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的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芣苢》《插田歌》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芣苢》《插田歌》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芣苢》《插秧歌》知识梳理成语、文化常识、一词多义、表现手法、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出自《诗经》)1.不稂不莠: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2.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3.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4.孔武有力:非常勇猛有力。

5.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6.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止,语助。

后因以“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

7.遇人不淑:谓女子所嫁的丈夫不好。

8.鸠占鹊巢:同“鸠居鹊巢”。

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9.耳提面命:形容教诲殷勤恳切。

10.风雨飘摇:在风雨中飘荡摇摆。

后用以比喻动荡不安。

二、文化常识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被称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五百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

2.诗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所谓“赋”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是类比、比喻。

“兴”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3.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4.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

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

他的早期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三、重点词语薄言:发语词,无义。

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谈诗的修辞手法:赋比兴

谈诗的修辞手法:赋比兴

谈诗的修辞手法:赋比兴诗词入门(四)谈诗的修辞手法:赋比兴我们今天重点说说诗歌中比兴的用法及其作用。

也顺便简单讲一讲“赋”的用法。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个传统的说法,就是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指诗经中诗的分类;赋、比、兴指的是三种表现手法。

杜甫的长篇叙事诗《北征》全篇主体就是运用了“赋”的方法一.什么是“赋”的表现手法赋,就是直叙其事。

一些长篇叙事诗为了陈述事情的过程往往运用“赋”的手法。

比如《孔雀东南飞》中第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这一段中用赋的方法讲述了刘兰芝的人生经历:从未出嫁的十三岁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婚后的不幸遭遇。

又如杜甫的长篇叙事诗《北征》全篇主体就是运用了“赋”的方法讲述了自己离开凤翔,回鄜州羌村去探望家小的全过程。

也有不是陈述事情经过的。

比如柳永的一首词《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全词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也有通过赋的手法来铺陈人物的行动从而创造了某种氛围的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在这里通过花木兰“东西南北”的奔忙写出了她积极替父参军的热情。

总之“赋”的手法在诗词创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诗经《关雎》一诗中开头运用了兴兼比的方法二.“比”和“兴”的手法因为“比”和“兴”经常一起运用,我们放在一起来讲。

【古诗2】离骚

【古诗2】离骚

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 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 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 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 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 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面 ——理想与现实 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 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诼(zhuó ) 偭(miǎn) 忳(tún) 侘傺(chàchì) 宁(nìng) 溘(kè) 诟(gò u) 芰(jì) 岌岌(jí)
思考
1屈原给你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2屈原都遭受了哪些忧患?
民生疾苦 进谏不纳被贬 君王荒唐没有准则 小人嫉妒“谣诼”
3与屈原共事的都是些什么人,概述他们的特 点?
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3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古今异义词
1浩荡— 今:形容广阔或者壮大的样子; 古:荒唐,毫无准则。 2工巧— 今:细致,精巧; 古:善于取巧。 3改错— 今:改正错误; 古:改变措施。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转 过我的车马返回原路,要趁着这迷途未远赶快罢休。把马辔 解了,让它在兰皋逍遥,在椒丘上驰驱,暂时休息。我不想 再上前者以遭受祸殃,我要退回故乡修理我的旧衣。我要把 碧绿的荷叶裁成上衫,把洁白的荷花缀成下裳。没人知道我 也就罢了,只要我的内心是真正地芬芳。要把头上的冠戴加 得高而又高,要把项下的环佩增得长而又长。芳香和污垢纵 使会被人混淆呀,只我这清白的精神是丝毫无恙。我忽然又 回过头来放开眼界,打算往东西南北去四处观光。我的花环 是参差而又多趣呀,馥郁的花气啊会向四方远飏。世上的人 们任凭他各有所好,而我的习惯是专于爱好修洁。就把我车 裂了我也不肯变更,难道我的心还会怕受人威胁?

古诗词鉴赏:赋比兴

古诗词鉴赏:赋比兴
• 《陈风墓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 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 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 颠倒思予。墓前酸枣树比作奸佞(陈佗)。
类型四:以自然的景观、自然的现 象喻人生百态
•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 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 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开头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 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 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桃花比喻家庭幸福。
谢谢观看 再见!
•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辞也。
• 先写A事物,再写B事物.说A事物只是一个引出 作用,目的在于引出要说的B事物。
举例
• 《桃夭》: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
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 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开头的“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 《关雎》: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关雎》
•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 所?——《硕鼠》
类型三:以植物喻人
• 《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 雝?王姬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 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 平王之孙唐,用棣花比作美女。
内容类型一:以器物喻人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也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们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赋、比、兴手法的详细解释及举例:赋定义:赋就是铺陈直叙,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用。

它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也可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能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举例:《豳风・七月》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详细描述了每个月的气候、人们的劳作以及生活状态。

《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通过铺陈排比,细致地展现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行军途中的情景。

比定义:比就是类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助一个事物作类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能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

举例:《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连续用“柔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蝤蛴”喻美人之领,“瓠犀”喻美人之齿,“螓首蛾眉”喻美人之容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庄姜的美丽。

《诗经・小雅・鹤鸣》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或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兴定义: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所借之物与下文所咏内容有一定联系,可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赋比兴”的圆融——论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中国古典诗学特性

“赋比兴”的圆融——论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中国古典诗学特性

022《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掬水月在手》由陈传兴导演,是一部关于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人物纪录片,其以诗为底色,上映后收获诸多好评。

旨在分析该片化用的“赋比兴”手法,探讨影片的中国古典诗学特性,以及其所传达的中国古典诗学的哲理性宇宙观。

[关 键 词] 《掬水月在手》;“赋比兴”;中国古典诗学“赋比兴”的圆融——论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中国古典诗学特性周小敏由陈传兴执导的《掬水月在手》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人物纪录片,讲述了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的坎坷人生。

叶先生曾自述过个人“诗的三部曲”的定位:从《如雾起时》书写“诗与历史”,到《化城再来人》描绘“诗与信仰”,这部收尾之作《掬水月在手》的核心则是“诗与存在”。

①作为一部表现诗词研究大家的纪录片,其采用了极其诗化的表达方式——用中国古典诗学中极为重要的“赋比兴”将叶嘉莹先生的个人生命史、近代动荡的社会变迁史以及曲折发展的古典文学史三条线索拧合在一起,呈现出一般纪录片所不具备的历史厚度和独特韵味,同时也为直观实际的电影影像与形而上的民族传统美学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可供研究的样例。

一、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赋比兴”简要探析所谓“赋比兴”,追根溯源,初期出现之时总是存在于“六类”之中,例如《周易·春官·大师》的“诗之六体”、《诗大序》的“诗之六义”,均是指“风、赋、比、兴、雅、颂”。

近人章炳麟认为,赋、比、兴原本与风、雅、颂同为诗歌体式,因不能入乐而被孔子删去,因此《诗经》中只留有风、雅、颂的体式,而赋、比、兴则逐渐演变成诗歌的表现手法。

但其究竟何谓,历代文论诗话则存在多种说法:汉代郑玄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而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宋代朱熹则认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可见历代学者多将其认为是修辞手段,在此共同基础之上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论语·八佾》: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 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
三、兴:由物及心
➢《汉广》首章: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 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兴而比
➢王昌龄的 《从军行》(其二):
三、兴:由物及心
➢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朱自清《诗言志辨》:“《毛传》‘兴也’的‘兴’有两个意义
,一是发端,一是譬喻;这两个意义合在一块儿才是‘兴’ 。” 心与物的关系
➢ 从理性上可以说清楚,有类比的相似之处 ➢ 不能从理性上解说,但必然有着某种感性的关联
➢ 其次再就其相互间感发作用之性质而言,则“兴”的感发 大多由于感性的直觉的触引,而不必有理性的思索安排, 而“比”的感发则大多含有理性的思索安排。前者的感发 多是自然的、无意的,后者的感发则多是人为的、有意的。
三、兴:由物及心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兴:由物及心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下。”(直抒胸臆)
一、赋:即物即心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
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 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 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铺叙)
➢ 既可能为情意之相通,也可能为音声之相应 ➢ 既可能为正面之相关,也可能为反面之相衬 ➢ 而且相同的物象既可以唤起不同的感兴,不同的物象也可以唤起

练习5:选择性必修下册11首古诗词情感手法全梳理-【教考融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5:选择性必修下册11首古诗词情感手法全梳理-【教考融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5:选择性必修下册11首古诗词情感手法全梳理一、《氓》(《诗经·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译文】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穷苦受煎熬。

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

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

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海誓山盟犹在耳,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

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一、赋:“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一)景观物象的铺排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

如:汉代乐府诗《江南》(一题作《江甫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中以“莲”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渔家姑娘)。

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中互相嬉戏追逐的情态。

(二)事态现象的铺排。

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

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好几处着意铺排渲染.这位古代巾帼英雄代父从军的典型事迹。

诗中铺写她在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一作‘黑水’)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着我旧时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本色。

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三)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的铺排。

赋比兴的手法和举例

赋比兴的手法和举例

赋比兴的手法和举例
赋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赋是直铺陈述,是基本的表现手法。

例子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唐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是比喻之意。

例子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唐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子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唐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赋比兴三种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相辅相成,使诗歌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以下是一些综合运用赋比兴手法的例子:
•《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在在藻,鲂鲤跃之。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第二章 赋比兴-高中古代诗歌写作手法鉴赏教学

第二章 赋比兴-高中古代诗歌写作手法鉴赏教学

第二章赋比兴-高中古代诗歌写作手法鉴赏教学【手法简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也作铺陈、赋陈、铺排,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它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侧重写景,借景抒情,多用铺陈叙事手法。

赋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

赋起于战国,盛于两汉,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

著名的赋体文章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起兴”,又叫“兴”,朱熹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即所谓“借物托起,因物联想,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也。

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

【高考链接】一.【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意难忘•山家[清] 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

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

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

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

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

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

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

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癭尊,即癭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19.词中“衰翁”的身份是_______。

下片中“_______”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

(2分)20.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诗词表现手法赋比兴

诗词表现手法赋比兴

诗词表现手法赋比兴我国古代的诗论中,把赋、比、兴三个字概括为诗创作的三种表现手法。

明人王文录说:“作诗不明赋、比、兴,医药不明君臣佐使也,岂得为诗?”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按此理解,所谓赋,就是写实,平铺直叙,直言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下面所要说的正文。

1、赋赋法,即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人物,直叙事伯,直写景物。

是告诉我们“是什么”的问题。

唐以前的人们,赋比较多,后来越来越含蓄,赋少也。

如项羽的《垓下歌》: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一首表现英雄末路、敷陈其事的悲歌,直抒胸臆,慷慨激昂。

赋的要求一是要交待清楚,明白;二是要讲究曲折、起伏,不能平淡如水,没有诗味;三是要有主线,尤其是叙事诗。

用在绝句中的赋法唐以后不多,但也有很多名篇。

如李清照的《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其实就是对项羽自杀乌江写实,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看法。

再如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世人交结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人。

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揭露金钱对人心的侵蚀,势利对社会的污染。

通篇议论,纯用赋法。

如泪莫轻弹的《山居》:曲涧泉流满,轻岚石卧深。

晚风随意处,曾有数声琴。

直接描写山居的景物与相关联的事物,让人感觉其中之美。

而且此诗不仅状物,还能做到由风声传琴声,改变前两句直接状物的写法,做到起伏、曲折,给人以美感。

2、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

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

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比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赋、比、兴在诗歌中的应用

赋、比、兴在诗歌中的应用

赋、比、兴在诗歌中的应用岑文硕老师赋、比、兴在诗歌中的应用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它是前人在总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表现手法而提出的。

始见于汉代《毛诗大传·序》:“故诗有六艺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中,风、雅、颂指的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

后人对赋比兴的解释,虽有多种,基本上大同小异。

本文拟就古典诗歌中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在诗歌中应用作一简要的阐述,以期有利于诗词爱好者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提高阅读与欣赏的水平。

一、赋的表现手法及其在诗歌中的应用所谓“赋”,按朱熹《诗集传》里的解释,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也。

”所谓“敷陈”,就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铺展开来;所谓“直言”,就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直接叙述与抒写。

先说“敷陈”,敷陈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按照某种顺序铺开来写,见例子:例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莲叶北。

--《江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白色的绢),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咏诗书。

十七为君妇”----《孔雀东南飞》上面的《江南》一诗,在“鱼戏莲叶间”句后,分别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来写鱼儿游戏荷叶间的欢快场面;《孔雀东南飞》一诗,则按年龄顺序与学艺次序来写诗中主人公的才艺。

这种铺陈的方法多见于民歌,也容易辨识。

再看一下《诗经・硕人》的诗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几句采用排比句式,将一个美女从手、皮肤、脖子、牙齿到额头、笑靥、眉眼、眸子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也是一种铺张的方法,是“赋”的典型的表现手法。

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使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而多彩,也能充分展示出作者的才华。

比如曹植在《白马篇》中描了一个武艺高超、身手敏捷的少年游侠的形象,就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主人下马客在船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理解: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
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理解: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 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 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 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 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 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 术效果。
因文识象,由象悟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诗句化情思为景物。欣赏时要抓住景物 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
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这明用典故,意在以 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 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 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b、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 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 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 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 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 “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 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 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 敌保国的决心。

谈谈“赋、比、兴”各自的特点,及其在诗中的应用

谈谈“赋、比、兴”各自的特点,及其在诗中的应用

谈谈“赋、比、兴”各自的特点,及其在诗中的应用“赋、比、兴”是诗的三种重要表现手法,本文专题针对赋、比、兴进行解读,并举例说明,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赋、比、兴有更深入的认识。

赋“赋”就是铺陈,就是平铺直叙,类似于我们经常提到的“叙述文”,用于作者在抒发情感时,直抒胸臆,铺陈其事。

“赋”用来写事,在诗中用得特别多,可谓比比皆是。

比如贾岛这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通过平铺直叙,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

“赋”并不代表只能写事,而不能抒情,通过铺陈也可以把情恰当地表达出来,比如李白这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直白的描述进行抒情,情融于叙述中,思乡之情透纸而出,这也是“赋”。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赋”很简单,很好理解,但写诗运用“赋”时有二点注意事项:一是不能把写诗当成写日记,不能写成白开水,要运用形象思维,讲求波荡起伏,引人入胜;二是要抓住主题,围绕主题正确选材,写诗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隔靴搔痒,不知所云,要描绘得恰达好处,所谓打蛇要打“七寸”。

比诗中的“比”一般指的是“对比”、“类比”,而不是“比喻”,比喻属于“兴”的范畴。

对比或类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面或相类似的两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比”的诗句也很常见,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比对非常明显,增强了效果。

再比如谢枋得这首《蚕妇吟》: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残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养蚕女的辛劳和富贵人家歌舞升平形成对比,表达的情感尽在其中。

类似的还有李白的“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古、今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唏嘘不已,在怀古诗中“比”的手法很常见,大家可以自己找几个典型例子。

利用“比”时应该注意,所“比”的两者应该是对等的,不能一头重来一头轻,否则对比的效果要大打折扣。

对比和映衬不一样,对比的两种事物并无主次关系;而映衬是有主次之分的,陪衬者是用来突出被陪衬者的。

赋比兴的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赋比兴的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北朝民歌《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诗经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诗经 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1、荑(tí):植物初生的叶芽。 2、蝤蛴(qiúqí):天牛的幼虫,其身白而长。 3、瓠(hù):即瓢子,果实为细长的圆筒形,果肉可做蔬 菜。犀:指瓠子果中的子,其子洁白而整齐。 4、螓(qín):昆虫名,体形像蝉而小,额头宽而方正。 5、倩:笑时两颊出现的窝。 6、盼:眼珠黑白分明。
《诗经》六义
内 容:风 雅 颂
表现手法:赋 比 兴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陈述、 铺叙的意思。
“比”:“以彼物喻此物”,就是比喻, 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 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是联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 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 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 无怒,秋以为期。

赋、比、兴表现手法判断
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赋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问: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兴____

赋比兴的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教学课件

赋比兴的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教学课件
在古诗词中,以物喻物的比手法常用于描绘事物形象,突出 事物的特点,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例如,李白在《 静夜思》中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来比喻月光,形 象地表达了月光皎洁、清冷的意境。
以人喻物的比
通过将事物比作人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观点。
在古诗词中,以人喻物的比手法常用于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或态度,使事物形 象更加生动、形象。例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来形容琵琶声,将琵琶声比作人语,使声音形象更加生动。
直抒胸臆的赋通常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不强调修辞和意象的运用,而是通过直接、坦率的表达来传 递情感和思想。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通过直 白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无奈。
描写景物的赋
描写景物的赋在古诗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美感,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 情感和心境。
06
赋比兴手法的综合运用
赋、比、兴的交融运用

直接陈述,铺陈事物

以物喻物,形象比喻

借景抒情,烘托气氛
交融运用
在古诗词中,赋、比、兴常常 相互交织,共同构建诗歌的意 境和情感,形成独特的艺术效
果。
以赋为主,比兴为辅的运用
01
02
03

详细描绘事物,增强诗歌 的视觉效果
比兴
作为辅助手法,用于烘托 和点缀
观点。
兴的概念
兴是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 方式,借助对自然景物或事物的 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兴的特点
比兴常常相互交织,共同构建诗 歌的意象和意境,它们注重形象 思维和情感表达,通过比喻、象 征等手法来深化诗歌的内涵和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荑(tí):植物初生的叶芽。 2、蝤蛴(qiúqí):天牛的幼虫,其身白而长。 3、瓠(hù):即瓢子,果实为细长的圆筒形,果肉可做蔬 菜。犀:指瓠子果中的子,其子洁白而整齐。 4、螓(qín):昆虫名,体形像蝉而小,额头宽而方正。 5、倩:笑时两颊出现的窝。 6、盼:眼珠黑白分明。
《诗经 小雅 采薇》
兴 问:本诗主要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
2、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兴 问:本诗主要运用的手法是______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 问: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
2、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2、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赋 问: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
1、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 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 无怒,秋以为期。
北朝民歌《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诗经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诗经 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桑叶枯黄飘落,使人联想到女子年老 色衰、憔悴被弃。
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
赋、比、兴表现手法判断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
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 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赋、比、兴表现手法判断
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 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桑叶之润泽有光,使人联想到女子的 亮丽容颜。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 子不要迷恋男子。
以兴起,引出女主人公对昔日教训的总结 2、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赋比兴的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主讲人:李晓锋 单位:蒲城县桥山中学
《诗经》六义
内 容:风 雅 比 颂 兴
表现手法:赋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陈述、 铺叙的意思。 “比”:“以彼物喻此物”,就是比喻, 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 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是联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 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兴 问: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
比、兴手法在歌词创作中的应用
1、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兴 2、张智成《爱情树》:“我的生命是一棵树, 比 只愿成为你的归宿”。 3、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兴 4、《发如雪》:“你发如雪纷飞了离别”。 比 鱼, 5、《找自己》:“挤在公车里象个沙丁 上班下班每天是规律”。

课堂小结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 头,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 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 要原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 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赋比兴的手法并 灵活运用,以期对我们做诗歌鉴赏 题目时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