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导流——中国货币需求及现阶段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导流 ;货 币需求 ;通货膨胀
中图分 类 号 :F 2 2 8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 — 0 120 (8 00 — 5 0 7 94 — 0 80 ) 0 5 0 一
一
、
从 货 币 需求 的视 角 研 究 中 国的 流 动 性过 剩
动件通过若干可能的渠道疏导到实体经济之外 ,使之基本不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我国流动性过剩是 由外向 型经济结构引起的外汇过 多流人造成 的,在经济结构短期内难 以根 本改变且人 民币升值预期难以根 本逆转 的情况 下 ,只能从疏导过多流动性 的角度米寻找防治通胀之道。具体 的疏导渠道包括将一部分流动性导 向境外和在境内 扩大虚拟经济以吸收一部分流动性 。后者是解决 当前通胀 压力和股市扩 容压 力的一箭双雕之策 ,也 是本文 的新观
和 出 口成 本 , 从 而 有 利 于 减 少 出 几 。
众 所 周 知 ,流 动 性 过 剩 成 了近 年 来 中 宏 观经 济 中最 令 人 关 注 的 问题 ,也 是 学 界 、业 界 、决 策 高层 的 首 要课 题 ,乃 至 “ 动 忡 ” 这 种 颇 为 专 业 的 术语 儿 乎 流 到 了 家喻 户 晓 的 地步 。 流 动 性 过 剩 就 是 购 买 力 过 剩 ,其 最 大 的危 害 是 引 起 物 价 酱遍 上 涨 ,形 成 通 货 膨 胀 ,给 同 民经 济 健 康 发 展 造 成 伤 害 。 我 国 目前 流 动 性 过 剩 的 原 因 在 于 际 收 支 失 衡 , 即 外 汇 流 人 过 多 过 多 的 外 汇 进 入 国 内 后 变 成 了 本 币 形 式 的 购 买 力 ,外 汇 的 较 大 规 模 流 入 又 加 剧 了人 民 币 升 值 预 期 ,进 一 步 刺 激 了 境 外 逐 利 资 小 的流 入 。 为 防治 令 面通 货 膨 胀 ,曰 内 已采取 的措 施 主 要 有.
中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分析
性 通 过投 机 资本 进 入 中国 ,更  ̄J 当前 国 内流 动性 过 剩 的态势 。 胀压 力 ,也进 一步 充实 了银 行体 系的 资金供 应量 ,使银行 业 的流动 JN了 n 2 经 济 结 构失 衡 是 银 行 业 流 动 性过 剩 的深 层 原 因 . 银 行 业 流动 性 过 剩 是 当前 中国 经 济 发展 中各种 内生 性 矛 盾的
性过剩问题雪上加霜。
( )金 融 业 的 分 业 经营 。分 业 经 营 的原 则 虽然 有 利于 风 险的 2
集 中反 映 ,银 行体 系过 剩 的 资 金并 不 表 明 仍 处于 经 济 发 展期 的 中 发现和控制 , 但在业务品种上 则显得较为单一并且不具有互补功
国的资金总量过剩 ,而是一种局部的结构性过剩 ,是经济转轨过 能 。银行业在传统 的业务分工 中, 业务范 围一般局限在 “ 、贷、 存
对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的浅析
对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的浅析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是指由于货币政策调控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市场上资金过多,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进而引发经济泡沫和金融风险。
本文将从流动性陷阱的特征、危害以及对策三个方面对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进行浅析。
中国流动性陷阱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货币供应过剩,市场上的资金大量充裕。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壮大,货币供应量逐年增加,银行体系内外的流动性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市场上涌现出大量闲置资金。
二是资金输入渠道过多,金融创新形式繁多。
中国不断推出金融创新产品,如各种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等,同时各类资本渠道不断开放,境内外资金涌入,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上的流动性。
三是资金流向失衡,偏向于短期投机行为。
由于未来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市场上的资金更多地偏向于短期投机行为,而不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流动性陷阱的形成。
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给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
过多的流动性投入市场会引发资产价格的泡沫化,如股市、楼市等的大幅上涨,给市场带来风险。
资金过多流入短期投机行为,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流动性过剩还会加大金融杠杆的风险,对经济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流动性陷阱也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可能会出现“资本逐利,实体经济衰退”的局面,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宏观调控,稳定货币政策。
要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过度投放流动性。
二是强化监管措施,规范金融市场。
通过设立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防止金融行业乱象的产生。
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环境。
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加强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是当前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加强宏观调控,规范金融市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才能有效避免流动性陷阱的发生,保持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管理的风险分析
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管理的风险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管理变得愈加重要。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需要,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流动性管理是指银行对自身流动性进行管理,以确保满足业务需求和拥有足够的去杠杆资产。
然而,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管理操作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货币政策的风险1.通胀风险货币政策最关注的问题是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如果过于宽松,将导致货币供应过度、投机性投资的大量涌入等,刺激物价水平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而如果太过严厉,会导致经济不断萎缩,从而降低国家和金融系统的风险承受能力。
2.经济周期波动风险货币政策能够影响经济发展的整体稳定性和进程,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例如,货币政策的调控主要基于对宏观经济的预期,而经济预期和实际情况可能不一致,导致节奏偏离、周期波动等问题,从而在无意中加重了风险。
3.政策失误风险如果货币政策制定有误,过于粗放或过于过于保守都会引起整个市场的反弹,导致经济波动破坏性增大、金融系统风险暴露等问题。
4.资产价格泡沫风险货币政策影响了全国各地的金融市场,而金融市场的价格泡沫在一段时间里这种波动性很强但也不应该忽视。
一旦发现资产价格泡沫出现,那么抑制扩大泡沫的措施也应随之产生。
因此,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资产价格泡沫的存在和其带来的风险。
二、流动性管理的风险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是指银行流动资金,并能依据业务需求进行出入金额调节和操作。
然而,若资质不高的客户违约或兑付,或银行自身出现资金问题导致资产变为不良资产,银行的流动性将会受到冲击和压制,可能会导致银行资产的流失和风险增加。
2.信用风险流动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客户的存款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其中存款的资金来源是客户信誉度的信任与建立。
然而,若部分客户信用风险加大,会导致资金来源不可信,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也受到了不可控制风险增加的影响。
货币市场分析报告
货币市场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当前货币市场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有关该市场的关键数据和趋势。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货币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将分析这些挑战和机遇,并提供建议以应对当前市场环境。
引言:货币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中最具流动性和短期性的市场之一,对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货币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利率波动、市场风险和监管改革等。
因此,对货币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及对市场趋势的预测和应对策略的制定,对于合理投资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一、当前货币市场的状况1.1 利率水平:当前货币市场的主要关注点是利率水平的波动和趋势。
近期,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了利率的波动。
这对货币市场和各类投资者都带来了一定影响。
1.2 市场流动性:市场流动性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特征之一。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和市场交易的日益频繁,市场流动性的稳定与否对于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市场风险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市场风险:货币市场的市场风险来自于政治、经济、金融和监管等多个方面。
近期,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等都对市场风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当前货币市场的挑战2.1 利率不确定性:受全球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利率的不确定性增加。
这使得货币市场的投资者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因为他们必须准确预测未来利率的变动。
2.2 资金需求和供给矛盾:近年来,由于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大以及金融资产投资需求的增加,资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这给货币市场的恢复和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3 监管改革:监管改革的推进对于货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和监管机构对于市场活动的限制也给市场带来了挑战。
三、当前货币市场的机遇3.1 金融科技创新: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货币市场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
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市场的效率、降低成本,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关于中国流动性过剩产生原因的实证分析
部分 . 夕 部原 因是 指外 汇储备 引起 的货 币供应 量 , K F 即 * R这
部分。 区别货币供应量的内部原因和外部 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倘若中国的流动性 过剩主要是 内部原 因导致 的,出现这种情况 的可能原 因是中国经济增长过快 、 投资过猛 、 利率 过低 等 , 种 这 过剩是 内部问题 , 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结构 问题 。 倘若 中国的流
国内学者对 于中国存在流动性 过剩问题 已经形 成了共识 , 但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仍处在争论之 中,许多学者对此进行
了实证研 究。 勇f0 7认为 , 国流动性 过剩与现行 汇率制度 李 20 ) 中 和外汇管理体制下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 的外汇 占款之间存在 着密切 的相关性 , 是造成流动性 过剩的主要原 因 , 孔艳 丽 、 徐红 芬、 王桓 ( 0 )孔 立平 、 志 国(07 , 2 7, 0 朱 2 0 )卢立栋 ( 0 )周力 、 曙 2 7, 0 谭 娟(0 7、 20 )李成和姜 ̄1 0 6也认为 , 1 0) ( 2 外汇储备激增是导致流动性
行 的流 动 性 定 义为 商 业 银 行 的清 偿 力 , “ 行 能够 随 时满 足 客 即 银
大部分 学者 研究外 汇 占款 与广义 货 币供应量 之间 的关 系
时, 只是把外汇储备作为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单一变量 , 而没有考
虑到央行 在发行货 币时除了由于强制结汇制所带来 的被动发行
外, 还需要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 因此 , 本文把导致 M2 增加的 原 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 因 ,内部原 因是指 央行 为满足 国内 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信贷渠道而投放 的货 币供应量 ,即 K C * L这
货币供给的内生与流动性过剩分析
定 的扩张作
主要是 直接 ・ 种直接投资I
收支取决于 国际贸易 、 资本 流动等因素 ,
其盈余或亏损在 很大程度上意 味着 基础
我 国外汇银行 主要 是通过减 少超 额准备
金来增加外 汇资产。设外汇银行 原来 的 超额 准备金为 E, 存款总额 为 D 超额 准 ,
币, 导致 广义货 币增加 25元 。 会 . 所以 , 外
货 币供 给 主 要 由 国 际收 支 顺 差 所 致 ,而我 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是全 球经济 生 产力 布 局 和 国际 金融 体 系 变化 的反
各新兴 市场 国家维持较 高的外汇储备水 平 的格局也不可能发生变化 。 其次 ,国内投资消费结构 的失衡是
维普资讯
■■■●■ 市场经纬・A K T M R E
货币供给的内生与流动黼
文/ 郭彩 霞
中央银行基础货 币的投放通过三种
信 贷和国际收支盈余 。而国际收支外 汇 的主 要来 源是 贸 易顺 差 和持 续 增 长 的
“ 外资 ”引进 。 首先 , 贸易顺差增 加 , 在现 行 强制结售汇制度 下 , 外汇 收购增加 , 就 会导致央行的基础货 币投入增加 。如 果 外汇收购超常增加 ,自然也会导致 中国 基础货 币投放 的超 常增 长 。 相应地 , 汇 外 占款在广义货 币形 成中所 占的比重出现
汇 占款 占到货币总发行量 的 7 0 ( 00 张锐 , /
汇 占款增量乘上 25 的货 币乘数后 , .倍 在
广 义货 币的增 量 中所 占比重就 增高 , 成
应, 同时也与我 国长 期以来实行 的外 资 、
流动性过剩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流动性过剩的表现与原因分析中国经济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如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所谓“流动性过剩”,一般是指银行资金充裕,信贷投放冲动较强。
一、市场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 货币超额供给。
在经济学分析中,可以用超额货币(excess money,EM)变化率来描述超额供给这一现象即超额货币变化率=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我们用GDP增长率近似代替经济增长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近似代替物价上涨率,分别计算了与M1、M2相对应的超额货币变化率EM1与EM2,1998-2005年年均EM1与EM2分别高达5.4和6.5。2006年上半年货币供应量M1和M2同比分别增长15.30%、18.43%,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4.30和2、76个百分点,但GDP增长率为10.9%,比2005年同期9.9%,仅有微弱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也仅上涨1.3%,货币超额供给的态势依然严重。(二) 银行业存贷差不断扩大。
截至2005年末,存款增速高于贷款增速3.71个百分点,是2000年的3.8倍;金融机构存差达到创纪录的9.2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2%;存量的贷存比为68.0%,新增量的贷存比为53.6%。2005年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大约只有53元转化为贷款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近一半的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进行体内循环。(三) (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由于市场流动性过剩,银行业只能将过剩的流动性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由2000年末的4000亿元增长到2004年末的1265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9%。2005年3月,人民银行虽然下调超额准备金率0.63个百分点,但金融机构上存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依然是只升不降,到9月末,该数值高达12600多亿元。截至2005年底,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达4.17%。(四) 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二、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形成原因(一) 经济结构和区域结构失衡。
流动性过剩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探析
国 的对外 贸易 依存 度 已高 达 7 % 以上 ,是 世 界 0
上 外 贸依存 度 最 高 的 国家 之 一 ,以致 形 成 了不
断扩 大 的巨额 贸 易顺 差 。外 汇储 备不 断增 加 , 截
止 目前 已超 过 1 . 3万亿 美元 。 在我 国强制 结售 汇
体 制 下 , 业 和居 民不 得 持有 外 汇 , 企 必须 将 外 汇
( ) 贸顺 差 一 外
多 年 来 ,我 国经 济 一 直 面 临着 投 资 与 消 费 不 平衡 的问题 。由于 国内消 费不 旺 , 高投资 形 成
的过 剩产 能 只能通 过对 外 出 口来 释 放 。现 在 , 中
费倾 向有所 上 升 ,但 由 于分 配 格局 越 来 越 向资 本 倾 斜 ,居 民可 支 配 收入 占 国 民收入 的 比重 下 降 , 而居 民消 费倾 向上 升 的作用 不 明显 。 故 ( ) 三 国有 商业银 行 的股 份制 改造 上市 国 内几 大 国 有商 业 银 行 的 股份 制 改 造 上市 后 带 来 了大 量 的 资 金 .同时 上 市公 司 的盈 利压
果 是 抑制 了最终 消 费需 求 ,进 而又 通 过 经济 中 的连 锁 效 应 影 响 了投 资 需 求 的 扩 大 。事 实 上 , 20 0 0年 以来 ,政 府 持续 推行 的增 加 国 内消 费 的
基本 战略 , 已经 在社会 上 取得 明显 效果 。居 民消
、
流动 性过 剩产 生 的原 因
7 %。于 是在 形成 外 汇储 备 的 过程 中 , 0 中央 银行
用 来 购 买外 汇 的 人 民 币就 进 入 货 币市 场 ,成 为
具 有 扩 张功 能 的基 础货 币 ,通 过乘 数 效 应 的放 大作 用 ,基础 货 币 的 增加 带 来 了货 币供 应 量 的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层 面 上 ,常 常 把 流动 性 直 接 理 解 为 不 同统 计 口径 的货 币信 贷 总 量 , 就是 流通 中 的现金 ( )狭义 货 币供 应量 即货 币 ( ) 也 M0 , M1, 以及 广 义货 币供 应量 即货 币 和 准货 币 ( 2 。@ M ) 本文 主要 探 讨 我 国 流 通领 域 中的货 币量 问 题 ,因 而本 文 所 指 的 流 动性 主 要
21 年 1 01 月
湖 北 经济 学 院 学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o m a f b iUnv ri f o o c ( ma ie n o ilS in e u lo e iest o n misHu nt sa dS ea ce c s Hu y Ec i
过 剩 的 问题 , 进 经 济 健 康稳 定 的运 行 和 发展 。 促 ・
关键 词 : 币流 动性 过 剩 ; 因: 策 货 原 对
一
、
流 动 性与 货 币流 动性 过 剩
根 据 上 述 公 式 ,无论 货 币 发 行 量增 大 或 者货 币流 通速 度
加 快 , 将 引 致 货 币流 量 增 大 , 而 引起 物 价上 涨 , 都 从 造成 货 币
资储 蓄 双 高 论 ,认 为是 高 投 资 和 高储 蓄造 成 了我 国货 币 流动 性 过剩 。③ 笔者 认 为 , 国流 动 性 过 剩 是 一个 多 方 面 因素共 同 我 作用 的结 果 , 体 而 言 , 要 包 括 在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具 主 1 外 汇储 备 过 剩 导 致 货 币 流动 性 过 剩 . 我 国 的外 汇储 备 在 2 0 0 6年 已经 超 过 日本 攀 升 到 世 界 第
认 为 ,导致 我 国货 币流动 性 过 剩 的 关键 因素 主 要 包括 外汇 储 备 过 剩 、 国 内有 效 需 求 不足 和 银 行 流动 性 过 剩 三 个方 面。 只有 对 这 些 因素 进 行 深 入 剖析 , 通 过 财 政 政 策 和货 币政 策 的 综 合 运 用 , 能 最 终 有 效 地 解 决我 国货 币流 动 性 并 才
新形势下货币流动性分析及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
邹新 (0 6 认 为 , 19 20 ) 自 95年 以来 , 国银 行 体 我
系由贷差变为存差 , 并且存 差不断扩大 , 贷 比下 存 降, 银行资金过剩是 因素之一。朱庆 (0 6 认 为 , 20 )
在应 对 亚洲金 融危 机 过 程 中 , 为避 免 其 对 中 国经 济 发 展 的冲击 , 随着 一 系列 宽 松 的货 币 政 策在 我 国 的 实施 , 国 出现 了宽松货 币政策 下 的通货 紧缩现 象 。 我 邵鹏 (07 则提 出 了流 动性 的 测量 方 法 , 20 ) 即通 过 名
21 年 1 01 2月 第 1 3卷 第 6期
山西 财政 税务专 科学 校学报
J u a fS a x ia c n a ain C l g o r l h n i n n ea d T x t ol e n o F o e
De .2 l c 01 V0.1 No 6 1 3 .
收 稿 日期 :0 1 0—1 2 1 —1 0
标; 以保持币值稳定 ,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最终 目
标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给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 《
作者简介 : 何
王
2 2
畅 (9 2一) 女 , 18 , 山西太原人 , 供职 于中国人 民银行太原 中心支行 , 研究方 向: 金融理论 与实务 ;
在货 币政 策操 作 过程 中涉 及 到政 策 工 具 、 作 操 目标 、 中介 目标 和最 终 目标 四个 层 次 的经 济 变 量 。 我 国 目前 已确 立 了 以货 币供 应 量 为 核 心 的 中介 目
义 G P以及广义货 币供应量 M D 2来测度 中国的宏 观经济流动性 , 同时分析 了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的
基于货币需求的我国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
看 到流动 性主 要部 分 已经 被对 冲掉 了。
由于缺乏对货 币流动性形成机制在理论上的 准 确分 析 ,已有 的货 币供给 理 论 并不 能说 明流动
3 8
性 过 剩 的来 源 ,该 问题 成 为 一直 困扰着 我 国宏 观
原 因是 国际 收支 顺差 ,这在 实 践 上难 以立 足 。易 纲 算 了一笔 “ 大账 ” 04年到 2 0 :2 0 07年 ,通 过购 汇 增加 的基 础货 币不 到 8万亿元 人 民 币,央行 通 过 发 行央 行 票据 和 提 高法 定存 款 准 备金 率 ,一 共
收回流动性 5 万多亿元【。 另外 , 每年的经济增长 要求基 础货 币供 应量 增加 50 元到 7 0 亿 元 , 00亿 00
收稿 日期:2 1.12 0 11-0 基金项 目:本文受陕西师范大学 “ l 工程 ”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 目 “ 2l 中国特色 发展经济 学”的项 目资助 作者简介 :姚 宇 ( 9 7 ) 17 一 ,男 ,陕西西安人,经济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 学院讲师 ,研究方 向: 发展经济学 。
一 经 济 学
基于货 币需求 的 我 国流 动性 过剩成 因分析
姚 宇
(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7 0 6 ) 10 2
摘 要 :区别于 以往对流动性 的研究 ,本文基于流动性 定义,从货 币需求角度对货 币流动性需求 的形成 、 货币流动性供给限制和货 币流动性实现机制 的一般 规律 进行 了探 讨, 以此为基础分析 了我 国流动性过剩形成 的原 因,即: 由于我 国金融体制缺乏有效风 险防控 机制 ,形成 了当前社会财富 总值和流动性货 币需求 的互为因果、互 为促进的恶性循 环。从这 一结论出发指 出了流动性过剩对我 国国民经济 的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政 策建议 。 关键 词:流动性;流动 性过剩 ;货币需求 中图分类号 : 8 22 F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0 84 2 2 1)20 3 -6 10 -7X(0 20 -0 80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经济出现了结构性失调,经济增长过热,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过热只见相互影响。
反映到民生问题上,就是强烈的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使得物价飞涨。
人民群众于是乎戏称现在的物价是“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药你命”。
而这一现象又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外汇储备过剩,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导致了货币流动性过剩,从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一、引言1.1什么是货币流动性,货币流动性和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的关系。
货币流动性(MoneyLiquidicv)当利率低到一定值时,所有的人都玉器利率将上升,那么所有人都希望持有的是货币而持有债券的吸引力下降。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趋于无限大,若中央银行继续扩大货币供给,将全部被人们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悉数吸收,导致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情况即是“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是什么关系呢?事实上,预期货币存量均衡水平实际对应着合意的物价水平。
当流动性过剩发生,货币供应量过剩,预期均衡的货币存量没有发生响应的变化,此时物价没有出现普遍的持续的上扬。
可是,由于实际货币存量已经超出合意水平,物价水平即有可能出现普遍上涨,而引发通货膨胀。
在这段期间可能会有一定的时滞。
如果央行能够晋级控制住货币发行并使实际货币存量回归到预期的均衡水平之上,即有可能物价水平过快上涨等不利因素得到抑制。
反之,则物价水平有可能出现普遍持续性上涨。
1.2文献综述2010年10月,我国通货膨胀率已攀升到4.4%的高位,症结就在于流动l 生过剩。
因此研究流动l!生过剩现象和危害,分析流动I!生过剩造成的原因使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近年来的研究流动l生过剩的文献基本上都是有关于其内涵,现状,成因,影响的。
唐双宁(2007)在《关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思考》中着重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内容,背景,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并提出“市场为主,各方联动,花多为少,标本兼治,综合解决”的思路;魏杰(2007)在《关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全方位思考》一文中解释了流动性过剩的各种效应,包括价格效应,资本市场效应等。
浅谈中国流动性过剩
增加政府收入
通过提高税收、加强税收征管等 措施,增加政府收入,缓解流动 性过剩。
优化债务结构
合理安排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 降低债务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 债务置换等方式减轻流动性压力。
结构性改革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加强金融监管,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流动性过剩的未来趋势
1 2 3
政策调整
随着中国政府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金融风险的 防范,未来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有望得到缓解。
经济转型
中国正在推动经济转型,从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 内需和创新驱动,这将有助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 题。
金融市场发展
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提高, 将有助于优化资金配置,减少流动性过剩问题。
加强金融监管
中国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限制高风险金融活动,以降低 流动性过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推动结构性改革
中国应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效率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 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货币供应量
实体经济需求
指实体经济运行中所需的货币量,包 括消费、投资、出口等经济活动所需 的资金。
指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总量,包括流通 中的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居民储蓄 存款等。
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影响
01
02
03
通货膨胀
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 品和服务,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加剧。
资产泡沫
过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资 产,推高资产价格,形成 资产泡沫。
浅谈中国流动性过剩
目 录
• 流动性过剩的定义与影响 •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与原因 • 解决流动性过剩的策略与建议 • 流动性过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货币市场分析
货币市场分析货币市场是指即期交易市场,其中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借贷和投资。
货币市场对金融机构和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货币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货币市场的特点1. 高流动性: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可以快速转换成现金。
这种高流动性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在需要时迅速进行资金调配,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2. 短期性: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期限较短,通常在一年以内。
这种短期性使得货币市场成为短期融资和投资的重要场所,可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需求。
3. 低风险: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通常具有较低的风险,因为其期限短、流动性高,并且多数由高信用评级的金融机构发行。
这使得货币市场成为投资者寻求相对较安全的投资选择。
二、货币市场的功能货币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以下几个重要的功能。
1. 资金调剂功能:货币市场可以实现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调剂,促进流动性的合理配置。
金融机构可以借入和出借短期资金,满足日常运营和资金周转的需求。
2. 利率发现功能:货币市场上的短期利率是市场利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可以反映市场对流动性、风险和货币供求状况的判断,进而对整个市场利率水平进行发现和形成。
3. 货币政策传导功能: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对整个经济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市场利率,影响市场上的借贷成本和资金供求状况,从而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条件和经济活动。
三、货币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货币市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和风险管理能力:货币市场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管理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提高其运营和风险管理能力。
2. 促进经济增长和投资活动:货币市场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短期融资渠道,可以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推动经济增长。
3. 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货币市场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
通过货币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可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提高整个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
中国货币流动性分析——基于单位根与协整的实证分析
一
、
引 言
迹 象表 明 , 中国 的流动性 正处 于一个 过剩 的阶段 。
在经 济学 中 ,流 动性 ” 指 某 种 资产 转 换 为 支 “ 是 付清偿手 段或 者说 变现 的难 易程度 。这大体 上可分 为宏观 和微观 两个 层 面 。从 宏 观 经济 角 度 来说 , 流 动性 主要 是指与 实 际资 产相 对 的金 融 资 产 , 其是 尤 货 币与资 金 。从 微 观 经 济个 体 角度 来 看 , 动 性是 流
计量经济学及其应用 。
4 7
维普资讯
统计与信息论坛
造 成货 币 的长期 超额 供给 [ 。 邹 新 的分析 表 明 , 19 开 始 , 国银 行 体 从 9 5年 中 系从 贷差 变 为 存 差 , 后 存 差 不 断 扩 大 , 贷 比下 此 存 降。除 了不 良贷 款 剥 离 与核 销 力 度加 大 等 原 因外 ,
大大快 于贷 款增速 。
朱庆 认 为 , 应 对亚 洲金 融 危机 对 中国经济 发 为
展 的 冲击 , 中国人 民银 行 采取 了一 系 列宽 松 的货 币 政 策 , 效果 远不尽 如人 意 , 但 出现 了宽松 货 币政 策下 的通货 紧缩 。 比如 ,06 20 年上 半年 , l M 2 比分 M 和 同 别 增长 1 .%和 1 .4 , 于上年 同期 4 3 53 83 % 高 .0个百 分 点和 2 7 个 百 分 点 , G .6 但 DP的增 速 只 比上年 同
解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经济和金融因素
解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经济和金融因素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是一个经济和金融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发展、货币流通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创新、货币政策等方面进行解析,探讨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结构调整、消费观念变化等。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大量企业和个人投资在固定资产和房地产等领域,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缓。
消费观念的变化也影响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人们更倾向于储蓄和理财,而非直接消费,这使得货币在流通中的速度变得缓慢。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导致了居民倾向于进行长期的投资和理财,而非迅速花费。
金融创新也是导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居民越来越倾向于将资金投入于金融产品中,而非直接用于日常生活消费,这也使得货币在流通中的速度下降。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各种理财产品和投资产品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金融市场,从而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政策也是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适度扩大货币供应和强化财政政策等,这些政策都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以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为主要目标,这也间接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需要在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市场发展和货币政策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要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
应当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倾斜,避免过多的资金流入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上要更加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鼓励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的浅析
对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的浅析近年来,中国的流动性陷阱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现象。
流动性陷阱是指,即使央行采取大规模的货币政策刺激措施,但是由于利率已经非常低,金融机构已经面临了资本过剩和风险过高的问题,因此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加剧经济危机的风险。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角度,对中国的流动性陷阱现象进行浅析。
首先,中国的流动性陷阱现象主要是由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失效以及金融体系内部的瓶颈所导致的。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贸易紧张等多重问题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采取了多种货币政策刺激措施,例如降息、降准和量化宽松等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
然而,这些政策面临的问题是,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并且大部分的企业和家庭都已经借入了足够的资金,因此货币政策刺激的效果可能非常有限。
其次,中国金融体系内部的瓶颈也是导致流动性陷阱现象的重要原因。
首先,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过于依赖传统的银行信贷渠道,而其他的金融渠道如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尚未完善,因此企业很难通过其他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这就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刺激的效果。
其次,中国当前的金融机构面临资本过剩和风险过高的问题,导致它们把过多的资金用于短期理财和资产管理,而不是向实体经济注入足够的资金,这也限制了货币政策刺激的效果。
最后,要解决中国的流动性陷阱现象,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政策措施。
例如,当局应该继续推动改革,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多元化,以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当局应该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等领域的支持,以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
最后,当局应该重新审视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从维护稳定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出发,寻求一系列合适的政策工具,并加强政策协调的力度,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大效益。
总之,中国的流动性陷阱现象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各方的合作与努力,才能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伍 戈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摘 要:货币流动性(M1/M2)测度了货币供应内部的活跃程度,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普遍关注的重要变量之一。
本文着重对中国货币流动性相对稳定期间(1997-2010年)的情形进行分析,探寻货币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内涵。
文章发现,近年来工业增加值的增加和股指的高企引发了货币活化程度的提高。
实际利率对货币活化水平有短期负向作用,但其影响系数和显著性有限,这可能与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有关。
实际利率与货币活化却存在长期正向关系,这很可能与“金融深化”有关,即长期内实际利率的提升有助于解除资金价格扭曲和金融抑制,增加货币活化程度。
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影响货币活化的因素必将不断演变,时常考察其决定因素,有助于为宏观分析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并为前瞻性的宏观金融调控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 实际利率 金融深化 货币政策一、引 言货币流动性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普遍关注的重要变量之一,其变化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
从定义上来看,“货币流动性”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之间的比值(M1/M2)。
因为M1/M2测度了货币供应内部的活跃程度,有人也称之为“货币活化程度”。
但在具体分析中,货币流动性还有其他增量形式的表达方法,例如在现实中大家往往会对比M1增速和M2增速的变动趋势,有人把它称为“货币剪刀差”,这在本质上也是货币流动性。
中国央行也关注该指标,例如,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年2季度《中国货币执行报告》中提到:“M1增速连续10个月高于M2,货币流动性仍相对较强”。
图1.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M1/M2):1985-2010年(%)1原文载于《金融与经济》2011年第6期。
笔者感谢中国人民银行李斌博士和张怀清博士的指点和讨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而非供职单位观点。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货币流动性呈现出十分有趣的特征(图1):上世纪80年代以来,M1/M2出现大幅下降的趋势,但从1996年左右开始该值趋于稳定。
从M2的内部结构占比变化来看,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结构性变迁导致了货币流动性的显著变化(图2)。
图2. M2内部组成结构的变化(%)2二、文献综述纵观国外文献,关于货币流动性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
在国内,有关文献一般以1996年左右为“分水岭”分别针对两个历史阶段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是1996年以前,货币流动性大幅下降的时期。
谢杭生等(1996)认为,80年代以来货币流动性呈下降趋势是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居民储蓄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上升,这就使得作为准货币主要部分的储蓄存款增长加快,从而导致货币流动性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由于受投资控制、信贷规模和名义利率的影响,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还围绕其长期下降趋势呈周期性波动。
易行健等(2003)认为,1978-1995年货币流动性比例不断下降的原因是: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上涨,但证券市场规模太小,银行存款成为居民最重要的投资(储蓄)渠道,这样就造成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平均和收入弹性逐渐小于谨慎性、储蓄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由此导致狭义货币增速小于准货币增速。
第二阶段是1996年以后,货币流动性基本平稳的时期。
卜永祥(1999)认为,造成我国货币流动性波动的成因包括实际利率、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冲击、社会有效需求的变动以及居民资产形式的多样化和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
毛定祥(2003)认为,货币流动性与当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滞后一期的股市规模以及滞后一期的实际利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货币流动性的短期波动主要依赖于自身的一阶滞后, 同时也与宏观经济的波动有关。
易行健等(2003)认为,1996-2002年流动性趋于平稳,其周期波动可以由利率、通胀率和证券交易量来解释。
腊博(2009)认为,M1-M2增速加快是信贷投放、宏观经济、企业利润三方面的综合反映:一是信贷投放的扩张,即新增企业贷款增加,企业活期存款回升的速度要快于定期存款,促使M1增速大于M2增速;二是宏观经济改善,即居民消费意愿增强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向企业存款(定期或活期)转化,储蓄搬家促使M1增速大于M2增速;三是企业利润回升,即企业经营活动改善,活期存款回升的速度大于定期存款,存款活期化促使M1增速大于M2增速。
从上述历史文献来看,现有的研究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大多是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较严格的实证检验;二是少量的定量研究所选时间区间较短,样本数较少,造成模型的稳定性和说服力不强;三是大部分文献研究的时间较早,难以及时刻画近期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
因此,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并考虑到研究的现实意义,本2此处2010年选用的是2010年8月末的数据。
文着重对货币流动性相对稳定区间(1997-2010年)的情形进行分析,探寻货币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内涵。
三、货币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货币流动性的影响机制在模型和变量的选择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M1/M2波动的影响机制。
在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中,M1主要代表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等,而M2则在M1的基础上增加了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等内容。
结合上述历史文献,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类因素可导致货币在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之间相互转化,从而造成M1/M2的波动(图3):一是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
随着宏观经济景气程度的提升,企业等微观主体的投资、贷款等经营活动活跃,企业存款活期化趋势增强。
此外,由于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信心上升,居民储蓄倾向下降,实际消费增加势必导致部分居民储蓄存款向企业转移;二是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资本市场已成为老百姓投资理财的重要渠道(伍戈,2009)。
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的繁荣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倾向于追捧流动性更强的资产,货币流动性可能随之增强;三是货币资金的实际成本。
尽管我国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仍未完全市场化,“存款利率管下限,贷款利率管上限”,但作为货币资金的实际成本,利率尤其是实际利率已是微观主体经济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变量。
利率也可视为持有各类货币的机会成本,其变动可能影响货币流动性的波动(伍戈,2010)。
(二)模型和数据的选取考虑到上述影响机制以及中国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本文选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代表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上证A股指数代表金融市场繁荣程度,1年期储蓄存款基准利率减去CPI同比增,分别、Stock和R表示。
下文我们将着重考察这三方面变化对速后的净值代表实际利率3VAI3 当然,实际利率还有其他多种表现形式,但各种实际利率之间的相关度往往很强。
21/M M 的影响。
为了避免小样本回归产生的偏差,笔者采用从1997年1月到2010年8月的月度数据,样本数为164个。
其中,21/M M 和VAI经过季节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于1999年11月1日统一征收20%的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即利息税;2007年8月15日起,将利息税由20%调减为5%;2008年10月9日开始免征利息税。
为此,笔者根据利息税的变动情况对本文使用的储蓄存款利率数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反映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率。
此外,由于从2007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已连续四年没有对外公布1月份的VAI同比增速,因此出现了月度数据缺失现象,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笔者假定这四年的1月份VAI增速大致等同于2月份的数据。
本文数据来源于CEIC、WIND数据库以及中国人民银行。
图形分析将有助于了解数据的一些基本属性,这是在实证建模前应该尝试做的事情。
图4中的左上图描绘了货币流动性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为了使图形看得出更加清楚,我们对后者进行了平移操作,使其与前者的均值相吻合。
可以看到,2004年以后两者呈现出较强的同步趋势。
右上图显示了货币流动性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整体来看,这两个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并不太同步,工业增加值波动较大。
尽管如此,近两三年以来,两者变动趋势的同步性有所增强。
左下图说明了在过去十多年里,货币流动性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在许多历史时期,两者呈现出较强反向变动趋势。
右下图描绘了货币流动性和上证指数之间的关系,2006年以来,两者呈现出较明显的同步走势。
图4. 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率、股价指数(三)单位根检验计量分析中为了避免宏观经济变量的不平稳产生缪回归,我们首先采用单位根检验来判断数据的平稳性;然后通过协整分析法和ECM 模型研究各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和短期动态变化的关系;最后通过脉冲响应来比较货币流动性对各变量一个单位正向冲击的反应结果,以及各变量对货币流动性的冲击效应分解。
我们采用的计量软件是Eviews 6.0。
我们采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
首先,根据各组数据的时序图初步确定各变量数据ADF检验采用的方程形式(是否具有截距项或时间趋势),同时依据各变量单位根方程中截距项和时间趋势的系数显著性来判定单位根检验模型设定的合理性。
滞后阶数的确定是基于SIC原则作出的,结果见表1。
表1.单位根检验结果说明:***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单位根检验,D表示一阶差分。
从表1可以看出,各变量的水平值在显著性水平为10%的ADF检验中都存在单位根。
各变量的一阶差分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单位根假设,从而各变量都是I(1)序列。
基于ADF检验我们就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四)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我们用Johansen最大似然法分析各个变量的协整关系。
检验结果对滞后长度相当敏感,因此,要十分谨慎。
大多数通用处理方法是首先用不经过差分的数据估计向量自回归,然后运用与传统VAR模型一样的滞后长度检验方法(Enders,2004)4。
滞后期确定的原则是根据最小化AIC信息的标准选取,最终选择滞后4期。
此外,选定协整变量具有线性趋势并有截距项。
有关结果详见表2和表3。
表3. 各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4详见恩德斯(Enders, W)著,杜江等译:《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P345。
迹统计量检验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都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无协整向量的原假设,即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对协整向量的标准化得到∧β=(1,-1.09,-7.43,-1.88),其对应的协整关系为:]64.2[]42.3[]95.5[)1(09.1ln 43.788.1/21−−−++=RStock VAI M M方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各个系数的t统计值。
在长期关系中,M1/M2与其他三个变量存在稳定关系,即工业增加值每提高1个基点会带来M1/M2的1.88个基点上升,股票指数每提高1%会带来M1/M2的7.43个基点上升,这些都与我们的经济直觉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