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合集下载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作者:孙炜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10期大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一个发展时期,是青少年由不成熟的人格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的阶段,也是各种互相矛盾的思想观念发生碰撞、冲突的时期。

因而,大学阶段正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科学地分析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迫切的工作。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新生适应问题这一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大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到社会,这个变化是社会角色成熟的主要经历。

学生来到大学后,面临的是陌生的地区、新的校园和班集体,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和适应。

由于目前新人校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很容易产生各种形式的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与中学相比,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

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智力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稚嫩形成反差,有的学生想和别人交往,但不知怎样交往或交往失败,故而形成怀疑他人、怀疑一切的心理,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表现为不能克制自己,又不尊重别人的意见,常处于矛盾之中。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或长期在家庭中独处让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自己的利益大于一切。

所以,在面对大学的集体生活时,有的学生不懂得与人分享和分担,不懂得谦让和为他人着想,这样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学习压力问题由于大学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有别于中学,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表现为学习方法欠佳,学习目标迷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经常感到迷惘失落,动力不足,兴趣不高,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困扰。

此外,角色地位的改变也是每个大学生所要面对的。

多数大学生在入学前是当地学习的尖子、老师家长的宠儿、同学朋友心目中的榜样,自我感觉良好。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一、心理适应问题进入大学后,新生需要面对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时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适应不良的问题。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因素引发。

具体表现可能包括焦虑、孤独、迷茫等。

对策: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生活,同时建立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学生自身也应积极调整心态,主动适应新环境,遇到问题及时向辅导员、老师或同学求助。

二、学业压力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主要来源于课程学习、科研任务和就业竞争等。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困难或对自我要求过高而感到压力过大。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学术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同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学生自身也应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调整自我期待,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人际关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遇到多种问题,如与同学、老师、家人沟通不畅等。

这可能是由于性格差异、缺乏沟通技巧、情绪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和处理技巧。

同时,学生自身也应注意沟通方式和情绪管理,尊重他人,理解差异,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自我认知与成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特长等。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职业规划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

学生自身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情感与恋爱大学生在情感和恋爱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恋爱受挫、单相思等。

这可能是由于情感处理不当、恋爱观不健康等因素引发。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情感管理和恋爱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恋爱观和情感处理方式。

同时,学生自身也应积极面对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调查统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性别、所学专业的关系并不大,与家庭状况、祖辈身份、精神状态、人格特征关系紧密。

具体表现在学习环境变化、学业受挫、恋爱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可大体归为以下几类。

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人的过度关爱中长大,往往难以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

进入大学,不少人不能很快学会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便会产生自卑、困惑、无助等心理问题。

还有一些学生从农村到城市,由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不适应,可能产生自卑、冷漠、孤僻等心理问题
学业受挫带来的焦虑心理。

从高中到大学,很多学生由高中的紧张状态到大学的放松状态,突然失去学习目标和方向,有时会出现逃课、逃学现象,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挂科。

学业的受挫,自信的缺失,进而就会产生焦虑心理。

随之,来自过级考试、职业证书考试等方面压力,导致一些学生处于超负荷状态,加重学生紧张、焦虑等症状。

恋爱问题带来的困惑烦恼。

大学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完全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因青春期的冲动,也会出现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现象,引起紧张、担忧、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或者因理想的恋爱观与现实情况发生矛盾,而陷入痛苦、迷惘、消沉之中,甚至情感破裂后产生报复心理。

因没有恋爱而变得难耐孤独、烦躁、情绪不定的情况也时常出现。

人际关系问题导致孤独心理和自我封闭。

大学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走到了一起,不同的风俗习惯常会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孤独心理。

一些大学生宁可在网络里诉说,也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更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说话,在现实中封闭自我。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

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尤其是高校扩招、就业困难、竞争加剧、观念冲突等方面的问题,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1社会方面1.1社会价值观念混乱。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价值观呈多元态势。

混乱的价值观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如官员买官卖官、行贿受贿;公款吃喝、以权谋私;婚外恋、傍大款;贪图享受等。

转贴于1.2不良的社会风气。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来源于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但是部分媒体猎奇、猎艳,刊登一些不健康的“新闻”,并给予非客观的评价,对大学生心理产生误导;影视中的暴力、凶杀、恐怖景象吸引、刺激学生,并对其产生诱惑力。

1.3竞争加剧。

在中国庞大的人口环境下,随着高学历的普及,大学生的就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年比一年庞大的就业群体和有限的就业岗位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前途焦虑”的症状。

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学生之间竞争激烈,长期的竞争摩擦使有些同学产生了敌对心理。

2家庭方面2.1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

中国父母普遍奉行教育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不征求孩子意愿的情况下,强行让他们参加各种辅导班、兴趣班。

在这种环境的长期压制下,许多孩子对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触,思维中充满着强烈的独立性、批判性等逆反心理。

2.2父母的过分溺爱。

自幼生活在过分溺爱型家庭里的人,使他们很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意识,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性格,即使在进入大学后,仍不注意自我完善以克服和改善心理上的弱点,而是任其自我意识膨胀。

其结果必然是一旦欲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者自尊受到伤害,就诉诸暴力。

2.3暴力管制型家庭。

长期处于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下,容易使子女敏感多疑、偏执敌对、粗野暴躁、消极自卑,并萌发对暴力的推崇和猎奇心理,从而强化了其暴力犯罪的心理。

2.4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无权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日益增多。

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1.1 焦虑焦虑是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对未来的担忧、对学业和就业的过度关注,甚至出现心慌、失眠等症状。

1.2 抑郁抑郁是一种持续的低落情绪,表现为对生活失去兴趣、自我评价降低、精力不足等。

严重的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杀倾向。

1.3 人际关系敏感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过度敏感,容易受到他人言行的影响,导致心理负担加重。

1.4 网络成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现实生活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社交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2.1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首要压力来源。

课程繁重、考试频繁、竞争激烈等因素使得大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2.2 就业压力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担忧。

担心自己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对职场竞争。

2.3 人际关系压力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成为一大挑战。

如何与室友、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处理恋爱关系等问题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

2.4 家庭因素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等问题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3.1 增强心理素质大学生应学会调整心态,正确看待挫折和失败。

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拓宽人际交往圈子。

学会倾听和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3 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1、逆反心理易诱发学生逆反身心理的原因:一是强烈的好奇心。

在某事物被禁止时,特别是只做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学生猜疑、揣度、推测的好奇心,以至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作尝试。

二是企图标新立异。

学生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

有时为获得别人的认同,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别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是特异生活经历。

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过分对学生宠爱,有的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还有的学生一向循规蹈矩,在受到莫名其妙的冤枉后,也会性情突变。

产生言行与主观意愿相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心态。

而这种心态一旦构成心理定势,就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会经常左右他的一举一动,使学生变得头脑简单、妄自尊大、固执偏激。

遇到逆反心理处理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广闻博见。

逆反心理产生,从根本上说还是学生文化素质不够高,缺乏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克服逆反心理的关键就是要广闻博见,提高文化素质,提高识别能力。

要帮助学生广闻博见,用科学、宽容的思维方式,避免固执和偏激。

二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遇到情况,一定要冷静地进行分析,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

不能被逆反心理所控制,让思想仅仅是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

三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有逆反心理,一般都是思路狭隘、短视,对问题缺少解决办法造成的。

应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办法,并通过学生不断的自我训练,最终使学生从逆反心理的阴影中走出来。

2、压抑心理学生的压抑心理源于外部环境,也有自身原因。

从外部环境讲,对学生行为规范过多过严,与学生的承受程度差距甚远,学生极易产生压抑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负担过重,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感到痛苦和压抑;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理想、愿望、交友等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自然会产生孤独无援的压抑。

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学习困难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业紧张等问题时,既会感到挫折,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是复杂的,包括时间管理不善、缺乏自信、焦虑情绪等。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改善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一、心理成因分析1. 时间管理不善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

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往往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长时间的学习无法得到应有的成绩,从而导致学习困难。

2. 缺乏自信大学生学业压力较大,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因此自信是成功学习的关键。

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消极情绪不仅会降低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习效果。

3. 孤独感大学生学习环境相对独立,与高中时期相比,学习的孤独感更为强烈。

一些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交活动,很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情绪。

4. 焦虑情绪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和学业上的挑战,许多大学生会有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为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心理成因。

二、对策探析针对时间管理不善的问题,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缺乏自信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心,从小目标开始,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3. 注重社交活动对于缺乏社交的学生,应该主动参与校园活动,扩大社交圈子,与他人交流互动,增强社交能力。

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支持,减轻孤独感,从而提高学习动力。

针对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大学生应该学会积极面对,寻找方式缓解焦虑情绪。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第三章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一、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应对进入大学后,大学新生必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任务、新的人际交往及新的社会角色。

但是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会出现不适应现象。

(一)大学新生适应中遇到的问题1.生活环境不适应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在上大学前,许多学生的饮食起居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

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

其次是理想与现实的期望落差太大而致的不适应。

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

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

这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2.学习不适应一是学习心态不适应。

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是班级乃至学校里的佼佼者,经常体会到优越感。

进了大学后,发现“山外青山楼外楼”,自己在同学中并没有优势可言,新的竞争使许多人失去了过去作为“尖子”的位置和优越感。

二是学习目标不适应。

高中阶段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顺利地通过”独木桥”。

进入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因而易产生失落感。

三是学习方法不适应。

与中学相比,大学的上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

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大量的课余时间,使得部分新生常感到难以适应。

3.人际关系不适应首先表现为相形之下的自卑感。

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尖子生,自我感觉良好。

但到了大学后,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

其中多数学生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

而有些学生却因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产生自卑心理。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矫正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矫正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矫正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他们的重要障碍之一。

心理障碍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了解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成因分析1.社会压力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使得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各种压力成为心理障碍的重要诱因。

一些大学生在这种巨大压力下很难得到有效的释放,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2.家庭因素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境,家庭中存在的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过分期望、家庭暴力等问题,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成为心理障碍的诱因。

3.学业挑战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学业挑战,学习任务繁重,学科知识大幅度提升,这些挑战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学业状况较差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4.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处于社会逐步成熟期,人际关系的问题是其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些缺乏交往经验的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存在困扰时,易造成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

5.生活不良习惯一些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容易出现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加重心理障碍的发生。

二、矫正方法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生活方向和目标,避免对现实的焦虑和畏惧,鼓励自己积极向上,树立信心,树立信念,走出迷茫。

2.有效释放压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寻求有效释放压力的方式,比如参加体育锻炼、听音乐、读书等,在追求自己兴趣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应该主动和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预防措施心理健康是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的能力,而大学时期正是一个对心理健康极具挑战的阶段。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一、成因分析1.学业压力大学生在面临繁重的学业压力时,常常感到焦虑和压力。

他们需要应对考试、论文和课业任务,这些要求使得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大。

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自卑、情绪波动和学习困难等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期间,学生会面临新的人际关系挑战。

他们需要适应与室友、同学和教师的相处方式,与陌生人建立友谊,并处理各类人际冲突。

对于一些社交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这些挑战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压力,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3.自我认同困惑大学是个人成长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许多大学生因此面临着自我认同困惑。

他们需要面对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念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等问题。

这些困惑可能导致学生感到失落、焦虑和无助。

4.经济压力在财务自主和经济独立方面,许多大学生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

他们需要应对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经济压力,有时还需要兼职工作来减轻家庭负担。

这种经济压力可能导致学生感到紧张和焦虑,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预防措施1.提供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学校应该提供全面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和面对压力、焦虑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咨询师的帮助,学习应对技巧和策略,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时间管理习惯学校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时间管理习惯,避免学业压力过大。

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提供学术指导,并鼓励学生寻求帮助和支持。

3.加强社交活动和支持网络建设学校应该鼓励并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帮助学生扩展社交圈子,建立友谊和支持网络。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别指导和支持。

4.关注心理健康的信息和资源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宣传栏和座谈会等方式,提供心理健康的信息和资源。

学生可以获得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支持和帮助,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虽然大学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阶段,但也存在着许多心理危机问题。

本文将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危机以及危机干预,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1. 学业压力:大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业压力,包括繁重的课业任务、考试压力、论文写作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人际关系:大学生离开家庭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重新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与室友、同学、老师等的相处可能会产生矛盾和压力,进而导致心理危机。

3. 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后需要面临就业压力。

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经济收入等问题可能会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引发心理危机。

4. 自我认同困惑:大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观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重新思考和认同,这可能引发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1. 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愤怒等消极情绪的出现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2. 行为问题:大学生可能表现出自闭、社交退缩、不合理的冲动行为等,这些行为可能是对心理问题的回应。

3. 生理问题:身体健康问题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等也可能是心理危机的反映。

4. 学业问题:学习成绩的下降、失去学习动力等都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体现。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1. 提供信息和知识:为大学生提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使他们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表现和解决方法,以增强他们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情感支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让大学生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有人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提供情感支持。

3. 培养应对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如积极的情绪调节、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

4. 建立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和体系,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心理导师等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措施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措施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措施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措施:一、焦虑:1、成因:(1)新环境造成的焦虑:大学是全新的环境,刚进入校园,迎来全新的管理、校规等就会面临新的压力,因没有习惯而产生的焦虑;(2)学习压力:进入大学意味着要学习更多新知识,要求更高,满足新标准,有时候会感到压力太大;(3)自我形象:新生也是刚刚脱离家庭时期,来到大学以后,会有担心自身形象和审美接受度的焦虑;2、对策措施:(1)要掌握学习环境,及时了解校内信息;(2)要坚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努力保持身心健康;(3)要克制自己的形象焦虑,多多去实践去尝试;(4)了解subject自身,探索新的学习方法,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应对。

二、流亡思乡:1、成因:(1)思乡情绪:远离家乡与家人,想念常处的环境,景物等,萦绕在心中的情绪自然会制造痛苦;(2)过于操心家庭:久别胜似久居,与家庭的距离会加大家庭的心理距离,无法及时发现家里的问题,担心家人的健康发展,增加心理负担;2、对策措施:(1)要冷静的客观的做好与家人的交流沟通;(2)多思考,发掘学习和成长的乐趣;(3)多多结交新朋友,找到全新的话题,更好地消磨时间;(4)要良好的调整心态,改造消极的思维情绪;(5)多做志愿活动,做有意义的事情,多思考,学会释放自我。

三、抑郁:1、成因:(1)自身特质造成的自尊心减弱:由于与他人在外貌、能力等方面的比较,使自身的心理自尊弱化;(2)家庭及事业等失利:许多新生来自家庭,其来大学前已有了某些失败的经历,容易陷入抑郁的情绪中;(3)缺乏成功的实现的鼓励:大学充满了竞争,成功的机会也少,缺乏一个明确的成功实现的鼓励;2、对策措施:(1)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尝试新角色;(2)多参加活动,打发时间,增加社会活动度;(3)要学会放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堆放积极的心情;(4)多参与体育活动,多运动,释放压力;(5)在心理不好的时候,及时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尽早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学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心理学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心理学毕业论文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项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篇论文旨在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1.学业压力:如今,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学业压力,包括学业任务繁重、升学竞争激烈等。

这些压力往往导致大学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2.就业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竞争。

就业不确定性和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产生担忧、挫败感等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大学是一个社交的场所,与陌生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对一些学生而言是一项挑战。

人际关系的不顺利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孤独感、社交焦虑等心理问题。

4.身份认同问题:大学时期是一个身份认同的重要阶段。

一些大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感到困惑,这种认同危机可能引发自我价值感下降、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关心,提供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的相关资源,如心理咨询服务、学习指导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等。

2.加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提供有关就业市场的信息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应对能力,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

3.促进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加强对学生社交技巧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4.心理辅导与指导: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5.心理教育的普及:学校可将心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心理学相关的选修课程或为学生提供相关心理素养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知与预防能力。

6.社会支持的建立: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心理援助和帮助机会,争取社会资源的共享与共建。

浅谈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应对措施摘要: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措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不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社会成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上心理疾病的患者也与日俱增。

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和家长较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不仅要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更是明显地高于其他同龄群体。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了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对于积极开展心理干预,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1环境应激问题这主要在新生中表现突出。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较大,会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等等。

1.2自我认知失调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

”作为象牙塔的骄子——当代大学生,在中学是学习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到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受到挫伤,少数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的密切关注。

本研究分析的是大学新生入校后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经常性的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策,以便帮助大学新生顺利的度过大学适应期。

标签: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一、大学新生常见的适应不良问题(一)大学新生出现的“三失感”的原因社会适应性良好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

适应大学生活是社会适应的前奏曲。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大学新生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和家庭,步人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生活的方式发生变化,日常接触的社会群体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以一定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心理,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行为上的不适应,从而产生“三失感”,主要指失宠感、失落感、失望感。

失落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失去目标而带来的精神苦闷,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感;失望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较大以致无法改变。

(二)克服或正视“三失感”的的措施“三失感”是一种较为普遍现象。

对新生来讲,虽然不是好事,但也决不是什么坏事,在正视“三失感”可能造成的危害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三失感”也是促使学生尽快成熟的清醒剂。

针对此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掌握和学习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是适应环境的要求,也是个人成长所必需的条件;二是摸索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畏惧、不气馁,善于利用各种有限资源,逐渐走出困境;三是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在大学新的坐标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己,重新估价自己,主动接纳自己;四是学习掌握人际沟通技巧,面对来自各地,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积极建立起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

二、大学新生五种不良心理及矫正(一)间歇心理不少大学新生由于高中过度透支,刚刚进入大学歇歇脚的心理一般比较普遍,这对我们整个大学生涯可不是一种好的心态,因此必须积极应对,我们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业规划,将自修、休息、社团活动都安排好,对自己起到督促作用。

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原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原因

⼤学⽣⼼理问题造成原因⼤学⽣⼼理问题造成原因 近年来,⼤学⽣的⼼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泛关注。

有数据表明,⼤学⽣⼼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因⼼理问题休学、退学的现象时有发⽣,⾃杀、凶杀等⼀些反常或不好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

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学⽣⼼理问题造成原因,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学⽣⼼理问题造成原因 1、交际困难造成⼼理压⼒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不声不响,互联⽹上述说衷肠。

”这句顺⼝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部分⼤学⽣的交际现状。

现代⼤学⽣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活,不知道如何与⼈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

有的同学有⾃闭倾向,不愿与⼈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导致⼤学⽣交际困难有以下⼏个原则:⽬前⼤学⽣多为独⽣⼦⼥,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些负⾯效果,如任性⾃私、为所欲为;由于从⼩缺乏集体环境⽽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上⼤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活及为⼈处世的能⼒。

2、对⽹络产⽣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学⽣⼀⽅⾯因交际困难⽽在⽹络的虚拟世界⾥寻找⼼理满⾜,另⼀⽅⾯也被⽹络本⾝的精彩深深吸引。

所以,有些⼤学⽣对⽹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染上了⽹瘾,每天花⼤量时间泡在⽹上,沉湎于虚拟世界,⾃我封闭,与现实⽣活产⽣隔阂,不愿与⼈⾯对⾯交往。

3、⾓⾊转换与适应障碍 ⼤学新⽣都有⼀个⾓⾊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学的⼤学⽣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理问题,⼼理学上将这⼀时期称之为“⼤学新⽣⼼理失衡期”。

导致新⽣⼼理失衡的原因⾸先是现实中的⼤学与他们⼼⽬中⼤学不统⼀,由此产⽣⼼理落差;其次是新⽣对新的环境、新的⼈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困惑⽽造成⼼理失调;另外,新⽣作为⼤学中普通的⼀员,与其以前在中学⾥作为佼佼者的感觉⼤不⼀样,这也是导致⼼理问题的诱因之⼀。

4、学习与⽣活的压⼒ ⼤学⽣的学习压⼒相当⼀部分来⾃于所学专业⾮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等等。

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精选教育文档

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精选教育文档

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经常受到焦虑、抑郁等不健康情绪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相关调查与分析显示,当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迈入大学校园后首先遇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

在中学时期,他们无数次幻想过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校园是那么的大而美丽,专业是那么的令人神往,大学教授是多么的令人敬慕而与众不同……可是到了大学却发现美好的憧憬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多种不适应接踵而来,致使他们的心理发生了扭曲,产生了压抑、浮躁等心理问题。

2.不良情绪的影响大学生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情,这就容易使他们产生不良情绪,如自卑、焦虑、抑郁、恐惧、消极、烦躁等。

这些不良情绪如不能及时地得到释放,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导致他们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3.神经症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种非器质性的心理障碍。

这种病症主要表现为焦虑、防御性行为、人际关系冲突及异常的情绪反应等。

该病症在大学生中的表现主要有神经衰弱、癔病和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等三种类型。

4.人际关系的困扰大学生中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能交往、因自卑而不敢交往、因孤僻而不愿交往、因嫉妒而不善交往者几乎每班皆有。

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适应。

大学生受人际关系困扰的主要表现包括人际关系紧张、交往恐惧与沟通不良、与异性交往的烦恼等。

5.人格与行为障碍大学生的人格障碍问题常常是指人格发展不良或人格偏离,而非异常人格。

它是因受个体心理素质发展的局限所致,大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差等,严重的会影响到学习、工作及生活。

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容易走向极端,出现了违纪行为、违法行为及变态行为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不少学生出现躁郁症、失眠、焦虑等心理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生活,这是
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分析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此严重,可能与调控能力不足、心理适应不能、家庭环境贫乏以及学习环境差等因素有关。

调控能力
不足,学生没有良好的应对技巧,他们往往随波逐流,对抗式实现学习,加重了学习负担,在心理上不断积蓄压力,致使其心理状态出现
错乱;心理适应不能,在新的环境中,学生往往要面对着新的考试形式、新的师生关系、新的生活,心理无法适应,容易出现抑郁的情绪;家庭环境的贫乏,家庭缺乏沟通,更缺乏父母能够给予子女必要的心
理支持;学习环境差,课外活动和学生娱乐活动慢慢被减少,缺乏良
好的心理减压环境。

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推荐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咨询服务,完善心理体检制度,根据个体差异,量身订
做心理咨询服务;
二是拓宽学生社交圈,为学生提供组织活动,组织见面活动,帮
助学生扩大朋友圈;
三是防范心理失常,特别是在学生举步维艰之际,给予助学心理
分析和危机干预,再提高学生自我调整能力;
四是改善学校师生关系,建立全面、互惠互利的师生关系,给学
生更多关心和帮助,为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五是开展心理教育,从课堂教学中引入心理学的观点,帮助学生
理解心理发展规律,加深心理素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时刻刻困扰着个人与整个社会,持续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量身定做对策,是当务之急。

新时代大学生典型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新时代大学生典型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遗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气质类型ꎮ 所以ꎬ血缘关系相同或相近的
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难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方法、欠缺合理地
人比无血缘关系或血缘关系疏远的人ꎬ无论是在气质特征还是高
安排课余时间及学习规划的能力ꎮ 许多学生把高考视为最终目
级神经活动类型方面ꎬ都更加接近ꎮ 当代大学生群体也存在这方
标ꎬ而在高考结束后ꎬ没有新规划ꎬ入学后开始“ 迷茫” ꎮ 此外ꎬ学
面的因素ꎮ
( 二) 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氛围、家庭环境以及父母
习方式的转换也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ꎮ 初高中教育教学方
式主要上以课堂讲授为主ꎬ整个学习过程都遵循教师的安排ꎬ学生
的教养方式等ꎬ如家庭结构是否正常、家庭关系和睦与否ꎬ家庭成
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ꎮ 而大学生更多的时间需要自主学习ꎬ所以
表现最为突出ꎮ 具体表现为:不适应环境ꎬ想家、厌学、人际障碍、
比如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的教育环境、国内外的政治及社
担忧、焦虑、失眠、抑郁等ꎮ 当代大学生ꎬ多为独生子女ꎬ对家庭有
会环境、大学生自身的因素等ꎬ这些因素既对立又统一ꎬ相互作用
较强的依赖性ꎬ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与自信心ꎬ自理能力较差ꎮ 入
自卑感、交往退缩、担心遭到同学的嘲笑和不解ꎮ 大部分大学生过
现焦虑和不适应ꎬ正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ꎬ处于社会、家庭、自我发
着“ 衣食无忧” 的生活ꎮ 但有少数贫困学生他们吃穿住用十分简
展等种种变化和压力的中心ꎮ 新形势下ꎬ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
朴ꎬ有时还需要打工赚生活费ꎮ 由于经济条件差距ꎬ导致贫困生自
渗透并影响大学生性格的形成ꎮ 本文主要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
学后首要问题是如何适应独立的生活环境ꎮ 新生来自全国各地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发展过程中自身主观的因素。

1.社会因素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这个变革包括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处于不稳定阶段,心理素质还十分脆弱,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情绪的起伏不定,致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较低,在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出现各种心理困惑也就在所难免。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福禄贝尔说过:“国民的生命,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还不如说是在母亲的手中”。

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

东北师范大学张金明曾作过一次调查:8684名学生中,父亲大专文化程度占6.23%,高中占27.29%,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66.47%;而母亲文化程度大专文化以上只占4.47%,高中占23.05%,初中以下占72.47%。

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思想、观念越开明,教养方式越民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少;反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
多。

3.经济因素
大学生中贫困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不少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心理上的畸形发展,造成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贫困,成为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

也有不少贫困学生由此而感到自己受到了周围同学的歧视,致使他们往往对某些同学乃至社会感到厌恶、疑虑,甚至产生反叛心态,这种心理阴影极易引发心理问题。

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20%的贫困生敢于坦然面对贫穷,并通过各种途径去改变这种状况;6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人交往有困难;而剩余的20%则把自己封闭起来。

4.学校因素
在高校里,实用主义思想一直都很盛行,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将来就业有用的东西就学,没有用的东西就不愿意学,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一直都是弱项中的弱项。

直到现在为止,有许多高校都没有心理咨询机构,或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也是流于形式,根本不开展工作,使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使学生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或心理问题出现蔓延。

5.自身因素
大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其着重表现为:
(1)个体的人格缺陷
大学生的人格结构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在人格的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不良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导致其人格发展有缺陷。

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缺陷,表现为孤僻、冷漠、多疑、悲伤、急躁、冲动、固执、好钻牛角尖、易偏激、骄傲、虚荣、以自我为中心等。

(2)自我意识缺乏客观性和正确性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个性发展的最集中的表现之一。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

大学生对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有浓厚的兴趣,但却常常缺乏客观性、正确性。

有时自我感觉太好而自负骄傲,自我期望值过高,偏离实际水平,而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时,又因偏离而出现逆转,走向对立面,产生自卑情绪,自我评价过低,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3)缺乏科学的社会认知
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

在社会的急剧变革中,传统文化体系开始衰落,人们所推崇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受到冲击,而新的道德行为规范又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人们普遍感到困惑焦虑、无所适从,出现价值失落、道德滑坡和人格扭曲现象。

这使处于敏感期的大学生出现种种心理不适应,对社会的复杂性缺乏科学、全面、正确的认知,受社会消极面影响较多,产生悲观、失望、消沉、偏激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攻击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4)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最为关注也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

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也影响到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可以说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惑最多、最直接的原因。

(5)生活环境变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环境的巨大变迁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

生活环境的变迁对新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由于环境的改变、角色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更,再加上大部分学生要远离父母长期住校,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欠缺,以及缺乏必要的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便产生了程度不同的适应困难,从而产生心理困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