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物质的构成系统复习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突破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课件
① 元素是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质子数 (即核电荷 数) 决定元素的种类。②若元素符号前有不为 1的数字时, 该符号只有 微观意义, 如 2Mg表示 2个镁原子。
(4)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元素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 ×) (如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都是2个电子,但是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 容易失去2个电子,而氦原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5) 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 ) (如普通氢原子不含中子)
2. 回答问题 (1) “加碘盐” “加铁酱油” 中的 “碘” “铁” 指的是 元素 (填 “分 子” “原子” 或 “元素” ) 。 (2) 填写图中空白格处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物 质 的 元素 组 成 与 构 成
原子序数
(=核 电 荷 数 =质 子 数 =核外电子数)
元素名称
8 氧O
16.00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单 位 为“1”, 常 省 略 不 写)
单元格信息 (以 氧 元 素
为 例)
构 成 :由 原 子 构 成
原子核 电子层
质子数
该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1)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
的为2)
最外层
结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氢、氦
电子数
构
除外)
的应用
(3)得失电子(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4个,
易 失去 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个,易 得到 电子
(1)近似计算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物质的构成与组成(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物质的构成与组成(全国通用)知识点一、分子、原子和离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2.分子(由原子构成)(1)定义: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①体积、质量都很小;②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如花香四溢、酒精挥发等;③分子间有间隔,如天然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①实验装置(如图)②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
③解释:烧杯B中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④实验结论:分子总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3.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4.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a2+、N H4+等。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 O32−、Cl-等。
5.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用“+”或“-”表示离子的正负电性,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数字为1时,可忽略不写。
意义:如3Mg2+,“3”表示3个镁离子,“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知识点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总结:①原子内部不是实心体,很多是“空”的;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③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时)≈质子数+中子数;⑤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不写也不读。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小圈表示原子核,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透析《物质的构成与组成》课件
原子(10年7考) 1.定义: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2015考)。 2.常见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铁、硅、金刚石、氖气等。 3.性质: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原子之间有 间隔 。
4.原子构成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 负 电荷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5.原子结构示意图(10年7考)
6.最外层电子数的应用 (1)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 结构。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氢、氦除外), 化学性质 相似。最
外层电子数<4,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到电子。
(2)硝酸根离子: NO3− 。
(3)请写出符号“3SO42−”中数字的含义: ①“3”表示 3个硫酸根离子 ;
②“2”表示 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的概念:元素是 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0年4考)。
2.元素的含量:①地壳中元素含量居前四位的依次为 氧、硅、铝、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 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转变为离子。
4.认识相对原子质量含义及其应用。 【版本导航】
人教:九上第三单元P47~66 科粤:九上第二章P40~60
分子(10年8考)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 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常见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氢气、二氧化碳、水等。
中考化学章节归纳总结
中考化学章节归纳总结化学是中学阶段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对于中考来说,掌握化学的章节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元素与化合物等方面对中考化学章节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在中考化学中,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章节。
这个章节主要涉及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以及各种物质的结构特点等内容。
下面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1.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心运动。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常见的元素有氧、氮、碳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组成元素有关。
3. 分子与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有电子形成的,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或不同元素的原子。
离子是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够导电。
4.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的配体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相连而形成的,具有明确的结构和稳定性。
5.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发生状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种状态变化与物质的分子运动方式和间距有关。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中考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反应的速率等方面。
下面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1.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不同类型的反应有不同的化学特征和特点。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方程式中需要平衡反应物的质量和电荷。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速率与反应物的碰撞频率和有效碰撞有关。
4.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以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放出热能,吸热反应吸收热能。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2)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2)六、教学设计三、元素符号及意义【出示】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模型图。
【提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回答】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提问】那我们将这些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统称为什么?【回答】氢元素。
【回忆】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判断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回答】质子数是否相同。
【默写】默写前二十位元素的元素符号。
【听写】写出猛、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元素的元素符号。
【提问】符号H表示什么?【回答】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追问】2H呢?【回答】2个氢原子。
【回忆】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微观意义,即原子的个数。
【练习】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铝B. 铁C. 氧D. 硅2. 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 )A. 离子B. 原子C. 分子D. 元素3.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四、元素周期表【提问】在元素周期表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的元素的哪些信息?【回答】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等。
【提问】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什么?【回答】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提问】结合书本54页的图3-12和元素周期表,说一说元素之间存在怎样的规律性联系?【总结】1.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2.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3.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4.同一周期(第一层除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递增至8;5.由金属元素开始→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结束【提问】你能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说出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吗?【回答】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因此它在第三周期;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因此它在第一族。
2024年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化学物质的构成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部分化学物质的构成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考点1 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1.联系2.区别(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2)分子、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离子带正电或负电。
典题(2023·烟台中考)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B)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间隔发生改变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C.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拓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E.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F.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G.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H.4 000 L氧气能压缩在40 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 变式(2022·威海中考)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D)A.微粒的运动和变化是导致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B.原子虽小,既有质量也有能量C.繁多复杂的物质是由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的D.离子带电,所以不能构成物质考点2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及种类的判断依据(如图1)(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X>2+8+18+Y(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X<2+8+18+Y(3)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X=2+8+18+Y(可用于求X或者Y的值)2.通过粒子(用M表示)符号求X的数值(1)若图2表示M n-:X=2+8+8-n(2)若图2表示M n+:X=2+8+8+n(3)若图2表示M:X=2+8+8典题(2023·武威中考)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原子。
(2)图2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相同。
中考化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一、选择题1. 三月的田东,漫山芒果花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 分子很小B. 分子不断运动C. 分子间有间隔D. 分子由原子构成2. 下列元素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A. 铜一CUB. 氢一heC. 氯一CLD. 银一Ag3. 碳-12原子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关于氧-18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质子数8B. 中子数为8C. 电子数为8D. 相对原子质量为184.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净水剂。
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 +6B. +3C. +2D. 05. 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A. 铁B. 水C. 氦气D. 氯化钠6. 在H2、H2SO4、H2O、H2O2四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A. 氢原子B. 1个氢分子C. 2个氢元素D. 氢气7. 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其化学式为A. Na2CO3B. NaNO3C. NaOHD. NaCl8. 研究表明,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
C60属于A. 混合物B. 单质C. 化合物D. 有机物9. 已知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CuB. SC. OD. H10. 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2)来杀菌消毒。
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 -4B. +2C. +4D. +511. 下列物质中,不含原子闭的是A. CaCl2B. CuSO4C. NaOHD. CaCO312. 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 Ca:表示钙元素B. 2K:表示2个钾原子C. 2N:表示2个氮分子D. +1H O:表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213. 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 B. C. D.14. 微粒a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微粒b,过程如下图所示,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的是A. 核电荷数B. 化学性质C. 核外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15. 钯是我国探月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中所研发的新型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中考化学 第二节 物质的构成与组成复习课件-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课前过关
课前过关
1.(2016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 不正确的是( C )
事实
解释
A 碘酒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气体受热膨胀 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 增大
D 固体点收热升华 碘分子间的间隔大
课前过关
2.(2016遵义)市场上有“锌硒茶”“含氟牙膏”等 商品,这里的“锌、硒、氟”指的是( D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
没有
);
中子
考点梳理2 原子
(3)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
外 电子 数;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取整数时)=
质+子数 中;子数
(5)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忽略不写。
3.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小圈表示
3.(2016巴中改编)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 镁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2 C.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 g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Mg2+
课前过关
4.关于各元素相对含量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B.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 C.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失易去
_____电子,化学
性质活泼
大于
原得子到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_4,易
_____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 个),结构稳定(稳定结构:①最 外层8个电子;②电子层数为1 的是2个电子),性质稳定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课件
① 图甲中14.01是氮元素的
1
2
3
4
相对原子质量 。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② 图乙中B是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数字18表示的含义是
镓原子
核外第三层上有18个电子 。
③ 根据A、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氮化镓的化学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GaN
。
(2) 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图丙所示。
第13题
① NaNO2是常见的含氮化合物,其对应点的字母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E
12
13
。
② NH3和O2在加热、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另一种氧化物,发生反
催化剂
4NH3+5O2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NO+6H2O
。
③ 若D点对应的酸为HNO3,F点对应的盐是NaNO3,则由D点物质通过
A. 碳酸钾
B. 液氧
C. 金刚石
D. 银
4. (2023·广州)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
A. 空气湿度增大: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
B. 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 CO2气体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D. 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Al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中考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中考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第⼋讲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1. 根据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成纯净物:由⼀种物质组成2. 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类单质: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 化合物主要有两⼤类:⽆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⑴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不⼀定是有机化合物⑵在初中阶段,⽆机化合物常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①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Tips :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定是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不⼀定是氧化物。
②酸在⽔溶液中能解离出+H 和酸根离⼦。
③碱在⽔溶液中能解离出⾦属离⼦(或+4NH )和-OH . ④盐在⽔溶液中能解离出⾦属离⼦(或+4NH )和酸根离⼦。
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2.右图表⽰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B. ①单质、③氧化物C. ①单质、③化合物D.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3.20XX 年6⽉13⽇,“神⾈⼗号”和“天宫⼀号”成功实现⾃动交会对接.“天宫⼀号”资源舱舱段使⽤了铝﹣锂合⾦代替传统材料,铝﹣锂合⾦属于()A .混合物B .纯净物C .单质D .化合物4.“分⼦⾜球”C 60发现之后不久,科学家相继⼜发现另⼀种“分⼦⾜球”N 60.⼀定条件下N 60中积累的巨⼤能量会在⼀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箭燃料.则N 60属于()A .混合物B .化合物C .⾦属单质D .⾮⾦属单质5. A 、B 、C 、D 、E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D 是⼀种紫红⾊⾦属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反应条件均已略去.(1)图中E 的化学式是;(2)若A 是化合物,反应A+B→C+D 的化学⽅程式是.(3)若A 是单质,则A 可能的化学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微观粒⼦1. 微观粒⼦的共性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原⼦、离⼦。
初三九年级化学 复习专题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课件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分子不断运动
B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水分子体积变大 间隔
C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D
6 000 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2. 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 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1.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元素的核电荷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图中信息解释 不正确是( ) A.质子数为16 B.原子序数为16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3. 如图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学习目标
1.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能区分它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掌握分子的特征、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知 识,能够识别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
3. 理解元素的含义,能应用元素含义解决有关问题;认识元素 周期表,能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相关信息。
4.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阳离子
离子
阴离子
区
粒子结构
质子数 _=_ 电子
数
质子数 _>_ 电子
数
别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 _正_ 电性
质子数 _<_ 电子
数
显 负__电性
相互转化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得电子
原子 失电子
阴离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系统梳理范文
初中化学知识点系统梳理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知识点系统梳理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我们将对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
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二、原子和分子1.原子: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具有原子序数、原子质量和原子结构。
2.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构成的粒子,具有分子式、分子量和分子结构。
三、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的转化,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
四、无机化合物1.氧化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
2.酸碱盐:酸是能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盐是酸和碱中所含离子部分发生交换形成的物质。
五、有机化合物1.烃:烃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烃的衍生物:烃的衍生物是在烃的基础上,通过取代、加成或缩合等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六、化学实验1.实验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萃取、滴定等。
2.实验仪器:显微镜、试管、烧杯、蒸馏瓶、滴定管等。
七、化学与生活1.化学与健康:如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药物的作用原理等。
2.化学与生产:如化肥、农药的使用,石油、煤炭的开采等。
3.化学与环境保护:如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节能减排等。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初中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能力。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我们将以一道具体的化学例题为示范,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详细讲解如何解决具体例题。
中考化学物质的构成系统复习
【编者按】近几年的化学考题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稳中求变,立足观察学生全面素质,重申研究性研究的重要。
研究学习的本质是用一种切合科学知识产生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方式来组织和实行学习的学习活动,不论是研究的过程仍是研究的结果都直接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联系在一同。
所以,重申研究性学习不等于降低知识的作用。
重申研究性学习,不单不可以忽略知识的影响和作用,并且要明确地将知识列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所以我们第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一、身旁的化学物质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
除了对物质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外,还要认识研究构成、性质、制法、用途的方法。
这些内容包含:1.地球四周的空气:空气的构成 ;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氧、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2.水与常有的溶液:水的构成 ;某些天然水 (包含硬水 )和纯水的差别 ;常用的水办理方法 ;溶解现象和溶液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配制 ;结晶现象 ;乳化现象 ;溶解现象和溶液的重要应用。
3.金属与金属矿物:金属与合金的特征及其应用 ;常有金属与氧气的反响 ;防备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铁和铝等金属的矿物,复原铁矿石的方法 ;荒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4.生活中常有的化合物:常有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指示剂和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常有盐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常有的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构成物质的xx1.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建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把宏观和微观的剖析联系起来,成立元素的观点,从宏观角度描绘和表示物质的构成,能进行相关构成的简单计算。
2.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初步认识各样微粒的基本特色和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能从微观角度来说明物质的状态变化 ;联合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分子构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物质的构成系统复习
【编者按】近几年的化学考题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稳中求变,立足考察学生全面素质,强调探究性研究的重要。
探究学习的实质是用一种符合科学知识产生规律和学生学
习规律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学习的学习活动,无论是探究的过程还是探究的结果都直接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联系在一起。
因此,强调探究性学习不等于降低知识的作用。
强调探究性学习,不仅不能忽视知识的影响和作用,而且要明确地将知识列为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首先要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对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外,还要了解研究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的方法。
这些内容包括:
1.地球周围的空气: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2.水与常见的溶液:水的组成;某些天然水(包括硬水)和纯水的区别;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溶解现象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配制;结晶现象;乳化现象;
溶解现象和溶液的重要应用。
3.金属与金属矿物:金属与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铁和铝等金属的矿物,还原铁矿石的方法;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常见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构成物质的奥秘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
2.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初步了解各种微粒的基本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能从微观角度来说明物质的状态变化;结合有机物,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了解元素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及其内在联系;粗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结合元素概念的学习掌握地壳中、生物体内元素分布。
4.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三、物质的化学变化
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点,理解现象和本质间的联系;了解人们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和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
认识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反应类型,了解它们遵循的基本规律。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够书写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计算。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与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都有联系,应注意相互渗透,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1.能源部分:知道天然气、石油、煤等化石燃料,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能从保护环境的角度选择燃料,知道利用氢气、酒精等清洁燃料的可能性;认识缓慢氧化、燃烧、爆炸的区别和发生条件,懂得燃料的合理安全使用、灭火和防爆的基础知识。
2.资源部分: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水资源紧缺、能源危机),认识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3.合成材料部分:知道家庭、社会使用的塑料制品、纺织用品、橡胶用品的情况,认识白色污染问题,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了解合成材料使用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4.物质与健康部分:了解某些元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
某些有机物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知道某些物质损害人体健康,初步认识化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的重大贡献。
5.环境保护部分: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危害和来源,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原则,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检测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闭卷考试回归了化学作为理科考试的本色,同时突出了对知识理解、记忆以及它们在科学探究中作为理论基础的重要性。
在总复习中,同学们应独立或在老师的指导下打破原有固定章节顺序,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次,由于本学科突出的实验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必须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全面掌握基本实验,注重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主要包括信息源的分析与筛选、实验原理的多向迁移、实验方案的选择(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
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化学中考最能拉开差距,同学们感觉最为棘手,同时也是最能展示大家全面素质和体验学习成就感的应该是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题目了。
这也是考察同学们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我们从生活中学习
了化学,必须能回到生活中去,去解释甚至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化学的问题。
这种转化需要大家平时做一些这方面的习题来培养和总结,强调一题多解、举一反三,逐渐形成并逐步优化。
最后,同学们应该在几次模考中总结理化合考的一些特点,比如先后顺序、时间分配、相互之间的影响等等,培养一定的考感。
只要大家能认真细致地做到这些,保持良好考前情绪,就一定能在中考化学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