我意识,需要适当进行教导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教导幼儿发展自我意识的优秀教案推荐吧。
关于幼儿自我意识教案一新人园幼儿,总是缠着教师要找妈妈。
尤其是晚上离园时,每位家长都急切地想第一个接到自己的宝宝,有的家庭是多名成员同时来接。
有的家庭则是今天爸爸妈妈接,明天爷爷奶奶接,后天又是叔叔阿姨接。
众多家长陌生的面孔.给教师接待离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在晚离园环节中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
为此。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采取设置情境的方法,让幼儿在其中获得亲身体验,并逐渐促使孩子产生自觉的自护行为,养成良好的离园常规习惯。
于是,便有了《不跟陌生人走》的活动。
活动目标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模拟体验离园情景,知道老师叫到名字,再站起有礼貌地离班。
活动准备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师扮演,零食若干。
活动过程1.情景体验:陌生人走进班里来接小朋友陌生人:我接毛毛和东东。
这两名小朋友坐着不动,只是怀疑地看着陌生人。
陌生人:我是你们妈妈的同事,我带来了许多好吃的,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给你们,好吗?(陌生人拿出几个包装漂亮的巧克力、薯片等食品)这时。
毛毛和东东看到食物后马上站起来,走向陌生人。
又有四五个小朋友也跟着走向陌生人,还有的小朋友伸手要陌生人手里的食品。
陌生人:还有谁想跟我们一起走?我们还要去游乐场玩呢!(又有两个小朋友站起来.跟随陌生人往外走。
)教师:(拦住)你们干什么去啊?你们认识她吗?幼儿摇摇头。
教师:这位阿姨,你知道这些小朋友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吗?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你知道小朋友们的家住在哪里吗?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这位阿姨不认识你们的妈妈,不知道你们的家住在哪里,你们还能跟她走吗?幼儿:不能(小朋友们纷纷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一2.提问引导教师:为什么不能跟她走呢?幼儿:她不认识我的妈妈。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7a12dc34b35eefdc9d33353.png)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 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大致顺序
• 0—1岁婴儿的自我发展主要集中在自我认识方面,即把自身和物体分开,把自己和他人分开。这标志着儿童 主体我的产生
• 1—2岁婴儿处于言语发生阶段,他们逐渐由单词句向双词句发展,语言的逐步掌握加快了儿童自我的形成。 表明儿童已经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向抽象的飞跃,这标志着儿童客体我的产生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学前儿童自我的发生与形成具有以下标准: • 一是儿童从动作对象中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动作的目的和动机,这就产生了初
级的自我意识; • 二是儿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知道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 三是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即儿童能用自己的名字或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如“宝宝”来称呼自己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教育活动设计
2. 拒绝之后简单解释 3. 一旦说不,就要坚持下去 4. 让孩子明白什么值得拥有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概述
二、 自我发展的理论主要学派
(一) 精神分析理论 强调自我在心理结构中的地位及自我与欲望的关系。在精神分析学 派早期的研究中,特别注重研究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以及 儿童早期母婴关系对自我的影响。 卡弗(Carver)和沙伊尔(Scheier)指出,儿童最初与重要他人 (多为父母)建立何种关系会影响他今后的社会关系,儿童将童年 初期的客体关系质量(温暖或是冷漠的)内化为个体人格的成分, 并概化至其他关系中,成为他以后与人交往的基础,构成他终身的 人际交往的核心客体关系。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概述
(二) 人本主义理论 强调现象学取向,主张根据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来理解个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对父母评价的感知是儿童 时期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儿童依据个人的价值判断去接纳与自我相一 致的经验,拒绝或歪曲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b1424170c22590102029dec.png)
幼儿初期,往往不从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带有 明显的主观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良好的教育下,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趋 向于客观
幼儿对美工作品的评价带有相当大的偏向性。实验者让幼儿对自己的绘画 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作比较性评价。当幼儿知道比较的对方是老师的 作品时,尽管那些作品比自己的质量差(这是实验者故意设计的)幼儿总 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而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相比 较时,则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幼儿 自我评价的主观性。来自我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问(一个幼儿):你是不是班上最乖的孩子? 答:不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老师经常批评我,说我不是乖孩子。
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一)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2.从片面、表面性发展到全面、深刻性
由于认识水平低,幼儿自我评价常常是片面的、表面的。他们往 往善于评价他们,不善于评价自己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问题导入】
1岁前的宝宝总喜欢啃自己的手指和脚趾?可是人长 大以后为什么就不这样做了呢?
因为1岁前的宝宝还没有自我意识,他把自己的小手和 小脚当成了自己的玩具。
目录/Contents
自我意识的概述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特点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 展阶段
促进学前儿童自我 意识发展的策略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 标志。
成熟的自我意识表现在三层次:
1 对自己的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 2 对自己的外部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意识 3 对自己的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生理自我
制定科学的教案:指导幼儿6岁时形成自我意识
![制定科学的教案:指导幼儿6岁时形成自我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30d91fb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a.png)
制定科学的教案:指导幼儿6岁时形成自我意识的文章自我意识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存在和行为,还能够促进人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互动。
对于儿童来说,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其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如何正确指导幼儿形成自我意识?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实践指导和教学措施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供一份科学的教案,以期帮助幼儿教师制定出系统、有效的指导计划。
一、理论基础自我意识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描述个体对自己的知觉和认知。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儿童在三岁左右会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而在五、六岁时会形成更为完整和稳定的自我意识。
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包括多方面的认知和情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体和感觉的认知,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角色认知。
幼儿教师应了解这些理论基础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深入了解幼儿的认知和情感特点,以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二、实践指导为了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幼儿教师应该开展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注重环境创设和情感交流。
1.创设积极的环境为了促进幼儿的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幼儿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积极、开放的环境。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里创造一个舒适、温馨、充满爱的氛围,建立一个人类氛围的幼儿园,让幼儿感受到身心的舒适、情感上的关爱和安全感。
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上,教师也应该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并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
2.开展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绘画、游戏、歌唱、书法等多种形式,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应该尊重幼儿的感受,听取幼儿的心声。
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针对某些特定的情境,如季节变换、假期活动、日常生活中突发“小危机”等,开展相应的情感交流活动,以促进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和自我意识发展。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活动方案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936f8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8.png)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活动方案示例文章篇一:《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活动方案》嗨,大家好!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个超有趣的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我是谁——探索自我之旅”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前儿童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像小脸蛋上有明亮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红红的嘴巴等。
2. 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喜好,是喜欢甜甜的糖果呢,还是更喜欢好玩的玩具。
3. 使他们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三、活动准备1. 大镜子。
这可太重要啦,就像一扇通往自我认识的神奇大门。
每个孩子都能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模样。
2. 各种不同的图片,有小朋友们不同表情的图片,像笑哈哈的、哭唧唧的;还有不同身体部位的图片,比如小手、小脚等。
3. 制作一个超级大的“我自己”的海报框架,就像一个大舞台等待孩子们去展现自己。
4. 准备好多好多小贴纸,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这可是奖励给孩子们的小惊喜呢。
四、活动过程1. 认识自己的身体我会把小朋友们带到有大镜子的房间。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这面大镜子里有个超级可爱的小朋友呢!”孩子们肯定会好奇地凑过来。
然后我会说:“咱们一起看看自己的小脸蛋,眼睛在哪里呀?像不像两颗亮晶晶的小星星?”小朋友们就会指着自己的眼睛说:“在这里呢!”我接着问:“那鼻子像什么呀?是不是像个小山坡?”他们可能会笑着说:“是呢是呢!”我再引导他们看看自己的嘴巴、耳朵、头发等。
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每一个身体部位都是宝藏的一部分。
这时候,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老师,那我的小手是用来做什么的呀?”我就会说:“哎呀,小手可厉害啦,可以画画、拿玩具,还能给爸爸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呢!”其他小朋友听了,也会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开始讨论小手的用处。
2. 了解自己的喜好我会拿出那些不同表情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看。
“小朋友们,看这个小朋友笑得可开心啦,你们什么时候会这么开心呀?”有个小朋友可能会大声说:“我吃冰淇淋的时候就这么开心!”我就会笑着说:“哈哈,原来你喜欢吃冰淇淋呀。
1—3岁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3岁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15470b63b3567ec112d8a0c.png)
授课题目: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育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先学前期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掌握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并能对其进行正确教育的能力。
3.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及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教学重点: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针对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进行教育。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实验导入有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曾遇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给小猴子一些木块,让它用木块换糖吃,换到后来,木块用完了,它就用自己的尾巴来换糖,使这位心理学家捧腹大笑。
为什么看起来挺聪明的小猴子会做出如此可笑的动作,而再笨的孩子也不会用自己的手或脚去换糖。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猴子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事物区别开来。
而人则不同,人能够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世界的关系,人有自我意识。
有无自我意识是动物和人在心理上的分界线。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先学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育。
同学们将教材翻至65页,自己预习一下教材的内容。
回答两个问题:1.什么是自我意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一、认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别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包括:自我认识——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情感成分,包括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
自我调控——意志成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
学生列举描述自我认识的语句:✓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孙子✓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老子2.先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突出表现是什么?(爱做事、闹独立)为什么会爱做事、闹独立呢?这就需要了解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的。
我们一起来学习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心理学指出,人并不是生来就有自我意识的,儿童的心理只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能形成自我意识。
幼儿园自我意识的教案
![幼儿园自我意识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d27176ad02de80d4d840ba.png)
幼儿园自我意识的教案【篇一:自我意识培养——教案】自我意识培养目标要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悦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了解昨天的我,认识今天的我,更要追求明天的我,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2.能力: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能够妥善处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提高有计划、有目的地塑造自我的能力。
3.知识:了解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学会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懂得完善自我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完善自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认识自我。
教学方法情景表演法、活动法、讨论法、教学设计思路活动一:小调查你对自己满意不满意?举手老师统计对自己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
教师:有相当数量的同学对自己有着种种不满意,为此,心中总不免会有些惆怅,埋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娇好的容貌、翩翩的风度、渊博的学识。
但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的任何事物往往都存在不足,即使自己有一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用不着难过,不必苛求自己,其实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关键是怎样看待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一、自我意识教师:《伊索寓言》——《老鹰与小鸟》鹰从悬崖上飞下来,把一只羊羔抓走了。
小鸟见了,非常羡慕,也想学老鹰的样子,便猛扑到公羊的背上,但脚却被羊毛缠住,怎么也飞不起来。
后来,牧人见了,便跑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给孩子们。
小鸟的遭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教师:《骆驼与羊》骆驼高,羊矮,骆驼说长的高好,羊说长的矮好,于是他人边走边讨论如何一比高下,不到几步,有一个院子围墙很高,骆驼一伸脖子就能吃到院里伸出的树枝,骆驼神气的说:“你看,我说的对吧,长的高好。
”羊不肯认输,他们又走了几步,围墙上有个又矮又窄的门,羊大模大样走进去吃草,并对骆驼说:“谁说长的高好,你能钻进门里来吃草吗?”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生:都对,因为骆驼确实长的高,羊确实长的矮。
幼儿园《自我意识活动》大班社会领域教案
![幼儿园《自我意识活动》大班社会领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d3847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c.png)
幼儿园《自我意识活动》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第一章:认识我自己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身高、体重、眼睛、鼻子、嘴巴等。
2. 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的颜色、动物、食物等。
3. 培养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能够自信地介绍自己。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纸和笔(用于画自画像)。
2. 照片(用于比较幼儿的变化)。
教学步骤:1. 开场: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目的,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
2. 活动一:画自画像。
教师分发纸和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自画像,并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
3. 活动二:分享兴趣爱好。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的颜色、动物、食物等。
4. 活动三:照片比较。
教师展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引导幼儿比较自己的变化,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己的变化和兴趣爱好。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画自画像时的表现,是否能够准确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
2. 倾听幼儿在分享兴趣爱好时的表现,是否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章:我的家庭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2. 引导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职业、兴趣爱好等特点。
3.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亲情意识。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的职业、兴趣爱好等特点。
2.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亲情意识。
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亲情意识。
教学准备:1. 家庭照片(用于展示幼儿的家庭成员)。
2. 纸和笔(用于画家庭成员的职业特点)。
教学步骤:1. 开场: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目的,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
2. 活动一:展示家庭照片。
教师展示幼儿的家庭照片,引导幼儿说出家庭成员的名字和关系。
3. 活动二:画家庭成员的职业特点。
培养自我意识学前自我意识教育教案
![培养自我意识学前自我意识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4773e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c.png)
培养自我意识学前自我意识教育教案自我意识在儿童的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可以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性,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帮助学前儿童培养自我意识。
一、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学前儿童能够:1.了解自己的身体、情绪和需求;2.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个人沟通和表达能力;4.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5.增强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身认知- 通过游戏和绘画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学习认知自己的名称和功能。
示范活动: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头、肩、膝、脚等身体部位的指认游戏。
2. 情感表达- 通过情感表达游戏和故事讲解,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对自己情感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示范活动:老师使用不同情绪的面具,带领学生猜测表情所代表的情感,并进行角色扮演。
3. 需求意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需求意识,帮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主动解决问题。
示范活动:设置角色扮演情景,让学生模拟在超市中选择食物并自主决策。
4. 自信心培养- 通过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反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示范活动: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通过交流与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 社交技巧- 通过角色扮演和团队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
示范活动: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介绍如何礼貌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
示范活动:猜拳游戏、模仿动物表情游戏等。
2.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情境下的自我意识表达。
示范活动:学生模拟在商店购买商品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3. 讲故事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自我意识的知识和技巧。
示范活动:讲述一则关于勇敢表达自己想法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教案
![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bc636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f.png)
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前儿童能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如五官、四肢等。
2、引导学前儿童了解自己的性别,并能区分男孩和女孩的不同。
3、帮助学前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如高兴、生气、难过等,并学会表达。
4、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帮助学前儿童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和性别特征。
引导学前儿童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2、难点让学前儿童理解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概念。
如何引导学前儿童在不同情境中正确识别和表达情绪。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玩具等直观教具,让学前儿童更直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性别特征。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和表达不同的情绪。
3、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各种身体部位的图片,包括五官、四肢等。
2、男孩和女孩的服装、发型图片。
3、表情卡片,如高兴、生气、难过等。
4、镜子若干。
5、音乐、故事书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教师与学前儿童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提问:“小朋友们,我们都有好朋友,那你们知道自己是谁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我认知。
2、认识自己的身体(7 分钟)教师展示身体部位的图片,依次介绍五官、四肢等。
让学前儿童跟着教师一起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摸摸自己的小鼻子”“拍拍自己的小肚子”。
3、区分性别(8 分钟)展示男孩和女孩的图片,让学前儿童观察他们的服装、发型、五官等方面的不同。
请几位学前儿童上台,穿上男孩或女孩的服装,让其他小朋友来判断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说说理由。
4、认识情绪(10 分钟)教师展示表情卡片,逐一介绍高兴、生气、难过等情绪的表情特征。
讲述与这些情绪相关的小故事,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
请学前儿童模仿不同的表情,感受情绪的变化。
5、镜子中的我(7 分钟)给每个学前儿童一面小镜子,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脸,说说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的样子。
幼儿园《自我意识活动》大班社会领域教案
![幼儿园《自我意识活动》大班社会领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b13f2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6.png)
幼儿园《自我意识活动》大班社会领域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自我意识,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与人交往时的礼貌用语和行为举止,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主题1. 主题一:认识我自己2. 主题二:我会礼貌待人3. 主题三:我是团队小成员4. 主题四:我会表达和分享5. 主题五:发现身边的美好三、活动内容1. 主题一:通过游戏、讨论等方式,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等特点,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
2. 主题二: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培养幼儿的礼貌待人意识。
3. 主题三:通过团队游戏、合作活动等方式,让幼儿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分享和帮助他人,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4. 主题四: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幼儿的表达力。
5. 主题五:通过观察自然环境、感受艺术作品等方式,让幼儿发现身边的美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四、活动形式1. 小组活动:通过讨论、游戏、合作等形式,让幼儿在小组内互动交流,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情景模拟:设置具体场景,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生活中的交往情境,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绘画、手工制作: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4. 观察活动:组织幼儿观察自然环境、艺术作品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自我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2. 关注幼儿在与人交往时的礼貌用语和行为举止,评估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观察幼儿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4. 评估幼儿在绘画、手工制作等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表达力和创造力。
《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教案
![《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04ed7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9.png)
掌握婴幼儿自我意识的评估方法; 能够结合所学的评估方法对婴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
能力目标
进行正确评估;
能够将促进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方法运用到实际
的教育与生活中。 愿意设计促进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团体活动; 情感目标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教案
课题名称
第三章 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授课班级
教学方法 讲 授 法 、 小 组 讨 论 法、案例法
授课地点
教室
授课时数 3 课时
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策略 教学环节 课前预习
本章在理论层面主要介绍了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 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实际操作层面介绍了儿童自我意识发 展的评估方法以及教育方法。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后,应注 重知识的运用,将所学的内容渗透到实际教育与生活中。
环节 五
反馈
课堂 总结
1.思考:预习所了解 1.比较预习与课堂学习 1.通过比较,回顾
的知识与课上的体验 效果之间的不同。
预习过程中的困
有何不同?是否解决 2.自由发言,说一说学习 惑,加深对知识的
了存在的困惑?
相关知识后,自己对儿 理解。
2.说一说在学习相关 童自我意识发展有了什 2.发表感受,便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发布任务:预习第三 章第一节“婴幼儿自 我意识的概述”的内 容。
1. 第三章第一节“婴 幼儿自我意识的概 述”。
2.梳理婴幼儿自我意
识发展的核心概念。
1.培养学生课前预 习的良好学习习 惯。 2.培养学生独立梳 理重点内容的能 力。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活动实例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活动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3aa87b9ea45177232e60a27f.png)
教师评价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三、大班活动:我会做
2.课堂讨论 (1)教师请幼儿分组讨论:在家里帮父母做过什么事情?(如吃饭的时候帮大人拿筷子、扫地、 给奶奶捶背、帮爷爷拿眼镜等)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做得都很好,这些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教师针对图a提问:要吃饭了,小朋友在帮妈妈干什么?(帮妈妈捶背) 教师针对图b提问:爷爷到幼儿园接小朋友回家,好累啊!小朋友为爷爷干什么? (给爷爷捶捶背) 教师针对图c提问:今天是星期天,妈妈在擦玻璃,小朋友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在拖地) 教师针对图d提问:爸爸下班回到家,你为爸爸做什么呢?(我给爸爸拿拖鞋) (3)教师提问:图中的小朋友表现怎么样?你也是这样做的吗?你还可以做什么呢?(如给父母 端水,帮父母收拾屋子,为父母表演唱歌、跳舞等)
一、小班活动:好听的名字
活动过程 1.导入:发现名字的秘密 教师:有两个小朋友,小男孩叫壮壮,小女孩叫美美,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们的名字有什么 含义?(请幼儿讨论并回答)我们班里的每个小朋友也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现在,老师把你们 的名字贴到黑板上,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的名字在哪里。(请幼儿找到自己名字的位置,并用 语言描述。例如,我叫青青,我的名字摆在第二行第三个)。
活动延伸 开展绘画活动:“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
三、大班活动:我会做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大人的辛苦,学会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行动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画纸、《我的好妈妈》磁带、空磁带。
活动过程 1.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集体进行歌表演《我的好妈妈》。 (2)教师请幼儿说出歌曲中的小朋友为妈妈做了哪些事情,再由幼儿的回答引出课题“我会做什 么”。
自我认知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教案
![自我认知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1b97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f.png)
自我认知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教案一、引言自我意识是儿童在认识自我、理解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和感受方面的重要发展阶段。
通过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增强他们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策略。
二、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前儿童将能够:1. 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辨别自己与他人的感受和观点;3. 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4. 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三、教学内容及策略1. 概念解释1.1 自我意识概念解释自我意识是指儿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思想、感受和需求,并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自我意识的培养,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2 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自我意识是儿童认识自我、理解他人的前提。
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自信和独立性。
2. 认识自己和他人2.1 感受辨识游戏让儿童通过触摸、嗅闻、听觉等感官体验,辨别出不同的感受,并将其与自己的感受进行对比,帮助儿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感受。
2.2 观点交流小组活动安排儿童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倾听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儿童理解和尊重他人观点的能力。
3. 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3.1 肯定自己的优点和成就鼓励儿童回顾自己的成就和优点,例如完成一项任务、解决问题等。
通过积极肯定儿童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2 鼓励积极的自我评价引导儿童学会正面地评估自己的行为和表现。
例如,当他们实现一个目标时,鼓励他们给自己积极的评价和奖励。
4. 沟通与合作4.1 角色扮演设立角色扮演情境,让儿童在角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通过表演和对话进行沟通和合作。
引导儿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尝试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4.2 合作游戏安排儿童进行各种合作游戏,例如拼图、搭积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案
编号:第10号
课时安排: 2 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
教学目的要求(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
1.能做出本节思维导图并讲解;
2.能说出自我意识的结构;
3.体验合作、探索、表达、欣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自我意识的结构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科书,投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气质的概念、分类和拟合度教育
二、案例导入:
苏格拉底、雅典神谕、狮身人面像
三、学习新知: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
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发展水平的标志。
成熟的自我意识变现在三个层次,即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2.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认识成分):人对自身特点、特征的认识;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分析和评价。
自我体验(情绪成分):人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情绪体验;基础是自我评价。
自我调控(意志成分):人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控制和调节。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2)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3)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
我国心理工作者研究了自我控制发展各个时期的年龄特征,普遍认为学前儿童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转变期为4—5岁,自我控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上。
4岁之前,幼儿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弱,自我控制水平也是非常低的,他们的行为主要受成人的控制。
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自我控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三)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策略
1.在自我评价中树立信息
① 多给儿童具体而真诚的赞美
② 多给儿童公正而客观的评价
③ 多给儿童提供更多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机会
2.在自我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① 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② 创设表现机会,获得成就感
3.在交往中增进自我调节能力
① 提高同伴交往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约束力
② 通过游戏等活动提高儿童自控能力的水平
四、学习资料:中国慕课、课本中的资源
五、辅导答疑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层次和结构,阐述了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运用这些规律和特点,塑造和形成学前儿童良好和正确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