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案例
社会心理学案例
1、案例:某超市原定感恩节清晨5时开门,但约2,000名经已等得不耐烦的顾客,在4时55分强行一涌而进,混乱中一名职员被推倒在地,从后涌上的人潮更将他踩至重伤。
该名 34岁的职员送院后,在早上6时证实不治。
据报其他职员曾试图营救达穆尔,但顾客却无视职员劝阻。
甚至当职员表示有人死亡而要暂停营业时,更有顾客怒哮:“我由昨天早上已开始排队了!”并继续“扫货”。
超市保安及警方到场后,始能驱散人潮。
惨剧中还有4人受伤送院,包括一名怀孕8个月的妇人,据报已经流产。
1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文中提到的 2000 人的行为方式)。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
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
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
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2)攻击行为:企图伤害那些不愿被伤害的个体。
文中提到的应该是“工具性攻击”:不以伤害为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赢得商品)。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是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
3、美国一家公司曾研制成一种猪皮便鞋,该鞋特点是轻便、舒适、走路无声,故起名为“安静的小狗”。
为了解市场反映,公司采用了免费试穿的方式,规定试穿8周后将鞋收回,也可在8周后付5美元将鞋留下。
结果大多数试穿者都选择了将鞋留下。
此后,公司将这种鞋全面投放市场并大获成功。
几年后,美国成年消费者中 90%的人都熟知该品牌产品。
这公司推出这种方法的人太有才了,首先将鞋以免费试穿的方式放出去,这样会有一定的人回去试穿的,这样就有了群众基础,这是利用人爱占小便宜的心里。
即使不满意也没什么损失最多就是在8周后在送回去。
而在穿了8周,在加上鞋本身的特点,能引起人们的热评也不是难事。
有人群众基础后,在将这种鞋全面投放市场,取得成功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
心理学实践案例
心理学实践案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从教育领域到职场环境,从人际关系到自我成长,心理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将为您分享几个心理学实践案例,带您一同领略心理学的魅力和影响力。
案例一:儿童教育中的心理引导在一所小学里,有一个名叫小明的孩子。
小明性格内向,在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课后也不太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耍。
老师注意到了小明的情况,决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帮助他。
老师首先与小明进行了单独的谈话,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倾听他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小明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优秀。
于是,老师采用了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每天都在课堂上寻找小明的闪光点,并给予他具体、真诚的表扬。
比如,小明的字写得很工整,老师就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他的书写认真。
同时,老师还为小明创造了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
例如,在小组讨论中,特意安排他担任记录员的角色,让他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小明逐渐变得自信起来,开始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与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儿童教育中,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支持,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案例二:职场压力管理_____是一位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年轻白领。
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加上竞争激烈,_____感到压力巨大,经常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
为了缓解压力,_____寻求了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咨询师首先让_____详细描述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压力来源。
通过分析,发现_____存在时间管理不善和应对压力的方式不当等问题。
咨询师为_____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压力管理方案。
首先,帮助_____重新规划工作时间,制定合理的任务清单,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安排工作顺序。
其次,教导_____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松弛。
此外,还鼓励_____培养兴趣爱好,在工作之余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休闲活动,以释放压力。
98个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
98个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1案例1:投票选最差曹某是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叫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刘老师告知: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想叫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曹某转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离校出走了.案例2:减负的哭泣新华社2002年1月23日讯,沈阳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只因为按照规定减轻学生的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的倒数第二名,成为差班之一.压力之下,在寒假之前的家长会上,这位教师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将加大作业量.案例3:让座风波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各年级包公交车去.汽车来了,同学们一下占了所有的座位.老师们上车后,有几个同学纷纷给王老师让座,可没有人提出给李老师让座.事后,李老师就抱怨:"王老师跟学生这么凶,中午学生来问问题,他告诉学生老师在休息,下午再来,要么就说,'我该下班了,明天再问'.可我真是有求必应,这学生好歹不分,太让人伤心了."有的老师表赞同,说学生不懂事.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教给学生尊重自己.李老师那自己不当回事,学生会把老师做的一切都视为理当然.案例4:自卑的制造有报导说,当今的教育似乎善于制造自卑者.好多人都认为,孩子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孩子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孩子,而"少"鼓励,表扬,肯定孩子.当孩子好不容易为自己制造出一个被表扬的机会,他们得到的往往还是否定.有个初三的女孩考了97分,本以为会受到老师表扬,谁知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女儿考了97分,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有一个过去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考了92分,可回家后他告诉妈妈自己并不高兴,因为老师批评另外一个同学说:"某某都考了92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结果还是在贬低他.案例5:直观的教学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案例6:启发式教学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指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学记》也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案例7:顺水推舟一个实习教师,写了一篇题为《顺水推舟》的实习作业.文中写道:"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王东海(曾与老师顶牛)正在丢扫帚玩.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分;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看见.到上课时,我表扬了王东海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他脸红了.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以后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案例8:讲师人生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2005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酬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这位教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他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钦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案例9:兵马俑的发现感谢谁在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问这样一个问题:兵马俑作为世界的一大奇迹,最应该感谢的是谁生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老师毫无表情地让学生坐下)生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老师微笑地摇摇头,示意学生坐下)生3:我认为应该感谢的是制造兵马俑的人.(老师尴尬地笑笑并示意学生坐下)生4: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功劳.(老师满意地示意学生坐下)案例10:放飞幼鹰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是个瘦弱的女孩,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让所有的鸟儿都回到自由的空间去,因为鸟儿是属于蓝天的.有一天,她遇到一只受伤的幼鹰,看着幼鹰那无助的眼神,她的心颤抖了,她把小鸟带回家,精心地加以喂养和治疗,幼鹰终于慢慢康复了.为了让这只幼鹰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她将幼鹰送到了本市的动物园.她说人类应是动物的朋友,放飞了一只鸟儿,实际上也是放飞了自己的爱心.然而,这件事情也有另一种看法.和小王作邻居的小张就对此很不以为然,他给同学们说,她家也要吃肉的,再说,要放鸟儿还不容易,非要送到动物园,真是虚伪!案例11:丑女孩的笑容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觑,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地笑了起来.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女孩惨白着脸,像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女孩当作了笑谈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走了.后来,老师通过让女孩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关怀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从此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案例12:高效益学校评比据南方某地教育报报道,该市教育委员会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学校的办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其教育投资力度.市教委先制定出学校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教学,管理,学生学业,办学条件,设备等,然后依据这些指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各中小学逐一进行评估,评出一定比例的高效益学校.高效益学校评出后,由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增加投资力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委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因为评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效益高的学校,普通学校也并不一定等于效益低的学校.案例13:11岁的悲剧2000年11月13日,湖北省随州市某小学一名张姓四年级学生,在被班主任老师赶出学校后,喝农药自杀在自己的家门口.原因是学校没钱发教师的工资,镇里决定让每个学生把70元钱交到学校,并说这些钱将从家长向村里上缴的土地税里扣除.因为有些村民未交钱,所以学校就停课,将所有的学生都赶出课堂去向家长要钱,等交齐钱后学校再开课.年仅11岁的张某在被包括班主任在内的4位教师赶回家,并说不交钱就不准上学,在其父母当天不在家的情况下,发生了前述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案例14:掐脸后的惩罚2000年4月13日,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崔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学生张某补习数学.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崔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路南区教育局迫于新闻宣传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教师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案例15:学校的罚款风当前,许多学校罚款成风,常常会在一些学校的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中发现有关罚款的规定.如《···中学有关维护校园秩序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二,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5—100元罚款处理.1,随地吐痰,泼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物者.2,在墙壁,黑板,厕所等公共场所胡刻乱画涂改等有伤风雅者.3,抽烟,喝酒,打游戏机者.4,故意损坏桌椅,门窗,玻璃,黑板,仪器等公共财产者.5,随意拉动电源开关者."还有的规定旷课迟到罚款,甚至明文规定考试不及格的也要罚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是依法治教下的"依法治校".案例16:无言的伤害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综合学习课《这,就是我》的一个插曲.开始,这节课先由几位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他们把自我介绍和特长展示结合在一起,或弹琴,或唱歌,或说相声,或展示电脑技术,语言流畅,充满自信.老师也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进行了自我介绍.在几位同学介绍完以后,老师让同学们自愿起来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又有三位同学起来作了介绍.老师看没有人举手,就叫了一名同学:"李明,你给大家介绍一下."随后把话筒递了过去.李明拿着话筒,迟疑了一会,说:"我……我嗓子不好."老师看到李明不愿介绍,就对其他同学说:"我们欢迎李明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同学们齐声说:"好!"并一起鼓掌.李明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停了一会,小声而快速地说了一句:"我嗓子不好."并将话筒递给了老师,随即深深地将头埋进了课本中.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又叫了一位同学介绍,之后全班同学合唱《同一首歌》.在这一过程中,李明的头一直没有再抬起.案例17: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案例18:"鉴"的解释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同志,在讲《藤野先生》里的"油光可鉴"的"鉴"字时,作了深浅不同的两种讲解.既讲了"鉴"本义是镜子,但在这里作动词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又引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后车之鉴"字的用和解释,使学习程度高的学生也及时得到满足.课后,她对基础差的学生,又象医生切脉问诊一样,细心了解积极引导,对基础好的学生,她就帮助他们组织兴趣小组,出版《文学园地》,举办文学讲座.正因为于老师了上述努力,所以她教的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案例19:韩寒的偏科17岁的韩寒是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是个怪才.韩寒对写作情有独钟,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想象奇特,文笔老辣,所发表的小说《三重门》在行家看来颇有钱钟书先生之遗风,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除了文学,他对其他学科不感兴趣,上课一点都听不进去,结果在期末考试中6门功课不及格,被要求留级.现在韩寒因对学校的教学感到无趣而辍学在家,准备专事写作,有大学要破格录取他,被他拒绝.案例20:"崔永元的两扇窗"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但数学成绩很差.事情是这样的,小学时,数学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走神,就把粉笔头准确无误地砸过去,还批评说"你把全班同学的脸都丢尽了".从此,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关闭了数学这扇窗.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赞赏,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语文这扇窗分外透亮……案例21:这样的"问题学生"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素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对学生的"惩罚",是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他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的领讲台.案例22:哈佛大学的自豪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哈佛大学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案例23:《狐假虎威》的启示学完《狐假虎威》课文,老师让同学说说认识到了个什么道理.老师的话音一落,几十只小手举起来.学生甲说:"不要仗势欺人……"老师问:"他回答得对不对"众生说:"对!"这时,学生乙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老师说:"那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乙说:"仗势欺人,是仗着势力欺负别人的意思.狐狸借老虎的威风,不是仗着老虎的势力;它是欺骗鄙人,不是欺负别人.所以,不能说是仗势欺人."老师高兴地问学生:"他的认识对吗"众学生:"对!"老师带头鼓掌,并示意学生乙坐下,可他不坐,说:"老师,我还有……"老师:"你还有那你接着说."学生乙:"这篇寓言还告诉我们,狐狸虽然狡猾但非常聪明,也值得学习……"老师没有向导这一点,问:"狐狸也值得学习吗"学生乙:"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也不慌张,还骗了老虎,说明它很聪明,保护了自己,所以,也值得我们学习."老师感到很意外地说:"可你想想,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学生乙:"我……我认为这两个都有."老师:"可多数人会怎样认识"学生乙有些犹豫,但还是说:"反正……反正我这么认识……"老师:"一篇课文怎么能有两个一正一反的答案,你说呢"学生乙无话了,自己坐下……案例24:不写拼音上写字课的时候,黑板上的拼音,老师是用彩色粉笔写的,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有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只有汉字而没有拼音.老师问:"你怎么不写拼音"学生说:"老师,你也没有写拼音."案例25:都是生病惹得祸金明小时候总是生病,常影响功课,但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同学们都说他有传染病,老师也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醒他该到医院去彻底检查一下,这样一来,全苯同学都躲着他,在这种气氛中,他形成了严重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也成了班上比较差的.案例26:外语是什么作为一个外语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很倒霉,我觉得外语把我变"傻"了.老师一天到晚教单词语法,同学们的单词都记了好几个笔记本,从早上六点开始读单词,背单词,到晚上十二点写单词,默单词,手里拿的是"单词星火记忆",衣袋里更塞满了小纸片.因此,同学见了面就"报单词",一人说中文,另一人说英文,这真是"纯英语环境"!我不禁赞叹!但我却不想这么做,因为我在中学做多了,难道我要这么做一辈子吗这样的人生也太稀奇了吧!因此我抛开了单词,从此不去想"可爱"的它们;甚至我也逃课,因为有些课上得太让人难受了,这些东西我自己通过查字典,找资料完全可以解决的.我发现——小说使我感兴趣,因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使我发现了情感的美是如此的伟大与奇妙;散文让我陶醉,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智慧的闪烁,这让我饥渴的心灵来点安慰;诗歌也可以指导我寻找的方向,诗歌是美的表达,它指引我寻找生活中的所以的美.在学习的道路上我是艰难的,因为没有人指导;我应该向中文,政教专业的老师,同学请教,因为他们可能有内涵.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个同学,不变的还有无穷的困惑:外语是西方的东西,有吸收和借鉴的必要.我想不会是为了考四,六级而学习的吧,里面应该有数不尽的哲理与享受不尽的美!——摘自一个大学生的内心独白案例27:内向与自卑有位女生,家庭条件不错.由于性格内向,胆子小,而且眼睛近视(只有父母知道),虽然学习成绩中上,却总是自卑地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所以她变得越来越不愿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也不发言.案例28:好动与捣乱材料2:某校某班一男生,学习成绩不错,喜欢活动,体育也挺好.但他上课时总显得不安分,精力旺盛,不是拉着同桌与他说话,就是捣"四邻"的乱,同学们拿他没办法.每逢找家长时,家长总能找到同桌的不是,觉得老师与他的孩子故意作对.他在老师,家长面前的行为也判若两人.案例29:抹杀课堂上,大林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还有三个角.""错!应该是还有五个角.""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着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你这孩子别往外处想,哪有这样锯的.""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变成水.""对的.""变成了春天!""你又胡说,雪怎么会变成春天呢!"雪融化了,天气就暖和了.小草绿了,桃花红了,春天也就到了.难道春天不是吃雪长大的呢那个孩子想.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雪能变成春天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多年以后,那个孩子成了刘老师.刘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一只也没有.""对!""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有几个角/""五个角.""完全正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变成水.""太棒了!"案例30:《木木:我讨厌上学,讨厌!》我的名字叫"木木",木头的"木",麻木的"木",木然的"木".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仅因为我叫木木,更因为我是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老师说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最讨厌考试,我最讨厌发明考试的人.我最讨厌发试卷,让家长签字,讨厌!讨厌!我不喜欢回家,因为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爸爸只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妈妈只喜欢听话的孩子,可我成绩不好又不听话.他们见了我,把脸一拉,恶狠狠的,见到我满是红叉的试卷,就使劲打我,骂我.他们对邻居梅梅就不一样,把不肯给我的好东西都给她吃.梅梅总是得意洋洋的,恨不得把100分试卷贴在头顶,让每个人都看到,都表扬他.我讨厌家,讨厌爸爸妈妈,还有梅梅,讨厌!我不爱说话,在学校总是这样.我没有朋友,连最差的东东都拉帮结派,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别人总是笑嘻嘻的,可我不笑,有什么好笑的学校里全是一些无聊的事,不是他给老师打小报告就是她给教师打小报告.同学间总是神神秘秘,男男女女的事,无聊透顶.我一直做在教室的角落里,那是一个谁也不愿意坐的地方.他们总是昂着头说:"我不愿意和成绩不好的坐在一起."我才不稀罕呢!我才不要成绩好呢,整日忙得晕头转向,吃那么多太阳神,眼镜里全是圈圈.我讨厌上学,讨厌!案例31:班级纪律问题的讨论数学教师:"二班学生一点不听话,我没得精力管那么多,不听课就算了,他讲他的,我讲我的."语文教师:"二班学生要管得严,我上课他们就不敢闹,清风雅静的."音乐教师:"我没得精神去骂他们,课实在是上不下来,我就找班主任来压阵."接着,几位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他们就怕班主任.""见了班主任就象见了猫.""猫一走耗子就翻堂.""学生都一样,欺软怕硬,这是规律."……案例32:争当小记者师:同学们,你们当过记者,有过采访经历吗生:没有.师:那么你们相当记者吗生:想!师: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让咱们全班同学都过一把记者瘾.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记者证)生:小记者证!(鼓掌)师:今天,我们采访的主题是"崇尚科学,拒绝邪教",采访的对象是本校全体教师,包括后面听课的老师(学生惊讶地往后看,听课教师也因事先没打招呼而感到惊奇).同学们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好好表现一下,因为平时大多是老师提问你来回答,而今天是你提问,老师来回答.(学生跃跃欲试)师:采访之前应作好哪些准备生:准备好采访工具,比如笔,本子等,还应准备好采访的问题.师:采访时应注意什么呢生:采访时应先自我介绍,出示记者证,说明采访意图,还应讲文明礼貌,尊重对方.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主题拟好三个采访题目(生静思,在采访本上拟好题目)师:出发之前,请你向同桌说说此时的心情.(生互说)师:哪位同学谈谈你此时的心情生:我很激动,因为当记者是我的梦想,今天我的梦想可以实现了,不仅仅是有了一个小记者证,而且还能实地采访.生:我有点紧张,因为我从来没有单独向其他班的老师提过问题,我怕在采访时脑子出现空白.师:可以说同学们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这也是正常的,希望你们拿出勇气,采访成功,大家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采访活动现在开始!出发!(15分钟后)师:15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同学们经历了当记者的过程.那么你这次采访是否成功呢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你此时的心情又如何呢请同学们向同桌倾诉心中的话.(学生互说,教师巡回指导)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采访过程.。
40个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
40个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1:投票选最差曹某是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叫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刘老师告知: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想叫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曹某转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离校出走了.案例2:减负的哭泣新华社2002年1月23日讯,沈阳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只因为按照规定减轻学生的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的倒数第二名,成为差班之一.压力之下,在寒假之前的家长会上,这位教师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将加大作业量.案例3:让座风波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各年级包公交车去.汽车来了,同学们一下占了所有的座位.老师们上车后,有几个同学纷纷给王老师让座,可没有人提出给李老师让座.事后,李老师就抱怨:"王老师跟学生这么凶,中午学生来问问题,他告诉学生老师在休息,下午再来,要么就说,'我该下班了,明天再问'.可我真是有求必应,这学生好歹不分,太让人伤心了."有的老师表赞同,说学生不懂事.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教给学生尊重自己.李老师那自己不当回事,学生会把老师做的一切都视为理当然.案例4:自卑的制造有报导说,当今的教育似乎善于制造自卑者.好多人都认为,孩子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孩子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孩子,而"少"鼓励,表扬,肯定孩子.当孩子好不容易为自己制造出一个被表扬的机会,他们得到的往往还是否定.有个初三的女孩考了97分,本以为会受到老师表扬,谁知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女儿考了97分,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有一个过去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考了92分,可回家后他告诉妈妈自己并不高兴,因为老师批评另外一个同学说:"某某都考了92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 "结果还是在贬低他.案例5:直观的教学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案例6:启发式教学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指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学记》也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案例7:顺水推舟一个实习教师,写了一篇题为《顺水推舟》的实习作业.文中写道:"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王东海(曾与老师顶牛)正在丢扫帚玩.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分;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看见.到上课时,我表扬了王东海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他脸红了.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以后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案例8:讲师人生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2005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酬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这位教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他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钦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案例9:兵马俑的发现感谢谁在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问这样一个问题:兵马俑作为世界的一大奇迹,最应该感谢的是谁生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老师毫无表情地让学生坐下)生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老师微笑地摇摇头,示意学生坐下)生3:我认为应该感谢的是制造兵马俑的人.(老师尴尬地笑笑并示意学生坐下)生4: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功劳.(老师满意地示意学生坐下)案例10:放飞幼鹰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是个瘦弱的女孩,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让所有的鸟儿都回到自由的空间去,因为鸟儿是属于蓝天的.有一天,她遇到一只受伤的幼鹰,看着幼鹰那无助的眼神,她的心颤抖了,她把小鸟带回家,精心地加以喂养和治疗,幼鹰终于慢慢康复了.为了让这只幼鹰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她将幼鹰送到了本市的动物园.她说人类应是动物的朋友,放飞了一只鸟儿,实际上也是放飞了自己的爱心.然而,这件事情也有另一种看法.和小王作邻居的小张就对此很不以为然,他给同学们说,她家也要吃肉的,再说,要放鸟儿还不容易,非要送到动物园,真是虚伪!案例11:丑女孩的笑容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觑,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地笑了起来.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女孩惨白着脸,像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女孩当作了笑谈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走了.后来,老师通过让女孩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关怀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从此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案例12:高效益学校评比据南方某地教育报报道,该市教育委员会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学校的办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其教育投资力度.市教委先制定出学校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教学,管理,学生学业,办学条件,设备等,然后依据这些指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各中小学逐一进行评估,评出一定比例的高效益学校.高效益学校评出后,由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增加投资力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委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因为评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效益高的学校,普通学校也并不一定等于效益低的学校.案例13:11岁的悲剧2000年11月13日,湖北省随州市某小学一名张姓四年级学生,在被班主任老师赶出学校后,喝农药自杀在自己的家门口.原因是学校没钱发教师的工资,镇里决定让每个学生把70元钱交到学校,并说这些钱将从家长向村里上缴的土地税里扣除.因为有些村民未交钱,所以学校就停课,将所有的学生都赶出课堂去向家长要钱,等交齐钱后学校再开课.年仅11岁的张某在被包括班主任在内的4位教师赶回家,并说不交钱就不准上学,在其父母当天不在家的情况下,发生了前述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案例14:掐脸后的惩罚2000年4月13日,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崔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学生张某补习数学.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崔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路南区教育局迫于新闻宣传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教师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案例15:学校的罚款风当前,许多学校罚款成风,常常会在一些学校的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中发现有关罚款的规定.如《···中学有关维护校园秩序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二,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5—100元罚款处理.1,随地吐痰,泼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物者.2,在墙壁,黑板,厕所等公共场所胡刻乱画涂改等有伤风雅者.3,抽烟,喝酒,打游戏机者.4,故意损坏桌椅,门窗,玻璃,黑板,仪器等公共财产者.5,随意拉动电源开关者."还有的规定旷课迟到罚款,甚至明文规定考试不及格的也要罚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是依法治教下的"依法治校".案例16:无言的伤害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综合学习课《这,就是我》的一个插曲.开始,这节课先由几位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他们把自我介绍和特长展示结合在一起,或弹琴,或唱歌,或说相声,或展示电脑技术,语言流畅,充满自信.老师也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进行了自我介绍.在几位同学介绍完以后,老师让同学们自愿起来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又有三位同学起来作了介绍.老师看没有人举手,就叫了一名同学:"李明,你给大家介绍一下."随后把话筒递了过去.李明拿着话筒,迟疑了一会,说:"我……我嗓子不好."老师看到李明不愿介绍,就对其他同学说:"我们欢迎李明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同学们齐声说:"好!"并一起鼓掌.李明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停了一会,小声而快速地说了一句:"我嗓子不好."并将话筒递给了老师,随即深深地将头埋进了课本中.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又叫了一位同学介绍,之后全班同学合唱《同一首歌》.在这一过程中,李明的头一直没有再抬起.案例17: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案例18:"鉴"的解释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同志,在讲《藤野先生》里的"油光可鉴"的"鉴"字时,作了深浅不同的两种讲解.既讲了"鉴"本义是镜子,但在这里作动词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又引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后车之鉴"字的用和解释,使学习程度高的学生也及时得到满足.课后,她对基础差的学生,又象医生切脉问诊一样,细心了解积极引导,对基础好的学生,她就帮助他们组织兴趣小组,出版《文学园地》,举办文学讲座.正因为于老师了上述努力,所以她教的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案例19:韩寒的偏科17岁的韩寒是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是个怪才.韩寒对写作情有独钟,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想象奇特,文笔老辣,所发表的小说《三重门》在行家看来颇有钱钟书先生之遗风,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除了文学,他对其他学科不感兴趣,上课一点都听不进去,结果在期末考试中6门功课不及格,被要求留级.现在韩寒因对学校的教学感到无趣而辍学在家,准备专事写作,有大学要破格录取他,被他拒绝.案例20:"崔永元的两扇窗"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但数学成绩很差.事情是这样的,小学时,数学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走神,就把粉笔头准确无误地砸过去,还批评说"你把全班同学的脸都丢尽了".从此,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关闭了数学这扇窗.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赞赏,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语文这扇窗分外透亮……案例21:这样的"问题学生"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素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对学生的"惩罚",是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他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的领讲台.案例22:哈佛大学的自豪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哈佛大学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案例23:《狐假虎威》的启示学完《狐假虎威》课文,老师让同学说说认识到了个什么道理.老师的话音一落,几十只小手举起来.学生甲说:"不要仗势欺人……"老师问:"他回答得对不对 "众生说:"对!"这时,学生乙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老师说:"那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乙说:"仗势欺人,是仗着势力欺负别人的意思.狐狸借老虎的威风,不是仗着老虎的势力;它是欺骗鄙人,不是欺负别人.所以,不能说是仗势欺人."老师高兴地问学生:"他的认识对吗 "众学生:"对!"老师带头鼓掌,并示意学生乙坐下,可他不坐,说:"老师,我还有……" 老师:"你还有那你接着说."学生乙:"这篇寓言还告诉我们,狐狸虽然狡猾但非常聪明,也值得学习……"老师没有向导这一点,问:"狐狸也值得学习吗 "学生乙:"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也不慌张,还骗了老虎,说明它很聪明,保护了自己,所以,也值得我们学习."老师感到很意外地说:"可你想想,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学生乙:"我……我认为这两个都有."老师:"可多数人会怎样认识 "学生乙有些犹豫,但还是说:"反正……反正我这么认识……"老师:"一篇课文怎么能有两个一正一反的答案,你说呢 "学生乙无话了,自己坐下……案例24:不写拼音上写字课的时候,黑板上的拼音,老师是用彩色粉笔写的,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有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只有汉字而没有拼音.老师问:"你怎么不写拼音 "学生说:"老师,你也没有写拼音."案例25:都是生病惹得祸金明小时候总是生病,常影响功课,但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同学们都说他有传染病,老师也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醒他该到医院去彻底检查一下,这样一来,全苯同学都躲着他,在这种气氛中,他形成了严重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也成了班上比较差的.案例26:外语是什么作为一个外语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很倒霉,我觉得外语把我变"傻"了.老师一天到晚教单词语法,同学们的单词都记了好几个笔记本,从早上六点开始读单词,背单词,到晚上十二点写单词,默单词,手里拿的是"单词星火记忆",衣袋里更塞满了小纸片.因此,同学见了面就"报单词",一人说中文,另一人说英文,这真是"纯英语环境"!我不禁赞叹!但我却不想这么做,因为我在中学做多了,难道我要这么做一辈子吗这样的人生也太稀奇了吧!因此我抛开了单词,从此不去想"可爱"的它们;甚至我也逃课,因为有些课上得太让人难受了,这些东西我自己通过查字典,找资料完全可以解决的.我发现——小说使我感兴趣,因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使我发现了情感的美是如此的伟大与奇妙;散文让我陶醉,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智慧的闪烁,这让我饥渴的心灵来点安慰;诗歌也可以指导我寻找的方向,诗歌是美的表达,它指引我寻找生活中的所以的美.在学习的道路上我是艰难的,因为没有人指导;我应该向中文,政教专业的老师,同学请教,因为他们可能有内涵.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个同学,不变的还有无穷的困惑:外语是西方的东西,有吸收和借鉴的必要.我想不会是为了考四,六级而学习的吧,里面应该有数不尽的哲理与享受不尽的美!——摘自一个大学生的内心独白案例27:内向与自卑有位女生,家庭条件不错.由于性格内向,胆子小,而且眼睛近视(只有父母知道),虽然学习成绩中上,却总是自卑地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所以她变得越来越不愿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也不发言.案例28:好动与捣乱材料2:某校某班一男生,学习成绩不错,喜欢活动,体育也挺好.但他上课时总显得不安分,精力旺盛,不是拉着同桌与他说话,就是捣"四邻"的乱,同学们拿他没办法.每逢找家长时,家长总能找到同桌的不是,觉得老师与他的孩子故意作对.他在老师,家长面前的行为也判若两人.案例29:抹杀课堂上,大林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还有三个角.""错!应该是还有五个角.""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着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你这孩子别往外处想,哪有这样锯的.""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对的.""变成了春天!""你又胡说,雪怎么会变成春天呢!"雪融化了,天气就暖和了.小草绿了,桃花红了,春天也就到了.难道春天不是吃雪长大的呢那个孩子想.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雪能变成春天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多年以后,那个孩子成了刘老师.刘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一只也没有.""对!""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有几个角/""五个角.""完全正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太棒了!"案例30:《木木:我讨厌上学,讨厌!》我的名字叫"木木",木头的"木",麻木的"木",木然的"木".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仅因为我叫木木,更因为我是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老师说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最讨厌考试,我最讨厌发明考试的人.我最讨厌发试卷,让家长签字,讨厌!讨厌!我不喜欢回家,因为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爸爸只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妈妈只喜欢听话的孩子,可我成绩不好又不听话.他们见了我,把脸一拉,恶狠狠的,见到我满是红叉的试卷,就使劲打我,骂我.他们对邻居梅梅就不一样,把不肯给我的好东西都给她吃.梅梅总是得意洋洋的,恨不得把100分试卷贴在头顶,让每个人都看到,都表扬他.我讨厌家,讨厌爸爸妈妈,还有梅梅,讨厌!我不爱说话,在学校总是这样.我没有朋友,连最差的东东都拉帮结派,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别人总是笑嘻嘻的,可我不笑,有什么好笑的学校里全是一些无聊的事,不是他给老师打小报告就是她给教师打小报告.同学间总是神神秘秘,男男女女的事,无聊透顶.我一直做在教室的角落里,那是一个谁也不愿意坐的地方.他们总是昂着头说:"我不愿意和成绩不好的坐在一起."我才不稀罕呢!我才不要成绩好呢,整日忙得晕头转向,吃那么多太阳神,眼镜里全是圈圈.我讨厌上学,讨厌!案例31:班级纪律问题的讨论数学教师:"二班学生一点不听话,我没得精力管那么多,不听课就算了,他讲他的,我讲我的."语文教师:"二班学生要管得严,我上课他们就不敢闹,清风雅静的." 音乐教师:"我没得精神去骂他们,课实在是上不下来,我就找班主任来压阵."接着,几位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他们就怕班主任.""见了班主任就象见了猫.""猫一走耗子就翻堂.""学生都一样,欺软怕硬,这是规律."……案例32:争当小记者师:同学们,你们当过记者,有过采访经历吗生:没有.师:那么你们相当记者吗生:想!师: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让咱们全班同学都过一把记者瘾.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记者证)生:小记者证!(鼓掌)师:今天,我们采访的主题是"崇尚科学,拒绝邪教",采访的对象是本校全体教师,包括后面听课的老师(学生惊讶地往后看,听课教师也因事先没打招呼而感到惊奇).同学们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好好表现一下,因为平时大多是老师提问你来回答,而今天是你提问,老师来回答.(学生跃跃欲试)师:采访之前应作好哪些准备生:准备好采访工具,比如笔,本子等,还应准备好采访的问题.师:采访时应注意什么呢生:采访时应先自我介绍,出示记者证,说明采访意图,还应讲文明礼貌,尊重对方.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主题拟好三个采访题目(生静思,在采访本上拟好题目)师:出发之前,请你向同桌说说此时的心情.(生互说)。
生活中的心理学:8个经典案例分析
⽣活中的⼼理学:8个经典案例分析⽣活中的⼼理学:8个经典案例分析 ⽣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理学密切相关,下⾯,是由⼩编为⼤家推荐介绍关于⽣活中的⼼理学的8个经典案例分析,欢迎⼤家阅读,希望对⼤家有帮助! ⼼理学是研究和指导⼈们实现⼼理健康的科学,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活质量与⼼理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阐明了⼼理学和⽣活质量的关系,并对提⾼⽣活质量提出建议。
1、有时遇见熟悉的朋友,话到嘴边,居然忘了对⽅的名字。
原理:个体在学习中对刺激给予编码处理时,他同时将之编码为形码、声码、意码。
在语⽂学习时短期的记忆的编码以声码为主,长期记忆的编码则以意码为主。
分析:对熟悉的同学,我们已将他(她)与意码建⽴了直接联结,⽽不象最初认识时需将精⼒放在形码的记忆上,我们⼀见到他(她)就直接在脑海⾥潜意识的反映出与其性格相符的词,譬如:乐观、开朗、或内向、忧郁,即为意码。
若此时声码的解码⽆法进⾏,或声码⽆法与意码、形码建⽴联结,⾃然就叫不出对⽅姓名。
2、有⼀个男孩追了⼀个⼥孩很久,⼥孩有⼀天睡觉之前突然喊道:“完了,我不记得他长什么样⼦了!”室友们便坏坏地笑着说:“完了,你爱上他了。
” 分析:当⼥孩慢慢开始接纳男孩时便会将注意⼒集中到意码的编码上,将其编⼊长期记忆。
此时⼥孩会更多的思考与意码相关的⼈品、⽓质、性格,⽽可能忽视了对其形码的检索,即会出现⼀时不记得他相貌的现象。
平时你是否会经常在某⼀时刻不记得爸爸、妈妈或男友的长相呢?因为在熟悉之后,你会更关⼼与个⼈魅⼒有关的意码,⽽⾮形码。
3、⼀段刻⾻铭⼼的爱情之后,你受了很⼤的伤害,⼏年之后,你再想记起的时候突然发现对那段感情的记忆很模糊,甚⾄不复存在。
原理:长期记忆不可能遗忘,只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检索⽅式。
动机性遗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分析:回忆痛苦经验时,将使⼈回到痛苦的过去,为避免痛苦感受在记忆中复现,因⽽当时者学到对⾃⼰加以压抑,将意识中不愉快的经验刻意施加压⼒,将之压抑在潜意识之中。
心理学案例(一)
案例一:我不再羡慕从山沟沟里跨进大学那年,我才16岁,浑身上下飞扬着土气。
没有学过英语,不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是谁;不会说普通话,不敢在公开场合讲一句话;不懂得烫发能增加女性的妩媚;第一次看到班上男同学搂着女同学跳舞,吓得心跳脸红……上铺的丽娜从省城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口发音吐字皆佳的英语。
她见多识广,安娜卡列尼娜当然不在话下,还知道约翰•克里斯朵夫。
她用白手绢将柔软的长发往后一束,用发钳把留海卷弯,她只要一在公开场合出现,男同学就前呼后拥地争献殷勤。
那时,我对自己遗憾得要命,对丽娜羡慕得要命。
有一次,丽娜不厌其烦地描述她八岁那年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走到城东,我突然想到,我八岁的时候独自翻过几座大山,把我养的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从此我不再羡慕丽娜。
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女同学好像什么事都羡慕男生,“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这句话挂在口头……学习成绩差了,知识面窄了羡慕男同学,软弱时哭了就骂自己是个女人没出息,连失恋也怪自己是个女人,甚至连男人可以在夏天穿短裤、背心、理短发都羡慕得要死。
有一次一个男同学跟我推心置腹地谈了一个晚上。
我知道了男人的好成绩也免不了要死记硬背,男人的知识面也不一定宽;知道了男人也哭,知道了男人常常追求女人却又追求不到;知道了男人也羡慕女人可以穿裙子,知道了男人觉得自己活得累,男人也说“下辈子不再做男人” ……于是我不再为自己是个女人而遗憾。
[点评]第一次读到这篇散文时,就曾为文中带有普遍性的女性心理描述所吸引,也许在每一个女性的成长中,都曾有过类似的心理路程,文中的“我”在心理挣扎与对同性、异性的了解中走出困境,其实,“我”的转变过程就是她对诸多问题的认知的改变过程。
案例二:老太太的愁与乐一位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因为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开洗衣店,一个开伞店,晴天时老太太担心一个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又担心另一个女儿洗衣店的衣服晒不干,于是,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老太太都忧心忡忡。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案例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案例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进行。
实验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模拟了一个监狱环境,招募了24名正常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其中有一半扮演狱警,另一半扮演囚犯。
实验原计划为两周,但由于出现了严重的行为问题而提前结束,仅持续了6天。
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狱警表现出了虐待和残忍行为,而囚犯则表现出了抑郁和恐惧等负面情绪。
2. 达顿实验达顿实验由心理学家温斯顿·达顿(Winston Dutton)于1884年进行。
实验通过让参与者走过一座高悬在悬崖边的吊桥,然后由一名年轻女性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参与者在高度恐惧和情绪激动的状态下的心理反应。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高度恐惧的情况下,对于女性调查员有更高的吸引力评价,并表现出更愿意与其建立联系的倾向。
3. 斯普里格曼的无助感实验斯普里格曼的无助感实验由心理学家马丁·斯普里格曼(Martin Seligman)于1967年进行。
实验中,研究者给狗固定在一个可以逃脱电击的区域,但电击的开关被设计成无法由狗操作。
随后,狗被放置在一个可以逃脱电击的区域,但狗不知道如何逃脱。
实验结果显示,经历了无法逃脱电击的狗表现出了无助感,后续实验还发现,这种无助感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狗的学习和行为。
4. 空椅子实验空椅子实验由心理学家伊莱斯·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于1966年进行。
实验中,研究者告诉教师,某些学生在智力测试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选择的,与其他学生没有任何区别。
结果显示,被教师认为有进步的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好的学习成绩,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到学生的表现。
5. 麦克法登实验麦克法登实验由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麦克法登(Elliot Aronson)于1973年进行。
与心理学知识相关的典型案例
与心理学知识相关的典型案例心理学案例一:杜威的学习实验杜威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他在20世纪初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学习的实验。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对儿童学习问题的研究。
在这个实验中,杜威通过观察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反应,来了解他们是如何学习的。
实验中,杜威给儿童们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学习材料,比如拼图、积木等。
他观察到,儿童们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一个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
起初,儿童们会试图将拼图或积木随意拼凑,没有明确的目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注意到一些规律和模式,意识到拼凑的方式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最终,他们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和安排拼凑的方式,达到预期的目标。
通过这个实验,杜威揭示了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无意识学习和有意识学习。
无意识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个体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意识,通过尝试和错误来获得经验和知识。
而有意识学习则是指个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意识,通过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学习策略,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这个实验揭示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发展规律,对教育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无意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学习任务的认知和理解,然后再引导他们进入有意识学习的阶段,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心理学案例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他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感知运动期是指出生后到2岁左右的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外界的感知和运动反应,比如抓握、吮吸等。
前操作期是指2岁到7岁左右的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象征性的思维,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具体操作期是指7岁到11岁左右的阶段,儿童开始具备具体的操作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篇一: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一、母亲与自我:文化对自我参照的影响对美国人与中国人的fmri研究发现,当要求这两组被试对一系列人格形容词判断是否适合用来形容个人、母亲还是他人时,发现在判断为自我时减去判断为他人时,中国被试与美国被试在腹侧前额叶与扣带回都有显著的激活,也就是说中美被试关于自我的认知可能都定位在相同的脑区。
但是对中国被试来说,自我与母亲条件的激活程度没有差异;而对美国被试来说,自我与母亲的激活程度有显著差异。
可以做一个不是那么严谨的推测:在神经机制上,中国人的自我与母亲是在一起的并且与他人区别开来的,而美国人则将自我独立出来。
还有其他研究发现,中国人将包括母亲、父亲、好朋友在内的关系亲近的人都纳入自我参照的系统,属于互倚型的自我结构(interdependet construal of self)而西方人则不会把这些人纳入到自我中,属于独立性的自我结构(independent construal of self)。
二、整体思维(holistic)与分析思维(analytic)这个实验所用的被试是美国人和日本人,要求被试看一段20秒的动画片段,如上图,然后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是什么。
被试的描述中所说的第一句话作为被试是先注意到突出的目标(salient objects)还是背景的指标。
结果发现美国人最先提到目标的频率远比日本人多,而日本人更多地首先注意到背景。
并且日本人也比美国人更容易注意背景与主体的关系。
这也意味着两种不同的特征捆绑策略,将特征单独识别并进行序列加工,还是把不同的特征捆绑在一起识别。
以日本人为代表的东亚人显然更倾向于后者,这是一种整体思维的表现,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则倾向于独立加工,是一种分析思维的表现。
东亚人的这种整体思维还体现在一些东方特有的学问上,比如周易,比如风水。
参考文献:han, s., northoff, g. (2008). culture-sensitive neural substratesof humancognition: a transcultural neuroimaging approach.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9(8), 646-654.masuda, t., nisbett, r. e. (2001). attending holistically versus analytically:comparing the context sensitivity of japanese and america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81(5), 922.nisbett, r.e., masuda, t. (2003). culture and point of view.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00(19),11163-11170.出版社. 324-328.——————————————————03.28 更新一下——————————————————三、本族效应(own-race effect)与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本族效应是指个体对本族面孔总是比不熟悉的异族面孔有更好的再认。
心理学-案例
心理学——案例1.王某,男,26岁,未婚,国企职员,生性内向孤僻,半年前因工作中犯错误,被领导当众批评处分后,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感到同事们一直在背后议论自己,看到同事低声交谈就认为是在嘲笑自己。
王某认定是领导故意发动了同事们一起刁难自己。
其后状况变得更加严重,下班回到家中还一直听见有人在不断说自己坏话辱骂自己,而实际周围没有人。
王某因此开始怀疑周围邻居,甚至家对面楼房里的人都受了领导的指使,在故意挑衅侮辱自己。
出门时也感觉不安全,认为有人跟踪、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怀疑楼下的摩托车、轿车也是单位领导派来的。
请问,该案例可能在心理过程的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其表现出来的症状分别是如何定义的?答:p271、想象性错觉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失真的或错误的知觉。
病理性错觉往往出现意识障碍。
2、幻觉:是指在没有显示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意识清晰时产生的幻觉往往提示精神病性疾病。
2.张先生既往身体健康,结婚十余年,与妻子感情恩爱,妻子某次外出突遭车祸身亡,张先生惊闻噩耗,一下子晕倒在工作单位,被送入医院急救时发现血压180/110mmhg,心率110次/分。
经抢救后生命体征逐步恢复正常。
此后半年内张先生都感觉无法面对失去妻子后的工作和生活。
请以应激及其相关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本案例中张先生晕倒是属于应激性高血压,由于巨大的有害刺激,导致高血压性休克。
后期无法面对失去妻子后的工作和生活应该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的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属于家庭生活事件量表,以家庭中的角色来面对应激。
3.基本资料:患者,男性,52岁,企业高管。
一年来反复发作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
生化检查:高血脂,心电图检查示: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肌缺血。
心内科诊断:冠心病。
询问病史,该男性个性好胜,事业心强,习惯紧张性工作。
有吸烟、饮酒史30年。
1、该患者罹患冠心病的可能原因是什么?2、针对该患者疾病应采取哪些治疗?3、从心身疾病角度描述,如何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答:p108-1101、1)传统危险因素:40岁以上,男性,高血脂病2)生活方式:吸烟饮酒3)心理因素:A型人格(个性好胜,事业心强)焦虑和应激(习惯紧张性工作)2、针对躯体治疗:临床上服用相关药物,必要时进行手术心理社会因素干预: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及适当应对生活中的应激因素,矫正不良行为特质(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综合矫正模式进行,A型行为的矫正)3、个体方面:培养健全人格,保持良好情绪,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锻炼应对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具有良好的求医行为。
经典心理学十大案例
经典心理学十大案例
哇塞,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经典心理学十大案例!比如说那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就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人性复杂世界的大门!当时研究者把一群大学生随机分成“狱警”和“囚犯”,结果短短几天,“狱警”就变得凶狠无比,“囚犯”也变得顺从屈服,这难道不让人震惊吗?这就好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性之战啊!
还有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哎呀呀,那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呢!让参与者去给别人实施电击,尽管对方痛苦喊叫,很多人还是听从指令继续电击,这是多么可怕的服从啊!就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走。
再说说罗森塔尔效应吧,老师们对学生的期待,居然真的能让学生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不是很神奇吗?就像是给学生施了魔法一样!老师们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也许就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呢!
阿希从众实验也很有意思啊!当大家都给出错误答案时,很多人也会跟着附和,这多像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会随大流的情况呀!这就如同在人群中迷失了自己的判断。
还有那个延迟满足的棉花糖实验,能忍住不吃眼前棉花糖的孩子,未来往往更成功。
这不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面对诱惑时,是选择立刻享受还是为了长远利益而等待。
这些案例每一个都那么引人入胜,让我们看到了心理学的奥秘和力量!它们就像是一面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思维。
通过它们,我们能更深地理解人类的心理,从而在生活中更加明智地与人相处,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所以啊,这些经典心理学案例真的是超级重要,绝对不能错过啊!。
心理学实验中的经典案例
心理学实验中的经典案例心理学实验是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实验,心理学家们揭示了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奥秘。
在心理学史上,有一些经典案例,这些实验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洞察力,对于理解人类心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案例,包括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听从权威”实验、菲利普·洛姆巴多的“自尊心和归属感”实验以及伊丽莎白·洛夫特斯的“锚定效应”实验。
案例一: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听从权威”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听从权威”实验是揭示人们在权威压力下产生的顺从行为的经典实验之一。
该实验于1961年进行,米尔格拉姆想要探究在何种情况下,人们会无条件地服从权威的命令,即使这些命令违背自己的良知。
实验中,被试者被要求给一位“学习者”进行记忆测试,若学习者回答错误,被试者需要按照实验者的指示给予电击,且电击强度逐渐增加。
实验结果惊人,绝大多数的被试者愿意一直电击下去,甚至达到了可能的致命强度。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权威者面前的强大顺从力,引发了对于个体道德责任和伦理问题的深刻思考。
案例二:菲利普·洛姆巴多的“自尊心和归属感”实验菲利普·洛姆巴多的“自尊心和归属感”实验探究了顺从行为对个体自尊心和归属感的影响。
该实验于1951年进行,洛姆巴多将一群十一至十二岁的男孩分为两组,一组是“囚犯”,另一组是“看守”;囚犯被要求遵守严格的规则,而看守则需执行严厉的纪律。
实验结果显示,看守们产生了对于权力的滥用,而囚犯们则表现出了情感和行为上的负面效应,包括丧失自尊心和归属感。
这个实验引发了人们对于权力滥用和群体关系动态的关注,并引导出了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
案例三:伊丽莎白·洛夫特斯的“锚定效应”实验伊丽莎白·洛夫特斯的“锚定效应”实验揭示了数字信息对于人类决策的潜在影响。
该实验于1974年进行,在实验中,被试者需要根据之前展示的不同数字作出估计。
解读心理学经典案例
解读心理学经典案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领域,通过研究心理学的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以及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以下将介绍几个心理学领域中的经典案例,帮助我们深入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案例一: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洛姆巴多于1971年进行的一项研究。
该实验旨在探究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反应,并对监狱环境下的权力动态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个角色,模拟真实监狱环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会逐渐表现出强烈的权力和虐待行为,结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这一案例揭示了权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当人们置身于特定环境中时,他们可能表现出与自身价值观不符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变化可以解读为情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体与环境互动关系的讨论。
案例二:洛希尔实验洛希尔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于1961年进行的经典案例。
该实验探究了个体是否会在权威者的指令下,无视道德和个人判断,而纵容于他人的痛苦。
在实验中,被试者扮演“教师”的角色,向“学习者”逐渐增加电击强度。
尽管电击只是模拟的,学习者实际上并不受到伤害,但教师被告知学习者可能会出现痛苦的反应。
洛希尔实验揭示了权威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试者在被要求继续增加电击强度时,没有表现出抵抗的行为,而是顺从于权威者的指令。
这一实验引发了对道德判断、权威性以及个体对他人痛苦反应的探讨。
案例三:巴福斯理论巴福斯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艾伦·巴福斯于1959年提出的。
该理论通过解释购买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人类对产品的价值感知和决策过程。
巴福斯认为,人类在购买决策时被两种思维驱动,一种是“认知思维”,另一种是“感性思维”。
认知思维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时根据产品的功能特性、价格,以及与其他竞争产品的比较来做出决策。
心理学经典案例
心理学经典案例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探索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为人们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为心理学理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对我们理解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心理学经典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1.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中一个经典的案例,它揭示了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于环境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和解释。
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中,研究者通过呈现一张图像,其中既可以看到一位年轻女性的面孔,也可以看到一位老年妇女的侧脸。
结果显示,不同的参与者会选择性地注意和解释图像中的不同部分,有些人会更容易看到年轻女性的面孔,而有些人则更容易看到老年妇女的侧脸。
这一效应揭示了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和选择性,不同的个体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偏好进行信息的选择和解释。
2.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心理学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案例,它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模拟了一个监狱环境,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了监狱警卫和囚犯两个角色。
结果显示,随着实验的进行,参与者在所扮演的角色中逐渐表现出了对应的行为特征,警卫表现出了严厉和残酷的行为,而囚犯则表现出了服从和抵抗的行为。
这一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对于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深刻思考。
3.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是心理学中一个经典的条件反射案例,它揭示了条件刺激对于动物行为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巴甫洛夫通过将食物和响铃这两种刺激进行配对,使狗在听到响铃的同时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随后,他发现当只有响铃响起时,狗也会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即响铃成为了触发唾液分泌的条件刺激。
这一实验揭示了条件刺激对于动物行为的塑造作用,为后来的条件反射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的原理和现象无处不在。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案例。
案例一: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姓名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感到极度的焦虑和不安。
每当需要在公众场合发言、参加社交活动或者与陌生人交流时,他都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等身体症状。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尽量避免参加任何可能需要与人互动的场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患者姓名的症状符合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形成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首先,遗传因素可能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患有焦虑障碍,个体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其次,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在童年时期经历过过度的批评、嘲笑或者社交挫折,可能导致个体对社交场合产生恐惧和回避的心理。
此外,个体的认知方式也会影响其对社交情境的感受和反应。
如果一个人总是过分关注自己的表现是否完美,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就容易产生社交焦虑。
对于患者姓名的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他识别和改变那些负面的、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例如“我一定会出丑”“别人都会嘲笑我”等。
通过逐步暴露于社交情境中,并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应对练习,他可以逐渐减少焦虑反应,提高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会被考虑,特别是当症状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且心理治疗效果不显著时。
案例二:抑郁症患者姓名是一位中年女性,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她一直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疲劳无力,并且经常出现失眠和食欲不振的症状。
她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绝望,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不仅仅是情绪上的低落,还包括身体和认知方面的改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实践案例
心理学实践案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方式,还能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接下来,我将为您分享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实践案例。
案例一:社交恐惧症的治疗_____是一位年轻的职场新人,他性格内向,在社交场合中总是感到极度紧张和不安。
每次需要与他人交流或者在公众场合发言时,他都会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甚至出现口吃的情况。
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让他感到非常痛苦和无助。
为了帮助_____克服社交恐惧症,心理医生首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与_____进行深入的交谈,心理医生了解到他对社交场合的负面认知和恐惧情绪的来源。
原来,_____在小时候曾经因为在课堂上发言出错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从此留下了心理阴影,认为自己在社交中总是会表现不好,会被别人嘲笑和否定。
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医生帮助_____重新审视这些负面的想法和信念,并引导他用更加客观和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在社交中的表现。
例如,心理医生让_____回忆一些自己在社交中表现不错的经历,并让他分析这些经历中自己的优点和成功之处。
通过这种方式,_____逐渐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在社交中总是会失败,而是有能力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互动的。
除了认知调整,心理医生还为_____设计了一系列的行为训练任务。
例如,让他从小规模的社交活动开始,逐渐增加与他人接触的频率和难度。
一开始,_____只是与一位熟悉的朋友进行简单的聊天,然后逐渐扩展到与多位同事一起参加小组讨论,最后甚至能够在公司的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每次完成任务后,心理医生都会与_____一起总结经验教训,肯定他的进步和努力,并对他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供指导和支持。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_____的社交恐惧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与人交流,能够更加自信和从容地应对各种社交场合,工作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意志、思维等方面。
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心理学领域的经典实验案例,这些实验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福特在1971年进行的一项著名实验。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志愿者分为监狱警卫和囚犯两组,模拟监狱环境,并观察他们的行为。
结果显示,警卫表现出了严重的虐待行为,而囚犯则出现了心理崩溃的情况。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下会产生的行为变化,引起了人们对权威和服从的深刻思考。
2. 束缚实验。
束缚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洛格兰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扮演监狱警卫或囚犯,模拟监狱环境。
结果显示,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极端的行为,甚至导致实验中止。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下会产生的行为变化,引起了人们对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的思考。
3. 条件反射实验。
条件反射实验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发现狗在听到食物的声音时会分泌唾液,后来他将食物的声音与钟声相联,发现狗在听到钟声时同样会分泌唾液。
这个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对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施卡特实验。
施卡特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施卡特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通过对学生进行记忆测试,发现了记忆遗忘曲线的规律。
这个实验揭示了记忆的遗忘规律,对后来的记忆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韦伯费希实验。
韦伯费希实验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费希纳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发现人们对重量的感知并非线性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这个实验揭示了感知的非线性规律,对后来的感知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一些心理学领域的经典实验案例,这些实验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登堂入室!10则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
登堂⼊室!10则社会⼼理学经典案例每个⼈都渴望⾃⼰有读⼼术,希望藉此看透他⼈的内⼼。
可每个⼈也都知道并⽆此神奇的⽅法,了解他⼈的想法,必须从⼀个⼈的⾏为开始,以洞察其思想为⽬的,简单的⼗则经典案例让你登堂⼊室。
1、鸟笼逻辑挂⼀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的地⽅,过不了⼏天,主⼈⼀定会做出下⾯两个选择之⼀:把鸟笼扔掉,或者买⼀只鸟回来放在鸟笼⾥。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只要有⼈⾛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们会问:“那么,你要⼀个鸟笼⼲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选⼀,因为这⽐⽆休⽌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们绝⼤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活和⼯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个房⼦如果窗户破了,没有⼈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打破; ⼀⾯墙,如果出现⼀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糟,不堪⼊⽬的东西。
⼀个很⼲净的地⽅,⼈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点⽆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们才会⾃暴⾃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个⼩缺⼝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处不抢,⽆⽇不杀,⼤⽩天⾛在马路上也会害怕。
地铁更不⽤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危。
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在光天化⽇之下,敲了⼀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不敢只⾝去纽约开会。
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复⽣,向上提升。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通过实验方法对人类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有一些经典的实验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
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波斯特尔在1971年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将24名健康的大学生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让他们在模拟监狱环境中生活。
结果表明,狱警表现出了极端的残忍和虐待行为,而囚犯则表现出了极度的恐惧和抵抗。
这一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权威、社会支持和个体行为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2. 杜尚效应实验。
杜尚效应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杜尚在1951年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让被试者观察一段视频,其中有一个人在做手术,同时测量被试者的心率和血压。
结果显示,被试者在观看手术过程时,心率和血压明显上升。
这一实验揭示了人们对于血腥暴力场景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对于我们理解情绪和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 韦伯错觉实验。
韦伯错觉实验是由德国生理学家恩斯特·韦伯在19世纪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让被试者触摸不同的金属棒,测量他们对于不同温度的感知。
结果显示,被试者对于温度的感知存在一定的错觉,即当手指触摸到较冷的金属棒后,再触摸到稍热的金属棒时,会感觉更热。
这一实验揭示了人们对于温度感知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对于我们理解感知和错觉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4. 鲁斯洛克实验。
鲁斯洛克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亨利·鲁斯洛克在1970年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让被试者进行一个记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数字、字母和图形等。
结果显示,被试者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存在不同的记忆效应,即数字和字母的记忆效果较好,而图形的记忆效果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
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
国王把这个棘手的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还要求他不能破坏王冠。
怎么办呢?阿基米德辗转难眠,冥思苦想。
他起初提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就在他一边坐进澡盆,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时,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喊着“尤里卡”(希腊语,意为我知道了)。
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分析:不论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搁上一段时间,然后才能获得一个满意答案”的现象,心理学家把这称之为“酝酿效应”。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困难的问题感到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禁不住发出类似于阿基米德“尤里卡”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终于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的诗词为此提供了绝佳的描述,如宋代诗人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词人辛弃疾的“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意识层面的推理,储存在记忆中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内重新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处于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因此,如果你正在面临一个难题,不妨暂时把它搁置一边,去和朋友散散步、喝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巴霖效应巴霖效应简介源自於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
“巴霖效应”多少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星座或生肖书刊能够“准确的”指出某人的性格。
原因在此,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词句,其实根本属“人之常情”或基本上适用于大部分人身上的。
换言之,那些词句的适用范围是如此的空泛,以至往往说了等于没说。
例如:水瓶座理性而爱好自由,巨蟹座感性而富爱心;然而巨蟹座的人就永远没理性,水瓶座的人就缺乏爱心吗?我们不去否定星座存在的价值,毕竟它存有统计的基础在。
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聪明人,不去迷信星座,我又得告诉你,你又错了!知道什么叫做“天醉人亦醉”吗?既然身旁有超过半数的人相信星座,你又何苦试着去推翻那根植于心的观念(实际上也不太可能)?如果一对情侣在星座学中是不甚相配的,即使两人都不迷信,但他们的心理必然会承受一股不小的压力,在往后交往的时间中,若有了冲突磨擦,心中既存的那种“原来真的不合适”的预设就会被强迫成立,最终难逃分手命运!举例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
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说如同耳边风。
直到16岁那年的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父亲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
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
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的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后面。
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
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干净净的,只草草地洗了洗手就上街了。
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
父亲笑完后,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半途效应半途效应(Halfway effect)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
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因此选择目标的时候不能自轻亦不能自大,恰到好处最合适。
二是个人的意志力。
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因此要求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精神。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乐羊子的人。
他的妻子是一个非常贤慧的女子。
有一天,乐羊子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心里很高兴。
回到家里,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妻子,并把金子拿给妻子看。
他的妻子看了看金子,又看看乐羊子,然后温和地对他说:“我从前听人说‘壮士不饮盗泉之水;廉洁的人不食嗟来之食’。
路上捡来的金子,怎么可以拿回家来呢?”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很受感动,就把那块金子又扔到原来的地方。
第二年,乐羊子离开家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拜师求学。
有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中织布,乐羊子突然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很惊讶地问:“你的学业这么快就完成了?”乐羊子喃喃地说:“学业还没有完成,可是我在外面,天天想念你,所以回来看看。
”他的妻子听了以后,转身拿起织机上的一把剪刀,嚓嚓几下把织布机上已经织好了的布剪成两段,乐羊子忙上前阻挡,他的妻子就对他说:“这织布机上的布,是一丝丝地累积成尺、成丈、成匹,是长期辛劳的结果,现在我把它剪断了,就等于前功尽弃,白白浪费了时间。
你读书求学,不是也和我纺线织布一个道理吗?”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所感动,于是立刻离开家,继续拜师求学。
几年后,乐羊子终于完成学业,才返乡回家看望妻子。
他的妻子高兴地迎接满载而归的丈夫。
贝尔效应贝尔天赋极高。
有人估计过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
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了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
这一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人梯精神、绿地精神,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为重,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典型案例台塑创始人王永庆台塑创始人王永庆卖米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15岁小学毕业后,王永庆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不久,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想,我要是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人们肯定会更加喜欢我卖的米。
他这样做了,结果这一做法深受顾客欢迎。
在当时,其他的米店都不提供上门服务,王永庆卖的米多则是因为送米上门。
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
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
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王永庆的一系列做法都是当时各米店老板不愿意或是不屑于去做的,但王永庆做了,并取得了成功。
同样是卖米,结果会如此不同,关键在于王永庆拿出了一种改变服务观念的勇气,并且将之付诸实施!事情似乎很小,做起来好像也轻而易举,但却只有成功者才做得出来!布里丹毛驴效应决策过程中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来源布里丹是大学教授,他的出名主要在于据说他证明了两个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随意行动是不可能的。
他举的实例就是一头驴在两捆完全等量的草堆之间是完全平衡的。
既然驴无理由选择吃其中哪一捆草,那么它永远无法作出决定,只得最后锇死。
故事是这样的: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
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
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为难坏了。
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启示那头毛驴最终之所以饿死,导致它们最后悲剧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左右都不想放弃,不懂得如何决策。
人们把这种决策过程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大,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结果,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反而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
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有人问亚历山大是如何征服世界的,他回答说,他只是毫不迟疑地去做这件事。
人生充满了选择,我们总要在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做一“赌注式”的决断。
对于所选择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也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
机会难得,想再回头重新来过,是绝不可能的。
因此可以说:决断是各种考验的交集。
其实,上天并未特别照顾那些抓住机会之神的幸运者,只不过是他们一再对问题苦思对策,并毫不犹豫地去做,因而才获得了机会之神的青睐。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达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这个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会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值得做和不值得做好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这就是不值得定律。
那么,到底什么事值得做呢?那就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的事情。
不值得定律是一种心理效应,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从主观上认定某件事是不值得做的事,那么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就不会全力以赴地去把它做好,即便做好了,他也不会觉得有成就感。
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值得做”的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了。
伦纳德·伯恩斯坦是世界著名的指挥家,但他最倾心的事却是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