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山苗族音乐特点

合集下载

浅谈苗族音乐

浅谈苗族音乐

浅谈苗族音乐摘要:苗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

歌声高亢嘹亮,热情奔放。

本文章述说了苗族音乐在悠久的历史行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具有了它所特有的特征,从而在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圈里表现出了它自身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苗族音乐传承性文化价值一、苗族音乐的主要特征苗族音乐,在其社会历史行程中,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而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我认为苗族音乐有以下几个特征:1、历史传承性有人说:“在苗疆圣地,每一首歌都是一部历史。

”我认为在这里《苗族古歌跋山涉水》就是最好的见证,它的歌词是这样的“从前五支奶,居住在东方;从前六支祖,居住在东方;挨近海边边,天水紧相连,波浪滚滚翻,眼望不到边。

”歌中所述的“五支奶”与“六支祖”,指的是当时部落的氏系,居住在东方天水紧相连的地方正是今天苗族分布于西南地区的东方――长江中下游。

到先秦时期,苗族的先民就已到达武陵山域的五溪地区居住,有一支苗族约在秦汉时期早上已迁徒到达今黔东南的都柳江流域定居,除一支古苗族在五溪地区定居之处,另一支古苗族约在魏晋时期开始陆续分期、分批迁徙到川、黔、滇地区,至明代,相继移入东南亚,另一部分苗族也在此时期移往海南岛。

今天苗族分布居住于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各省的边缘山区,以及东南亚各国。

我们可这样认为,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生息繁衍的种子;是苗族历史的记载。

是苗族人民通过长期的与天斗,与地斗,不断创新发展,并传承下来的一部史诗般的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遗产,它随着苗族人西迁而言传口诵,从东部创作到西部,从远古传唱到今天,世世代代苗家人以不老的古歌传承着历史,演绎着他们生息繁衍的故事。

苗族古歌记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哪里有苗族人,哪里就有歌声。

芦笙,是苗族人民的吉祥物,也是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

苗族芦笙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声声”的诗句出现。

据考古发现,江川李家山出土的两件战国时期的葫芦笙是我国最早的笙类乐器之一,芦笙源于古代苗族先民,由于苗族历史上的不断迁徙而形成了芦笙文化体系并在苗族文化中占了主导地位,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苗族时,常常把芦笙与苗族的关系等同起来,认为苗族文化就是芦笙文化。

文山苗族歌曲

文山苗族歌曲

文山苗族歌曲
文山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语言。

在他们的传统乐器和歌曲中,许多深刻的情感和历史都得以表达。

文山苗族音乐中最著名的乐器是“木琴”,是由多个木条排成的,在上面弹奏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文山苗族的歌曲有很多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芦笙歌”,这是一种传统形式的歌曲,通常由男女合唱,伴随着芦笙的音乐。

以下是其中一首经典的芦笙歌曲:
苗乡的花开
房前屋后都是花,花儿多姿多彩,人人如此称赞。

眼前一片绝美景色,红芍药,紫蝴蝶,蜜蜂在嗡嗡飞舞。

这是苗族人家的花园,盛开的花朵向着阳光微笑。

苗乡的花开,多么美妙迷人,令人不想回家。

这里有绿松石般的清澈溪流,水流潺潺,石头堆成的小山丘,周围环绕着桃花林。

这里有人们累积的收藏,乡间山林中的珍宝,有手工鞋,有苗族的织锦等等。

这里有善良的苗族姑娘,微笑着迎接游客,她们的箫笛声,仿若绕梁之音。

这是一首充满着希望和热情的歌曲,歌颂了苗族人民与他们的故乡。

在这首歌曲中,作者描述了苗族文化的优美及其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首歌曲是苗族音乐的代表之一,它表达了苗族人民热爱生命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敬畏之情。

同时,这首歌曲也展示了苗族民俗及其文化传统的特点。

总之,文山苗族的音乐和歌曲是对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和历史的反映。

它们传递着这个美丽地区的生活、信仰、热情和爱。

苗族歌曲特点

苗族歌曲特点

苗族歌曲的特点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

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

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

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

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

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

各种民歌形式有传统的歌词,也有即兴编唱的内容。

嘎百福歌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一种说唱文学,它在民间诗歌和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融合而成,演唱者时而叙述时而呤唱,其内容多是反映民事纠纷和社会现象方面的真人真事。

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

昭通一带苗族的“盘歌”非常有趣。

男青年看中了某位女青年,便带两个年龄相当的同伴,一起去到姑娘的家,找她的长辈说明来意。

若姑娘的父母亲回答:“还没人家,是同班辈的。

”便准许盘歌。

盘歌的歌会,由女方老人安排。

男女双方参加对歌的同伴,既当参谋,又为自己找对象。

在盘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

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

浅谈文山苗族芦笙曲

浅谈文山苗族芦笙曲

浅谈文山苗族芦笙曲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苗族人口达到***-*****人,是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苗族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黔、湘、滇、渝、桂、鄂、川、粤、琼九省(区、市),云南省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苗族人口众多,该省境内苗族人口占到了苗族总人口的28%左右。

一、文山苗族芦笙曲的起源(一)芦笙曲的认知芦笙是一种传统的乐器,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纯洁、神圣、友谊、欢乐的象征,是苗族人民最常用的乐器之一。

据考证,早在六七年前苗族人民就已经“致琴瑟、兴歌舞”,即那时就已经产生了芦笙及芦笙舞。

民间传说远古时候苗族人民在蚩尤的率领下阻击黄帝失败后退居深山,为重新召集队伍,他系红腰带,在山上立起长树干,号召民众绕“花杆”起舞,部众闻讯赶来继续参加与黄帝的战斗。

沿袭至今就演变成了苗族传统节日“踩花山”。

文山州苗族中花山节是文山苗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活动在正月初三至初九举行,是祭祀苗族缘故祖先,蚩尤的节日,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

芦笙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几乎家家都有芦笙。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指出“据我看来起源于苗民族的,苗民间每家均备有芦笙。

” 据考证,芦笙源于苗族,受戰争及灾荒威胁,先民们被迫进行迁徙以谋求生存,最后定居于西南崇山峻岭之间,聚而城寨,并创造出了灿烂的芦笙文化。

(二)芦笙曲的历史苗族芦笙文化见证了悠久的苗族历史文化,据唐代《新唐书·南诏》记载,“南蛮吹瓢笙,笙上管,酒别客前,以笙推展又酹”、“参差六竹管,长芦笙钟涛,短声清微散,舞求随节施,吹去别促缓,苗女共苗男,纷月花满山。

”《辞海》解释:“芦笙是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少数民族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流传更广。

芦笙是簧管乐器的一种,由竹管、共鸣筒、簧片及气斗四部分组成,是苗族人民祭祖聚会、进行各种社交活动时必备的重要道具。

芦笙曲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其曲调优美动人。

它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区传播。

云南文山苗族歌曲

云南文山苗族歌曲

云南文山苗族歌曲一、云南文山苗族歌曲的概述1.1 苗族文化的背景1.2 历史沿革及演变1.3 苗族歌曲的特点和功能二、云南文山苗族歌曲的分类2.1 依据传唱方式划分的分类2.2 根据主题内容划分的分类三、云南文山苗族歌曲的表演形式3.1 舞蹈伴唱3.2 乐器伴奏3.3 口传唱和集体演唱四、云南文山苗族歌曲的传承与发展4.1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4.2 文化保护与推广4.3 文山苗族歌曲的国际交流与影响五、云南文山苗族歌曲的艺术价值与意义5.1 审美价值5.2 文化意义5.3 具体表现形式的特点六、云南文山苗族歌曲与旅游经济的关系6.1 若干具体案例分析6.2 旅游推广的意义和作用七、总结云南文山苗族歌曲云南文山苗族歌曲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乃至世界民族音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对云南文山苗族歌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一、云南文山苗族歌曲的概述1.1 苗族文化的背景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文山州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宗教信仰和音乐文化。

1.2 历史沿革及演变云南文山苗族歌曲在苗族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节将对苗族歌曲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进行细致的介绍和分析。

1.3 苗族歌曲的特点和功能云南文山苗族歌曲在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赞美大自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本节将详细阐述这些方面的内容。

二、云南文山苗族歌曲的分类2.1 依据传唱方式划分的分类云南文山苗族歌曲可以根据传唱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例如咪嗨、对歌等。

本节将详细介绍这些分类及其特点。

2.2 根据主题内容划分的分类云南文山苗族歌曲也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例如祭祀歌、爱情歌等。

本节将详细介绍这些分类及其特点。

三、云南文山苗族歌曲的表演形式3.1 舞蹈伴唱云南文山苗族歌曲常常通过舞蹈来表达,舞蹈伴唱是云南文山苗族歌曲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

本节将详细介绍舞蹈伴唱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2 乐器伴奏云南文山苗族歌曲常常以乐器伴奏的形式呈现,乐器的演奏和歌声的融合使得歌曲更加动人。

苗族古歌基本特征

苗族古歌基本特征

苗族古歌基本特征
苗族古歌是苗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而闻名,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趣味。

苗族古歌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首先,苗族古歌主要以民歌形式出现。

苗族古歌多以短小精悍的方式表达主题,情感真实、直接。

它们不仅通过歌颂自然美、生活美、劳动美等方面的内容来反映苗族人民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思想和社会观念。

其次,苗族古歌使用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苗族人民用苗语演唱古歌,每一个音节都有它明确的意义,而且有很多音节是无法用汉字来表示的。

在歌曲中,苗族人民使用丰富的比喻手法、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使歌曲更具艺术感,并增强了听众对歌曲的共鸣和理解。

第三,苗族古歌的旋律丰富多样。

苗族古歌的旋律韵律优美动人,节奏感强烈。

苗族人民善于将自然界的声音、鸟鸣、风声等融入到歌曲中。

同时,苗族古歌也以其独特的音调系统著称,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苗族人民还通过音高、音量、音色等音乐元素来表达情感,使歌曲更富于感染力和感染力。

最后,苗族古歌富有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

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智慧和生活智慧的结晶。

它们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每一个苗族古歌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总之,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音乐表达方式。

通过苗族古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苗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苗族文化。

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解读

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解读

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解读湘西苗族是中国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音乐形态也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苗族音乐是苗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情感、思想和生活。

在湘西苗族的音乐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知识,通过对苗族音乐的民间知识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和音乐的内涵。

一、苗族音乐的特点苗族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节奏感强:苗族音乐节奏感强烈,常常伴随着击鼓、响板等乐器的节奏,音乐节奏跌宕起伏,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2.多样性:苗族音乐形态多样,有歌舞、器乐、民间音乐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3.富有情感:苗族人民热情豪放,他们的音乐也同样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表达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苗族音乐的民间知识1. 音乐节奏传承苗族民间音乐节奏传承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从古时候起,苗族人民就通过口头传唱和亲自示范的方式,将音乐节奏传承给后人。

苗族音乐节奏常常与农事生活、劳作活动等紧密相连,比如在播种、插秧、收割等环节中,都有特定的音乐节奏配合,这些节奏传承至今仍然延续着。

2. 音乐器乐传统苗族音乐器乐传统丰富多样,包括响板、芦笙、簫笛等乐器。

这些乐器在苗族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常用于庆祝节日、婚嫁仪式、丧葬仪式等重大场合。

苗族人民通过口口相传、一代一代传承的方式,将这些音乐器乐传统保留了下来。

3. 歌谣传承苗族歌谣是苗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有悠扬动听的曲调,又融入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感悟体会。

苗族歌谣常常以口头传唱的形式传承,内容涉及到生产劳作、家庭生活、爱情婚姻等各个方面。

通过歌谣的传承,苗族人民将自己的智慧和人生感悟融入到了音乐中。

1. 传承和保护苗族音乐的民间知识对音乐的传承和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苗族音乐的传统并没有通过书面文本或正式的学习途径传递,而是通过口述和亲身示范来进行传承,这样一来,苗族音乐的传统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后人接受和继承。

苗族传统音乐

苗族传统音乐

苗族传统音乐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中,苗族传统音乐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就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乐器、演奏形式以及其对苗族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苗族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声音特点在中国乐坛独树一帜。

苗族传统音乐以自然景观、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为题材,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其音乐形式多样化,包括歌谣、舞曲、器乐等多种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

苗族传统音乐的旋律优美且多变。

它常常采用多声部的编曲方式,音色丰富多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尤其是苗族的嗓音独特,清澈高亢,富有激情,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苗族传统音乐的乐器苗族传统音乐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以木鼓、芦笙、葫芦丝和苗族筝等乐器最为著名。

木鼓是苗族的代表性乐器之一,它是由一块大木头制成,中间凹陷,边缘打上细条。

演奏者用手敲击木鼓的边缘,发出浑厚悦耳的声音,常常用于伴奏歌唱和舞蹈表演。

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其形状如笛子,但比笛子长,共有13个音孔。

演奏者通过吹气和手指的协调配合,演奏出高亢激昂的旋律。

葫芦丝是苗族的特色乐器之一,外形如葫芦,由葫芦和竹管组成。

演奏者通过吹气和指法的操作,可以演奏出悠扬婉转的音乐,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苗族筝是一种古老的苗族乐器,形状与古筝相似,但音域更广。

演奏者通过弹拨琴弦,发出悠扬动听的音响,常用于伴奏歌唱和器乐演奏。

三、苗族传统音乐的演奏形式苗族传统音乐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独奏、合奏和歌舞表演。

独奏是一位演奏者用乐器单独演奏的形式,可以展示乐器的特色和演奏者的技巧。

独奏常常以器乐演奏为主,如苗族的筝独奏,以其高亢激昂的音乐形式常常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合奏是多位演奏者用不同乐器进行演奏的形式,常常需要演奏者之间的默契和协调。

合奏常常以乐队形式呈现,如苗族的乐队通常包括木鼓、芦笙、葫芦丝等乐器,通过不同乐器的和声和节奏感,演奏出富有层次感的音乐。

苗族传统音乐欣赏

苗族传统音乐欣赏

苗族传统音乐欣赏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音乐作为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苗族传统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吸引着世人的注意。

本文将为您介绍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以及欣赏方法。

一、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苗族传统音乐是苗族人民长期生活于一些偏远山区中所形成的。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苗族人民对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乐器和演奏方式:苗族传统音乐使用了许多独特的乐器,如芦笙、铜鼓、大锣等等。

这些乐器除了形态上的独特之外,还有着特殊的音质和演奏方式。

例如,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声音高亢激昂,能够表达出苗族人民的豪迈和激情。

2. 质朴自然的曲调:苗族传统音乐以其质朴自然的曲调吸引着广大的听众。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山林生活中,喜欢以大自然中的声音为乐曲素材,如鸟鸣、风声等等。

这些音乐元素赋予了苗族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使其具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意义。

3. 深厚的历史底蕴:苗族传统音乐承载着苗族人民的精神和情感,体现了其丰富的历史底蕴。

苗族人民很早就开始创作和传承音乐,这些音乐作品记录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反映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和对世界的理解。

二、苗族传统音乐的欣赏方法要欣赏苗族传统音乐,首先要了解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含义。

以下是一些欣赏苗族传统音乐的方法和技巧:1. 观看传统音乐演出:苗族传统音乐是通过演出方式进行呈现的,观看专业艺术家的演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可以通过线下演出、音乐会等方式来观赏并感受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深入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苗族传统音乐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艺术魅力。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和参观苗族民俗文化展览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3. 学习演奏乐器:如果有条件和兴趣,可以选择学习一种苗族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

苗族音乐的特点(较全面)

苗族音乐的特点(较全面)

苗族由于大多生活在山区,所以以激扬高昂的飞歌著称,如《苗岭飞歌》,但是情歌却是相当缠绵,如同情人在娓娓道出内心无限的寂寞和思念,如《方召情歌》、《假如你是一枝花》,除情歌外,祭祀歌曲,离别曲,祝酒歌等都是比较高的,大多都在E到A之间,另外,苗族歌曲只有五个调。

谢谢!苗族人民能歌善舞。

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

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

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

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

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要唱飞歌。

飞歌的歌词,每首一般在三十句左右。

一首歌中,常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等,但多数是五字句。

曲调有大致固定的谱子,拍节的长短与快慢有大致固定的格式,但有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在一首歌曲中开头较慢,第一句先快后慢,拖音渐高而长,第二句先快后慢,但拖音渐低而长,从第三句或第四句起,开始用中速唱下去,逐渐加快,唱到主要部分时,用快速连唱。

高潮唱完之后,用渐慢渐拖音唱一小部分,即接近尾声了。

唱到最后一、二句时,拖音渐低而长,飞歌开头一二句,中间接近高潮前的几句,收尾的一二句,一般都有拖音。

歌唱者可以尽情拖唱,拖音的长短,凭歌唱人一口气的长短而定。

飞歌曲调有挂丁、凯棠、湾水三种。

挂丁飞歌流行于巴拉河流域,四声微调式民歌,性格刚健,爽朗、热情、奔放。

浅析文山苗族音乐特点

浅析文山苗族音乐特点

浅析文山苗族音乐特点【摘要】文章从地域的角度入手,别离从文山苗族民歌和乐器的角度来简述文山苗族音乐的概况,再从文山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对文山苗族音乐做进一步的扩展。

从而对文山苗族音乐做出大体的概述。

【关键词】文山;苗族民歌;器乐。

文山,地处西南边境,这里生活着壮、苗、瑶等10种世居少数民族。

各民族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山少数民族——苗族,其音乐文化占据着文山民族音乐文化进展的“魁宝”之位。

苗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歌和器乐两大类。

一、文山苗族民歌文山苗族民歌是整个文山苗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份。

文山苗族自古有歌,而且内容丰硕,题材普遍,世世代代都由人们口头传承下来,一般都是真人声歌唱,有的有伴奏,有的前面没有伴奏后面又有伴奏,有的完全没有伴奏。

文山苗族民歌在不同的场合唱不同的歌,按其音乐题材分类可分为:山歌、叙事歌、风俗歌等。

如祝愿家乡的歌《鸟容帮豆郎》(翻译过来就是《祝愿家乡》),探讨名字来源歌《咱们的名字叫苗族》,情歌《假设我是一支花》,叙事曲《喏徘与榜董》等等。

例:《鸟容帮豆郎》(一)、山歌文山苗族山歌有情歌、茶歌、酒歌、劳动歌等等,常唱于山野林间或田头地旁,曲调悠扬婉转,音色清醇甘美,旋律波动起伏,节拍舒缓自由。

其中情歌较为多见,情歌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交流情感对唱的歌。

如《假设我是一支花》《独自想念山歌》等。

例:《独自想念山歌》①汉语:大雁飞来小燕没有地方飞,飞停在椿树尖,咱们两个说不说说得那么好,怕你走你的,我也要走我的,怕你归去以后想不想我不明白,我走以后我想你想得心天天都飞向你父母的山谷(二)、叙事歌文山苗族叙事歌是苗族男女互说家常和诉说历史传说的歌。

在亲友聚会或新友见面时,以边说边唱的形式向对方诉说自己和家人的现状及一些过去的旧事。

多为中老年人演唱,带有朗诵形式,往往是说一段唱一段,歌词比较长。

如:《礼歌》《朵疆氐际》《爹爹养娃娃》《喏徘与榜董》等等。

坡芽歌书解析

坡芽歌书解析

坡芽歌书解析
坡芽歌书是一首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歌曲,因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坡芽歌书进行解析,主要从歌曲的歌词、音乐、文化价值等方面入手,以期更好地了解这首歌书的内容和意义。

一、歌词解析
坡芽歌书的歌词以苗族母语演唱,内容主要是表达对大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悟,以及表达对苗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热爱和追求。

歌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音乐解析
坡芽歌书的音乐独具特色,采用了苗族传统的器乐演奏和演唱方式,旋律优美、婉转动听,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充分表现了苗族音乐的柔美和豪放。

同时,歌曲的音乐元素非常丰富,包括唢呐、二胡、笛子、锣鼓等,这些乐器的演奏为歌曲增添了不少色彩和气氛。

三、文化价值
坡芽歌书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歌曲的歌词和音乐表达了苗族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坚守和追求。

同时,坡芽歌书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为它记录了苗族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化发展进程。

四、结论
坡芽歌书是一首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苗族歌曲。

歌曲的歌词和音乐表达了苗族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认知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苗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特点。

作为一首流传广泛的苗族歌曲,坡芽歌书对于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

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

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作者:滕璐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5期摘要: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总结,才有了今天的丰富文化资源。

在还未形成文字之前,苗族人民就用歌声记录生活,表达情感。

苗族民歌就慢慢形成并融入到苗族人民的血液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民歌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且基本上都是经过很多年的传唱才流传至今,歌曲描述了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民俗风情。

民歌的演唱形式多变,唱腔独特,节奏自由宽广,旋律起伏跌宕。

但是随着民族文化的统一,很多民族自己的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音乐都面临着没有继承人,苗族民歌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所以对于民族的特色民歌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在进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时候,可以跟随艺术多元化的趋势,对传统的民间音乐加以创新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探究了苗族民歌的起源、发展、音乐特点和对其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苗族民歌;贵州;民歌;传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它们相互独立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彩民族文化的靓丽风景,为中华民族璀璨的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苗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本民族特色文化的古老民族。

我们所熟知的就是蜡染、银饰和由此衍化出的舞蹈、民歌等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繁多的艺术种类被世人所称道。

在苗族文化中,苗族的民歌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苗族民歌根植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且蕴籍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审美评价,体现了苗族人民朴素的审美意识。

苗族民歌不但能用来交流感情、抒发情怀,还能记载历史,传授知识和生产劳动经验,并组织协调社会生活。

因此苗族民歌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歌谣,而是整个苗族“历史、文化、知识、伦理的重要载体”。

一、苗族民歌的音乐结构特点(一)调式音阶。

苗族民歌是传统的五声调,绝大部分曲调的组成是“la、 do、 mi、sol”,是单纯的三和弦旋律,横向延伸,这与西洋大调是不同的风格,所以民歌完全归为中国传统式的五声曲调,由五声调中的五个音不停的转换音高和节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既有民族特色又含有自己本身的魅力。

苗族开亲歌刻道歌特点

苗族开亲歌刻道歌特点

苗族开亲歌刻道歌特点首先,苗族开亲歌和刻道歌通常由苗族男子创作和演唱,歌曲旋律悠扬、抒情动人,歌词寓意深远。

每个苗族村寨都有自己的开亲歌和刻道歌,歌曲内容常常围绕爱情、婚姻和家庭展开,表达出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和祝福。

其次,苗族开亲歌和刻道歌凭借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形成了苗族文化中浓重的民族特色。

苗族开亲歌和刻道歌以其独特的调式、音色和节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在演唱时,苗族男子往往通过咽音和假音等特殊的唱法来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意境,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再次,苗族开亲歌和刻道歌的演唱形式非常丰富多样。

苗族男子通常会自己演唱歌曲,但有时也会请女子合唱或跳舞。

在演唱时,苗族男子会以自己的声音为基调,同时伴以乐器的伴奏,如簫、笛、锣、鼓等,使整个演唱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节奏感。

此外,苗族开亲歌和刻道歌多表达的是男子对女子的倾慕和追求。

歌词中常见的字眼有“月亮”、“花儿”、“水牛”等,以寓意暗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苗族开亲歌和刻道歌用深情的歌声、细腻的抒情语言,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真挚感情,以期得到女子的爱慕和回应。

最后,苗族开亲歌和刻道歌在苗族婚嫁习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苗族开亲歌和刻道歌常常在婚礼仪式期间演唱,作为婚礼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歌曲的演唱,苗族男子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情感,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诚意。

同时,苗族开亲歌和刻道歌也被视为是一种祝福和祈愿,希望新婚夫妇能够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综上所述,苗族开亲歌和刻道歌是苗族特有的婚嫁习俗中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形式、多样的演唱形式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通过这些歌曲,苗族男子表达了对爱情和家庭的向往和祝福,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真挚感情。

作为苗族婚嫁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开亲歌和刻道歌在苗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苗族音乐的特点概念

苗族音乐的特点概念

苗族音乐的特点概念苗族音乐是中国各民族音乐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它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充满原始、朴实和独特的韵味。

苗族音乐是苗族人民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宣传苗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苗族人民表达情感和寄托希望的重要方式。

苗族音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声音悠扬、高亢:苗族音乐的旋律多以悠扬、高亢的方式呈现,音调普遍较高,富有激情和热情。

苗族人民生活在山区,山间回音长,特别有利于高亢婉转的声音传播。

苗族音乐常常用高亢的音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欢愉。

2. 节奏多样、活泼:苗族音乐的节奏多样化,节奏鲜明,以双拍为主。

苗族音乐常常用手鼓、口弦、箫等乐器,如苗族腰鼓舞中的鼓声,有较强的节奏感,使人充满活力。

苗族音乐的节奏强烈而明快,反映出苗族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3. 协奏性强、多声部:苗族音乐具有较强的协奏性和多声部特点。

苗族音乐中经常出现重复、呼应、合唱等形式,乐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使得整个音乐更加丰富多彩,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苗族音乐注重集体合作与个体发挥的统一,体现出苗族人民的团结和感情交流。

4. 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法:苗族音乐中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如手鼓、口弦、箫、笛子、唢呐等。

这些乐器各具特色,有的清脆悦耳,有的激昂豪放,有的柔美典雅。

苗族音乐中常常利用乐器吹奏、拨弦、敲打等不同的演奏方法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同样的乐器,在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家族中,演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体现出苗族音乐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5. 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苗族音乐与苗族舞蹈是密不可分的。

苗族人民热爱舞蹈,舞蹈是他们表达情感和展示自己的重要方式。

苗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动感,与苗族舞蹈的舞姿、动作相呼应,形成一种完美的和谐。

苗族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使得音乐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苗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苗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向世界展示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文山苗族音乐芦笙辞初探

文山苗族音乐芦笙辞初探

文山苗族音乐“芦笙辞”初探摘要:文山苗族“芦笙辞”无论从艺术特点、意义、风格和特有的句读特点于其他民族音乐都别具一格,独领风骚.关键词:文山、苗族音乐、句读、“芦笙辞”文山,是中国云南富饶而神奇的边陲宝地,在这块 314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30万壮、苗、彝、瑶等10种世居少数民族。

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风情奇趣。

其中最具代表的文山42万苗族,其芦笙文化占据着文山民族文化发展的“魁宝”之位。

一、文山苗族音乐特点概述文山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说唱、苗族民歌音乐多为陈述性旋律,其乐汇、节奏、时值是一种未经规范化的多元自然状态,带有地道的口头音乐文化特征。

各种曲调多为自然五声音阶,五声以外的自然半音音阶(变宫或清角)用的较少,在某些曲调种只作装饰音用,在旋律中所占的比例实质上通常不会大于八分之一拍。

曲调旋律音域有宽有窄,最窄的音域范围在八度音以内,最宽的音域范围在十二度音以内,个别装饰甩腔还可以高到十四度音。

苗族民歌是一种很美的散文体文学作品,其句式自由、长短结合;比喻丰富、语意含蓄;段落分明、两句一韵;一意双词、关联对衬;衬词自由、可增可减。

主要使用的器乐如(芦笙、萧、笛、口弦、木叶)等、打击乐主要为皮质鼓,如蛇皮鼓、牛皮鼓等,这两种鼓需因场合使用,(蛇皮鼓在喜事时候用,牛皮鼓在丧事时候用)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曲调优美,篇幅宏大。

就民间音乐而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民间普遍流传的就有近50种曲调(包括民歌、说唱和器乐曲),其内容包罗万象,曲调类型多种多样。

苗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歌和民间器乐曲两大类,其中民歌歌种较多,(情歌,叙事曲,丧事调,指路经,哭婚)。

纯粹的民间器乐曲较少,(大多数乐器主要是与歌而合、为歌而奏,情歌对唱时候的口弦为单纯的乐器曲目)二、文山苗族芦笙的特点介绍在苗族中最为盛行、最有代表性的乐器是芦笙,它是苗族文化的的灵魂,被誉为苗族人民的精神象征,在苗族的传统文化中,随着苗族历史上的不断迁徙流动,逐渐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苗族芦笙文化。

文山壮族民间酒歌的音乐特点

文山壮族民间酒歌的音乐特点
打 响 ,文 山 曾经 受 到 全 国 人 民 的 关 注 和
壮族最 原始 的酒 歌产生 于 “ 祭祀” 。
壮 族 人 因地 理 环 境 闪 素 ,生 活 环 境 相 对 恶 劣 ,思 想 封 闭 。 他 们 十分 崇 尚 天 地 神 灵 , 当遇 到 自然 灾 害 或 病 痛 时 ,就 会 借
情歌而闻名 ,山歌言语婉转 、讲 究押瀚 、
富 有 感 染 力 。 而 壮 族 的 洒 歌 大 部 分 都 借
宝 敬酒调》 《 今宵贵 客来》 《 相遇把 酒 喝》 爝 东》 相△》 来妹 敬 馈 客来
东 南部 ,两 邻红 河 哈尼族 彝 族 自治 州 , 东接 广西壮 族 白治 区 ,北部 与 曲靖 市相 连 ,南 部 与越南 社 会主 义共 和 国接 界 。
听 不 懂 的话 语 。 这 些 话 语 就 是 很 原 始 的
到 了全 人 民的关注 ,文山 的壮 族 民间
音 乐 得 到 了人 们 的 了解 和 认 可 。 在 云 南
代表 队 “ 文 山壮 族原生 态民歌 ”参赛 曲
日中 ,其中有一 首就是 “ 酒歌” ,旋律优 美 ,歌声轻柔 ,让人们 难 以忘怀 。为了
流传有少部分酒歌。
在节 日里 ,在酒 宴上 随 口用 山歌改 编歌
词 当作 酒 歌 的 比 比 皆 是 ,见 老 唱 老 、 见 小 则 唱 小 、见 朋 友 唱 朋 友 、见 领 导 唱 领 导 ,充 分 地 表 达 “ 欢迎 ” “ 感 谢 ” 和 “ 感激 ”之 情 。 还 有 一 些 酒 歌 是 当地 的音
如 :富宁 的 《 谢酒 歌》 《 桌边 找亲 家》
《 肄酒哥 《 听我把歌Ⅱ 《 Ⅱ 昌 支酒歌来
1 . 看壮 族酒 歌 的音 乐结 构 首先 要看

云南文山傣族音乐特点

云南文山傣族音乐特点

云南文山傣族音乐特点1、山歌。

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

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

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

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结束。

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

2、叙事歌。

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调)、“拽”、“索”、“森”等。

喊秀,直译为绿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的瑞丽、芒市等地。

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

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德宏瑞丽地区。

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

桑烘,是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唱本流传。

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

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县边境孟阿地区。

拽的音乐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

索的音乐较活跃,速度稍快,多采用商调式。

森的旋律性强,多为羽调式。

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

3、悲歌。

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海赛篾”、“喊玎”、“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

喊海,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

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

二者曲调基本相同,音域不宽,旋律似宫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长音常用较强烈的下滑音。

喊玎,意为玎琴歌。

喊蹩,意为口弦歌。

演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

文山当代苗族音乐对本土音乐文化影响探析

文山当代苗族音乐对本土音乐文化影响探析

文/李想文山当代苗族音乐对本土音乐文化影响探析内容摘要 文山苗族音乐是本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山地区当代的苗族音乐创作与传播,对本土音乐文化生态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以文山当代苗族音乐的创作与传播情况为研究对象,阐述自改革开放至今文山地区的苗族音乐创作发展情况,本土苗族音乐的时间叙事和特色,从传承和发展的意义出发,探析当代苗族音乐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文山苗族;音乐创作;本土音乐;影响文山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相连,南与越南接壤,是壮族苗族自治州。

苗族作为文山的主要少数民族,其音乐的发展影响着文山地区本土音乐文化生态。

改革开放以来,文山的苗族音乐在各方面都得到大力发展,为祖国边疆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苗族是一个拥有丰富音乐文化能歌善舞的民族,被大家广为认识的大部分是贵州黔东南和湖南湘西一带的苗族音乐,但是对于云南的苗族音乐,外界却知之甚少。

文山的苗族音乐作为云南苗族音乐的一部分,是从1978年文山人民广播视台成立之后开始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的。

以文山苗族音乐素材所创造的一大批优秀音乐,引起了国内外苗族同胞的积极反响,文山成为世界各地苗族同胞谈论的焦点,也成为国外苗族同胞回到中国寻根的目标。

1 音乐创作概述自1980年代以来,文山苗族人民和广大艺术工作者认识到,族的音乐不应停滞在古老的苗族乡土音乐,时代在发展,我们在发展,苗族的音乐文化也应当不断地发展。

我们应当把有特色的文山苗族音乐,以更大众化、时代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推动本土民族音乐的繁荣,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让更多的人认识文山苗族音乐的美。

以陶永华为代表的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开始收集整理文山苗族的音乐素材,创作了一批当代的苗族音乐并得到推广,获得各族同胞的喜爱和支持,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创作力量加入进来,使文山的当代苗族本土音乐创作和传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1 丰富的创作题材苗族音乐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于文山苗族的方方面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文山苗族音乐特点【摘要】文章从地域的角度入手,分别从文山苗族民歌和乐器的角度来简述文山苗族音乐的概况,再从文山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对文山苗族音乐做进一步的扩展。

从而对文山苗族音乐做出大体的概述。

【关键词】文山;苗族民歌;器乐。

文山,地处西南边陲,这里生活着壮、苗、瑶等10种世居少数民族。

各民族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山少数民族——苗族,其音乐文化占据着文山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魁宝”之位。

苗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歌和器乐两大类。

一、文山苗族民歌文山苗族民歌是整个文山苗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山苗族自古有歌,并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世世代代都由人们口头传承下来,一般都是真人声歌唱,有的有伴奏,有的前面没有伴奏后面又有伴奏,有的完全没有伴奏。

文山苗族民歌在不同的场合唱不同的歌,按其音乐题材分类可分为:山歌、叙事歌、风俗歌等。

如祝福家乡的歌《鸟容帮豆郎》(翻译过来就是《祝福家乡》),探讨名字来源歌《我们的名字叫苗族》,情歌《假如我是一支花》,叙事曲《喏徘与榜董》等等。

例:《鸟容帮豆郎》(一)、山歌文山苗族山歌有情歌、茶歌、酒歌、劳动歌等等,常唱于山野林间或田头地旁,曲调悠扬婉转,音色清醇甘美,旋律波动起伏,节奏舒缓自由。

其中情歌较为多见,情歌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交流感情对唱的歌。

如《假如我是一支花》《独自想念山歌》等。

例:《独自想念山歌》①汉语:大雁飞来小燕没有地方飞,飞停在椿树尖,我们两个说不说说得那么好,怕你走你的,我也要走我的,怕你回去以后想不想我不知道,我走以后我想你想得心每天都飞向你父母的山谷(二)、叙事歌文山苗族叙事歌是苗族男女互说家常和诉说历史传说的歌。

在亲朋聚会或新友见面时,以边说边唱的形式向对方诉说自己和家人的近况及一些过去的往事。

多为中老年人演唱,带有朗诵形式,往往是说一段唱一段,歌词比较长。

如:《礼歌》《朵疆氐际》《爹爹养娃娃》《喏徘与榜董》等等。

例:《朵疆氐际》②NDOX JANGS DEB JEL朵疆氐际Ndox Jangs haik:朵疆说:Ndox Jangs zhit muax naf,朵疆没有妈妈哟,Ndox Jangs muax ib ienx rongt naf but gaot Gif Deb Ghak,朵疆好妈妈睡在隔地嘎。

Deb Jel haik:氐际讲:Deb Jel zhit muax zid,氐际不得爹得哟Deb Jel muax ib lenx rongt zid but gaot Gif Deb Jik.氐际哈破爹爹睡在隔地济Ndox ndros deb lot luad,苍天连接着大地Deb ndros ndox lot lit,大地紧挨着苍天Ndox Jangs naf das jaik dout ndox,朵疆妈妈隔开了天Hot Ndox Jangs sheud lol zhux ndox.喊朵疆起来管天Deb ndros ndox lot lit,大地与苍天紧相连Ndox ndros deb lot luad,苍天和大地紧相依Deb Jel zid das jaik dout deb,氐际爹分开了地Hot deb Jel sheud lol zhux deb.叫氐际起来治地Ndox Jangs naf das:朵疆妈妈讲:God jaik dout ndox,我把天隔开了Shait nzhik sheud lol zhux ndox mangl Ndox Jangs.快起来管天啊朵疆Deb Jel zid das:氐际爹得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朵疆氐际(天根地枝)的人英雄事迹。

(三)、风俗歌文山苗族风俗歌分年节歌和生活歌两种。

年节歌就是过年过节要唱的歌。

如《龙船节歌》《开花山》《我们的名字叫苗族》等。

生活歌就比较多,有嫁娶歌、丧歌、祭祀歌等。

如《起尸歌》《请娘家送亲歌》等。

例:《我们的名字叫苗族》③LOB NBET HOT UAT HMONGBWef let jangl beb yuad haik beb shuab lol, 为什么我们要说自己的语言,Wef let jangl beb yuad hnangd beb rangf zhongl? 为什么我们要穿自己的服装?Zhit wef zhangd nax dol lab zhit, 不为别的什么,Zhos wef beb lob nbet hot uat Hmongb. 因为我们的名字叫苗族。

Wef let jangl beb yuad geuf beb ndoub ndeud,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自己的文字,Wef let jangl beb yuad ntuad beb zox jit? 为什么我们要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Zhit wef zhangd nax dol lab zhit, 不为别的什么,Zhos wef beb lob nbet hot uat Hmongb. 因为我们的名字叫苗族。

Wef let jangl beb yuav dous beb gangb ged, 为什么我们有自己的风俗,Wef let jangl beb yuav uat beb gol chongb? 为什么我们有自己的习惯?Zhit wef zhangd nax dol lab zhit, 不为什么别的,Zhos wef beb lob nbet hot uat Hmongb. 因为我们的名字叫苗族。

……二、苗族器乐文山苗族器乐有芦笙、芒筒、木鼓、铜鼓、木叶等等,但现今流传下来的器乐曲很少,仅有芦笙和木叶两种。

(一)芦笙,是文山苗族音乐中特有的乐器之一,在中国历史早期就有记载,其是苗族人的灵魂,也是苗族人的精神象征。

随着文山苗族历史的变迁,逐渐形成了文山苗族独特的芦笙文化。

在苗寨,哪一个小伙子不会吹芦笙,就不受小姑娘的青睐,而且作为文山苗族音乐的载体,要学习和传承其曲子需要一定的中介,由于文山苗族虽有文字,但没有记谱法不能记录下曲谱,所以就有了芦笙语——就是用芦笙模仿苗族语言吹奏出来。

因为现在很多文山苗族都被汉化了,所以能听得懂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二)木叶,就是用树叶来吹奏曲子,早在唐朝时期就有木叶做为乐器出现了。

木叶流行于各民族中,文山苗族也不例外。

木叶的吹奏,有独奏,也有合奏和伴奏,曲调可自己编奏,也可照芦笙曲调演奏。

这种器乐演奏是文山苗族人的自娱方式,也是文山苗族人的生活习俗。

三、文山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文山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一般包括音乐特点、演唱特点和歌词特点。

文山苗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如下:(一)、音乐特点:文山苗族民间音乐其旋律,节奏、结构、时值都比较自由化,带有本地的口头音乐文化特征。

文山苗族音乐多采用四音音列及五声音阶。

然而自然五声音阶在文山苗族音乐中用的比较多,五声自然半音音阶用的较少。

文山苗族音乐的音域有窄有宽,一般在八音到十二度音左右。

其节奏多为四拍子,较自由多变,一般是随歌者而变。

(二)、演唱特点:文山苗族音乐的演唱形式有独歌,合歌和对歌。

其中对歌是文山苗族最具特色的演唱形式,其内容丰富,涉及到天文地理,故事传说,人类起源,劳动生活,民族斗争,情感,教育,哲理,智慧及经验等方面,但无论是对唱什么歌,都要按对歌规矩来,如果谁乱了规矩,就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例如:在婚礼上,长辈们在时要唱一些赞歌,有时也可以唱历史故事,传说,天文地理,待长辈们走后,年轻人合年轻人才可以唱些情歌,但要唱得含蓄一些。

在辞别时要唱辞别歌表示自己的挽留及不舍。

在野外,小伙子和姑娘对唱时,两人都互有好感时,小伙子也不能当众给姑娘信物,只能用歌邀约姑娘到僻静处方可给予。

在喜酒席上,一般什么歌都可唱,但不可唱谜歌,因为唱谜歌容易互相斗气,会影响喜庆气氛。

在对歌的时候,男青年不能邀请已婚妇女或已有情人的姑娘对唱,如果被错邀的,女方可以不去。

在收到信物时,对对方不满的,要及时退还对方。

若在路上遇到对歌,要有问有答,如果有急事不能对歌,也要用歌声表示自己的歉意和谢意等等,方可离开。

(三)、歌词特点:文山苗族民歌的歌词是一种很美的散文文体,其句式自由、长短均可;比喻丰富、语意含蓄;段落分明、两句一韵;一意双词、关联对衬;衬词自由、可增可减。

其中文山苗族歌词降调化是其主要特点,以广泛流传的几首苗族民歌为例:1、在《我们的名字叫苗族》中:如,“Wef let jiangl beb yuad haik beb shuab lol (汉字谐音:为类讲杯呀海杯刷落),wef let jiangl beb yuad hnangd beb rangf zhongl (汉字谐音:为类讲杯呀南杯让中)”。

该句在lol(落)字音和zhongl(中)字音后面有一个别于其他民族的降调音,文山苗族民歌和芦笙曲调中最多的就是一个降调音。

2、在《假如你是一朵花》中“Naf dlex ak gaox ndul haid dus lol (汉字谐音:念跌啊嘎朵卡肚落)”,Lol(落)字音后同样有降调音。

3、在叙事曲《喏徘与榜董》中“Nox lis ,wef ghak(汉字谐音:喏哩、为哪)等”,Lis(哩)、Ghak(哪)字音后也有降调音。

由以上三首歌曲不难看出在每个乐句开头第二个字音或乐句最后一个字音都很明显的有降调的特点。

降调音不仅是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间段、换气、转调,而且是文山苗族古老传统曲调的特别演唱和演奏技巧,重在突出想要表达的人物或事件。

与旋律、结构、节奏、时值无关,因为苗族音乐的旋律、结构、节奏、时值比较自由自化。

综上所述,文山苗族音乐无论从民歌、器乐、风格上讲都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是文山苗族人民不可抹灭的精神财富。

注释:①作者:项海峰叶子网页记载/zhuzhan/article.asp?id=827②文山苗语古歌-《朵疆氐际》网页记载/zhuzhan/article.asp?id=895③文山苗族网苗族研究学术论文侯建《论“我们的名字叫苗族”的艺术成就》记载/mxyj/ShowArticle.asp?ArticleID=329Music summarized. Wenshan miao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folk wenshan, respectively from the Angle of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miao miao music to brief profile of wenshan, from the music style characteristic of wenshan miao miao music of wenshan for further expansion. So as to make the music of wenshan miao nationality.Key words:wenshan, Miao folk song, Instrumental mus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