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五册(1)2
《挑山工》教案设计(通用10篇)
《挑山工》教案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挑山工》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挑山工》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
(板书课题)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三、交流预习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
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读懂了什么?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本段。
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泉州市盲聋哑学校11月48日教学进度一览表(听障)
班级
学科
使用教材
进度
1
聋学前班
语训
听障儿童言语训练标准 课程
声母b及有关短句
2
聋一年级
语文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科书 第一册
uan,ian,uan, en,un , in,un , yin, yun
3
聋二年级
语文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科书 第三册
《锁》 《一盒蛋糕》
4
聋三年级
语文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科书 第六册
语文
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 科书八年上册
《背影》《老王》
10
聋初三年级
语文
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 科书九年上册
《傅雷家书两则》
11
聋咼一年级
语文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必修 一第三单元
《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 一次演讲》
12
聋咼二年级
语文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必修 四第一单元
《窦娥冤》
13
聋高三年级
语文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
基础训练3《螳螂》
5
聋四年级
语文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科书 第九册
《小青蛙》 《小虾》
6
聋五年级
语文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科书 第十二册
《我家还缺啥》《三棵银杏树》
7
聋六年级
语文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科书 第十五册
《田忌赛马》 《只有一个地球》
8
聋初一年级
语文
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 科书七年上册
《古诗诗歌四首》
9
聋初二年级
28
聋初一年级
英语
新目标人教版义务教育 实验教科书七年上册
Unit 2 This is my sister .
聋校数学教案
聋校数学教案教案标题:聋校数学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聋校学生提高数学理解和解题能力。
2.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满足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巧。
2. 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 代数表达式的表示与计算。
- 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
2. 几何与空间- 图形的认识与性质。
- 直角三角形、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
- 平面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
3.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汇总与分析。
-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教学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 利用图片、实物等多种感官刺激来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引导学生分享与数学相关的经历或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参与度。
2. 知识讲解与示范:- 通过手语、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理解。
- 结合示意图、多媒体工具等教学资源,清晰明了地介绍数学知识和概念。
3. 理解与巩固:- 通过示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技巧和解题方法。
- 配备辅助工具和教具,如几何模型、计算器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练习与合作:-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鼓励学生个人练习和小组合作。
- 提供充足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
5. 拓展与应用:-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推理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应用到日常生活或实际情境中。
6. 总结与评价:- 结合示例和学生实际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使其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和练习册。
2. 多媒体教具和辅助工具,如几何模型、计算器等。
3. 图片、示意图和实物等可视化资源。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读和教学建议
责任编辑:练鹏燕《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读和教学建议●刘丽《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标准》)颁布之后,《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区使用。
教材是在全面落实《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育人目标的基础上,依据聋校数学教学实际编写而成的,既继承了旧版教材的优点,又体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思想、新成果,对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的角度对一年级下册教材进行具体阐述。
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教材编排了6个单元的新授内容和1个综合与应用的实践活动。
除“认识图形(二)”这一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外,其他5个单元均是“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包括:数的认识1个单元,即“11—20各数的认识”;“数的运算”2个单元,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常见的量”2个单元,即“认识钟表”和“认识人民币(一)”。
考虑到整册教材中知识出现的前后顺序,同时为了避免一直学习某一领域的内容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教材在编排时尽量将不同领域或部分的单元进行穿插编排。
(一)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在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教材将认数的范围拓展到20以内。
这一阶段需要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这两个数位,以及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数数时,也从以“一”为单位计数过渡到用计数单位“十”和“一”共同计数。
因此,教材一直将11—20各数的认识独立成一个单元进【摘要】《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自2017年开始在全国使用,在落实《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育人目标的基础上,依据聋校数学教学实际编写而成。
新课标、新教材的颁布和使用对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挑战。
教师应全面细致地梳理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校情、生情,开展有效教学。
聋校语文第十五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五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聋校语文第十五册》是以聋生学习为目标的一本语文教材。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课文、作文、阅读理解等,旨在培养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聋生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增进对世界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熟悉本册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本册教材中的语法知识和应用能力。
2. 能力目标•提高聋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培养聋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聋生的兴趣与热爱,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聋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聋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他们共同学习和进步。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课文: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听说能力;•词汇:学习本册教材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扩大词汇量;•语法:学习本册教材中的语法知识,提高语法应用能力;•作文: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聋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互动式教学:组织聋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料,如图像、视频等,帮助聋生理解教材内容;•创意写作教学:引导聋生进行创意写作,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课文阅读与理解1.通过图片展示和口头解释,介绍本节课的课文内容;2.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3.教师逐句带读,引导聋生听写生词和句子;4.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提高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5.汇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个小结。
第二课时:语法讲解与练习1.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聋生学习本节课的语法知识;2.讲解语法规则并给出例句进行解析;3.分组进行语法练习,巩固语法知识;4.互相修改练习答案,提高语法应用能力;5.小组展示并总结本节课的语法知识。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简单的统计)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简单的统计)简单的统计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初步学会对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看、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表。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4、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善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并会看、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受到国情教育。
教学课时: 24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P72 例1教学过程:一、复习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
她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
请你帮助她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1 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摩托车:8辆小汽车:31辆大客车:12辆载重车:23辆上面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10分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P74 1四、作业: P74 1、2第2课时教学目的:巩固复习教学内容:P75 3—6题教学过程:练习:1、讲练2、作业: P75 4、5、6第3课时教学目的: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P76 例2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新授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2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记录单。
这张记录单上每人身高的厘米数也是原始数据。
为了能清楚地看出这个班女同学身高的分布情况,可以把这些原始数据按照数量的大小划分几组,然后分别统计各组的数目,编制成表。
四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三、巩固练习:P77 做一做。
四、作业:P78 1、2第4课时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3—5题。
教学过程:一、练习计算下面各题。
1、学生练习。
老师讲解。
2、本题是实践题,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实际练习从收集数据到整理数据的统计方法,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一)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一)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第一章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第1页例1,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一、复习1、什么是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的数的比。
(板书)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3、看看哪些比的比值相等?把相等的比写成等式二、新授1、学习例12、板书比例的概念3、判断现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4、做一做三、作业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页,完成练习一的第4-6题。
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究新知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2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2、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3、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
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第一章: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读写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敏感度。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5的写法。
2. 学习数字1-5的读法。
3. 进行数字1-5的书写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数字1-5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来感知数字。
2. 教授数字1-5的写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
3. 教授数字1-5的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
4. 进行数字1-5的书写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数字1-5的写法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数字1-5的读法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6-10的读写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敏感度。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10的写法。
2. 学习数字6-10的读法。
3. 进行数字6-10的书写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数字6-10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来感知数字。
2. 教授数字6-10的写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
3. 教授数字6-10的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
4. 进行数字6-10的书写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数字6-10的写法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数字6-10的读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加法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 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认知和敏感度。
教学内容:1. 学习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加法运算的规则。
3. 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加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来感知加法运算。
2. 教授加法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
3. 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的规则的掌握程度。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篇一:聋校数学十五册期末试卷】永顺民族特殊教育学校初二数学(第十五册)期末试卷四、解比例(24分) x11731班级 : 姓名 : 成绩:一、直接写得数。
(10分)3=5.5+11.6+4.5= 1874-8-8 = 0.9-0.26=11.3-8.6= (3+2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0分)1、有一批图书要按3:5的方法分给八年级与九年级,九年级分得60,那么八年级给分得( )本。
a.36 b.15c.100d.3o 2、做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圆柱体的()。
a 容积 b 体积 c 表面积 d 侧面积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9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
a 27立方米b 9立方米c 3立方米 d 1立方米4、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32平方厘米,底面的半径是3厘米,这个圆锥的表面积是 ( ) 平方厘米。
a.56.52平方厘米b.32 平方厘米c.88.52平方厘米d.69.68平方厘米5、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成() a .正比例 b. 反比例c .不成比例0.6=0.20。
()9:20=15 3:20=19:x 44:78=x:12 x:15316=11:6 x:6=5:4 1.2:0.4=3x五、计算下面各图形的的表面积或体积。
(18分)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高是90厘米,求它体积。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厘米,高是18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3、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求它的体积。
六、制作统计表(8分)下表是某地1992~1996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3、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4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几倍?七、应用题。
(24分)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
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
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第一章:认识数字1-51.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5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学生能够用手指表示数字1-5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难点:用手指表示数字1-51.3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5手指表示数字的图片1.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手指游戏,引导学生关注数字的手势2. 讲解:展示数字卡片1-5,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并用手指表示数字3. 练习:让学生分组,互相用手指表示数字1-5,并说出对应的数字4. 总结:通过手指游戏,巩固学生对数字1-5的认识1.5 作业布置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字1-5,并记录在作业本上第二章:数的比较2.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比较数字的大小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数字的大小关系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较数字的大小难点:用语言表达数字的大小关系2.3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10尺子2.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尺子游戏,引导学生关注数字的大小比较2. 讲解:展示数字卡片1-10,引导学生比较数字的大小,并用语言表达大小关系3. 练习:让学生分组,互相比较数字1-10,并用语言表达大小关系4. 总结:通过尺子游戏,巩固学生对数字大小的比较2.5 作业布置学生比较数字1-10,并用语言表达大小关系,记录在作业本上第三章:加法的概念3.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学生能够用手指表示加法运算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加法的概念难点:用手指表示加法运算3.3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10手指表示加法的图片3.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手指游戏,引导学生关注加法运算2. 讲解:展示数字卡片1-10,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并用手指表示加法运算3. 练习:让学生分组,互相用手指表示加法运算,并说出对应的数字4. 总结:通过手指游戏,巩固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3.5 作业布置学生用手指表示加法运算,并记录在作业本上第四章:减法的概念4.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概念学生能够用手指表示减法运算4.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减法的概念难点:用手指表示减法运算4.3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10手指表示减法的图片4.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手指游戏,引导学生关注减法运算2. 讲解:展示数字卡片1-10,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并用手指表示减法运算3. 练习:让学生分组,互相用手指表示减法运算,并说出对应的数字4. 总结:通过手指游戏,巩固学生对减法运算的理解4.5 作业布置学生用手指表示减法运算,并记录在作业本上第五章:加减法的应用5.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加减法运算的结果5.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用语言表达加减法运算的结果5.3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10实际问题场景图片5.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加减法的应用2. 讲解:展示数字卡片1-10,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用语言表达运算结果3. 练习:让学生分组,互相解决实际问题,并用语言表达运算结果4. 总结:通过实际问题场景,巩固第六章:认识数字6-106.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10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学生能够用手指表示数字6-106.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数字6-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难点:用手指表示数字6-106.3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6-10手指表示数字的图片6.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手指游戏,引导学生关注数字的手势2. 讲解:展示数字卡片6-10,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并用手指表示数字3. 练习:让学生分组,互相用手指表示数字6-10,并说出对应的数字4. 总结:通过手指游戏,巩固学生对数字6-10的认识6.5 作业布置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字6-10,并记录在作业本上第七章:数的进一步比较7.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比较数字6-10的大小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数字的大小关系7.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较数字6-10的大小难点:用语言表达数字的大小关系7.3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6-10尺子7.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尺子游戏,引导学生关注数字的大小比较2. 讲解:展示数字卡片6-10,引导学生比较数字的大小,并用语言表达大小关系3. 练习:让学生分组,互相比较数字6-10,并用语言表达大小关系4. 总结:通过尺子游戏,巩固学生对数字大小的比较7.5 作业布置学生比较数字6-10,并用语言表达大小关系,记录在作业本上第八章:加减法的进一步应用8.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加减法运算的结果8.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用语言表达加减法运算的结果数字卡片6-10实际问题场景图片8.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加减法的应用2. 讲解:展示数字卡片6-10,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用语言表达运算结果3. 练习:让学生分组,互相解决实际问题,并用语言表达运算结果4. 总结:通过实际问题场景,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应用8.5 作业布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用语言表达运算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第九章:认识分数9.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9.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概念,用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难点: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9.3 教学准备分数卡片实物道具(如饼、水果等)1. 引入:通过实物道具,引导学生关注分数的概念2. 讲解:展示分数卡片,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用语言表达3. 练习:让学生分组,互相用实物道具表示分数,并说出对应的分数4. 总结:通过实物道具,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9.5 作业布置学生用实物道具表示分数,并记录在作业本上第十章:综合练习10.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综合练习的结果10.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用语言表达综合练习的结果10.3 教学准备综合练习题目实物道具(如玩具、学习用品等)10.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物道具,引导学生关注综合练习题目2. 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练习题目,并用语言表达结果3. 练习:让学生分组,互相解决综合练习题目,并用语言表达结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手指表示数字和加法运算解析:对于聋校学生来说,手势是他们理解和表达数字和运算的重要方式。
最新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初中数学第十五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观摩课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初中数学《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圆柱侧面展开图。
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聋校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探讨,所以我在本课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获取新知识。
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同时针对聋生听力受损,语言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在课堂上注重了聋生语言的培养,采用双语教学,鼓励聋生自主发言,发展聋生的语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柱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备课(2)
教学目的:复习正比例。
教学内容:例3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小黑板)长征造纸厂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根据表回答问题。
时间(天)1 2 3 4 5 6 7 ……生产量(吨 70 140 210 280 350 420 490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的两个数的比,求出比值,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3)说明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
(4)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二、新授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3 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根据正比例的关系:Y/X=K(一定)(小黑板)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与每袋面粉的重量有下面的关系:总重量/袋数=每袋面粉的重量已知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就是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的比值一定的,所以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三、练习:1、第19页做一做2、第21页第4、7题四、小结:五、作业:第21页第5、6题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8—10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织布机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的时间和总米数是不是成正比例?二、练习第22 页第8题. 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小黑板)(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的总米数和时间。
(4)订阅《中国少年报》的分数和总钱数。
(5)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6)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判断标准根据正比例的关系:Y/X=K(一定)三、作业: P23 9、10、9. 华明第一次3小时走了12千米,第二次4小时走了16千米。
(小黑板)(1)求出每次所走的速度。
(2)他所行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3)把题目里的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正比例的关系:Y/X=K(一定)10. 一个榨油厂,第一次用4台同样的榨油机共榨油32吨,第二次用6台这样的榨油机共榨油48吨。
《田忌赛马》说课稿
《田忌赛马》说课稿《田忌赛马》说课稿「篇一」一、教材编排的特点:《田忌赛马》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看了比赛后帮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
全文分四部分。
1-2自然段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了,3-12自然段讲孙膑让田忌要求齐威王再赛一次,齐威王同意了。
13-17自然段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二次赛马,田忌赢了,第18自然段讲田忌取胜的原因。
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上述教材编排的特点和聋校八年级阅读教学侧重于篇并且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及注重朗读的教学要求,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丧、讥”等5个生字;理解“扫兴、垂头丧气、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操作目标有两个:一是理清课文脉络;二是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教学目标是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教材特点及高年级聋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难点是理解“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三句话的内在联系。
四、教法、学法:“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
“教为学服务”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对于如何教,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因材施教”是我一贯赞赏的原则和方法,因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的聋哑学生,如果将来走上社会不会学习,那么不要说去创造,就是生存也有问题,所以教会聋生怎样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采用自学讨论法组织教学,其次还穿插运用练习法、质疑法、电教手段等。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五册(1)2
说说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
(1)8 : 4 =20 : 10
8和10是外项 4和20是内项
(2) 2 40
5 100
2和100是外项 5和40是内项
猜猜数:
12:□=□:2
1 24 2 12 38 46 0.5 48 2 3 36 ……
想一想:
1×24= 24
2×12= 24
3×8= 24
(2)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
的积的差为0。
(√)
(3)比例式中,有四个外项,四个内项。 (×)
练一练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组里 的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1)8:4和20:10
(2)1
2
:1
3
和 12
:
8
(3)0.5 :8 和 1:1.6
(4)0.6 :0.2
和
3 :1
44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组里的两个比 是否成比例。
根据这个乘法等式,一共可以写多少个比例? 2 :3 = 6 :9 2 :6 = 3 :9 9 :3 = 6 :2 9 :6 = 3 :2
如果 a × 2 = b × 4, 则 a : b = (4 ) : (2 )
如果a : b = 5:2,则a=4,b=2。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a:b=5:2 10 4 15 6 20 8 ……
猜猜我是谁
3 :8 = 15 :( )
如果把 “( )” 改为“ X ”,那 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解 比例。
你有哪些收获?
一、我认识什么叫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 的外 项, 什么是比例的内项。
二、我知道了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我有新方法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6篇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6篇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1一、教材分析《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养成和知识的运用。
把通过三个相关联的量求第四个量的运算,用方程的方法呈现为比例的形式,这样从视觉上更附和了聋生的认识特点,同时也把复杂的等量关系更清晰的更简单的体现在比例的内容里。
让学生轻松的理解比例就是在等号两边表示两组相等的比。
这样的方法也是比例应用题的一大特点。
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的转变,使新课程理念融入于特教课堂。
二、教学方法情趣导入法、总结法、问题导入法及指导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应用题中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比例的性质解决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应用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并确定数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4、缺陷补偿: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重点:利用比例的意义确定等量关系。
难点:数量间的运算关系。
四、教学流程:1、兴趣入题“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毕业后未来的生活呢?现在我请大家为自己的将来设想一下,你准备做什么呢?”。
2、初探新知出示根据学生的理想加工的题例。
董健昕同学经营一服装店,卖3件衣服可以盈利150元,按这样的收入计算,每月卖出80件可以盈利多少元?让学生运用“三步”解题法,分析问题。
1、看已知条件包括:3件、盈利150元、80件求知条件:盈利多少元?2、找从名数看包括四种数量:件数、盈利总额、件数、盈利总额。
且四种数量是两两重复的。
确定数量关系:总额与件数间的关系是除法,进一步确定比例关系,总额:件数=总额:件数。
等号左边的总额为150元,件数为3件,等号的右边总额为?,件数为80件。
3、解解:设盈利?元。
150:3=?:80 3?=150×80 ?=150×80÷3 ?=4000答:可以盈利4000元。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内容介绍与特点分析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内容介绍与特
点分析
王利
【期刊名称】《现代特殊教育》
【年(卷),期】2022()13
【摘要】《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已于2021年秋季起在全国聋校开始使用。
本册教材内容主要包含: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球的反弹高度”。
文章从教材内容以及教材编写特点的角度对七年级上册教材进行分析,力图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总页数】5页(P26-30)
【作者】王利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62
【相关文献】
1.《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特点解读
2.《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特点介绍与使用建议
3.《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内容简析与编写特点
4.《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特点解析
5.《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特点解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 a × 2 = b × 4, 则 a : b = (4 ) : (2 )
如果a : b = 5:2,则a=4,b=2。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a:b=5:2 10 4 15 6 20 8 ……
4×6 = 24
12×2= 24 0.5×48= 24
2 3 ×36
= 24
内项乘积
? =
12×2=24 外项乘积
验证:
6:10=9:15 外项积 6×15=90 内项积 10×9=90 外项乘积=内项乘积
1 2
:
1
3 = 6:4
外项积
1 2
×
4=2
内项积
1 3
×
6=2
外项乘积=内项乘积
内项积 外项积
20:5≠1:4 5×1=5 20×4=80
5 ≠ 80
不能组成比例的两组数不具备这样的规律
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构成 性质
有两个数组成,分别叫做比的前 有四个数组成,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
项和后项。
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比例的内项。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 相同的数(0除外),这个比的 比值不变。
猜猜我是谁
3 :8 = 15 :( )
如果把 “( )” 改为“ X ”,那 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解 比例。
你有哪些收获?
一、我认识什么叫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 的外 项, 什么是比例的内项。
二、比是不是能组成
比例。 四、我学会一种探究方法……
说说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
(1)8 : 4 =20 : 10
8和10是外项 4和20是内项
(2) 2 40
5 100
2和100是外项 5和40是内项
猜猜数:
12:□=□:2
1 24 2 12 38 46 0.5 48 2 3 36 ……
想一想:
1×24= 24
2×12= 24
3×8= 24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五册 安陆市特殊教育学校 盛信伟
自学课本第2页,你能回答什么叫做比例的 项?比例中有几项?分别叫什么?
例如:
80 : 2 = 200 : 5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如80、2、200、5) 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如80和5) 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如2和200)叫 做比例的内项。
(2)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
的积的差为0。
(√)
(3)比例式中,有四个外项,四个内项。 (×)
练一练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组里 的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1)8:4和20:10
(2)1
2
:1
3
和 12
:
8
(3)0.5 :8 和 1:1.6
(4)0.6 :0.2
和
3 :1
44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组里的两个比 是否成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 项的积。
•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
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
ab=bc 或 bc=ad
这个比例0:3=0:4可以吗? 那么3:0=4:0呢? 在比例中两个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比例是由任意的两个比组成。(×)
8:4 和 20:10 因为 8×10=80
4×20=80 80=80 所以 8:4 和 20:10能组成比例。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用求比值的方法判 断它们能否组成比例可以吗?
八年级小明同学根据“2 ×9=3 ×6”写出了比 例,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写的?请在练习本上 写一写。
2 :3 =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