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
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组成。其中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因为水循环是本章教材的基本理论,是学习全章知识的基础,因而是重点学习内容。本节课,教材首先给出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围绕一幅“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情分析】
对于“大自然的水循环”这一内容,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常识,但是认识的不够全面,还未能上升到科学理性的层面去分析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区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内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关系。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3)理解大自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老师通过“绘制、讲解、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1)陆地水的相互关系(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设计思想】
1、采用案例教学。在教学采用多个案例,把抽象的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原理具体化,而且建立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2、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抛开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看图思考、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等板块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引导过渡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占主体的冰川是目前人类难以
利用的。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
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
供人类利用。既然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
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
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
学生回答:不会。
老师点题: 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
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
得以不断更新。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
循环运动。
引导学生进入
新的内容的学
习,起到承上
启下的作用
导入新课
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日:“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如果黄河水水不复回的话,
黄河早就干涸了。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下面让
我们来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大家都熟
悉的古诗导入
新的内容,激
发学生学习新
内容的兴趣。
分析归
纳
阅读教材图《水循环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1)水循环发生在哪些水体之间
(2)水循环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环节
学生回答:(略)
板书归纳主要环节: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地表水-地表、地下径流汇入大海。通过读图、画图,
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加强知识点记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授课过程思路清晰,主题包括两大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课程内容难度不是很大,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但在上课过程中,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时间比较紧张。在介绍陆地上的水体时知识拓展耗时较长,下次课在基础知识授课方面系统介绍即可,不用详细讲授,这样更有利把握课堂进度,合理分配时间,达到最佳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