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技术进步模型分析

合集下载

第7章 技术管理

第7章 技术管理

熊彼特的定义(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 ( J.A.Schunpeter)
1、引入 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 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 供应来源; 5、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 � � � �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市场创新 原料供应创新 制度创新

世纪的意大利 16~17 16~17世纪的意大利 世纪的英国 17~18 17~18世纪的英国
达 ·芬奇和伽里略


牛顿、虎克

世纪的法国 18~19 18~19世纪的法国 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 1792 年,法国创办了欧洲最早的一批技术专科学校,建立了国家的综合教 育体制,此后便有了专职的科学家。 世纪的德国 年德国建立 “ 国立物理研究 19~20 19~20世纪的德国 1873 1873年德国建立 所” ,1877 年建立 “国立化工研究所 ”, 1879 年又建立了 “ 国立机械 1877年建立 1879年又建立了 研究所 ” 。 世纪的美国 20~21 20~21世纪的美国 爱迪生、爱因斯坦、弗兰克、费 米等,都是被迫流亡由德国美国的。




---A-U模型(创新内在演变规 律)? ---专利战略等 工具:陈劲 《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和 工具》


二是注意销售和广告宣传。
技术创新动力来源于哪里 技术推动 vs 市场拉动 -----技术推动

第1节 技术创新动力模型与过程模型

S. Kline & N. Rosenberg :链环-回路模型(chainlinked model)
第7章

《军事会计研究》课件第7章

《军事会计研究》课件第7章

第七章 军事人力资源会计
4. 群体价值计量模型 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要是从人力资源的使用者的角度来评 估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主张群体价值模式者认为,人力资源 价值是指人在一定组织中的价值,离开了组织,人力资源价值 就无法得到衡量,况且,个人价值的总和并不一定就等于组织 的价值。因而“人是有价值的组织资源”④。其计量方法主要 有“非购入商誉法”和“经济价值法”等。
第七章 军事人力资源会计
三、新形势下军事人力资源管理受到的威胁 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滞后国外30年左右,因而
我国军事人力资源理论的研究起步更晚。目前国内外对人力 资源的研究热潮正处于上升趋势,但重点和核心主要集中在 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的理论研究上,而 对军事人力资源的研究则比较少见。近些年我国军事人力资 本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果,但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 无论是在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第七章 军事人力资源会计
四、军事人力资源的范畴 军事人力资源是指国家总人口中能够从事军事(国防)活动
的社会劳动力,包括符合服役条件的劳动力和符合军事生产的 劳动力。它是一个宏观的、概括的范畴,具有层次性,即包括 自然军事人力资源,它不经过任何形式的国防教育和简单的军 事训练就能从事简单的军事(国防)活动能力,另外,还包括从 事复杂军事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包括退役官兵和现役军人)的能 力和知识。
第七章 军事人力资源会计
二、军事人力资源是战斗力形成的第一要素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世界军事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军事快速发展,知识创新、科技 创新在军事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回顾历史,19世纪的战争 是武器资源的战争(清朝的两次鸦片战争都因大刀长矛不敌洋 枪洋炮而失败),20世纪的战争是经济资源的战争(两次世界大 战都因经济资源而起,最终也败于经济资源),那么21世纪的 战争是什么战争呢?众所周知,军队的战斗力水平主要与四个 因素有关,即军事人力资源、武器资源、人与武器的结合度、 指挥水平。优质的武器资源、良好的“人-武器”系统、出色 的指挥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人”的智慧和能力决 定着

Eviews数据统计与分析教程7章 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Eviews数据统计与分析教程7章 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操作步骤: 第一步,建立类型为“Unstructured/Undated”(未限定结构/ 未限定日期)的工作文件。
第二步,在该工作文件中建立四个序列对象。 “pc” 代表家 庭拥有的电脑数量;“rev”代表家庭每月收入;“edu”代表 教育程度;“city”表示城乡居民情况。并把相应的数据输入 到每个序列对象中。
EView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
二、含虚拟变量的模型
1.仅含一个虚拟变量
实验: 第二步,在该工作文件中建立两个序列对象,一个为 “wage”,一个为“sex”。 第三步,在“wage”序列对象中输入 “工资”的数据,在 “sex”序列对象中输入 “性别”的数据。
EView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
二、含虚拟变量的模型
EView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
二、含虚拟变量的模型
1.仅含一个虚拟变量
如果该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满足线性回归模型的五个基本 假定条件,则 E(yt| Dt=1)= E(雇员工资收入|雇员为女性)=β0 + β1 E(yt| Dt=0)= E(雇员工资收入|雇员为男性)=β0 β0 + β1表示女性雇员的平均工资收入,β0表示男性雇员的平 均工资收入。
EView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
一、虚拟变量的定义
2.虚拟变量
虚拟变量陷阱: 所谓的“虚拟变量陷阱”是指自变量(解释变量)中包含 了过多的虚拟变量,从而导致了模型出现多重共线性。当 模型中既有整体截距又对每一组都设有一个虚拟变量时, 就产生了虚拟变量陷阱。
EView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
一、虚拟变量的定义
EView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
二、含虚拟变量的模型
2. 同时含虚拟和定量解释变量
操作步骤: 第四步,结果分析。 右图中,变量edu和变量city没有 通过显著性(t)检验,说明这两 个变量对因变量pc的影响不显著。 因而,在所调查的样本中,被调 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是城 镇居民对拥有个人电脑的数量没 有显著的影响。

第7章 技术进步

第7章 技术进步

制度安排:资助安排、协约安排、产权安排。 扩散机制 扩散过程中,使用者至少承担的成本:评价技术信息并确保真实 有效的成本、获取有关材料和设备的成本,以及获取专门设施、 辅助产品和劳务确保运行的成本。 政策建议:协调好技术扩散的组织体系;建立知识和技术扩散中的 吸收和模仿机制;对基础研究和企业内部应用研究、研发和技改进 行资助、补贴或减免税等。
风险机制
第五节 技术差距与技术转移
5.1 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 Posner M和Hufbauer G.C,1960年代 ): 产生技术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 国际间的技术差距,不能简单用各国间拥有技术的时间特征衡量,而要用 技术创新成果完成至引进国掌握该项创新技术所需要的时间表示。掌握技术 的标志是该国不再进口由该项技术生产的产品。 需求滞后阶段长短,取决于N2 居民收入水平和市场容量,需求 N1 N1生产 滞后时间短于反应滞后时间; N2进口( N1 出口) 反应滞后时间长短,取决于企 t1 t2 t3 业家创新精神、风险意识和该技 t0 术产品的规模效益,以及关税、 需求滞后 反应滞后 掌握滞后 运输成本、市场容量、居民收入 N2生产 水平和需求弹性等。 模仿滞后 N2 掌握滞后时间长短,取决于N2 消化、吸收和掌握该创新技术的 图 技术差距模型 能力。
世界银行研究表明,教育水平较高,加上好的经济政策,TFP增长率可达1.4%。反之,缺少任一条件, TFP增长率不可能高于0.4%。丹尼森研究也指出,1948-1969年间,知识进展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达 30.9%,占TFP贡献的68%。
表 我国历史要素贡献率分析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革
技术创新:发明在生产上的应用,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 ”新组合“。——《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1922) 按创新形式分为: 产品创新: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 过程创新:产品生产技术上的变革,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 管理方式。 按技术变化程度分为: 渐进性创新:对现有技术的改进而形成的创新; 根本性创新:以新知识为基础,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创新。 技术扩散:新的技术和知识通过一定渠道向潜在采用者转移,并在生产 中取得广泛应用的过程。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章)-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章)-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K(t ) A( t )L( t
L( t
)
L(
t
) )
A ( t ) A( t )
sK y( t ) ( n g )k( t )
结合(7.3),可得:
k( t ) sK k( t ) h( t ) ( n g )k( t )
(7.4)
第三节 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考察 k 曲0线的形状,即单位有效劳动的物质资本水平
起来用于物质资本积累的那一部分占总产出的比例,人力
储蓄率表示产出用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比例。
L( t ) nL( t ), 即 L( t ) L( 0 )ent
A (
t
)
gA(
t
),
即 A( t ) A( 0 )e gt
K
(
t
)
sKY
(
t
)
H
(
t
)
sHY
(
t
)
(7.2)
第三节 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第二节 人力资本与新经济
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奠基人舒尔茨(Schultz)教授早在 50年之前就指出,“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 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的提高和知识的增进”
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替代关系是,知识资本可以提高 物质资本的利用效率,发现物质资本的替代品。可以说,工 业经济时代的主题是物质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而知识经 济时代的主题是“人”,是让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得到发挥, 让人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在新经济条件下,广泛而深入地 挖掘人力资本,无疑是新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经济的总产出、物质总资本和人力总资本都与有 效劳动以同样的增长率 n+g 保持稳定增长。
人均产出、人均物质资本和人均人力资本都与知 识以同样的增长率 g 保持稳定增长。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第7章反求工程设计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第7章反求工程设计
利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将设 计模型转化为实物模型,进行
验证和评估。
反求工程设计的流程
1 2
数据采集
利用测量、扫描等技术手段获取产品实物数据。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降噪、拼接等操作, 得到完整、准确的数据。
3
逆向建模
利用反求工程软件进行逆向建模,生成三维模型。
反求工程设计的流程
创新设计
在逆向建模的基础上,结合设计需求和创意, 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
03 反求工程设计的方法与流 程
反求工程设计的方法
逆向建模
通过测量和扫描等手段获取产品实 物数据,然后利用反求工程软件进
行逆向建模,生成三维模型。
创新设计
在逆向建模的基础上,结合设 计需求和创意,进行产品的创 新设计。
优化设计
对产品进行结构优化、性能优 化等方面的设计,提高产品的 性能和品质。
快速原型制造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第7章反求工 程设计
目录
• 反求工程设计概述 • 反求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 • 反求工程设计的方法与流程 • 反求工程设计案例分析 • 反求工程设计的挑战与展望
01 反求工程设计概述
反求工程设计的定义与特点
反求工程设计的定义
反求工程设计是指通过分析、研究已有的产品或模型,获 取其设计参数、设计思想和制造技术,进而开发出相似或 新的产品的一种设计方法。
快速原型制造
利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将设计模型转化为 实物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
优化设计
对产品进行结构优化、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设 计,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设计评估与改进
对实物模型进行测试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进行设计改进和优化。
反求工程设计的软件工具

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7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新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7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新技术
2.关键设备研制
(1)显示终端控制器功能齐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显示终端控制器控制应用软件功能强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重要外部接口卡功能齐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7.3 客运服务系统设备新技术
三、城市轨道交通无触点IC单程车票技术 (一)技术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无触点IC单程车票技术的技术原理为: (1)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票媒介载体和解决方案的比选研究方法、三阶段研究过程和框架,为城市轨道交 通电子收费系统的车票媒介载体解决方案应用方向提供决策依据。 (2)着眼于城市轨道交通联网收费AFC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无触点IC单程车票的技术分析要点及需求 设计,解决了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等阶段无触点IC单程车票的技术标准问题,为单程车票在区域线网内的无缝换 乘建立基础。 (3)面向技术需求,并针对无触点IC单程票的成本和单程票价倒挂这一阻碍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检验其经 济合理性。 (4)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单程车票选型的有效解决方案建议,以确保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 市场需求。 (5)对于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工程建设具有较好的技术指导意义。
7.2 列车运行系统设备新技术
三、技术特点 (1)基于准移动闭塞且采用一次模式曲线控制的国产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
控制系统,安全输出采用动态驱动方式,表示信息输入采用动态编码方式,满足故 障导向安全要求。
(2)实现国产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追踪间隔90秒的运营要求。 (3)完成了大容量、高密度的国产化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城郊铁路) 的信号安全控制。 (4)区域控制中心设备采用专用的冗余安全计算机系统,数字轨道电路及 车载ATP设备按2取2的双机冗余方式设计。 (5)数字轨道电路采用谐振式无绝缘传输技术和数字化编码信息传输技术。

第7章 效率测度方法

第7章 效率测度方法
y B C A
F1
F
O
图 3 两个时期之间的技术进步
x
如果厂商从一年到下一年的生产率有了增长,这种增长不一定来自于效率提升,也可归因于技术进步或者寻找规 模经济,或者是这三种因素的某一组合。
第一节 效率测度的基本概念
一、绝对效率的理论定义
二、相关术语的定义
三、绝对效率的现代定义
四、效率测度中的问题
x2 / y
S P A Q R
Q′ S′
单位等产量线
O
A′
x1 / y
图 5 投入导向型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若一个厂商要生产一单位产出使用的投入数量为点 P,公司的技术无效用 QP 的距 离来度量 (到相同产出下的生产前沿上的点的距离) , 关于 QP 的度量通常用百分数 QP/OP 的比率表示,这一比率它就是在不减少产出的情况下,所有的投入按比例减少的数量。
第一节 效率测度的基本概念
一、绝对效率的理论定义
二、相关术语的定义
三、绝对效率的现代定义
四、效率测度中的问题
二、相关术语的定义
1.生产率 厂商生产率(productivity,又称为生产力)是指厂商所生产的产出与所需 投入的比值。 生产率=产出/投入 2.全要素生产率 当提及生产率时,一般指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 , 它是一种包括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测量。其他传统的对生产率测量,比如工 厂的劳动力生产率、发电厂的燃料生产率、农场的土地生产率都被称之为部分 生产率测量(partial measures of productivity,又称为偏生产率测量) 。
EE I TE I AE I OQ OR OR OP OQ OP

信息经济学 第7章 信息经济与信息化

信息经济学 第7章  信息经济与信息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 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发展过程 。工业化的核心是发展大规模高效率的制造业, 并以此带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向社会提供丰 富的物质产品。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则是提高社会 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 ,从而提高社会各领域生产、服务、管理的效率 和质量,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 如果说工业化水平反映的是物质和能源的开发利 用水平,则信息化水平反映的是信息资源的开发 利用水平。
– 从片面强调分析,转变为更加强调综合; – 从片面强调量变,转变为更加强调质变; – 从片面强调确定性,转变为认识到确定性何不确 定性的统一; – 从片面强调一致性,转变为更加重视多样性; – 从忽视层次间的质的差别,转变为重视层次之间 的质的差别。
7. 3. 3
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测算
• 自2002年,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根据大量实际 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并不断完善企业信息 化的测评指标体系
– 指标体系包括两个部分:基本指标和效能指标 – 基本指标:战略地位、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 的应用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状况、与信息 化效益相关的指数、 – 效能指标:适宜度指标、灵敏度指标
• 7.4.3
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转变
•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服务业的增长异常迅速, 并已经成为各发达经济体的最大部门。 • 服务经济和产品经济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 质量标准、赢利点等方面存在很多根本性的差 别。 • 需要认真研究服务经济的特点,切实从为企业 服务出发,帮助传统企业,特别是大量的中小 企业进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设计和建立新型 的服务机制。
第7章
信息经济与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关系和区别 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算 信息化政策研究的若干重点议题 信息化进程中的上层建筑的变革

宏观习题第7章

宏观习题第7章

7 经济增长7.1 判断题7.11 如果一个经济体系要取得经济增长,则要么要素投入数量有所增长,要么要素使用效率有所增加。

()7.12 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该国的总储蓄率。

()7.13 人口增长率的增加将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

()7.14 人口增长率与长期人均生活水平的高低没有关系。

()7.15 如果一个经济体系处于黄金率资本存量,则人均消费将处于最高水平。

()7.16 如果一个经济体系处于黄金率资本存量,则总资本存量处于最高水平。

()7.17 人口增长率的增加将使稳态资本存量降低。

()7.18 人口增长率的增加将使稳态人均资本存量降低。

()7.19 人口增长率的增加将降低长期人均消费水平。

()7.110 政府推动某项产业政策能够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

()7.111 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外生的,但其它增长模型则未必如此。

()7.112当某国发生正向供给冲击并且该冲击的作用是永久性的,黄金率资本存量将增加。

()7.113 当某国发生正向供给冲击后,黄金率资本存量将增加。

()7.114长期生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储蓄率。

()7.115 在长期而言,生产率的提高是改善人们生活的决定性因素。

()7.116 政府加强教育投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7.119从理论上讲,政府加强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增够促进经济增长。

()7.120 如果考虑纯经济利益以外的其它因素,制定产业政策有其合理性。

()答案7.11 T;7.12 F;7.13 T;7.14 F;7.15 T;7.16 F;7.17 F;7.18 T;7.19 F;7.110 F;7.111 T;7.112 T;7.113 F;7.114 F;7.115 T;7.116 T;7.118 T;7.119 T7.2 选择题7.21 经济增长的标志是()A. 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使用;C.通货膨胀率的降低;D. 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7.22 下列各项中,属于要素供给增长的是()A. 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 D. IT技术的大规模使用。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y
AD
y0
y8
3、从IS–LM模型导出总需 求曲线: • 链条:P变动→M/P变动→LM移
动→Y变动
• 初始状态:P0、LM0 、 E、Y0、A(Y0,P0) • 价格下降至P1:P1、LM1、 F、Y1、B(Y1,P1) • 价格上升至P2:P2 、 LM2、G、Y2、C(Y2,P2)
• 连结CAB,得AD曲线。
(一)总需求函数的表达: 影响总需求数量的因素很多,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仅仅分析价格水平对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的影响,因 此,总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Y=AD=f(P)
P为价格水平;
Y为产出水平或国民收入,即需求总量。
因此,总需求函数表示了实际国民收入(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 的关系。 它是指在某个特定价格水平上,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W Ns ( P
)

Nd
(W P
)
2020/2/21
22
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AS曲线的预备知识
• 总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 • 各个经济学流派关于厂商和劳动者对价格水平变化反应的假设不同,
得到的总供给曲线的形态也就不同,从而产生了宏观经济政策主张 上的区别。
• 我们主要介绍古典的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 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
2020/2/21
5
三、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
1、总需求曲线: 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 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根据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的结论,总需求曲线是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个别商品的需求函数曲线不同,总需求函数曲线表 明了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时, 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或产出之间的关系。

7 因素模型和APT(1)

7 因素模型和APT(1)

例子: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 是影响证券回报率的主要因素

在图 1 中,零因素是 4% ,这是 GDP 的增长 率为零时, Haier 的回报率。 Haier 的回报 率对 GDP 增长率的敏感度为 2 ,这是图中直 线的斜率。这个值表明,高的GDP的增长率 一定伴随着高的Haier的回报率。如果GDP的 增长率是 5% ,则 A 的回报率为 14% 。如果 GDP 的 增 长 率 增 加 1%—— 为 6% 时 , 则 Haier的回报率增加2%,或者为16%。
7.2.1 因素模型概述

因素模型在证券组合管理中的应用


在证券组合选择过程中,减少估计量和计算 量 刻画证券组合对因素的敏感度
7.2.1 因素模型概述

如果假设证券回报率满足因素模型,那 么证券分析的基本目标就是,辨别这些 因素以及证券回报率对这些因素的敏感 度。
7.2.1 因素模型概述

例子: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 是影响证券回报率的主要因素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Haier 在任何一期的 回报率包含了三种成份: 1.在任何一期都相同的部分( a )

2.依赖于GDP的增长率,每一期都不相同的部分 ( bGDPt ) 3.属于特定一期的特殊部分( e )。
t
单因素模型


=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 = 不可分散风险 + 可分散风险 = 市场风险 + 个别/公司特有风险
7.2 因素模型
7.2.1 因素模型概述 7.2.2 单因素模型 7.2.3 多因素模型
7.2.1 因素模型概述

我们称这些把资产回报分解成两部份的 模型为因素模型(factor models).

软件工程课本讲解第7章增量模型(精)

软件工程课本讲解第7章增量模型(精)

第7章 增量模型
图7.3 (a) 原型;(b) 原型的使用;(c) 开发过程
第7章 增量模型
在图7.3(c)中,实线箭头连接的表示探索型快速原型 模型的开发过程,双线箭头连接的表示实验型快速原型模 型的开发过程,虚线箭头连接的表示演化型快速原型模型 的开发过程。
对于探索型,用原型过程来代替需求分析,把原型作 为需求说明的补充形式,运用原型尽可能使需求说明完整、 一致、准确和无二义性,但在整体上仍采用瀑布模型。
第7章 增量模型
7.2 渐增模型
7.2.1 增量构造模型 增量构造模型如图7.1所示。在该模型中,需求分
析阶段和设计阶段都是按瀑布模型的整体方式开发的, 但是编码阶段和测试阶段是按增量方式开发的。在这 种模型的开发中,用户可以及早看到部分软件功能, 及早发现问题,以便在开发其他软件功能时及时解决 问题。
第7章 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和瀑布模型之间的本质区别是:瀑布模型 属于整体开发模型,它规定在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之 前,必须完成前一阶段的所有细节。而增量模型属于非 整体开发模型,它推迟某些阶段或所有阶段中的细节, 从而较早地产生工作软件。
增量模型是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以一系列的增量方 式开发系统。增量方式包括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增量 开发是指在项目开发周期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开发部 分工作软件;增量提交是指在项目开发周期内,以一定 的时间间隔增量方式向用户提交工作软件及相应文档。 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可以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第7章 增量模型
2. 需求是模糊的
对于某些类型的软件系统,如操作系统、编译系统等系统软 件,人们对它们比较熟悉,有长期使用它们的经验,其需求经过 仔细的分析之后可以预先指定。但是,对于大多数经常使用的应 用系统,例如管理信息系统,其需求往往很难预先准确的指定, 也就是说,预先定义需求的策略所做出的假设,只对某些软件成 立,对多数软件并不成立。许多用户对他们的需求最初只有模糊 的概念,想要求一个对需求只有初步设想的人准确无误地说出全 部需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人们为了充实和细化他们的初步设 想,通常需要经过在某个能运行的系统上进行实践的过程。

第7章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第7章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评价指标发生的相应变化,并据此找出最为敏感的因素, 再进行必要的补充研究,以便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合 理性。
(二)计算步骤
1、选择不确定因素(即敏感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 工程效益 建设工期
2、确定各因素的变化幅度及其增量 (1)固定资产投资:-10%~20%; (2)效益:-15%~25%; (3)建设期年限:增加或减少1~2年。
解:实际的单位产品变动成本:Cv=(C-Cf )/ Q0 Cv=(7800-3000) 10000 / 30000=1600 (元/件)
盈亏平衡产量:Q*=Cf /(P -Cv) Q* =300010000/(3000-1600)=21400(件)
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E*= Q* / Q 0 100% E*=21400 / 30000 100% =71.43 %
[例5—2] 某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方面的效 益,经分析计算,工程计划总投资295.7亿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 185亿元,水库淹没移民投资110.61亿元,工程正常运行年效益 60.9亿元,在社会折现率12%的条件下,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 14.5%,试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
解指:标依IR据R 题进中行条敏件感,性选分取析投,资计、算效结益果和如工下期主利三要的因分方素析面,不对评价
3、选定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评价指标 NPV、IRR
4、计算某种因素浮动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只变动一个参数而其他参数不变的敏感性分析方法。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考虑各种因素可能发生的不同变动幅度的多种组合,
分析其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
5、分析研究其敏感程度,找出影响项目经济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盈亏平衡分析 1、目的
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变化会影响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当 这些因素的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影响方案的取舍。 盈亏平衡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这种临界值,判断投资方案 对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承受能力。

西方经济学7章知识拓展--价格领导模型和卡特尔模型以及伯特兰德模型

西方经济学7章知识拓展--价格领导模型和卡特尔模型以及伯特兰德模型

价格领导模型(Price Leadership Model)是指产业内一家企业先变动价格,然后其他企业就跟着定价的竞争格局。

寡头厂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串谋,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种串谋可以是公开的、正式的,也可以是秘密的、非正式的。

在大多数国家中,寡头厂商之间的公开、正式的串谋是不被法律所允许的。

因此,寡头厂商往往采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在非正式的串谋行为中,价格领导模式是常见的一种模式。

价格领导指一个行业中由某一家厂商率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随后以该“领导者”的价格为基准决定各自的价格。

通过暗中默契的共谋(合作)行为。

即由一个领袖企业制订和调整价格,其他企业则主动跟随。

避免价格竞争,又可躲过反垄断法对公开勾结的限制。

1、大厂商价格领导或称支配型企业的领导行业中如果有一家厂商的规模很大,其余都是较小的厂商,那么大厂商可以确定一个市场价格,既使自己利润最大,又使其他厂商能够销售他们能希望销售的产量。

其它小厂商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便宁愿接受大厂商所订的价格,并像一个完全竞争者一样行事。

按照既定价格确定自己的生产和销售数量。

所有小厂商按自己确定的数量销售后留下的市场,则全部归大厂商拥有。

图(1)中DD'(直线)为寡头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MCB为有支配力大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曲线是其他各小厂商的边际成本之和。

由于小厂商是价格接受者。

和完全竞争情况相同。

总是在MC=P处生产,所以它们平均变动成本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即可代表它们的供给曲线。

假如小厂商的数目为10个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成本状况。

当每个小厂商的产量为4个单位时平均变动成本最低为4元,那么4元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即为小厂商供给曲线。

根据已有市场需求曲线和全体小厂商的供给曲线,便可推出大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曲线HMGD’正是有支配能力的大厂商的需求曲线。

大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根据各个价格下整个市场需求量减去小厂商供给量之剩余所形成的。

当价格为12元时,整个市场需求120个单位,此时小厂商的供给量正是120单位,即市场所需全部产品都由小厂商供给,市场对大厂商的需求量为零。

设计心理学第七章设计与感性工学

设计心理学第七章设计与感性工学
28
整理课件
一般将感性工学归于人机工程学科 的研究方向
现阶段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 向如下:
产品感觉特性设计 产品功能疲劳研究 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人因可靠性理论与方法 产品可用性评价 脑力劳动负荷测量、评价 作业绩效模型研究
29
整理课件
国外研究归纳:
国外的“感性工学”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的感性分析,从而诞生出一门新的学科——感性工学。
消费行为的转变——快乐消费
经济性、功能性、美观性、合理性

现性、关爱性、体验性 产品信息传达方式的转变——交互
说教式的单向产品信息表达
双向或多项式
交互式产品信息交流
产品诉求内涵的转变——和谐化设计
14
整理课件
第一节 感性工学概述
感性工学的概念
➢ 感性工学是一个以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综合不同学科包含 设计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产品语意学,计 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是感性 向理性,感觉到数据的一个过程。
整理课件
设计心理学
1
Design Psychology
整理课件
第七章 设计与感性工学
第一节 感性工学概述
go
第二节 感性工学的基本内容 go
第三节 感性工学的应用 go
返回 2
整理课件
设计 师
设计 尸
3
整理课件
如何改变这种现
状?
4
整理课件
设计推理方法之
感性工学 (Kansei Engineering) 5
“感性”这个词来源于日语词汇,与之对应的英文是 sensibility 或者 feeling ,简单点说所谓的“感性工学”,就是通过对使用者感官(五 感:形,色,味,音,触等)的把握,设计出让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第7章 网络的攻击与防范.ppt

第7章 网络的攻击与防范.ppt

7.1 网络的攻击
• 7.1.3 网络攻击的整体模型描述
攻击模型阶段划分: 4. 目标使用权限获取 获取在目标系统中的普通或特权帐户权限,获得系统管 理员口令,利用系统管理上的漏洞获取控制权,令系统运 行木马程序,窃听帐号口令输入等 5.攻击行为隐藏 隐藏在目标系统中的操作,防止攻击行为被发现.连接 隐藏,冒充其他用户,修改环境变量,修改日志,隐藏进程, 隐藏攻击时产生的信息
的访问 监控对系统的访问和使用,探测未经授权的行为
7.3 网络防范的策略和方法
• 7.3.1 网络安全策略
信息安全策略
信息安全的策略是要保护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 因此,应对敏感或机密数据进行加密.
信息加密过程是由形形色色的加密算法来具体实施,它以 很小的代价提供很大的安全保护.
目前,信息加密仍然是保证信息机密性的主要方法. 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3种.
对于一台连网的计算机,只需要安装一个监听软件,就可以浏览监听到 信息
最简单的监听软件包括内核部分和用户分析部分.内核部分负责从网 络中捕获和过滤数据,用户分析部分负责界面,数据转化与处理,格式化, 协议分析.
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络监听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包获取 数据包过滤与分解 数据分析
7.2网络攻击实施和技术分析
7.1 网络的攻击
• 目前网络攻击技术,攻击工具发展
攻击行为越来越隐蔽
攻击者已经具备了反侦破,动态行为,攻击工具更加成熟等特点. 反侦破是指黑客越来越多地采用具有隐蔽攻击工具特性的技术, 使安全专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来分析新出现的攻击工具和了 解新的攻击行为.动态行为是指现在的自动攻击工具可以根据 随机选择,预先定义的决策路经或通过入侵者直接管理,来变化 他们的模式和行为,而不是像早期的攻击工具那样,仅能够以单 一确定的顺序执行攻击步骤.

第7章动态比较优势

第7章动态比较优势

第7章动态比较优势研究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通常使用静态比较优势的概念解释贸易模式,即假定各国的技术状况为给定的外生变量。

在一些我们熟悉的模型中,比较优势源于不同国家生产率的差异。

这些模型只能部分地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国际专业化分工模式,因为它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国家会在一组特定产品上获得技术优势。

另外一些模型假定全球范围内技术机会完全相同,并认为比较优势源于其他原因。

但是,从我们的日常观察就能够发现,这种假设并不现实,而且很多严密的经验研究通过统计分析也常常地否定了这种假设(例如,参见Bowen et al.,1987)。

在这一章和下一章,我们将研究影响两个经济规模较大的创新国家之间贸易模式的因素。

我们所采用的内生创新模型有助于解释“动态比较优势”的演进。

我们假定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在试验室内相互竞争,一旦研究成功,便能够创造出来可在世界产品市场上应用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时点的技术优势带来特定的贸易模式,但有更为基础、动态的因素决定了每一个时点的技术优势。

我们分析的起点是在第5.3节中讨论过的两部门两生产要素模型。

正如我们以前所讨论过的,两种生产要素可能代表着可供使用的资源即使从长期来说供给也相对固定,或是投入品供给在多期积累之后达到某种稳定的水平。

我们划分两个部门的标准在于它们为技术进步提供的机会以及它们使用两种基本投入品的密集程度。

在第7.1节,我们将讨论当创新者开发出来的新的水平差异产品时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

在这一节,我们事实上已将克鲁格曼(Krugman,1981)迪克西特和诺曼(Dixit and Norman,1980),与艾瑟(Ethier,1982a)等人的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的静态分析进行了动态化。

在每一个时点的贸易模式是由每一个国家的企业所拥有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决定的。

从长期来看,贸易模式根据每一个国家内企业家所开发出来的新技术的数量而演进,而新技术又取决于在每一个国家R&D投资的数量。

第7章 某移动公司客户价值分析

第7章 某移动公司客户价值分析
聚类后RFM每个维度上取平均值(也就是聚类中心),再根据RFM三个指标 组成的元组判断每个群体分别属于哪种价值类别的客户。
7.3.1 读入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
(2)数据准备
首先,创建一个用于本章代码运行的工作目录,将准备好的数据集拷贝到 此 工 作 目 录 下 , 数 据 文 件 名 命 名 为 “ RFM 聚 类 分 析 .xlsx ” , 然 后 在 Jupyter Notebook中将数据读入以进行后续分析预处理。
➢TEXT add here
7.2 K-Means聚类算法简介
3.K-Means算法流程
数据初始状态如下图所示。
➢TEXT add here ➢TEXT add here ➢TEXT add here
7.2 K-Means聚类算法简介
3.K-Means算法流程
(1)选择聚类的个数k,此时会生成k个类的初始中心,例如:k=3,生 成k个聚类中心点,如下图所示。
#统计数据缺失值 data.isnull().sum()
7.3.1 读入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
(6)检测和过滤异常值
首先需要检测有哪些列存在0值,以便观察出哪些列的0值会造成行数据的 无效统计,统计结果如右图所示。
#统计有0值的数据列 (data == 0).any()
接着观察结果可以看到,除了user_id(用户id),last_pay_time(最后一次 消费时间),online_time(网络在线时间)三列外,其他的列均存在0值。为 了进一步观察数据,需要对每一列0值个数进行统计。
7.3.1 读入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
(6)检测和过滤异常值
通过对每列的各行数据进行遍历判断,可以统计出每列0值个数,结果如右 图所示。

《系统工程简明教程》(第三版) 汪应洛 第七章 信息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简明教程》(第三版)  汪应洛 第七章 信息系统工程

(6)信息输出
从技术上讲,信息的输出主要是指高速度, 高质量地为用户提供信息。输出的结果应 当容易理解,输出格式应尽量符合使用者 的习惯。
信息系统的特点
“一组相关部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协同工作, 接收输入和有组织的转换产生输出〞。
常见的信息系统
〔1〕领导支持系统(Executive Support System) 〔2〕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3〕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4〕知识工作系统(Knowledge Work System) 〔5〕办公自动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OAS) 〔6〕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信息加工能力是信息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 反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加工运 用了系统工程,计算机、运筹学、模糊数 学、管理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使 其信息加工能力得到了开展,并形成了新 的研究领域: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
(5)信息维护
信息维护主要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及 时、平安、保密。经常更新存储器中的数 据,使数据保持合用状态,是信息资源管 理的重要环节。
〔一〕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阶段: ➢ 系统规划阶段 ➢ 系统分析阶段 ➢ 系统设计阶段 ➢ 系统实施阶段 ➢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主要优点是:
➢ 整个开发过程严格区分开发阶段,每一阶段均有 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 并且它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 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 题;
〔四〕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
CASE应当具备的功能: 〔1〕中心信息库 〔2〕图形功能 〔3〕查错功能 〔4〕支持建立系统的原型 〔5〕代码自动生成 〔6〕有利应用结构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进步模型分析一、 生产函数经济学理论中,讨论生产函数时,往往没有提及到技术进步的问题。

如生产函数(,)Q f K L =中,是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投入要素的特定组合。

技术条件改变,将导致(,)Q f K L =也改变。

因此,生产函数中→生产技术方程。

假设:生产要素投入分别为劳动L ,资本K ,q 表示生产部门的产出量; 则:(,,)q f K L t =上式表示动态生产函数。

假定t 是可导的→表示时间是可以变化的。

由(,)q f K L =→(,,)q f K L t =引进了时间变量t ,实际上反映了技术进步。

二、进一步说明假设是静态的生产函数,也就是 说没有考虑时间t ,1q ,2q 表示两条等 产量曲线;AB 表示企业的成本约束, 当AB 与2q 相交于C 点,就可得到AB 成本约束下的最佳投入要素组合**(,L K 如果考虑不同的时点:12,t t ,其中2(t >并假定产出不变,即:12q q =显然,2t 时刻企业将通过较少的要素投入量得到等量的产值2q ,相对于等产量线1q 来说,对应等产量2q 的生产函数较高及生产效率较高。

选取一个生产要素组合**(,)L K ,假定2q 与AB 相切于C 点,对于2q 上的所有点,C 点为最大技术效率。

在C 点处投入要素组合**(,)L K 都对应最大经济效率。

2t :资本价格K P 下降,而L P但总成本指出不变,则:L K C P L P K =+L K KP C K L P P =-+∂↑,则成本曲线由AB 变为''A B ,在新的约束下''A B 下选择最佳投入组合'**(,)C L K '' 当用资本代替劳动,劳动投入下降;q 等量线向上陡峭,K 轴 意味着→L ↓→K ↑↑。

实际上,企业很难接受资本投入的加入。

解决的办法:技术创新、现有技术改进或应用技术发明的新技术,按比例减少最昂贵的生产要素投入。

一般来说,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了企业技术创新,改变原有的生产技术(生产函数),诱导出一组更适合它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新古典生产理论中,技术进步通过生产函数向原点移动的形式产生。

任何技术进步将改变生产函数,都使较少的要素投入获得同等的产量或使用同等的要素投入获得较大的产量,导致要素投入边际技术代替率的变化。

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劳动增用型)劳动节约型(资本增用型) 中性B ’B三、分类及定义1、资本与劳动比不变下的技术进步分类的方法 a )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资本劳动比/K L 不变,技术进步的作用使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代替率递增。

()()()0L LK K MP d d d dK MRTS dt dt MP dt dL==-> 则称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边际产出的变化率小于劳 动边际产出变化率。

如图右图所示:1221,()t t t t >两条等产量曲线12,q q , 且12q q = 最优组合12,A A ,因为两点在同一射线OE 上,111LK OK MRST OL =-222LK OK MRST OL =-Q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代替变化率递增,'0LK MRST >120LK LK MRST MRST ->所以:1212OK OK OL OL ->- →1212OK OK OL OL < 意味着等产量线沿射线OE 向原点移动时斜率的绝对值递增。

显然:1122OK OL OK OL < 两边同减1,112211OK OL OK OL -<-, → 212122K K L L OK OL < 121212,K K q q MP MP OK OK == 121212,L L q qMP MP OL OL == 221121112///K K MP q OK q OK K K MP q OK OK ∆-== 221121112///L L MP q OL q OL L L MP q OL OL ∆-== ∴K LK LMP MP MP MP ∆∆< 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实际上提高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相对于资本边际生产能力)。

b)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若/K L 为常数,即资本与劳动的比例为一定值,技术作用使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代替率递减。

'0LK MRST <资本边际产出的变化率大于劳动边际产出 的变化率。

同理可证:在劳动对资本的边际 技术代替率递减下,等产量线缘 着射线OE 向原点移动的斜率绝对值 递减。

K LK LMP MP MP MP ∆∆> 提高了资本边际生产能力(相对于劳动边际生产能力),可以用更少的劳动投入得到同样多(或更多)的产出量,劳动节约型。

c)中性技术进步/K L 为常数,技术进步的作用使'0LKMRST =。

资本边际产出的效率=劳动边际产出的效率。

由于'LK MRST 不变,等产量线沿射线OE 向原点移动斜率为常量,11K L 平行于22K LK LK LMP MP MP MP ∆∆= 技术进步的结果以相同的比例提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在获得同样多的产出量时,资本要素投入和劳动要素投入的下降幅度相等。

根据以上分析:2、生产函数为线性齐次的情况下的技术进步分类方法1(,,)q f L K t =q 是L 和K 的线性齐次函数,当L 和K 都扩大λ倍时,q 也扩大λ倍。

21(,,)(,,)q f L K t f L K t q λλλλ=== 12,q q 对应时12,t t 的产出量。

(,,)q f L K t =K α :可用资本所得占产出比例来区别技术进步种类。

(1,,)(,)(,)(1,,)K f KL f t K f K f k t k f L K K f K K k f k t Lf t K L α∂•∂∂∂==•=•=•∂∂∂∂ 其中:Kk L=f f q f K L K L∂∂==+∂∂(欧拉定理) 1K f L f q K q L∂∂=•+•∂∂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资本型劳动型11K L f K f q L q Kα∂∂•=-•=-∂∂ K α 随t ↑,而↑,劳动节约型 K α 随t ↑,而↓,资本节约型 K α 随t ↑,而不变,中性 也可以从下式来看://1///1/K K f K K f K K f L f K f K L f L L f Kα∂∂∂∂===∂∂∂∂+∂∂+•∂∂ f fq f KLK L∂∂==+∂∂ KL为k ,对于1t 和2t 12()t t < 0Ktα∂>∂,这说明了资本投入递增。

技术进步为劳动节约型。

在分母中:/()()0/LKMP f L t f K t MP ∂∂∂∂=<∂∂∂∂,→递减。

1212L L K K MP MP MP MP >,变形为:121211L L K K MP MP MP MP ->-∴11K LK K MP MP MP MP ∆>可知,资本边际产出变化率大于劳动边际产出变化率。

3、一般情况下技术进步分类设12,q q ,34,q q 对应时12,t t 34,t t 的 产出量。

其中:1234q q q q ===13q q →,生产产量3q 比1q按比例投入更多的劳动,资本节约;12q q →,生产产量2q 比1q投入更多的资本,劳动节约;14q q →,中性技术进步。

四、中性技术进步分析中性技术进步比较简单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技术下,主要有三个: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索洛中性技术进步 1、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K L 为一定值,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代替率保持不变,或f L L fK K∂∂•∂∂保持不变,则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

K α不随t 变化,符合中性技术进步的定义。

(,,)()(,)q f L K t A t F L K ==证明:记f LL fK K∂∂Φ=•∂∂,ln ln K f K f K f Kα∂∂=•=∂∂(资本产出弹性) ln ln L f L f L f Lα∂∂=•=∂∂(劳动产出弹性) 因为生产技术规模报酬不变,1K L αα+=ln ln 111ln ln L K K K Kf L f K ααααα∂∂-Φ====-∂∂又Q (,,)f ff f L K t L KL K∂∂==⋅+∂∂ /(,)11()/(,)/L f L f K f K ff k t k fK f K K f K k f k t kK K∂∂-∂∂Φ===-=-=Φ∂∂∂∂∂∂∂∂其中:K k L =, Kk L ∂∂=. ∴ 1()1Kk αΦ=-11()K k α=+Φ又∴(1,,)(,)ln (,)(,)(1,,)K K L f t f KK f k t k f k t L k K K fKk f k t k Lf t Lα⋅∂∂•∂∂==•=•=•∂•∂∂∂ ∴1ln (,)1()f k t k k k∂=⋅+Φ∂分离变量积分,得11ln (,)1()f k t k k k ∂=•∂+Φ∴ln (,)()(1()dkf k t t k k =+ψ+Φ⎰因此:()(1()(,)dkt k k f k t e e ψ+Φ⎰=引入 ()()t A t e ψ=∴()(,)q A t F L K =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作用,相当于在资本和劳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使产出量q 增至()A t 倍。

反过来:若生产函数(,,)q f L K t =是L 和K 的线性齐次函数,且()(,)q A t F L K =,则它在Kk L=处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

/1/()(,)/(/,1)11()(,)/(/,1)/()(,1)(,1)/fL f L f K f K L K K f K K f Kf KL A t F K L L F K L kA t F K L K k F K L K L F k k F k k⋅∂∂-⋅∂∂==-⋅∂∂∂∂∂∂⋅=-=-⋅∂∂∂∂=∂∂因为Kk L=为常数,与t 无关,上式与t 无关,故()(,)q A t F L K =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

如果生产函数(,,)q f K L t =是K 和L 的线性齐次函数,则它在K k L=处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充分必要条件为:()(,)q A t F L K=2、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如果资本边际产出固定,资本产出率(/)q K保持不变,那么技术进步为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

KfK f K f KKα∂∂∂==∂设:q fbK K∂∂==∂∂(与t无关)q faK K==(与t无关)因为,K b aα=(与t无关),Kα不随t变化而变化,符合中性技术进步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