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的纵横术与蒲阳之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仪的纵横术与蒲阳之战
蒲阳之战是战国时期两个强国秦、魏之间进行的一次战役。蒲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28年。这次战役,虽说不是一次有名的战役,战役的过程史书亦无详细记载,然而史书却记载战役之后纵横家张仪推销连横术,并且获得了成功的详细经过。本文专门介绍张仪随秦攻夺魏地并且初试连横术的蒲阳之战。
一
蒲阳(今山西隰县)战国时期是魏之属境。战国早期,魏国作为三晋联盟的领袖,发展的最快,国力最强。魏国的开国国君魏文候,在位四十多年,起用了许多有才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中,最有名的是李悝、吴起和西门豹。李悝是魏国的宰相,在魏文候的支持下,变法图强,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加强武装力量,沿至魏惠王时,都城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迁往大梁(今河南开封),首先成为中原强国,并登上盟主宝座,魏国的霸业也升到顶点。随即在与齐国的交战中连连失利,在对秦国的作战中,又不断受到挫败,国势由此一蹶不振。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会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从此以后魏国失掉了霸主的地位。被迫充当齐,秦等强国的附庸,不再是战国士雄的主角。
蒲阳是魏国四处疆域的河东郡地。程恩泽的《国策地名考》曰:“魏地兼有河东、河内、河西、河外,约言之,龙门以东,据汾为河东,今汾、蒲、吉、解诸府州是”。河东是魏国主要疆域当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土厚水深,物产丰饶,又有河山环绕,利于阻滞敌人的进攻,而蒲阳又首当其中。春秋时期晋献公曾派晋大夫士
蒍筑蒲,命公子重耳居守蒲邑,以防强秦。三家分晋后,蒲归魏地。
二
张仪,魏国贵族后裔。其生年不明,卒于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学纵横之术(古九流之一,以审察时势,游说劝人为主)。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战国策》中记载张仪与另一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是相对立的一纵一横。张仪主张“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游说六国以奉秦,达到兼并和扩张的目地;苏秦主张“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合六国之力以抗秦,防止强国的兼并。这和史实不符。后来司家马迁受此影响,在《张仪列传》中将张仪和苏秦列为同时之人,甚至还说在苏秦发迹后,张仪受苏秦激励而入秦。又记张仪卒于苏秦后,也均与史实不符。据史料考证张仪在前,苏秦在后。和张仪同时的是公孙衍、惠施、陈轸等人。苏秦是张仪死后才初露头角的。在纵横家中张仪显然是苏秦的前辈。司马迁所记张仪的年代基本正确,而把苏秦的经历提早了约三十年。其实张仪在当时名声颇大。甚至在有些人看来,张仪是能左右天下局势的大人物。《孟子.月泰文公》引用其弟子景春称赞之语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苟子.臣道》则认为张仪和苏秦皆巧敏佞说,善取宠于上。而张仪正是凭借其对政治形势敏税和观察力,立足于秦国,穿梭于战国七雄之间,运用非同寻常的辞令和权术,纵横捭阖,游说各国国君相,玩弄韩、赵、魏、燕、楚、齐六国于股掌之间。
初出茅庐的张仪游说诸候,但都受到冷遇。甚至在楚国被宰相无端怀疑偷壁,还被鞭打了数百下。《史记.张仪列传第十》是这样描写这段事的:“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壁”。共执张仪,掠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过
人的胆识和勇气,在后来的游说生涯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公元前329年张仪从赵国来到秦国,得到雄才大略的秦惠文王信任、重用,拜为客卿,直接参予谋划讨伐诸候的的大事。公元前328年,张仪与魏公子华带兵攻打魏国,一举拿下魏国的蒲阳。这时张仪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到来。
三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进行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次数更多,规模更大。其各自之间疆域变动之剧烈,在中国历史上的其它时期,很少能与其匹敌者。
与河东隔河相望的上郡、河西之地,在魏文候时期,攻战讨伐,使之成为魏国疆域,而黄河也变成魏国的内河,这对建有都城的魏本土河东来说,是一道巩固的外围屏障。可以阻止秦国东进之路,使其不能得志于中原。然而魏国未能乘胜追击,而且后来也不加重视,没有巩固统治,以致留下隐患,从而使秦国东山再起,后来丧失其地就是在所难免了。这一点钟风年先生在《战国疆域变迁考》论道:“魏文候力争秦河西,首将渭南北地连为一部,盖已深知全局如此非持久之计而然也。奈终未及逐秦远徙,布置周备,即舍而之他;武候则直不以秦为虑。故传至惠王,一旦秦日暴兴,魏则挫势立见,从此处处失败,地或残或丧,无一片得宁靖者矣。”公元前330年,魏割河西地与秦,魏国失去屏障,秦进入河东境内。前328年《史记.魏世家》记:“魏尽入上郡于秦。秦降我蒲阳。”正是这蒲阳之战为张仪提供了施展政治抱负的舞台。
秦攻占蒲阳之后,张仪马上向秦惠王建议,提出将蒲阳还给魏国,并且还进一步提议让秦公子繇到魏国去做人质,而他将利用护送公子繇国去魏之时,找机会接近魏王,游说魏王。《史记》中记载张仪游说魏王的语言是十分精采而且充满机智的,张仪说魏王:“秦王之遇魏甚,魏不可无礼。魏
因入上郡(上郡之领域,大致有今洛河以东,黄河以北,东北到子长,延安一带)、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谢秦惠王。”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秦王待你们魏国不薄,你看,得到蒲阳不要不说,还将公子繇送来当人质,魏国怎么说也不应对秦国失去礼节呀,你们总应该想办法报答一下秦王的厚爱吧?况且秦、魏两国结成联盟,合兵讨伐其它国家,你魏国将来得到的土地肯定要比送给秦国的土要多很多倍。可能魏王被说动了心,接受了张仪提出的建议,于是将上郡十五县和河西重镇少梁送给了秦国。至此黄河以西地区全部归秦所有。张仪的“连横”策略以秦放弃一蒲阳邑,而得上郡十五城和少梁首战告捷。
张仪以自己的谋略和口才为秦争得土地,并且让魏国放弃了“合纵”,他的纵横家事业也从此开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蒲阳之战是张仪游说连横的经典之作。在这之后,张仪“晋材秦用”。使用纵横之术,利用各个诸候之间的矛盾,运用雄辩的口才,诡谲的谋略,纵横捭阖,游说于六国之间,为秦建树了诸多功绩。在秦国的政治上、外交和军事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从而使秦国的国威大张,为秦国的霸业和以后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进(1964—),汉族,隰县文物旅游局副研究馆员
通讯地址:隰县文物旅游局(小西天)
邮政编码:041300
联系电话0357---732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