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送元二使安西 教案(公开课)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最新6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24be2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8.png)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最新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这次为您整理了《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最新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
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从学法引入: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说过怎样才能算学好一首古诗吗?生(1):会读通古诗。
生(2):会理解意思。
生(3):能理解诗的意境。
生(4):能背诵默写古诗。
生(5):能仿写诗歌。
(师相机板书)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又来学一首诗,请听:春晨,朝雨初停,天气清朗,柳翠欲滴,驿道洁净。
渭城旅馆,饯行酒宴,即将结束。
情浓酒香,别话依依。
西出阳关。
大漠漭漭,关山漫漫,孤身跋涉,寂寞艰辛,唯愿贤弟前路珍重,珍重!听到这,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生:离别诗。
1、解诗题。
[点评:教师从学法入手,让学生在学习古诗前首先理清学习思路,明确学习方法,为学好古诗做好准备。
接着教师清新、晰丽的语言创设情景,把学生思维想像能力调动起来,将学生带入遥远的初春客栈,构建出一幅丰富的三维画面,极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也为本诗作了定位——离别诗。
]师:说得对。
请同学们轻声读诗题,有问题请举手。
生(1):我想知道谁送谁?生(2):是王维送元二。
生(3):我想知道王维是什么样的诗人。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54206b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1.png)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安史之乱的背景及其对经济和文化带来的影响。
2.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歌背景及其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王维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追求。
3.学会鉴赏古诗文的方法,掌握节奏、韵律感和意境,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授课内容如下:•《送元二使安西》的历史背景及文本鉴赏•讲解王维的艺术风格和写作特点•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2.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 & 文本讲解:分析《送元二使安西》的意义和深层次内容以及艺术特点,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学意义。
•音乐课堂 & 群体表演:为学生播放古琴和筝曲,以帮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与艺术之美,并在诗歌学习中增加美感成分。
•小组合作 & 个人写作: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下个人感悟。
三、教学流程1. 热身阶段•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进入诗歌世界氛围中。
•带领学生提前理解诗歌背景,探讨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对唐代的影响。
2. 主体阶段1. 学习诗歌•教师讲解《送元二使安西》的文本鉴赏,让学生有从原文理解诗歌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诗歌后给出问题思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 理解王维的艺术风格•对王维的艺术风格进行讲解与了解,并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了解,找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王维的艺术追求。
3. 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完成对《送元二使安西》的阅读和分析,了解景寂感怀的内涵。
•学生个人写作: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送元二使安西》的理解,然后撰写自己的文学鉴赏。
3. 总结阶段•教师和学生分享本课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提出问题、作为课后作文的题目,鼓励学生在家持续思考和加深对于诗歌写作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最大的收获在于,在我对竞赛篇目的熟练把握性方面的提升。
备课时仔细审视了历年的赛题,反复推敲了相应的考点,制定了详细的教案和应对策略,学生上课情况反映良好,诗歌学习也更加容易深入。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22f63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5.png)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教案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一首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送元二使安西》这篇课文时,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教案呢?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1.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旨思想;2.熟悉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送元二使安西》这篇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抒情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引用相关材料,引起学生对《送元二使安西》这篇诗歌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
2.课文解读(约20分钟)详细讲解《送元二使安西》这篇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词汇学习(约10分钟)通过提问和例句呈现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阅读理解(约15分钟)给学生分发阅读理解题,让他们通过阅读诗歌和相关问题的回答来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5.诗歌鉴赏(约20分钟)播放音频或朗读诗歌,让学生聆听并感受诗歌的音韵和抒情效果。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表演,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能力。
6.拓展延伸(约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尝试,比如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送元二使安西》的续篇或以该诗为题材的随笔。
7.小结与反思(约5分钟)概括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指出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提出改进的意见。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的能力、诗歌朗读的表现等;2.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创作作品,对其内容和质量进行评估;3.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学习的成效和感受。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这篇课文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思维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f8ba2b16fc700abb68fce9.png)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学设计一、诵古诗,初读解题1、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
读题导入: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
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诗意1、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
(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
3、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
(渭城──阳关──安西。
)4、路程,体会离情: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
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
(小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2、客舍:客中送客。
(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
)3、柳:留。
古人折柳赠别。
4、酒: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四、明古风,体味别意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
)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
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2、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3、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六、写回信,拓展延伸。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74d59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7.png)
1、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 能分辨“朝、舍”的读音及含义。
2. 理解诗词大意并想象画面。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并背诵、默写。
4. 能抓住“更尽”体会诗人情感。
5. 会用结合注释的方式学习古诗。
6. 初步感悟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大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
课前准备:背古诗,引出摇头晃脑吟诵古诗的方式。
一、找地名,初读解题。
1、直接揭题:今天,我们也将一起学习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2、(播放课件)读题(板书课题),你从诗歌题目中读懂了什么?理解“使”(渗透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师补充“出使”的通俗说法:就是受朝廷之命去某个地方做官)知道元二是个人名(师补充:名元常,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人称“元二”。
)二、知诗人,以画解诗。
1.师:读懂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王维在渭城送元二出使安西。
)2、(课件显示王维简介)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知道宋朝大诗人苏轼怎么评价王维的吗?课件出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3、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王维的这首诗,看看其中是否也蕴含着一幅画。
4.初读: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
第一遍,一字一句读,争取把古诗读正确,读准每一个字;第二遍,大声读,试着读出节奏来;第三遍,还可以合着节奏摇头晃脑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它所描绘的画面。
如果老师没有喊停,你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读下去。
汇报读,教师在点评中教学多音字。
(播放课件)师:这句诗中的两个多音字你读的特别准确,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知道它们的另一个读音吗?(课件出示,学生读一读组词)这两个多音字在诗中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完成课作。
师:看来大家已经把这两个字牢牢记在心里了。
让我们把这两个字带回到诗中去,再来读一读这句诗。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6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72615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3.png)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6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量,下面是我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6篇)》,快快拿去用吧!《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有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伴侣送行,其深厚的情意,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心情,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愿。
设计理念: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机敏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敬重同学的独特感悟,提升同学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生疏其他送别诗。
2、体会“景语皆情语”。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宠爱流行歌曲吗?今日我们就来观赏一首古代时候的流行歌曲(放音乐:《渭城曲》)2、听懂了吗?这是唐朝时期格外流行的音乐,这首唱歌了什么呢,今日我把歌词带来了,你们看,其实也是今日咱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
你们先读一读。
二、分析题目1、同学们,学习古诗,诗的题目很重要,它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读读题目。
(生读)2、到底哪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生再读)3、你为什么在元二后面停顿呢?“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师:借助课后注释理解,你真会学习!元二姓元,名不叫二,由于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被称为“元二”。
“使”是出访的意思,唐朝国力强盛,朝廷经常派一些有识之士到安西去,元二就是其中的一位。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b9a57e1b55270722192ef7a8.png)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 常,在兄弟中排行老 二,故名“元二”。
安西:唐代安西 都护府,在今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 库车县。
【 唐 】 王 维
送 元 二 使 安 西
王维:
(公元701—761),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 著名诗人、画家。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诵读要求: 用竖起的手指表示读了几遍。 第一遍:自由诵读,把诗读正确。 第二遍:大声诵读,试着读出节奏。 第三遍:和这节奏摇头晃脑地读,边读 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如果老师没喊停,继续用你自己喜欢的 方式读下去。
送 元二 使 安西
王维
zhāo
渭城 /朝雨/ 浥轻尘,
shè
客舍 /青青/ 柳色新。
劝君 / 更尽 / 一杯酒, 西出 /阳关 / 无故人。
朝:(1)zhāo:早晨;日,天。
(2)cháo:向着,面对着;拜见。
舍:
(1) shě:舍弃,丢弃;施舍。 (2) shè:居住的房子;居
住,休息。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
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过故人庄》
安西
全程3000多公里
阳关 渭城
送 元二 使 安西
王维
渭城 /朝雨/ 浥轻尘,
客舍 /青青/ 柳色新。 劝君 /更尽 / 一杯酒,
西出 /阳关/ 无故人。
送 元二 使 安西
王维
渭
浥
,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11e09f1a37f111f1855ba1.png)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篇一:20.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公开课)】《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育英二小张慧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设计理念: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1.读通并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拓展送别诗。
教学重难点: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诗仙李白写的一首有名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能来给大家背一背?(指名2-3人背诵,正音)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用朗读将自己再次带到那江边依依惜别的场景中去!(生配乐齐读)2.师:这首送别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带着这份感动,我们今天接着来学习第二首送别诗。
二、学习古诗(一)解诗题1.师:同学们伸出小手指,跟我一起写诗题(停顿板书),我先写一个字“送”,大家猜猜接下来我会写几个字?为什么?(指名2-3人回答,从中理解“使”、“元二”、“安西”)元二:诗人的朋友,元常,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叫做元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朝设置在西北的最高军事机构,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再说一说诗题的含义?(指名1-2人回答,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去任职。
)齐读诗题。
(二)知诗人1.师:作者是谁?(王维)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指名2—3人回答,师讲述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故事:王维和元二都在朝中做官,元二被派往安西,王维赶来送别并写下了这首诗)2.【王维:是唐朝的大诗人和绘画大师,人称“诗佛”。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12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6e6e9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b.png)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送元二使安西教案12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12篇,以供参考。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通用10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53160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3.png)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通用10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送别元二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
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
”特别是在古代那样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的社会,一旦离别,也许便是天涯海角。
所以,以送行饯别表达深情厚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行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读过“莫愁前路无知己,”——生:天下谁人不识君。
读过“洛阳亲友如相问,”——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还读过“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浓浓的友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师纠正。
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1、理解诗题。
要想读懂古诗首先我们得知道题目的意思,谁来结合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师明确:这里的元二是王维的朋友,他姓元排行第二,也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们称为老大。
如果姓董,排名第一,就叫董大。
再读诗题。
2、介绍时代背景。
元二为什么要出使安西呢?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唐朝的时候,国势强大,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长安城经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使。
而每一次出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高兴又忧伤的事情,高兴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忧伤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
这一别就是海角天涯,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
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优秀8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a1f7a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3.png)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优秀8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七册20《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舍、君。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设计特色: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读诗、唱诗,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从中感受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2.知诗人。
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
3.解题。
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4.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
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
听配乐朗读。
5.那我们学着他的样子,再读读。
6.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1.交流。
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
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d97a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2.png)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教案教案标题:《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其主题和情感。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模仿古诗形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准备:1. 课堂所需的教材:《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诗文翻译和注释。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送元二使安西》的原文和翻译,让学生朗读原文并理解翻译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古诗是写什么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二、讲解古诗背景和作者(10分钟)1. 介绍唐代诗人王之涣,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创作成就。
2. 分析《送元二使安西》的背景,解释“安西”指的是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的安西都护府。
3. 解读古诗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理解这首诗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三、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15分钟)1. 解释古诗的韵律,让学生了解古诗的五言绝句形式和平仄格律。
2.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对于表达情感和形象描绘的作用。
四、诗歌鉴赏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朗读古诗,引导他们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古诗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古诗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五、创作诗歌(15分钟)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法创作一首类似《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歌。
2. 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如:写一封给远行的朋友的信,表达你对他的思念和祝福。
六、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邀请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创作和欣赏古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创作,拓宽诗歌欣赏的范围。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cd593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f.png)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通用12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自制幻灯片一套。
课时安排:一课时注意:“三分诗,七分读”。
这堂课应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当堂会背。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
谁有知心朋友?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
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
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
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464af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f.png)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舞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通过赏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积累有关送别诗句,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一、引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诗。
1、板书课题,简介王维。
2、释题:谁送谁?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示图理解:渭城、阳关、安西。
正确读题。
二、读诗1、师范读:教学平仄规律。
2、生自读诗文:交流质疑:师生按照平仄规律边读边体会诗文含义,重点理解:浥、更尽、故人。
3、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随机体会诗情:师:当你静静地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渭城的柳色──渭城的空气──渭城的客舍──渭城的朋友──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师: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使安西了。
4、同学们,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是无尽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这无尽的荒草。
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师: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要经历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
身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师:所以,在这分别的时刻,该怎样读呀?(师生配乐朗读。
)5、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
你品出来了吗?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师生:再来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通用13篇)
![四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586ef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b.png)
四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通用13篇〕四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通用13篇〕四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舍、君。
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惜别深情。
3、能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惜别深情。
教学流程:一、知诗人,解诗题1、背诗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谁能来背几首你熟悉的古诗?2、引出诗人:在众多诗人中,因为他们写诗的造诣和成就,被冠以不同的雅号,如李白就被称为——诗仙,而杜甫那么被称为——诗圣,有那么一位诗人,他被后世的人称为“诗佛”,知道他是谁吗?——王维3、知诗人。
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4、揭题:学习王维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5、解题。
谁来读读题目?〔指导在元二后稍作停顿:“送元二/使安西”〕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吗?那就得理解题目的意思,题目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二、读诗文,解诗意1、生自读古诗。
2、抽生读诗,请生评价,相机提示正音。
完成多音字的作业练习:朝、舍、更。
3、理解诗意。
紧紧抓住诗文中的注释,谁能来大致说说整首诗的意思?4、带着对诗的理解再读古诗5、配乐师范读古诗。
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的画面?三、入诗境,悟诗情1、体会渭城之美〔1〕雨。
这早春时节,你看到的是怎样的雨啊?你想用怎样的词句来形容这雨?〔2〕柳。
你看到了怎样的柳树?经过朝雨的洗礼,柳树更是焕然一新,真是“柳色新”哪!〔3〕美读一、二行诗。
面对这样的雨,这样的柳,你想说些什么?你能读出渭城的美吗?2、体会路途之艰春雨霏霏,杨柳依依,渭城春景,美不胜收!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王维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
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fdc03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65.png)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篇:《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它具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味美和意境美,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课题,作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一幅图画,聆听一段话语,体味一份感情。
(板书:图语情)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师简介诗人背景。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画成就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
有一年,他奉皇帝的旨意出使安西守卫边疆。
王维是一位特别重感情的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为元二送行,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
现在,谁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2.我们对诗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楚了题目的意思,这就完成了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解诗题。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3.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4.学习“渭、浥、君、舍、朝”五个生字,板书多音字“舍”。
5.学生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6.指名读,更正读音。
7.采用多种方式熟读古诗。
三、抓字眼,明诗意大家把诗读的字正腔圆,但更要读出感情,这就需要我们理解诗意。
同学们怎样做才能理解诗意呢?(参考课下注释)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二步骤:抓字眼,明诗意。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通用5篇)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71e43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5.png)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篇1《送元二使安西》是《积累、运用五》第一题读读背背局部的内容。
教材的要求是会背诵古诗,至于誊写和大致理解诗意也不在要求之列。
这首诗我以前已经带领同学背过,所以,再指导背诵这首诗已经不是我教学的主要目的。
因此,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检查同学独立识字的能力。
就我班同学背诵古诗的数量而言,假如他们能把诗中的生字全达到会认,那么,多数同学不但小学阶段的字应该已经全部会认,中学阶段也应该认了不少。
所以,在复习古诗的同时,检查他们的识字能力,应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2、理解诗意。
背诗的目的是感受诗的意境,陶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学习运用。
因此,要求小朋友在会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诗意,成了我教学的又一重点。
3、复习拓展。
小朋友们背诵王维的诗已经不少。
如何在学习本诗的同时巩固加深对其他诗的印象,也是我教学中应该考虑的。
4、理解王维写景诗的意思,初步感受体会王维诗的风格。
在归类理解诗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概括诗风的环节。
虽然不够详细、全面,但通过学习,让同学初步感受王诗的风格,必将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诗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考虑,我带领同学对王维的诗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一、导入。
王维的诗,我们已经背过几篇了。
下面我写几个他诗中的字考考你们,看你们认识吗?(渭、悒)。
局部学困生不认识)。
因此,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必需要认识生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要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认真朗读,记住字形,在把诗读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背诵。
二、复习《送元二使安西》。
让同学朗读后试着说诗的意思。
(经过局部同学一个词一个词的理解,加上老师对“元二”、“安西”、“渭城”、“悒”、“阳关”等词的解释,同学们弄懂了这首诗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91829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5.png)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话题导入中国古代的诗人几乎都爱饮酒。
在酒中,诗人们注入了他们的喜乐哀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一位诗人,在酒中寄托了离愁谪绪。
他是?(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认识诗人谁了解王维?一句话跟大家分享你所知道的王维。
哦,王维送别的这个人姓?叫做?姓元,名二,也就意味着在元二上面还有一个——元二去干什么呢?2.朗读课题谁来读读课题?全班一起来。
“安西”在哪儿?哪个省份?元二要离开,王维一起走吗?(出示地图)瞧,两人告别后的距离变成了这么远,还能轻易见到面吗?所以,王维在送别元二时,应该用这样的语气读——(送/元二/使/安西)我听出了点不舍的味道。
全班一起来。
3.自由读诗会读这首诗吗?请同学们看黑板,自由读一读。
请注意这个字的偏旁,左边的三点水要写得窄些,右边部分写得略宽些。
谁来告诉我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湿润)现在诗已经补充完整,能读了吗?自由地读一读吧。
如果你对哪个字或词语特别有感觉,可以圈点标注。
三、品读感悟1.同学们,接下来,就让咱们一起回到王维送别元二的地方,感受他们的深情厚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带。
(播放录音)当你们静静地闭着眼睛聆听朗读时,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读出渭城的美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谁能再陶醉些读一读?哦,你把速度放慢了。
读诗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就是缓缓地读,读出感情。
想一起读了是吗?来,预备,读。
多美啊,(渭城图片),瞧,渭城这里的柳色——(很青)渭城这里的空气——(清鲜/新鲜/自在)渭城这里的旅舍——(干净/舒服/清静)渭城这里的朋友——(知己)2.然而,这样心意相通的朋友,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分别了。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3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ca182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d.png)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10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通过研究讨论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2、反复诵读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化,潜心会文,使古诗文化滋养他们的心智。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使”“浥”“更尽”等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品味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象。
教具准备:制作幻灯片、录制《阳关三叠》曲。
教学过程:一、引1、播放音乐《阳关三叠》,耳边响起的曲子,听出了什么?(忧伤、凄凉。
)2、对,其实这首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改编自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它的名字叫《送元二使安西》,它的作者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
3、有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王维吗?4、谁会读诗题?(强调不可把“元二”分开。
)5、王维所送的朋友姓元,叫————(元二。
)6、“元二”的意思清楚了没有?再来读读题目。
元二干什么去呀?谁送元二使安西?7、听老师把课题读一遍,送——-元二——--使——--安西,你们读一读。
二、读1、过渡:王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不仅能诗善画,而且擅长书法,对音乐也很在行,苏轼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接下来,我们就来品位一番。
2、自由练习朗读,熟悉古诗,要多读几遍才行。
3、谁愿意展示一下朗读的风采。
(师正音:舍sh,解释为房子;朝zhāo,早晨的意思;浥y湿润。
)4、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字正腔圆,但缺少了点什么?(韵味)对,少了古诗的韵味。
想不想听王老师读?5、师范读。
6、我给大家一些时间,再练练。
7、在读之前,提醒一下:读慢些,注意诗的节奏、韵味。
谁来试试?三、悟1、诗写得多好呀!诗中有画。
同学们读得也挺美。
2、课件出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当读到这一句时,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4、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渭城追问:渭城这里的柳色——(青或者绿)渭城这里的空气——(清新)渭城这里的旅舍——(环境美)渭城这里的朋友——(多或亲)5、过渡: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好朋友即将分别西行出阳关,赴安西,阳关在哪里?安西怎么样?是否如渭城这般美丽?6、出示课件:古安西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育英二小张慧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读通并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拓展送别诗。
教学重难点: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诗仙李白写的一首有名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能来给大家背一背?(指名2-3人背诵,正音)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用朗读将自己再次带到那江边依依惜别的场景中去!(生配乐齐读)
2.师:这首送别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带着这份感动,我们今天接着来学习第二首送别诗。
二、学习古诗
(一)解诗题
1.师:同学们伸出小手指,跟我一起写诗题(停顿板书),我先写一个字“送”,大家猜猜接下来我会写几个字?为什么?(指名2-3人回答,从中理解“使”、“元二”、“安西”)
元二:诗人的朋友,元常,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叫做元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朝设置在西北的最高军事机构,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再说一说诗题的含义?(指名1-2人回答,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去任职。
)齐读诗题。
(二)知诗人
1.师:作者是谁?(王维)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指名2—3人回答,师讲述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故事:王维和元二都在朝中做官,元二被派往安西,王维赶来送别并写下了这首诗)
2.【王维:是唐朝的大诗人和绘画大师,人称“诗佛”。
王维曾担任尚书右丞,所以称他“王右丞”,他描写的自然山水诗歌和孟浩然创作的一样出色,所以他俩并称为“王孟”。
苏轼赞扬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有:《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一背)】
(三)读诗文
1.师:这对好友之间的送别场景又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轻轻打开书本,赶快去读一读古诗。
提示:A 至少读三遍,读准诗句; B 找出诗中所有的地名。
2.生自由读,指名3-4人朗读。
反馈:读准诗中的四个多音字(朝、舍、更、尽,随机板书、出示)
3.师:咱们一起有节奏地读读这首诗。
(出示节奏线,师示范,同桌合作读,指名2-3组读,齐读)
4.反馈:诗中的地名有哪些?(指名答,安西、渭城、阳关,出示地图明确地点)“渭城”:是当时的送别城,唐朝时期,凡是去往西部,都在长安渭城送别,因而此地的客舍特别多,在今天的西安渭河北岸。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师: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元二即将远赴安西,王维特意到渭城来送别。
5.师:可见这是多么深厚的友情,让我们走进古诗,感受诗人笔尖的景与情。
(四)解诗意
1.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每句诗意。
温馨提示: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每句诗的含义。
汇报: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由词到句来汇报。
(指名4-5组汇报)
示范:“渭城朝雨浥轻尘”,我们了解到“朝雨”是清晨的雨;“浥”是湿润、滋润的意思;“轻尘”指轻飘的浮尘。
诗句含义:渭城清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2.其他小组补充,老师及时纠错,最后男女生分角色齐读。
(五)悟诗情
1.苏轼曾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读读诗句,看看插图,说说你的眼前浮现了哪些景物?或者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板书:景)
反馈:朝雨。
理解:朝:早晨。
浥:湿润。
客舍:旅店,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的地方。
柳树:什么样的柳树?(清新的、绿绿的……)
“柳”是“留”的谐音。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以上景物学生边讲述老师边画图、板书:朝雨、客舍、柳色,创造情景)
2.师:多美的渭城啊!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种美吗?(指名2-3人读,男女生配合读)
3.师: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
渭城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苍翠欲滴。
多么美的渭城啊!(老师配乐描述画面,渲染情景,引导全班再次齐读这两句)。
4.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师过渡: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
他的好友将去什么地方?(生答)远赴千里之外的安西,中国最西边的一个遥远的地方。
(安西图片)看,用你学过的词语概括安西给你的印象?(荒芜人烟、寸草不生……)我们来看古人所描写的一首安西的诗。
(出示诗句),你从中又了解到了安西的什么?路途遥远,环境恶劣,在那个没有火车、汽车的的时代,靠骑马走到安西,3000多公里也要半年之久,这一路上会遇到多少困难!
师:然而身负朝廷的使命,不得不离开,遥望安西、渭城两地,你们来对比看一看,渭城这里怎样,安西那里又怎样?(出示图片,指名2-3名学生答: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此时如果你就是王维,面对好友要前往安西,你会有什么感受?(指名3-4名学生答,难过、不舍、担心……)
师:诗人怎么舍得让元二去安西?然而所有的不舍都只能化作两句诗:
(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学生齐读。
(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话是说不完的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2)对于一对友谊深厚的朋友,这不仅仅是一杯酒,这酒里还有很多滋味!你品出来了吗?你来读一读。
(指名4-5名学生答,答完后再请他读一读这两句,师随机板书:劝、更、尽,也可让学生上台板书他想到的关键词)
反馈:酒中有离别,因为喝完这最后一杯,王维和元二从此分别。
酒中有伤感,好友分隔两地,岂能不令人伤怀?
酒中有无奈,谁愿意与好朋友分离呢?无奈这是朝廷下达的命令,难以违抗。
酒中有祝福,诗人王维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在安西生活如意。
(3)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一份(生答,板书:情,酒诉真情送故人)一种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让我们带着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这份痛心,一起读这两句。
(生齐读)
5.师: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送别竟成了永别。
然而这份不舍之情却永久地被记录在诗句中。
就是因为有了这份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
让我们边听边感受,在音乐声中把他们的深情厚意读出来。
(齐读整首诗)(课件出示)
6.师:学到这里,谁能为大家背一背整首诗?(学生展示背诵古诗,指名3—4人)
三、课外拓展
1.师:多么感人的离别之情。
在古代,这样的送别诗数不胜数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简单介绍)
2.预习单上我也让同学们课外积累了一首送别诗,现在谁愿意大声地分享一下?(指名3-4人)
四、总结回味
美好的时间总是很短暂,这节课学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优美的送别歌曲中再次去体会那离别的深情,学会珍惜美好的当下。
(出示并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景:朝雨客舍柳色
酒诉真情送故人
情:劝更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