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57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5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在发病年龄、性别、诱因、晕厥先兆、持续时间及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HUTT)方面的差别。方法根据初次发病年龄把所有患儿分为低龄组(6~10岁)和高龄组(11~16岁),对两组分别进行年龄、性别、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的比较以及两组病例在诱因,先兆出现和持续时间方面进行对比。结果VVS在低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年龄组发病率抵;男性发病率较女性低;HUTT阳性率在年龄组间统计学意义,而在性别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阳性率明显增高;两组在诱因、先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持续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VS发病率低年龄组低于高年龄组,HUTT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在诱因和先兆方面,低年龄组低于高年龄组,持续时间无差别。

标签: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

晕厥是由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是儿童时期的常见急症,引起晕厥的基本原因包括心输出量突然减少或中断,血管神经反射失调引起血压急剧下降,脑血管供血障碍,代谢功能紊乱等。根据病因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等,其中VVS是儿童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近年来,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是国际上小儿心脏病学的研究热点之一[1]。我院自2003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诊断为VVS患儿57例,现就其发病年龄、性别、诱因、晕厥先兆、持续时间及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等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选择我院自2003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诊断为VVS患者57例,年龄6~16岁,其中男17例,女40例。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低年龄组15例(6~10岁),高年龄组42例(11~16岁),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患儿给予健康教育,有晕厥先兆者立即进行体位调整,采用坐﹑蹲或平卧位,以提高血压,保证脑血流灌注。反复发作的患儿进行直立训练和呼吸训练,部分患儿给予补液,口服盐水或静脉输注盐水,或者口服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1.5mg/(kg·d),分两次早晚服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例进行年龄和性别对比,诱因、晕厥先兆、持续时间、HUTT试验

阳性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率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HUTT阳性率比较

两组在年龄、性别和HUTT阳性率方面的比较表明,低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年龄组发病率低;男性发病率较女性低;HUTT阳性率在年龄组间差异性小,而在性别方面,女性阳性率明显增高,x2=11.250,P<0.01,见表1。

2.2 两组VVS患儿诱因先兆及持续时间对比

两组在诱因、先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VVS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各种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周围血管床广泛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而晕厥[3-4]。据报道,儿茶酚胺、5-羟色胺、阿片类物质等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致心室过度收缩。另外,脑血管调节障碍、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等也参与VVS发病。临床分析显示,高年龄组儿童VVS发病率高于低年龄儿童,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国外报道HUTT阳性率存在差异,而本资料显示HUTT 阳性率无明显年龄差异,差异表现在性别方面,女性阳性率较高,心率及血压在男性较女性降低更明显[5]。因为年龄较小的孩子社会活动少,外界刺激少,而较大儿童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受到的外界刺激比较多,引起晕厥的诱因亦较多,所以生活环境不同,发病率亦不同。特别是青春期女性患儿,一旦接触到不良刺激就一起发病,所以较同龄期男性发病率高[6]。晕厥发生前可有诱发因素,如持久站立、环境闷热、生气愤怒、紧张焦虑、晨起直立、疼痛晕针等。VVS发作前一般先出现晕厥先兆,表现为突然虚弱、轻微头痛不适、疲劳、视觉变化、头痛、耳鸣、心悸、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过度换气、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持续时间10~20s,然后晕厥发生,意识丧失,持续3~5min[7]。出现晕厥先兆的过程在年长儿表现得比较明显,年龄较小的儿童,其代偿能力差,发病快,经过时间短,所以不出现先兆或先兆时间短,不易察觉。结果还显示晕厥发作的持续时间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

通过以上临床研究,使我们对VVS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掌握本病不同年龄的发病特征,对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我们应该加强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减轻心里负担,减少诱发因素,促使患

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金红芳.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8):244.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晕厥诊断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2):99-102.

[3] 王成,谢振武,李茗香,等.不同年龄和性别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诊断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2):101-104.

[4] 李丽宏,刘晓英,冯素敏,等.直立倾斜试验检查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21-22.

[5]文川,王成,李雯,等.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23-725.

[6] 何宏蕴,杨秀玲,翟红兵.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中心电图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6):1295-1296.

[7] Zygmunt A,Stanczyk J.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children with neurocardiogenie syncope[J].Clin Auton Res,2004,14(2):99-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