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春节民风民俗

合集下载

江西省春节庆祝的传统风俗习惯

江西省春节庆祝的传统风俗习惯

江西省春节庆祝的传统风俗习惯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富有浓厚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江西省,春节庆祝活动将传统风俗习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欢乐、庄重和热闹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本文将介绍江西省春节庆祝的传统风俗习惯。

一、除夕年夜饭除夕之夜,江西省家庭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整个家族成员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

年夜饭通常有特色的传统菜肴,如麻辣豆腐干、家常凉菜和腊肉拼盘。

每道菜品都寓意着幸福、团圆和好运。

家族成员相互敬酒,祝福新年带来吉祥如意的美好期盼。

二、守夜江西省的乡村地区,人们坚持守夜的传统习俗。

大家会在家中或者庙宇守夜,参与各种庙会和祈福仪式。

守夜期间,人们会祈祷家庭平安、健康和繁荣,同时也为农业丰收和民族团结祈福。

三、拜年在春节期间,江西省人们会拜访亲朋好友,表达祝福和问候。

在互相拜年的过程中,人们会交换红包,红包里面装有压岁钱,象征着好运和吉祥。

此外,拜年还包括互赠礼物和品尝传统美食,在愉快的氛围中串联起各个家庭和社区的情感纽带。

四、舞狮舞龙表演传统舞狮舞龙表演是江西省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之一。

舞狮舞龙可以追溯到古代迎接春天、祈福好运的民俗活动,如今已成为一种寓意吉祥如意和驱邪祈福的庆典形式。

身穿狮子和龙的表演队伍在大街小巷巡游,击鼓、舞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瞩目。

五、花车巡游江西省春节期间,各地都会组织盛大的花车巡游活动。

花车上装饰着各种绚丽多彩的花朵和传统元素,展示了江西省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风貌。

在巡游过程中,还有舞狮、舞龙等表演,带给观众们一场视觉盛宴。

人们会沿街围观,为花车队伍加油鼓劲,弘扬传统文化并迎接新年的到来。

六、赏花灯江西省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节。

人们在夜晚赏月、猜灯谜和观赏各种精美的花灯。

花灯形式各异,有动物、花卉、神话传说人物等。

观众可以买彩灯,点亮并挂在家中,带来温馨和吉祥的氛围。

总结江西省春节庆祝的传统风俗习惯丰富多样,以家庭聚会、守夜、拜年、舞狮舞龙、花车巡游和赏花灯等为主要活动。

赣南的春节作文

赣南的春节作文

赣南的春节作文第一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赣南,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

除夕这一天,家里长辈中的男丁早早地就要起床,他们需要回老家祭祖、扫老屋、贴祖宅的对联,也必须赶在晚上六点之前杀好过年这几天需要吃的鸡、鸭、鹅、鱼等。

女人和孩子在除夕这一天,就是为年夜饭做准备。

午饭草草结束后,人口比较多的家庭,就要陆陆续续开始洗澡了,为的是干干净净地穿上崭新的衣服,寓意是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晚上七点钟,一般是吃团圆饭的时间,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前面早已摆好了碗筷,碗里还有已经倒好的一口农家酿米酒,大家吃饭之前先端起碗,祝福新年快乐!在赣南年夜饭桌上,有两样菜是必不可少的,一道是鱿鱼笋丝,食材笋丝一般都是年前从山上挖回来的冬笋,山里的美味配上海里的美味,再加入一些油豆腐、五花肉丝等,那味道弥漫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一家人也浸在这香味里,更觉得幸福了!另一道就是酸酒鸭,这道菜对鸭子的质量要求很高,鸭子养的不能太久,肉也不能煮得太久,不然吃起来都会很柴,只有七八分熟的时候捞出来是最合适的,再准备一份用醋、朝天椒、姜丝等调制的灵魂酱汁,往切好的鸭肉上面这么一浇,鸭的香味与酱汁的酸辣融为一体,吃一口,终生难忘!当然,还有其他的美味佳肴,都是值得好好去品尝一番的!初一大家都需要外出走走,初二、初四,是远嫁女子回门的日子了,初六就可以随意串门了,过了初七,勤劳的赣南人就都该上班或者外出务工了,年也会随着家人的远去而渐渐淡去!第二篇南康,作为赣南客家腹地,有汉、畲、回等20个民族,也印证着那历史上有名的大迁徙,到如今,自然也是汉族居多,然而却是一种融合了当地文化的独特汉族支系。

赣南客家春节,在时光沉淀下,也散发出它经久不衰的魅力。

尤其在乡村,保留着最原始习俗。

记得小时候,按照惯例,家乡的年从腊月初便陆续开始了,家家户户掩盖不住热闹气息,让冬的寒冷尽数散去。

到腊八那天,家中能干的妇女们,人人都在忙着腊香肠、板鸭、红鱼、猪肝、猪肉、牛肉,然后用大锅蒸制糯米酒,酒香飘散,年味就更浓了。

江西省春节传统风俗概览

江西省春节传统风俗概览

江西省春节传统风俗概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各省各地庆祝的盛大节日。

江西省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有着丰富多彩的春节传统风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江西省春节的传统风俗概览。

一、年夜饭春节的第一天晚上,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是江西省的传统风俗。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繁多,有鸡鸭鱼肉,还有各种蔬菜和年糕等美食。

全家人坐在一起,共享团圆之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二、贴春联贴春联是江西省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之一。

春联是用红纸写的对联,内容一般对仗工整,言简意赅。

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寓意着迎接新春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三、放鞭炮在江西省的农村地区,放鞭炮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活动。

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走邪恶,并带来好运和吉祥。

当午夜钟声敲响时,家家户户都会点燃鞭炮,将欢乐的声音传送到每一个角落。

四、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江西省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之一。

人们会扮成龙和狮子的形象,来表演舞蹈动作。

这一活动寓意着驱除邪气、吉祥如意。

舞龙舞狮常常伴随着锣鼓的声响,在庆祝活动中增添欢乐气氛。

五、拜年江西省春节期间,人们会相互拜年,祝福互换。

拜年是传统礼仪,年长的人会给年轻的人以及邻居亲朋送上祝福和红包。

拜年不仅是传达祝福,也是加深亲情友情的时刻。

六、吃汤圆吃汤圆也是江西省春节的传统风俗之一。

汤圆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形点心,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人们相信吃了汤圆可以招财进宝,寓意着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福气。

七、祭灶江西省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祭灶的活动。

祭灶是为了感谢灶王爷在一年中给人们带来的庇佑和保护。

在祭灶时,人们会烧香、燃放鞭炮,然后在灶王爷面前摆上丰盛的食物和水果,表达对灶王爷的敬意。

总结:江西省春节传统风俗丰富多样,有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拜年、吃汤圆和祭灶等。

这些传统活动寓意着团圆、祈福和吉祥。

人们通过这些活动来迎接新的一年,希望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春节传统风俗不仅是江西省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乐观、向往美好生活的体现。

江西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作文

江西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作文

江西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作文1. 引言1.1 概述江西赣州石城县是中国传统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而过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

在石城县,人们以独特的方式庆祝春节,享受欢乐与团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江西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概述和背景介绍。

其次是第二部分,介绍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包括历史背景、传统活动和饮食文化等内容。

第三部分探讨了过年前的准备工作,涵盖了扫尘洁房、购置年货和准备新衣等方面。

第四部分则重点展示了春节期间的习俗庆祝活动,如守岁习俗、燃放爆竹以及舞狮子舞龙灯会等。

最后,第五部分为结语与展望,对江西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和保护传承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江西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传统文化。

通过阐述其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和特色饮食文化,希望能够增进对这一地区民俗风情的理解与关注。

同时,将探索乡村过年准备工作以及合家团聚、拜年等重要环节,使读者深入了解石城县春节习俗的内涵与意义。

最终,对于传承与发展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建议,呼吁保护和弘扬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机。

2. 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习俗介绍:赣州石城县是江西省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它有着丰富多样的春节习俗。

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下是赣州石城县过春节的主要习俗介绍:2.1 历史背景:赣州石城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赣州石城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这些习俗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2.2 传统活动:赣州石城县在春节期间有许多传统活动,其中包括庙会、龙舟比赛、踩高跷、放风筝等。

庙会是一项很受欢迎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看和参与。

赣州的饮食文化

赣州的饮食文化

赣州的饮食文化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代遗存如璀璨明珠密布全城,被誉为“宋代博馆”。

对于这座城市有哪些属于它的饮食文化呢?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赣州的饮食文化习俗年初一吃羹汤,正月二十“天穿日”做米果糖食,二月十五日花朝吃擂茶,惊蛰炒豆子,清明染青精饭,立夏酿豆腐吃米粉肉,端午节粽子鸭蛋,六月六烧酒狗肉,新谷登场荐新,七月七乞巧吃瓜果,中元节杀鸭祭祖先,八月中秋花月饼剥芋头,重阳薯包米果,十月初一糯米油糍,腊月初八腊八粥,二十四送灶神过小年,除夕油炸糍粑……。

过年过节如果没有这些,就没有节日气氛。

这些习俗,还寓教于乐,灌注了很多知识和期望:年初一吃羹汤,有葱、蒜、芹这些青菜,葱表示聪明灵通,蒜则表示精打细算花销得体,芹是要求一年勤劳年年勤劳。

惊蛰炒豆子是提出灭虫,炒豆如炒虫。

中秋剥芋头喻剥鬼皮,带有宗教色彩。

古代遗留下来的风俗,有的渐渐不合时宜,须予改进。

比如,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而客家的喜庆宴席周到趋于繁琐,殷勤接待趋于疲劳“轰炸”,一餐饭有的长达数小时,先茶点,继面点,后冷盘,最后热菜,茶点面点与正席之间百无聊赖,客套话反复讲过,初次见面的人都成了熟客。

繁琐不堪的饮食大阵,客家人中产生了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

说的是恭候客人的过程,先是来了一位,孤坐许久。

请客的主人如盼星星月亮,手足失措。

厨下的师傅跃跃欲试,多次打听上菜时间,主人自言自语:“该来的不来”,意思是说应该都来了呀!先来的那一位偶然听见,非常不达,自以为不属“该来”之列,借故离开。

第二位客人来了,主人才发现第一位又走了,便道:“不该走的又走了”。

第二位客人又误会是自己不该来的,孤坐少许也离开了。

赣州的饮食文化知识特产赣南脐橙、沙地板鸭、梓山酱油、会昌酱干、龙南板栗、南康甜柚、寻乌蜜桔、兴国灰鹅、赣州密饯、湖江密枣、上犹绿茶、客家糯米酒、豆巴子、龙南紫皮大蒜、信丰红瓜子、信丰萝卜干、南安板鸭、宁都肉丸、赣州苦瓜酒、酸枣糕、龙归茶。

赣南客家春节习俗

赣南客家春节习俗

赣南客家春节习俗客家是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族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

而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但赣南客家人的年节民俗却在久远的时光沉淀中历久弥新。

忙碌的年前准备百节年为首,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赣南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结束,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

小年过后,家家户户收起农具,忙忙碌碌准备年货。

记得小时候每临近年关,母亲就会穿着围裙,在灶台上做豆腐、炸油豆腐、炒粉皮,做各类如糖圆、芋头条等农家小吃,其中糖圆是糯米添加适量粘米打粉再加糖水做成,中空而圆,经油一炸就鼓涨起来,做好后放在油缸里,几个月都不会变质,是每家必做的,也是独具风味的客家小吃。

在做这些食物前,母亲会先在灶台前给灶君上一炷香,祈求做出的食物美味可口,等食物出炉后,会请临近的亲友来品尝。

当母亲在家做年节小吃时,父亲就在外赶圩置买其他物件,香烛、鞭炮,还有各类杂货,都会在除夕前买回来。

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花两三天时间准备好年货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重要的年节活动扫尘,即每家每户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

这个时候,母亲会把家里的座椅、茶几等物什搬出屋外,甚至还会卸下门板,用温热的水将这些家具擦拭干净,以示除旧迎新。

临近除夕,每个客家村落都浸润在节日喜庆的氛围中,传承悠久的年俗根植乡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让人在忙碌中感受到丝丝温情。

全家团聚的除夕除夕这天又称大年,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家人身处他乡,也要设法赶回家中团聚,一起饮酒、吃年夜饭、喜迎新的一年。

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在大门上贴春联,不仅住宅大门上,卧房、乡村祖屋、祠堂、杂物间、粮仓甚至厕所和猪圈都是满堂红,春联寓意喜庆吉祥,寄托着人们对于来年的美好愿望,因而各家各户春联上书写的文字内容也不尽想同。

不同年龄阶层也有诸多讲究。

老人的房门上会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祥语,而小孩的房门则会贴上学业有成、大展宏图等寄语,连猪牛棚、鸡鸭圈外都会贴上六畜兴旺、鸡鸭成群等红条幅,而很多用具上还会贴上红纸条,称之为封岁、上红。

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

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

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祭祖、辞旧迎新的时刻。

江西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有着独特的传统春节习俗。

本文将介绍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的特点和庆祝活动。

1. 贴春联贴春联是每逢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江西省的春联多为四个大字,内容寓意美好,表达了人民对新一年的祝福和期盼。

年前,人们会在门口、屋内贴上春联,寓意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求家庭幸福、健康和平安。

2. 烧年糕江西省春节期间,制作和吃年糕是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在传统观念中,年糕象征着团圆和长寿。

江西人喜欢用糯米粉做年糕,并将其蒸熟或炸熟。

吃年糕意味着“年年高”的美好愿望,希望家庭的财富和利益能够不断增长。

3. 舞狮舞狮是江西省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活动之一。

人们用五彩缤纷的舞狮表演来庆祝节日的到来。

舞狮的目的是驱邪祈福、祈求豐收、辟邪驱鬼,也寓意着新一年里家庭的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4. 猜灯谜猜灯谜是江西省春节期间的传统游戏之一,也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

人们在家中或街头巷尾挂起灯谜,通过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氛围。

猜对了灯谜,可以得到小奖品,让人们充分享受节日的快乐和欢乐。

5. 赏花灯在江西省的农村地区,人们会制作和赏花灯。

花灯艺术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利用竹子、纸、丝绸等材料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灯笼。

这些花灯造型各异、色彩艳丽,非常具有观赏价值。

夜晚,人们会点亮这些花灯,一家人围在一起赏灯、吃团圆饭,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6. 祭祖春节是人们祭祖的重要时刻,在江西省也有着不同的祭祖仪式。

人们会整理祖先的墓地,烧香祭祀,感谢祖先的恩德,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平安。

祭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也是家族凝聚力的体现。

总结: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丰富多样,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贴春联、烧年糕、舞狮、猜灯谜、赏花灯和祭祖等活动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这些习俗不仅让人们在节日里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了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关于江西赣州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关于江西赣州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关于江西赣州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说起我的家乡江西赣州,那可真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地方。

这里的民风民俗,就像一道道独特的风景,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

赣州的风俗,那真是五花八门,从年头到年尾,每个时节都有它独特的讲究。

就拿春节来说吧,那可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候。

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人们忙着打扫房屋,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说是要扫走一年的晦气。

小孩子呢,则眼巴巴地盼着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可是有讲究的,叫“祭灶”。

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

所以,这一天妈妈总会在灶台上摆上一些糖果、糕点,说是要让灶王爷的嘴巴甜一点,多说好话。

我那时候还小,总是盯着那些糖果流口水,趁妈妈不注意,偷偷拿上一块塞进嘴里,那甜蜜的滋味,至今都让我难忘。

过了祭灶,接下来就是准备年货了。

这时候,集市上可就热闹了。

卖春联的、卖鞭炮的、卖各种小吃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我最喜欢跟着大人去逛集市,看着那些红彤彤的春联,感觉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喜庆。

还有那一串串的鞭炮,我总是又害怕又好奇,远远地看着,心里却想着过年放鞭炮时的热闹场景。

到了年三十,这一天是最忙碌也是最开心的。

一大早,大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年夜饭。

赣州的年夜饭可丰盛了,什么梅菜扣肉、粉蒸肉、鱼丸、肉丸,满满当当摆了一桌。

其中,梅菜扣肉可是我的最爱。

那一片片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被煮得入口即化,配上咸香的梅菜,吃在嘴里,满满的幸福感。

妈妈做这道菜的时候,我总是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闻着那扑鼻的香味,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年夜饭做好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着。

大人们一边吃一边聊着这一年的收获和明年的打算,小孩子则只顾着吃好吃的,偶尔插上几句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吃完年夜饭,就到了我最期待的发压岁钱环节。

长辈们把一个个红包递到我们手里,嘴里说着祝福的话,我接过红包,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盘算着怎么用这笔“巨款”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赣南客家人过年的习俗

赣南客家人过年的习俗

赣南客家人过年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江西省赣南客家地区的信丰县。

客家是历史上中原汉民族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

如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但赣南客家人的年节民俗却在久远的时光沉淀中历久弥新。

百节年为首,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赣南客家人过年是从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结束,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

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开始忙忙碌碌准备年货。

每逢春节前,有师傅挑着手摇爆米花机到每个村镇,家家户户用袋子装来大米,请师傅用手摇爆米花机将大米制成“米炮”(爆米花),加入花生、芝麻等,以熬制好的红糖液搅拌,经压制、切片成米炮糖。

还有炸果子也是春节前每家必做的客家风味小吃,炸果子是用糯米添加适量粘米打粉再加糖水做成,中空而圆,经油一炸就鼓涨起来,做好后放在油缸里,几个月都不会变质。

炸果子香甜可口,可做成多种形状。

花两三天时间准备好年货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重要的年节活动扫尘,即每家每户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

这个时候,会把家里的座椅、茶几等物件搬出屋外,甚至还会卸下门板,用温热的水将这些家具擦拭干净,以示除旧迎新。

除夕这天又称大年,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家人身处他乡,也要设法赶回家中团聚,一起饮酒、吃年夜饭、喜迎新的一年。

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在大门上贴春联,不仅在住宅大门上,还有卧房、祖屋、祠堂、杂物间、粮仓甚至厕所都是满堂红,春联寓意喜庆吉祥,寄托着人们对于来年的美好愿望,因而各家各户春联上书写的文字内容也不尽相同。

不同年龄阶层也有诸多讲究。

老人的房门上会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祥语,而小孩的房门则会贴上学业有成、大展宏图等寄语。

除了贴春联,赣南客家人在除夕这天,还会用大木甑(zèng)来蒸岁饭,以供奉先祖神灵,保家国平安。

岁饭亦称隔年饭,放在祖屋的供案上时,隔年饭上要插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供桔子、柚子等,有的还会摆上几枚银元(取意有食有财)。

赣南的春节习俗

赣南的春节习俗

赣南的春节习俗——以赣南西部为例在中国,人们把春节当作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来欢庆。

在我们赣南,当地的人们也相当重视这一传统节日。

赣南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

本文以历史上南安府辖区的南康(晋,太康三年,罢南部都尉,置南康郡,统县五)、大余(唐,中宗神龙元年,升大庾镇为大庾县)、上犹(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以神灵场为上犹县)、崇义(明,正德十二年,割大庾、南康、上犹三县地置崇义县)四县的春节风俗为写作重点,展现这四县的春节传统民俗。

由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四县历史上曾隶属于南安府,所以四县不仅地理位置毗邻(处在赣南的西部,这里多山地和平原,南康多平原,崇义大部分是高大的山地),而且在方言(新客家话,即所谓的梅州客家话)、风俗(客家风俗)等方面也极为的相似。

不仅如此,整个赣南地区的方言、风俗等也很相似,因为整个赣南同属于客家区,绝大部分是客家人。

本文试图以历史上南安府辖区的四县(赣南西部)的传统春节风俗为描述重点,从点到面,勾勒出整个赣南地区的传统春节民俗,以增加人们对赣南春节传统的了解。

一、年前在赣南,临近春节的时候,外出人员,即使再远(有些是在海外工作、留学的游子)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

立冬后,每家每户都开始腊香肠(半肥半瘦的猪肉,切成碎块,加上盐、花椒、大料、八角等,加适量白酒,拌匀放置一晚。

取猪大肠,用盐腌好的,清洗,把肉放进去,压紧,用针把有气泡的地方戳破放掉空气。

香肠裹好后,用竹竿挂起,放入阳光下,这就是赣南人腊香肠的传统)、猪肝、猪肉、板鸭、鱼、蒸制糯米酒(赣南人俗称“水酒”,酿糯米酒过程大致是这样:先把糯米用饭蒸蒸熟,然后把它散开待冷,再散上一定份量的酒饼,把它装进小缸里,然后在缸面和周围用稻草和棉被等遮盖严密保暖。

几天后,缸里的糯米饭便发酵变成糟粕,而且渗透有许多液体。

这时就用“酒类”,一种用竹篾编织成的小篓放进缸里,让液体进入“酒类”,然后用碗把这液体舀进酒坛。

赣州民间节日风俗

赣州民间节日风俗

赣州民间节日风俗赣州民间节日风俗赣州的民间风俗源远流长,几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传承着颇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反映着赣州人的勤劳、聪慧、朴实、好客、讲卫生等优良的性格特征。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赣州民间节日风俗,希望有所帮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俗称“过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除夕夜,长者通宵不眠,谓之“守岁”。

到初一零点,家家鸣放鞭炮份揍新年,清晨起床,人人更新衣,晚辈拜尊长,尊长给小孩压岁钱。

旧习,这天不串门、禁扫地,忌污言秽语,以图全年吉祥;有的全日吃素,以求全年老幼平安,解放后,不出门和禁扫地习俗渐除,市区居民串家走户,亲戚朋友互相拜访,各级领导亲临生产第一线走访坚持工作的人们。

旧习初二始,走访亲友,登门拜年。

说“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吉利话,主人随即用腊味、糖果招待来客,陪客饮酒喝茶。

从初一开始每日鸣放鞭炮焰火,玩耍各式灯彩,什么龙灯、鲤鱼灯、车子灯、跑蚤灯、抢泡龙、摆字灯,各色各样彩灯昼夜玩耍,直至元宵节。

十五日元宵节更是热闹、各色灯彩、高跷、狮舞在各处街巷村镇翩翩起舞,爆竹轰鸣,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旧时玩龙灯,谓能驱邪降福、大吉大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所以灯队来时,无论机关商店都争相鸣爆迎接,高喊“龙来龙来,恭禧发财”、“龙灯到府上,四季保兴旺”、“龙灯转个身,今年赚万金”等,以示吉祥,然后主人请吃茶喝酒或赠送红包。

农村花灯游村过屋,灯笼火把划破长空,更是热闹非常。

立春这一天,当立春时刻到来时,那怕是在半夜,人们也要点燃香烛,鸣放鞭炮,谓之“迎春”,接着便摆春酒,吃春卷,旧时还要耍春灯,以示庆贺。

这一习俗自古不衰。

它反映了赣州人对春的向往和挚爱。

清明旧称“三月节”。

宋元以清明出游为“踏青”,故又称“踏青节”。

这天家家户户多用三牲(猪、鸡、鱼)、米酒、香烛纸箔进行基祭。

乡村还有插柳技劝“三月三草”于门前之习俗。

解放后,每逢清明节,各机关、团体、学校还组织青少年前往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烈士陵墓,缅怀烈士功绩;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也有沿袭古时踏青习俗,组织青少年去郊外游览者,渭之“春游”。

江西省春节期间的民俗风情

江西省春节期间的民俗风情

江西省春节期间的民俗风情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民俗风情和习俗。

江西省作为中国南部的一个省份,拥有独特的春节民俗,这些传统习俗既反映了江西人民的风土人情,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江西省春节期间的民俗风情。

一、迎神祭祖在江西省的农村地区,春节的一大重头戏就是迎神祭祖。

迎神祭祖是一种重要的祭祀仪式,目的是祭祀祖先的灵魂,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通常家中会摆放神龛或祖先牌位,供奉祖先的画像、鲜花、水果和香烛,全家人会一起向祖先行礼祭拜,并在庭院内放鞭炮,以驱逐邪灵,保护家庭的安宁。

二、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也是江西省民众热衷的活动之一。

春联通常由对联和对子组成,对联是由上下两句互相呼应对仗的诗句组成,而对子则是有五言或七言组成的韵诗。

民众会在家门口或室内的墙上贴上春联,以表达对新年美好祝福的期盼,同时也营造节日的喜庆氛围。

三、舞狮舞狮是江西省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舞狮的表演通常由两人操纵一只狮子,一个人饰演狮头,另一个人饰演狮身,他们通过配合动作和音乐,模仿狮子的奔跑、跳跃和翻滚等动作。

舞狮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寓意着驱邪辟邪、祈求祥瑞和繁荣富贵。

四、游行庙会春节期间,江西省各地会举行盛大的游行庙会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

游行庙会通常由花车、舞龙舞狮队、传统舞蹈表演和民间艺术团队等参加,各个表演队伍穿着华丽的传统服饰,高歌猛进,热闹非凡。

同时,庙会也是一种集市,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和传统商品在庙会上琳琅满目,让人大饱口福和购物的欲望。

五、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江西省的年夜饭通常充满了丰富的美食,如年糕、饺子、糖果、鱼等。

年糕象征着连年高升,饺子则寓意着团圆和财源广进,糖果则象征着甜蜜与欢乐。

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美食,互道新春祝福,共享天伦之乐。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江西省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家乡的风俗赣州作文春节

家乡的风俗赣州作文春节

家乡的风俗赣州作文春节在我心里,春节那就是一年中最热闹、最让人期待的节日啦,尤其是在我的家乡赣州,那过起春节来,真叫一个有滋有味!一进腊月,赣州的大街小巷就开始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大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

这时候,你要是去集市上逛一逛,那可真是人山人海,挤都挤不动。

卖春联的、卖糖果的、卖鞭炮的,还有卖各种鸡鸭鱼肉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我家也不例外,妈妈会早早地准备好糯米,然后泡上几天,等到糯米变得胖乎乎的时候,就可以拿去磨成糯米粉啦。

这可是做年糕的重要原料呢!爸爸则忙着打扫屋子,里里外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说是要把一年的晦气都扫出去。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可是有讲究的,要送灶王爷上天。

妈妈会在灶台前摆上一些糖果、水果,嘴里还念念有词,希望灶王爷在天上能多说好话,保佑我们家来年顺顺利利的。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除夕。

这一天,一家人都会早早地起床,开始贴春联、挂灯笼。

我总是自告奋勇地要帮忙,可每次不是把春联贴歪了,就是把灯笼挂斜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年夜饭可是春节的重头戏。

妈妈会在厨房里忙活一整天,做上满满一桌丰盛的菜肴。

有香喷喷的红烧肉、鲜美的清蒸鱼、热气腾腾的饺子,还有我最爱吃的糯米鸡。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

吃过年夜饭,就到了我最期待的时刻——发压岁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还会说上一堆祝福的话,什么“学习进步”啦,“健康成长”啦。

我呢,早已经笑得合不拢嘴,心里盘算着怎么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零食。

接下来就是守岁啦。

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外面的鞭炮声也会瞬间响成一片,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把整个天空都照得亮堂堂的。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

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跟着爸爸妈妈去拜年。

每到一家,都会收到满满的祝福和红包,我的口袋都快装不下啦!在赣州,春节期间还有一项特别有趣的活动——舞龙舞狮。

江西赣州过年风俗调研报告

江西赣州过年风俗调研报告

江西赣州过年风俗调研报告江西赣州过年风俗调研报告一、引言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整个中国都会沉浸在喜庆和欢乐的气氛中。

江西赣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春节的庆祝活动独具特色。

本调研报告将重点介绍赣州地区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

二、背景资料赣州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这里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和曲艺传统,因此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也非常丰富多样。

三、家庭样貌在赣州,春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返乡与亲朋好友团聚,共度一个愉快的假期。

家庭成员会共同准备年夜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的同时,互相祝福,传递快乐。

四、贴春联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

春联是用红色纸张制成的对联,上联和下联各有一句祝福的话语。

这些春联往往寓意吉祥和幸福,被精心挂在门前,以驱赶邪气,祈求好运。

五、放鞭炮在赣州,放鞭炮也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之一。

在除夕之夜,人们会燃放鞭炮,以驱散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鞭炮声成为整个城市最响亮的声音,象征着对新年的热烈欢迎。

六、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赣州地区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

舞狮能驱邪避灾,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会聚集在街头巷尾观看舞龙舞狮表演,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好运。

七、打年糕在赣州,打年糕是一项独特的习俗。

年糕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食品,寓意着年年高升,事事顺利。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用锤子敲打年糕,象征着打开幸福的大门。

八、元宵节灯会元宵节是中国春节的最后一天,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在赣州,人们会在元宵节晚上举行灯会活动,各种各样的灯笼点亮了整个城市。

人们会外出赏灯、猜灯谜,品尝元宵,共度节日。

九、结语赣州地区的春节风俗丰富多样,既有家庭团聚、祭祖拜年的传统,也有放鞭炮、舞龙舞狮等喜庆活动。

这些风俗习惯体现了赣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次调研,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赣州春节风俗的特点,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家乡的风俗赣州作文

家乡的风俗赣州作文

家乡的风俗赣州作文
我的家乡在赣州,在这美丽富饶的地方,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过年时的“贴春联”了。

在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门迎春风百草绿,户纳农民五谷香”,横批“春满人间”。

这些都是人们对新年美好的期盼。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风暖暖送新春”,横批“春回大地”。

在贴春联的时候还要贴上“福”字,因为“福”字是一种
代表福气、福运的东西。

春节是一个喜庆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有的还会买年货回家过年。

最热闹的当然要数除夕夜了。

晚上八点钟开始放鞭炮、烟花,声音一声接着一声,震耳欲聋。

紧接着就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桌上摆满了菜:鸡、鸭、鱼、肉……令人看得眼花缭乱。

吃完饭后大人们便聚在一起打牌、聊天;小朋友们则围在一起看烟花、看电视;小孩子们则是一边吃着糖果,一边玩着鞭炮……大人们从傍晚一直忙到深夜,才会准备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穿上新衣,出门拜年了。

—— 1 —1 —。

江西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

江西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

江西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
过年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期间有许许多多的传统习俗。

我们家在江西赣州,除夕之夜的活动丰富多彩。

“除夕”是指农历正月初一日,是一年中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

人们都要在这天打扫环境,挂上灯笼,贴上春联,贴上年画,进行大扫除。

我们家也不例外,爸爸妈妈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上红红的对联。

除夕晚上我们全家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吃团圆饭时要放鞭炮,寓意着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吃完饭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说一些吉祥话。

最热闹的就是吃年夜饭了,这时,爸爸妈妈会把很多美味佳肴端上来,有鸡、有鱼、有虾……让人看了垂涎三尺!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地吃着团圆饭。

吃完饭后大家都会去给长辈拜年!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奶奶是最疼我的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都要起床去拜年。

我穿好新衣服以后就会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去拜年。

到了长辈家以后就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
过年期间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呢!
—— 1 —1 —。

赣州逢年过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赣州逢年过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赣州逢年过节风俗作文六年级示例文章篇一:赣州,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每逢佳节,总是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说起赣州的风俗,那可真是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

一到春节,赣州的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

家家户户贴春联、贴福字,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香气四溢。

吃完饭后,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来了——放烟花爆竹。

一朵朵五彩斑斓的烟花绽放在夜空中,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绚丽的彩衣。

元宵节那天,赣州更是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到了晚上,孩子们会提着花灯走街串巷,互相比较谁的灯笼最漂亮。

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清明节,赣州人会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这一天,人们会带着鲜花、水果等祭品前往墓地,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献上祭品,并向先人祈求平安、幸福。

扫墓结束后,一家人会一起去踏青、野餐,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端午节,赣州人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

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

除了吃粽子外,人们还会在手腕上系上五彩绳,据说可以驱邪避灾。

此外,赣州还会举行龙舟比赛,各支队伍奋力划桨,争夺冠军。

观众们则欢呼呐喊,为选手们加油助威。

中秋节,赣州人同样有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家家户户都会吃月饼、赏月,共度佳节。

在赣州,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打月饼。

人们会亲自动手制作月饼,享受制作的乐趣。

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起时,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赏月、聊天,分享着彼此的喜悦和幸福。

赣州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这些风俗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展现了赣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每当逢年过节时,赣州都会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的味道,也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江西赣州除夕夜的风俗作文

江西赣州除夕夜的风俗作文

江西赣州除夕夜的风俗作文
除夕夜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赣州这座古老的城市里,人们有着独特的习俗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傍晚时分,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中。

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挂上灯笼,以示吉祥如意。

街道两旁的商铺也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氛围。

随着天色渐暗,赣州的大街小巷就会变得熙熙攘攘。

人们三五成群地游街串巷,欣赏沿街商家布置的彩灯和装饰品。

孩子们手捧小彩灯,兴高采烈地跟随父母的脚步。

不时传来爆竹声响,将这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

在除夕的晚餐上,赣州人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一家人齐聚一堂,品尝各种美味的家乡菜肴,诸如酿皮、米粉、油炸等,同时祈求新的一年家运昌隆、事事顺利。

饭后,全家老小一起放鞭炮、烟花,把过去一年的不顺意和霉运统统驱赶走。

子时一过,赣州人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开钱眼"。

他们会在门口洒些米、糖果之类的食物,象征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而来。

接下来就是互道新年好,拥抱亲朋好友,庆祝新春的到来。

赣州除夕夜的风俗源远流长,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

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浓郁的年味儿,更能亲身体会中国人对新年的无比重视和虔诚祝福。

赣州逢年过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赣州逢年过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赣州逢年过节风俗作文六年级赣州,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民俗文化的地方。

每逢过节,赣州的乡村和城市里都有着独特的风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和展示了地方文化的魅力。

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无疑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盛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赣州各地民众期盼已久的日子。

春节期间,赣州的每个家庭都会进行大扫除,贴对联,悬挂红灯笼,布置门神,以驱除一年的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在春节的晚上,赣州的街道上热闹非凡,人们聚集在一起放鞭炮、观赏焰火,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也会团聚一堂,共享丰盛的年夜饭,互道新春愿望,传递着家庭的温暖和团圆的喜悦。

除了春节,赣州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

端午节这一天,赣州的人们早早起来,是家家户户赶制粽子,用粽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象征着驱邪防疫、祈求丰收和团圆。

而午时,人们还要举行划龙舟的比赛,这项活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屈原传说,被视为驱除疫疾、祈福的仪式,也成为了人们健康活泼、团结友爱的象征。

除了传统节日外,赣州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习俗和庆典。

例如,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会踏青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人们会庆祝盂兰盆节,祈福亡灵安息,以及其他一些民间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都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成为赣州独特的文化符号。

赣州的逢年过节,无论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是其他民间节庆,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风情。

这些传统和习俗不仅连接着每一个赣州人的心,也是对历史和传统的一种珍视和传承。

通过这些节庆活动,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底蕴,还能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祈愿幸福和安康。

在赣州的日常生活中,逢年过节的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仪式和活动,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深深植根于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之中。

除了显著的传统节日外,赣州还有许多地方性的民俗活动和习惯。

比如每年的春耕节,这是农民在播种季节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丰收的重要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赣州春节民风民俗
篇一:江西风俗
江西风俗
采茶戏
采茶戏是江西地方小戏的总称,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

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

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恢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解放以后,江西各路采茶戏经挖掘整理,推陈出新,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赣南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茶童戏主》,
高安采茶戏《小保管上任》、《孙成打酒》,抚州采茶戏《秧》等,曾在全国性地方戏汇演中获奖并拍成电影上映。

江西方言
汉语目前可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湘、赣、闽、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江西大部分地区通行赣方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南昌话和抚州话。

赣方言的语音特点是一般没有浊音,因而赣方言许多词语的读音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甚至会发生歧义。

赣方言的词汇特点是保留
了许多古代词汇,被汉语史专家称为古代汉语词汇的“活化石”。

如南昌、抚州话称“白天”为“日上”,称“谈话”为“话事”,称“多少”为“几多”,称“脏”为“腌臜”等等。

赣剧
赣剧是江西传统的地方代表性剧种,源于元末明初我国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弋阳腔发源于江西弋阳县,亦称“高腔”,曲调高亢激越,粗犷奔放,所演剧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连台戏为主,加之它善于“错用乡语”,即能入乡随俗,故在明代便风行全国,并由此产生出很多不同的流派如青阳腔、义乌腔、徽州腔、京腔等。

清代以来,赣剧在弋阳腔的基础上,吸取了昆腔等诸腔,在艺术表演方面,注重程式化的同时,仍保持了接近生活、细腻逼真的特点,传统剧目,包括联本戏和折子戏,共
有三百多种。

新中国成立以后,赣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除赣东北各县专业剧团外,南昌还成立了由周恩来总理题名的“江西赣剧团”,该团的传统剧目
《珍珠衫》、《还魂记》曾被拍成舞台艺术影片在全国上映。

波阳节节高
节节高”由学龄前儿童扮演群众喜爱的历史或小说人物,每8人为一节,组成三百多节,称“节节高”。

表演时,庞
大的队伍或川流不息,或排列阵式,或组成造型,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金阁老龙灯
进贤李家渡一带百姓为纪念神话传说造福于此地的金
阁老龙而扎制的巨形彩灯,用木、竹、藤、稻草、丝绸、金属等为原料。

龙身长百余米,上置数百个花盆、花篮及农产品模型,龙头高数米,长数米、上挂宫灯、花篮灯、八宝灯、鲤鱼灯及包公、孔明、穆桂英等人物造型。

须几十上百人扛在肩上游动,使整条“金阁老龙”上下起伏,左右蜿蜒,周身熠熠闪光,大有倒海翻江之势。

江西老表
“江西老表”的称谓源于朱元璋在赣遇难获救,报答恩情之说。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在平定江西时曾在康山负伤后被百姓救护,为感激江西百姓的搭救之恩,朱元璋许诺
若得天下,江西人遇事可以“老表”名义直接找他。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有一年,江西大旱,便选出代表去南京以“老表”名义进见皇帝,要求减免赋税,朱元璋为笼络天下,果然下令减免了税收。

从此,江西人乐于自称、亦被别人称作“江西老表”。

江西山歌
江西山歌以赣南客家歌为代表,尤以兴国山歌著名。

据《赣州府志》记载:赣南客家山歌起源于伐木客,伐木工人边伐木边唱歌,山鸣谷应,引起樵夫、农民的唱和。

客家山歌的特点是,运用比兴、夸张、拟人、反衬、谐音、重叠等多种手法,触景生情,因事起兴、即兴而歌。

内容根据需要,可长可短;音调因情而异,或慷慨激昂、或委婉低回;表现形式有对花、猜花、锁歌、盘歌、捡脚跟、丢观音、绣褡裢等。

唱腔开头是一声独具韵味的“吱呀嘞“,接着是一句或两句歌头,定下一首山歌的内容和韵脚,结束句前有句呼应声“心肝哥”或“心肝妹”等衬词,它使山歌有亲切感,同时也预示了结束句的到来,形成赣南客家山歌独一无二的风格。

客家姑娘小伙子常常以歌代话,相互叙说衷肠,结交知己。

每逢节日、山歌会、婚嫁等喜庆场合,客家男女老少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智慧和祝愿,直唱得山舞水笑如痴如醉,客家山歌无歌不传情,无情不成歌。

鄱阳鱼灯
鄱阳湖的渔民们将各种鱼类彩灯顺序排列,头灯为鳌鱼。

其次为春鲢、夏鲤、秋鲑、冬鳊,象征四季太平,接着还有其他鱼类灯,最后是风稍尾鱼灯。

各种鱼灯色彩缤纷,相互辉映,使水乡泽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汉族
汉族形成历史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
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
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
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
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
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
此产生.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

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
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

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
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

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

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

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与蛮、夷、戎、狄相区别。

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

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

秦、楚不仅与齐、燕、
篇二: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宁都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在我们宁都,每年春节期间也有许多非常有特色的风俗,可以说别具一格,在这里通过这个调查简单介绍一下几种宁都常见的春节风俗。

赣州宁都是早期的客家摇篮。

大量的谱牒研究和田野调查证实,中原汉人唐宋时期南迁进入现在的客区,最早定居在宁都,现在宁都全县客家人口占总人口的98%。

黄石中村客家傩、石上的桥梆灯、宁都采茶戏、宁都道情、洛口竹篙火龙已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所以,宁都有着浓郁独特的乡风民俗,尤其是在正月。

打年糕
打年糕(我们本地人叫打麻糍)是宁都客家人春节传统特有风俗之一,具有历史的悠久。

麻糍是宁都客家人春节的必备小吃。

为喜庆吉祥,一定要在麻糍中心点上一颗四星红点。

麻糍制作方法:以本地出产的糯米为原料,将洗净滤干的糯米盛入甑中蒸熟后,倒入石臼中,用木锤(用质地坚硬的黄檀木制成)将糯米饭舂烂,最后,撮成丸状如乒乓球大小。

麻糍食用方法:可用油炸、或在文火锅中油煎烤熟,还可切成薄片晒干随时用来油炸碾碎做擂茶、米糊的香料。

当地人一般多以油炸、油煎粘红(白)糖为大众吃法。

如今人工打麻糍已经被机器取代,县城已难觅“打麻糍”的场面了割鸡
宁都是一个纯客家聚居的县城,史籍记载及田野考察表明,这块古越之地在唐宋时期便有中原汉人移入。

中原文化和古越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多样化的客家习俗,名目繁多的“神灵”按月分期地接受着乡民们的祭拜,尤其在传统农历
节日,行走乡间不经意间就会撞上奇异的祭奠。

我们是特意来看石上“割鸡”仪式的,这是石上村独有的传统祈子习俗,据说已延续了600余年。

李氏属石上村大姓,所谓“割鸡”,其实是这个大家族为庆贺添丁所举行的集体典仪。

3000余人的村镇,李姓占有90%,即使是在人口控制的当今,每年的添丁家数依然不少,村民告诉我,今年算是少的,最多的一年,全村有40余户在同一年添丁。

村民深信,新年里依祖训“割鸡”祭拜汉帝,家族必会昌盛。

看到如此生发的李氏家族,杂姓人家自然不敢怠慢,跟着李氏家族一同祭拜,久而久之便发展为石上镇独有的民间习俗。

割鸡的时间是下午四点半,打三点起,整个村庄便是“炮火”连天。

添丁户进祠堂的队形是约定俗成的,先由两人扛着长长的爆竹篙引路,户主一手举着大公鸡,一手拿着贴有红纸的利刀,另一人手捧烛台由两人护驾,随后是拎着祭品蓝和提着香烛蓝的亲友。

我随着一户人家进入梅海翁祠,去年该支祠添丁7户,当属今年庆典最热闹的支系了。

街道、巷弄、祠堂门前挤满了观众,像我一样的外来者看的热闹,而本村的百姓丝毫没有游戏感。

女人们更是在用耳目用心灵参与男人的活动,即使是新添丁的妈妈们也是把那份荣耀和喜悦藏在心里,静静地站在人群中,等待着男人们冲出祠堂去往汉帝庙割鸡祭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