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2届高2019级高二化学选修4学案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选修4)2-3化学平衡教案
高二化学教学案1(平衡移动)一、课标解读:1.熟练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复习和强化对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认识、对平衡状态的判断;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2.掌握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通过浓度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原因。
重点难点: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认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复习巩固:㈠可逆反应:概念:下能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绝大部分的反应都存在可逆性,一些反应在一般条件下并非可逆反应,而改变条件(如将反应物置于密闭环境中、高温反应等等),很多反应变成可逆反应,如:CaCO 3 CaO +CO2。
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任意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都不可能达100%。
㈡化学平衡研究对象:可逆反应㈢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点:“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均不等于零;“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等”:v(正)=v(逆)≠0,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定”:达到化学平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百分含量等不再变化;“变”: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被破坏。
3.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直接标志:“等”、“定”间接标志:气体总物质的量、总压强、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等。
【巩固练习】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A.反应不再发生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改变C.反应容器内的总压强保持不变D.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变化2.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H2和O2点燃生成H2O的反应与H2O电解生成H2和O2的反应B.Cl2溶于水C.CuSO4吸水形成晶体蓝矾与蓝矾加热失去水分生成CuSO4D.Na2O溶于水3.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4.可逆反应N 2+3H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学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平衡(第一课时)一、预习目标:1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2平衡的概念二、预习内容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正反应:____________,逆反应:_____________2可逆反应:_________下,既能向______________又能向________方向进行。
3可逆反应的特征:“两同”是指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二平衡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反应里,_______和_______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简称平衡。
它的建立与反应途径_______,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平衡状态。
平衡的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们,通过你的自主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案一、习目标1解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了解平衡标志。
3了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平衡状态的特征;2难点:是平衡状态判断和平衡的影响因素。
三、习过程(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正反应:,逆反应:2可逆反应:下,既能向又能向方向进行。
3可逆反应的特征:“两同”是指①②。
注意:可逆反应的重要特征是转率永远不可能达到100%,也就是反应一旦开始,那么,就不可能只存在反应物,或只存在生成物。
(二)平衡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里,和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简称平衡。
它的建立与反应途径,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平衡状态。
平衡的前提:实质:标志:。
练习: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前,18O存在于()A、只存在于氧气中B、只存在于和SO3中、只存在于SO2和SO3中D、SO2、SO3、O2中都有可能存在。
练习: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2和H2合成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高中化学《2.3化学平衡》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过程[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阅读教材27页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1、可逆反应的概念:在下,既可以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进行的反应。
如:注意:1、2、3、2、不可逆反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如:H2的燃烧:酸碱中和:生成沉淀的发应:生成气体的反应:一些氧化还原反应:二、化学平衡状态思考1:对于不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吗?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思考2: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1、化学平衡的建立类比:溶解平衡的建立:〔以蔗糖为例〕开始时:平衡时:结论:。
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和H2O (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CO + H2O (g) CO2 + H2开始浓度 0.01 0.01 0 0一段时间后0.005 0.005 0.005 0.005如图:归纳:反应开始:反应过程中:一定时间后:思考: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是否停止了?2、化学平衡的定义:在下的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或保持不变的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1)条件:(2)对象:(3) 等:(4) 动:(5) 定:4、应用:例1、可逆反应2NO22NO + 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 、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l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反馈练习:1、可以说明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P〔g〕 + Q〔g〕 R〔g〕 + S〔g〕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的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P和S生成速率相等C.R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D.P、Q、R、S的物质的量相等2、以下方法中可以证明A(s) + 2B2(g) 2C2(g) +D2(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单位时间内生成了2molC2的同时也生成了1molA⑵、一个B — B键的断裂的同时有一个C — C键的生成⑶、反应速率v(B2)=v(C2)=1/2v(D2)⑷、C(B2):C(C2):C(D2) = 2:2:1⑸、温度、体积一定时,[B2]、[C2]、[D2]浓度不再变化⑹、温度、体积一定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⑺、条件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⑻、温度、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⑼、百分组成 B2% = C2% = D2%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气)+B2(气) 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A2、B2、AB的浓度不再变化(B) 容器中的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C)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2n mol的AB(D) A2、B2、AB的浓度之比为1:1:24、在1大气压390℃时,可逆反应:2NO2 2NO+O2达到平衡,此时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9.6倍,求NO2的分解率。
高中化学2.3化学平衡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化学平衡【第四课时】等效平衡一、等效平衡原理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压或定温、定容)下,对于同一可逆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即对于一个确定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只与条件(T、c、p)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如,常温常压下,可逆反应:2SO2 + O2 2SO3① 2mol 1mol 0mol② 0mol 0mol 2mol③ 0.5mol 0.25mol 1.5mol①从正反应开始,②从逆反应开始,③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由于①、②、③三种情况如果按方程式的计量关系折算成同一方向的反应物,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如将②、③折算为①),因此三者为等效平衡二、等效平衡规律根据反应条件(定温、定压或定温、定容)以及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相等),可将等效平衡问题分成三类:1 .在定温(T)定容(V)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即:定容,量相同。
(此种情况下又称等同平衡,即两平衡完全相同,此法又称极限法)。
例1.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g) 3C(g)+D(g),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w molL。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的是A. 4 mol A +2 mol BB. 1 mol A+0.5 mol B+1.5 molC+0.5 mol D∴n(H2)起始=(m+0.5x) mol n(I2)起始=(g+0.5x) mol又∵n(H2)起始:n(I2)起始=(m+0.5x): (g+0.5x)=1:2∴x=2(g-2m)设n(HI)平衡为ymol,则n(I2)起始: n(HI)平衡=2:a= (g+0.5x):y ∴y=(g-m)a解题规律:此条件下,只要换算到同一半边时,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等,则两平衡等效。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4. 2.3化学平衡
(2)平衡移动的图像 ( v-t )
m A(g) + n B(g)
p C(g) + q D(g) ΔH
② ΔH > 0 (正反应吸热)
C(s) + H2O(g)
CO(g) + H2(g)
V
V正’ V正’=V逆’
ΔH>0
V逆’
V正=V逆
V正=V逆
V逆’ V正’=V逆’
0 升温,平衡正移 t
p C(g) + q D(g)
④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V正=V逆
V正’ V正’=V逆’ V逆’
( 3 ) 应用: 2SO2(g) + O2(g)
催化剂 △
2SO3(g)
在硫酸工业生产上采取适度增大O2浓度,以使 SO2 充分氧化(超过95%),生成更多的SO3。
增大成本较低的反应物的浓度,提高成本 较高的原料的转化率。
22:46
6
(2)平衡移动的图像 ( v-t )
m A(g) + n B(g)
p C(g) + q D(g)
①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V
V正’ V正’=V逆’
V正=V逆 V逆’ 新平衡
旧平衡
0
t
(2)平衡移动的图像 ( v-t )
m A(g) + n B(g)
p C(g) + q D(g)
V正’ 降温,平衡逆移
已知: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
条件一定能使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BC)
A.升温 B.降温
C.增加氧气浓度
选修4化学平衡(第1课时)教案
高二化学选修4 化学平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3)常识性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能力。
(2)通过从日常生活、基本化学反应事实中归纳化学状态等,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3)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难点是化学平衡状态判断。
[教学过程]一、化学平衡状态: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特点:“动、定、变”特点: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
定:条件不变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变: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平衡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应是从一定速率开始的,而逆反应是从零开始的,随时间推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
①反应物与生成物处于动态平衡,V正=V逆②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百分组成保持一定;(或说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含量保持一定)③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改变,平衡状态即被破坏,发生平衡移动。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动态平衡的含义,还可以引用适当的比喻。
例如:当水槽中进水和出水的速度相等时,槽内水量保持不变;当商场在一定时间里进出人数相同时,商场内人数保持不变等。
实验步骤如下:(1)出示天平和装了水的一个矿泉水瓶Ⅰ,等待静止平衡,不动时称为平衡状态;(2)一个空矿泉水瓶剪去上部,下部刺一个小孔;(3)按图4所示向Ⅱ空瓶内不断倒水,使它出现与Ⅰ瓶水位等高的状态,而且保持这一水位。
告诉学生这时水位不变了,也可以称为平衡了。
请思考Ⅰ与Ⅱ两种平衡有何不同。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说课稿
它一些基本观念的获得使学生建立学科观,也就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学科素养。
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初高中对比 对化学反应的概念来说, 初中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直观、 会意、 完全转化的角度建立
的,高一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微粒、会意、 反应限度的角度建立,而高二建立的角度更多 的是从微观、本质、普遍实证的角度建立的;初中建立的意义是从形式上对物质变化进行 归纳,高一是从微粒的结合和反应限度了解化学反应, 而高二建立的意义是建立基本的科学 观、并且通过规律的学习, 学生最终能够掌握和应用。 初中对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概念没有 叙述, 也就是认为化学反应能够完全进行到底, 不存在逆反应, 高一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更进 一步, 了解化学反应存在反应限度, 而高二格外强调化学反应的实质, 了解正逆反应相互伴 生,对立统一。这样,在化学反应的学习过程中,从初中到高中,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层层推 进,从直观到本质,明确可逆反应,进而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3、环节三:平衡的迁移应用 学生观察将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饱和溶液和晶体共存的体系,
提问: 蔗糖晶体溶解过
程中是否建立平衡?这个平衡和我们刚总结过的平衡有无共同点?
学生思考:蔗糖晶体溶解过程中存在哪两个相反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两种过
程的速率如何变化?达到溶解平衡时,是不是这两过程均已停止?溶液有何特征?
再现学
2、环节二:平衡的特征性总结 结合刚才的活动, 请学生回答介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宏观的平衡现象和使用平衡的概念。
如:力的平衡、生态平衡、家庭的收支平衡、人口平衡、心理平衡
… ..;在列举这些平衡时,
学生对平衡概念的疑问就会越来越明显:
1、为什么要唤醒熟悉的平衡?为什么要建立平衡的概念?有什么必要?
设计的关键。组织
高二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2-3-1化学平衡状态(人教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课标要求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课标解读1.了解化学平衡过程的建立。
2.掌握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的标志。
●教学地位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判断,这部分知识是其他课时的基础,是解释一些平衡现象的基础。
鉴于学生的基础较差,本部分知识较难理解,所以在学习时将速度放慢一些。
●新课导入建议炼铁高炉尾气之谜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2C(焦炭)+O2(空气)===2CO(放出热量),Fe2O3+3CO△,2Fe+3CO2。
炼制1吨生铁所需焦炭的实际用量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的量,且从高炉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没有利用的CO气体,开始,炼铁工程师们认为是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之故,于是设法增加高炉的高度,然而高炉增高后,高炉尾气中的CO比例竟没有改变,这是什么原因呢?【提示】Fe2O3+3CO△,2Fe+3CO2是一个可逆反应,在此条件下已达到该反应的最大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了。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5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知识1,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并完成【思考交流1】;(2)看教材P26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知识2,化学平衡状态”,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并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2、3两题,验证学生对探究1掌握的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5页的讲解,对“探究1”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可逆反应”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的进行师生互动。
可利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思路。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26页的讲解,对探究2进行总结。
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化学平衡从容说课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学生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完全(达到反应的限度)这样的疑问。
教学中可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从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
从一个熟悉的内容出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人的思维是有弹性、有潜力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伸缩性。
这样,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而且每次都是经过改组的,目的不同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就会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
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再用颇具启发性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得出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达到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启发思维的目的。
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的认识,教科书列举了H2(g)+I2(g)2HI反应中的相关数据,从定量角度给以深化,希望学生能够从变化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即化学平衡常数,并学会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对化学平衡的教学应重视实验,教师应精心准备实验,最好以边讲边实验的形式进行。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对于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应重点讲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启发学生运用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解释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而推及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要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得出总是吸热方向的反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变化幅度最大,从而得出温度变化导致平衡移动的方向;要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学会利用数据,从中分析总结规律。
对K而言,它只受温度影响,不受浓度影响,不必进一步推导说明。
建议采用如下模式进行教学:还可以设计提出下述思考题:1.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加以理论解释。
2022年人教版选修4 第2章第3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 学案
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标志1了解化学反响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响的概念。
2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培养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3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可逆反响与不可逆反响1.可逆反响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响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响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响。
2表示方法: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响称作正反响,从右向左的反响称作逆反响。
例如:SO2与H2O反响可表示为SO2+H2O H2SO3。
3特征:①正、逆反响发生的条件相同;②反响不能进行到底,反响体系中,与化学反响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
2.可逆反响与不可逆反响的比拟可逆反响不可逆反响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响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响方向进行的反响称为可逆反响。
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如N2+3H2错误!ol·L-1、mol·L-1、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响到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mol·L-1B.Y2为mol·L-1C.X2为mol·L-1D.Z为mol·L-1答案A方法探究利用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上述题目中可利用极端假设法判断,假设反响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响正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改变浓度mol·L-1终态浓度mol·L-10假设反响逆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改变浓度mol·L-1终态浓度mol·L-1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2∈0,,Y2∈,,Z∈0,。
变式训练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响:X2g+3Y2g2Zg,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mol·L-1、mol·L-1、mol·L-1,当平衡时,以下数据肯定不正确的选项是A.X2为mol·L-1,Y2为mol·L-1B.Y2为mol·L-1C.X2为mol·L-1,Z为mol·L-1D.Z为mol·L-1答案A解析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响,故解这类题目时要善于利用极值法,可分别考虑反响正向进行彻底和反响逆向进行彻底两种情况。
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docx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二)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讨论并归纳出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特征。
3、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用已归纳的平衡特征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某种程度时是否达到平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科平衡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化学平衡的核心内容动态平衡,日常生活中的溶解平衡、环保等平衡问题与化学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三、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四、教学过程引言前面我们学过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但是化学反应还要考虑能否进行到底,也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也即是我们要研究的化学平衡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必修课本我们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我们再作进一步的研究。
其实在初中、高一接触到的溶液、溶解度也存在这个限度问题,下面我们转入有关的探索。
1、饱和溶液的可逆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过程完全停止了吗?没有!以蔗糖溶解于水为例,当温度一定时,溶液达到饱和之后,溶液中蔗糖分子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的速率与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在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的速率相等。
即:溶解速率=结晶速率,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达到了溶解的平衡状态,一种动态平衡。
溶解、结晶过程可以表示如下: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过程的可逆性是了解过程限度的基础,过程的限度取决于过程可逆性的大小。
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教学
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化学平衡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后续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实际上是高一所学化学平衡的延续,还是后一章学习的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知识逻辑性强,题型广,学生很容易被表面现象蒙蔽,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基本概念、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了解化学平衡常数过程与方法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平衡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的基础。
因此,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剖析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常数是本节课的重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理论性强、内容枯燥,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时,利用不同层次的习题层层分解和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增强认识结构,深化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学情分析必修阶段,学生对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选修阶段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已有的溶解结晶平衡入手,导入化学平衡的建立,深化判断可逆反应达平衡的判断方法,这样逐步深入的认识知识,容易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方式通过日常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模型,引导启发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本质并迁移知识,解决类似问题。
学生在《必修二》已经学习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等相关问题,对《选修四》的化学平衡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讲了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知识。
学生在复习化学平衡问题的时候还是有些陌生感。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pptx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全部
返回
归纳、小结:
(1)可逆反应不可能反应完全,平衡体系中反应物与 生成物共存。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是v(正)=v(逆)>0,
特征标志主要有各反应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或百分量 (如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转化率等)不再随时 间的改变而改变。
(4)在任何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都是一个
恒定值。
()
(5)K值越大,表明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
答案:(1)× (2)× (3)√ (4)× (5)√
返回
平衡转化率
(1)定义:平衡转化率是指平衡时已转化了的某反应物的量 与转化前该反应物的量之比。 (2)表达式:对于反应:aA+bBcC+dD,反应物A的转化 率可以表示为:
全“消除”这种改变。
返回
B 4.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 )
A.棕红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
压后颜色变深 C.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D.合成氨工业使用高压以提高氨的产量
返回
第三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
返回
(2)速率图像(以放热反应为例): 返回
4.催化剂的影响 (1)影响规律: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
移动方向
v(正)、v(逆)同等程度
使用催化剂
平衡不移动
增大,v(正)=v(逆)
返回
(2)速率图像:
返回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返回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三节化学平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以及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等观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②理解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三、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五、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图形法、讲授法等。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学情分析七、教学过程总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分析: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2)分析图【注意】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均可视作常数,他们的量改变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3)压强:【合作探究】下面有一组数据,请大家根据数据判断,压强对于化学平衡的移动有没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N2 + 3H2 2NH3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分析以上数据,总结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认识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熟知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的思维模型。
一、可逆反应及其特征1.可逆反应的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可逆反应方程式常用“”连接,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把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为逆反应。
3.特征1.在容器中充入SO2和18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2SO2+O22SO3反应,一段时间后,18O 原子存在于哪些分子中?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SO2、O2、SO3分子中都可能存在。
SO2与18O2反应生成SO3,所以SO3中有,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生成的SO3同时又有部分分解,分解出的SO2和O2中也会有18O。
2.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2 mol O2,能否生成2 mol SO3?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否,要生成2 mol SO3,必须2 mol SO2完全反应,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即使O2过量,也不能将SO2完全转化成SO3。
(1)H2与O2点燃可以生成水,电解水又可以生成H2与O2,所以两个反应是可逆反应()(2)合成氨反应中,如果N2过量,则可以使H2完全消耗()(3)对于可逆反应,若加入反应物,则反应先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停止后再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参考答案】:(1)×(2)×(3)×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1)在一定条件下,把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用速率—时间(v-t)图像表示出以上过程:2.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只有可逆反应才存在平衡状态()(2)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4)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5)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定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参考答案】:(1)√(2)√(3)×(4)×(5)×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3C(g),在下列几种状态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正反应速率v (A)=2 mol·L -1·min -1,逆反应速率v (A)=2 mol·L -1·min -1 ②正反应速率v (A)=2 mol·L -1·min -1,逆反应速率v (B)=1 mol·L -1·min -1 ③正反应速率v (A)=2 mol·L -1·min -1,正反应速率v (B)=1 mol·L -1·min -1 ④正反应速率v (A)=2 mol·L -1·min -1,逆反应速率v (C)=2 mol·L -1·min -1对比②③,对比②④分别可得出利用反应速率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哪些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①② 对比②③可得出反应速率不能全为同一方向的速率,应一正一逆。
对比②④可得出不同物质表示的一正一逆速率数值不一定相等,而应是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相等或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2NO 2(g)2NO(g)+O 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说明2HI(g)H 2(g)+I 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
①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②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参考答案】:①②③ ①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1)直接判据: ①v 正=v 逆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质量和浓度保持不变 (2)间接判据:①常用物理量: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压强、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ρ=mV )、平均摩尔质量(M=m n) ②判断方法:“变量不变即为平”即假设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该物理量若发生变化,则某时刻该物理量不再改变时,即认为达到平衡状态。
若该物理量为一直不变的量,则无法用于判断。
1.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N 2+3H 22NH 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 正(N 2)=v 正(H 2)B.v 正(N 2)=v 逆(NH 3)C.2v 正(H 2)=3v 逆(NH 3)D.v 正(N 2)=3v 逆(H 2)【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 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v 正=v 逆,A 只表示同一方向的反应速率,无法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 不正确;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N2)∶v(H2)∶v(NH3)=1∶3∶2,判断B、C、D,可知C正确。
2.一定温度下,在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s)+3B(g)3C(g),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再改变B.密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C.密闭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D.密闭容器内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故A项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密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也始终不变,故B、C项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由于有固体物质参加反应,所以达到平衡前混合气体的质量是不断变化的,若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则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3.(2019·东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O2和2 mol NO,发生如下反应:O2(g)+2NO(g)2NO2(g),此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的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O2、NO、NO2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O2,同时生成2 mol NO2【参考答案】:C4.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是()A.SO2、O2分别为0.4 mol·L-1、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2为0.24 mol·L-1,SO3为0.14 mol·L-1【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本题可用极限法。
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假设反应由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建立。
A项,0.2 mol·L-1 SO3全部转化时,SO2和O2浓度才是0.4 mol·L-1、0.2 mol·L-1;B项,SO2的浓度应在0~0.4 mol·L-1之间;根据S元素守恒,SO2和SO3浓度之和应为0.4 mol·L -1,C、D两项都不正确。
5.恒温恒容条件下,将2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x C(g)+2D(s),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 mol B,并测得C 的浓度为1.2 mol·L -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 =________。
(3)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C.A 的消耗速率与B 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D.A 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参考答案】:(1)0.6 mol·L -1·min -1 (2)3 (3)BD 【试题解析】: (1)v (C)=1.2 mol·L -12 min =0.6 mol·L -1·min -1。
(2) 2A(g)+B(g)x C(g)+2D(s)开始/mol·L -1 1 1 0 转化/mol·L -1 0.8 0.4 1.2 平衡/mol·L -1 0.2 0.6 1.2由此可知,2∶1∶x =0.8∶0.4∶1.2=2∶1∶3,所以x =3。
(3)A 项,x =3,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压强均不会变化;B 项,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而气体的体积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由于D 为固体,故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 项,A 的消耗速率与B 的消耗速率表示的反应方向一致,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D 项,A 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题组一 可逆反应概念的理解1.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B.2HIH 2+I 2是可逆反应C.2H 2+O 2=====点燃2H 2O 与2H 2O=====电解2H 2↑+O 2↑互为可逆反应 D.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 C 项中两个反应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故不能称之为可逆反应,C 项不正确。
2.(2020·合肥调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 2(g)+3Y 2(g)2Z 2(g),若X 2、Y 2、Z 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①X2为0.2 mol·L-1②Y2为0.1 mol·L-1③Z2为0.3 mol·L-1④Y2为0.6 mol·L-1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在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平衡时不可能出现某物质浓度为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