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公开课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9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精选9篇)《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篇1知识技能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知识回顾解下列方程:1.3x+1=42.x-2=33.2x+0.5x=-104.3x-7x=2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学生尝试提问)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1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说出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2、知道“元”和“次”的含义;3、熟练掌握最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理论依据;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3、通过解方程的教学,了解化归的数学思想.德育目标: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通过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的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感;3、在学习和探索知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及勇于探索的精神;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最简方程的解法;难点:正确地解最简方程。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学过程一、旧知识的复习:1.什么叫等式?等式具有哪些性质?2.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二、新知识的教学:(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
想一想:(1)你认为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什么样的?(2)怎样求最简方程(其中是未知数)的解?三、巩固练习1、通过练习,请你总结一下,解方程(是未知数)把系数化为1时,怎样运用等式的性质2,使计算比较简单。
2、检测:3、课堂小结:四、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1、一元一次方程定义;2、最简方程(其中是未知数);3、解最简方程的主要思路和解题的关键步骤及依据。
五、课堂作业。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2一、活动内容:课本第110页111页活动1和活动3二、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中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演练、合作探究,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运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公开课《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修改版]
第一篇:公开课《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次讲课从四大方面讲解: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是初中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前面几节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及合并同类项》,这节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延伸及应用。
通过这节我们对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新的步骤。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认识,另一方面为接下来讲解去分母做了铺垫。
所以说这节课内容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的认识结构心理特征,教学目标确定如下:①知识与能力:形成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规范步骤,理解去括号的法则,并通过对比加深对带系数的去括号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解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整洁的内涵,发展有条理地清晰的思维能力,提高人的一般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弄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这节课的重点。
弄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四、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实际问题的找等量关系掌握不一定很深刻,尤其是应用题的等量关系的寻找不容易,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学生在知识的结合上不是很顺手,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复习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2
1 x 0.2
第6页
1、 x取何值时,2x-3与-5x+6值
(1)相等
x
9
7
(2)互为相反数
x 1
2x-3=-5x+6 (2x-3)+(-5x+6)=0
第7页
2、方程13-5(4x-3)=8(4x-3)
解是x=____1.
13 5A 8A
第8页
3、解方程: 1 [1 (x 1) 1] 1 22
第12页
第9页
右图是一个长方形,被分隔成6个正方形, 已知中间最小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 正方 形F边长为6,那么这个大长方形面积是多 少?
FB
A
E DC
第10页
第11页
必做题:书上124页 目标与评定 1-7 题 选做题(每日一题): 已知p、q都是质数,而且以x为未 知数一元一次方程px+5q=97解是 x=1,求代数式40p+101q+4值
第3页
甲、乙两位同学对,都正确吗?
甲做法: 方程两边同乘以24,得
乙做法:
6(1 2x) 214 4(1 x) 方程两边同乘以12,得 3(1 2x) 121 2(1 x)
第4页
解方程:
1 (2x 3) x 5
3
37
第5页
解方程:1 2x 0.5
老师将出示10张写有代数式和符号 卡片,请选取其中部分卡片结构任 意你想要方程.
2x y2 1 2x y 5(x 1)
x
6 2
第2页
解方程 5(x 1) 2x 6
解:去括号,得 5x+5=2x+6
移项,得 5x 2x 6 5
合并同类项,得 3x 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去分母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解含有括号一元一次方程步骤:
去括号 要熟记去括号法则
移项
移项要变号。
合并同类项
即化简为方程标准形 式:ax=b(a≠0)
系数化为1
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前 面系数,即
第2页
动脑筋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 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1天,接着乙又单独 做4天,剩下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问合做多少 天能够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等量关系 :
ax=b(a≠0)
系数化为1
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前面系数,即
第5页
例
第6页
判断下面解题过程是否正确并更正:
解方程 2 x 2 x 3
5
2
解:去分母,得 2(2-x)=2-5(x+3)
去括号,得 4-2x=2-5x-15
移项,得
-2x+5x=2-15-4 合并同类项,得
3x=-17 系数化为1,得
甲完成工作量+乙完成工作量=工作总量. 设工作总量为1,剩下工作两人合做需x天完成,
第3页
解方程
第4页
解含有分母一元一次方程步骤:
去分母
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最小公倍数.注意不可漏乘 某一项,尤其是不含分母项,分子是代数式要加括 号。
去括号 要熟记去括号法则
移项
移项要变号。
合并同类项 即化简为方程标准形式:
x 17 3
第7页
解以下方程
(1) x x 1 1 x 2
2
3
(2) 5x 1 3x 1 2 x
4
2
3
第8页
解含有分母一元一次方程步骤:
去分母
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最小公倍数.注意不可漏乘 某一项,尤其是不含分母项,分子是代数式要加括 号。
5.1(公开课)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课件-(1)(共24张PPT)
•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 数都是1,并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这样的 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 xyx1 (2) 2 1 7 (3) x 1 x
(4) y2x0 (5) 3x15x4 (6) 3xy3
2
巩固练习
(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3、当m=_1_时,方程2xm+7m-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4、方程2x=mx2 +1要想成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满足的条 件是(D) A、x≠0 B、m≠0 C、x=0 D、m=0
5、列式: ①2x与-3的和是7。
解:2x+(-3)=7
②某数的2倍比它的1/4大7,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x,则
2020/5/30
A种饮料比B种饮料便宜1元,小珊买了2瓶 A种饮料和3瓶B种饮料共花13元,若设A种 饮料单价为m元,求A饮料的单价是多少元? (列出方程式)
等量关系:买A饮料的钱+买B饮料的钱=总花费
由题意,可以列出方程如下: 2m+3(m+1)=13
2020/5/30
学到了什么?
1、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列方程的一般步骤 (1)找等量关系: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 (2)设未知数: (3)列方程:把等量关系的左右两边的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
方程 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
你今年几岁了
不信
小丽,我能 猜出你年龄。
你的年龄
乘2减5得数是
多少?
17
你今年11岁
他怎么知 道我年龄是 11岁的呢?
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一等奖《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内容与内容解析继第四章《代数式》之后,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内容仍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数与代数”领域.从数学学科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的发展.从代数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内容(其他的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等)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这是因为这些后续内容的学习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可类比性.本章内容是对一元一次方程作更系统、更深入的讨论,所涉及的实际问题要比以前学习的问题更复杂些,更强调模型化思想的渗透,对方程的解法更注重算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贯穿全章,是本章的教学重点.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的概念;(3)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4)尝试检验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由此可见,一元一次方程作为章节起始课,承载着单元知识引领作用.基于教学内容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 尝试、检验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和方法.二、目标与目标解析1. 进一步认识方程,感悟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2.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模型,会根据简单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3. 通过观察、分类、归纳,经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4. 根据解的概念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5.体验用尝试、检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从课程标准看,学生已经对方程有初步的认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方程奠定了基础.列方程建立在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上,关键是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并将其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正确表达,即建立问题的方程模型,因为有些问题中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分析有点困难,对每一个问题都要作具体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套用某一方法就可以完成,所以列方程要求较高.尝试、检验法作为解方程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可能会受到原有解方程知识干扰;在尝试、检验时如何确定未知数的较小取值范围,如何逼近方程的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处理的.本班学生基础、能力中等.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1.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模型,会根据简单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 体验用尝试、检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采取以下教学支持条件:策略1:在列方程环节中,通过5个问题串,本题中未知量是什么?怎么来表示这个未知量?根据那句话来列方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来分散列方程教学难点.策略2:在归纳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环节中,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把得到6个方程进行分类,通过对比二元方程、二次方程,归纳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凸显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的特征,也为后续的方程学习指明了方法.策略3:在“尝试、检验解一元一次方程”环节中,通过估计几年后教师年龄是女儿的2倍,来确定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让学生经历尝试、检验过程,体验尝试作为问题解决的一种有效策略.五、教学过程与目标检测设计:(一)师生对话引入新课1. 请两位同学做自我介绍,追问生1年龄,追问生2出生年份,求其年龄.2. 先猜测老师年龄,然后根据师生一段对话求出老师年龄.小明:我今年14岁,老师您几岁?老师:我年龄与你年龄的平均数再加11就是我的年龄.【设计意图】1.轻松的自我我介绍,可以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通过自我介绍引出学生年龄问题,进而转到猜测老师的年龄. 2.在猜测老师年龄时通过太大、太小、接近了,来确定年龄的范围,为后续尝试、检验法做铺垫. 3.在计算老师年龄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凑的方法(尝试、检验法)、算术的方法、方程的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在数量关系相对复杂的情况下,相比列算式,列方程显得更直接、更自然,体现了方程的价值,从而引出课题“方程”.(二)合作讨论探究新知1. 根据下列问题中的条件,分别列出方程.(1)如图,天平左边放着3个乒乓球,右边放5.4克的砝码和1个乒乓球,天平恰好平衡,求1个乒乓球的质量.设1个乒乓球的质量为x克,那么可以列方程: .通过5个问题串来降低列方程难度.本题中未知量是什么?怎么来表示这个未知量?根据那句话来列方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2)一株小树苗,开始时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长高约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设y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可以列方程: .(3)小杰买了单价分别为2元和1.2元的贺卡若干张,花了10.8元,问这两种贺卡各买了多少张?设单价2元的贺卡m 张,单价1.2元的贺卡n 张那么可以列方程: .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量,让学生明白未知量可用任何字母表示,但同一题中的字母表示相同的含义.(4)把一个面积为1125平方米的一块操场分割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两个部分,求正方形边长.设正方形边长为x 米,那么可以列方程: .(5)小明用温差法测量某山峰的高度,在同一时刻测得山脚温度为7.8℃,山顶温度为-2.1℃.已知该地区山峰的高度每增加100m ,气温大约降低0.6℃,问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设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y 米,那么可以列方程: .【设计意图】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模型. 2.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其“特征”只有在方程背景下比较才能凸显出来,故相比教科书增添了二元方程和二次方程.2. 自己制定一个分类依据,把这六个方程分分类.(1)x x +=4.53 (2)100540=+y (3)8.102.12=+n m(4)1125202=+x x (5)1.2006.08.7-=-x (6)x x =++11214 生:按未知数的个数分,一元、二元;按未知数的次数分,一次、二次. 方程(1)、(2)、(5)、(6)同时具有一元、一次两个特征,我们把形如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引出今天的课题.再观察这四个方程两边的代数式,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个特征(两边都是整式).【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把得到6个方程进行分类,通过观察、合作讨论、归纳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凸显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的特征(一元、一次),也为后续的方程学习指明了方法.3.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 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05=x (2) x 31+ (3) y y +=42(4)m m -=+123 (5) x x-=43 (6) 321x y -=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2)、(3)、(5)、(6)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缘由,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特征的理解,借此巩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4.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三)温故知新 再探新知1. 在小学方程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了什么?解方程就是求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我们把这个值叫做方程的解.2. 判断下列x 的值是不是方程9234-=-x x 的解.(1)2=x (2) 3-=x【设计意图】方程“验根”是对“方程的解”的概念直接应用,由教学经验可知,学生会把未知数的同时代入到方程两边,得到错误的式子“922324-⨯=-⨯”.第(1)小题讲解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左边=右边”这一判断标准,并归纳总结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步骤及表述格式.第(2)小题由学生参照格式完成,强化验根的程序.3. 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使它们的解是x= - 2.【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四)尝试检验 体验方法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方程,先确定未知数的一个较小的取值范围,再逐一将这些可取的值代入方程进行尝试检验,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尝试检验法.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1. 今年乐老师36岁、女儿9岁,几年后乐老师的年龄是女儿的2倍?今年老师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你们估估看几年后老师的年龄是女儿的2倍?10年?20年?跨度太大,15年?从而可以确定应在什么之间?如果设x年后乐老师的年龄是女儿的2倍.可列方程?方程的解因该是那几个整数中的一个?【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尝试、检验过程,如何确定未知数的较小取值范围,如何逼近方程的解.由老师的年龄问题自然的引到丢番图的年龄问题,借此介绍代数、方程的发展历程.2. 求出丢番图的年龄.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了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了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因为年龄为整数,且必为6、12、7、2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为84,根据实际情况,年龄不可能达到168及以上,把84代入方程尝试、检验.【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悠久历史的名题,也是数学与文学结合的佳作,诗中并没有明确说出丢番图的寿命数字,但已隐含于诗中,利用方程可以求出其年龄,这当中蕴含着浓浓的数学文化.根据生平历程和年龄得到的方程相对较繁,利用整数解,感悟“尝试、检验”作为问题解决的一种有效策略.(五)回顾总结提升认识1. 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大家庭中最简单的一类,你觉得他简单在哪里?2. 比一元一次方程稍稍复杂的方程可能是什么方程?它复杂在哪?如果它的“次”“元”继续增加,又可能产生什么方程?3. 如果“元”“次”同时增加,还可能产生什么新的方程?你能写一个吗?【设计意图】从方程到一元一次方程得到概念,从一元一次方程到方程加以提升.4. 我们发现,从左到右,方程越来越复杂.同学们,我们不妨换个方向,如果从右往左看,感觉又会怎样呢?这是我们以后解方程思考的方向,当然解方程不可能象今天一样都去尝试,究竟如何解方程?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意图】渗透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为后续的方程学习起到引领作用.(六)分层联系巩固必做:完成作业本《5.1一元一次方程》.选做: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问题,并列出方程.查阅方程史实,了解方程发展历程.【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元一次方程》的点评方程是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刻画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参与到合作中;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3.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同时进行课堂评价。
在问题导向方面,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1.设计层次化的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和分享,提高了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同时进行课堂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我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在课堂实践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尝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注意:移项一定要变号。
什么叫方程旳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旳值相等旳 未知数旳值叫做方程旳解.
求方程旳解旳过程叫解方程。
大家判断一下,下列方程旳变形是否正确? 为何?
(1) 3+ x = 5, x = 5+3 ; (×)
(2) 7x = 4, x =
x+0.25x=60 解得 x=48 y-0.25y=60 解得 y=80
60+60-48-80=-8(元)
答:卖这两件衣服总旳亏损了8元。
问题2 某商店为了促销G牌空调机,承诺2023年元旦那天购置该机可分两期付款,即在 购置时先付一笔款,余下部分及它旳利息(年利率为5.6%)在2023年元旦付清,该空 调机售价为每台8224元.若两次付款数相同,那么每次应付款多少元?
剩余工作由乙工作队完毕,则修好这条公路共需要几天?
解: 1)设两工程队合作需要x天完毕。
等量关系:甲工作量+乙工作量=1
依题意得 1 x 1 x 1 80 120 x=48
2)设修好这条公路共需要 y 天完毕。 等量关系: 甲30天工作量+乙队y天旳工作量 = 1
依题意得
1 30 1 y 1 80 120
解题
图示 相等关系
甲乙后5天生产零件旳总个数
头3天甲生产 甲后5天生 零件旳个数 产旳个数
乙后5天生 产旳个数
940个
头3天甲 后5天甲 后5天乙
生产零件 + 生产零件 + 生产零件 旳个数 旳个数 旳个数
=940
解:设乙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为x, 由题意得
380 580 5x 940 解得 x 60 答:乙每天生产零件60个.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 公开课优秀课件
一般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程序: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变形 名称
具体的做法和注意事项
去 分 母 乘所有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依据是等式性质二。防止 漏乘(尤其没有分母的项),注意添括号;
去括号
移
项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依据是去括号 法则和乘法分配律。注意符号,防止漏乘;
前面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现在我们进行一 个简要的知识回顾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试试: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
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试 问这个数是多少?
解:设这个数为x
观察方程的项, 含有分母, 思考是否能把 分母系数
转化为整数系数
思考:方程两边同乘 42的依据是什么?
(2) 11 x+ 2= 2 x- 5 ; 9 79 7
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42,方程两边同乘42,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1、去分母时,应在方程的左右两 边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 的依据是等式性质二,
2、去分母时不能漏乘没有分母的项;
3、去掉分母以后,分数线也同时去 掉,分子是多项式的用括号括起来。
4、去分母与去括号这两步分开写, 不要跳步,防止忘记变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学习任务: • 例1:解方程:
解: 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例2 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
18x+3(x-1)=18-2(2x-1). 去括号,得
初中教研数学公开课(3篇)
第1篇一、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建立方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白板。
2.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小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旅行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及解法。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 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方程,并解答。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拓展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一知识点。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解一元一次方程PPT教学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解 一元一次方 程
第12页
6.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解 一元一次方 程
经过以上问题, 你以为本节课收 获是什么?
第13页
第7页
巩固练习一
解 一元一次方 程
⑴ 6+x=8,移项得 x =8+6
错
x=8-6
(2)3x=8-2x,移项得3x+2x=-8
错
3x+2x=8
(3) 5x-2=3x+7,移项得5x+3x=7+2
错
5x-3x=7+2
第8页
巩固练习二
解以下方程: (1)6x – 2 = 10
(2) 2x x 3
改变符号移到等号右边?
方程90x+22=30.1与90x=30.1-22差异在哪里?
第3页
2.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问题二:
1、解方程 4x-15=9.
解 一元一次方 程
2、解方程 2x=5x-21.
第4页
2.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问题二:
解 一元一次方 程
3、在解方程2x=5x-21时,能否直接把等号右边 5x改变符号移到等号左边?为何?
(3)5x+3=4x+7
解 一元一次方 程
第9页
练一练:
解以下方程:
1、2x-8=3x;
2、6x-7=4x-5;
3、4x-7=3x+7;
4、1 x 6 3 x
2
4
解 一元一次方 程
第10页
4.自主归纳,形成方法
解 一元一次方 程
学生自主归纳:怎样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11页
5.反思设计,分组活动
第5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5篇)元一次方程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使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公式变形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公式变形。
教学难点:(1)对字母函数的理解,并能准确区分字母系数与数字系数的区别与联系。
(2)在公式中会准确区分未知数与字母系数,并进行正确的公式变形。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出问题: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学生答的基础上强调:(1)“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次数是1.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答:(1)去分母、去括号。
(2)移项——未知项移到等号一边常数项移到等号另一边。
注意:移项要变号。
(3)合并同类项——提未知数。
(4)未知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项系数,从而解得方程。
(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一个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ax=b(a≠0).让学生讨论:(1)这个方程中的未知数是什么?已知数是什么?(a、b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2)这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它与我们以前所见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个方程满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所以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强调指出:ax=b(a≠0)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与我们以前所见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已知数是a、b(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
(三)新课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ax=b(a≠0)中对于未知数x来说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今天我们就主要研究这样的方程。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公开课课件
知
由三个数的和是-1701,得
识
x+(-3x)+9x=-1701
点
合并同类项,得
二
7x=-1701
系数化为1,得
x=-243
所以
-3x=729
9x=-2178
答:这三个数是-243,729,-2178.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1)设未知数; (2)找等量关系(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 注意抓住基本等量关系: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3) 列方程 ; (4)解方程;
【分析】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1)设未知数:设前年购买计算机_x_
台,那么去年购买计算机__2_x___台,今
年购买计算机__4_x___台.
(2)找等量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
知 量+今年购买量=___1_4_0___台.
识
点 一
(3)列方程:_x___2_x___4_x___1_4_0.
要解这个方程,可以先把方程左边合并同类
x 项,再用等式的性质解出 的值.
x (4)解方程:把含有 的项合并,得_6_x __14.0
(5)系数化为1,得_x___2_0_.
注意:本题蕴含着一个基本的等量关系,
知 即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识
点 一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 起了什么作用?
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识 产值为550万元,前年的产值是多少?
点
二
解:设前年的产值是x万元,则去年的产值是
1.5x万元,今年的产值是2x万元.
列方程
x+1.5x+2x=550
合并同类项,得 4.5x=5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借助类比、归纳的方法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重点)2.能根据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难点)阅读教材P130~131,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二)自学反馈1.下列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C)A .x 2-x =4B .2x -y =0C .2x =1 D.1x=2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1)x 的2倍与3的和等于5:2x +3=5;(2)x 的34与1的和为8:34x +1=8; (3)x 与89的商与4的差为9:98x -4=9.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①x +3=4;(√)②-2x +3=1;(√)③2x +13=6-y ;(×)④1x=6;(×) ⑤2x -8>-10;(×)⑥3+4x =7x.(√)例2 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x -52-1=x -2的解. 解:-3是,2不是.代入方程中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值就是方程的解.例3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为24 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列方程得:4x =24.(2)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4.4元.问: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解:设小明买了x 本,列方程得:0.8x =10-4.4.(3)长方形的周长为24 cm ,长比宽多2 cm ,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解:设长为xcm ,则宽为x -2cm ,依题意得方程:2(x +x -2)=24.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活动2 跟踪训练1.如果方程35x 2n -7-17=1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n 的值为(B) A .2 B .4 C .3 D .12.下列值中,是方程x +3=-1的解的是(B)A .x =2B .x =-4C .x =4D .x =-23.若关于x 的方程(m -1)x +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应满足(A)A .不可能是1B .不可能是2C .不可能是0D .不可能是-24.小丁今年5岁,妈妈30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丁的2倍?设x 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丁的2倍. 则x 年后小丁的年龄为(x +5)岁,妈妈的年龄为(x +30)岁.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2(x +5)=(x +30).活动3 课堂小结1.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如何列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第2课时 等式的基本性质1.借助直观对象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2.掌握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重点)3.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和解方程的基本过程.阅读教材P132~133,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二)自学反馈1.下列变形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是(D)A .如果2x -3=7,那么2x =7-3B .如果3x -2=x +1,那么3x -x =1-2C .如果-2x =5,那么x =5+2D .如果-13x =1,那么x =-3 2.解方程-34x =12时,应在方程两边(D) A .同时乘-34B .同时乘4C .同时除以34D .同时除以-34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 +7=26; (2)-5x =20.解:x =19. 解:x =-4.注意用等式性质对方程进行逐步变形,最终可变形为“x =a ”的形式.活动1 小组讨论例 解下列方程:(1)x +2=5; (2)3=x -5.解: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 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5,得x +2-2=5-2. 得3+5=x -5+5.∴x =3. ∴x =8.(3)-3x =15; (4)-n 3-2=10. 解: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 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得-3x -3=15-3, 得-n 3-2+2=10+2. 化简,得x =-5. 化简,得-n 3=12. 方程两边同时乘-3,得n =-36.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不能漏掉某一边或某一项.活动2 跟踪训练1.如果12x =0.5,那么x =1;如果x -3=2,那么x =5. 2.若-2x =2y ,则x =-y ,根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2.3.方程2x -1=0的解是x =0.5.4.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下列方程:(1)x +1=6; (2)3-x =7;解:x =5. 解:x =-4.(3)-3x =21; (4)-34x +2=13-14x. 解:x =-7. 解:x =-22.活动3 课堂小结1.通过对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讨研究,我们知道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小学的基础上“代数化”了.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它使得解方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分的代数依据.3.本课学习的完成,使得上课时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4.要养成对所解方程解回顾检验的习惯.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1.进一步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解方程.(重难点)阅读教材P135~136,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必须牢记,移项要变号.2.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二)自学反馈1.方程3x -7=x +3,移项得(A)A .3x -x =7+3B .3x +x =7+3C .3x -x =-7+3D .3x +x =-7+32.方程6x =3+5x 的解是(B)A .x =2B .x =3C .x =-2D .x =-3 3.解方程:2.5x +318=1 068.解:x =300.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解方程:(1)2x +6=1; (2)3x +3=2x +7.解:(1)移项,得2x =1-6.化简,得2x =-5.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x =-52.(2)移项,得3x -2x =7-3.合并同类项,得x =4.例2 解方程:14x =-12x +3.解:移项,得14x +12x =3.合并同类项,得34x =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4(或同乘43),得x =4.活动2 跟踪训练1.下列变形属于移项的是(D)A .由3x =5+2得到3x +2=5B .由-x =2x -1得到-1=2x +xC .由5x =15得到x =155D .由1-7x =-6x 得到1=7x -6x2.解方程6x +1=-4,移项正确的是(D)A .6x =4-1B .-6x =-4-1C .6x =1+4D .6x =-4-13.解方程3x -4=3-2x 有三个步骤:①移项,得3x +2x =3+4;②合并同类项,得5x =7;③系数化为1,得x =75. 4.解下列方程:(1)-7x =63; (2)13x +1=12; 解:x =-9. 解:x =-32. (3)3x +2=5x -7; (4)0.4x +0.9=-0.1-0.6x.解:x =92.解:x =-1. 活动3 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些思想方法?2.移项的目的是什么?3.为什么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还学习移项法则呢?第2课时 解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1.会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要环节.(重点)2.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验用多种方法解方程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教材P137~138,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要去括号,就要根据去括号法则及乘法分配律,特别是当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时,各项都要变号,若括号前有数字,则要乘遍括号内所有项,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二)自学反馈解方程:(1)2(x -2)=-(x +3); (2)2(x -4)+2x =7-(x -1);解:x =13. 解:x =165. (3)-3(x -2)+1=4x -(2x -1).解:x =65. 去括号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活动1 小组讨论例 解方程:(1)4(x +0.5)+x =17;解:去括号,得4x +2+x =17.移项,得4x +x =17-2.合并同类项,得5x =15.方程两边同除以5,得x =3.(2)-2(x -1)=4.解法一:去括号,得-2x +2=4.移项,得-2x =4-2.化简,得-2x =2.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x =-1.解法二: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x -1=-2.移项,得x =-2+1.即x =-1.活动2 跟踪训练1.将方程5(x -1)=1去括号,正确的是(D)A .5x -1=1B .5x -5=5C .5x +5=1D .5x -5=12.方程4(x -1)-x =2的解是(B)A .1B .2C .3D .43.阅读并填空:解方程:5(x +8)-5=6(2x -7).解:去括号,得5x +40-5=12x -42.移项,得5x -12x =-42-40+5.合并同类项,得-7x =-77.系数化为1,得x =11.4.解下列方程:(1)5(x-8)-5=0;(2)8y-6(y-2)=0;解:x=9. 解:y=-6.(3)4x-3(20-x)=-4; (4)-6-3(8-x)=-2(15-2x).解:x=8. 解:x=0.活动3 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些思想方法?2.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每步变形的依据及需注意什么?第3课时 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1.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解含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并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重点)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并灵活运用解答相关题目,体验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陌生”转化为“熟知”基本思想.(难点)阅读教材P138~139,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 =a 的形式.(二)自学反馈1.解方程:3x +x -12=x +14-2x -13.解:两边都乘12,去分母,得12×3x +6(x -1)=3(x +1)-4(2x -1).去括号,得36x +6x -6=3x +3-8x +4.移项,得36x +6x -3x +8x =3+4+6.合并同类项,得47x =13.系数化为1,得x =1347.2.解方程:x -14+1=2-x +36.解:x =95.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每一项,去分母后分子是多项式的要用括号括起来.活动1 小组讨论例 解方程:(1)17(x +14)=14(x +20);解法一:去括号,得17x +2=14x +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328x.两边同时除以328(或同乘以283),得-28=x.即x =-28.解法二:去分母,得4(x +14)=7(x +20).去括号,得4x +56=7x +14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 =84.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x =-28.(2)15(x +15)=12-13(x -7).解:去分母,得6(x +15)=15-10(x -7).去括号,得6x +90=15-10x +7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6x =-5.方程两边同除以16,得x =-516.活动2 跟踪训练1.将方程x +32=2+x 去分母,得(C)A .x +3=2+xB .x +3=2+2xC .x +3=2(2+x)D .x +3=2+x 2.方程x 4=x -15的解为(D)A .x =4B .x =1C .x =-1D .x =-43.方程2x 9=13的解是x =32.4.解方程:(1)1100x =-110; (2)4x +95-3+2x3=1; 解:x =-10.解:x =32.(3)y -y -12=2-y +25; (4)2y -13=y +24-1.解:x =117.解:x =-25.活动3 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解一元一次方程每步变形的依据及需注意事项有哪些?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1.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重难点)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体会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阅读教材P141~142,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2.解决“水箱变高了”的关键是找出当形状、体积或面积发生变化时存在的等量关系进而列方程求解. 一般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形状发生了变化,而体积没变.此时,相等关系为变化前后体积相等;(2)形状、面积发生了变化,而周长没变.此时,相等关系为变化前后周长相等; (3)形状、体积不同,但根据题意能找出体积之间的关系,把这个关系作为相等关系. (二)自学反馈1.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4 dm 、宽2 dm 的长方形,然后再将这个长方形改成正方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 .铁丝的长度没变B .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多1 dm 2C .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D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等2.一个圆柱体,半径增加到原来的3倍,而高度变成原来的13,则变化后的圆柱体积是原来圆柱体体积的(C)A .6倍B .2倍C .3倍D .9倍3.用5.2 cm 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得长比宽多0.6 cm ,求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设宽为x cm ,可得方程2(x +x +0.6)=5.2; 设长为x cm ,可得方程2(x +x -0.6)=5.2.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解:设锻压后圆柱的高为x 锻压前 锻压后 底面半径/cm 5 10 高/cm 36 x 体积/cm 2π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π·52·36=π·10·x . 解得x =9. 因此,“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9cm. 活动2 跟踪训练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40 cm ,若长减少6 cm ,宽增加4 cm ,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则原长方形的长为15cm ,宽为5cm.2.用两根等长的铁丝分别绕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已知正方形边长比圆的半径长2米,求两个等长铁丝长度,并通过计算比较说明谁的面积大(π≈3).解:设圆的半径为x 米,由题意得,正方形的边长为(x +2)米,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x +2)=2π瘙簚x. 解得x =4.因此,圆的半径为4米,正方形的边长为6米,则圆的面积为π瘙簚42≈48,正方形的面积为62=36,所以圆的面积比较大.活动3 课堂小结“水箱变高了”问题的解题关键.5.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重难点)2.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阅读教材P145~146,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利润=售价-成本价. 2.售价=标价×折数10.3.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4.利润=成本价×利润率. (二)自学反馈1.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a 元,现在每件降价10%,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a(1-10%). 2.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14.8元,则原定价是18.5元.3.某商场把进价为1 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2__722.5元.4.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在1999年涨价30%后,2001降价70%至a 元,则这种药品在1999年涨价前价格为100a39元.活动1 小组讨论例 某商场将某种商品按原价的8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10%.已知这种商品的进价为1 800元,那么这种商品的原价是多少?分析:利润率=利润成本=售价-成本成本,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由于本例中只提到售价、进价和利润率,因此我们可以用“进价”代替“成本”.解:设商品原价是是x 元,根据题意,得 80%x -1 8001 800=10%.解得x =2 475.因此,这种商品的原价为2 475元. 活动2 跟踪训练1.某商品的进价是1 000元,售价为1 500元,由于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为5%,那么商店可降多少元出售此商品?解:设可降x 元出售此商品,由题意,得 1 500-x -1 0001 000=5%.解得x =450.答:商店可降450元出售此商品.2.某商场将某种DVD 产品按进价提高35%,然后打出“九折酬宾,外送50元打的费”的广告,结果每台DVD 仍获利208元,则每台DVD 的进价是多少元? 解:设每台的进价是x 元,由题意,得 910x(1+35%)-50-x =208.解得x =1 200. 答:每台DVD 的进价是1 200元. 活动3 课堂小结1.由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后有何感受?2.商品销售中的基本等量关系有哪些?5.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1.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2.对同一问题设不同未知数列出不同的方程,体会算法多样化.3.归纳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阅读教材P147~148,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列方程解“希望工程”义演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能够反映题意的一个等量关系.对于复杂问题的等量关系可采用列表法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等量关系:(1)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确定等量关系.如问题中的“和”“差”“倍”“多”“少”“快”“慢”等都是确定等量关系的关键词;(2)利用公式或基本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3)从变化的关系中寻找不变的量,确定等量关系.(二)自学反馈1.一个饲养场,鸡的只数与兔的只数之和是70,鸡、兔的腿数之和为196,若设鸡的只数是x,依题意可列方程为(C)A.2x=196+4(70-x) B.4x+2(70-x)=196C.2x+4(70-x)=196 D.2x+196=4(70-x)2.李大叔去年承包了10亩地种植甲、乙两种蔬菜,共获利18 000元,其中甲种蔬菜每亩获利2 000元,乙种蔬菜每亩获利1 500元,李大叔的承包地去年甲种蔬菜有6亩.3.王大爷用280元买了甲、乙两种药材,甲种药材每千克20元,乙种药材每千克60元,且甲种药材比乙种药材多买了2千克,则甲种药材买了5千克.活动1 小组讨论例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场义演,共售出1 000张票,筹得票款6 950元.成人票与学生票各售出多少张?方法一:设售出的学生票为x张,填写下表:学生成人票数/张x 1__000-x票款/元5x 8(1__000-x)根据等量关系②,可列出方程:5x+8(1__000-x)=6__950.解得x=350.因此,售出成人票650张,学生票350张.方法二:设所得的学生票款为y元,填写下表:学生成人票数/张y56 950-y8票款/元y 6 950-y根据等量关系①,可列出方程:y 5+6 950-y8=__1__000.解得y =1__750.因此,售出成人票650张,学生票350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说明,引导分析,使学生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活动2 跟踪训练1.刘成用150元买了甲、乙两种书,共20本,甲种书单价10元,乙种书单价5元,则刘成买了这两种书各多少本?解:设刘成买了甲种书x 本,则买了乙种书(20-x)本,根据题意,得 10x +5(20-x)=150. 解得x =10.20-10=10(本).答:刘成买了甲、乙两种书各10本.2.高一某班在入学体检中,测得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8千克,其中男同学平均体重比女同学平均体重多20%,而女同学人数比男同学人数多20%,求男、女同学的平均体重.解:设女同学平均体重为x 千克,则男同学平均体重为1.2x 千克,设男同学为y 人,则女同学为1.2y 人.根据题意,得1.2xy +1.2xy =48(y +1.2y), 合并同类项,得2.4xy =48×2.2y.因为y ≠0,所以方程两边同除以2.4y ,得x =44. 1.2x =1.2×44=52.8(千克).答:男同学的平均体重为52.8千克,女同学的平均体重为44千克. 活动3 课堂小结“希望工程”义演问题.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1.熟悉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2.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重难点)3.经历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画“线段图”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阅读教材P150~151,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速度×时间=路程.2.相遇问题(甲、乙相向而行)的相等关系是: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3.追及问题(甲、乙同向而行,同地不同时)的相等关系是: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4.追及问题(同向而行,同时不同地)的相等关系是: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二)自学反馈1.两地相距500米,小红和小明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行60米,小明每分钟行65米,几分钟相遇(B) A.3 B.4 C.5 D.62.甲乙两人在相距12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乙骑车在后面,每小时速度是甲的3倍.几小时后乙能追上甲?解:设x小时后乙追上甲,依题意,得3×4x-4x=12,解得x=1.5.答:1.5小时后乙追上甲.活动1 小组讨论例小明早晨要在7:20以前赶到距家1 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历史作业,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分析:等量关系:小明所用时间=5+爸爸所用时间,小明走过的路程=爸爸走过的路程.线段图: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据题意,得80×5+80x=180x.解得x=4.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2)180×4=720(米),1 000-720=280(米).答: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活动2 跟踪训练1.甲、乙两人练习赛跑,甲每秒跑7 m,乙每秒跑6.5 m,甲让乙先跑5 m,设x秒后甲可追上乙,则下列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B)A.6.5+x=7.5 B.7x=6.5x+5C.7x+5=6.5x D.6.5+5x=7.52.学校到县城有28千米,除乘公共汽车以外,还需步行一段路程,公共汽车的速度为36千米/时,步行的速度为4千米/时,全程共需1小时,则步行所用时间是(C)A.16小时 B.15小时 C.14小时 D.13小时3.甲、乙两站相距36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52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出发,每小时行70千米,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后,2小时追上慢车.4.若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7千米/时,水流速度是2千米/时,那么这艘船逆而上的速度是25千米/时,顺流而下的速度是29千米/时.5.小明与小彬骑自行车去郊外游玩,事先决定早上8点出发,预计每小时骑7.5千米,上午10时可到达目的地,出发前他们决定上午9点到达目的地,那么每小时要骑多少千米?解:设每小时要骑x千米,根据题意,得(10-8)×7.5=(9-8)·x.解得x=15.答:每小时要骑15千米.活动3 课堂小结1.会借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2.各种行程问题中的规律及等量关系.同向追及问题:①同时不同地——甲路程+路程差=乙路程;甲时间=乙时间.②同地不同时——甲时间+时间差=乙时间;甲路程=乙路程.相向相遇问题: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甲时间=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