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的小学图书馆标准(7)

合集下载

中小学图书馆标准

中小学图书馆标准

二、自评表(一)体制队伍(20分)评估项目评估内容评估内容说明分值自评得分评分标准一、体制(6分)1、管理体制(2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馆长由校长聘任,并享受教研组长待遇。

21、有学校校级领导分管,得1分;2、馆长享受学校教研组长待遇,得1分。

2、学校领导重视(3分)1、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和《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

2、学校领导把图书馆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3、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先评优时与教学人员同等看待。

3 每项1分3、人员管理(1分)1、重视图书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每年有图书馆人员的培训计划;2、做好图书馆人员的考评工作。

1 每项分二、队伍建设(8分)4、人员配备(3分)24班以下,配备图书馆管理人员≥1人;24班以上,每增加18班,需增加图书馆管理人员1人。

2达到,得2分;达不到,不得分。

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50%以上。

1 达到,得1分5、业务素质(3分)1、图书馆馆长达到中级及以上职称,熟悉图书馆业务,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能担负全面管理责任。

2、图书馆管理员基本掌握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基础知识。

3、馆长应经市级以上培训或图书馆专业毕业,其余人员近两年内接受过图书管理知识培训。

3 每项1分6、人员稳定(2分)五年内管理人员更换不超过50%。

2达到,得2分;达不到,不得分。

三、工作成果(6分) 7、课题、论文(3分)1、近5年来,图书馆管理人员主动了解学校教学的动态和教师科研状况,积极主动地开展个性化服务,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等活动并有相关研究课题成果。

2、近5年来,图书馆集体或工作人员个人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文章,在市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

31、市级以上课题得1分,县区级课题得分。

可累计,但最多得分。

2、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文章,得1分;市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得分。

可累计,但最多得分。

8、工作成果(3分)近5年来,图书馆集体获校级以上表彰市级以上表彰1分,县级或校级表彰分。

少年儿童图书馆标准

少年儿童图书馆标准
95%(含)以上:20分
90%(含)以上:18分
80%(含)以上:16分
70%(含)以上:14分
60%(含)以上:12分
50%(含)以上:10分。
33
普通服务
331
年外借册次
(万册次)
332
年流通总人次
(万人次)
1、流通总人次包括在馆内阅览和借出书、刊、缩微制品、视听文献、电子文献等的读者人次;
123
声像服务设备
(台)
无声像服务室,电子阅览室能为读者提供集体或单独收看视听读物的酌情给分。
124
网络对外接口
提供电信网络施工合同书。
13
经费
1、以2008年财政拨款为依据(含专项补助资金);
2、提供财政拨款文件、年度财务报表和决算表;
3、含社会捐赠等经费。
131
财政拨款(万元/年)
2008年或2009年数据。
提供本馆开架排架规则。
253
文献保护
26
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261
图书馆业务管理
有功能,但不能正常运转的,可酌情扣分。
262
馆内局域网
提供有关材料。
263
图书馆网站
1、结构合理,操作简便;
2、网站内容丰富;
3、网页设计美观,风格统一;
4、更新维护及时,有专人管理,有规章制度。
3
读者服务工作
31
免费开放程度
职工人员总数(%)
提供有关材料。
142
职称
不含低职高聘人员。
1421
中级职称人数/
业务人员总数(%)
提供有关材料。
1422
初级职称人数/
业务人员总数(%)

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一、图书馆建设(一)图书馆通用要求1.馆藏文献说明:2轨以下参照2轨,3- 4轨参照4轨,5- 6轨参照6轨,7-8轨参照8轨。

(1)藏书量含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不应超过藏书总量的20%(单篇文章、单幅图片不作册数计入),以市、县(区)为中心的共享资源中可供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也可纳入学校的馆藏资源总量,但同时还应有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

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在三年内逐步达标。

(2)图书馆应注重图书质量,收藏具有馆藏价值的、优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并要做到品种丰富,复本适量。

(3)各类藏书结构比例应符合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对象需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馆藏体系,并应适合儿童心理特点,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启迪性强。

2.馆舍配备说明:阅览室为师生共享借阅一体(内设报刊、工具书、图书等纸质和数字文资源,其中工具书为带锁柜单独存放)。

(1)环境:各室自然采光及辅助照明,自然通风;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0分贝;温度以人体舒适度为宜,应安装空调;应有消毒、防火、防尘、防高温、防盗及防潮、防霉、防晒、防虫蛀鼠咬等设施设备,符合消防相关要求,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应方便疏散;创建整洁优美、轻松和谐、健康向上且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及视觉习惯的读书阅览环境。

(2)配置:应配备能满足本校全部书刊放置的书架、报刊架、书柜,书架和报刊架的高度应方便小学生使用;应配有足够的书立,还应有借阅台和足够数量的阅览桌椅,借阅台和阅览桌椅高矮适中;应配有办公、装订设备、管理用计算机1-2台,有条件的配备还应配备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

室内装饰、阅览桌椅所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3.人员配备身体健康。

(2)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受过市级以上的专业培训,并持有上岗专业证书(合格证),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能。

(3)应具备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员年轻化,并保持相对稳定。

(二)专用室要求1.电子阅览室(1)电子阅览室须安装空调,温度适宜;台面的平均照度不低于200Lx,无阳光直射,书写黑白板宜设局部照明,垂直的平均照度不低于200Lx;宜安装窗帘,室内无眩光;对数字资源,要定期备份,对计算机网络,应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远离强电磁场辐射和强腐蚀性的物体,要有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防病毒措施,单独接地电阻≤1Ω;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四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做好图书馆建设的组织、协调、配备、使用、培训、评估等具体业务工作。

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

第五条图书馆负责人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

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图书馆要设专职管理人员。

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

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馆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图书馆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一、图书馆建设(一)图书馆通用要求1.馆藏文献说明:2轨以下参照2轨,3- 4轨参照4轨,5- 6轨参照6轨,7-8轨参照8轨。

(1)藏书量含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不应超过藏书总量的20%(单篇文章、单幅图片不作册数计入),以市、县(区)为中心的共享资源中可供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也可纳入学校的馆藏资源总量,但同时还应有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

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在三年内逐步达标。

(2)图书馆应注重图书质量,收藏具有馆藏价值的、优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并要做到品种丰富,复本适量。

(3)各类藏书结构比例应符合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对象需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馆藏体系,并应适合儿童心理特点,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启迪性强。

2.馆舍配备说明:阅览室为师生共享借阅一体(内设报刊、工具书、图书等纸质和数字文资源,其中工具书为带锁柜单独存放)。

(1)环境:各室自然采光及辅助照明,自然通风;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0分贝;温度以人体舒适度为宜,应安装空调;应有消毒、防火、防尘、防高温、防盗及防潮、防霉、防晒、防虫蛀鼠咬等设施设备,符合消防相关要求,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应方便疏散;创建整洁优美、轻松和谐、健康向上且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及视觉习惯的读书阅览环境。

(2)配置:应配备能满足本校全部书刊放置的书架、报刊架、书柜,书架和报刊架的高度应方便小学生使用;应配有足够的书立,还应有借阅台和足够数量的阅览桌椅,借阅台和阅览桌椅高矮适中;应配有办公、装订设备、管理用计算机1-2台,有条件的配备还应配备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

室内装饰、阅览桌椅所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3.人员配备身体健康。

(2)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受过市级以上的专业培训,并持有上岗专业证书(合格证),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能。

(3)应具备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员年轻化,并保持相对稳定。

(二)专用室要求1.电子阅览室(1)电子阅览室须安装空调,温度适宜;台面的平均照度不低于200Lx,无阳光直射,书写黑白板宜设局部照明,垂直的平均照度不低于200Lx;宜安装窗帘,室内无眩光;对数字资源,要定期备份,对计算机网络,应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远离强电磁场辐射和强腐蚀性的物体,要有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防病毒措施,单独接地电阻≤1Ω;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

中小学图书室配备标准

中小学图书室配备标准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日期:2010-03-1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四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做好图书馆建设的组织、协调、配备、使用、培训、评估等具体业务工作。

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

第五条图书馆负责人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

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图书馆要设专职管理人员。

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

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馆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教育部教基[2003]5号2003年3月27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部修订了原国家教委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

现将修订后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以下简称《规程》)印发给你们,并将执行《规程》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规程》的重要意义,要根据《规程》,结合工作实际,制订贯彻落实《规程》的具体意见和办法。

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把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作为教育图书管理工作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

二、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经费投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每年的教育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设立图书专项经费,保证中小学图书馆(室)购买图书资料的需要。

学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

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捐助。

三、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代化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

对建有或在建局域网或城域网的地区,要以某个中心学校或教育部门网络中心为依托,建设图书中心,辐射周边学校,实现资源共享。

教育部将征集评选优秀的中小学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向各地推荐,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予以采用。

四、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鼓励各地中小学图书馆(室)对社区、学生业余时间开放,提高图书的借阅率、使用率,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使用效益。

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管理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图书馆(室)工作人员的待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问题,保证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作。

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整顿和规范教育图书市场,理顺和完善教育图书供应体制。

中小学图书馆标准

中小学图书馆标准
3
1、市级以上课题得1分,县区级课题得0.5分。可累计,但最多得1.5分。
2、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文章,得1分;市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得0.5分。可累计,但最多得1.5分。
8、工作成果 (3分)
近5年来,图书馆集体获校级以上表彰
1.5
市级以上表彰1分,县级或校级表彰0.5分。可累计,但最多得1.5分。
按《中图法》对馆藏图书、音像资料进行分类、加工及排架,结合本馆实际,适当掌握级次。
2
1、按《中图法》对文献进行分类得1分,2、、图书加工完整,排架准确有序0.5分,3、标示牌醒目得0.5分。
23、图书加工(2.5分)
新书验收入库,1月内应上架流通
1
图书验收以目志为准
馆藏文献上应1.图章齐全;2.条形码、书标颜色规范、粘贴整齐划一、贴膜保护;3.索书号工整、清楚、长短适中。
28、借阅时间 (4分)
1、实行全周开放,每周≥40小时,对学生有效开放时间每天≥2小时。
3
达到各得1.5分。
2、寒暑假期间应安排时间开馆,保证师生借阅。
1
有安排的得1分。
29、借阅模式(3分)
1、提倡全开架借阅,允许半开架借阅
2
达到得2分,达不到不得分
2、发证率100%,小学一、二年级除外
1
达到得1分
30、借阅册数 (3分)
每学年书刊生均借阅册数≥8册
3
借阅册数每少1册扣1分。
31、读者到馆率统计及分析(2分)
.定期(每学期至少2次)对读者借阅倾向、需求进行分析,并及时发布图书利用率、读者到馆率、读者借阅倾向及需求分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
2
分析、发布各得1分
十二、服务教育教学(18分)

中小学图书配置要求

中小学图书配置要求

中小学图书配置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四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做好图书馆建设的组织、协调、配备、使用、培训、评估等具体业务工作。

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

第五条图书馆负责人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

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图书馆要设专职管理人员。

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

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馆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图书馆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中小学图书馆(室)配备标准

中小学图书馆(室)配备标准

分类比例
小学
中学
1.50%
2%
1.50%
2%
64%
54%
28%
38%
-53-
第五大类
Z综合性图书
5%
4%
-54-
Hale Waihona Puke 附件1:中小学图书馆(室)配备标准
一、藏书数量
人均藏书量(册数)(按 在校学生数) 报刊种类 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
初级中学
1类
2类
40
25
80
60
180
120
小 1类 30 60 120
学 2类 15 40 80
二、藏书分类比例结构
五大部类 第一大类 第二大类
第三大类
第四大类
第四大类


22个基本部类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哲学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

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价标准

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价标准
不含阅览室中的闭架书库。
113
阅览座席(个)
300
250
200
150
10
8
6
4
114
低幼儿童玩具室面积(平方米)
50
40
30
20
10
8
6
4
12
现代化技术装备
60
121
计算机数量
(台)
45
40
35
30
25
15
12
10
8
6
供读者和工作人员正常使用的计算机数量。
含122项计算机数量。
122
读者用机数量(台)
32
新增藏量
70
321
图书新增
藏量
(种/年)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30
25
20
15
10
1.含323项连环画、低幼读物;
2.含各种来源的中外文图书(如采购、接受捐赠或调拨等);
3.不含电子图书;
4.按图书题名计“种”(即丛书中的每一题名单独计“种”,分散出版的多卷书各自计“种”);
5、取评估期内年平均值。
8
取评估期内年平均值。
不单列者扣10分。
213
免费开放专项经费
0-20
1.按照财政部文件要求,中央财政补助经费全额到位的,得10分;
地方配套补助经费全额到位的,得10分。
2.根据财政部文件要求,没有中央补助的,地方补助经费全额到位的,得20分。
22
人员
60
仅限在职正式员工,不含兼职人员
221
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职工人员总数(%)

中小学图书室配备标准

中小学图书室配备标准

中小学图书室配备标准作者:[字体:大中小]第一章总则第">中小学图书室配备标准2021-03-2611:14:33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日期:2010-03-16]作者:[字体:大中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四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做好图书馆建设的组织、协调、配备、使用、培训、评估等具体业务工作。

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

第五条图书馆负责人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

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图书馆要设专职管理人员。

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

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馆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中小学图书室配备标准

中小学图书室配备标准

中小学图书室配备标准中小学图书室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图书室的配备标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下面就中小学图书室的配备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中小学图书室的面积应该符合一定的标准。

根据学生人数的不同,图书室的面积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每个学生应该有3-5平方米的阅读空间。

此外,图书室还需要有阅览区、借阅区、自习区和多媒体区等功能区域,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其次,图书室的藏书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学生的年级,图书室的藏书量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一般来说,每个学生至少应该有10本图书可供阅读。

同时,图书的种类和品质也需要得到重视,应该有丰富的图书种类,包括教科书、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另外,图书室的设施和设备也是配备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室应该配备舒适的座椅和桌子,以提供良好的阅读和学习环境。

同时,还需要配备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设备,以满足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学习需求。

除此之外,图书室的管理和服务也是配备标准的重要内容。

图书室应该配备专业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采编、整理和管理工作。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借阅制度和阅读推广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总的来说,中小学图书室的配备标准涉及面广泛,需要考虑到面积、藏书量、设施设备、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

只有合理规划和配备,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和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希望各个学校能够重视图书室的建设,不断提高配备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图书馆配置标准

图书馆配置标准

小学阶段图书馆配置标准✧本标准以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为依据制定。

✧图书馆(室)馆藏图书配置应以有利于开展教学、研究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原则,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图书和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及工具书为主。

✧图书馆(室)应逐步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有条件的学校可增设视听阅览室,增加电子图书、音像视听资料的配备。

✧各种馆藏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等必须是国家合法出版物。

✧馆藏图书应按规定及时剔旧、更新。

Ⅰ.独立设置的小学图书配置要求Ⅱ.藏书分类比例表(%)图书馆家具用房标准表内所列面积除注明为“建筑面积”的均为使用面积。

初中阶段图书馆配置标准✧本标准以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为依据制定。

✧图书馆(室)馆藏图书配置应以有利于开展教学、研究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原则,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图书和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及工具书为主。

✧图书馆(室)应逐步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有条件的学校可增设视听阅览室,增加电子图书、音像视听资料的配备。

✧各种馆藏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等必须是国家合法出版物。

✧馆藏图书应按规定及时剔旧、更新。

Ⅰ.独立设置的初中图书配置要求Ⅱ.藏书分类比例表(%)图书馆家具用房标准初中表内所列面积除注明为“建筑面积”的均为使用面积。

高中阶段图书馆配置标准✧本标准以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为依据制定。

✧图书馆(室)馆藏图书配置应以有利于开展教学、研究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原则,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图书和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及工具书为主。

✧图书馆(室)应逐步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有条件的学校可增设视听阅览室,增加电子图书、音像视听资料的配备。

✧各种馆藏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等必须是国家合法出版物。

✧馆藏图书应按规定及时剔旧、更新。

Ⅰ.独立设置的高中图书配置要求Ⅱ.藏书分类比例表(%)图书馆家具用房标准高中完中表内所列面积除注明为“建筑面积”的均为使用面积。

中小学图书室配备标准

中小学图书室配备标准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日期:2010-03-1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四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做好图书馆建设的组织、协调、配备、使用、培训、评估等具体业务工作。

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

第五条图书馆负责人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

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图书馆要设专职管理人员。

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

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馆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学图书室建设标准与规范

学图书室建设标准与规范

图书室阅览室建设标准与管理规范
一、小学图书室阅览室建设标准
1、图书室、阅览室面积
2、图书数量
二、初中图书室建设标准
1、图书室、阅览室面积
2、图书数量
注:12班以下学校参照12班.
三、中小学图书室藏书要求:
1、藏书量不含电子图书。

2、要做到品种丰富,常用工具书复本3-5册,一般藏书复本量≦20册。

四、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管理规范
1、配备能满足本校全部书刊放置的书架、报刊架、书柜、书立、借阅台和足够数量的阅读桌椅。

2、配有办公设备、装订设备,图书馆(室)应配备1-2台计算机.
3、有防火、防潮、防虫、防尘、防晒、防盗、消毒设施.
4、馆(室)内每20平方不少于4根电棒,依次增加.
5、馆(室)地面要利于清洁,铺水磨石或地板砖,墙面粉刷一新。

6、馆(室)窗户全部铝合金窗户,并安装窗帘.
7、馆(室)门必须是防盗门。

8、有一名专职或兼职图书管理员,管理人员保持相对稳定.
五、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要求
1、图书馆(室)要有发展规划。

2、建立健全学校图书馆(室)各项管理制度,以固定版面形式悬挂于图书室或阅览室显著位置,要美观大方。

3、图书馆(室)应有分类总目录(明细账)、新增图书登记册(购入账)、报损账册和图书借阅记录册,每年结束装入学校相关档案;新进图书要及时验收、登记、编目、登录、上架、流通。

4、图书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进行分类、收藏,教学参考书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收藏,期刊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进行分类。

5、及时做好阅览室报刊的分类、上架及流通工作。

小学图书馆藏书标准

小学图书馆藏书标准

江西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学校:程龙中心小学
一、馆藏总量:

数量数项

2轨4轨6轨8轨
II





II





II





II





最低藏书量≥(万册)
1.1


2.2
3.2
4.3
生均藏书量(册)
16


20 20 20
报刊种类≥(种)
40


50 60 70
工具书及教参书≥(种)
60


80 100 120
年生均新增图书(册/人)
1


1 1 1
年生均购书经费≥(元/人)
10


10 10 10
文学艺术类图书占馆藏总量(%)≤50 ≤50 ≤50 ≤50 科普类图书占馆藏总量(%)≥30 ≥30 ≥30 ≥30
二、馆舍要求

数量数项目
2轨4轨6轨8轨
II类已有尚缺II类已有尚缺II类已有尚缺II类已有尚缺
馆(室)面积
(㎡)
110 已有200 240 300 教师阅览室
座位/教师人

1/4 已有1/4 1/4 1/4
学生阅览室
座位/学生人

1/15 已有1/25 1/25 1/25
藏书室(册/
㎡)
500 已有500 500 500
四、人员配备:
类型II类已有尚缺数量1人已有。

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价标准

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价标准
3.取评估期内年平均值。
33
文献采选
20
331
文献采选政策
0-5
1.有“采选政策”文本:2分;
2.文本中有对各类文献(含电子文献和网上资源)的采集依据和工作要求的规定:3分。
332
文献采选政策执行情况
0-5
包括执行情况(有否缺藏,工作程序的规范、严格程度):
1.图书:0-2;
2.报刊:0-1;
3.连环画、低幼读物:0-1;
322
报刊订数
(种/年)
300
200
150
100
10
8
6
4
1.含各种来源的报纸和期刊(如采购、接受捐赠或调拨等);
2.不含电子报刊;
3.按报刊题名计“种”(即丛刊中的每一分辑题名单独计“种”)。
4.取评估期内年平均值。
323
连环画、低幼读物新增藏量
(册/年)
2000
1500
1000
800
500
15
12
10
8
6
1.含各种来源连环画、低幼读物(如采购、接受捐赠或调拨等)。
2.取评估期内年平均值。
324
电子文献、视听文献
新增藏量
(件/年)
500
400
350
300
200
15
12
10
8
6
1.含各种来源、不同载体的电子、视听文献(如采购、接受捐赠或调拨等);
2.一个题名的成套电子、视听文献按其实际包含的件数计。
3.论文内容必须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等学科相关,与图书馆工作相关,字数不少于3000字;不含通讯报道性文章;
4.取评估期内年平均值。

修改后的小学图书馆标准(7)

修改后的小学图书馆标准(7)

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一、图书馆建设(一)图书馆通用要求1.馆藏文献说明:2轨以下参照2轨,3- 4轨参照4轨,5- 6轨参照6轨,7-8轨参照8轨。

(1)藏书量含数字图书,数字图书不应超过藏书总量的20%(单篇文章、单幅图片不作册数计入。

当纸质图书达到生均图书量则数字图书不受此限制),以县(市、区)为中心的共享资源中可供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也可纳入学校的馆藏资源总量,但同时还应有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

(2)应注重文献资料的质量,收藏具有馆藏价值的、优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并做到品种丰富,复本适量。

(3)各类藏书结构比例应符合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对象需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馆藏体系,并应适合儿童心理特点,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启迪性强。

(4)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在三年内逐步达标。

(5)配有数字期刊或通过城域网集中订购数字期刊的学校可适量减少报刊的订阅种数。

2.馆舍配备说明:阅览室为师生共享借阅一体(内设报刊、工具书、图书等纸质和数字文字资源,其中工具书入带锁柜单独存放),学生电子阅览的计算机数量不足时可在计算机教室进行。

(1)环境:各室自然采光及辅助照明,自然通风;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0分贝;温度以人体舒适度为宜,应安装空调;应有消毒、防火、防尘、防高温、防盗及防潮、防霉、防晒、防虫蛀鼠咬等设施设备,符合消防相关要求,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应方便疏散;创建整洁优美、轻松和谐、健康向上且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及视觉习惯的读书阅览环境。

(2)配置:应配备能满足本校全部书刊放置的书架、报刊架、书柜,书架和报刊架的高度应方便小学生使用;应配有足够的书立,还应有借阅台和足够数量的阅览桌椅,借阅台和阅览桌椅高矮适中;应配有办公、装订设备、管理用计算机1-2台,有条件的配备还应配备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

室内装饰、阅览桌椅所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3.人员配备(1)人员热爱图书馆工作,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乐于奉献,勇于创新,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一、图书馆建设
(一)图书馆通用要求
1.馆藏文献
说明:2轨以下参照2轨,3- 4轨参照4轨,5- 6轨参照6轨,7-8轨参照8轨。

(1)藏书量含数字图书,数字图书不应超过藏书总量的20%(单篇文章、
单幅图片不作册数计入。

当纸质图书达到生均图书量则数字图书不受此限制),
以县(市、区)为中心的共享资源中可供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也可纳入学校的馆
藏资源总量,但同时还应有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

(2)应注重文献资料的质量,收藏具有馆藏价值的、优秀出版社出版的图
书,并做到品种丰富,复本适量。

(3)各类藏书结构比例应符合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


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对象需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馆藏体系,并应适合儿童
心理特点,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启迪性强。

(4)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在三年内逐步达标。

(5)配有数字期刊或通过城域网集中订购数字期刊的学校可适量减少报刊的订
阅种数。

2.馆舍配备
说明:阅览室为师生共享借阅一体(内设报刊、工具书、图书等纸质和数字文字资源,其中工具书入带锁柜单独存放),学生电子阅览的计算机数量不足时可在计算机教室进行。

(1)环境:各室自然采光及辅助照明,自然通风;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0分贝;温度以人体舒适度为宜,应安装空调;应有消毒、防火、防尘、防高温、防盗及防潮、防霉、防晒、防虫蛀鼠咬等设施设备,符合消防相关要求,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应方便疏散;创建整洁优美、轻松和谐、健康向上且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及视觉习惯的读书阅览环境。

(2)配置:应配备能满足本校全部书刊放置的书架、报刊架、书柜,书架和报刊架的高度应方便小学生使用;应配有足够的书立,还应有借阅台和足够数量的阅览桌椅,借阅台和阅览桌椅高矮适中;应配有办公、装订设备、管理用计算机1-2台,有条件的配备还应配备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

室内装饰、阅览桌椅所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3.人员配备
(1)人员热爱图书馆工作,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乐于奉献,勇于创新,身体健康。

(2)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受过市级以上的专业培训,并持有上岗专业证书(合格证),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能。

(3)应具备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员年轻化,并保持相对稳定。

(二)专用室要求
1.藏书、外借处
(1)配置:应配有书架、书橱、空调、抽湿等设备,书架高度应适合小学生使用,书架数量要能够满足图书按《中图法》分类体系组织藏书的需求,书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80公分,保持过道畅通;馆内还应配有办公桌椅、防霉驱虫剂、窗帘、温湿度计、消毒柜、书车、书梯、书立、灭火器等办公及安全设施;
(2)环境:书库东西向开窗时,应采取有效遮光措施;光照亮度不足时,宜采用乳白色灯罩的白炽灯辅助照明(如采用荧光灯,应配紫外线过滤装置);如开架书库内设有阅览桌,应设局部照明。

(3)流通:文献流通实行计算机管理,包括文献检索、借阅、归还、读者借阅记录、图书流通排行榜、赔偿、注销、删除、借阅率统计、流通率统计等。

2.阅览室
(1)配置:阅览区应配有书架、书橱、期刊架、报架、阅览桌椅、空调、装订设备等,设备数量要能够满足报刊陈列需求,阅览桌椅数量要能够符合座位设置要求;应配有办公桌椅、温湿度计、消毒柜、装订机等办公设施;资料要能够满足教师、学生的阅读需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工具书,要能够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检索查询的需求。

(2)环境:玻地比应不小于1/5,室内光线充足柔和,应以天然采光为主,均匀、无眩光,阅览桌上防止阳光直射;自然光照不足采用人工辅助照明,照度为500-800lx,产避免扩散光产生的阴影;阅览区要适合教师、学生视觉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室内装饰、阅览桌椅所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搞好室内绿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每桌使用面积不少于1.6个平方米(1.8×0.9)。

(3)流通:文献资源的流通实行计算机管理,包括阅览登到、阅览统计、阅览跟踪、期刊检索、过刊检索、音像资料检索等。

3.电子阅览室(区)
(1)设计:具有良好的防雷、防静电设施,远离强电磁场和强腐蚀性的物体,接地电阻≤4Ω,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Ω。

湿度适宜,宜设在楼
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地下或顶层。

(2)座位:每座使用面积不少于1.9平方米,有管理制度,有供学生阅读的数字图书和资料,有固定的开放时间。

(3)环境:自然光及辅助照明,台面的平均照度不低于200Lx,书写黑、白板宜设局部照明,垂直的平均照度不低于200Lx,台面无阳光直射,宜安装窗帘,室内无眩光;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0分贝;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电子阅览室(区)须有空调,温度适宜。

(4)设备配置
说明:服务器可存放在学校信息中心。

1.加强领导:学校对图书馆有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有检查、有评价、有总
结,有学校领导分管,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应根据管理需要设置合理的职称岗位,图书馆必须实行计算机管理。

2.健全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如:《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书刊的外借制度》、《阅览规则》、《图书遗失、污损赔偿制度》、《音像资料使用规则》、《图书、清点、剔旧和处理方法》、《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图书馆设备管理制度》等,对各种制度应严格执行。

3.账册设置:应有图书、音像资料的总括登记、个别登记、注销登记帐册,其中总括登记册与注销登记册应为纸质;应有期刊现刊登记帐册、数字资源登记帐册、借阅记录账册、书刊剔除与注销记录账册等。

4.分类编目加工组织:对图书、音像、期刊、合订本期刊等各类文献应及时验收、登记。

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分类,按国家标准进行编目,技术加工;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组织排架、藏书标识清楚明了,方便读者使用;对内容过时或不健康、长期压架失去使用价值、破损严重无法修补、不符合本馆藏书范围、复本过多、套册不全的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和教材更换二次后的教学参考书、习题集的复本,予以剔除;应每一年对流通的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每三年对全部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进行一次清点,对清点丢失和剔除的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严格办理注销手续,保证帐、册相符。

5.文献保护:对仍具有使用价值的破旧文献资料要及时修复,延长使用寿命;读者还回的书刊应先消毒再归架;注意防火,馆区内严禁使用电炉、火炉;做好防尘、防盗、防潮、防霉变、防晒、防虫蛀鼠咬、防止数据丢失等工作。

三、文献信息资源利用
1.开放时间:图书馆应实行全天开放、全开架借阅,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需求;双休日、寒暑假应定期开放;生均学期到馆不少于10次。

2.借阅要求:I类图书馆(室)年生均借阅册数不少于16册(次),II类图书馆(室)年生均借阅册数不少于12册(次),III类图书室年生均借阅册数不少于8册(次);实行借阅合一的,借阅册数应不低于相应类别要求的60%(包括阅读课)。

3.业务统计:读者统计、藏书利用率统计、读者借阅率统计、读者到馆率统计。

4.宣传推荐:积极运用剪报、图片、图书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按年级、按
内容编制导读书目,引导学生读书;编制新书目录,介绍新书,宣传推荐好书。

5.读书活动: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和主题读书活动,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主动及时地向学校领导、学科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管理人员宣传推荐教育教学参考书和各种活动资料。

6.咨询服务:解答读者口头、电话、短信、网络等各种形式的咨询,代读者查找资料,或提供检索途径指导读者查询;广泛搜集各种资料、采集整理网络教育教学动态和前沿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有条件的应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料的复印、复制、下载等服务。

7.阅读指导: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图书馆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利用图书馆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开设阅读指导课(包括电子阅读指导)、文献检索(包括网络资源检索)、图书馆活动课,并纳入教学计划。

发挥育人功能。

8.学术研究: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开展图书馆学术理论研究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