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的处方及方解
清肺排毒汤的中医与现代科研方解
清肺排毒汤的中医与现代科研方解摘要:中医药“清肺排毒汤” 是治疗新冠毒肺炎普通型的确效方剂,也可用于重型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加减的基本方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推荐“清肺排毒汤”用于新冠肺炎的救治。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也已列入。
关键词:“清肺排毒汤”;新冠肺炎;中医药《清肺排毒汤》处方组成:麻黄9g 炙甘草6g 杏仁9g 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 泽泻9g 猪苓9g 白术9g茯苓15g 柴胡16g 黄芩6g 姜半夏9g生姜9g 紫苑9g 冬花9g 射干9g细辛6g 山药12g 枳实6g 陈皮6g藿香9g服法: 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
每天一付,早晚各一次﹙饭后四十分钟﹚,温服,三付一个疗程一、从中医理论对此处方的方解:此方以伤寒论“麻杏石甘汤” 合“小柴胡汤” 再合“射干麻黄汤”并“五苓汤”、加山药、枳实,陈皮、藿香而成方。
为何此次流行的是“瘟疫” 卻要用伤寒论方?我理解此疫流行在隆冬之季﹙11月末至3月﹚是为寒瘟,实与汉代流行的“伤寒” 相似,且伤寒论贯彻着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只要疾病证候附合,处方当可引用,且多方组合,予以加减,附合复杂病机临床辨证应用。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也常引用《伤寒论》中方剂,如“若脉长洪而数,大汗多渴,此邪气适离膜原,欲表未表,此白虎汤证” 。
麻杏石甘汤始用于外感风寒后风寒人里化热,汗出而喘者。
后世内、儿科常以本方加减治疗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的病证。
现取麻杏石甘宣肺清热,为治外感寒瘟之邪入肺化热,致肺气不宣,痰热壅肺之主方。
麻黄合杏仁,开宣肺气之力大,石膏清肺胃之热峻,甘草缓中护胃,使药力雄而不猛;并以小柴胡汤,其柴胡合黄芩清半表半里之热邪,麻黄配桂枝、生姜、细辛,祛外感未尽之寒邪,并通窍而调营卫;祛未尽之寒邪又清已成之內热,相辅又相佐,使凉药能清热而不伤脏,温药驱寒而不助热。
桂枝配茯苓、泽泻、猪苓、白术之五苓散开三焦祛水湿而利痰;姜半夏、陈皮配白术、茯苓助燥湿化痰以清理生痰之源;射干麻黄汤专攻痰涎壅盛的肺气不畅而喘咳痰鸣﹙金匮要略:痰饮上逆,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
中药配方方解
名方篇真武汤(称玄武汤)《伤寒论》组方:茯苓15克芍药10克白术10克生姜10克制附子5克用法:煎汤,每日三次,每日一剂。
或共细为末,每次3g,每天两次。
适应症:用于治疗阴虚证而引起的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由于表阳虚,内阴寒,外虚热,内水冲而引起的心惊头昏欲倒,腹痛下痢,大致可归纳为:○1阳症的流感,肺炎,胸膜炎,肺结核。
○2神经系统痴患,神经衰弱,脑出血高血压脑病。
○3心脏病中的心瓣膜病,心力衰竭,心悸,浮肿等。
○4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低下,肠炎,肠结核胃下垂等。
○5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炎和肾萎缩。
○6半身不逐,疟疾,湿疹,老年性瘙痒症,遗尿。
方解:茯苓逐胃内积水,镇静上冲之气,白术助茯苓去水,芍药补里虚,调整胃肠功能;附子的温补力很强,和生姜一起,提高新陈代谢的活力,恢复元气,由于有些药力的综合作用,使体液得到调节,胃肠功能改善。
而治心悸并使元气恢复。
药物功效:芍药为活血、茯苓为利尿药,干姜为驱风附子为温中药。
附记:本方适用于阴虚证所致之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症,表阳虚,内阴寒所致之心悸、头昏等。
苓姜术甘汤《金匮要略》组方:茯苓20克干姜10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或共细为末(或制成蜜丸),每次5g,每日三次。
适应症:用于腰以下发冷的表证。
治腰痛、腰冷,坐肾神经痛,夜尿症,遗尿症,白带多,以及皮肤湿疹,溃疡等。
方解:主要治疗寒湿证,具有温表利水作用。
茯苓、白术逐表湿利水;干姜温表利水;甘草和干姜一起,温里补下焦,有制止尿频的作用。
本方用于治表寒证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夜尿症,遗尿症等,具有温表作用。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组方:当归15克川芎15克芍药2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用法:共细为末,每次4g,每日3次。
适应症:本方用于体虚贫血、足冷、乏力、月经不调等症。
如贫血、低血压,腰腿发冷月经不调,不孕症,神经衰弱,半身不遂等和神经质。
方解:当归补血润血,治贫血,芍药理气止痛;川芎补血理气;茯苓利水;白术、泽泻利尿。
中药减肥处方
1,泽泻减肥去皮切片入药。
功效为利小便、清湿热。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
可入汤剂,用量5~10克。
具有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脂肪肝作用;动物实验发现,泽泻可降低肥胖大鼠子宫、睾丸周围脂肪指数,可抑制小鼠小肠脂化胆固醇的能力,可降低大鼠小肠内的胆固醇吸收率。
泽泻具有清热利尿作用,是减肥降血脂的常用中药,适用于肥胖病人的胃热湿阻证,可以单独使用或加入中药复方中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泽泻药性甘寒,对体虚者或热象不明显者慎用,或配伍其它中药,以减其寒性。
如在《金匮要略》的古方中,用泽泻配白术,名泽泻汤,可健脾利水,能用于治疗脾虚水肿的肥胖病人。
在《伤寒论》的古方中,以泽泻配猪苓、茯苓、白术、桂枝,也可用于脾虚浮肿肥胖病人的减肥治疗。
推荐减肥处方1:泽泻、泽兰各12克,菊花、荷叶、决明子、枳壳各10克,桑椹、补骨脂、何首乌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嗜睡加绿茶10克;便秘加番泻叶10克(冲服);气短加党参、黄芪各15克。
具有减肥作用。
推荐减肥处方2:泽泻、决明子各30克,荷叶24克,生石膏30克,太子参12克、甘草、知母、半夏各10克。
制成冲剂,每日1次,每次10克。
具有减肥作用。
2,决明子减肥可生用或炒用,又名草决明。
功效为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热结便秘。
有降血压、降血脂、抑菌等作用。
可治疗肥胖病、高脂血症、习惯性便秘、乳腺炎、霉菌性阴道炎、小儿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白内障。
决明子为药食两用之品,可炒后泡茶饮。
具有清热明目的作用。
决明子有轻泻作用,可干扰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减肥降脂治疗最常用的药物。
生用的泻下作用比炒用强,入汤剂的常用剂量10~15克,打碎后入汤剂煎效果好。
推荐减肥处方1:决明子15克、荷叶12克、泽泻15克、茯苓12克、山药25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具有健脾利湿,祛痰化湿作用,适用于肥胖病人脾湿痰阻证。
24种中药方
24种中药方1:调经养血丹【久春堂、有30年历史】处方:益母草、广皮、阿胶、熟地各二两、杜仲、白芍、白术、椿皮、续断、川芎、艾炭、茯苓各一两。
制香附、当归各四两、延胡六钱。
炼蜜为丸。
主治:妇女气血两亏。
、行经腹痛、虚寒白带。
用法:每服二钱。
用黄酒和白开水送下。
2:妇女调经丹仁义堂祖传处方:人参一钱。
肉桂、阿胶、陈皮、丹参、甘草、红花、砂仁、川芎各一钱二分。
白术、茯苓、沉香、元胡、乌药、黄芪、、益母草各一钱六分、香附、白芍、熟地、当归各二钱、水泛为丸。
主治:调经养血、舒气散寒。
用法:每服一钱五分、白开水送下。
禁忌:孕妇忌服。
3:胃病和中丸仁义堂祖传处方:人参、甘草、茣蓃、良姜、丁香、肉桂各一钱。
砂仁、白术、厚朴、柿蒂、茯苓、陈皮、藿香各二钱。
水泛为丸主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
用法:每服一钱五分、日服二次、白开水送下。
禁忌:孕妇忌服4:追风散寒狗皮膏【仁义堂祖传、有30年历史】处方:全当归、白芷、乳香、桂枝尖、广木香、生川乌、白芥子、生草乌、大黄各三钱。
樟丹六斤、麻油十斤、熬成膏药。
主治:夜梦遗精、久泻肚痛、腰腿疼、四肢麻木禁忌:生冷食物5:妇女调经养血狗皮膏药【仁义堂祖传、有30年历史】处方:主归、草乌、桂枝、川芎、木别子、大黄、肉桂、白芷、连翘、附子、川乌、苦参、乳香各三钱。
樟丹六斤、麻油十斤、、熬成膏药。
主治:经血不调、子宫寒冷。
禁忌:生冷食物6:一品膏【天合堂、有20年历史】处方:龙骨、莵丝子、柴胡、甘草、芍药、川芎、防风、防已各一两五钱、虎骨、鹿角、牛膝、羌活、木瓜、益智仁、陈皮、茯神、续断、独活、黄芪各三两、樟丹九斤、麻油25斤。
熬成膏药主治:筋骨麻木、风寒湿痹、腰腿疼、四肢麻木7:利湿解毒丸【天合堂、有20年历史】处方:泽泻、川乌、滑石、车前子、木通各三钱、黄苓、金银花、生地、桅子、瞿皮、竹叶、赤芍、甘草各五钱、连翘、地丁、浮萍草、白萍皮、茵陈各一两。
薏木二两、水泛为丸主治:湿气疥癣、黄水疮、各种湿毒。
治疗肝癌的中药药方17则
治疗肝癌的中药药⽅17则治疗肝癌的中药药⽅17则中医在治疗肝癌⽅⾯有这独到的配⽅与见解,中医讲究分型辩证去治疗,从整体来使⾝体内部机能处于协调的状态之后再进⾏治疗。
以下向⼤家介绍17个中药治疗肝癌的药⽅。
1.益⽓养⾎,活⾎化瘀,软坚消癥治肝癌组成:党参12g,当归9g,黄芪12g,⽩芍9g,三棱9g,莪术9g,醋柴胡9g,桃仁9g,炙穿⼭甲⽚9g,⽊⾹9g,⽣鳖甲12g,青⽪9g,陈⽪9g,炙⽢草6g,⽔红花⼦30g,川楝⼦9g,⾹附9g,枳壳9g,⽔蛭6g,半枝莲30g,蜀⽺泉30g,⽯打穿30g,,主治:肝癌。
⽅解:本⽅以党参、当归、黄芪、陈⽪、⽩芍益⽓养⾎;三棱、莪术、柴胡、桃仁、⽊⾹、⽔红花⼦、川楝⼦、⾹附、枳壳、⽔蛭、青⽪等⾏⽓活⾎化瘀;炙穿⼭甲⽚、⽣鳖甲、半枝莲、蜀⽺泉、⽯打穿等解毒消癥软坚;炙⽢草调和诸药。
2.加减参赭培⽓汤治⽓滞⾎瘀型肝癌组成:⽣赭⽯15g,太⼦参10g,⽣怀⼭药15g,天花粉10g,天门冬10g,鳖甲15g,⾚芍药10g,桃仁10g,红花10g,夏枯草15g,⽣黄芪30g,枸杞⼦30g,焦⼭楂30g,泽泻15g,猪苓15g,龙葵15g,⽩英15g,⽩芍10g,焦六曲30g,三七粉3g。
主治:肝癌。
有调⽓、化瘀、利⽔等功效。
⽅解:⽣赭⽯⽣新凉⾎、降⽓镇逆、祛痰⽌呕、通便引瘀下⾏;太⼦参、怀⼭药培中养胃,天门冬、天花粉滋养胃阴,防⽤开破之药损伤肠胃;桃仁、红花、鳖甲、⾚芍药活⾎化瘀,消肿⽌痛兼以通络;泽泻、猪苓利⽔、化瘀;⽣黄芪、枸杞⼦益⽓滋补肝肾;焦⼭楂、焦六曲健脾和胃;龙葵、⽩英清热解毒,凉⾎利尿。
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蒿30g;有腹⽔者加商陆10g,⽜膝10g,⼤腹⽪10g;痛剧者加郁⾦10g,延胡索10g,凌霄花15g,⼋⽉札10g;腹胀甚者加⼤腹⽪6g,⽊⾹6g,厚朴10g;呃逆加旋覆花10g,柿蒂10g;⼝⼲渴甚者加沙参10g,麦门冬10g;⼤便⼲燥,数⽇不便者加全⽠蒌20g,郁李仁12g。
中药常见处方药
中药常见处方药中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中药中,处方药是指根据中医理论以及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配制的药物。
这些处方药常常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与慢性疾病,并且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常见处方药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黄连汤黄连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处方,由知母、黄连、黄芩等多味中药组成。
此处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主要适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吐、腹泻、痢疾等症状。
黄连汤的用法是将适量中药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煎煮20分钟至药液呈黄色即可。
一般每日3次,每次口服100毫升。
使用时,应注意过敏体质及孕妇避免使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二、桂枝汤桂枝汤是一种温经发汗的中药处方,由桂枝、生姜等多种中药组成。
此处方主要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如身体发热、头痛、恶寒等。
桂枝汤的用法是将适量中药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煎煮30分钟至汤色略带黄色即可。
每日3次,每次口服100毫升。
使用此处方时要注意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三、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补血养颜的中药处方,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等多味中药组成。
此处方主要适用于女性在月经期间发生的症状,如经血量过多、月经不调等。
四物汤的用法是将适量中药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煎煮40分钟至药液颜色呈红色即可。
每日3次,每次口服100毫升。
使用此处方时应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总结起来,中药常见处方药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根据中医理论以及患者的情况来配制,常常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和慢性疾病。
对于黄连汤、桂枝汤和四物汤等处方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进行了介绍。
在使用中药处方药时,应根据医嘱使用,控制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对中药处方药的正确了解和使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中医民间秘方)
七⼗六种中药外敷配⽅(中医民间秘⽅)肚脐没有⽪下脂肪,⾎管⾮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扰破坏,因此⽤药量少、见效快。
肚脐作为⼈体⼀个独特的给药途径,⽤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之功能。
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疗⼩叶增⽣的外敷⽅法 ⼩叶增⽣⼤概是⼥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
很多⼥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很有韧性,有点⼉像摸橡⽪块的感觉,⽤⼿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叶增⽣。
其实⼩叶增⽣不是什么⼤不了的疾病,⼤多数患上此症的⼥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或⼀两年后⾃⾏缓解,⽆需治疗。
不过,也有⼀⼩部分⼈是⼀直有着⼩叶增⽣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件让⼈⼼⾥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性还总担⼼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给⼤家提供⼀则可以帮助消除⼩叶增⽣的外治⽅法:把天⿇打成粉填⼊肚脐内。
天⿇或天⿇⽚ ⽳位:神阙⽳(肚脐) ⽅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或中成药天⿇⽚,打粉后填⼊肚脐内,外⾯⽤医⽤纱布和医⽤胶布固定。
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友情提⽰: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不⾜。
⽅法:取⼀粒健胃消⾷⽚或补中益⽓丸捣碎,填⼊肚脐,⽤医⽤纱布和医⽤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时,然后休息12个⼩时。
3;肚脐敷药治疗⿐炎 处⽅:党参10g,⽩术7g,⼲姜5g,炙⽢草3g,扑尔敏2粒。
粉碎成细粉,填神阙⽳ 4;⾃汗,盗汗,遗尿-----⽤五倍⼦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五倍⼦15克(或五倍⼦30克、朱砂3克),焙⼲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上治疗盗汗。
5;失眠 桑葚⼦煮汤。
还可⽤归脾丸,贴在肚脐上。
⽤医⽤纱布和医⽤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滴⽔滴在肚脐⾥,外⾯⽤医⽤纱布和医⽤胶布封盖,12个⼩时以后取下。
中医特效处方
特效处方、偏方甲状腺肿瘤:夏枯草六两加水熬成药汤九碗(三天的药量),喝之前加适量红糖(这是重点中的重点,红糖是此配方的药引,没有加红糖喝了不起作用),一般一个星期见效。
另外告诉大家:桔子和萝卜同食,很容易得甲状腺肿瘤!!!祛除黄褐斑的方子,药只有四味,并且喝起来也不苦。
它的组成是:山药30克、茯苓3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
在药物加600毫升水熬好,早晚服用一次就可以了。
风湿骨伤科特效药:乌梢蛇.全蝎.木瓜.葛根.白芷.枸杞子.肉桂.丁香。
研粉装入0号胶囊,一次三粒,一天三次。
可以治疗关节炎.肩周炎.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等骨伤科疾病。
效果不错,值得推广。
习惯性感冒,体虚感冒:党参15克,苏叶10克,开水冲泡,不拘时饮用。
血瘀治疗月经过期不来特效: 山楂50g,水煎冲红塘25g老中医治疗阑尾炎的简便方: 金银花100克、生地100克、紫花地丁100克。
治阑尾炎。
神效!此方煎水一日服完,连服三剂。
金银花现在太贵可以用藤100再加红藤30,败酱草30效果更好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有特效: 蜜炙款冬花10克,冲泡开水后加适量冰糖,当茶饮,每日1剂。
糖尿病特效方症状:渴而饮水不止,久病服药不效者。
药方:白芍、淮山、甘草各等份研末,每用一钱,开水送服,每天早、午、晚饭前各服一次,连续服用7日可愈。
有人患糖尿病数载,服此方已断根。
(此方是本人昨日刚从某流通处所请到的,未曾使用过,希望在确定使用前最好咨询一下有经验的中医师)武某某,男,20岁,学生。
1983年3月因手挤面部痤疮,感染化脓,治愈后留一瘢痕。
1983年8月,求诊,经用山楂粉调黄酒外敷,半月后瘢痕消失,患外皮肤光润如常。
仉雁子,33岁,患面部雀斑十余年.用生姜酊(鲜姜50克,去掉杂质洗净,待凉干后装入瓶中,然后加入白酒或50%酒精500毫升,加盖密封浸泡十五天即可)外擦治疗半个月,面部色素逐渐变浅。
继续治疗半个月后雀斑完全消退,无其它痕迹。
二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中药的处方用名
解表药麻黄〈处方用名〉净麻黄、去节麻黄:发汗力最强,体壮病重者用麻黄:发汗力次之麻绒:发汗力更次之炙麻黄:蜂蜜炙,发汗力次于麻绒,兼有润肺作用,小儿、老人、体弱者多用炙麻绒:蜂蜜炙,发汗力次于炙麻黄,略有润肺作用。
桂枝〈处方用名〉嫩桂枝:幼嫩而香气浓郁者,质佳桂枝尖:细枝梢,长于通血脉,散风寒桂枝木:较粗者,砸去外皮,长于温经通络,解肌发汗力较弱。
紫苏〈处方用名〉紫苏叶:用叶,长于发汗解表。
紫苏梗:用茎,偏于理气安胎。
生姜〈处方用名〉生姜皮:为生姜的外皮入药,长于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证;生姜汁:为生姜取汁入药。
具化痰止呕之功,用于中风痰迷,口噤昏厥,呕吐不止等症煨姜:煨用,具有温中止呕、止泻之功。
适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呕吐、泄泻等证。
香薷〈处方用名〉香薷陈香薷:历代医家认为以陈久者为佳西香薷:江西产荆芥【处方用名】荆芥荆芥穗(只用穗):长于祛风解表荆芥炭(炒炭用):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处方用名】防风关防风防风炭(炒炭用,长于止血)炒防风:炒用,长于止泻。
软防风:产于关外黑龙江、吉林等地,其枝粗性糯,体软而轻,肉厚而滋润,品质最佳,为道地药材。
口防风:产于河北、内蒙古西部者,品质略次。
青防风:产于山东及河北保定、唐山者,品质次。
【处方用名】羌活川羌活:产于四川者,质优西羌活:产于甘肃、青海者,质次【处方用名】白芷杭白芷:产于杭州者,•为道地药材川白芷:产于四川者香白芷:气味芳香【处方用名】细辛辽细辛(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质较佳)北细辛:产于东北三省者,为通用正品华细辛:产于陕西者【处方用名】藁本净藁本、香藁本:以身干光净,香气浓郁者为佳川藁本:习惯以四川所产者质量最佳〈处方用名〉苏荷:江苏产,质最佳,道地药材。
薄荷叶:用叶,长于发汗薄荷梗:用茎,长于理气〈处方用名〉牛蒡子(简称牛蒡、牛子)恶实(清以前医籍中的名称,盖以果实有多刺钩之故,也称为大力子、鼠粘子)炒牛蒡子〈处方用名〉蝉蜕蝉退蝉壳蝉衣虫衣虫退金蝉衣(以体轻、色金黄透光,无泥沙者为佳)〈处方用名〉桑叶冬桑叶霜桑叶蒸桑叶:长于清肝明目炙桑叶:长于润肺止咳,多用于肺燥咳嗽〈处方用名〉黄菊花(杭菊花):长于疏散风热白菊花(滁菊花):长于平肝明目野菊花:长于清热解毒〈处方用名〉北柴胡: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甘肃等地;南柴胡: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中兽医常用中草药方剂
中兽医常用中草药方剂第一节通用添加方一、防病保健方黄连解毒散(千目)【处方】千目黄连6g,千目黄芩12g,千目黄柏12g,千目栀子12g。
【制法】混匀。
【用法用量】在饲料中添加,每次,马、牛30~50g,羊、猪6~10g,兔、禽0.2~0.4g。
【功效】泻火解毒。
【用途】防治三焦实热,疮黄肿毒。
【按语】方中黄连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黄芩泻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邪三焦之火,四药合用,共奏泻火解毒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该方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相当广泛,对多种细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还能增强白细胞及肝脏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并有抗炎、解热、利胆和抗肝损伤作用,经常添加可获得良好的防病效果。
据介绍,夏秋季在畜禽的饲料中添加0.1%,常喂。
可预防火热证。
银翘散(千目)【处方】千目金银花,千目连翘,千目荆芥,千目薄荷,千目桔梗等。
【制法】混匀。
【用法用量】在饲料中添加0.1%,常喂。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途】防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疮痈初起。
【按语】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薄荷、桔梗辛凉解表。
研究证明。
本方对某些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现代广泛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治疗,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清热散(千目)【处方】千目地胆草,千目大青木,千目玉叶金花,千目穿心莲,千目救必应等。
【制法】混匀。
【用法用量】在饲料中添加0.2%(预防)~0.4%(治疗),连用3天。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用途】防治胃热食少,暑热尿赤,目赤耳肿,热结便秘。
【按语】本方的解热作用较为显著,并有一定的抗毒、抗炎等作用,特别是对病毒性疾病具有防治的双重作用。
白头翁散(千目)【处方】千目白头翁12g,千目黄连6g,千目黄柏9g,千目秦皮12g。
【制法】混匀。
【用法用量】在饲料中添加,每次,马、牛30~50g,羊、猪6~9g,兔、禽0.4~0.6g。
中药新药的处方及方解
•
六、举例
• 逍遥散丸 • 【处方】当归 100g 白芍 100g 柴
胡 100g 白术(炒)100g 白茯苓 100g 甘草(蜜炙)80g 薄荷20g 生姜 100g •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 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 欲减退,月经不调。
•
病机分析
•
• 肝藏血而主筋,开窍于目,上至颠顶, 中行胸胁,下至少腹而络阴器,与冲、 任二脉至为密切。
•
2、中药新药组方的原则── 君、臣、佐、使
• 君、臣、佐、使原被称为方剂的组成原则,也曾被改为 主、辅、佐、使。其实只是方药组成配伍的一种规则, 或者说是一种模式。
•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这一原则,并作了解释。在《素 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 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 应臣之为使。”元代李东垣进一步指出“ 主病之君,兼 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君药 份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 。君臣有序,相与宣摄,是可以御邪治病也。”。明代 何柏斋又提出:“ 大抵药之治病,各其所主。主治者, 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 此外,金人张洁古也有“ 力大者为君”之说。
•
• 根据历代方剂的分析,君、臣、佐、使解பைடு நூலகம்释如下:
•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 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药物,其 用量也是该药常规用量的大量,甚至超过 常用量。
• 臣药:①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的重要 药物;②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
•
• 佐药: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药或臣药以 加强疗效的药物,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 的药物,但在本方中的作用次于臣药; 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减弱君、臣药 的毒性或峻烈之性,而又能起到相反相 成作用的药物;③反佐药,用于因病势 拒药而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 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在病情复杂 时须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散敛同配, 辛开苦降不同。如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 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药以 消除寒热相拒。
治疗失眠的中药处方
治疗失眠的中药处方如有帮助,欢迎下载。
治疗失眠的中药处方一、针灸二、吃中药三、泡脚浴泡脚浴(配方):1、川穹30克、磁石60克、菊花20克、黄芩15克、夜交藤30克、五加皮30克、合欢皮30克2、磁石60克、菊花20克、黄芩15克、夜交藤30克;3、夏枯草30克,桑枝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4、丹参20克、远志20克、石菖蒲20克、珍珠母30克、酸枣仁{打碎}20克、黄连10克、白芍20克。
把中药都到入锅中后加入凉水,中药煎煮前,最好先用凉水浸泡药物约30分钟,因为凉水能穿透植物的表面,使药物湿润变软,细胞膨胀,让有效成分能更容易溶解入水中。
煮中药一般先用猛火,待水沸后改用小火,煎煮约30分钟,在煎药期间,将药搅拌二至三次,药煎好了!接一盆凉水,把煎好的中药倒入盆中,就可以泡脚了。
泡脚时间睡前,晚饭后一小时。
每次泡脚时间多长为好一般为30分钟以上;泡脚水的温度:—般来说,泡脚水的温度以38~43度为好,但最好不要超过45度。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
医治失眠的中药药方:药方一:百合12g,党参12g,龙齿30g,琥珀粉3g,五味子3g,炙甘草6g,浮小麦30g,红枣5枚,麦冬12g。
成效:养心宁神,安脏润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药方二:当归450g,白芍450g,黄芪450g,怀牛膝450g,酸枣仁600g,茯苓600g,丹参75 0g,首乌750g,远志300g,石菖蒲300g。
成效:益气养血安神。
用法:上方药用50%乙醇浸泡2次,每次1周,取出浸液加水稀释至40%浓度备用。
用时加单糖浆稀释至20%浓度,每日3次,每次口服10ml。
1个月为一疗程。
治疗失眠症可用醋泡脚:用醋泡脚之所以具有提神的紧张感化,其缘故原由在于,足是人之根,足部有很多具有紧张医治价值的反射区,经由过程温水泡脚,醋可以渗透足部表层皮肤,加速人体的血液轮回,提高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改善身材各部位因疲劳而导致的缺氧状态,增强各体系的新陈代谢,有益于身材中二氧化碳和废气的排出,从而令人体得到放松,消弭疲劳。
第02册中药成方制剂-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卫生部颁中药标准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300种)阿胶三宝膏拼音名:Ejiao Sanbao Gao英文名:书页号:Z2-127 标准编号:WS3-B-0297-90【处方】 阿胶 90g 大枣 300g 黄芪 300g【制法】 以上三味,黄芪、大枣酌予碎断,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另取蔗糖240g和饴糖 90g加水适量,加热使溶化,滤过,阿胶加水适量化开,与上述稠膏,糖水混合,浓缩至适量,即得。
【性状】 本品为暗红棕色的稠膏;味甜。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9(附录4页)。
其他 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4页)。
【功能与主治】 补气血,健脾胃。
用于气短心悸,崩漏下血,脾虚食少体虚浮肿【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0g,一日2次。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阿魏麝香化积膏拼音名:Ewei Shexiang Huaji Gao英文名:书页号:Z2-128 标准编号:WS3-B-0298-90【处方】 阿魏 250g 麝香 10g 透骨草 125g千年健 60g 钻地风 60g 川牛膝 60g杜仲 60g 附子 60g 当归 60g防风 60g 高良姜 60g 甘草 30g川乌 30g 草乌 30g 白芷 60g穿山甲 100g 细辛 60g 肉桂 60g【制法】 以上十八味,除麝香研细,阿魏、肉桂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
将透骨草等十五味酌以碎断,与食用植物油10000g同置锅内炸枯(透骨草细辛后下),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45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溶化后,将阿魏等细粉加入搅匀,分摊于布上,即得。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上的黑色膏药;气特异。
【检查】 应符合膏药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6页)。
【功能与主治】 化痞消积,追风散寒,活血祛瘀。
用于虚寒痞块,肚腹饱胀,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脾湿胃寒,妇女血寒,行经腹痛。
治疗鼻炎的中成药处方及制法
芀鼻炎灵:处方袈苍耳子(捣)60g,白芷60g,辛夷60g,冰片粉6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状石腊1000ml 。
莃制法:将前3 味与芝麻油同放锅内,浸泡24 小时,加热,待炸成黑黄色捞出,再下余3 味药,搅匀,冷却后过滤,分装眼药水瓶内。
薂功能主治:疏风祛湿,芳香透窍,清热消肿,化瘀止痛,滋润粘膜,收缩息肉。
主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
症见鼻粘膜充血,或干燥萎缩,鼻塞流涕,嗅觉失灵等。
羂用法用量:用时仰头滴鼻,每次滴1〜2滴,日滴1-2次。
蚇摘录:《古今名方》蒃羃鼻炎丸:处方蒀柴胡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防风10克,芥穗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枳壳10克,牛角100克,细辛5克,龙胆草5克,辛荑15 克。
蒆制法:共为细末为密丸,每丸重 3.5 克。
薃功能主治:发表散风,清热解毒,宣肺通窍。
主风寒伏郁化热,肺热不宣,重蒸清窍。
莄用法用量:日服2-3次,每次1-2丸,孕妇慎服。
膂摘录《中医杂志》葿蚃鼻炎灵丸:处方薁苍耳子(微炒) 200g 辛夷150g 白芷30g 细辛30g 黄芩30g 薄荷40g 川贝母40g 淡豆豉40g 虿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芈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辛。
蚃功能与主治:祛风清热,消肿通窍。
用于鼻渊、鼻塞、鼻流浊涕等急、慢性鼻炎。
羁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g, —日3次。
莁贮藏密封。
羆肇鼻通宁滴剂:处方莂鹅不食草500g 辛夷125g薅制法:以上二味,水蒸气蒸馏提取芳香水,制成1000ml ,即得。
螅性状:本品为微黄色的液体水剂;气芳香,略刺鼻。
袃功能与主治:通窍开塞,消炎散毒。
用于慢性鼻窦炎,感冒鼻塞,对鼻息肉有辅助治疗作用。
葿用法与用量:滴鼻,一次1〜2滴,一日2〜3次。
芇贮藏:密闭,蔗光。
薄注意事项:羂1.本品为外用滴鼻药,忌滴眼及内服。
中医中药中医医院急诊科常用方剂
中医医院急诊科常用方剂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处方】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30克,杞子12克,川楝子5克。
【方义】本方是治疗肝肾阴虚,血燥津亏,肝郁气滞之证的常用方。
方中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药;杞子、当归养血柔肝,沙参、麦冬滋阴增液,善养肺胃之阴,知木能乘土,必先培土,又清金之所以制木,以上均为臣药;佐以川楝子疏肝理气泄热,遂肝木条达之性,虽属苦寒之品,但配入大队甘凉养阴药中,则使肝体得养,肝气调畅,诸证自除,诚为治疗阴虚脘胁疼痛的良方。
本方在大队滋养肝肾阴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以疏肝理气,使滋阴养血而不遏滞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阴血。
【功效主治】滋养肝肾,疏肝理气。
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
胸脘胁痛,嗳气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弱。
现用于胃溃疡、胃炎、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肾阴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渣温服。
口苦干燥者,加黄连。
【注意】有停痰积饮的息者忌服。
【方歌】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方义】本方是治疗湿痰的要方。
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
气行则痰化;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
煎加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同半夏、橘红和胃祛痰止呕;少用鸟梅,味酸收敛,配半夏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
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增损治之。
【炮制】上为俰咀。
【功效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二陈汤】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姜梅一并存,燥湿化痰兼利气,湿痰为患此方珍。
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处方的药物选择和配伍是关键环节。医生需要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轻重、患者体质 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还需要根据药物的药性、药效、剂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 配伍 在药物选择方面,需要考虑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例如,针对热性疾病,医生 可能会选择具有清热泻火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等;针对寒性疾病,则会选择具有温中散 寒的药物,如干姜、附子等 在药物配伍方面,医生需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效的协同作用。例如,在桂枝汤中, 桂枝和白芍可以调和营卫、舒缓筋脉,与生姜、大枣等配伍可以治疗感冒与用法
中药处方的剂量和用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药物的剂量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 强度,而用法则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中药处方的剂量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来决定的。医生需要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同时,还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来选择合 适的用药方式,如口服、外用等 例如,在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山茱萸等药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该药需要口服,并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常用方剂及中成药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复方丹参片
【处方】丹参、三七、冰 片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用于冠心病心 绞痛证属气滞血瘀,胸中 憋闷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 次3片,一日3次 。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速效救心丸
【处方】川芎、冰片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瘀止 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 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 绞痛。
【用法与用量】含服,一次4-6粒 g,一日3次 。急性发作时,一次 10-15粒。
【使用注意】过敏体质使用时应 予注意。
复方丹参滴丸
【处方】丹参、三七、冰 片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用于冠心病心 绞痛证属气滞血瘀,胸中 憋闷者。
【使用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油腻食物;外感风寒咳嗽、糖尿 病患者禁服。
藿香正气口服液
【处方】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白芷、厚朴(姜制)、陈皮、半夏、 苍术、茯苓、大腹皮、甘草浸膏
【功能主治】解表祛暑,化湿和 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胃肠型感冒。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
小活络丸
【处方】制川乌、制草乌、 胆南星、制乳香、制没药、 地龙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活络通痹。用于风寒湿痹, 肢体疼痛,麻木拘挛。
【用法与用量】黄酒或温 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 日2次。
保和丸
【处方】焦山楂、炒六神 曲、炒麦芽、炒莱菔子、 陈皮、制半夏、茯苓、连 翘
【功能主治】消食和胃。 用于食滞胃脘证。症见脘 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 厌食呕吐,或大便泄泻, 舌苔厚腻,脉滑等。
中成药处方集
中成药处方集1 呼吸系统用药双黄连口服液(医保乙类;农合)【成份】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感冒、病毒性流感引起的发热、咽痛、咳嗽。
【用法用量】口服:口服液2支/次,3次/日。
【注意事项】口服液有轻微沉淀,摇匀后服不影响疗效。
【规格】口服液:10ml×10支/盒。
板蓝根冲剂【成份】板蓝根、大青叶。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
用于扁桃腺炎、腮腺炎、咽喉肿痛,防治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疹等。
【用法用量】口服:5g/次,4次/日。
【规格】冲剂:10g×20包/袋。
牛黄解毒片(医保甲类;农合)【成份】大黄、牛黄、雄黄、石膏、冰片、黄芩、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2片/次,2~3次/日。
【规格】片剂:24片/盒。
咳喘宁口服液(医保乙类)【成份】麻黄、石膏、苦杏仁、桔梗、百部。
【功能主治】宣通肺气、止咳平喘。
用于久咳、痰喘见于痰热症候者,症见咳嗽频作、咯痰色黄、喘促胸闷。
【用法用量】口服:10ml/次,2次/日。
【规格】口服液剂:6支/盒。
蛇胆川贝液【成份】蛇胆汁、平贝母。
【功能主治】祛风止咳,除痰散结。
用于风热咳嗽,痰多,胸闷,咯痰不爽或久咳不止。
【用法用量】口服:10ml/次,2次/日。
【规格】口服液剂:6支/盒。
化痰平喘片(农合)【成份】南沙参、地龙、暴马子皮、百部、浮海石、黄芩、盐酸异丙嗪。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急、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痰多,胸满气喘。
【用法用量】口服:4-6片/次,2次/日。
【规格】片剂:24片/盒。
银黄含化片(农合)【成份】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
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含化:1-2片/次,6-8次/日。
常用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处方药)阴阳解析
常用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处方药)阴阳解析天麻钩藤颗粒(处方药)阴阳解析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盐杜仲,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茯苓。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清热安神。
用于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
用法用量:颗粒:每袋5g(无蔗糖)、10g。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解析:阳性药:杜仲平性药:天麻、怀牛膝、桑寄生、夜交藤、茯苓阴性药:钩藤、决明子、栀子、黄芩、益母草君药:天麻、钩藤杜仲:甘,温。
归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天麻:甘,平。
归肝经。
熄风止痉,平抑肝阳。
怀牛膝:苦、酸,平。
归肝、肾经。
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利尿通淋。
桑寄生:苦、甘,平。
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夜交藤:甘,平。
归心、肝经。
安神养血、祛风通络。
茯苓: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钩藤:甘,微寒。
归肝、心包经。
熄风止痉,清热平肝。
决明子:甘、苦,微寒。
归大肠经。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栀子: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黄芩: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益母草:辛、苦、微寒。
归心、肝、膀胱经。
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阴性药物多,阳性药物少,以阴性药物为主,针对热证;君药药物功效以平肝熄风为主,针对实多虚少;少阳阳明并病。
方剂中,天麻、钩藤、夜交藤,平肝熄风;决明子、栀子、黄芩,清热利湿;桑寄生、杜仲、怀牛膝,补益肝肾;益母草,活血凉血;茯苓,健脾渗湿。
诸药合用以清肝熄风为主,补益肝肾为辅,兼顾活血凉血、健脾渗湿。
适用于内热生风,肝阳上亢,肝肾虚弱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机分析
头目昏重, 或痛或 胸胁胀痛,乳 眩晕,午后潮热,颊 房痛,腹疼痛 赤,盗汗,口燥咽干
血虚
上不得条达 肝燥
下不得疏泄
肝郁 化火化风,肝血更虚
心失所养, 故心悸,心烦
伤及脾胃,减食 嗜卧,脐腹胀痛
劳倦伤脾
脾胃气虚
饮食减少,脘腹胀闷 身重嗜睡 肢体疼痛
肺燥而咳嗽
化源不足,营卫 气血俱少,既可 使血更虚,又可 使肺气不足,还 可生痰
候适应面过宽; • 4、选药欠妥当:乱用作用峻烈之品或作用不
确切的药; • 5、药量不合理: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 • 6、毒副作用大: • 7、药味过多: • 8、重复现有处方:
五、资料20的书写要求
• 1、处方; • 2、本方所主的病、证; • 3、本方所主治的病、证的病因病机; • 4、方解、分析功能主治,君、臣、佐、
2、中药新药组方的原则── 君、臣、佐、使
• 君、臣、佐、使原被称为方剂的组成原则,也曾被改为 主、辅、佐、使。其实只是方药组成配伍的一种规则, 或者说是一种模式。
•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这一原则,并作了解释。在《素 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 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 应臣之为使。”元代李东垣进一步指出“ 主病之君,兼 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君药 份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 君臣有序,相与宣摄,是可以御邪治病也。”。明代何 柏斋又提出:“ 大抵药之治病,各其所主。主治者,君 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此 外,金人张洁古也有“ 力大者为君”之说。
血失所统
• 肝藏血而主筋,开窍于目,上至颠顶, 中行胸胁,下至少腹而络阴器,与冲、 任二脉至为密切。
• 脾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营行生化之源, 主肌肉、四肢,与带脉至为密切,而带 脉药束诸经脉,故统摄血行而与月经、 带下关系密切。
处方分析
君药
当 归: 功 能 补 血 而 养 心 益 肝 。 其 芳 香 之 气 能 行 血 中 之 气 , 解肝郁而醒脾。其质多油而润,可通便。为治疗血 虚肝郁而脾虚之首选药。但其性温,故须同白芍相 配
白 芍: 功 能 养 血 敛 阴 , 柔 肝 益 脾 , 舒 挛 止 痛 。 其 性 微 寒 , 以制当归之温
养血舒肝
而健脾, 为调月经 之要药
柴 胡: 透 邪 除 热 , 舒 肝 解 郁 , 但 其 性 升 散 , 与 肝 燥 化
逍
遥
臣药
不宜,故在予当归养血的同时,用少量以助解郁, 而无升阳伤阴之弊。
中药新药的处方及方解
一、方剂的定义
• 方剂:指对主治病证进行审证求因,决定 治法后,选择合理的中药,按照君臣佐使 的规则,通过合理配伍并酌定药量而成的。 同时还应写明剂量、剂型和服用方法,以 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有特殊禁忌的问 题,也必须一并写明。
二、组方原则
• 1、中药组方的理论基础──辩证论治 《新药审批办法》指出中药新药的研制必须
• 根据历代方剂的分析,君、臣、佐、使解 释如下:
•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 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药物,其 用量也是该药常规用量的大量,甚至超过 常用量。
• 臣药:①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的重要 药物;②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 佐药: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药或臣药以 加强疗效的药物,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 的药物,但在本方中的作用次于臣药; 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减弱君、臣药 的毒性或峻烈之性,而又能起到相反相 成作用的药物;③反佐药,用于因病势 拒药而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 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在病情复杂 时须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散敛同配, 辛开苦降不同。如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 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药以 【处方】当归 100g 白芍 100g 柴
胡 100g 白术(炒)100g 白茯苓 100g 甘草(蜜炙)80g 薄荷20g 生姜 100g •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 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 欲减退,月经不调。
营气 卫血 虚虚 而而 不有 和热 寒月 热经 往不 来调
薄 荷: 味 辛 、 性 凉 , 入 肺 经 , 散 风 热 以 解 表 , 入 肝 经 , 泄 肝 热 而熄风定眩,此处取其入肝,但其散泄,故只用少许。
散
白 术: 功 能 健 脾 益 气 , 增 强 运 化 功 能 , 化 湿 利 ?固 表 止 汗 。
白 茯 苓: 功 能 补 益 心 脾 之 气 , 渗 湿 利 水 兼 可 安 神 , 同 白 术 相配使湿去脾健。
佐使药
甘 草: 甘 温 益 气 同 苓 、 术 , 共 成 益 气 健 脾 之 功 ; 同 白 芍 缓 急止痛,是为佐药。又能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 使药:①引经药,即利用具有归经特点以 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 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③方中 最次要的药物,加入方中可使功效更平和, 减去也不影响方剂疗效,所谓“ 役使之 品”。
• 上面君、臣、佐、使的意义是概括组方中 的药物作用主次,应着重领会其精神。在 实际应用中,每一个方剂中药物的多少, 完全取决于病情和治法的需要,可多可少, 不仅不必要求君臣佐使俱全,也不要求臣 佐使药俱全。如君药常具引经作用,就不 必再另加引经药;君臣既无毒,作用也不 猛烈,就不必用佐制药。
• 总而言之,方药不可无君药,也不可君药 多于臣药。
三、合理的组方
• 1、符合组方原则; • 2、治法明确; • 3、方证合拍; • 4、选药恰当; • 5、药量合理; • 6、毒副作用小; • 7、临床疗效好。
四、组方常见问题
• 1、违反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分析错误; • 2、治法不正确:违背中医理论; • 3、方证不一致:所主证候或分析错误,或证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辩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 核心内容之一,所以中药新药的组方是以辩证论 治为基本理论基础的。即“ 法以证立,方从法 出”。和临床处方的过程相反,新药的研制过程 是“由方而法,由法而证”的逆过程,推导这一 逆过程的原则就是辩证论治。辩证是关键环节, 中药新药的研制针对中医证,固然要辩证,就是 针对中医病或西医病,也都离不开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