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和测定结果表达
误差理论-绪论-附答案
绪论大学的物理实验课是高等院校理科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
它与物理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里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理论、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述等初步知识,这是进入大学物理实验前必备的基础。
物理实验可分三个环节:1)课前预习,写预习报告。
2)课堂实验,要求亲自动手,认真操作,详细记录。
3)课后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
其中:预习报告的要求:1)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可作为正式报告的前半部分)。
2)画好原始数据表格,单独用一张纸。
实验报告内容:(要用统一的实验报告纸做)1)实验题目;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主要公式和主要光路图、电路图或示意图,简单扼要的文字叙述;4)主要实验仪器名称、规格、编号5)实验步骤:写主要的,要求简明扼要;6) 数据处理、作图(要用坐标纸)、误差分析。
要保留计算过程,以便检查;7) 结论:要写清楚,不要淹没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8) 思考题、讨论、分析或心得体会;9) 附:原始数据记录。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课的基础,是一切实验结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其目的是对实验结果做出评定,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误差,或指出减小实验误差的方向,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对低年级大学生,重点放在几个重要概念及最简单情况下的误差处理方法。
一、测量与误差1、测量:把待测量与作为标准的量(仪器)进行比较,确定出待测量是标准量的多少倍的过程称为测量。
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应包含测量值的大小和单位。
2、测量的分类测量可以分为两类。
按照测量结果获得的方法来分,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类;而从测量条件是否相同来分,又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
直接测量就是把待测量与标准量直接比较得出结果。
如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等。
间接测量是借助函数关系由直接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的物理量。
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处理
可以设法减小或排除掉的,如对试验机和应变仪等定期校准和检验。又如单向拉伸时由于夹
具装置等原因而引起的偏心问题,可以用试样安装双表或者两对面贴电阻应变片来减少这种
误差。系统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的准确度越高,也就是接近真值的程度越好。
偶然误差是由一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它的出现常常包含很多未知因素在内。无论怎样
差出现的可能性小。
3)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偶然误差的平均值趋向于零。
4)偶然误差的平均值不超过某一限度。
根据以上特性,可以假定偶然误差Δ 遵循母体平均值为零
的高斯正态分布,如图Ⅰ-1 所示。
f (Δ) =
1
− Δ2
e 2σ 2
σ 2π
图Ⅰ-1 偶然误差的正态频率曲线
·97·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与实验基本训练
Δ ≤ Δ1 + Δ2 [注]:上述法则对于两个相差甚大的数在相减时是正确的。但是对两个相互十分接近的 数,在相减时有效位数大大减少,上述结论就不适用。在建立运算步骤时要尽量避免两个接 近相等的数进行相减。 2)如果经过多次连乘除后要达到 n 个有效位数,则参加运算的数字的有效位数至少要 有 (n + 1) 个或 (n + 2) 个。例如,两个 4 位有效数的数字经过两次相乘或相除后,一般只能 保证 3 位有效数。 3)如果被测的量 N 是许多独立的可以直接测量的量 x1, x2,", xn 的函数,则一个普遍的 误差公式可表示为下列形式,即
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也不可避免偶然误差的产生,如对同一试样的尺寸多次量测其结果的
分散性即起源于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小,表明测量的精度高,也就是数据再现性好。
实验表明,在反复多次的观测中,偶然误差具有以下特性:
实验室误差分析大全
第一部分误差理论简介在日常检测工作中,我们虽然有最好的检验方法、有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有满足检验要求的环境条件和熟悉检验工作的操作人员,但是,得到的检验结果却往往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即使是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检测样品、对同一项目的检测,其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也就是说,任何物理量的测定,都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在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用它可以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误差越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一、术语和定义1准确度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别越小,则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越高)2精密度精密度指,在重复检测中,各次检测结果之间彼此的符合程度。
(各次检测结果之间越接近,则说明分析检测结果的精密度越高)3重复性重复性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测量者、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设备,在短时间内进行的重复性测量。
4再现性(复现性)在改变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改变条件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人、参考测量标准、测量地点、测量条件以及测量时间等。
如,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操作考核的方法之一:样品复测即是样品再现性(复现性)的一种考核、样品复测包括对盲样(即标准样品)的检测,也可以是对检验过的样品、在有效期内的再检测。
或是原检测人员或是重新再安排检测人员。
※通常再现性或复现性好,意味着精密度高。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精密度就不可能有高的的准确度,但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反之,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好。
二、误差的种类、来源和消除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误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系统误差(又称规律误差)1.1系统误差的定义※系统误差是指,在偏离检测条件下,按某个规律变化的误差。
误差理论
• C.引用误差:测量仪器的误差除以仪 器的特定值。实际上一种相对误差。 • ra= △/A×100%=示值误差/测量仪 器的量程
三、准确度和误差
• 1.准确度: 系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 的程度。 • 2.误差: 系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之差。 • 误差愈小,则准确度愈高,所以准确度 高低用误差大小来衡量。准确度除用绝 对误差表示外,更常用相对误差表示。
偏差的分类及公式
绝对偏差
d xi x
相对偏差
平均偏差
d % 100% x
d d1 d 2 d n n
d % 100% x
2 1 2 2 2 n
相对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
d d d S n 1
标准偏差
• 是反映一组供试品测定值离散的统计指 标。
• 8、在滴定分析法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哪 种属于系统误差( D )。 A、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B、滴定管的读数读错 C、滴定时有液滴溅出 D、砝码未经校正 • 9、滴定分析中,若试剂含少量待测组分,可 用于消除误差的方法是(B )。A、仪器校 正 B、空白试验 C、对照分析 D、多测几 组 10、一个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不好,但精密 度好,可能存在( C )。 A、操作失误 B、记录有差错 C、使用试剂不纯 D、随 机误差大
• 例:用两种方法来测量L1=100mm的尺寸, 其测量误差分别为δ1=±10μm,δ2=±8μm, 根据绝对误差大小,可知后者精度高。但若用 第三种方法测量L2=80mm的尺寸,其测量误 差分别为δ3=±7μm,此时用绝对误差就难以 评定它与前两种方法精度的高低,必须用相对 误差来评定。 • ⑴δ1/L1=±10μm/100mm=±0.01% • ⑵δ2/L2=±8μm/100mm=±0.008% • ⑶δ3/L3=±7μm/80mm=±0.009% • 由此可知,第一种方法精度最低,第二种方法 精度最高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nx
×100%
◆ (4)方差(Variance) 方差( 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之间的偏离程度。 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之间的偏离程度。
σ2 =
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 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在样本容 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 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 数据的波动越大, 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2 数据处理
2.1 有效数字定义、运算规则
2.1.2 运算规则 (2)运算 ) ):结果的末位数字所在的位置应按各量中存 ◆加(减):结果的末位数字所在的位置应按各量中存 疑数字所在数位最少的一个为准来决定。 疑数字所在数位最少的一个为准来决定。
a. 30.4 + 4.325 = 34.725 → 34.7 b. 26.65 -3.905 = 22.745 → 22.74
106.25=1778279.41→1.8×106; pH=10.28→[H+]=5.2×10-11
2 数据处理
2.1 有效数字定义、运算规则
2.1.2 运算规则 (2)运算 ) 对数: ◆对数: lgx的有效数字位数由 的位数决定。 的有效数字位数由x的位数决定 的有效数字位数由 的位数决定。
1 误差理论
1.2 分类
1.2.2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
◆(3)过失误差 又称粗大误差和疏忽误差。 又称粗大误差和疏忽误差。是由过程中 的非随机事件如工艺泄漏、测量仪表失灵、 的非随机事件如工艺泄漏、测量仪表失灵、设备故障等引发的 测量数据严重失真现象, 测量数据严重失真现象,致使测量数据的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 出现显著差异的误差。 出现显著差异的误差。
2.1 有效数字定义、运算规则
2.1.1 定义
在一个近似数中,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的数字起 的数字起, 在一个近似数中,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 的位数止,这中间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字的有效数字。 的位数止,这中间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字的有效数字。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除了偏差之外,还可以用极差R来表示样本平行测定值 的精密度。极差又称全距,是测定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之差,R=xmax-xmin 其值愈大表明测定值愈分散。由于没有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 故其精确性较差。偏差和极差的数值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测定中随机误差影响的大小。 此外还有公差,它是指生产部门对分析结果允许误差的 一种表示方法,如果分析结果的误差超出允许的公差范围, 称为超差,该项分析工作应重做。有关公差,由有关主管部 门根据分析对象作出相关规定。
第二章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上述情况说明,精密度高表明测定条件稳定, 这是保证准确度高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低的测定结 果是不可靠的,因而是不准确的。但是高精密度的 测定值中也可能包含有系统误差的影响,只有在消 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其准确度必然也 高。 对于含量未知的试样,由于仅凭测定的精密度 难以正确评价测定结果,因此常同时测定一个或数 个标准试样,检查标样测定值的精密度,并对照真 实值以确定它的准确度,从而对试样测定结果的可 靠性做出评价。
第二章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平均偏差:个别测定偏差的绝对值加和除以测量次数,
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由于取了绝对值因而都是正值。
第二章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二)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由于在一系列测定值中,偏差小的值总是占多数,这样 按总测定次数来计算平均偏差时会使所得的结果偏小,大偏 差值得不到充分的反映。因此在数理统计中,一般不采用平 均偏差,而广泛采用标准偏差来衡量数据的精密度,它反映 了各测定值对平均值的偏离程度。标准偏差用s表示:
样本的相对标准偏差(也称为变异系数),用Sr或RSD表示:
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误差及其表示方法误差——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 真实值为正,< 真实值为负)一. 误差的分类1. 系统误差(systermaticerror )——可定误差(determinateerror)(1)方法误差:拟定的分析方法本身不十分完善所造成;如:反应不能定量完成;有副反应发生;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干扰组分存在等。
(2)仪器误差:主要是仪器本身不够准确或未经校准引起的;如:量器(容量平、滴定管等)和仪表刻度不准。
(3)试剂误差:由于世纪不纯和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所引起;(4)操作误差:主要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由于分析工作者掌握操作规程与控制条件不当所引起的。
如滴定管读数总是偏高或偏低。
特性:重复出现、恒定不变(一定条件下)、单向性、大小可测出并校正,故有称为可定误差。
可以用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正仪器等办法加以校正。
2. 随机误差(randomerror)——不可定误差(indeterminateerror)产生原因与系统误差不同,它是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所引起的。
如:测定时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动,以其性能的微小变化等。
特性:有时正、有时负,有时大、有时小,难控制(方向大小不固定,似无规律)但在消除系统误差后,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则可发现其分布也是服从一定规律(统计学正态分布),可用统计学方法来处理系统误差——可检定和校正偶然误差——可控制只有校正了系统误差和控制了偶然误差,测定结果才可靠。
二. 准确度与精密度(一)准确度与误差(accuracy and error)准确度:测量值(x)与公认真值(m)之间的符合程度。
它说明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用误差值来量度:绝对误差 = 个别测得值 - 真实值(1)但绝对误差不能完全地说明测定的准确度,即它没有与被测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
如果被称量物质的质量分别为1g和0.1g,称量的绝对误差同样是0.0001g,则其含义就不同了,故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RE%)表示:(2)(RE%)反映了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用来比较在各种情况下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比较合理。
对实验数值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
9 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位数,通常和测量值相同。 当样本容量较大,在运算过程中,为减少舍 入误差,平均值可比单次测量值多保留一位 数。
3.3实验数据的初步整理
3.3.1实验数据的列表整理
1.数据的归类整理 2.数据的分组整理
3.3.2 分布规律判断的基本方法— —统计直方图
1.统计直方图 为了对某个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作出判断,
如0.0121×25.64×1.05782,其0.0121为三 位有效数字,故计算结果宜记0.328
5 在所有计算式中,常数π ,e的数值,以及,1/2等 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可以认为无限制,需要几位 就可以取几位。
6 在对数计算中,所取对数位数,应与真数的有效数 字位数相等。例如,pH12.25 和 [H+]=5.6×10-13M;
3.误差与数据处理
3.1 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误差来源
设备误差 环境误差 人员误差 方法误差
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过失误差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因素造成的,使测定 结果系统偏高或偏低;当造成误差的因素不存 在时,系统误差自然会消失。
当进行重复测量时,它会重复出现。系统误差 的大小,正负是可以测定的,至少在理论上说 是可以测定的,系统误差的最重要特性是它具 有‘‘单向性” 。
对于舍去的数据,在试验报告中应注明舍去的原因或所 选用的统计方法。
1).4d 法检验
根据测量值的正态分布可知,偏差大于3σ的测量 值出现的概率约为0.3%,此为小概率事件,而 小概率事件在有限次实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如 果发生了则是不正常的。
即偏差大于3σ的测量值在有限次检验中是不可能 的,如果出现则为异常值,为过失所致应舍弃。 (概率不超过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分析化学实验中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 有界性:大误差出现概率很小,误差很大的测量 值,往往由过失误差造成的。对这种数据应作适 当处理。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N(0 ,1 ) 为了将不同精密度的正态分布曲线统一起来, 令u=x-u/σ为横坐标表示的正态分布曲线
u
x
横坐标:u 纵坐标: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小。
二.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特点:
随机性(大小、正负不定) 不可消除(原因不定) 但可减小(测定次数↑,一般平行测定3- 4次) 分布服从统计学规律(正态分布) (三)过失误差 由于操作者的过失而引起的误差(损失试 样、加错试样、记录或计算错误等 )--错 误。
(四)如何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
减少误差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根据待测组分的含量、性质、试样的组成及对 准确度的要求。 2. 减少测量误差 控制取样量 : 天平称量取样 0.2g (为什么?)以 上,滴定剂体积大于20mL(为什么?)。 3.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偶然误差 化学分析中通常要求平行测定3~4次。 4. 消除系统误差
二.精密度与偏差
1.几个定义
精密度 一组平行测定值相互接近的程度。
偏差 是衡量数据精密度高低的尺度。偏差越小,
数据的分散性越小,测定值的精密度越高。
第一组 第二组 1.10 1.10 1.12 1.18 1.11 1.15 1.11 1.13 1.10 1.16
在实际分析中,真实值难以得到,常以多次平行测定结果
平均偏差
| d | | d 2 | | d 3 | | d 4 | | d n | d 1 n
| d
i 1
n
i
|
n
相对平均偏差:
d d r 100% X
不确定度U的三种不同含义
本文讨论中,略去包含概率的不同,一律取包含概率99%. 重点在于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
-(一)与MPEV等价的不确定度U1A 经典误差理论的准确度,指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就是误差元绝对值的一定概率意义上的最大可能值。
又名极限误差、最大允许误差(MPEV)、准确度等级。
测量结果为:L = M ± R (1)L是被测量值,M是测得值,R是误差范围。
公式(1)的物理意义是:被测量L的量值(真值),在以测得值M为中心、以误差范围为半宽的区间[M-R,M+R]中。
被测量的表征值是M(通常取示值的平均值)。
被测量的真值可能比M小,但不会小于M-R;被测量的真值也可能比M大,但不会大于M+R。
-B1 GUM 6.2 扩展不确定度测量结果可方便地表示为Y = y ± U (2)(2)式中的Y相当于(1)式中的L,y相当于M,则扩展不确定度U就是误差范围R。
-对GUM的公式(2),老史的解读是:Y是被测量的量值,y称为最佳估计值,实际就是示值的平均值。
U是扩展不确定度。
公式(2)的物理意义是:被测量Y的实际值(真值),在以最佳估计值(平均值)y为中心、以不确定度U为半宽的区间[y-U,y+U]中。
被测量的表征值是y(通常取示值的平均值)。
被测量的真值可能比y小,但不会小于y-U;被测量的真值也可能比y大,但不会大于y+U。
-B2 求不确定度的GUM法仪器误差范围MPEV除以根号3得标准不确定度,合成计算后,再乘以根号3(此项为主时),得扩展不确定度U。
这个不确定度U,显然等于MPEV。
-由B1、B2知:扩展不确定度与误差范围(MPEV),物理意义相同。
这是第一种不确定度,记为U1,等同于MPEV.-(二)测定系统误差时的不确定度U2修正值等于系统误差的反号。
为给出修正值,校准中必须准确测定系统误差。
测定系统误差的误差由三部分构成:计量标准的误差范围R标,被检仪器的随机误差和被检仪器的分辨力。
采用多次测量,随机误差范围是3σ平。
实验室误差分析大全,是时候让送检人知道了
第一部分误差理论简介在日常检测工作中,我们虽然有最好的检验方法、有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有满足检验要求的环境条件和熟悉检验工作的操作人员,但是,得到的检验结果却往往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即使是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检测样品、对同一项目的检测,其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也就是说,任何物理量的测定,都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在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用它可以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误差越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一、术语和定义1准确度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别越小,则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越高)2 精密度精密度指,在重复检测中,各次检测结果之间彼此的符合程度。
(各次检测结果之间越接近,则说明分析检测结果的精密度越高)3 重复性重复性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测量者、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设备,在短时间内进行的重复性测量。
4 再现性(复现性)在改变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改变条件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人、参考测量标准、测量地点、测量条件以及测量时间等。
如,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操作考核的方法之一:样品复测即是样品再现性(复现性)的一种考核、样品复测包括对盲样(即标准样品)的检测,也可以是对检验过的样品、在有效期内的再检测。
或是原检测人员或是重新再安排检测人员。
※通常再现性或复现性好,意味着精密度高。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精密度就不可能有高的的准确度,但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反之,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好。
二、误差的种类、来源和消除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误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系统误差(又称规律误差)1.1系统误差的定义※系统误差是指,在偏离检测条件下,按某个规律变化的误差。
误差理论和测定结果表达
二、偶然误差差分类 按其性质和原因可分为三类: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粗大误差
1.系统误差:误差值的大小和正负总保持不变,或按
误 差 理 论 基 础
一定的规律变化,或是有规律的重复。
来源:
仪器的示值误差;
仪器的零值误差;
理论公式为近似 或实验条件达不 到理论公式所规 定的要求
结论二
一测量列的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来 估算。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为
sx
( xi x ) 2 n 1
(xi ) 2 n 1
3.粗大误差 :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值的误差
误
来源:使用仪器的方法不正确,粗心大意读错、记错、
差 理 论 基 础
算错数据或实验条件突变等原因造成的(坏值)。
误 差 理 论 基 础
a)精密度低, 准确度高 (b)精密度高, 准确度低 (c)精密度、 准确度和精确度皆高
三、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误 差 理 论 基 础
测量结果表示为:测量值=最佳估计值±不确定度(单位)
x x
1.什么是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或者说它表示被测量的真值在某个量值范围的一个客观的评定, 是一个描述尚未确定的误差的特征量.
论
c.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
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
误差理论基础
绪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物理实验和测量误差
论
误差分类——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误差计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数据格式——有效数字
一、 物理实验和测量误差 误 差 理 论 基 础
误差理论
P31-32
一.概念
1.误差 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δ=x-a (1-1) 其中: δ—测量误差 x —测量结果(由测量工具得到) a—被测量的真值(客观存在)
2.真值 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一致的值。 任何量在特定的条件下都有客观的实际值, 即真值。
3.约定真值
真值无法得到,常采用约定真值。 有时把多次测量结果去掉明显的偏离数值后, 取平均值当作约定真值。Fra bibliotek岗位分类
粮油及制品检验(包括粮食加工品、食用油、 油脂及制品); 糕点糖果检验(包括糕点、糖果制品、水果 制品、方便食品、饼干、速冻食品、薯类和 膨化食品); 乳及乳制品检验;
白酒果酒黄酒检验(含葡萄酒、其他酒); 啤酒检验; 饮料检验;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 (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 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罐头食品检验; 肉蛋及制品检验(包括肉制品、蛋制品);
调味品、酱腌制品检验(含食糖、蔬菜制 品); 茶叶检验; 冷冻饮品;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水产制品(干制.盐渍.鱼糜.水产调味品、水 生动物油脂及制品、风味鱼制品、生食水产 品、水产深加工品 ) 淀粉及淀粉制品; 豆制品; 蜂产品。
三.误差的分类
根据特点和性质分为: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粗大误差
1.系统误差 概念 具有确定性规律
2.随机误差 概念 无确定性规律
3.粗大误差 概念 一般由粗心大意造成。
标准溶液配制用水 教材上“二级水”应为“三级水”
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须两人进行实 验,分别各做四平行,每人四平行测定结果 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 [C,Rss(4 ) 」的相对值0.15%,两人共八平行 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 极差[C.Rs5(8)」的相对值0.18%。取两人八 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实验误差与测量结果表达教案
实验误差与测量结果表达教案赖恒(一)、主要内容一、实验误差与中学实验教学(为什么中学实验教学中要谈误差问题?)二、实验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表达的基本概念三、一些有关实验误差问题的讨论四、中学课改中有关实验误差问题的几点初步看法。
一、实验误差与中学实验教学高中现行物理教材(必修、选修3)中只在少数地方提及实验误差,但没有出现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等名词。
●《物理1》第3章,第2节1.打点计时器及其应用的方法点拨中:任何物理实验都存在误差。
实验中只能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是在收集数据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物理2》第1章,第1节2.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与探究”中提出考虑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可以得出的结论。
●在《物理》必修2与选修3-1的少数“实验与探究”中提到减少实验误差的问题。
1、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任何测量结果都可能具有误差。
●门捷列夫:科学始于测量,没有测量,便没有精密的科学。
●开尔文: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当你能够测量你所关注的事物,而且能够用数量来描述他的时候,你就对其有所认识;当你不能测量他,也不能将其量化的时候,你对他的了解就是贫乏和不深入的。
●任何测量结果都可能具有误差。
2、中学物理实验研究中误差理论的应用(物理实验论,阎金铎主编,陶洪著,广西教育出版社)●确定实验误差和实验结果的取值范围“确定实验结果的误差范围,是误差分析的基本职能。
……,是实验研究者应有的基本功,也是物理教师必须具备的实验能力。
”●确定分误差的大小及抓主要因数“能够确定影响误差的主要因素,对确定实验方法、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改进实验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确定影响误差的主要因素,主要通过比较分析分误差的大小。
”●选择和确定实验方案“在选择和确定实验方案的时候,主要要考虑系统误差,有时也要适当考虑偶然误差,或者某些量的偶然误差。
”●恰当选择器材“根据误差分析,恰当地选择器材限制影响误差的若干主要因数,将实验的最大误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这无论对于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都必须重视。
测量误差基本概念
一整圆的圆周角为360º等。
约定真值:约定采用的值,有: 1)被测量的实际值。 2)已修正过的算术平均值。 3)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4)计量学约定真值: 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各物理量的单位
量值。如米的长度定义为光在真空中, 在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 径的长度。
(2)设备误差(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 由于所用仪器不够精确所引起的误差。
(3)附件误差(试剂误差):试剂误差是 由于测定时所用试剂或蒸馏水不纯所引起的 误差。
对于同种量,如果给出量值相同,用绝 对误差就足以评定其准确度的高低。
如两个标准值均为l00g的砝码,其示值 误差一个是+0.001g,另一个是+0.002g, 显然,前者绝对误差小,准确度高;后者 绝对误差大,准确度低。
(二)相对误差: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 值。
对于不同给出量值,用绝对误差难以比 较它们准确度的高低。如两个砝码,其示 值误差都是+0.1g,若其标称值分别为 100g,200g,则尽管示值误差都是+0.1g, 但对100g砝码而言,该绝对误差占给出值 的+0.l%;对200g砝码而言,仅占了+0.05 %。很明显,后者的准确度高。
[例3] 有一标称范围为0~300V的电压表, 在示值为100V处,其实际值为100.50V,则 该电压表示值100V处的相对误差为:
△r = [(100.00v-100.50v)/ 100.50V ]×100%
≈[(100.00v-100.50v)/100V ]×100% = 0.5%
2、特点 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相比,有如下特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引起的误差。 系统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使测 定结果系统偏高或系统偏低,当重复测定时 重复出现。分为: (1)方法误差 (2)设备误差 (3)附件误差 (4)人员误差 (5)量值传递误差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2.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准确确定试样中物质的含量。
因此要求结果准确可靠。
但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仪器和试剂,工作环境和分析者自身等主客观的分析方法仪器和试剂工作环境和分析者自身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所得的结果与待测组分的真实含量不可能完全相符,它们之间的差值就称为误差。
即使同分析者在相同相符,它们之间的差值就称为误差。
即使同一分析者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其结果也不等同。
因此,在分析过程中误差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它可能出在定过的每步中响析结的准确性现在测定过程的每一步中。
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我们不仅要对试样进行测定,还需根据实际要求,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程度做出合理的评价和正确的表示。
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程度做出合理的评价和正确的表示同时还应查明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其规律性,采取减免误差的有效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分析测定的准确程度有效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分析测定的准确程度。
第一节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准确度和精密度评价测定结果的优劣。
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准确度和精密度评价测定结果的优劣一、准确度与误差真值是试样中某组分客观存在的真实含量,测定值x与真值T 真值是试样中某组分客观存在的真实含量测定值相接近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测定值与真值愈接近,其误差越小,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因此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标志,其表示方法如下:绝对误差:E a=x-T相对误差:E r=E a/T×100%测定值如果进行了平行测定,测定值的平均值统计X:测定值。
如果进行了平行测定,x:测定值的平均值。
统计学证明,在一组平行测定值中,平均值是最可信赖的,它反映了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因此人们常用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
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值,表明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测定值偏低。
因此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误差为负测定值偏低因此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之分。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 系实际和事实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勇于探 索、坚忍不拔的钻研精神以及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物 的优良品德。
实验前认真预习
首先,在实验前,大家应该仔细阅读实验讲义和有关资 料,弄清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搞清楚本次实验要测量什么 量,使用什么方法,需要那些仪器,主要的操作步骤及注意 事项。然后在此基础上写好预习报告。
绪 论 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
康
耘
2012.03.-2012.12
绪
论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确定,物理规律
的发现、建立和检验,都是通过实验结果概括出来的。因
此,从古至今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上都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物理学作为许多应用科学的基础,在科技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益加凸现。而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建立 和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中可能遇到一些问题,这是大家应看作是学习的良 机,要冷静地分析和处理之,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请教指导 教师或与其讨论。对待实验数据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要用 钢笔或圆珠笔记录好原始数据,做到准确、清楚、有次序,做 完实验后,要将实验数据交指导教师检查,得到认可后,再将 仪器整理复原,方可离开实验室。
第 二 节
系统误差及修正
系统误差的特征是具有确定的规律性,原则上讲可以消除,但不能通 过多次重复测量来减小或消除,因此,系统误差的处理较为复杂。他要求 实验者既要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所以对系统误差修 正只作原则性介绍。
一.系统误差的发现
(1)实验对比,就是用不同的测量原理、方法和仪器来测量同一物理量, 改变某项实验条件、实验参数等进行对比。分析这些实验结果有无明显差 异,来判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2)理论分析,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公式要求的条件与实际情况有无 差异,分析仪器所要求的使用条件是否满足等。理论分析是研究系统误差 的重要方法,但是要分析恰当。 (3)数据分析,因为随机误差服从一定的统计分布规律,如果所测数据 不遵从这种规律,则说明存在系统误差。如果按测量次序记录的数据具有 单向或周期性变化特征,说明存在固定的或周期性的系统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差理论基础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kcwz/phylab/
物理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同时也
是验证新理论的必经之路。是一门独立的公共必修课,分二个学期。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绪 a.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测、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
误
误差分类
差
理
按其性质和原因可分为三类:
论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基
粗大误差
础
1.系统误差:误差值的大小和正负总保持不变,或
误 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是有规律的重复。
差 来源: 理 仪器的示值误差;
标准器误差;仪器安装调整不妥,不水平、不 垂直、偏心、零点不准等,如天平不等臂,分 光计读数装置的偏心;
n(n1)
n(n1)
3.粗大误差 :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值的误差
误
来源:使用仪器的方法不正确,粗心大意读错、记错、
差
算错数据或实验条件突变等原因造成的(坏值)。
理
论
处理:实验测量中要尽力避免过失错误;
在数据处理中要尽量剔除坏值。
基
础
实验结果的评估:
误
1.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即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对被测量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所
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对科学 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论
b.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如阅读资料、常用 仪器使用、实验现象分析与判断、数据记录与处理等。
c.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 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等。
值最接近被测量的真值,测量次数越多,接近程度
误
越高(当 n时,平均值趋近于真值),因此我
差
们用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的最佳值。
理
x1 n(x1x2x3xn)1 ni n1xi
论 结论二 一测量列的随机误差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基
来估算。平均值的标准偏差计算公式为
础
sx
(xi x)2 (xi)2
(随机)的方式变化并具有抵偿性的测量误差分量。
差
理 来源:是实验中各种因数的微小变动性引起的。例如实验
周围环境或操作条件的微小波动,测量对象的自身涨落,
论 测量仪器指示数值的变动性,以及观测者本人在判断和估
计读数上的变动性等.
基
特点:个体而言是不确定的; 但其总体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础
处理:可以用统计方法估算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标准 差),不可修正,但可减小之。
正态分布规律:大多数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高斯分布)规律
误 特点:
差
1)有界性.
理
2)单峰性.
论
3)对称性.
基
4)抵偿性.
lim
n
1 n
n
i
i1
0
础
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利用其统计规律达到互相抵偿
随机误差,找到真值的最佳近似值(又叫最佳估计值或
最近真值)。
结论一 当系统误差已被消除时,测量值的算术平均
差 得结果之间符合的程度,简称为精度。
理 2.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
它反映了在规定条件下,测量结果中所有系统误差的综
论 合。
基 3. 精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 础 致程度。
它反映了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
误
差
理
论
基
a)精密度低,
(b)精密度高, (c)精密度、
E 100% 100%
X
x
真值 就是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相一致的量值。客观存 在的、但不可测得的(测量的不完善造成)。
误
差 可知的真值:
理
a. 理论真值----理论设计值、理论公式表达值等
如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论
b. 约定(实用)真值-----指定值,最佳值等,
基
如算术平均值当真值等。
础
二、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础
准确度高
准确度低
准确度和精确度皆高
三、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测量结果表示为:测量值=最佳估计值±不确定度(单位)
误
xx(单位)
差 1.什么是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被测量值不能
•测量 就是把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被选做标准的同类物
误
理量进行比较,确定它是标准量的多少倍。
差 •测量值必须包括: 数值和单位,
如测量课桌的长度为1.53m。
理 测量的分类:
论 按测量方式通常可分为:
直接测量——由仪器或量具直接与待测量进行比较读数。
基
如: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电压表测量电压等
础 间接测量——借助一些函数关系由直接测量量计算出所
论 仪器的零值误差;
仪器测量附件误差;
理论公式为近似
基
理论或方法误差;
或实验条件达不 到理论公式所规 定的要求
础
人员误差---生理或心理特点所造成的误差。
特点:同一被测量物多次测量中,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的 方式变化(一经查明就应设法消除其影响)
2.偶然误差(随机误差):是指在同一被测量量的
误 多次测量过程中,测量误差的绝对值与符号以不可预知
要求的物理量.
如:测量单摆的振动周期T,用公式 T 2 求l /得g
g
误 ❖ 由于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测量仪器和测量者
差
的局限性——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待测物理量
理
的真值同测量值之间总会存在某种差异,这种
差异就称为测量误差,定义为
论
测量误差= 测量值- 真值
基 ❖ 绝对误差 δ= x - X
础 ❖ 相对误差
原始数据经教师 签字认可才有效
名称
目的
预 习
仪器
部
原理
分
内容或 步骤
数据记录 和处理
数据处理和 结果表示
小结和讨论
二、误差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物理实验和测量误差 ❖误差分类——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误差计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数据格式——有效数字
一、 物理实验和测量误差
实
验 一 实验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 15%
环
节 及
二
实验实际操作
50%+5%(整理仪器)
成
绩 三 实验数据处理及总结并完成实
组
验报告
30%
成
注:未做实验者,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无效,实验成绩为 0分。若习内容
a 实验名称
预 习
b 实验目的 c 主要仪器设备 d 实验原理摘要
为避免与实验报告两次重复, 直接写在实验报告上
报 告 和 实
注意: 还需在实验原始记录纸中画好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
二 实验报告
a 实验名称 实验环境记录 b 实验目的
验
c 主要仪器设备(型号、规格、编号等)
报
d 实验原理摘要
告
e 实验步骤
f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数据表报告中也要画)
g 小结与讨论
画好原始数据记录表 画好原始数据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