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电子从NADH到O2的传递所经过的途径形 象地称为电子传递链或称呼吸链。这条链 主要由蛋白质复合体组成,大致分为4个部 分,分别称为NADH-Q还原酶、琥珀酸-Q 还原酶、细胞色素还原酶和细胞色素氧化 酶。
COOH 2H FAD
CH2CH2COOH
Fe*S Cytb
复合物II (琥珀酸脱氢酶)
丙酮酸脱羧酶 (α-脱羧)
CH3CHO + CO2
丙酮酸羧化酶
HOOCCβH2Cα COOH (Β-脱羧) O
CH3CCOOH + CO2 O
氧化脱羧 :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
NADP+ NADPH + H+
HOOCCH2CHOHCOOH
CH3CCOOH + CO2 O
生物氧化中 H2O的生成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生物氧化作用和吸入的氧结合生成水。
ΔG°′=-nFΔE°′ ΔE°′= E0正极 — E0负极
NADH+H++1/2O2====NAD++H2O
正极反应:1/2O2+2H++2e H2O E+°′ 0.82
负极反应:NAD++H++2e NADH E-°′ -0.3
ΔG°′-nFΔE°′ -2×96485×[0.82-(-0.32)] -220 KJ·mol-1
特点:特异、有序、高度适应和灵敏调节、代谢途径逐步进行
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内涵
小分子 大分子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需要能量
新
能
物信
陈
量
质息
代
代
代交
谢
谢
谢换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大分子 小分子
生物系统中的能流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 生物氧化的概念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 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 成CO2 和 H2O的过程。
e
提供电子 (还原剂)
负极
锌片溶解 Zn2+进入溶液
铜沉积 Cu2+得电子
得到电子 (氧化剂)
正极
ε0 =E0正极 — E0负极
电动势=正负极电极势之差
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 为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 剂。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倾向(或氧化 剂得到电子的倾向)的大小,则称为
氧化还原电势。
P
+ —
O
—
+ P—
O
—
P
—+
O-
O-
O-
O-
Mg2+
ATP4- + H2O = ADP3- + Pi2- + H+ ATP3- + H2O = AMP1- + PPi3- + H+
G =-30.5 kJ•MOL-1 G =-32.2 kJ•MOL-1
ATP以基团转移形式提供能量
ATP参与反应时,其磷酸基团或焦磷酸或AMP是以共价键形
产生的CO2、H2O由物质 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
合生成。
*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糖原
三酯酰甘油
蛋白质
葡萄糖
脂酸+甘油
乙酰CoA
氨基酸
TCA
CO2 2H
ADP+Pi ATP
呼吸链
H2O
生物氧化中 CO2的生成 生物体内CO2的生成来源于有机物转变为含羧基化合物的脱 羧作用。
直接脱羧 CH3CCOOH O
体外氧化
是 在 细 胞 内 温 和 的 环 境 中 ( 体 温,pH接近中性),在一系列 酶促反应下逐步进行,能量逐 步释放有利于机体捕获能量, 提高ATP生成的效率。
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进 行 广 泛 的 加 水 脱 氢 反 应 使 物 质能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 的机会;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 生H2O,有机酸脱羧产生CO2。
•
FADH2
H2O2 O2
2H
4、细胞色素酶类 5、加氧酶类
三 氧化还原电位和自由能变化
人们可利用的能量有两种即热能和自由能。自由能可在常 温常压下做功。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来 自生物氧化释放自由能。
自由能:生物体(或恒温恒压)用以作功的能量。在没有 作功条件时,自由能转变为热能丧失。
段
脂肪酸、甘油
葡萄糖、 其它单糖
氨基酸
乙酰CoA
大分子降解 成基本结构 单位
小分子化合物 分解成共同的 中间产物(如 丙酮酸、乙酰
CoA等)
磷酸化
电子传递 (氧化)
+Pi
e-
三羧酸 循环
共同中间物进
入三羧酸循环, 氧化脱下的氢由
电子传递链传递 生成H2O,释放 出大量能量,其
中一部分通过磷 酸化储存在ATP 中。
第二节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 1、线粒体的基本结构 • 2、电子传递链的概念和种类 • 3、电子传递链的各个成员——电子载体和功能
1、线粒体结构
线粒体的结构特点
① 有两层膜,中间有膜间隙。 ② 外膜有蛋白质家族构成的孔道,离子能自由
通过。 ③ 内膜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之间的主要屏
障,小分子、离子或质子都不能通过。 ④ 内膜向线粒体内部有许多折叠的嵴,嵴上有
ΔG = ΔH - TΔS
熵:代表一个体系能量分散程度的状态函数, 也是代表体 系质点散乱无序的程度。
对于 A +B ←→ C +D
ΔG= ΔG°+RTlnK
K=[C][D]/[A][B]
ΔG°= -2.303RTlgK
K=[C][D]/[A][B]
自由能的变化能预示某一过程能否自发进行,即: ΔG<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Δ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许多球形颗粒,颗粒上含有电子传递链的成 员和ATP合成酶,另外还含有许多富含蛋白 质的跨膜颗粒。
线粒体膜的结构特点
• 两层膜结构:外膜和内膜
外膜平滑、有弹性 内膜有许多向内折叠的突起(嵴)
外膜脂质多、密度小 内膜Pr含量高、密度稍大
对代谢物的通透性不同、酶的分布不同
2.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电子传递链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电
子
传
递
琥珀酸等
FAD
Fe-S
链
中
复合物 II
琥珀酸-辅酶Q
各
还原酶
酸酐 键
磷 酯
NH2
O-
Oγ OP~-
O
OP~β O
O Pα
O - O-
键N
N O CH2 O
N N
OH OH AMP ADP
ATP
为什么ATP的ß和γ磷酸基团的酸酐键容易水解?
1、酸酐键上的P争夺电子,导致氧桥的稳定性 降低,甚至断裂。 2、pH=7时,ATP带4个负电荷,互相排斥。
3、产物(ADP和磷酸)比ATP稳定。
-
(2) 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电子传递链包括4个蛋白质组分和两个游离成分 1. NADH-Q还原酶(NADH脱氢酶),复合物 I 2.琥珀酸-Q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或黄素脱氢酶类),复合物 II 3.细胞色素还原酶(泛醌:细胞色素氧化还原酶),复合物 III 4. 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物 IV
两种游离成分: CoQ、Cytc
2H
SH2
NAD+
2 e-
FM NH2 2H
Fe S
CoQ
2Cyt-Fe2+ 2e- -21 O2
S
NADH
+ H 2H
FM N Fe S
CoQH2
复合物I
2e-
2Cyt-Fe3+ 2H+
O2-
H2O
( NADH-泛 醌 还 原 酶 )
CoQ
Cyt-Fe2+ 2e- Cyt-Fe3+ Fe -S
Cyt-Fe2+ 2e- Cyt-Fe3+
COOH 谷氨酰胺
+ ADP + Pi
ATP在能量转运中地位和作用
★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 ATP是细胞内磷酸基团转移的中间载体
1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 12
酸 基
10
团8
3-磷酸甘 油酸磷酸
~P ~P
转
移6
能
4
2
0
磷酸肌酸(磷酸基团储备物)
~P ATP ~P
~P
6-磷酸葡萄糖
3-磷酸甘油
OH
乳酸脱氢酶
O
CH3CHCOOH NAD+
CH3CCOOH NADH
*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
•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 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 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 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同。
*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不同点
生物氧化
式转移到某一底物分子或者是酶分子的氨基酸残基上,转移
后的基团自由能含量升高,从而使其它基团取代磷酸基团或
AMP容易进行。
ATP
NH4+
ADP
谷氨酸
E: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酰-5-磷酸
Pi + H+
谷氨酰胺
COOH
(CH2)2 + NH3 + ATP CHNH 2 COOH 谷氨酸
谷氨酰胺合成酶
CONH2 (CH2)2 CHNH 2
O
O
O
腺嘌呤—核糖—
O
—
P
+ —
O
—
+ P—
O
—
P
—+
O-
O-
O-
O-
Mg2+
ATP的特点
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完全解离成 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具有较大势能,加之水 解产物稳定,因而水解自由能很大(ΔG°′=-30.5千焦/ 摩尔)。
O
O
O
腺嘌呤—核糖—
O
—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第二节 呼吸链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第四节 活性氧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泛指生物与 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换的过程。生物一方面 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变成 自身组织成分,即所谓同化作用(assimilation);另一方面,将原 有的组成成份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分解为简单成分重新利用或 排出体外,即所谓异化作用(dissimilation ),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地 进行自我更新。
生物氧化的酶类
1、脱氢酶
以烟酰胺核苷酸为辅助因子的~NAD(CoⅠ)、 NADP( CoⅡ)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辅酶I(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辅酶II(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2H 代谢物-2H NAD+
传递体-2H
NADP+
代谢物
NADH+H+ 传递体
自由能的概念对于研究生物化学过程的力能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物 体用于作功的能量正是体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也 正是为有机体利用的自由能。它不仅可以用来判断机体内某一过程能否自发 进行,而且还可以利用自由能这个函数来计算反应的其它有用参数。
பைடு நூலகம்
偶联化学反应ΔG°变化的可加性
在偶联的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是可以
糖 脂肪 蛋白质
O2
CO2和H2O
ADP+Pi
能量
ATP
热能
生物氧化的本质及特点
生物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失电子者 为还原剂,是电子供体,得电子者为氧化剂,在生 物体内,它有三种方式:
加氧氧化 RH+O2+2H++2e
ROH+H2O
直接电子转移 Fe2++Cu2+ Fe3++Cu+
脱氢氧化
Cyt-Fe2+
2
e-21 O2
b
c1
c
a
a3
Fe -S
CoQH2 2e- Cyt-Fe3+
Cyt-Fe2+ 2e- Cyt-Fe3+ Cyt-Fe2+ 2e- Cyt-Fe3+ O2- H2O
2H+
复合物III ( 泛 醌 - 细 胞 色 素 c还 原 酶 )
复合物IV ( 细 胞 色 素 c氧 化 酶 )
生物体主要以脱氢酶、传递体及氧化酶组成生物氧化体系, 以促进水的生成。
脱氢酶
氧化酶
MH2 M
递氢体
NAD+、NADP+、 FMN、FAD、COQ
递氢体H2
还原型
Cyt递电子体 b, c1, c, aa3
氧化型
½ O2 O2- H2O
2e
2H+
二、生物氧化的酶类
脂肪
多糖
生物体内能量产生的三个阶
蛋白质
NADPH+H+ 2H
2H 1/2O2
H2O
2、NADH脱氢酶以及其它黄素蛋白酶类
NADH脱氢酶属于不需氧黄素酶, 含FMN辅基,铁 -硫中心。通过Fe3+到Fe2+的变化将电子从FMN辅 基上转移到呼吸链下一成员辅酶Q上。
3、需氧脱氢酶类
2H
• 代谢物-2H FMN
•
FAD
• 代谢物
FMNH2
将任何一对氧化还原物质的氧化还原对连 在一起,都有氧化还原电位的产生。如果 将氧化还原物质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 即可测出氧化还原电势。标准氧还原电势 用E°表示。E°值愈大,获得电子的倾向愈 大;E°愈小,失去电子的倾向愈大
化学反应自由能的变化和 氧化-还原电势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自由能的变化与标准电势 的关系如下:
四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高能化合物:生化反应中,经水解反应或基团转移反 应释放出大量自由能(>25千焦/摩尔)的化合物.
烯醇磷酸化合物
高能化合物
磷酸化合物
磷氧型 磷氮型
酰基磷酸化合物 焦磷酸化合物
硫酯键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甲硫键化合物
高 能 化 合 物 类 型
高能A磷TP酸与化高合能物A磷TP酸的键形成
相加的:例:
A = B+C
ΔG°= + 20.92 KJ/mol
B=D
ΔG°= - 33.47 KJ/mol
则 A=C+D
ΔG°= - 12.55 KJ/mol
该规则表明一个在热力学上不利的反应,可以与热力 学有利的反应偶联进行,即可以被热力学有利的反应所 驱动而进行。这在生物化学反应中是很多的。
氧化—还原电势
COOH 2H FAD
CH2CH2COOH
Fe*S Cytb
复合物II (琥珀酸脱氢酶)
丙酮酸脱羧酶 (α-脱羧)
CH3CHO + CO2
丙酮酸羧化酶
HOOCCβH2Cα COOH (Β-脱羧) O
CH3CCOOH + CO2 O
氧化脱羧 :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
NADP+ NADPH + H+
HOOCCH2CHOHCOOH
CH3CCOOH + CO2 O
生物氧化中 H2O的生成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生物氧化作用和吸入的氧结合生成水。
ΔG°′=-nFΔE°′ ΔE°′= E0正极 — E0负极
NADH+H++1/2O2====NAD++H2O
正极反应:1/2O2+2H++2e H2O E+°′ 0.82
负极反应:NAD++H++2e NADH E-°′ -0.3
ΔG°′-nFΔE°′ -2×96485×[0.82-(-0.32)] -220 KJ·mol-1
特点:特异、有序、高度适应和灵敏调节、代谢途径逐步进行
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内涵
小分子 大分子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需要能量
新
能
物信
陈
量
质息
代
代
代交
谢
谢
谢换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大分子 小分子
生物系统中的能流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 生物氧化的概念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 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 成CO2 和 H2O的过程。
e
提供电子 (还原剂)
负极
锌片溶解 Zn2+进入溶液
铜沉积 Cu2+得电子
得到电子 (氧化剂)
正极
ε0 =E0正极 — E0负极
电动势=正负极电极势之差
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 为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 剂。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倾向(或氧化 剂得到电子的倾向)的大小,则称为
氧化还原电势。
P
+ —
O
—
+ P—
O
—
P
—+
O-
O-
O-
O-
Mg2+
ATP4- + H2O = ADP3- + Pi2- + H+ ATP3- + H2O = AMP1- + PPi3- + H+
G =-30.5 kJ•MOL-1 G =-32.2 kJ•MOL-1
ATP以基团转移形式提供能量
ATP参与反应时,其磷酸基团或焦磷酸或AMP是以共价键形
产生的CO2、H2O由物质 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
合生成。
*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糖原
三酯酰甘油
蛋白质
葡萄糖
脂酸+甘油
乙酰CoA
氨基酸
TCA
CO2 2H
ADP+Pi ATP
呼吸链
H2O
生物氧化中 CO2的生成 生物体内CO2的生成来源于有机物转变为含羧基化合物的脱 羧作用。
直接脱羧 CH3CCOOH O
体外氧化
是 在 细 胞 内 温 和 的 环 境 中 ( 体 温,pH接近中性),在一系列 酶促反应下逐步进行,能量逐 步释放有利于机体捕获能量, 提高ATP生成的效率。
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进 行 广 泛 的 加 水 脱 氢 反 应 使 物 质能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 的机会;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 生H2O,有机酸脱羧产生CO2。
•
FADH2
H2O2 O2
2H
4、细胞色素酶类 5、加氧酶类
三 氧化还原电位和自由能变化
人们可利用的能量有两种即热能和自由能。自由能可在常 温常压下做功。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来 自生物氧化释放自由能。
自由能:生物体(或恒温恒压)用以作功的能量。在没有 作功条件时,自由能转变为热能丧失。
段
脂肪酸、甘油
葡萄糖、 其它单糖
氨基酸
乙酰CoA
大分子降解 成基本结构 单位
小分子化合物 分解成共同的 中间产物(如 丙酮酸、乙酰
CoA等)
磷酸化
电子传递 (氧化)
+Pi
e-
三羧酸 循环
共同中间物进
入三羧酸循环, 氧化脱下的氢由
电子传递链传递 生成H2O,释放 出大量能量,其
中一部分通过磷 酸化储存在ATP 中。
第二节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 1、线粒体的基本结构 • 2、电子传递链的概念和种类 • 3、电子传递链的各个成员——电子载体和功能
1、线粒体结构
线粒体的结构特点
① 有两层膜,中间有膜间隙。 ② 外膜有蛋白质家族构成的孔道,离子能自由
通过。 ③ 内膜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之间的主要屏
障,小分子、离子或质子都不能通过。 ④ 内膜向线粒体内部有许多折叠的嵴,嵴上有
ΔG = ΔH - TΔS
熵:代表一个体系能量分散程度的状态函数, 也是代表体 系质点散乱无序的程度。
对于 A +B ←→ C +D
ΔG= ΔG°+RTlnK
K=[C][D]/[A][B]
ΔG°= -2.303RTlgK
K=[C][D]/[A][B]
自由能的变化能预示某一过程能否自发进行,即: ΔG<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Δ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许多球形颗粒,颗粒上含有电子传递链的成 员和ATP合成酶,另外还含有许多富含蛋白 质的跨膜颗粒。
线粒体膜的结构特点
• 两层膜结构:外膜和内膜
外膜平滑、有弹性 内膜有许多向内折叠的突起(嵴)
外膜脂质多、密度小 内膜Pr含量高、密度稍大
对代谢物的通透性不同、酶的分布不同
2.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电子传递链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电
子
传
递
琥珀酸等
FAD
Fe-S
链
中
复合物 II
琥珀酸-辅酶Q
各
还原酶
酸酐 键
磷 酯
NH2
O-
Oγ OP~-
O
OP~β O
O Pα
O - O-
键N
N O CH2 O
N N
OH OH AMP ADP
ATP
为什么ATP的ß和γ磷酸基团的酸酐键容易水解?
1、酸酐键上的P争夺电子,导致氧桥的稳定性 降低,甚至断裂。 2、pH=7时,ATP带4个负电荷,互相排斥。
3、产物(ADP和磷酸)比ATP稳定。
-
(2) 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电子传递链包括4个蛋白质组分和两个游离成分 1. NADH-Q还原酶(NADH脱氢酶),复合物 I 2.琥珀酸-Q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或黄素脱氢酶类),复合物 II 3.细胞色素还原酶(泛醌:细胞色素氧化还原酶),复合物 III 4. 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物 IV
两种游离成分: CoQ、Cytc
2H
SH2
NAD+
2 e-
FM NH2 2H
Fe S
CoQ
2Cyt-Fe2+ 2e- -21 O2
S
NADH
+ H 2H
FM N Fe S
CoQH2
复合物I
2e-
2Cyt-Fe3+ 2H+
O2-
H2O
( NADH-泛 醌 还 原 酶 )
CoQ
Cyt-Fe2+ 2e- Cyt-Fe3+ Fe -S
Cyt-Fe2+ 2e- Cyt-Fe3+
COOH 谷氨酰胺
+ ADP + Pi
ATP在能量转运中地位和作用
★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 ATP是细胞内磷酸基团转移的中间载体
1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 12
酸 基
10
团8
3-磷酸甘 油酸磷酸
~P ~P
转
移6
能
4
2
0
磷酸肌酸(磷酸基团储备物)
~P ATP ~P
~P
6-磷酸葡萄糖
3-磷酸甘油
OH
乳酸脱氢酶
O
CH3CHCOOH NAD+
CH3CCOOH NADH
*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
•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 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 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 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同。
*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不同点
生物氧化
式转移到某一底物分子或者是酶分子的氨基酸残基上,转移
后的基团自由能含量升高,从而使其它基团取代磷酸基团或
AMP容易进行。
ATP
NH4+
ADP
谷氨酸
E: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酰-5-磷酸
Pi + H+
谷氨酰胺
COOH
(CH2)2 + NH3 + ATP CHNH 2 COOH 谷氨酸
谷氨酰胺合成酶
CONH2 (CH2)2 CHNH 2
O
O
O
腺嘌呤—核糖—
O
—
P
+ —
O
—
+ P—
O
—
P
—+
O-
O-
O-
O-
Mg2+
ATP的特点
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完全解离成 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具有较大势能,加之水 解产物稳定,因而水解自由能很大(ΔG°′=-30.5千焦/ 摩尔)。
O
O
O
腺嘌呤—核糖—
O
—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第二节 呼吸链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第四节 活性氧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泛指生物与 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换的过程。生物一方面 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变成 自身组织成分,即所谓同化作用(assimilation);另一方面,将原 有的组成成份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分解为简单成分重新利用或 排出体外,即所谓异化作用(dissimilation ),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地 进行自我更新。
生物氧化的酶类
1、脱氢酶
以烟酰胺核苷酸为辅助因子的~NAD(CoⅠ)、 NADP( CoⅡ)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辅酶I(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辅酶II(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2H 代谢物-2H NAD+
传递体-2H
NADP+
代谢物
NADH+H+ 传递体
自由能的概念对于研究生物化学过程的力能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物 体用于作功的能量正是体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也 正是为有机体利用的自由能。它不仅可以用来判断机体内某一过程能否自发 进行,而且还可以利用自由能这个函数来计算反应的其它有用参数。
பைடு நூலகம்
偶联化学反应ΔG°变化的可加性
在偶联的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是可以
糖 脂肪 蛋白质
O2
CO2和H2O
ADP+Pi
能量
ATP
热能
生物氧化的本质及特点
生物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失电子者 为还原剂,是电子供体,得电子者为氧化剂,在生 物体内,它有三种方式:
加氧氧化 RH+O2+2H++2e
ROH+H2O
直接电子转移 Fe2++Cu2+ Fe3++Cu+
脱氢氧化
Cyt-Fe2+
2
e-21 O2
b
c1
c
a
a3
Fe -S
CoQH2 2e- Cyt-Fe3+
Cyt-Fe2+ 2e- Cyt-Fe3+ Cyt-Fe2+ 2e- Cyt-Fe3+ O2- H2O
2H+
复合物III ( 泛 醌 - 细 胞 色 素 c还 原 酶 )
复合物IV ( 细 胞 色 素 c氧 化 酶 )
生物体主要以脱氢酶、传递体及氧化酶组成生物氧化体系, 以促进水的生成。
脱氢酶
氧化酶
MH2 M
递氢体
NAD+、NADP+、 FMN、FAD、COQ
递氢体H2
还原型
Cyt递电子体 b, c1, c, aa3
氧化型
½ O2 O2- H2O
2e
2H+
二、生物氧化的酶类
脂肪
多糖
生物体内能量产生的三个阶
蛋白质
NADPH+H+ 2H
2H 1/2O2
H2O
2、NADH脱氢酶以及其它黄素蛋白酶类
NADH脱氢酶属于不需氧黄素酶, 含FMN辅基,铁 -硫中心。通过Fe3+到Fe2+的变化将电子从FMN辅 基上转移到呼吸链下一成员辅酶Q上。
3、需氧脱氢酶类
2H
• 代谢物-2H FMN
•
FAD
• 代谢物
FMNH2
将任何一对氧化还原物质的氧化还原对连 在一起,都有氧化还原电位的产生。如果 将氧化还原物质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 即可测出氧化还原电势。标准氧还原电势 用E°表示。E°值愈大,获得电子的倾向愈 大;E°愈小,失去电子的倾向愈大
化学反应自由能的变化和 氧化-还原电势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自由能的变化与标准电势 的关系如下:
四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高能化合物:生化反应中,经水解反应或基团转移反 应释放出大量自由能(>25千焦/摩尔)的化合物.
烯醇磷酸化合物
高能化合物
磷酸化合物
磷氧型 磷氮型
酰基磷酸化合物 焦磷酸化合物
硫酯键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甲硫键化合物
高 能 化 合 物 类 型
高能A磷TP酸与化高合能物A磷TP酸的键形成
相加的:例:
A = B+C
ΔG°= + 20.92 KJ/mol
B=D
ΔG°= - 33.47 KJ/mol
则 A=C+D
ΔG°= - 12.55 KJ/mol
该规则表明一个在热力学上不利的反应,可以与热力 学有利的反应偶联进行,即可以被热力学有利的反应所 驱动而进行。这在生物化学反应中是很多的。
氧化—还原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