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TB合并感染PPT课件
合集下载
艾滋病病症PPT演示课件
国内现状
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疫情经历了传入期、扩散期和快速增长期。近年来, 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地区差异 、流动人口管理、高危人群干预等。
危害程度与社会影响
危害程度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缺陷病,可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崩溃,容易感染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尽管有抗病 毒治疗药物可以延缓病情进展,但患者仍需终身服药且存在耐药风险。此外,艾滋病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和 社会压力。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原理
抗体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HIV抗体, 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免 疫复合物。
病毒载量检测
CD4+T淋巴细胞计数
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外周血中 CD4+T淋巴细胞数量,评估免疫功能 和病情严重程度。
通过PCR技术检测血液中病毒RNA的 数量,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和病情 进展。
社会影响
艾滋病不仅对感染者本人造成巨大伤害,还对其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由于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感 染者往往面临就业、教育、婚姻等方面的困难。同时,艾滋病的流行也给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
02
艾滋病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机制
01
02
03
病毒入侵与复制
HIV病毒通过破坏人体免 疫系统中的CD4+ T淋巴 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功能 缺陷。
高危人群定义
明确高危人群范围,包括 性工作者、静脉吸毒者、 同性恋者等。
筛查方法
采用快速检测试剂、HIV 抗体检测等方法进行高危 人群筛查。
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疫情经历了传入期、扩散期和快速增长期。近年来, 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地区差异 、流动人口管理、高危人群干预等。
危害程度与社会影响
危害程度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缺陷病,可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崩溃,容易感染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尽管有抗病 毒治疗药物可以延缓病情进展,但患者仍需终身服药且存在耐药风险。此外,艾滋病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和 社会压力。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原理
抗体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HIV抗体, 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免 疫复合物。
病毒载量检测
CD4+T淋巴细胞计数
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外周血中 CD4+T淋巴细胞数量,评估免疫功能 和病情严重程度。
通过PCR技术检测血液中病毒RNA的 数量,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和病情 进展。
社会影响
艾滋病不仅对感染者本人造成巨大伤害,还对其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由于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感 染者往往面临就业、教育、婚姻等方面的困难。同时,艾滋病的流行也给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
02
艾滋病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机制
01
02
03
病毒入侵与复制
HIV病毒通过破坏人体免 疫系统中的CD4+ T淋巴 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功能 缺陷。
高危人群定义
明确高危人群范围,包括 性工作者、静脉吸毒者、 同性恋者等。
筛查方法
采用快速检测试剂、HIV 抗体检测等方法进行高危 人群筛查。
艾滋病课件PPT幻灯片
(4)免疫缺陷继发肿瘤: 卡氏肉瘤、淋巴瘤
(5)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19
20
21
22
临床表现
艾滋病分类(CDC/NIH)
A类: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 PGL
B类:AIDS的一般症状和机会感染 C类:神经系统症状和重度的机会感染及恶
性肿瘤
23
艾滋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 窦晓光
1
概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和注射传播 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
16
临床表现
IV期--艾滋病
(1)体质性疾病-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持续1个月以上的不规则发热 体重下降达10%以上 慢性腹泻
17
临床表现
IV期--艾滋病
(2)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 (3)机会性感染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念珠菌、巨细胞 病毒
18
临床表现
IV期--艾滋病
3
4
5
6
病原学
抵抗力: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灭火, 对酒精、漂白粉敏感,对甲醛、紫外线 和γ射线不敏感。
感染后免疫:感染后中和抗体很少,作 用弱。
7
病原学
亚型:HIV-1分为A,B,C,D,E,F,G 和O 9个亚型。我国云南分离的为B,C, E亚型
靶细胞:嗜淋巴细胞性和嗜神经性细胞, 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B 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骨髓干细胞
(5)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19
20
21
22
临床表现
艾滋病分类(CDC/NIH)
A类: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 PGL
B类:AIDS的一般症状和机会感染 C类:神经系统症状和重度的机会感染及恶
性肿瘤
23
艾滋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 窦晓光
1
概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和注射传播 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
16
临床表现
IV期--艾滋病
(1)体质性疾病-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持续1个月以上的不规则发热 体重下降达10%以上 慢性腹泻
17
临床表现
IV期--艾滋病
(2)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 (3)机会性感染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念珠菌、巨细胞 病毒
18
临床表现
IV期--艾滋病
3
4
5
6
病原学
抵抗力: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灭火, 对酒精、漂白粉敏感,对甲醛、紫外线 和γ射线不敏感。
感染后免疫:感染后中和抗体很少,作 用弱。
7
病原学
亚型:HIV-1分为A,B,C,D,E,F,G 和O 9个亚型。我国云南分离的为B,C, E亚型
靶细胞:嗜淋巴细胞性和嗜神经性细胞, 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B 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骨髓干细胞
2024版艾滋病宣讲PPT课件
心理教育
提供艾滋病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疾 病的了解和自我保健意识。
2024/1/28
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 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心理咨询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 心理支持和辅导。
24
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生理指标
心理指标
包括疼痛、疲劳、睡眠等身体不适症状的评 估。
断。
2024/1/28
无症状期
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 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
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艾滋病期
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 抗体阳性,加之以下各项中的任 何一项,即可诊为艾滋病;或者 HIV抗体阳性,而CD4+T淋巴细 胞数<200个/μl,也可诊断为艾
滋病。
13
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ABCD
2024/1/28
社区支持
利用社区资源,为患者提供心理援助、社交活动 等支持服务。
专业机构合作
与心理咨询机构、社会工作机构等专业机构合作, 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心理社会支持。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国内现状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22年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 感染者131.5万例,死亡35.4万例。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但 总体可控。
2024/1/28
5
危害程度与社会影响
2024/1/28
危害程度
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感染者免疫功能逐渐降低 甚至丧失,最终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目前,艾滋 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TB,艾滋双重感染
• 结核病是HIV/AIDS患者的主要 杀手
(两个尸检研究)
刚果民主共和国
科特迪瓦
肺炎 : 40%
隐孢子
虫病 : 11% 弓形体病 :
其他
:
10% 5%
其他 : 39%
TB: 44%
脓毒病 : 11% 肺炎 : 8%
Data sources: Nelson AM et al. HIV-1 seropositivity and mortality at University Hospital, Kinshasa, Zaire, 1987. AIDS, 1991, 5:583– 586 and Lucas SB et al. The mortality and pathology of HIV infection in a west African city. AIDS, 1993, 7:1569–1579.
普通 人群
未感 染HIV 和TB
未感染结核菌的 HIV/AIDS
感染结核菌的 HIV/AIDS
活动性肺结核 HIV/AIDS
避免发生HIV感染 提高机体免疫力 措施:宣传和干预 措施:抗病毒治疗
三、TB/HIV双重感染抗结核治疗
难点
➢ 合并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 药品相互作用 ➢ 耐药结核 ➢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实际发病
▪ X光片会导致TB诊断不足
– 以X光片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40%被诊断为TB感染者 为非活单动凭性X光结片核诊。断、监控TB是不可靠的。
PTB – 诊断检查 – 镜检 (1)
利用显微镜检测经Ziehl-Neelsen染色或荧光染色 的痰液涂片
PTB疑似患者须上交三份痰液样本用于镜检。:
样本 1: 首次看诊,患者当场取样。 样本 2: 为患者提供一个装痰液的容器,患者在回家后当晚或次
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PPT幻灯片课件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艾滋病的诊断与治 疗
通过血液检测诊断,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新型检测技术前沿动态介绍
核酸检测技术
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来诊断艾滋病,具有更高的灵 敏度和特异性。
快速检测技术
可在较短时间内得出检测结果,适用于现场筛查 和急诊情况。
作用于病毒反转录酶特定部位,使其失去活性。
蛋白酶抑制剂(PIs)
抑制病毒蛋白酶活性,阻止病毒成熟。
整合酶抑制剂(INSTIs)
阻止病毒DNA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
治疗方案制定原则和调整策略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病毒载量、CD4+T细胞 计数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联合治疗
采用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治 疗效果,减少耐药发生。
自我检测技术
个人可自行采集样本并检测,方便快捷但需注意 操作规范。
政策法规变动对行业影响分析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
政府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越来越重视,相关法规政策逐步完善。
社会歧视逐渐消除
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逐渐消除。
医疗保障力度加大
政府加大对艾滋病患者的医疗保障力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
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现状
地域分布
艾滋病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匀,撒哈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已成
拉以南非洲地区是艾滋病的高发区,
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但近年来亚洲和东欧地区的艾滋病疫
情也在迅速上升。
高危人群
HIV感染免疫学PPT课件
• LC-T细胞或DC-T细胞间形成 “病毒学突触” 促进HIV复制和传播
2019/8/23
6
HIV的进入和播散—— HIV细胞间播散
综上,HIV暴露后,可能首先感染DCs,DCs 携带HIV从感染部位到达区域淋巴结,在区 域淋巴结中CD4+T细胞接触DCs后被感染
2019/8/23
7
HIV感染模型图及HIV的 细胞间传播
A CCR5嗜性的HIV通过与 CD4分子和趋化受体CCR5 结合感染CD4+靶细胞, 然后通过与细胞膜融合进 入靶细胞。
B 宿主表面的粘附分子 和配体结合可促进病毒在 细胞-细胞之间的传播。 如,HIV gp120和整合素 α4β7结合后经多个活化步 骤使LFA-1与ICAM-1结合。 这些相互作用拉近了细胞 之间的距离,形成病毒突 触有助于病毒传播,且能 阻止中和抗体中和病毒。
2019/8/23
28
HIV感染引起的免疫障碍 ——树突状细胞
• HIV感染导致循环中pDCs树突状细胞数量减 少,pDCs减少的机制不明
• pDCs和HIV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相关 诱导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 pDCs表达凋亡配体增加ຫໍສະໝຸດ 2019/8/2329
HIV发病机制中免疫活化的作用
HIV引起免疫缺陷不是通过直接感染CD4+T 细胞,而通过诱导CD4+T细胞和其它免疫细 胞广泛活化并发生凋亡 • 表达活化标记和细胞周期标记的细胞比例 增多,ART可以逆转 • 有病毒血症感染者体内具有凋亡倾向的细 胞比例高 • 有病毒血症的感染者体内细胞更新速度快, ART可以逆转
2019/8/23
27
HIV感染引起的免疫障碍 ——单核和巨噬细胞
• 单核-巨噬细胞很可能促进HIV的转运和感染 建立;可作为病毒储藏库
2019/8/23
6
HIV的进入和播散—— HIV细胞间播散
综上,HIV暴露后,可能首先感染DCs,DCs 携带HIV从感染部位到达区域淋巴结,在区 域淋巴结中CD4+T细胞接触DCs后被感染
2019/8/23
7
HIV感染模型图及HIV的 细胞间传播
A CCR5嗜性的HIV通过与 CD4分子和趋化受体CCR5 结合感染CD4+靶细胞, 然后通过与细胞膜融合进 入靶细胞。
B 宿主表面的粘附分子 和配体结合可促进病毒在 细胞-细胞之间的传播。 如,HIV gp120和整合素 α4β7结合后经多个活化步 骤使LFA-1与ICAM-1结合。 这些相互作用拉近了细胞 之间的距离,形成病毒突 触有助于病毒传播,且能 阻止中和抗体中和病毒。
2019/8/23
28
HIV感染引起的免疫障碍 ——树突状细胞
• HIV感染导致循环中pDCs树突状细胞数量减 少,pDCs减少的机制不明
• pDCs和HIV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相关 诱导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 pDCs表达凋亡配体增加ຫໍສະໝຸດ 2019/8/2329
HIV发病机制中免疫活化的作用
HIV引起免疫缺陷不是通过直接感染CD4+T 细胞,而通过诱导CD4+T细胞和其它免疫细 胞广泛活化并发生凋亡 • 表达活化标记和细胞周期标记的细胞比例 增多,ART可以逆转 • 有病毒血症感染者体内具有凋亡倾向的细 胞比例高 • 有病毒血症的感染者体内细胞更新速度快, ART可以逆转
2019/8/23
27
HIV感染引起的免疫障碍 ——单核和巨噬细胞
• 单核-巨噬细胞很可能促进HIV的转运和感染 建立;可作为病毒储藏库
HIVTB合并感染教学课件ppt
恶性肿瘤
HIV感染者易患恶性肿瘤,如淋巴瘤 、卡波西肉瘤等。
03
tb感染概述
tb感染定义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的慢性传染病
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黏膜传播
发病类型
分为原发感染、继发感染和再发感 染
tb感染途径及传播方式
呼吸道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菌飞沫可被易感者吸入 而引起感染
加强筛查
通过筛查及早发现hiv和tb感染者,以便及时治疗和管理。
制定联合治疗方案
根据hiv和tb感染的具体情况,制定联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06
总结与展望
主要内容总结
• 幻灯片1:封面页 • 幻灯片2:目录 • 幻灯片3:hiv感染概述 • 幻灯片4: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 幻灯片5:hiv感染的自然史 • 幻灯片6: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 幻灯片7:hiv感染的诊断 • 幻灯片8:hi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 幻灯片9:hiv感染的免疫重建 • 幻灯片10:hiv感染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 幻灯片11:hiv感染的合并症 • 幻灯片12:hiv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学习目标
了解HIV和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机制
掌握合并感染的诊断方法和治 疗策略
熟悉合并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 施
授课对象及学习要求
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有一定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内科学基础知识
具备较好的临床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02
hiv感染概述
hiv感染定义
HIV感染,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感染,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 )的病原体。
HIV、TB双重感染合并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观察
肤 出现 红 斑 , 且红 斑 继 续 蔓 延 , 继 而 红 斑 迅 速 发 展 为松 弛性 水 疱
严 重者可发 生 广泛 糜烂 ( 包 括外 生殖 器 、 南于 皮 肤 受 损 , 停用 一切 致 敏 药 物 , 给 予单 人 房 间 , 并 进 行 保 或 大 面 积 表 皮 剥 离 ,
朱莉 萍 贾春 敏 4 3 0 0 2 3 武 汉 市医 疗救 治 中心 , 湖北武汉
I 摘 要]目的 分 析艾 滋 病 ( HI V) 、 肺结核 ( T B ) 双 重 感 染合 并 中毒性 表 皮 坏死 松 懈 症 患 者 的临 床 特点 及 护 理 措 施 。 方 法 选 择 2 0 0 9 年7 月一 2 0 l 1 年7 月在 该 院 进 行 治疗 的 艾 滋 病 、 肺 结 核 双 重 感 染 合 并 中毒性 表 皮 坏 死 松懈 症 患者 l 3 例, 观 察 患者 现 的临 床症状 , 并 对 不 同患 者皮 肤 病 变 程 度 及 艾 滋 病 、 结核病感染程度 , 针对 性 采 取 护 理 措 施 , 对 患 者进 行 心理 安 抚 和营 养 辅 助 治 疗 。 结果 患 者 全身 皮 肤 好 转 5 例, 放 弃 治疗 6 例, 死亡 2 例 。 结论 艾 滋 病 、 肺 结核 双 重感 染 合 并 中毒 性 表 皮 坏 死 松懈 症 属于 慢 性疾病 , 根 据 患者 临 床特 点 , 针 对性 进行 护 理 , 有 助 于稳 定 病情 同时 加 快 疾 病 好 转 。 [ 关键词】 艾滋病 ; 肺 结核 ; 双重 感 染; 中毒 性 表 皮 坏死 松 懈 症 ; 临床 特点 ; 护理 措 施
者中, 患者全身皮 肤好转m院5 例, 放弃治疗6 例, 死亡2 例.
4讨 论
出现 表 皮 剥 落 现 象 。 部 分 患 者 现 寒 战 、 疲 乏等 症 状 。
严 重者可发 生 广泛 糜烂 ( 包 括外 生殖 器 、 南于 皮 肤 受 损 , 停用 一切 致 敏 药 物 , 给 予单 人 房 间 , 并 进 行 保 或 大 面 积 表 皮 剥 离 ,
朱莉 萍 贾春 敏 4 3 0 0 2 3 武 汉 市医 疗救 治 中心 , 湖北武汉
I 摘 要]目的 分 析艾 滋 病 ( HI V) 、 肺结核 ( T B ) 双 重 感 染合 并 中毒性 表 皮 坏死 松 懈 症 患 者 的临 床 特点 及 护 理 措 施 。 方 法 选 择 2 0 0 9 年7 月一 2 0 l 1 年7 月在 该 院 进 行 治疗 的 艾 滋 病 、 肺 结 核 双 重 感 染 合 并 中毒性 表 皮 坏 死 松懈 症 患者 l 3 例, 观 察 患者 现 的临 床症状 , 并 对 不 同患 者皮 肤 病 变 程 度 及 艾 滋 病 、 结核病感染程度 , 针对 性 采 取 护 理 措 施 , 对 患 者进 行 心理 安 抚 和营 养 辅 助 治 疗 。 结果 患 者 全身 皮 肤 好 转 5 例, 放 弃 治疗 6 例, 死亡 2 例 。 结论 艾 滋 病 、 肺 结核 双 重感 染 合 并 中毒 性 表 皮 坏 死 松懈 症 属于 慢 性疾病 , 根 据 患者 临 床特 点 , 针 对性 进行 护 理 , 有 助 于稳 定 病情 同时 加 快 疾 病 好 转 。 [ 关键词】 艾滋病 ; 肺 结核 ; 双重 感 染; 中毒 性 表 皮 坏死 松 懈 症 ; 临床 特点 ; 护理 措 施
者中, 患者全身皮 肤好转m院5 例, 放弃治疗6 例, 死亡2 例.
4讨 论
出现 表 皮 剥 落 现 象 。 部 分 患 者 现 寒 战 、 疲 乏等 症 状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HIV/AIDS与结核杆菌感染的相互影响
▪ 、 二者在流行上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TB感染者容易感染HIV。因为感染TB后肉芽
中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可以激活 并促进HIV在T细胞内繁殖,故结核患者的HIV感 染率比一般社会人群的HIV感染率高;而HIV感染 者也容易感染TB,主要机制是HIV感染引起T淋 巴细胞功能下降、数量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 降或丧失,所以HIV/AIDS患者结核感染率也比一 般人群的感染率高。全球HIV感染者的高速增长 使得结核菌感染者的增长趋势增加,其结果必然 导致二者混合感染率增加。
下,加上艾滋病的流行,双重感染的发展,必将 对结核病和艾滋病的控制带来困难。
.
6
HIV/AIDS与结核的流行情况(3)
▪
艾滋病和结核病混合感染已经引起了各国的
重视。据估计,目前世界上感染HIV的人大约三
分之一混合感染有结核。泰国从1989年开始对所
有新登记结核病人均做HIV筛查,1994年双重感
染达10%,而泰国北部地区达40%。越南1998年
.
9
概况(二)
▪ 50% 的 HIV感染者在病程中会出现活动性结核
病
• 潜伏感染TB的HIV+病人每年有8~10%的可
能性发展成活动性TB
• 潜伏感染TB的HIV-病人一生中有5~10%的
可能性发展成活动性TB
▪ 新近感染的TB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的风险 • HIV-:5%(头六个月) • HIV+:~30%(头六个月)
.
13
原发疾病:发病机制
▪ 疾病进展的感染者,1/2的人会在2到3年内 出现原发感染
▪ 微滴体积很小,可以到达肺泡,它携带着 结核杆菌感染肺部
▪ 感染巨噬细胞,刺激宿主的炎症反应 ▪ 结核杆菌不断增殖扩散,直到出现细胞免
疫反应 ▪ 宿主反应失败淋巴结肿大和肺部感染进
展干酪样坏死更多的肺组织遭到破坏 ▪ 结核杆菌可通过血液播散 播散性结核
.
14
继发感染:发病机制(1)
▪ 病原体突然增殖引起
不清楚:什么因素让感染保持潜伏 状态,什么因素可以激活感染
▪ 免疫抑制与继发感染明确相关
• HIV/AIDS
• 晚期肾病
• 糖尿病
.
10
概况(三)
▪ TB会加速HIV的疾病进程
▪ 在TB/HIV合并感染时有高水平的病毒
学
▪ HIV相关TB的临床和/或影像学表现
▪ 可以是典型的也可以是不典型的
▪ 后者常见于严重的HIV(较低的CD4水
平)
.
11
概况
▪ 结核杆菌属于分支杆菌属,除结核杆菌外, ▪ 分支杆菌属有50种(总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 ▪ 人类是唯一的自然宿主 ▪ 危险因素
.
5
HIV/AIDS与结核的流行情况(2)
▪ 我国结核病的疫情十分严峻,在全球仅次于印度 而居世界第二位。根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 学抽样调查报告分析:全国有5.5亿人感染结核菌, 450万人患活动性肺结核,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 人达200万,75%的病人年龄在15~50岁之间, 正是劳动力产出年龄段。每年因结核病死亡者达 13万,是各种传染病死亡最多的疾病。同时耐药 病人多,农村病人多,传染性肺结核疫情居高不
6月报告艾滋病1206例,并发结核者占31.6%。
我国香港1984~2000年,共发现HIV阳性者1542
例,并发结核者109例,占21.8%。我国台湾省
1994~1999年发现HIV感染者309例,并发结核
病者77例,占24.9%。
.
7
结核:HIV与TB合并感染及相互作用
▪ 是世界范围内HIV 感染人群的主要死因 ▪ HIV 感染增加了病人感染结核分支杆菌的机率 ▪ (由于免疫抑制引起),同时加快了结核病的病程 ▪ HIV 是使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到致病的最重要因素
▪ “2种疾病,一个病人”
“艾滋病用种种在20年前看不可想象的方式 加速了结核病大流行”
.
4
HIV/AIDS与结核的流行情况(1)
目前,全球60亿人口中,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 每1秒钟就有1人受感染,现有结核病人2000万, 每年新发病人8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者300万。 正常的免疫系统通常能够抑结核菌感染的发展, 在大量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中,一旦再感染艾滋病 病毒(HIV),破坏了机体免疫系统后,更容易发展 成活动性结核病。意大利、卢旺达、西班牙、美 国和扎伊尔的研究证明,感染HIV的结核菌携带 者,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比未感染艾滋 病病毒者高30~50倍。
• HIV • 社会经济状况差 • 肿瘤-尤其是血液系统 • 吸烟 • 药物:如强的松
.
12
发病机制/自然史
吸入肺部的结核杆菌可出现四种结果
1;被直接清除
2;慢性或潜伏感染
3;疾病(或原发感染)快速进展 疾病 播散
很多年后感染被激活或出现继发感染
4;大多数感染不会发展成活动性的 免疫系统能局部控制结核
HIV/TB合并感染
2008年2月18-19
.1ຫໍສະໝຸດ AIDS的流行现状▪ 中国的女性艾滋病感染者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在每年新报 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中,男女比例达到2∶1。 至2007年4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0352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52480例,死亡16155例。 虽然从整体上看,全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态势,但在 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中感染率已很高,疫情处于上升阶段。 据了解,自1985年中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女性 艾滋病感染者人数迅速增加,艾滋病对妇女的危害日益严 重。在全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感染者 2000年为19.4%,2006年上升到27.8%。而在每年新 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已从20世 纪90年代的5∶1上升到目前的2∶1.性传播正成为艾滋病 病毒危害女性的主要途径。在经性途径传播的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中,女性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44.1%上升到 2004年的55.0%。
▪
.
2
目的
学习HIV和TB的合并感染 ▪ 流行病学 ▪ TB的类型 ▪ 自然史/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各种诊断性/影像学检查和其相应表现 ▪ 管理,包括治疗方案和监测 ▪ 治疗,包括直接督导下短程化疗 ▪ 讨论HIV/TB合并感染. 病人的抗病毒治疗 3
结核加上艾滋病,每年导致5百万人死亡