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判读
高中区域地理课件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共47张PPT)
![高中区域地理课件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4a9f6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0.png)
冲积扇 等高线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多有 放射状河流或季节河流。
黄土塬 顶部平坦,边缘处沟谷纵横。等高 稀疏的地方数值大。
喀斯特峰林 多山间盆地(坝子),山多陡峭孤 峰。等高线稀疏处数值小。山峰等 高线密集且平滑。
新月形沙丘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一侧陡, 一侧缓,缓坡为迎风坡。
火山锥 等高线封闭,呈较有规律的环状, 上密下疏。突出特点为中心海拔 突然降低。
M
N
R S
5b0 Q
T U
P
60
KLM
50
N
P
R S TU Q
Q
难点突破三
如上图,判断图中A、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少?
150米>HA>100米;50米>HB>0米。 等值线共性:
在两条等值线间若还有一条闭合等值线, 则其数值只可能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小试牛刀三
7.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
A 、 110ºE线 B、30ºN
C、a线
D、b线
例4、读右图回答1-2题 1、图中陡崖最高点E的海拔可能为 A.799m B.859m C.999m D.1059m
2.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800 米 B.900 米 C.1000 米 D.1100 米
1200
1000 900
1. 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步骤2:定比例
步骤3:定基点
12
16
. . . . . . . . . .. . . . . . .
12 步骤4:画垂线
16
. .. . .
. ... .. . .... .
步骤5:画曲线
. .. . .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法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33ddf24431b90d6d85c708.png)
F、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 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 局的方案。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归纳:等高线地图判读中的“五读”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
A. a B. b
C. c
D. d
(2)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 )
A.滑坡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练习1: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乙、丙三条支流的画法中不合理的是
河。
2、丙处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甲
丙
乙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 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 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海平面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高原
等高线 中间疏 特征 四周密
山地
密集
丘陵 盆地 平原
稀疏 中间疏 稀疏 四周密 平直
高度
较高
超过 500米
较高
超过 500米
较低, 无一定 一般不 标准 高于 500米
200米 以下
起伏不 地表起 大,边 伏程度 缘陡峭
坡度较 坡度
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等值线地图综合分析和判读
![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等值线地图综合分析和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fb8f4d2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c.png)
2019高考地理学问总结-等值线地图综合分析和判读高考地理备考系列(四)等值线地图综合分析和判读等值线图是将某种地理事物或某种地理现象取其数值相等的点所做的连线图。
中学地理的等值线有许多类型,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酸雨pH值线、等太阳辐射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时线、等深线、等潜水线、等物质线、降水变率等值线、等水温压线、等震线、等地价线等等。
其中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最重要。
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空间演化以及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都可以通过等值线图来展示。
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像,以及分析计算实力,历年来高考都特别重视对等值线图的考查。
所以,了解等值线的基本特点,把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和综合分析特别重要。
一、等值线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
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
二、判读的一般方法1.读数值一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0);改变规律(这是做题的基础)2.看疏密状况一了解影响因素3.看走向和形态一了解影响因素4.留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协助线,变抽象为直观三.综合应用(一)、等高线地形图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假如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相互通视;留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行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留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留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途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长方向)分布,以削减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削减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开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应用、通视、计算等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应用、通视、计算等](https://img.taocdn.com/s3/m/942eb7f0102de2bd9605883d.png)
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流量):丰富、大、小
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 长、短、春汛、夏汛、冬汛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有、无、长、短 水能蕴藏量: 大、小
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 水系归属、水系形态、河道(河谷宽窄、 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 (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概况(面 积、水系排列形式)等。(见导与练)
陡崖
山谷
300A 250 200 150 100 50
E C
250
D
B
F
低
山谷
E C
300A 250 200 150 100 50
D
250
G
B
F
鞍部
练一练: 说出地形名称
鞍部 山顶
山谷 陡坡
山脊
缓坡
2、地形图的解读
B、地形的识别
山
脊
山
谷
要领1:等高线都呈 V 字型, 山脊中 高 两侧 低 ;山谷两侧 高 中 低 。
山顶 B ______
E 山脊 ______
盆地 C_______
山谷 F _______
D 处,水坝建好后若水位升至海拔100米 (8)若要修建一个水库,地址应选在______ 丙村海拔在100米以下必须搬迁 处,则图中丙、丁两村是否需搬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点到地平面 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 离为绝对高 度,即海拔
甲
1500米
1000米 500米
乙
海平面
2、陡崖和任意两点的高差
解读3: 图中崖顶、崖底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59df15df01dc281e53af054.png)
浅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等值线内容是高考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等,虽然各类等值线的特征、判读有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本文仅以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等高线为例,谈谈其判读和应用,以期对备考中的老师和同学产生一点启迪,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能。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图上所有标注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本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
大圈在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一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会看到重合,这说明该处是陡崖。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7.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8.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在等高线图上画着的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故又叫做降坡线。
9.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10.特殊的或规则的等高线地图:往往是火山、沙丘,或者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如梯田、大坝等。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可以完成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一般有以下五种基本方法:1.等高线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如果是谷地则为水流方向。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bafd43f67ec102de2bd89fb.png)
【小试牛刀】
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A
①地能看到A村吗?
400
B B
350
丙地能看到B村吗?
同图比较: 等高线密→坡度大 等高线疏→坡度小 比例尺大→坡度大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 比例尺小→坡度小 异图比较: (图幅相同) 等高距大→坡度大 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 等高距小→坡度小
判断坡面的凸凹:高疏低密——凸坡 高密低疏——凹坡
低
高
低
高
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 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
试想一想:
②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 处的海拔高度为多少米?
③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 形可能为洼地还是小丘?
3、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例2: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
300m、400m,求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H取值范围?若
相对高度最大值为h,则h为多少?A和B两地的温差是多
少?
200m<H<400m
400 300 200 100
399m<h<400m
H
A
B
城镇
3、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假设都不在等高线 上的两点,中间间 隔的等高线有n条 (数值不相同), 等高距为d,则两 点的相对高度H取 值范围为:
B● A●
(n-1)d<H<(n+1)d
【小试牛刀】 读图,回答:
(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B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6b49ab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c.png)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也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因为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
要突破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难点,需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判读技巧,达到灵活应用。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要诀:同线等高)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一致(要诀:同图等距)3.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要诀:重叠为崖)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要诀:密陡疏缓)5.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即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山谷。
(要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6.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要诀:大于小数、小于大数)7.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要诀: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1)某地在某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
(2)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
(3)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利用“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原则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如右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区域高度小于700米,则为洼地;B区域高度大于900米,则为山丘。
3. 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高中地理-004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004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68c5ae915acfa1c7ab00cc7f.png)
5千米
若四幅图中的比例尺皆为1:10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
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B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知能拓展
1.示坡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常用示坡线表示山顶和洼地。 表示山顶, 表示洼地。
2.几种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分布
•若两点不在等高线上,则其相对高度应为一个取 值范围
3.判断高低
(1)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判读。
K L
60 P
M N
R
50S Q
CT
U
P
60
KLM
50
N
P
R S TU Q
Q
(2)某两地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 的相对高H:(n-1)d<H<(n+1)d。 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59<H<60
③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__西__北__地区。
特殊 地貌
地 上 河
地貌景观
等高线分布
(续表)
特殊地貌
风蚀 蘑菇
岱崮 地貌
地貌景观
等高线分布
(续表)
特殊地貌
山前 冲积 扇
地貌景观
等高线分布
(续表)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类型和地形部位(单元) 1. [2015·上海卷]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图26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①H大<HA<H大+d。 ②H小-d<HB<H小。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判读技巧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判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f5f2b5fed630b1c58eeb523.png)
等高线图的解读
1、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M点的海拔范围: 80<H<90
(2)N点的海拔范围:
60<H<70 (3)M、N两点的相对高度:
10<H<30 (4)陡崖高度: 20米≤H<40米
高度的计算方法
甲
1000米
1500米
乙
500米
地面某点到另一 点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地面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离为 绝对高度,即海 拔
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 过谷底时,沿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形。
如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 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东北部为黄土塬地貌。在黄 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黄土高原
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将由a变为b线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4 ∠3 ∠2
D4 D3D2
垂直相对高度 h 坡度=
水平距离
tg∠
=
h D
判断坡度
④ 分析右图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缓是
。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下列四图中的比例尺相同,等值线的疏密相同,
则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D
等高距大
等高距小
坡度的识别
a 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相同,但
比例尺不同,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0 40
①
② ③
④
图1
0 50m
5 等高线/m 0
河流、池塘 聚落
等高线特点四: 不相交,除陡崖
400 600
陡崖
图文详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文详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6802c6c6a216147916112815.png)
▲图文详解十三等值线及其特征等值线是某地理事物或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潜水(地下水)位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地租线等等。
等值线的特征(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的数值间隔(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值)是相等的。
(2)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相等,也可能差一个等值距;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递变大小相等。
(3)同一幅图综合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交叉和汇聚(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都是闭合曲线,无论怎么迂回曲折,终究绕成圈,但在等值线图上由于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显示其闭合状态。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
(6)水平方向上等值线越密的地方,其值在水平方向的单位距离上变化越大。
(7)等值线弯曲部分向高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低;等值线弯曲部分向低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高。
▲图文详解十四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
如图1,A点的海拔为1500 米,B点的海拔为500 米,C 点的海拔为-400 米。
—般地图上标注的高度为海拔高度。
例如地图上在珠穆朗玛峰旁标注的8844.43 米,就是指珠峰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AC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900 米。
▲图文详解十五等高线的判读步骤及等高线的特性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用等高线表示。
在地图上,把陆地表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把海洋或湖泊中深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深线)。
等高线的判读步骤1、看等高线的数值,确定等高距在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
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存在三种可能性(大一个等高距,小一个等高距,相等)。
2、读图中的极值极值反映该区域海拔最大与最小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地势起伏的大小。
3、看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形状)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势的走向,等高线突出的方向可能是山脊或者是山谷。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0f288422bb68a98271fefaf8.png)
图3 等高线变式图
(某山地脊线图、图中 的等高距为100 m, M1与M2的海拔均为 500 m)
判读技巧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 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大 小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 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 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对于图 1 来说, 等高线比较简单直观,比较容易判断;对于图 2 来说,一般以 区域图为主,其中绘制简单的两三条等高线,表示该区域的海 拔高度和大致的地势起伏状况,判读时注意其等高线的数值大 小和等高线大小的排列即可;对于图 3 来说,要先根据注记“ 山脊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提示信息,在图上简要勾勒出等高线, 再根据等高线的特征与图示信息来解答问题。
程度 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 平坦,公路尽量沿等高线
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修建,“之” 字形道路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为了降低坡度
读图五 方面
读图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①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
①山脊:凸向低处; 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读弯曲 状况
②山谷:凸向高处。
③鞍部:正对的两山峰 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②判读等温线的变化:地势 高低决定气温高低。山谷地 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 线凸向温度低的方向;山脊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一般包括五个方面:
读图五 方面
读图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范围 ②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判读区域地形特征 ,判断 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
读延伸 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 坡、阴坡) 方向 方向
①农业:陡坡发展水土保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b9a612376baf1ffc4fada5.png)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一处重点,更是难点,先试从难点突破方面做点总结,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纵向地貌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战略通法:由等值线:“高高低低”判读:由高海拔(值)先低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高(值)(山丘);由低海拔(值)向高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为低海拔(值)(山谷)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的剖面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三、有关定量计算1.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Δd≤ΔH<(n+1)×Δd 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等高距理解:2.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理解:【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1-2题1.陡崖A处的高度为()A.10米B.20米C.20米以上D.20米以下2.公路选择在该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A.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解题】1、陡崖A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其相对高度为20~40米之间。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2b71e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e.png)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点拨高考】等高线地形图是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图,是反映区域特征的主要形式。
主要考查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疏密分布特点及其对应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等知识。
试题中多以虚拟区域或具体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形差异及其对人类生产(工农业生产、交通等)、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高度的计算(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图示崖顶为400 m≤H顶<500 m。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图示崖底为0<H底≤100 m。
(3)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
图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0 m ≤ΔH<500 m。
(说明: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3.闭合等高线的计算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4.计算两地的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 ℃×H相)/100 m。
5.地形坡度的计算与判断坡度由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两点相对高度可根据两点等高线计算,水平距离可根据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计算。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原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坡度陡。
地理学霸笔记0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地理学霸笔记0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c40b58ebb4cf7ec4afed0bb.png)
的凸出方向相反 分析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在陡崖 处形成瀑布; ②等高线稀疏的河谷水流缓,利航运; ③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有关 4.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的 实 际 应 用 选 “ 点 ”、 选 “ 线 ”、 选 “ 面 ”
5. 地 形 剖 面 图 的 绘 制 与 判 读 ( 1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确定剖面线: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 条直线。 确定比例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 ( 有 特 殊 要 求 时 除 外 ); 为 了 使 剖 面 图 所 表 达 的 地 形 起 伏 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都要适当放大。 建坐标: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 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 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尤其是特殊点(如最 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连线: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 降趋势。 ( 2 )地形剖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 大 ≤ H 顶 < H 大 + d 。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 小 - d < H 底 ≤ H 小 。 (注: n 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d 为等高距, H 大 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 H 小 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 低的) ( 4 )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 间有 n 条等高线,等高距为 d 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 可 用 下 面 公 式 求 算 :( n - 1 ) d 米 < H < ( n + 1 ) d 米。
( 5 )判断闭合等高线区域内的海拔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时会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可依据 “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来判断。例:如果闭合等值 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 海拔低于较低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 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 拔高于较高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丘。 3.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中 河 流 水 系 、 水 文 特 征 的 判 断 判断水系特征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②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③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穿越河谷时等高线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a4119f89eb172ded63b7e2.png)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一、知识讲解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读方法具有一致性,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判读。
“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图。
读图,完成1-2题。
1. 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A. ①村B. ②村C. ③村D. ④村2. 下列各村通往M镇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A. ①村B. ②村C. ③村D. ④村【答案】1. C 2. B【解析】1.“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
根据等高线分布形态,各村中,④村海拔较高,且等高线较稀疏,最可能居于“坪”上,D对。
①村位于山谷中河流沿岸,A错。
②村、③村等高线密集,位于陡坡上,B、C错。
2.图示公路线穿过等高线条数越多,地势起伏越大。
各村通往M镇的公路中,穿过等高线条数最多的是①村,起伏最大的是①村,A对。
②村、③村、④村穿过等高线条数少,地势起伏小,B、C、D错。
3.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下题。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 260米B. 310米C. 360米D. 410米【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山峰海拔580米,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围绕山峰等高线数值是500米。
桥梁附近海拔范围是200-300米之间,瀑布的落差为72米,桥梁位于瀑布下游,附近河岸海拔范围是200-228米之间,与山峰的高差范围是352-380米之间,最接近360米,C对。
A、B、D错。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区南部山地坡度较陡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剧烈B.古冰川作用C.断层相对上升D.岩层褶皱隆起5.②河比①河A.结冰期短B.水能丰富C.含沙量大D.航运价值高【答案】4.C5.C【解析】4.由图示经纬度可判断南部山地是秦岭,北部是渭河平原;南部山地坡度较陡与北部地区形成明显的台阶,秦岭属于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块,为地垒地质构造。
选C正确。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aeda7f84693daef5ef73d57.png)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高中地理的等高线地形图,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像以及分析计算能力,历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考查,也是学生高考备考的难点所在,所以了解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把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非常必要。
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高考主题复习之一: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和技巧
![高考主题复习之一: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3af3425482fb4daa58d4bfe.png)
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和技巧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个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第二,掌握等高线的判读方法①看等高线的数值大小通过等高线的数值,可以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图上距离测算实地水平距离;根据比例尺,测算出两点坡度的大小。
②看等高线的等高距同一图上,等高线间的等高距是一定的,地面相对高差愈大,等高线的条数就愈多,特别是山区,地图上的等高线非常密集。
不同图上,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选择的等高距应该越小,相反,等高距越大;在表示的实际范围一定的情况下,地势起伏越大,选择的等高距应该越大,相反,等高距应该越小,只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表示地面起伏状况。
③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同一图上,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表示坡度愈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练习:
答案:(1)A山顶 D陡崖 E山谷 G山脊 (2)低 高 (3) 1 200-1 300米 100米 300米 (4)B (5)3~4
1300
1200
1100
1100 1200
崖顶海拔高度 崖底海拔高度 陡崖相对高度
1000
1200≤H顶<1300 1000<H底≤1100 100≤△H<300
练习:请你把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 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图,左边是它的 等高线图,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 现什么?
五种陆地地形/宏观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 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 m,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 m,等高线较密集 高原:海拔高(5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 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n-1)d≤△H<(n+1)d 注:n为两点间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 高距。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2. A 700 600 500 400 B 300
海拔高度200260000mm<<HHAB<<730000mm
相对高度 (n-1)d≤△H<(n+1)d
答案:300米≤A-B<500米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3)计算坡度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山谷: 凸高为低
注意:1.山谷线(等高线 弯曲处)。2.山谷线称为 集水线(水流)。
鞍部:两个山顶 之间的部分
陡崖
陡崖 等高线重合
陡崖
3.等高线地形图
练习:“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写出下 列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山峰/顶 B山谷 C山脊 D陡崖 E鞍部 F盆地
3.等高线地形图 ★★
补充: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公式: △H=H高-H低
(n-1)d≤△H<(n+1)d 注:n为两点间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 高距。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读出两点的高度(海拔)或范围,计算出两点的 相对高度或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可以进 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垂直递减率:高度每增 加100 m,气温下降约0.6 ℃)。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600ຫໍສະໝຸດ 500 400300
200
②陡崖底部的高度(海拔)H底,其公式: b-d<H底≤b(其中b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 最小值,d为等高距),如图中陡崖D处底部的 高度(海拔)为200 m<H底≤300 m。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600
500 400
300
200
③陡崖的相对高度为ΔH,其公式: (n-1)d≤ΔH<(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 条数,d为等高距),如图中陡崖D的相对高度 为200 m≤ΔH<400 m。
示意图、等 地形特
高线图
征
说明
多条等 陡 高线会 崖 合重叠
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
山脊 山谷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从A点往两侧海拔数 递减,则L为山脊 (“凸低为高”是山脊)
从A点往两侧海拔数 递增,则L为山谷 (“凸高为低”是山谷)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陡崖
山顶
山顶 等高线
闭合 中间高, 四周低。
③弯度判读:凸高为低是 山谷 , 凸低为高是 山脊 。
注意: 1.等高线数值中心大,四周 小。 山顶:等高线闭合 2.山顶高度大于300,小于 ,中间高四周低 400。 3.示坡线向外。
100 200 300
盆地
注意: 1.中心等高线数值小, 四周数值大。 2.示坡线向内。
山脊: 凸低为高
注意:1.山脊线(等高线弯 曲处)。2.山脊线称为分水 线(分水岭)。
湘教版高二地理 地球与地图 专题复习
知识导航: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五种陆地地形 3.五种海底地形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高度判读、疏密判读、弯度判读) 5.等值线的应用: 6.其他:陡崖高度计算
课程标准
本单元内容是学习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 高考考察的重要部分。其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见图例、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等 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度向内
侧降低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地 形
表示方 法
示意图、等 地形特
高线图
征
说明
等高线
等高线
从山顶 凸向低
山 脊
凸向低 处,中 间高于
到山麓 处,其 凸起的 连线叫 高耸部 山脊线,
两侧
分 也叫分
水线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地 形
表示方 法
示意图、等 地形特
高线图
征
说明
等高线
等高线
凸向高
山 谷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地 形
表示方 法
示意图、等 地形特
高线图
征
说明
示坡线
闭合曲
画在等
山 线,外
四周低, 高线外
峰 低内高,
中间高 侧,坡
符号▲
度向外
侧降低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地 形
表示方 法
示意图、等 地形特
高线图
征
说明
示坡线
盆 地
闭合曲 线,外 高内低
画在等 四周高, 高线内 中间低 侧,坡
6. a>b
300
200
300
200
>300
<200
200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答案:
(1)BC(2)BC(3)AB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及有关计算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读出两点的高度(海拔)或范围,计算出两点的 相对高度或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可以进 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垂直递减率:高度每增 加100 m,气温下降约0.6 ℃)。
重要公式
①陡崖顶部的高度(海拔)H顶 a≤H顶<a+d
②陡崖底部的高度(海拔)H底 b-d<H底≤b
③陡崖的相对高度为ΔH (n-1)d≤ΔH<(n+1)d
(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
600
500
400
300
200
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n-1)d≤ΔH<(n+1)d
答案:200米≤△H<400米
山脊 凸低为
高 盆地
山谷 凸高为
低
鞍部 两个山 顶之间 的部分
陡崖 等高线
重合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例: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
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山顶
山谷
鞍部
山脊
山谷
山顶 山顶
练习:请你把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 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图,左边是它的 等高线图,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 现什么?
150≤△H <250
250 150 200
练习2:计算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
××
×
练习2:计算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
1100 1200
××
×
练习2:计算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
1300 1200 1100 1000
练习3:计算图中AB两点的地形?相对温差?
公式:(n-1)d≤△H<(n+1)d 相对温差:6 ℃ ≤△H<10℃
②陡崖底部的高度(海拔)H底 b-d<H底≤b
③陡崖的相对高度为ΔH (n-1)d≤ΔH<(n+1)d
(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600
500 400
300
200
①陡崖顶部的高度(海拔)H顶,其公式: a≤H顶<a+d(其中a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 最大值,d为等高距),如图中陡崖D处顶部的 高度(海拔)为500 m≤H顶<600 m。
P8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海拔/绝对高度:
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两个地点的高度差。单位:米。
等高线地形图怎么来的?
1.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__等__。 ②等__高__距__全图一致。 ③等高线均为_闭__合_曲线。
(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中完全呈现)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__崖__处 可重合。
2.等高线的判读规律: ①高度判读:等高线上的数字表示海拔高度, 数值越大海拔越 高 。
400 300 200 100
②疏密判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 陡 ;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 缓 。
(陡密、疏缓)
2.等高线的判读规律:
经典 例题
4.
风
移动 沙丘
850 860
答案:(1)810-820米 860-870米 (2)C 解析:O与P点的相对高度套用公式: (n-1)d≤△H<(n+1)d,结果为40≤△H <60m,符合这个范围的最大值为C选项。
5.
300 250
200
E
150
100
50
答案: 崖顶的海拔高度(1)250m≤H顶<300m 崖底的海拔高度(2)50m<H底≤100m 陡崖的相对高度(3)150m≤△H<250m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